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家明的扮演者是谁?他还演过哪些电视剧?

《七月与安生》家明的扮演者是谁?他还演过哪些电视剧?,第1张

《七月与安生》讲述的是两个女孩爱上同一个人的故事,虽然情节有点俗套,但导演与两位女主的功力将影片与其他青春类影片拉开了距离。

但说到男主那就是最不喜欢的角色了,因为他犹豫不定,既喜欢七月的安静又爱安生的洒脱,这段三个人的感情纠结看了让人很讨厌男主,太渣,不负责任,脚踏两只船,我对这样的男生也很反感。剧中还有一段是写七月发现安生留宿男主家中,而怒气冲冲的去找安生对质,这段浴室感情戏爆发力特别强,也教育我们不要跟闺蜜的男友有什么关系,因为伤不起,看了就特别伤心伤感情。

由李程彬饰演的男主角“家明”也在这款预告片中首度亮相,并同时在两个女孩心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李程彬,1987年11月22日出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影视男演员。2013年,李程彬签约郑元畅成为其旗下艺人。2015年,出演银幕处女作《重生爱人》。2016年,首次挑梁男主角,在青春**《七月与安生》中饰演苏家明一角,并凭此获得第11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男演员奖提名;同年11月,他与张艺兴、陈都灵合作主演爱情电视剧《求婚大作战》。

李程彬,中国台湾男艺人。阳光运动大男孩,不管是戏里戏外,乐观自信是张永达典型的标签。俊朗的外形、较强的运动能力使得其在很多**中有出色的演出。我觉得戏外男主还是个很不错的大男孩呢,你们怎么看呢?

中庸”:一种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

2009年,老何与珠海的傅姓朋友一起赴台湾中岭山参加了黄庭禅禅修班的学习,有缘聆听了黄庭禅创始人张庆祥老师讲解了儒家经典《中庸》。现在《中庸》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却给老何留下了一生不可磨灭的印记。十多年以来,老何每天静坐冥想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儒家经典《中庸》的上述名言。

然而,最近我在得到课程《跟华杉学儒家思想》之《中庸》的学习过程中,华杉老师对儒家经典的精彩解读令老何对中庸之道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真是有醍醐灌顶和茅塞顿开的震撼感觉,而且,中庸之道的七项要求更是我们学习和践行儒家思想的操作指引,非常值得有兴趣的朋友认真学习和思考。

老何的小学中学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当时的文化主流把孔孟思想的中庸之道看作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帝皇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或者直接把中庸之道视为平庸,不作为和不得罪各方的中间路线等等。

华杉老师认为:中庸不是平庸,而是完美,极致的完美,是分毫不差的完美。

什么是中庸呢?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就是不偏不倚,一点差错都没有,还要无过不及,没有一点过分的,也没有一点没达到的,恰到好处;不易,就是永远不变,遵循永恒不变的定理,可为万世垂范。这就是天下的正道、天下的定理,就是传说中的宇宙真理。通俗一点讲,中庸之道,就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白玉无瑕,没缺点。或者说,中庸,是一种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

要趋近中庸,华杉老师归纳出以下7条可执行的操作标准:

1、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地方,天知地知只有你自己知的时候,你的行为也合乎道义(高度自律)。

2、致中和:《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人每天应事接物待人,顺自己意的就欢喜,不顺自己意的就恼怒,失去了自己所喜爱的就悲哀,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快乐,这都是人之常情。当事情还没有发生,这情绪还没有发动,不喜不怒,不哀不乐,无所偏倚,这叫“中”。事情发生了,情绪发动出来,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当哀则哀,当乐则乐,但一一都合着当然的节度,没有过分,这叫做“和”。总之,该喜就喜,该怒就怒,该哀就哀,该乐就乐,让情绪抒发出来,恰到好处,就是致中和(自我情绪管理)。

3、忠恕之道: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就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由近及远。(将心比心)

4、言行相顾:就是学会说话和听话,说话,是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话;听话,是听自己的话,听自己批评和要求别人时说的话,然后要求自己先做到(言行一致)。

5、素位而行:华杉老师认为,羡慕别人,是大毛病。《中庸》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素位而行的意思是,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不愿乎其外,愿,是羡慕,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看看自己的位置,做该做的事,不羡慕别人。(随遇而安,素位而行)

