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成本的破产成本的形式

破产成本的破产成本的形式,第1张

企业的破产成本主要有两种形式,破产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而言,企业破产有两种常见理解方式:一种将破产等同于清算;另一种则认为破产是一个高价查证(costly state verification)的动态过程。正如Giammarino(1989)和Webb(1987)指出的那样,法庭上债权人会要求债务人披露隐藏的信息,向经理层询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听取专业人士的证词等等。无论企业是重组还是清算,一旦进入正式的法律诉讼程序,都要耗费大量的查证成本。所以破产过程实际上大量浪费社会资源。而这些仅考虑了重组或破产过程中直接表现出的会计成本。因为企业一旦陷人财务危机,经营的低效率也带来各种机会成本的损失,这也是要浪费大量资源。这就表现为间接成本。 有研究表明,破产成本、破产概率与公司负债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负债率达到某一水平后,破产成本与破产概率将加速上升,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拮据成本。所以,破产成本是制约企业无节制负债的重要约束条件。 企业宣布破产后,企业本身和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要承担一定的管理费用,这其中大部分用以支付外部专家劳务费用。同时,企业可流通证券的持有人,因企业违约还要承担各类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和收益损失。这些可归结为破产的直接成本,其中包括:

1、公司承担的破产管理费用。企业在处理财务危机过程中,需要聘请律师、会计、投资银行、评估师、拍卖商以及出售清算资产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Warner(1977)对1933—1955年期间按照美国破产法第7章执行破产的11家铁路运输公司实证分析得到,企业破产的事后直接破产成本为公司总价值的4%。Al~ n(1984)根据11家零售商和7家工业企业破产的数据,测算结果为43%。

最近的一些研究中,Betker(1997)研究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重组的75家传统企业的破产直接成本为393% ,49家提前打包出售的企业为285%。以样本数量作为权重,得到平均破产直接成本占到财务危机前公司市价的351%。此外,除了正式的法律清算费用,企业事前如果用非正式的和解(workouts)方式,避免或至少推延破产的,还要花费约公司总价值的065%(Gilson,John & Jang,1990)。此外,公司要分配大量内部各部门员工,参与到破产事项的评估和协商中去,做出重组或清算的投票决策、与债权人谈判、和外部专家协商,以及维持日常商业经营活动等问题。现象表明被清算的公司受到的监督和干涉的程度比重组情况大,消耗的资源更多。Branch(1995)根据两家破产银行的清算数据,给出内部管理费用大约占破产前市价的07—14%。

2、利益相关者的追偿成本和流动性损失。企业的股东、债券持有人、银行、商业信用提供者、政府、地方税收部门、土地出租人、退休员工、现有雇员以及与公司存在其它利益关系的人,其中包括被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或者因企业违约或侵权而受到财产损害的债权人都会因破产而承担额外的成本和损失(Branch,2002)。

一是追偿和监督成本。

破产是一个控制权转移的过程,债权人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利并依法追偿自己的债务。在此过程中,承担的成本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聘请律师、会计、评估师等外部专家的费用;另一种是支配内部员工去评估和陈述自身利益,并对破产公司管理层监督的成本。Platt(1994)在研究银行贷款追偿成本时,将一组违约商业贷款组合在破产前的花费分为四类:银行雇员的增加、外部法律诉讼费用、评估费、搜寻费。总成本平均占到债务总量的24%。

经理人在面临破产时会采取各种机会主义行为。例如风险转移和资产替换等,这使债权人还要承担一部分监督和剩余损失成本,也就是代理人偏离所有人利益最大化决策而造成的损失。目前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债权人利益被侵犯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经理人对企业项目收益情况披露不实,会降低债权人事前同意债务减免的概率,造成企业被低效率地清算,也会损害债权人利益。

在实际操作中,债权争执主要表现为各类债权人在破产方式选择时的分歧和清算财产的价值分配,这直接影响到各债权人事后的收益和破产过程中的成本。从债权人的分布状况分析,债权人的集中度越高,谈判的交易成本较小,企业重组的概率更大;反之,债权人比较分散,彼此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协商成本很大,公司更可能被清算。从资产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资产在破产处理中评估和清算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Breadly & Mayers,1991)。这里的研究表明了资产专用性的作用。例如,在上下游关系较为紧密的企业,上游供应商或商业信用提供者可能比其他类型债权人更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这就导致供给商或客户很难迅速找到新的服务商保证企业存续,Bjuggren(1995)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其中的原因。从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中,企业陷入严重财务危机而面临清算、重组和持续经营三种选择时,企业的管理层及其相关利益者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由于企业破产,股东作为最后的索取人一般会一无所获,如果经理人代表股东利益并想保住自己的工作机会,他们当然更愿意重组。而债权人只有他认为企业继续运营的预期价值大于清算价值时,才可能选择债务重组,当然,实际上通过投票的决策过程远比理论模型设计的复杂。最终结果常常是由于债权人的强势地位,他可能对从企业整体利益来看有利的投资项目进行低效率清算,使有利的投资项目无法实施。此外,债权的分配是否公平、有效还得取决于破产程序的设计和执法的力度。

