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收到来自不同国家人的祝福,为我求婚时候用,首选法国,芬兰,俄罗斯,美国,谁有好的建议或者方法...

我想收到来自不同国家人的祝福,为我求婚时候用,首选法国,芬兰,俄罗斯,美国,谁有好的建议或者方法...,第1张

你说的是什么类型的祝福?

是那种“希望你们幸福圆满”之类的吗?

嗯……如果是的话,

法语:Je vous souhaite une bel avenir et une vie remplie de réjouissance

英语:I wish you a long and happy life full of love and care

去俄罗斯留学好不好如下:

近些年,去俄罗斯人数不断提高。依据资料显示,2019年俄罗斯的中国留学人员大约在24万元左右,比2018年增加了236%(实际数据信息能查在网上查询下)。根据数据信息足以见得去俄罗斯出国留学人数已经飙涨。

而走俄罗斯留学的学生中,主要选的是公立大学,如:莫斯科国立大学罗蒙诺索夫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这三所学校是现阶段而言,中国留学人员就读人数最多高校。

俄罗斯出国留学优势

俄罗斯留学的有点儿,可以分为四个方向,各是教学环境、出国留学费用、申请办理难度系数、签证办理/发展趋势四个方面。

教学环境:俄罗斯的教学方面是很不错的,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持续发展的我国。在俄罗斯的大学里,涉及到了五百多个学科专业。并且在一些高校如:莫斯科大学、人民友谊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等,都是属于世界一流的大学,在教学效果上也是很有竞争力的。

出国留学费用:去俄罗斯出国留学,出国留学费用是很低的,在均值学费上,每一年学费在1000-5000美金(名牌大学会高一些),生活费用依照正常消费能力,每一年的花费基本上都会在2万以内。

申请办理难度系数:我认为,俄罗斯留学的申请办理难度系数是相当低,特别是文凭层面,只需高中学历就可以。并且在语言上,是否有俄语基础都能够(有俄语基础能够申请,并没有必须上一年大学预科)。

签证办理/发展趋势:俄罗斯的签证办理率基本上提交都是会根据(本人经验交流),大学毕业后学历在中国也被承认的。

俄罗斯出国留学缺陷

不合格率高:在俄罗斯出国留学,基本上都会上一年的预科课程(10个月),在这段时间,绝大部分的院校,虽说对国际生的需求不容易太高,可是不合格率也是很高的,关键取代一些德语不合格的学生们。

还有,俄罗斯绝大部分高校秉持英才教育,尤其是在理工学院层面,不合格率强的十分可怕。每一年会取代20%左右学生们。以彼得帝王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为例子,每一年的毕业率在85%上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去俄罗斯读理工学院的中国学生们,非常少挑选理工学院的主要原因。

安全生产方面:俄罗斯战斗的民族并不是无缘无故由的,在俄罗斯,虽说近些年得到缓解,可是发案率还是很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治安有一些差,特别是在一些相对性边远地域。假如去留学生命安全一定要注意。

出国留学俄罗斯要注意的生活常识

  1、礼貌用语公共场所切不可大声喧哗或交谈。在俄罗斯“谢谢”这个礼貌用语随时听到,而“请”或“不客气”的回敬,也都习以为常。

 2、讲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

 3、排队买东西时自觉排队,排队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秩序。甚至乘车乘地铁,都是十分有秩序的上下车,绝没有乱挤的现象。

 4、坐车坐车应该主动给老年人让座,否则他们也会主动让你站起来,然后心安理得地坐下。

 5、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绿灯才能通过。

 6、着装着装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表现,要衣着得体,整洁干净。

 7、女士优先俄罗斯人一向把尊重妇女当作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修养好的标志,几乎所有的场所应女士优先,如:为女士开门,让座,先行等。

 8、交谈跟不是很熟悉的俄罗斯人聊天时,尽量不要谈一些关于苏联解体、斯大林,还有车臣领土的归属和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

 9、注重礼节俄罗斯国民教育程度高,在正式场合非常重视礼节,进餐厅、夜总会一定要脱去帽子和外衣,存在门厅。

 10、吸烟俄罗斯大多数场所,如:工作岗位、交通工具、医疗和教育场所、封闭的体育场内都禁止吸烟,只能在辟出的专门地方可以吸烟,违者将受到罚款。

 11、文明就餐吃饭时,绝不大声喧哗,忌刀叉相碰,发出声响,喝汤不能出声,要用小勺轻轻舀汤送口。切忌口中含着食物,边嚼边说。

 12、付小费俄罗斯大多数服务场所需付小费。一般是服务费的5%-15%左右。

 13、谢绝“指点”在公共场合,切忌对人用手指指点点,俄罗斯人认为这是对人的莫大的污辱。美国人常用的手势——用大拇指和食指接触成“O”型,其他三指伸直,在俄罗斯则是非礼的表示。

 14、购物俄罗斯人基本上很少有砍价的时候,尤其是在国营大型商店,除了在商品上注明的折扣或者优惠外,价格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在跳蚤市场里可以砍价,但是幅度不大,一般转上两三家摊位基本上就能了解商品的价格了。每年到“五一”节、胜利日、还有过年时候有几天放假,各大商店都会关门歇业,所以在放假前一定要先买够过节吃的和用的。

 15、看演出在剧院看演出,要着正装。不能迟到。演出开始后切不可交头接耳或者吃东西,更不能接听电话,否则会被请出去的。

 16、善待动物对狗或其他动物不能用脚踢。俄罗斯人都很喜欢动物,尤其是狗。在城里也有许多野猫、野狗。如果外出时碰到狗拦路,要用语言把它赶走。在俄罗斯千万不要伤害动物,这是法律上明文规定的。

 17、在民宅里租房子住的时候,一般不要把聚会开得太晚,11点以后就不可以放音乐或者高声说话了,否则邻居就要来敲你家的门了。另外尽量不要在11点以后再给人家打电话,否则会显得很不礼貌。

 18、随身携带护照、签证、机票等相关证件。(俄方外交部颁发的签证邀请函可视为进入俄境内后3天工作日的身份证件)3天以后在您的居住签证还没有办妥之前尽量不要出门活动。

扩展阅读:选择俄罗斯留学有什么优势?