6、不怨天尤人;《中庸》: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百度的解释: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7、至诚无息:至诚无息的意思是极端的真诚是没有止息的,而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百度的解释:极端的真诚是没有止息的,而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的长久了就会显露出来了,显露出来后就会悠远留长,悠远留长的就会广博深厚,而广博深厚的最终就会高大光明。因为广博深厚所以是承载万物的;因为高大光明所以是覆盖万物的;因为悠远留长所以是生成万物的。广博深厚是可以与地相比的,高大光明是可以与天相比的,而悠远留长则是永无止境的。如果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么不显示的也会明显了,而不变动的也会有所改变化了,即使无所作为也会是有所成就的。

你好,我是华杉,欢迎你来到我的得到课程《跟华杉学儒家思想》。

这一讲我们开始进入《中庸》。之前我说了,《中庸》是儒学的高峰,现在我们就开始爬这座高峰。

到底什么是中庸,什么又是中庸之道呢?几年前我在上海曹杨路看见一个设计公司的广告,写着八个大字:“拒绝中庸,追求完美。”我一看,这是把中庸的“中”误解成了中不溜,把“庸”误解成了平庸。恰恰相反,中庸不是平庸,而是完美,是极致完美,是分毫不差的完美。

还有的人把中庸之道理解为中间派,不得罪人。这也是错误的理解。谁都不得罪,那叫乡愿,叫好好先生。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就是贼,因为这些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人不鬼说神话,就是个没立场的人。

那么,什么是中庸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就是不偏不倚,一点差错都没有,还要无过不及,没有一点过分的,也没有一点没达到的,恰到好处;不易,就是永远不变,遵循永恒不变的定理,可为万世垂范。这就是天下的正道、天下的定理,就是传说中的宇宙真理。通俗一点讲,中庸之道,就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白玉无瑕,没缺点。

过去我讲中庸,经常喜欢用美女举例子,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登徒子好色赋》说那美人的身高“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意思就是,增加一毫米就太高了,减少一毫米又太矮了;又说她的脸蛋和皮肤“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抹粉就太白了,抹点腮红又太红了,她不能化妆,任何化妆都是对她天生丽质的破坏。

所以,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真正的中庸,没有人能做到,孔子也做不到。做不到,说它做什么呢?你得知道有这个标准,知道自己没做到,所以才要时刻警醒,努力去做。更形象地说,中庸就像数学上的一个极限值,你可以无限趋近,但是永远不可能达到。

圣人就是因为总能察觉自己在犯错,总能朝着一个无尽的目标努力,才成为圣人;小人就相反,他们总觉得自己一贯正确,从不反省,才成为小人。

追求中庸之道,也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里。比如我们吃饭的中庸之道,假定健康的标准是吃七分饱,摄入多少蛋白质、维生素、盐,都有一个最精确完美的量,那么你多一分则太多,少一分则太少,每种元素摄入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你不可能做到,但知道这个标准,就注点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分节食。

所以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这句话完整的表述是:“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什么意思?天下国家可均也,国家可以分一半给兄弟;爵禄可辞也,高官厚爵可以辞去不要;白刃可蹈也,刀山火海可以下;但中庸不可能也,也就是说,要始终坚守中庸之道,那才是真不可能做到啊。

知道了中庸做不到,也知道了我们需要时刻省察自己,无限去靠近它,那么我们得清楚,这么难的中庸之道,到底有哪些具体可执行的要求呢?

其实简单得很,主要有7条:

慎独

致中和

忠恕之道

言行相顾

素位而行

不怨天尤人

至诚无息

道理都特别简单,一说马上就懂,马上就会做,但难在知行合一,难在把这些当成一生的修行。为了帮助你更好地践行,我会拆开来细致地讲解。这一讲,我先讲前两条:“慎独”和“致中和”。

先说“慎独”,《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不睹,是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不闻,是没有人听到的地方。在没人看到、没人听到的地方,也保持警醒自律,不要放肆,这就是慎独。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见,读“现”;隐,是幽暗之处;微,是细微之事;独,是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

为什么要强调慎独呢?你想,人在众人看得见的地方,在众目睽睽之下,都会注意自己的举止表现,因为我们要做给人看。相反,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你不需要关注别人的时候,自己的心念发动是善是恶,自己最清楚,这才是天下之至见,是最清楚明白的时候,所以叫莫见乎隐。天下之至见,最显而易见的,莫过于你独处的最隐秘的地方。

同样,天下之至显,莫显于微,也就是说,越是那细微之事、不值一提的小事,怎么样都影响不大,怎么处理别人都注意不到,就越能显出你的价值观和修养。

所以真正会观察的人,去评判一个人时,不看大事,看小事。因为大事人人都会警醒注意,但不经意的小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操守。一个人守不住小节,那么我们也很难相信他能守大节。