二是流动性损失。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后,企业各类利益持有人(interest holders)手中的金融凭证 (债券、银行债务、商业信用和股票等)面临两类损失:一是因公司市价下跌遭受的面值损失;二是金融工具流动性下降,导致的交易成本增加。例如,债权人为了方便出售将短期信用展期,发现30天应收账款变成了2年期债权,这在企业清算时会遭受很大的损失。违约企业的股票和债券因面临退市而使风险升水,做市商会进一步扩大报价差幅。同样,银行贷款和商业债权在债务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也会下降(Case,1998),由于证券化、参与贷款和保理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存在,这些非权益类债权的处理要比股票相对容易些。

三是意外损害赔偿的成本。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资产关联企业中,如果关联一方对另一方的债权成为关联企业债权的主体,一旦债务方出现偿债危机,企业面临清算时,另一方债权企业将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例如,2000年7月,上市公司“猴王股份”由于大量持有对其关联方——猴王集团的债权,当后者面临破产清算时,猴王股份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由于资产关联导致的这类损失,实际索赔都是十分困难的,它也是一种直接成本。以上研究表明,各类债权人承担的这些破产成本,直接表现为最后取得的财产价值的减少,但是,如果资本市场是完全的,债权人在同企业交易定价时就会将这些潜在成本考虑在内。 Stone(1977)指出在使用税收一破产替代模型决定资本结构时要考虑破产的间接成本。各种机会损失,高信贷成本,客户信任度下降导致的销售、利润下降等都构成企业的间接破产成本。按来源可分为两类:

1、市场份额损失。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被宣布破产后,客户、具有谈判地位的供应商、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都会对企业经营采取雪上加霜的行动(Titman,1984;Maksimovc & Titman,1991)。随着境况的恶化,公司能够吸引和留住大部分雇员、顾客及供应商的能力就会下降。财务困境中的高负债企业更容易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 (0pler & Titman,1994)。而这部分损失无疑构成了竞争对手的利润。虽然,收益和损失并不一定正好相等,但至少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并且销售业绩的下滑会导致公司经营效率的下降。相反,对手市场份额的增加至少短期内可能会达到或接近最佳生产经营能力。

2、经营效率损失。企业财务承受能力不足,造成各种机会损失。一方面因为企业信誉度下降,无力进行内外部融资,被迫放弃一些高风险一高收益的项目资金支出。另一方面必须承担较高的贴现率来应付现金支付。而持有现金的行为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效率,导致公司真正的经济成本上升。例如,一些维修费用的支出已经不能再拖时,实际的维修成本可能已经增加了。另外,大量资产被贱价出售 (Pulvino,1998),购买者利用卖方的财务窘境以低于资产保留价格的条件获得了有用的资源。因为这些资产多为不动产,所以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 (Kim,1996)。

对于间接成本的估算和界定,至今仍困扰着理论界。因为无法分清究竟是因企业经营效率降低引起损失,还是市场份额下降引起的损失。在早期研究中,Airman根据公司破产前3年未预料的利润损失作为破产间接成本,估计零售业为45%,工业企业为105%。Wruck(1990)就批评地说,“很难说清利润的损失是由财务危机引起的,还是财务危机是由利润的损失引起的。”在其他的研究中,Andrade和 Kaplan(1998)考察了31起高杠杆交易(High leveraged transaction),研究财务危机给营业收入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拮据带来的间接成本约为企业价值的10~17%。同时,他们强调这类成本主要集中在企业出现危机后,进入破产法第1 1章程序之前的这段时期内。

