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夫多妻,而如今找个老婆都难,这是为何?

古代一夫多妻,而如今找个老婆都难,这是为何?,第1张

其实中国古代不是一夫多妻,是一夫一妻,但一位丈夫可以拥有很多妾室,所以我们也常称为一夫多妻。妻和妾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古代妻子是主人,而且妾是于仆人,她们的地位很低下,古代的祖母是可以随意打杀这些妾的,打骂更是不在话下。

中国古代男性地位很高,男尊女卑也导致了这样一个一夫多妻的后果。而且古代以男子为尊,甚至母凭子贵,家庭条件好些的,会为了一个儿子而不停的纳妾,而妻妾怀孕后,生下来的如果是女儿,还会继续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甚至于有了儿子还要继续生,因为他们想要更多的儿子,所以女孩子在古代是并不少的。也不会出现没有老婆的情况。

而在现代,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男尊女卑的情况越来越少见,男女平等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一夫一妻是法律规定的事情,而且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每家每户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最多也就两个孩子,而男女比例的失调,所以导致找老婆难也不奇怪。

其实最重要的是随着文化的发展,女性越来越独立,她们自信强大,可以依靠自己来生活,他们可以自己赚钱,养活父母,养活自己。在思想开放的今天,有些男人的事业什么并不如女人伟大,女人的择偶标准越来越高,而男人还停留在以我为尊的时候,不怪乎女人看不上有些自大的男人。但不要着急,你总会遇见自己的爱情。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严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也备受全社会瞩目。中国的婚礼大操大办之风始于何时?古代是如何禁止婚礼大操大办奢侈之风的呢?

先秦时期婚礼重人情不铺张

先秦时期婚礼重人情不铺张

《礼记·郊特牲》记载“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结婚是人生大事,举办婚礼也是人之常情。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婚礼意义之重大。《礼记·郊特牲》称,“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性,所以附远厚别也……”

古人将婚姻看得很重要,为此还整出了一套结婚程序:从“纳采”开始,要经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最后的“亲迎”等六个步骤,此即所谓“六礼”。

在“亲迎”这最后一个环节,要办婚宴招待亲朋。亲朋也会送上一份贺礼,此即人们所说的“随礼”。这“礼”,民间又称“红包”,有的直接称为“份子钱”。

但在先秦时期,古人结婚并不提倡互相随礼,《礼记·郊特牲》中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不仅如此,现在农村仍在流行的结婚时吹吹打打那一套,即用来调节婚礼喜庆气氛的奏乐程序也都不要,用古话来说,叫“昏礼不用乐”。

先秦人为什么要求“昏礼不贺”?他们认为结婚是“人之序也”,即人生的一个自然传续过程。所以,先秦时期民间的婚礼大多都很俭朴,一般不会大操大办。

从相关文献来看,先秦时期民间确实没有大操大办的记载。《礼记·曾子问》中有一段孔子与曾子的对话,孔子谈到当时的婚俗时说,嫁闺女的人家,“三夜不息烛”;娶媳妇的人家,“三日不举乐”。

孔子还就此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前者是思念骨肉分离,后者则感怀生死无常,所以娶媳妇回来传宗接代。如果当时婚礼热闹非凡,孔子绝对不会说“三日不举乐”。

这种“昏礼不贺”、“昏礼不用乐”的制度,一直到秦汉时期才被打破。

秦汉时期婚礼大操大办之风开始盛行

汉高祖刘邦颁布禁酒令“禁塞嫁娶饮酒食肉”

到了秦汉时期,先秦时的一套制度没人遵守了,婚礼开始讲究起来。

但在西汉初年,朝廷还是不提倡婚礼大操大办的,《晋书·礼志中》中记载了刘邦(汉高祖)当皇帝时曾下令:“禁塞嫁娶饮酒食肉”。

显然,这是针对婚礼大操大办的现象提出的。据《汉书·陈平传》记载,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位至丞相的陈平,当年家里很穷。户牖乡富人张负见他相貌不凡,决定把守寡五次的孙女嫁给他。但定亲后,陈平无力置办酒宴,是张负予其“酒肉之资”,方得完婚。

陈平是在西汉建立前结的婚,由此可见,办婚礼讲排场在秦代已兴起,到了西汉中后期更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盐铁论·散不足》记载:“古者,燔黍食稗,而捭豚以相飨。其后,乡人饮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 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綦脍熟肉。今民间酒食,肴旅重叠,燔炙满案,臑鳖脍鲤,麑卵鹑鷃橙枸,鲐鳢醢醯,众物杂味。”意思是说,以前举行婚礼,用肉汤米饭,再加一些切细的肉块和熟肉招待客人。而现在,鱼肉重叠,烤肉满桌,大鱼老鳖,鹿胎、鹌鹑、香橙……不仅十分丰富,而且越来越铺张。