  一、众多

 国家的教学资源分布不是均衡的,西部靠近首都地区的城市,会拥有更多的,这里也是俄罗斯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可以将目标定在这片区域。

 综合性的院校和专业化的院校在授课上有不同的偏向,所以大家的申请应该根据自己未来的打算来,知名的大学数量虽然多,但是要适合自己才会对未来的升学或者就业有帮助。

 二、学制较短

 研究生的课程授课是两年,比国内常规三年的教学要少一年,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大家多一份时间上的优势,既能够省钱又可以提前就业,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学历会受到影响,两国是有认证的。

 三、申请容易

 对于提交申请的学生,要求相对宽松,入学的门槛只是参考,硬性要求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国内的课业即可,语言会额外提供提升课程,即便没有俄语的基础可以先入学。

 是比较常见的宽进的标准,不过大家的专业能力越强,可以申请的学校就会越多,而且要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也会得到有效的缩短,要将留学优势发挥出来,还是需要本事能力过硬。

 四、学费便宜

 专业课程的授课,收费是比较便宜的,一方面是有政府的补助,另一方面则是本身这里的教育普及度高,已经不再需要高收费来进行支持,而物价也相对平稳,和国内的学习指出差不多。

 五、世界认可

 在俄罗斯的正规院校完成学业的学生,获取的学位证明,是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的,在求职和升学上不会有其他的阻碍,未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大家不需要担心离开俄罗斯之后不被认可的情况出现。

 六、就业方便

 大部分学生的课程完成之后,是会选择直接就业,这时候大家可以选择的地区,包括整个欧洲和国内,有比较多的选择,而且还能接触不同的环境。

俄罗斯民族饮食习惯有以下几大特点:

酸:俄罗斯人喜欢吃酸的食品。面包、牛奶是酸的、菜、汤也多以酸为 冷:午餐多数是冷盘。以红黑鱼子、各种香肠、火腿、红鱼、咸鱼、酸蘑菇、酸黄瓜、凉拌菜、奶酪等为主。

汤:俄罗斯人午餐、晚餐喜欢喝汤。有各种肉汤、鱼汤、酸菜汤、红菜汤、白菜汤等。

酒:俄罗斯人喜欢喝烈性酒,而且一般酒量都大。

茶: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在茶中加柠檬片和糖。倒茶时,先从茶炊里倒出一些酽茶,然后用水冲淡。

主食:主食大多数是以黑麦、小麦面粉制成的面包。黑面包是俄罗斯人爱吃之物,并常用来作为待客的食品。

副食:主要是鱼、虾、羊肉、青菜和水果。如羊肉串、羊肉汤、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肠等。蔬菜有黄瓜、西红柿、土豆、萝卜、生菜和圆葱。但俄罗斯人不吃某些海物(乌贼、海蜇、海参)和木耳。

吃的规矩

在服务性场所,一般给小费,也叫茶钱。付帐的时候酌情多付一点儿,然后说"不用找",就行了。

应邀做客时,进屋应先脱衣帽,向主人及其他人间好。在主人家里,应先向女主人鞠躬问好,然后坐在主人让给的位置上。

吃西餐时,应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面包通常用手拿。饮酒时用右手拿杯;嚼东西时应把嘴闭上,不能嚼出声来。吃水果一般削皮。在宴会上须"绅士"一些,照顾好身旁的妇女。

卫生习惯

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不许随地吐痰。在街上,即使你离人群很远吸烟,也会有人走过来"关照你"。俄罗斯人这方面公德意识很强。

俄罗斯人有"泡澡堂"的习惯。他们的澡堂很独特一蒸汽澡堂。澡堂里有炉子、上面放有烧热的石头,把水泼到石头上,立即出现蒸气,然后用白桦树条编成的"小扫帚"拍打身子。

打招呼

俄罗斯人对称呼相当有讲究。在大街、商店、公共汽车等场所,你可称对方"您"或"同志"。如果进一步交谈,你可以按对方性别、年龄,分别称先生、**、女士、朋友、小伙子。

假如你与俄罗斯人在一个较正式的场合互相认识和交谈,应该努力记住对方的全名,既要称呼他的名字还要加上

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气。而且千万要记住:称"您"不能称"你"。

交际禁忌

让烟时,一般要递上烟盒让其自取,不能只合一支。特别应注意不要用一根火柴替三个人点烟。男人吸烟时,应先问问身边的妇女介不介意。出门进门,男子应帮助同行妇女穿大衣、开门。

谈话时应看着对方,不插话,以示尊敬。上厕所的代语是"对不起,请等一下",或说"对不起,我去打个电话,请等一等"。握手时要摘下手套,不能摇对方的手。如果关系一般,轻轻地握;关系很好时可以用力。对年长者的妇女,不应先伸手;对初次见面的妇女,可先鞠躬。假如你是女子,切忌用裙子当扇子扇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对他人不得用手指指点点,交谈时不要大声嚷嚷。俄罗斯人在公共场合要么不说话,要么低声交谈,很文明。 (夜鹰)

俄罗斯社会风尚之女士优先(远东经贸导报2003-29-1)

俄罗斯人一向把尊重妇女当作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修养好的标志。虽然"女土优先"并不挂在口上,但男士们却很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文明,在妇女面前,他们不仅注意仪表,而且还谈吐文雅、礼貌谦恭。

俄罗斯人尊重妇女反映在日常琐事的一举一动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社会所特有的公德和风尚,这种风尚几乎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共场所的出入口常常见到男人们主动为妇女拉门,公共汽车上为妇女让座位,街道拥挤的路边让妇女先行等等,体现出整个社会对妇女的关心、爱护和体贴。

俄罗斯妇女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享有不少的好处,进而也形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习惯,如习惯了坐小汽车不自己开门,习惯了出门时别人给披上外衣,习惯了下公交车有人搀扶,总之,习惯了一切文明礼貌性的服务。就连七八岁的小男孩都不乏绅士举动,每当公共汽车停站时,他们会首先跳下车,然后转身递去一只手给自己的母亲或长辈,帮助她们下车,全然一副大男子的风度。