所以,慎独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在别人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地方,天知地知只有你自己知的时候,你的行为也合乎道义。修养慎独,也很容易上手,但是能不能坚持都做到,那就要问你自己了。

接着我们看第二条:“致中和。”这一条说的是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人每天应事接物待人,顺自己意的就欢喜,不顺自己意的就恼怒,失去了自己所喜爱的就悲哀,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快乐,这都是人之常情。当事情还没有发生,这情绪还没有发动,不喜不怒,不哀不乐,无所偏倚,这叫“中”。事情发生了,情绪发动出来,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当哀则哀,当乐则乐,但一一都合着当然的节度,没有过分,这叫做“和”。

朱熹把这个叫作“性情之德”。喜怒哀乐都要恰到好处,喜悦如果是狂喜,就成了范进中举,欣喜若狂,发疯了;怒气过分呢,伤人又伤己;哀,亲人去世,哀毁不成人形,走不出来,古人说这也是不孝;乐,也不要乐极生悲。

反过来,你如果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没有情绪,那也很可怕。

总之,该喜就喜,该怒就怒,该哀就哀,该乐就乐,让情绪抒发出来,恰到好处,就是致中和。

《中庸》里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的致,是推到极处;位,是得其所哉,各安其位;育,是万物生长发育。

喜怒哀乐都能致中和,我的心正,则天地之心也正;我的气顺,则天地之气也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得其常,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少有所长,老有所养,无论是动物植物,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各尽其性,万物生长。

说到情绪的管理,最需要在这一点自省的人就是管理者。儒家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在讲领导力,过去讲的是君主,放在现在的语境里就是管理者。管理者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了,下属才能各安其位,天下万物才得以生长。

天人合一,在上位者就是天,一国之君就是一国之天,一个公司的老板就是一个公司的天,不是天,至少也是天花板。是在上位者决定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天中不中,地和不和,气顺不顺,年轻人能不能成长,老年人能不能得到照顾,山川河流是美丽大自然还是被破坏,野生动物是否得到保护,这都是在上位者的性情决定的。所以修性情之德,致中和,原理在这里。

生活里也一样。一个家庭,如果父母脾气不好,则子女的一生都要被扭曲,都走不出童年的哀痛;一个公司,如果老板脾气不好,全公司不得安生;一个国家,如果国君脾气不好,那全国人民和山川草木都要遭殃。所以,中庸之道,致中和,就是有情绪,但要能管理好情绪,还要管理得刚刚好。

简单回顾下,中庸不是平庸,中庸是极致的完美。正因为是极致的,所以我们只能无限趋近于它,永远无法达成它。

忠恕之道:如何用一句话抓住《论语》核心?

你好,我是华杉,欢迎你来学我的得到课程《跟华杉学儒家思想》。

前面我讲了格物致知是儒学大门的第一级台阶,格是一个格子,是一个刚性的格子,对是非善恶的刚性需求,绝对没有选择性,绝对没有例外,绝对按那格子的标准和尺度来做事。这就跟那个调兵的虎符一样,对得上就做,对不上就不做。虎符就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把令牌劈成两半,一半给将帅,一半给皇帝,只有把虎符的两半严丝合缝地对上,持符者才有调兵的权力。

可以说,能够按格子行事是做事的前提。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继续往后修炼;做不到这一点,后面的就有虚假,有漏洞,功夫就练不成。

《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都讲完了,那我们学习儒家思想时就等于有了最高纲领,同时,《大学》里面的精华你也就拿到了。

讲完《大学》,按照四书的既定顺序,这一讲,我们就进入《论语》了。

曾经有人问我:“华老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总结《论语》?”我想了一下,还真有这么一句话。

《论语》里有一段,孔子对曾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就是曾参,曾子的名字。孔子说,曾参啊!我的道,就是一个思想,一以贯之,贯穿始终。

孔子说的他这个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呢?他说完这句话就出去了,同学们都懵圈了,就问曾子师兄:“老师说的什么意思呀?”曾子回答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意思就是,老师一以贯之的道,就是忠恕之道而已。

什么是忠恕之道呢?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有所作为,也要让别人有所作为;你想发达,也要让别人发达。这就是忠。恕道,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承受的,也不要施加于别人。把忠恕之道一以贯之,就是孔子之道。

那么,到底怎么理解忠恕之道,又该怎么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呢?这一讲我就给你说一说。

