我国隋唐李世民大概历史

我国隋唐李世民大概历史,第1张

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在位23年,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649年逝世,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22 唐朝建立
晋阳起兵与唐朝建立
617年,李世民鼓动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以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起兵反隋。
李渊诛杀了隋炀帝派来监视他的王威、高君雅。派刘文静出使东突厥得到了始毕可汗的支持,派李建成、李世民夺取西河郡。六月,正式起兵。李渊自为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进兵隋大兴城(长安)。李渊在霍邑大破宋老生,从龙门渡黄河,开永丰仓赈济百姓。关中有其女李三娘等人起兵响应。
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以代王杨侑为皇帝,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李唐,唐朝建立。攻克隋大兴城后,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国公。618年,迁赵国公。李渊称帝后,李世民拜尚书令、晋为秦王。
统一中国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最终统一中国。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武德四年十月,封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辟弘文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一个小内阁。
玄武门之变与即位
617玄武门之变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三弟齐王李元吉,共同排挤李世民。同时,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此后,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三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
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太子府率更丞王晊告诉了秦王: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建成、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
尔后李渊让出军政大权予秦王,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当年十月,追封李建成为息隐王,李元吉为海陵剌王。次年改元贞观。642年,追复李建成为隐太子,李元吉为巢剌王。
23 贞观之治
内修政理
贞观二李世民年(628年),当时的人口已因隋末战争而锐减,此时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628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
李世民本身也是个既英武又善辩之人,但是有鉴于帝位得之不易,加上隋炀帝杨广本人亦以雄健尔雅善辩闻名,隋却因此铸下灭亡的大错,因此在位期间,李世民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廷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641年,唐室文成公主下嫁于吐蕃的松赞干布。
《资治通鉴》有记载,李世民贞观十七年废太子李承乾之后、改立李治为皇太子之前,李世民之三子一弟(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五子李祐、及七弟李元昌)俱谋取帝位,致李世民心灰意冷之曲折,史载:“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登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刎,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
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另外,李世民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称“飞白”,闻名后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史家曾疑李世民生前,指定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近年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研究,《兰亭集序》应该不在李世民之昭陵,而在高宗、武后所合葬的乾陵之中。
唐太宗与身边大臣魏徵、王圭、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等的对答也在开元十八(730年)、十九年间被吴兢辑为《贞观政要》一书,以发扬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精神。
灭东突厥与薛延陀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因唐朝发生玄武门之变,政局不稳,东突厥伺机入侵,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唐语林》记载唐太宗“空府库”赠予颉利可汗金帛财物,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之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并且挑拨颉利、突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表面臣服于唐朝,暗中却扩充自己的力量。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为避免新恢复的东突厥站稳脚跟,与其进行了多次战争。为了保住东突厥,李世勣在641年进攻薛延陀,并取得了胜利。但是644年,趁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机会,薛延陀部队发起新一轮攻势,击败东突厥,迫使阿史那思摩逃回云州。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军作战。