如果说平时这些点滴行动还不足以体现出社会对妇女的关爱的话,那么,俄罗斯妇女在外旅行时受到的周到服务则更为明显。坐飞机、乘火车途中,女性有时要手提沉重的行李,行走困难,这时,素不相识的人会走过来,热情地伸出双手为她帮忙。帮助妇女在俄罗斯似乎已成为极其自然而普通的事情。同宿一个包厢的男女旅客彼此非常照顾,列车起动后,男旅客自动离位,腾出地方和时间给女旅客,这时妇女们便能更换旅行时所穿的舒适的衣服。夜晚入睡前,男人们也让出包厢,等妇女合衣而卧后自己才归来。这些过程大家不用任何语言,仿佛成为一种惯例。

俄罗斯有不少吸烟者,当妇女在场时,他们吸烟首先要征得她们同意,获得同意后,才抽烟。当然,也有对妇女视而不见在公共场合"喷云吐雾"的人,对这种旁若无人的不自觉表现,妇女们,则敢于提出抗议,直至其收敛自己的行为。事情虽小,但尊重妇女的确成为俄罗斯男人一种优雅的风范。

尊重妇女不是一朝一夕人们心血来潮的表现,它是俄罗斯民族长期形成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生的课本中,有专门讲如何尊重妇女的课文供学生阅读。从小的正规教育、家长的正面传授以及社会的耳濡目染,培养了俄罗斯人文明、礼貌、懂得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 (珊珊)

传统婚俗:古罗斯和封建时代,俄罗斯人的婚姻严格受社会等级门第的限制,主张门当户对,贵族不与平民、农奴通婚。男女婚姻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没有婚姻自由。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后,婚姻自主的风气逐渐流传,但传统的婚俗影响仍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农村。

古老的俄罗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结婚仪式十分复杂隆重,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说媒。十月革命前,每个村庄和城镇都有职业媒婆,以说媒为生,多是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对周围各家未婚男女的情况及其家庭财产情况了如指掌,专为男方出主意,举荐未婚妻,并受男方的委托,到女方家庭去提亲。媒婆去的时间一般是逢单的日子(决不能在每月13号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进房后不能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而是称自己是猎人、朝圣者或商人等等,过一会才花言巧语地说明来意:"你家有个小鸽,我家有只小鹰,你家有只小貂,我家有个猎人,你家有个姑娘,我家有个小伙,咱们来结个亲。姑娘是支花,为何耽误在家。"一番说服后,若女方父母同意考虑这门亲事,他们便与媒人绕桌三圈,然后商定相亲日期。相亲之日,未婚夫与父母、媒人来到女方中,与女方见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后,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带来的面包切成相等的两块或四块与男方家人吃掉。随后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边喝酒一边商谈双方各自应该付的聘礼和嫁妆及婚期等问题。俄罗斯人很看重聘礼,也看重嫁妆。聘礼少或者嫁妆不够就难以缔结良缘。

接下来就是订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择日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并接过男方父母献上的面包和盐。双手接过后要吻一下面包,表示感谢,然后把它放在摆满佳肴的宴席上。双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妇,未婚夫妇交换礼物。一般未婚夫送给心上人订婚戒指或珠宝首饰,有的还在礼盒里装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权利。未婚妻回赠情郎的则是她亲手绣制的围巾、手套等女红。仪式之后,宴会开始,未婚妻给客人们敬酒并回赠每人一块丝绸手帕。

婚礼前夕或当天早晨,待嫁的准新娘把闺中好友请来举行"哭嫁"仪式,向少女时代告别。她解开发辫,把发带分赠给女友,跟她们一起唱有关出嫁后悲惨命运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描写新娘婚后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么凉,又是那么黄/ 他们打发我这姑娘去挑水/ 我光着两只脚,没有鞋穿/ 我赤身露体,没有衣衫……。

接着是洗澡和与家神告别。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都要进行沐浴净身,在传统的浴室里洗个蒸汽浴。结婚时新婚夫妇还要交换桦树枝制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是送嫁妆。送嫁妆的车队通常由五辆马车组成,第一辆上装着神像和茶炊,载着一个捧着茶叶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辆坐着新娘的教母,捧着瓷器和银盐碟;第三辆马车上放着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头各2对,床单床罩各6条,床帏2条,鹅毛褥子1个,还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辆载家具地毯;第五辆上坐着新娘的姨母和抱着一只母火鸡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妆多,车队就更长。

高潮是结婚的日子。当天早晨,新娘换上白纱做的结婚礼服,梳上已婚妇女的发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妇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亲车队。这时,新郎、伴郎、媒人及亲朋好友分坐四辆马车而来,马车都用彩带、鲜花、树枝装饰得格外华丽。迎亲队伍要经过一番周折(用钱买路、寻新娘等)和逗趣哄闹之后方能进入新娘房内。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后把一条手帕塞到新郎手里,把他领到新娘跟前,让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后,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后,新娘与伴娘及女方媒人随迎亲队伍去教堂。动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属照例要痛哭一场,这时为整个婚礼的转折点。按照风俗,新娘离家后不应再哭泣。

宗教结婚仪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给新婚夫妇戴上婚冠,询问双方是否愿意与对方结合,为新人祈福。然后,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按照习俗,只有在教堂举行过婚礼仪式、接受过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礼后,新婚夫妇到新郎家。宾客们在门前用面包和盐迎接新人,往他们身上撒麦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后生活富裕、幸福。随后,盛大的婚宴开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种美味佳肴以外,特制的大圆面包是必备食品。上面饰有太阳、月亮、星星、鸽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随,相亲相爱。按照传统习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农家厨娘的妇女端上一瓦罐麦粥,请新人将粥喝尽,并且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树林里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儿子,要是草地上的树墩多,你们就多生几个闺女"。席间,宾客频频举杯向新人祝福,并高喊"苦哇,苦哇",让新人接吻。在这喜庆的宴会上,坐在最显著位置的新人却不能走动,也不能随意吃喝。