看一下忠恕这两个字:忠,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中人之心,你所做的,正中别人心中所期望的,这就是中人之心;恕呢,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如心,别人的心就如同我的心。所以,忠道、恕道,是一个道,就是将心比心之道。将心比心,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个简单吧?就是中国最朴素的民间智慧。

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什么?是成就他人,就是领导力。所以,《论语》里讲的忠,主要不是下级对上级的忠,而是上级对下级的忠。

《论语》里还有一段讲什么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就是你怎么对待你身边的人。能近取譬,譬是譬如,近就是我自己。别人就譬如我一样,我想要的,也是别人想要的,那我就要帮他。我想得到的,也帮助别人得到;我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

美国西点军校讲领导力时,也有类似的描述:“心里始终装着下属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认识到这一点。”你时刻都想着下属,而且他也知道,心里踏实,这就是领导力,就是忠道,就是仁。

所以,忠,主要是要求领导的。我是华与华的老板,我就要时刻想着,我有没有忠于我的员工?有没有时刻想着他们的利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就他们?我也注意到中国的忠道老板有两位,都是我的好朋友,一个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一个是西贝莜面村的创始人贾国龙。

海底捞的价值观叫“双手改变命运”,张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或者说,很多人都在海底捞改变了命运,这就是张勇的忠道,就是他立人、达人。

海底捞的机制,也是一级一级的上对下的忠。店长拼命地要培养手下的店员当店长,因为他可以从自己培养出来的新店长所经营的店里获得分红,培养的人越多,他的收入越高。你看,他把立人、达人做成了机制,做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对员工如此,对顾客也是一样。

我是做品牌咨询的,我在得到的另外一门课《跟华杉学品牌营销》里抨击过一个“品牌三度”的概念,所谓的三度就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我说,在品牌里,只有知名度是对的,后面都是错的。美誉是一个结果,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追求美誉度,就违背了《大学》里讲的“知所先后”的道理,你的发心、你的行为在先,你的声誉、你的形象在后。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发心和行为,自然就获得什么样的名誉。很多人呢,就是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却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是把先后次序搞反了。忠诚度更是荒唐,因为顾客没有任何义务忠诚于企业,而企业却有全部的义务忠诚于顾客。忠诚于员工,是老板的忠道;忠诚于顾客,才是企业的忠道。

我和张勇聊天时,他说:“顾客期望什么呢?期望好吃,服务好,价格低,甚至是不要钱。员工期望什么呢?期望工作轻松,离家近,收入还高。那他们的期望就是我们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可能完全实现,怎么办呢?那从这个起点开始往回找,找找看平衡点在哪里。”

他平平淡淡的一段话,在我听来却是如雷贯耳,这就是忠道。我们一般人在寻求那个平衡点的时候,都是从自己的最大欲求开始,慢慢地退让,往对方靠拢,而且是很不情愿地一步一步慢慢挪。而张勇的思维方式,是从对方的最大欲求开始,再往自己靠拢。这就是忠,就是恕,就是最大的仁义。

再说说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大家天天讲,张嘴就来。但是,谁能做到呢?《论语》里记载,子贡曾经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意思是,老师能教给我一句话,可以终生去践行的吗?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就是恕道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我不愿意别人加之于我的,我也不会加之于别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打断他说,子贡啊,那不是你能做到的。

做不到啊,太难了。我们平时张嘴就来的,都是要求别人,一旦切己体察,放到自己身上,就做不到。怎么办?就是时时、刻刻、事事,都注意自我检查。

《大学》里有这么一段:“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你不希望老板对你抠门的,你也不要对你们家保姆抠门;你不希望自己通宵加班干活的,就不要不把乙方当人看,让人家通宵给你加班干活。这就是所谓的絜矩之道,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

所恶于下,毋以事上:你不希望你的手下不竭心尽力,你对你的上级、你的客户也不要偷懒耍滑;你不希望你的供应商偷工减料,你也不要对你的客户偷工减料。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你不希望前面上厕所的人搞得脏兮兮的,你也不要蹲在公共厕所马桶上,觉得反正没人看见就随地吐痰。

所恶于后,毋以从前:你不希望排队时后面的人跑来加塞,那轮到你在后面的时候,也就不要去插队。

总之就是要切记体察,推己及人。用什么标准要求别人,就要求自己率先做到。

这一讲,我们学到,孔子之道就是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你看,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最平常的道理。用比较专业的儒家的语言来说,叫推己及人,从自己推想别人,中心,如心,将心比心。儒家之道,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由近及远,这是儒家最基本的原理。掌握了这个,你就能体会到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感觉,而且不用等到七十岁就能提前体会到。

强调一下,一定要记住这十二个字:“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由近及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原理,一切都不假外求,只在自己身上求,自己修养到了,外面的一切的美好就会自己来,而且是排山倒海地来。

电视剧《七月与安生》即将播出,剧中七月受到很多观众的喜欢,七月最后结局怎么样了呢?七月与安生电视剧七月扮演者个人资料介绍,下面来看看。

七月与安生七月扮演者是谁?七月与安生七月饰演者介绍?