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铁勒等部落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唐太宗于铁勒故地设六府七州:瀚海府(回纥)、金微府(仆骨)、燕然府(多滥葛)、卢山府(思结)、龟林府(同罗)、幽陵府(拔野古) 。七州:皋兰州(浑)、高阙州(斛薛)、鸡鹿州(奚结)、鸡田州(阿跌)、榆溪州(契苾)、蹛林州(思结别部)、窴颜州(白霫)。由燕然都护府管理,治所在阴山之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辖境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利二可汗和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627年,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其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同时东突厥又遇到大雪气候,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突厥势力渐弱。唐太宗于629年八月任命李靖、李世勣、柴绍、李道宗等为行军总管,出兵征讨东突厥。630年三月颉利兵败被俘,东突厥灭亡。唐朝在东突厥突利可汗故地设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颉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
和亲吐蕃

贞观疆域
在北方,贞观四年(630年),唐军灭亡东突李世民厥,漠南成为唐势力范围。贞观二十年(646年),又一举消灭了薛延陀汗国,至此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皆为唐的势力范围。唐朝廷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在西北,贞观四年,唐朝廷在伊吾七城设立西伊州,开始经营西域。贞观十九年(645年),唐朝廷移安西都护府到龟兹。
在东北,644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未果,唐高宗在668年乃联合新罗灭高句丽,设立安东都护府。
在青藏高原上,吐蕃日渐兴起,至六世纪末与吐谷浑[注 2]、苏毗为高原上三大势力。七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即位,统一了高原,又征服了位于西藏西部的苏毗、阿里地区的羊同和尼婆罗(今尼泊尔)。松赞干布于634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636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唐朝属国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入侵吐谷浑,唐军在松州大胜吐蕃军。640年,松赞干布又派大臣禄东赞使唐求婚,唐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许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并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吐蕃赞普遂接受唐朝的册封。
24 晚年过失
渐不克终
面对自己空前的文治武功,太宗到晚年也出现一些过失。首先纳谏不如贞观早期积极,比如贞观十年,魏徵发现他“渐恶直言”。其次奢侈之风日重。不过晚年他还是能反省自己过度奢糜的错误。司马光说唐太宗:“好尚功名,不及礼乐,父子兄弟之间,惭德多矣”。同时,太宗晚年也有早年的清静转为奢纵,营建宫殿,计划封禅泰山等,并自辩“百姓无事则劳逸,劳役则易使”,魏征因此谏到“恐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算?”不过由于太宗晚年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问题,所以也能进行调整,因此虽然太宗晚年存在这些过失,最终没有出现败亡的危机,“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维持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去世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写《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一说是服用丹药暴病[7]),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0岁,在位23年,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位于今中国陕西省礼泉县东北50多里山峰上)。
3 父系母系编辑本段
父系:李世民父亲的李渊是他是西汉抗击匈奴名将李广的二十三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的六世孙。
母系: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第四女,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亲姐姐。独孤氏是东汉刘秀的重孙征匈奴被困独孤山,后成为独孤部落,遂改姓独孤氏,成为鲜卑部落的望族,所以独孤氏是姓刘的后代,应属汉人。
李世民的母亲窦皇后,祖先窦统,东汉雁门太守,因其堂伯父窦武之难而逃亡入鲜卑拓拔部,当上了没鹿回部落大人。至窦勤时,被晋朝封为勤忠义侯,徙居五原。窦勤子窦真,率众入魏,为征西大将军。到窦严一代,则随北魏孝武徙洛阳,自是遂为河南洛阳人,即去鲜卑化而返回为汉人。到北魏孝文帝之世,改回窦氏。
武则天首任丈夫

31 第一任 李世民
贞观十一武则天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氏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宫中生活,晚年的武氏曾回忆为太宗驯马一事。
一天,李世民带着众美人游玩,来到御马厩,指着一匹骏马对众人说:“这是朕的坐骑,名叫狮子骢。”李世民话音刚落,那马便一声长啸,扬起头来,样子十分吓人,众美人急忙躲在一边。
李世民见状,笑了笑,问众人,你们谁能驯好这匹马?”众美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无言以对。
只见武则天从人群中走出来,不慌不忙地对唐太宗说:“陛下,只要给我三样东西,我就能把这匹马驯好。”
“不知哪三样东西?”唐太宗问连忙问道。
“第一件是铁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武则天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先用铁鞭子抽;它不服,再用铁锤击;还不服,就用匕首刺它的喉咙。”
唐太宗听罢,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但他心里在想:这个小女子,将来可是个铁手腕的女人啊!