狂欢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墙角或床上一定悬挂着箭,箭象征爱情。在俄罗斯的传说中,婚姻是由铁匠锤定的,而铁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丰收,因而箭也象征多子多福。箭还象征威力,守护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烛夜,新娘必须为新郎脱鞋,以示顺从。

婚礼的最后一步是回娘家。婚后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请女婿吃的头道菜是煎蛋,吃后女婿要把一枚硬币投入盛着葡萄酒的高脚杯里,并递给岳母,表示承认新娘的贞洁。

这是传统的结婚礼仪,礼节繁琐,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苏维埃时候婚俗:十月革命后,城市居民的订婚仪式很简单。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设茶点款待客人,时间一般选在婚前三个月内的某一天。这天未婚夫妇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亲宣布为女儿订婚,然后未婚夫向未婚妻赠送订婚戒指。未来的女主人给客人们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酱,请客人们品尝自己亲手烤制的甜点。而客人们照例一边品尝,一边对未婚妻的手艺给予评价。

城市里婚礼也很简单:未婚夫妇先到市、区的民政机关登记,然后在亲友的陪同下分乘两辆汽车来到专为新婚夫妇举行婚礼而设的"幸福宫"。,新郎携新娘在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中走进大厅。新郎一般身着深色礼服,白色衬衫,站在新娘的右侧。新娘则一般穿白色婚纱,头带花环,手持花束。传统的花环由香橙花编成,或为蓓蕾,或半开。花束通常用玫瑰、郁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编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征纯洁、温柔;玫瑰色象征青春。

婚礼主持人先询问未婚夫妇是否自愿结合,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请新郎新娘和证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接着新人交换戒指,接受双方父母的祝福。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会去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如初次见面的地方、经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纪念碑等地方献花,或在结婚林中植树。然后再回家或到餐厅举行婚宴和晚会与来宾欢庆。整个过程一般一天就结束了。农村婚礼保留了较多的传统礼节形式。

当代东正教婚礼:苏联解体后,宗教的地位在俄国逐渐上升,教堂婚礼也增多了。正教会禁止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因此来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必须是经洗礼入教者,而且必须持有公民证和在官方民政部门办理的结婚证件。

未婚夫妇在婚礼前须斋戒7-10天。新娘须穿着白色婚纱,也可着兰色、玫瑰红或淡褐**婚纱,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装。头上要有帽、盖头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装,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傧相陪同走进教堂。进入教堂后,新郎立于右侧,新娘立于左侧。神父问明他们确实同意结合之后,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祷上帝赐福,把点燃的蜡烛递到他们手中,把置于圣坛上的戒指戴在他们手上,之后新人相互三次交换戒指,各喝三小口红酒。然后新人亲吻耶酥和圣母像,接受在场者的祝福。仪式结束后,新人男右女左携手走出教堂。

按照东正教的习俗,在斋戒期间、某些宗教节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举行婚礼。

左右方位观: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有右吉左凶的观念。受这些文化的影响,俄罗斯民族中形成了右为尊、为贵、为吉,左为卑、为贱、为凶这一观念,并将右与男、左与女联系起来。在俄语中,"右"这个词同时又是"正确的,正义的"意思;而"左"则有"反面的"意思。心情不好可能是起床时左脚先着地的原因;穿衣时,俄罗斯人必定先穿右袖,先穿左袖是不吉利的;右颊长痣是吉痣,左颊长痣是凶痣。俄罗斯人至今还有向左肩后吐三次唾沫消灾的习俗。

吉凶观念:征兆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遗留下来的,世界上各民族都有,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

在俄罗斯下列现象被视为吉兆:小孩出生时被羊膜包着全身,预兆终生幸福;儿子像母亲,女儿像父亲,也预兆孩子会终生幸福;两人交谈时,突然同时说出一个词,预兆未来两人的某一个愿望定能实现;坐在两个同名的人之间时,心中想一个愿望,此愿望定能实现;乔迁时先放一只猫进屋,日后生活必定顺意;在俄式澡堂洗澡时,用白桦枝条抽打上身,身体会健康;姑娘试穿新衣时被针刺,预示她穿这件衣服时定会有人,特别是小伙子的喜欢;蜘蛛落到人手上,预示此人将收到信或好消息;杯中茶叶垂直浮在水中,预示喝茶的人将会获得好消息。

下列征兆被视为凶兆:用毒眼看人,对方不吉;乌鸦在屋顶叫,预示死亡;途中遇到猫(尤其是黑猫),或看到兔子穿过道路,或遇到提空桶的人,预示此行不吉;出门时,忘记带某种物品而又回家取,不吉。避凶的办法是返回后照照镜子;看到衣着与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不吉;盐倒洒出来,不吉,预示会与人吵架;杯中茶水突然泼掉,不吉,预示有突发事件。

禁 忌:俄罗斯传统习俗中还有一些禁忌,如:不能送他人尖利的东西,如刀、别针等物,如一定要送,则应讨回一枚硬币,或用要送的尖东西扎对方一下;不能送别人手帕,因为送手帕预示着分离;两个用同一手帕擦汗,预示终会分离;忌在家里和公共场所吹口哨,口哨声会招鬼魂;忌让姑娘对着桌角坐,坐在这地方预示姑娘三年嫁不出去。

如果不是无意间搜到《恋上哲学家》这部影片,可能也没有机会认识莎乐美。

越深入了解她,越觉得历史留给她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

如果她生活在现在的话,一定会经常出现在微博热点。到底拥有怎样的魅力,能够成为那么多天才的缪斯?