电视剧《七月与安生》中,七月扮演者是陈都灵。

陈都灵饰演的七月是美丽、温柔、聪慧,是众人眼中的乖乖女,也发自内心地向往安稳平静的幸福。但她不是傻白甜,对于自己的东西会去争、去维护,对于让自己不幸的人和事,也会暗暗握紧拳头伺机出击。她的骨子里有强大的韧性。

陈都灵,1993年10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2013年,陈都灵因获得Facejoking“女神排行榜”冠军而获得关注。2015年,其主演的**处女作 《左耳》上映,她也因此获得第24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新人女演员提名。此后,陈都灵还相继主演了悬疑片《双生》、爱情剧《求婚大作战》等影视作品。2018年,她在现代剧《七月与安生》中饰演了女主角之一的七月。

中文名:陈都灵

别 名:小耳朵、嘟嘟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汉族

星 座:天秤座

血 型:AB型

身 高:1678cm

出生地:福建省厦门市

出生日期:1993年10月18日

职 业:演员

毕业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代表作品:左耳、求婚大作战、双生、七月与安生、推理笔记、破梦游戏

2018年,陈都灵与沈月搭档主演了现代青春情感剧《七月与安生》,并在剧中饰演了虽然美丽温柔、聪慧乖巧,但骨子里却也有着强大韧性的女主角七月;9月,其主演的古装武侠轻喜剧《鸣鸿传》上线播出,她在剧中饰演的女主角王诗诗(月儿),白天是倾国倾城的龙华第一艺妓,夜晚则会变身为正义感爆棚的怪力旋风少女;10月26日,陈都灵还获得了凤凰网时尚之选颁奖礼票选最爱人气Icon奖。

2019年5月,陈都灵确定主演都市生活剧《这就是生活》,其在剧中饰演的女主角叶小白,本是个涉世未的职场新人,却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历练后,蜕变为了一个坚强成熟的职场妈妈。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爱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爱里未必没有谎言和恨。而成长,太漫长,终其一生也许都在追逐一段漂泊的得失,或者寻求一段安稳的意义。

    林七月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学生时代的她认真学习,听家人的话,乖巧懂事,在她身上几乎可见我们每个平凡人的身影,是那个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标准结果。家人和老师都喜欢她,她应该有很多朋友。但她选择了安生,她的家人也喜欢安生,大概是因为自由放纵的安生犹如波澜平静里的一颗小石子,带给人刺激的快感,也如同暗淡日子里的灿烂阳光,令人觉得温暖又美好吧。七月很乖,但总会是太安静了,她和她的家人或许都需要安生这样的孩子带来的生活的乐趣。

    李安生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的一个愿望,像一只自由的鸟,一阵随意的风,一段悠扬的旋律。她随心所欲,军训时偷偷藏了一只松鼠,罚站时跑去打响警报铃,爆炸头,不爱学习,泡吧,笑起来大声又洒脱。在想要长大却又被规则束缚的时代,我们太渴望变成安生了,七月如是。可我们又没有勇气毅然割舍众人的期待与喜爱,而去成为一个只被自己喜欢着的人。安生也知道这些,所以,她明白,七月需要她这个朋友,如同孤独自由太久而渴望安定温暖的七月这样的朋友一样。友情不是无私的,至少一开始,是各取所需的,人性使然。

影片开头,七月的小说里些,七月与安生的友情,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窦靖童迷幻的歌声想起,I told a lie,she made a truthIt's not a crime,it's just what we do奠定了影片清冷现实又残酷的基调。七月选择与安生在一起,她渴望自由,要舍弃一部分的安定;安生选择陪伴七月,她靠近太阳,温暖了很多,但她的寒冰势必会消融,她的自由有了羁绊。那时她们还没有长大,日日夜夜都期待着长大,未来是什么样子呢,很遥远但似乎很美好吧。