当时,一些郡国为此专门颁布了地方版“禁酒令”——“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召贺”。

但西汉第七位皇帝刘询(汉宣帝)认为此举不妥,于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秋天,下了一道诏书,指示“勿行苛政”。

《汉书·宣帝纪》记载,刘询认为,婚姻之礼,是人伦中的大事;酒食会友,是行礼乐时使用的。禁止老百姓嫁娶时摆设酒食,以相庆贺,等于将乡里亲朋间应有的礼仪废除了,令民无可欢乐,这不是教化老百姓的好办法。

刘询还引用《诗经》上的“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一语,强调自己开禁观点的正确。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互相之间不和,大多因为在饮食上照顾不周。所以刘询指示,禁止再搞“禁酒令”。

刘询的本意,或许是想通过正常的婚礼仪式,让婚礼办得热闹点,使民间欢乐和谐,但他忘记了操办酒席容易引起铺张浪费这一最基本的规律。刘询的“开酒令”一传达下去,民间奢侈之风大起,婚礼如果不大鱼大肉地大操大办,生怕别人看不起。

汉宣帝的“开酒令”,不仅影响了当时婚礼风俗,对后世婚礼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汉宣帝的“开酒令”是古代中国婚礼大操大办的“第一号令”。

魏晋南北朝刮起“奢侈婚风”

南朝齐武帝萧赜下诏“如故有违,绳之以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婚礼更为重视,刮起了“侈婚风”。因为婚礼过于讲究,这一时期还产生了许多新的婚俗,如新娘在婚礼中用扇子挡脸的“却扇之俗”、新娘打扮完毕用细纱蒙面的“盖头之俗”以及夫妻之间的“交拜之礼”,均出现于晋代。“闹洞房”风俗在这一时期,也特别盛行。

传统婚礼中的同牢、合卺之礼依然保留,但所用器物更讲档次。所谓“同牢”是新婚夫妻一起吃肉的礼俗,“合卺”则是新郎新娘在洞房里喝交杯酒的礼俗。当时的南朝,行同牢之礼时美食毕设,合卺之行则使用金银玉器,用品极为奢华。

《南齐书·武帝纪》(卷三)记载,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齐武帝萧赜下诏,欲遏制婚礼中这股不正之风,称“晚俗浮丽,历兹永久,每思惩革,而民未知禁。乃闻同牢之费,华泰尤甚。膳羞方丈,有过王侯”。

针对“奢侈婚风”,萧赜指示相关部门拟订规约,公布于众,并限定摆设婚宴的规模,让合卺之礼不至于亏欠的同时,又能做到婚礼俭朴。最后特别强调,“如故有违,绳之以法。”

后来的齐明帝萧鸾,还组织朝臣讨论,将行合卺之礼时所使用的器皿,由金银器改为陶器。

同一时期的北朝,婚礼奢华同样不逊南朝。由于婚礼浪费严重,相互攀比严重,已影响到国家财政和社会稳定,朝廷及有识之士都不时指出侈婚的危害,提倡节俭办婚礼。《北史·临淮王谭传》记载,当时的皇族子弟元孝友曾进言:“请自兹以后,若婚葬过礼者,以违旨论。”北魏官员崔猷也曾提出类似的禁侈主张。《周书·崔猷传》中称,“时婚姻礼废,嫁娶之辰,多举音乐”,有钱人家“衣服奢*”,崔猷上书请求“禁断”,得到了朝廷批准。

唐宋时期,婚礼内容又有新的发展,比魏晋时花样更多,如催妆、障车、百子帐、转毡、撒帐等风俗,都日渐兴起。这一时期婚礼大操大办现象不再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但自春秋时一直强调的“昏礼不用乐”,首度被官方否定。

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行将灭国的南唐曾议订婚礼,经过一番争论后,知制诰潘佑的意见被唐主采纳——婚礼可以用乐。这是春秋以来,第一次由朝廷明文规定婚礼可以用乐的记载,中国人举办婚礼时请吹鼓手助兴遂成为一种风俗,一直流行到现代。

元代婚礼“聘财无法奢靡日增”

元大德八年朝廷颁布诏书“亲礼筵会,务从省约”

在禁止婚礼大操大办方面,其实历朝都有过限制,制度规定较详细、严格的,应该是元代。

元代虽然由北方蒙古族统治,但汉族风俗仍主导时人的婚姻生活,婚礼大操大办之风仍然盛行,“聘财无法,奢靡日增,至有倾资破产,不能成礼,甚则争讼不已,以致嫁娶失时。”因为办不起像样的婚礼,一些男女竟然不能及时嫁娶,可见当时的结婚成本确实太高了。