间接成本既包括对社会财富的真实损耗,也包括一部分转移成本——被其竞争对手获得的那部分市场份额损失。虽然这部分并没构成直接的资源浪费,但是直接加剧了企业破产的速度。进一步说,各类债权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无谓的清算;反之,如果债务人同意对有转机的企业实施债务减免,也许是能改善企业事后境遇的,两者之间的差额构成了经济学上所说的净损失成本(deadweight cost)。只是现实中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投资项目收益情况,也随时监督经理人的行为。所以,债权人当然很难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有效决策。

顾川向姜小宁求的婚。

许父是黑手

许父就是当年的黑手,现在他又故伎重演,准备对顾川家实行移花接木和瞒天过海之计:财务造假诬陷与栽赃,让顾家因此离开集团公司、破产。并且,他也安排杀手趁姜小宁与顾川郊游,再次重演当年车祸的场面,而提供顾川行踪的居然是他信任朋友许诚然,同时唐叙也参与了这次谋划,这一切许父仿佛都将胜券在握。

顾川怕连累姜小宁选择分手

顾川的人工心脏始终是一个未解决的重大疑难,就是不能动情,一旦动情的话心口便会隐隐作痛导致机能絮乱,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死亡。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工心脏出现了问题,皮尔博士也意外去世。顾川陷入了绝望自知未来生活无望了,于是狠心的向姜小宁提出分手,因为他不想拖累姜小宁,但她却依然对他不离不弃。也是因为这一场变故,恰好看出了姜小宁对顾川的真心真爱,两人在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下,依然守护者对方,相信最后人工心脏的故障一定会被解决的,只是虚惊一场。

顾川心脏修复成功,和姜小宁生活在一起

在结局中顾川的心脏修复成功,他可以做正常人应有的举动,虽然幅度不嫩过大,但对顾川来说已经是奢望,顾川正式向姜小宁求婚,姜小宁开心不已,最后顾川与姜小宁结婚,两个人喜结连理。可苏曼琳就是不服气,她四处给姜小宁使绊子,想法设法让她出丑,姜小宁心胸宽广不计前嫌,但顾川已经无法再次容忍苏曼琳的所作所为,最后苏曼琳被工作室开除。

总结

一切真相大白后,顾川和姜小宁更加坚定地走到了一起,他们决定相互扶持、相互鼓励,过好剩下的每一天,不管未来怎么样。好在大结局中,教授找到了救治顾川的新方案,为他做了心脏移植手术,顾川手术成功后,向姜小宁浪漫求婚,两人终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永远在一起了。

《破产姐妹》第六季还是我们的原班人马,麦克斯·布莱克依然由凯特·戴琳斯饰演,而卡洛琳·钱宁也依然由贝丝·比厄饰演。已经陪了我们五季的他们在第六季又完整的回来了,而且不止她们,厄尔、阿憨、奥列格和苏菲也都在,可以说到最后都是维持了原班人马。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第六季安迪也会回来,并且和麦克斯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分分合合,不过这次,他俩最终在一起了。苏菲和奥列格两个人依旧恩爱,还有了可爱的女儿。而且卡洛琳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他就是鲍比,这可以说是我们都期待的完美结局了。这部剧告诉我们,无论你经历了多么绝望的事情,也永远不要倒下,要一直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这部剧是典型的美式幽默剧,让人在笑着的时候突然懂得了这些人生道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麦克斯的缩影,虽然没有她那么悲惨,可是对生活的消极是差不多的。我们和她一样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像一个陀螺,没有梦想,也不想为梦想奋斗。但麦克斯的身边有一直鼓励她的,一直帮助支持她的卡洛琳,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的,也是我们很多人羡慕的。

不知不觉《破产姐妹》已经陪伴了我这么久了,虽然他现在已经结局了,但我觉得他带给我的欢笑我是一直不会忘的。他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剧,很值得一看,现在我已经三刷了。

阅读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可以看到消费者有许多权益。

针对保险消费者,核心的权益有3点:

一是知情权。保险消费者要知道保费计算方式、费率、保费结果,还要知道保险条款以及保险条款与保险费率的关系,知道保险公司如何理赔。要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保险公司、更多的保险产品,然后才能正确选择。

二是选择权。保障选择权的前提是知情权。保险消费者可以自由、自主、客观地选择保险公司、选择保险产品。

三是知识获得权。保险消费者要了解保险产品知识,知道哪些产品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要知道理赔过程的环节,例如没有明确写在条款中的“规则”。

当然,还要关注其他权益,但是最核心的,应该是上述3项。如果知情权、选择权、知识获得权得到保障,理赔问题就不是大问题了。

参考资料:

保险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可能还有更多,我还没有深入研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654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