    小城是七月与安生共同生活的地方,从13岁到15岁那三年,她们形影不离,双生姐妹花是从那时候开始缠绕着生长的,同睡一张床,骑摩托车穿越小巷子的每天街道,潮湿温热的风穿过她们的皮肤,随记忆一同渗入血管里。七月与安生亲密无间,她们迫不及待地向对方分享一切,少女的友情是这样的,渴望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仿佛有人分享了,一切事物便有了血肉可以传承延续了似的。她们听喜欢的歌,穿一样的衣服,一起上学下学,在一起久了,经期时间都会变得一样,内心的价值观和外在的审美都会惊人相似。女孩子之间的友情就是这样神奇,男生不会懂得的。

     可是,唯有男友是不能和好友一起分享的。七月一开始不知道,等她知道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很多东西就是这样,一定要经历曲折的过程,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得到结果。我们称之为成长的代价,现实又残酷。

七月第一次和安生谈起苏家明时,安生的表情有些失落,女孩对友情认真起来,也执迷得令人紧张。安生害怕另一个人会跟自己来分食七月的爱,也许她心里最清楚,执意不谈恋爱的七月,甘愿爱上一个麻烦的男生时,这力量有多可怕。安生沉默着,良久,开口反反复复地问七月是不是认真的,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不知道安生的心中,会不会在那时已经无意滋生了小恶魔,为了报复抢走七月的苏家明,也为了不再仅仅只爱自己的七月。所以她介入了七月与家明的爱情里,是主动也是被动的。

   感情说来是毫无道理的,明明对七月很喜欢的家明,怎么会在第一次见到安生时,眼里就生长出了星星的光亮呢?他既然喜欢的是七月这种温柔乖巧无声无息的植物一般的女孩儿,那为什么又会沉溺于安生这朵散发着妖冶诡谲气息的**花之中呢?谁也说不明白,家明自己也不清楚。所以自始至终,他对安生的爱是隐忍而克制的,想宣泄,可他没有勇气,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自己是否爱安生比七月多,自己是否能掌控这样的女子。心是控制不住的,但行为可以。他的懦弱,缓和了矛盾,但之后种种,确实是因他而起。

    七月、安生还有家明之间的关系,在影片中,展现得立体深刻而全面。并不是国产青春**中闺蜜抢男人然后撕逼的烂俗戏码。

    安生也喜欢家明,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第一次在酒吧里见到这个干净清爽,长相好看的大男孩,还是在山顶的寺庙里看他的玉观音时,四目相对的瞬间,抑或是从知道七月喜欢这个男孩子起,她就喜欢上了他。不是要争执,而且七月与安生这两个太要好的朋友品味是一样的,就连爱情的选择上,也无处可逃。

    我说过的,大多数女生都能成为七月。七月明明知道自己的男朋友对闺蜜有意,在庙外看到一切却并没有拆穿。一方面,她是想同安生较量,看家明最终会选择谁,也要证明自己比直来直去的安生聪明得多。另一方面,她是理智的,也是软弱的,她害怕现有的关系破坏。爬山时,风那样好,最爱的两个人就在自己身边,她不想失去,如果装傻和隐忍能让一切维持现状,那没关系。比起劈头盖脸一顿谩骂,失去朋友和爱人,然后眼睁睁看着他们在一起,自己孑然一身,七月承受不起这样的结局。所以她选择当好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成为七月这样的好人,在一段稳定的关系中生根发芽岿然如山,谈不上对错,我们都倾向于选择利息,而不评判对错。

     可我们要成为安生,太难了。安生是喜欢家明的,所以她接受了家明的玉观音,某种程度也算是给自己选择退出的补偿吧。她要放弃自己喜欢的人,也要离开这世上唯一爱自己的好朋友,太艰难了,却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想失去的话。"七月,如果你想让我留下我就留下"安生在知道七月已经看到自己脖子上的玉观音时,对车窗外的七月这么喊道。她仍然希望就在她身边,希望得到她的原谅,也希望家明和自己之中,七月会选她。

   但是没有。即使明明早就知道事实,七月还是不能释怀。安生走后,七月流不尽的眼泪是因为,她意识到了自己有多自私,却无可奈何。小时候,七月会专挑肉包子里的肉馅吃,不管别人是否也喜欢。而安生,会在餐桌上主动把肉馅让给七月,她说自己不喜欢吃。长大后,安生会把七月喜欢的家明让给她,假装自己不喜欢。而七月,理所当然地接受这一切,没有留下安生,她选择成全自己。这时候,她开始意识到成长究竟有多残忍了。爱人,她是不能分享,也不能让的。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七月当然没有做错,人总是自私的,安生也是为了保全七月对自己的爱才离开的,不是么。选择不同罢了。