32 第二任 李治
贞观影视形象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氏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封为二品昭仪。
4 成就贡献编辑本段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李世民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对高句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5 家庭成员编辑本段
51 皇后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生废太子(恒山愍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崩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享年36岁。合葬昭陵地宫。
52 妃嫔
韦贵妃:名“珪”,表字“泽”,生纪王李慎、临川公主。生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薨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享年69岁。陪葬昭陵。
燕德妃:生越敬王李贞、江殇王李嚣。生于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享年63岁。陪葬昭陵。
郑贤妃:生卒年不祥。《唐会要》记载陪葬昭陵,目前尚无发现其墓葬。
徐贤妃:名“惠”。生于武德八年(公元626年),薨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享年24岁。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杨妃:生吴王李恪、蜀悼王李愔。封号不明。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阴妃 :生齐王李祐。封号不明。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韦昭容:名“尼子”,生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薨于显庆元年九月八日长安崇圣宫,享年50岁,十月十八日陪葬昭陵。现有昭陵墓志一方。
昭仪某氏: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薨于永淳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682年),享年81岁,十月十一日陪葬昭陵。现有昭陵墓志一方。
三品婕妤某氏: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杨婕妤:杨恭道第三女,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萧美人:萧铄第二女,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崔才人:崔宏道长女,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萧才人:萧铿第二女,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武才人:贞观时五品才人,后成为唐高宗时二品昭仪,再后进封为皇后,再后称帝。
其他妾室
三品亡宫周氏:三品宫人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亡宫五品:五品宫人,生年不详,薨于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六昭陵宫,二月十四日陪葬昭陵。现有昭陵墓志一方。
三品亡尼:三品宫人,后出家为尼,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七品典灯: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巢王妃杨氏:生曹恭王李明。是否正式册封为妃嫔不详,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王氏:生蒋王李恽。封号不明,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刀人高氏,字惠通,李世民为秦王时的妾室,现存墓志一方。
此外,文献记载之庐江王妾、琵琶女等,均内宫封号有无不明。生卒年不详。墓葬不明。
53 子
唐太宗共有14位儿子
李承乾:母长孙皇后。生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卒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年28岁。陪葬昭陵。常山郡王→中山郡王→皇太子→赠恒山愍王
李宽:母不详,早薨。生卒年不详。嗣楚王→赠楚王
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薨于永徽四年二月(公元653年),享年34岁。赠司空,墓葬不详。长沙郡王→汉王→蜀王→吴王→废为庶人→赠郁林郡王→吴王
李泰:母长孙皇后。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薨于郧乡县,时年33岁。赠太尉、雍州牧,葬于薨地。宜都郡王→卫王→越王→魏王→东来郡王→顺阳郡王→濮恭王
李祐:母阴妃,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5年)。墓葬不详。宜阳郡王→楚王→燕王→齐王→废为庶人
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生年不详,乾封二年(667年)卒于流配地巴州。赠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梁王→蜀王→贬为庶人→涪陵郡王→蜀悼王
李恽:母王氏,生年不详,薨上元年间。赠司空、荆州大都督,陪葬昭陵。郯王→蒋王
李贞:母燕德妃。生于武德八年(公元626年),薨于垂拱三年(公元688年),享年62岁。陪葬昭陵。汉王→原王→越敬王
李治:母长孙皇后。晋王→皇太子→唐高宗
李慎:母韦贵妃,生年不详,薨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陪葬昭陵。申王→纪王
李嚣:母燕德妃,早薨。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六年正月(公元633年)。江殇王
李简:母不详,早薨。生年不详,卒于贞观五年四月(公元632年)。代王
李福:母杨贵妃。生于贞观八年(公元635年),薨于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赠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赵王
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杨氏。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曹恭王
54 女
唐太宗共有21位女儿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锐卒,更嫁姜简。生年不详。陪葬昭陵。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详。墓葬不详。
南平公主:母不明,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岭南,更嫁刘玄意。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李丽质: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生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薨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八月十日,享年23岁。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母宫中下嫔,下嫁唐义识。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生年不详,薨于永徽四年二月。墓葬不详。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东阳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临川公主:表字“孟姜”,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永淳初年(公元682年),享年58岁。陪葬昭陵。
清河公主:名“敬”,表字“德贤”,母不明,下嫁程怀亮。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享年41岁。陪葬昭陵。
兰陵公主:名“淑”,表字“丽贞”,母不明,下嫁窦怀悊。生年不详,病逝于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八月。陪葬昭陵。
晋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安康公主:母不明,下嫁独孤谋。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新兴公主:母不明,下嫁长孙曦。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下嫁杜荷,又嫁薛瓘。生卒年不详。陪葬昭陵。
高阳公主:母不明,下嫁房遗爱。生年不详,薨于永徽四年二月。墓葬不详。
金山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详。墓葬不详。
晋阳公主:表字“明达”,母长孙皇后,未及下嫁。生卒年不详,薨年十二。墓葬不详。
常山公主:母不明,生卒年不详。没有下嫁。墓葬不详。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初嫁长孙诠,后嫁韦正矩。生年不详,薨于龙朔三年。陪葬昭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45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