这些都得从莎乐美所处的时代背景、出生环境、家庭教育说起。

莎乐美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贵族家庭,她的爸爸是一个特别受赏识的将军。莎乐美出生的时候,沙皇都还派人送来亲笔的贺信。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莎乐美的家庭肯定属于上层,这样的成长环境,也必然让莎乐美从小就拥有更高的视野。

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书中写到,就在莎乐美出生的第六天,俄罗斯发生了载入历史史册的重大事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业制的法令。这是近代俄国开始的标志。

但是动荡,同时就意味着急剧的变化,意味着新生新思潮。当时的莎乐美作为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不自觉地受它的鼓舞,和其他同学们一起骚动,参加政治运动。

莎乐美上学期间,经历了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暗杀事件,当时很多俄罗斯学生为了庆祝这件事情,上街游行。这件事情带给莎乐美很多影响:在书中莎乐美自己回忆说:

“我开始以为这些女孩只是把学习当做出国的政治借口,然后找个外国人嫁了。但是我完全想错,这些年轻的女孩的斗争,是为了建立新型的社会体制,是为了迎来一个更好的社会。”

这种成长经历带给莎乐美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一是女性能够产生的力量,女性也可以走出去,去改造社会。

第二就是,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我们曾努力去顺从周围的生活,顺从那些判断和规范。但是这些判断和规范是可以打破的。在年轻人身上,我们往往把这种情绪叫做“叛逆”。

莎乐美的家庭成长氛围也同样自由,莎乐美和父母的关系,都是比较自由的表达,没有受到过很严重的压抑。这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莎乐美可以保持自我,人云亦云,与她后来养成独立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莎乐美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件小事儿体现的特别充分。

“我们在家里只讲德语,我上了几节必修的俄语课之后,抱怨自己还是难以把俄语学好。爸爸突然决定允许我只用旁听俄语课,爸爸对母亲说: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写不出俄文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吧”

在这种自由的成长环境下,莎乐美和爸爸以及她的三个哥哥,一直都能维持着温馨而彼此信任的关系。

父亲和三个哥哥带给莎乐美的影响很大,使她的性格中有很多男性的特征,这也是莎乐美能够和杰出男性进行思想交流的原因。

01 莎乐美和基洛特

每个人的青春期阶段,都是身体走向成熟的转变期。这个期间,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最初始的力量,在经过了一定阶段的混乱以后,会达成新的妥协。

这个阶段,出现在莎乐美的十几岁到二十岁的时候。当时,她正处在一个混乱的宗教信仰时期。

在当时的俄罗斯社会,几乎每个家庭都是信教的。莎乐美一家自然不例外。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牧师,大家跟着这位牧师学习教义,接受上帝教导。

小时候的莎乐美,没有什么辨别力,就像其他的小孩子一样,对父母相信的东西从不加以怀疑就全盘接受了。对于上帝可能会像魔力一样出现在人世间,在莎乐美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受父母信仰的耳濡目染,莎乐美很自然地吸收了那些宗教信仰。

但是在莎乐美十七岁的时候,她渐渐开始跟原先的信仰做起了斗争。

我就好像是第二次被投入这个世界似的,跟现实发生了无法和解的冲突。

每当牧师讲道“上帝无处不在”的时候,莎乐美都非常痛苦,在心里大声疾呼:上帝到底在哪里?如何确认信仰?

内心那种煎熬的不可调和的冲动,让莎乐美决定退出自己家里的教会。退教这件事情,让出身俄罗斯贵族家庭的莎乐美来说,是非常有争议的。在上层社会的舆论看来,这件事就是有辱门风,对信教的父母也是大不敬。莎乐美站在了人生的风口浪尖。

就是在这种混乱不堪的状态下,莎乐美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的男性——基洛特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莎乐美有一天正在大街上散步,无意走到了一座教堂的门前。这时候,一个声音从远处的布道坛上传了出来。莎乐美不由自主地推开了教堂的门,缓缓的走向圣坛,在前面的一个位置做了下来。

她看清了这位牧师的模样——风度翩翩,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在他抑扬顿挫的声音中,伴随着他的手势,莎乐美好像找到了回归上帝的道路。

莎乐美回忆说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人!我的孤独终于有了尽头!我相信这个人可以把我从孤独中拯救出来。

基洛特是当时荷兰驻彼得堡的一位传教士,他思想前卫、博览群书、阅历广泛。他认为基督教信仰既超越科学,又不与科学相悖。这让基洛特在上流社会中收到敬重,甚至聆听他的布道都成为了一件社交盛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基洛特就像父亲一般,对莎乐美无微不至的关怀着。除了宗教神学以外,基洛特还给莎乐美讲哲学,康德、卢梭、伏尔泰、叔本华、斯宾诺莎等等,这些人的哲学著作,让莎乐美意识到,原来,人是可以在哲学中找到人生的意义的。

莎乐美发现自己爱上了基洛特,就像当初爱自己的父亲一样。基洛特取代了莎乐美心中消失的上帝,是莎乐美童年时代上帝形象的一个复制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他几乎是不真实的,好像头顶上自带光环。

但是这种对基洛特的崇拜很快被打破。基洛特尽然决定放弃自己的家庭,向莎乐美求婚。

那个瞬间,莎乐美觉得自己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基洛特头顶上的光环消失了,这个爱人突然之间像上帝似的消失。

她在书中回忆到这一段写到:

当我确切发现,我不能把我的爱付诸任何一个现实中的男人时,我开始明白了上帝在我心中的的地位。也许从一开始,我的爱在目标上就不是指向庸常,而是指向某种几乎具有宗教意义的象征性的意象。

莎乐美拒绝了基洛特的求婚。对基洛特的爱慕也突然结束。莎乐美像是得到了一个解脱,但是这次和小时候上帝消失时所感受到的痛苦不一样,基洛特是完全真实的,他带给莎乐美的影响,帮助她找到了内在的自由。

02 莎乐美和保尔、尼采

1880年,19岁的莎乐美来到瑞士的苏黎世大学求学,主修宗教、哲学、语言学及艺术史。

在19世纪的欧洲,大部分的大学还不会接受女学生,莎乐美上的这所瑞士大学,其实是唯一一个接受女子入学的学院。莎乐美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学习非常努力,以至于身体出现问题,患上了肺结核,不得不中止学业,和她的母亲一起去罗马修养。

在大学教授的介绍,她在罗马认识了一位优秀的女性玛尔维达夫人。

玛尔维达夫人在罗马当地是很有号召力的,她家里的会客厅,几乎可以说就是当时欧洲知识界的交流中心。一大批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和诗人都会聚集在玛尔维达夫人的家里,高调地谈论着自己的见解。