元代官员胡祗遹在《论农桑水利》中这样记述:“今日男婚女嫁,吉凶庆吊,不称各家之有无,不问门第之贵贱,例以奢侈华丽相尚,饮食衣服拟于王侯,贱卖有用之谷帛,贵买无用之浮*,破家坏产,负债终身,不复故业,不偿称贷。”

面对奢侈的婚礼习俗,元朝对彩礼、宴席诸方面都做出限制性规定。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正月,元朝廷颁发婚礼“限酒令”,诏书中明确要求,“亲礼筵会,务从省约”。对聘礼和宴席的开支花销,定出如下标准(上限)——

上户,金1两,银5两,彩缎6表里,杂用绢40匹;中户,金5钱,银4两,彩缎4表里,杂用绢30匹;下户,银3两,彩缎2表里,杂用绢15匹。举办宴席,上、中户不得超过三味,下户不得超过二味。

当时,不仅婚礼互相攀比,随礼之风也大行其道。在官场上,有时干脆直接从每个人的工资(俸禄)中扣除“份子钱”,有的份子钱竟让月工资“十除八九”。此风甚至影响到官场的廉洁,朝廷特规定,以后随礼不得从工资中扣除,违反者法办。此规定还形成了法律条文,《元典章》中称:“如蹈前辙,许监察御史廉访司体察明白,以赃论罪。”

声明:“一方钩沉”栏目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在古代没有娶到媳妇的人,大多数都会晚年凄惨,孤独终老。对于为什么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还会有人选择孤独终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连养活自己的钱都没有,怎么可能娶到媳妇。对于这样到老了都是光棍的人,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毕竟在古代农村娶媳妇没有现在成本这么高。

在古代农村娶媳妇不需要太多的钱,只要男子有房,家里能有一个人就口粮可以了。因为在古代有养童养媳的习惯,只需要一些钱就能从人牙子那里买来一个媳妇。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娶媳妇的成本很低,如果连养童养媳的钱都没有,那么这样的男子的职业大多数都是乞丐。只有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才娶不到媳妇,而这样的人能活到晚年都不容易。

第二点,品德有问题,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村中的小混混,正经事不干,在各家偷鸡摸狗,被村民所讨厌。

因此这样的人就很有可能娶不到媳妇,而娶不到媳妇,自己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没有奇迹发生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到晚年后,生活一定会很凄惨的,毕竟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第三点,自小当和尚的人不可能娶媳妇。在古代像和尚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娶媳妇的,毕竟人家是有戒律要守得,所以这样的人没有媳妇是很正常的。

而这样修行的人如果是从小修行,那么一定是没有媳妇的,所以当他们老了,即使没有娶媳妇,晚年的生活也是最好的,因为有寺庙里的人养他们。

众所周知,咱中国古代男人们除了能娶一位正妻外,还能拥有许多小妾。妻与妾的区别可大下了,妻需要通过三媒六聘才可以到家,男子对娶妻子非常重视,从纳彩到下聘到结婚都必须亲自去。

对于妻子而言,无论多不讨丈夫喜欢,丈夫都是不能胡来休妻的。而妾则是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买来的。妾的数量首要取决于一个男人的经济实力。

但是以古代贫苦大众的经济实力,自己吃饱穿暖都是问题,他们能够买得起小妾吗?其实在古代纳妾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比如西晋的规则:王公能置妾8人,一品二品能够置妾4人,依品递减,到八品只能纳一位了。

这些规则首要针对官员,那些民间的有钱人这些法制的约束很有限。明朝也规定男人们40以上无子才能纳妾,可实际上违规的比比皆是,纳妾就如同买东西。

《汇苑》中说的很直接:妾,不过是男女交接之用。只要你家人同意,再订立一个契约,写上基本情况,两边签押,买妾价钱,见证人,等信息,这个妾就能带回家了。要是家里有个悍妻,死活不同意你纳妾的话,男人们也就只能在别处安置小妾,这种的叫做别宅妇人。总之没有什么能阻挡男人们纳妾就是了。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一般来说,越早银子越缺乏,所以也更值钱些。几千年来白银的购买力在逐步下降,有考古资料给出一个大致的比对:

唐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2000—4000元。

北宋中期: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00元—1300元。

明朝中期: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600—800元。

清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50—220元。

在古代,买妾需要花多钱呢?在宋朝,妾的报价大概是100贯以上,那么这100贯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宋代1贯钱相当于148到600人民币,咱取中间374来算,那么在宋朝买小妾需要37万元以上。

在明朝,妾的报价不等,低的有30两,高的上千两的都有,当然,正常纳一位妾室开支也在百两以上了。明朝1两银子换算大概是130到660人民币,咱再取中间值算,大概需要4万左右。

清朝的时候平均保价也是100两以上,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就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买妾的开支:第一次花费银400两,第二次花费130两,第三次180两。依照一两相当于150-650人民币换算也在4万元以上。

看到这么便宜,很多人肯定觉得古人太幸福了,一辆奇瑞就能纳妾了!