七月与安生分开的那里面,蒙太奇镜头粗略带过,如同MV一般的场景叙述,有些快。但是安生不在的日子里,七月与家明的生活太安稳了,学习生活乏善可陈,按部就班地沿着家人规划的轨迹走,不得偏差。而安生,每段恋情都快而短暂,迅疾得无从下笔去描写,她有过很多地方,混吃混喝,摸爬滚打,并没有过上很好的生活,她仍然是计划家明的,只是问候浅浅,礼节而克制地止于每封信的结尾,"问候家明"。在她觉得疲倦的时候,七月却心生不安了。她羡慕安生,渴望终有一天要成为安生那样的人。于是安生回来了,家明走了,七月的心也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七月与安生第一次发生了正面冲突。许是既妒忌安生的自由,又心疼她流浪的委屈,再夹杂着针锋相对的言辞,撞到了家明这道枪口上,七月爆发了。憋了那么多年,她第一次说出口,安生对家明有情。安生羡慕又嫉妒七月生活在象牙塔下的安稳,她经不起任何大风大浪,她是失望的,她说穿了七月当初不愿留下自己的心事,一针见血。大家都在忍,都觉得自己委屈。两人在酒吧不欢而散,安生又走了,她不知道是七月变了,还是自己变了,小城和她们都回不去小时候的模样,她没理由再留下。

     家明去了北京,城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和安生还是不可避免地重逢了。安生不再流浪了,但也不甘安定,找了一个有妇之夫,打算随他走。家明与七月的婚礼,她也不打算参加的。三个人的关系有些尴尬,很多事就是这样,即使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只要不开口,表面的风平浪静就能如毒品般麻痹内心。可以下一秒,安生的梦就破了。打算结婚的男人死于车祸,安生一无所有,她被接到家明家照看,日日酗酒。随之破灭的,是七月的梦。

     七月一直无条件信任家明,但这次,她是不安的,以至于亲自来到北京。她想要安抚自己的疑虑,掩耳盗铃,却对家明迟迟不愿结婚的想法不闻不问。当她见到安生与家明一同出现在家门口时,仿佛回到很多年前,她在庙外见到四目相对的安生与家明。蛰伏了很多年的噩梦,终究还是要来了。

    七月与安生发生了第二次正面冲突,七月责备安生的薄情寡义和欺瞒,安生责备七月的暴戾与偏激,可吵着吵着,两个人终究是开不了口了。为什么那么多年的友情要毁在一个男生身上,她们想不通,也不情愿。可现实如同凶猛的海啸冲击着她们,她们还是逃不开。

     这次是七月先离开了,她回到小县城,一如既往,选择原谅家明,充耳不闻,等待家明回去和她结婚。安生也离开了,离开家明,再选无数次,她还是会在两个人之间选择七月的。但七月的答案,和很多年前一样。

     家明会回去的,于他,于任何人都清楚,七月更适合他,他需要一个贤惠懂事成熟的妻子陪伴此生。当他拿着出租屋的钥匙和储蓄卡到七月面前求婚时,毫不意外,只是觉得,家明的台词,撩妹指数一百分。

  “租了一间房,不大,够两个人住,我怕钥匙丢了,你帮我保管吧。这是我这两年的积蓄,你看够不够。”

   "那我先收下了,不够再补。"

    以为到这里该结局了,是众望所归的,两个人经历冲冲磨难,男主角终于意识到自己内心所爱,回头是岸了。这是国产青春剧的套路,浅显又庸俗。还好没有。这不是一部单纯的青春爱情片,一开始就说过了。我们还不知道安生怎么样了。于是故事还在继续。

   家明在结婚前一天逃走了,七月似乎料想到了这一切,不哭不闹异常平静。她终于自由了,虽然孤独,但有了重生的勇气。从这一刻开始,她要过安生的人生了,流浪不止,漂泊却不孤独,潇洒自由,随心所欲。生活里的得失在这一刻再清楚不过。安稳的生活如同陆地般离她远去,她跋山涉水,出发了。她明白,是可能会快乐但很辛苦的生活,是她很多年前就渴望拥有的生活。