在玛尔维达夫人的沙龙里,莎乐美就发现,无论在思想素质还是在思维能力上,男性都明显高出女性。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多数女性还没有走出家庭,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又不愿意去做那些对自身生活没有意义的思考。

也正是因为这样,莎乐美更愿意和男性交往,和他们沟通交流。就是在这个玛尔维达夫人的会客厅,莎乐美有机会先后认识了保尔和大哲学家尼采,这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莎乐美先认识的是保尔。莎乐美对保尔有种天生的好感,感觉这个学识渊博,善良温和人,就像是哥哥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两个人相见恨晚,很快就熟悉起来,谈论着各种话题。经常沙龙活动已经结束了,他们还没有尽兴,就结伴走在月光下的罗马街道上,继续聊。

和保尔的相处,让莎乐美想到了一个有点乌托邦的美好计划:

在这个计划里,有一个面朝大海的工作室里,里面有一张大桌子,莎乐美和几个男性朋友一起围着桌子讨论着什么,一会儿激烈的讨论,一会儿开心地大笑起来。这个工作室同时还有几间卧室,每个人住一间,大家亲如姐妹。

莎乐美非常兴奋,她和保尔说了这个计划,但是呢,保尔好像有点茫然,他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交往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友谊,它还会有其他的东西。

内心激荡的保尔,有一天终于忍不住,来到莎乐美和她母亲的住处,当着她母亲的面,向莎乐美提出求婚。

这让莎乐美非常不知所措,又无奈又气氛。虽然他很喜欢保尔,但是这不是她想要的爱情生活啊。

这次求婚让莎乐美一度陷入了困扰中,她的母亲和玛尔维达夫人都觉着嫁给保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莎乐美坚持不打算走入没有任何退路的婚姻。

她在书中这样写到:

我的自由刚刚来到,我一点都不怕为它去进行虔诚的、快乐而艰苦的战斗,相反,我要让自由到来!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所谓的无法逾越的障碍,是否真的出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

其实莎乐美非常困惑,为什么男女之间除了做夫妻情人之外,就不能做朋友。

就在这种为难的处境下,保尔和玛尔维达夫人商量着,邀请尼采来罗马吧,介绍给莎乐美认识,就是这样,哲学家尼采,走进了莎乐美的生活。

尼采和莎乐美的第一次见面,非常的戏剧性。在书中,莎乐美是这样回顾的:

“一天早晨,在圣彼得教堂,尼采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尼采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从哪颗星球上一起掉到这里的?”

尼采见到莎乐美的第一面也惊为天人,他说:“莎乐美是我所认识到的极其聪明的人。”“一个在瞬间就能征服一个人灵魂的人。”

莎乐美和尼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上帝”。

这是尼采最著名的问题就是:

尼采说:“我的冒险就是以这种方式开始的。它们还没有结束。它们将把我引向何方呢?我会在哪冒险呢?如果我不回到原先的信仰上去,会怎样?我会找到某种新的信仰吗?”

我们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莎乐美思考的重心或基础,好像都是关于童年时候上帝的消失。立足在这一点上,我们能够更好的去理解,为什么她的一生中会那么重视和周围的人建立精神上的连结这件事情。

某种程度上,莎乐美其实拥有很强的现代性,她是一个超前于百年的存在,即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她也应该很适合这个社会。

让我们再回到故事中去。

莎乐美和尼采惺惺相惜,无所不谈,宗教、道德、家庭、爱情、婚姻,甚至是两性关系。莎乐美沉浸在这种精神的交流上,无法自拔。

但是渐渐地呢,尼采对莎乐美的好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这种好感已经超越了朋友、师生关系。

书中讲到:有一次,尼采曾经试探着问保尔:莎乐美是位令人赞叹的女子,你怎么不娶她呢?

保尔说:哦,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一想到生儿育女的世俗生活,就担心自己顾不过来,还是你娶她吧,她正是你理想的伴侣。

于是尼采就跟玛尔维达夫人说了,莎乐美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幸福。请玛尔维达夫人向莎乐美转达他的想法。

但是,又一次,被莎乐美拒绝了。

从这两次求婚的拒绝,已经能够感受到莎乐美身上那种矛盾的对抗了。一方面,她在灵魂、精神上追求归宿,她需要像保尔、尼采似的这种朋友,另一方面,她又用一种对抗的姿态,始终追求生活上的绝对独立。

很奇妙的是,在莎乐美的这本自传中,她很少会提到自己的感受,更多的只是在陈述一种事实。大家作为读者,在看的过程中,其实是感受不到莎乐美在这种矛盾中的痛苦。

联系到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的欧洲也正是旧传统面临挑战的时候。这种时代气氛激励着一整代人去从事文学和哲学的创作,也给那些追求女性解放的女性提供了发掘自己个性的良好时机。对传统的本质提出质疑,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成为那一代女性的关注焦点。

保尔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尼采,尼采竟然赞同了,并且也要参与进来。于是这个三人同盟算是正式成立了。成立后,他们三个开始了一次旅行。

在书中关于这部分的记录有两章,脉络并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其中有两件事情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可以说是推动了三人关系发展的关键性事件。

离开罗马后,他们途经意大利北部。在那里,有一座叫萨库蒙特的小山,莎乐美决定和尼采一起散步,他们两个手拉着手,走在环境幽静,没有什么人的小路上,说着说不完的话题。莎乐美甚至想:如果这个人不谈结婚的话,我们可以这样一辈子聊下去。

他们从白天聊到黄昏,这是莎乐美和尼采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的单独约会。起了兴致的尼采还创作的一首诗,名字叫《我多么幸福》。尼采还说:“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梦,我都感到自己年轻了几岁,为此十分感谢你。

在这本书中,莎乐美只是非常含糊的写到:这次单独相处,我对尼采的才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之间的感情明显前进了一步。这也给尼采造成了错觉。其实,在山上,我对他亲昵的表示,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奇思妙想让我充满着好奇,而不仅仅是男女间性别的吸引。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会跟我一样好奇,“亲昵的表示”到底是什么是?这事儿成了一个谜团,除了当事人,只怕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次旅行途中,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三人同盟的旅行,来到了一个名叫卢塞恩的城市,这里有一家照相馆,听说摄影师非常的有名,很多其他城市的人也会特意来这里照一张相。

尼采提出建议,不然三个人一起拍一张照片吧!保尔有点不情愿,但是也没有拒绝,勉强加入。

尼采显得非常有兴致,他亲自上手,布置了现场的背景和道具。这才有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这张合影照片:莎乐美半蹲在马车上,挥舞着一条马鞭,尼采站在一旁,手扶着车辕,保尔站在中间,表情不是很自然。

三人同盟的这张照片,很快就在当时的社交圈里传开了,大家对这张照片有很多议论和猜测。几个月之后,在尼采的著作《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中,写有这么一句:你到女人那里去,千万别忘记带上你的鞭子!

再后来,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对那张照片的解读。

而对这句话的解读也有两种极端的说法。

一类人认为这句话分明是在蔑视女性,另一类人则解读为这明明就是传达了被莎乐美拒绝的尼采,面对女神的一种卑微的情绪。

我们来看看在书中莎乐美是怎么说的:

尼采的创意到底是什么呢?是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驱使呢,还是他要用鞭子驾驭女人呢?或者让我挥着鞭子,在他们两人中间赶走一个呢?一个哲学家的脑袋里是怎么想的,很难让人猜透,可能,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尼采是爱莎乐美的。他们共同拥有相似的哲学思辨,这种知音,这种默契,在那个时代,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尼采曾经在一封写给玛尔维达夫人的心中这样提到莎乐美:“即使她性格中又不好的东西,我仍然思念她。每一次交谈,我们都能得出一些有益的东西。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人像她那样对我的问题没有丝毫的偏见,她总是那样真知灼见,有备而谈。”

让我们再回到书里三人同盟的旅行。

更进一步的相处,让莎乐美意识到,其实自己和尼采之间还是存在着根本的差异的。他们的哲学思想,起点是相同的,但是性格阴郁的尼采内心是非常悲观主义的,他充满痛苦的人生观让莎乐美有点不能接受。

她开始反省自己:“我们真的很近吗?不,我们还没有达到靠得很近的程度。在我们本质的深处,我们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有一件事非常奇怪,我前一段时间突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我和尼采完全有可能成为敌人。”

这种预感后来竟然变成了现实。渐渐加深的隔阂把莎乐美和尼采分开了,他们再也找不到春天在罗马时的那种感觉了。三人同盟的旅行终止在莱比锡的一个火车站,尼采送走了莎乐美。

当火车徐徐开动的一刹那,尼采清楚地知道,这是永别,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离开莎乐美之后,尼采再也没有爱上过别的女人。

这之后,三人同盟的另一个成员保尔,莎乐美也一直和他保持着既不是夫妻也不是情人的同居关系,和睦相处,简简单单。

03 莎乐美和安德烈亚斯

来到了1886年的夏天,故事情节又急转直下,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莎乐美对独立的坚守。

这个人就是莎乐美的丈夫,安德烈亚斯。安德烈亚斯比莎乐美大15岁,是一个语言学教授。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莎乐美为安德烈亚斯开门,一个俊美的不太真实的男人站在她面前,一时间她竟有点不知所措。而安德烈亚斯呢,第一眼也被她深深迷住,并下决心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在之前我们也讲到过,莎乐美曾经拒绝过基洛特、尼采、保尔三个人的求婚,她对婚姻是没有向往的。

但是这一次,莎乐美却接受安德烈亚斯的求婚,到底发生了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在这本书中,莎乐美是这样回忆的:

我从没见过他这种狂野的追求方式,这个人狂热的追求我,让我感到了不一样的滋味。而我在和他第一次见面时,就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魔力,好像一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一天晚上,安德烈亚斯来到莎乐美住的地方,刚开始就像往常一样聊天,聊着聊着就开始为结婚的日期争执起来。他拿起随身携带的短刀,猛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莎乐美被吓蒙了,冲上大街,挨家挨户的找外科医生。幸好,安德烈亚斯长得很壮实,刀在胸脯上插得并不深,离心脏还有一点距离。他们俩人的关系因为这件事情开始有了进展。很快,在1886年的11月,莎乐美和安德烈亚斯订婚了。

但是,莎乐美提出了两个条件,是什么呢?

第一,他们的婚姻不能破坏她与保尔的感情和联系。

第二,他们的婚姻,只能有夫妻之名,不能有夫妻之实。

这种条约,我想大部分人看来,可能都无法理解或接受。为什么莎乐美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为什么会对身体有这样一种迷之坚守呢?出乎意料的是,安德烈亚斯居然答应了这苛刻的要求。莎乐美说:“我只能说我遇上了一个不简单的人。”

一开始,安德烈亚斯以为莎乐美对于“约法两章”的坚持,只是一些女孩子气的、不成熟的想法,很快就会消失的。尤其是第二条,安德烈亚斯可能觉着,日子一长,相处久了,两张床就合成一张床了。

自传中有描写到安德烈亚斯有一次试图亲近莎乐美的情节,是这么描写的:

“我本能地阻挡着他的贴近,我用双手卡主了他的喉咙,仿佛在和这个人搏斗。那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渐渐地变成一种悲鸣。”

安德烈亚斯也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这种奇特的夫妻关系,一旦生米煮成熟饭,整个婚姻生活也许就可以走上正轨。但是,莎乐美决绝的,不允许他以这样的方式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件事之后,莎乐美向安德烈亚斯提出了离婚。但是安德烈亚斯斩钉截铁的回答说: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你也可以不做你不想做的事,但你必须永远是我的妻子,这是法律规定了的。

他们没有离婚,事实上,他们的无性婚姻一直维持着,直到安德烈亚斯85岁生命终止的时刻。这期间还发生了更超出常人能理解的事情。

莎乐美不安于过平静的婚姻生活,她无法在家里长期呆着,她需要出门透气,给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寻找更多的生机。怎么办呢?