    七月在外面漂泊累了,中途想要停歇的时候,她想到了去找安生。一去多年前,流浪累了的安生回到小县城找自己一般。七月站在教室外等安生,短头发,长风衣,笑容很温柔,却较之从前有了一股坚毅和柔韧。她明白,她的七月,不再是一株经不起风吹日晒的柔嫩植物了,她或许长成了一颗大树,或是仙人掌,不用倚赖自己的保护了,很是欣慰,又有些失落。但重逢的喜悦总是欣喜的。尘归尘,土归土,过往恩怨随了风,她们还是躺着一张床上什么都聊的好朋友。

安生并没有和家明在一起,她选了一个平凡的男子共度此生,呆头呆脑的老赵,不帅,但看得出很疼安生。七月很诧异,安生有一日会心甘情愿回归生活,留一头温柔的黑发,西装线条柔软,愿意结婚,她波澜壮阔的山川河海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她是真的累了,从认识七月开始,从享受七月和她的家人给予自己平静的温暖开始,走到今天,应该走了太久太久了。七月是喜悦的,有人爱她保护她,她不用再漂泊了,可七月也是遗憾的,安生豪情壮志的自由之心归于平寂,那么她还会是自己艳羡的安生么。

     故事到这里该结尾了,说故事的人口干舌燥有些疲倦了,而故事里的人风尘仆仆遍体鳞伤,跨越万水千山,只为了走到少时梦想的地方看一看吧。如果我们喜欢理想的童话,就把这里当作结尾吧,各自安生。

    可还有家明,我们不知道他怎么样了。于是另一条线把他牵出来了。

    影片一开始采用倒叙的手法,安生向编辑否认自己就是七月所写的小说中的主角,安生读着过去的故事,却在生活里遇见了从过去走到现在的人,家明。两个人在地铁上重逢,告别时说过的"再见"一语成谶真的再见了。礼貌性地问候,然后分别了。安生拾起家明遗落的名片,随旧时信笺以及玉观音放在一起,是个不轻的伏笔。

    最后,小女孩李瞳瞳趁安生睡着,偷出名片,联系到了家明。鬼灵精怪的小女生,思想很独立,用自己的零花钱请家明喝咖啡,与初中时偷耳环送给七月妈妈的安生截然不同。

   小女孩说,安生是她的妈妈,小说中的家明就是她的爸爸,还说,小说是安生写的,七月是她的笔名。还没完全弄清状况时,又是重重一击,于观众,于家明,也于匆忙赶来发现事情暴露了的安生。

   家明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发展,作为唯一的男主角,他确实有权知道故事的结局。七月去远行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想念安生,于是回来找她了。生下孩子,七月离开了,如同她之前同安生的约定一般,

“我想要自由自在的生活,和你一样”

"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你想去多久就去多久"

  七月离开了,留下的孩子由安生抚养,李瞳瞳,是七月和家明的孩子。

  家明也许是责备七月的不负责,也许是责备自己的不负责,他没说更多,确定了自己还能再来女儿,他便走了。安生比家明更了解七月,她也更有资格照看七月的孩子,他是清楚的。

   这是影片的第一个结局,家明所想要知道的结局。

   而影片的第二个结局,才是真实的。七月死于生产大出血,在安生曾向往离开人世的二十七岁,代替她离开了。她想要过安生的生活,连带安生的愿望。二十七岁,她是绚烂的。安生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读者。

    影片的第三个结局,是安生和七月都渴望的。七月没有带走安生,也没有为安生留下,她离开了,天南地北四海为家,在海上漂泊不知归途,去滑雪,参加篝火晚会,在游轮上赚小费,她重复并继续着那些年安生经历的人生,把生活过成了小说。安生以七月的身份记录下她们永垂不朽的生命,在小说的终结篇里,她也让七月永远活在了她爱着的旅途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以七月的外表和安生的内心。

   影片最后,七月渐渐走向灯塔,那是乌斯怀亚,世界尽头。某种意义上也是预示着七月的生命走向某个不知名的终点,在那里得以永恒。

    如愿过上安稳生活的安生,踩着漂泊流浪的七月的影子,日夜等待着她有朝一日觉得疲倦了会再回来,她们从来不曾分离。安生在日子里温柔妥帖,七月,也将永远留在热烈茂盛的少年时代里,以爱之名。

七月与安生苏家明求婚第28集。

第28集在母校的教堂。家明把这里布置的十分浪漫,周围灯光四射,布满了鲜花,并且家明正弹琴等候七月。七月按时赴约,家明望着七月深情表白,并拿出戒指跪下求婚。

《七月与安生》电视剧是由崔亮执导,沈月、陈都灵、熊梓淇、邹廷威领衔主演,梁靖康特别出演的都市情感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848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