莎乐美提出了一个方案:找一个女佣,既可以料理家务,又能照顾安德烈亚斯起居生活的人。最好,这个人能够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这样莎乐美就可以把自己解放出来,拥有更多自由。

意外的是,她的丈夫又答应了。莎乐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类似于管家兼保姆的角色,安德烈亚斯接受了安排。甚至后来,这个女人还和安德烈亚斯生了一个女孩。

在这期间,他们还达成了一个新的协议:在不伤害婚姻的条件下,双方都有和其他人交往的自由。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不做价值判断。事实上,我想大多数人会疑惑的是,为什么安德烈亚斯能够接受这样明显不合乎常理的条约?

现在来看,这种和平相处,但又相互独立的婚姻模式,我们一般叫做开放式关系。在那个年代,安德烈亚斯能够接受这种婚姻模式,是非常令人吃惊。这种关系其实需要极大地包容性,包容下内心中所有的矛盾和需求。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搜集不到更多的参考资料。只能从莎乐美的角度,书中有限的描述中进行解读。我相信,一定有某种力量,让安德烈亚斯认为,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他生命中最高的奖赏。

04 莎乐美和里尔克

在莎乐美36岁的时候,她遇到了爱情。

  现年39岁的阿布拉莫维奇是俄罗斯最富有的人,拥有在俄排名三甲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英超著名的切尔西俱乐部,在2004年公布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他以106亿美元的身家位列第25位。

  除了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之外,阿布拉莫维奇的爱情生活同样富有“传奇”色彩。不久前,俄罗斯《快报》披露了这位俄罗斯首富和四个女人鲜为人知的“浪漫”故事。

  初恋 囊中羞涩苦涩结束

  阿布的童年在小城乌赫塔度过,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乌赫塔工业学院学习。在1983年,阿布只有17岁,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亲密女友名叫维卡扎博罗夫斯卡娅,也是乌赫塔工业大学的学生。维卡比阿布大一岁,谈情说爱需要金钱投入,但是阿布当时还是个穷光蛋,手头总是紧巴巴的。阿布非常想娶维卡为妻,但是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为此,他和家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半年之后,他被学校开除,随后参军入伍。

  1985年,阿布复员回到乌赫塔,得知初恋情人已背叛消息后,内心感到极度痛苦。从那时起,他把对女人的怨恨化作对金钱的渴望。

  21岁 第一次婚姻当继父

  和初恋情人分手之后,痛苦的阿布经常出没于当地酒吧,借酒浇愁。在那里,20岁的阿布遇到了比自己大三岁的奥丽佳。奥丽佳是个皮肤微黑的姑娘,当时她已有了一个女儿娜斯佳。

  浪漫的爱情生活持续了八个星期,随后阿布在自家阳台上向美丽的奥丽佳求婚。1987年12月,阿布和奥丽佳正式办理了结婚手续。

  在岳父岳母的帮助下,他开办了一家玩具加工厂。工厂的产品卖得非常好,阿布的家庭收入也直线上升。

  阿布从小父母双亡,作为家中唯一的男性继承人,他也渴望拥有亲生儿女。遗憾的是,奥丽佳在生下女儿之后丧失了生育能力。时间一天天过去,阿布变得越来越神经质,曾经幸福的三口之家冲突渐渐多起来。

  结局不言而明:阿布遇到了漂亮的空姐伊琳娜玛兰季娜,立即就抛弃了第一个家。

  第二次婚姻 迎娶美丽空姐

  伊琳娜当时在舍列梅季耶沃二号机场工作,是国际航班上的空姐。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业务需要,阿布经常坐着飞机穿梭于德国与俄罗斯之间,国际航班上的空姐们很快就记住了那张“憨憨”的面孔。阿布希望引起空姐的注意,几乎给所有姑娘递过名片。有一次,他把名片送给伊琳娜。起初,伊琳娜没有任何反应,可是几个月过后突然宣布要嫁给他。

  同事们相信,伊琳娜不是因为爱才嫁给阿布,她喜欢的只是他的钱袋。在和大家告别时,伊琳娜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再不用在发工资前数身上剩多少钱了。

  冒出来“第一个女人”盼援助

  当一个男人成为名人的时候,总免不了会传出绯闻。作为俄罗斯首富,阿布面临同样的窘境。《快报》记者本以为维卡扎博罗夫斯卡娅是阿布的第一个女人,突然又有一位女士奥莉娅出来宣布:阿布15岁时就夺去了我的贞操,我才是他的第一个女人。

  按照奥莉娅的话说,她与阿布是青梅竹马的朋友,小学二年级起,阿布已经开始帮她拿书包了。奥莉娅说:“当我们只有15岁的时候,我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了他。有生以来,我们第一次体验到这种崇高的幸福。”奥莉娅的母亲娜杰日达相信,现在的阿布仍然和从前一样善良:“如果他知道我们生活艰难,肯定会再次伸出援手。”如今,奥莉娅一家仍然住在狭窄的公用住房里,她们不得不自己面对生活的艰辛。

埃莱娜女大公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和梅克伦堡公主玛丽的女儿,1882年出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唯一的女儿,自小在父母和哥哥们的宠爱下长大。

埃莱娜女大公有一个很有野心的母亲,玛丽大公妃一心想让女儿嫁入门第高的王室家族。起初巴登的马克斯大公曾有意于年轻的埃莱娜女大公,都传出了订婚的传闻,但是最后巴登大公抽身而去,导致上流社会对埃莱娜的非议四起。后来有传闻说奥地利希望与俄国联姻,将埃莱娜女大公嫁给奥地利皇储费迪南,但是后来费迪南以贵庶通婚的方法娶了索菲大公妃。

1900年,希腊王子尼古拉向埃莱娜女大公求婚,起初玛丽大公妃看不上尼古拉王子,因为他不是长子,继承权很低,1902年,玛丽大公妃终于同意他们完婚。婚后他们生育了三个女儿,其中长女成为南斯拉夫后来的摄政王妃,幼女成为英国肯特公爵夫人。

埃莱娜夫妇和孩子们在希腊政坛发生动荡的时候移居法国,在那里他们接济了不少俄国出来的难民,后来她返回希腊居住,1957年在雅典去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30157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2023-08-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