我认为这只能说明银子退出流通后,价值变的便宜了。那么把参考货币换成黄金呢?

古代金银大致可以按照以下比例换算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拆分得细致一些,就是:

1钱 ≈ 100文(80—150枚铜钱)

10钱 = 1两

1两白银 = 1000文钱

1两黄金 = 10两白银

一贯钱 = 1000枚铜钱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300元/克

白银:3元/克

黄铜:003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12000元

1两白银:约值120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5元

若按明清汇率换算成黄金,纳妾所需均价 200两白银=20两黄金(800克)≈ 现在的24万元人民币,基本略等2017年北方农村二婚彩礼礼金。

以此分析,白银购买力已经大幅下降,购买力约为原来的十分之一;金银铜币值由原来的10比1,变成了现在的100比1 。

黄金购买力变化不大,黄金作为货币的天然属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正所谓,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贵者恒贵,稀缺者恒稀缺。

按照唐代度量衡计算,唐代的一斗约为今天的六升,米的密度约为每升1。5市斤,估算下来也就是5kg的小袋米是一斗。我们按普通大米30块钱的价格来算,即一枚开元通宝折合今天的人民币6元(计算并不精准,存在1~2元的误差)

当然这是贞观四年的米价折算的,如果你在唐代想买一把今天的菜刀,最少都得万钱因为今天的不锈钢菜刀放到唐代已经是宝刀了

今天的生产力是唐代的一万倍都不止,跟唐代相比物资是极大的丰富,粮食布匹这些东西常年处于一种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不存在稀缺的情况。因此唐代开元通宝的价值还应该是更高的。

只有“女人”这一种人力资源相对男人这个需求者的数量变化不大,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古今经济变化的参照物。✌️

提起古代男子我们都会下意识的想到三妻四妾,如果那些有实力的男子都三妻四妾的话,岂不是会造成很多男子无法找到自己的伴侣成为单身。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并非一夫多妻制度,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而且纳妾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一个男子可以随意纳妾。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古代女子受各种学说的影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让女子缺少必要的生存技能,女子必须依附男子而生存。虽然是如此,但是古代的纳妾制度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从秦汉到元朝这段时间只有达官贵人才拥有纳妾的权利,到了元朝之后对于纳妾有所宽松。汉朝规定,功成受封、得备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庶人一夫一妇。很明显在汉朝到元朝这段时间,只有为当时的朝廷立下很大的功劳获得封爵的人才能纳妾八人,一般大臣只能纳妾两人,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纳妾的。汉朝之后的王朝都延续了汉朝的规定,一直到了宋元时期,人们信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普通男子到了四十仍然无后的情况下,可以纳妾一人。

时间到了清朝末年,清朝时期才放开纳妾制度,饶是如此,古人生产能力低下,普通人别说纳妾,生存都是问题,自然三妻四妾只存于达官贵人之中。如今很多人都过着单身生活,之所以单身人士多,主要是现在人们的观念在改变,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让很多人选择只恋爱不结婚。其次男女比例造成严重的失调,男多女少,让很多男子找不到伴侣,女子地位的提高,让女子不在依附男子生存,有了自我生存的坏境,很多女子不在结婚。

另外,如今社会奉行金钱至上,谁也看不上谁也看不上占据主流,女孩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让男子单身比例增加。最后加上一些晚婚晚育,和结婚成本等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大量单身人士。但是古代则不同,古代男女比例相对来说并没有现在这样失调,加上战争疾病等因素致使大量男子去世,寡妇多不胜数,加上国家鼓励寡妇再嫁以达到繁衍生息的目的,一般古代单身人士比较少。当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成为人们的主流观念,男女一般很小的年纪都成家立业,甚至出现一些王朝用律法约束人们,让人们尽早完婚,繁衍生息。古代女子没有如今社会的思想观念,古代女子一般看中的是男子的人品而非财力,并且古代女子也没用向男子讨要高额的聘礼作为嫁人的基本,所以古代男子结婚难度比现在结婚的难度减少了很多。

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三妻四妾,哪怕到了清末年间也只有富贵之家的男子才会三妻四妾,一般民众还是一夫一妻制度,加上古代的人的观念和律法政策等原因,古代单身男子基本上很少。

前不久,微博热议榜出现了一个讨论度达数千万的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想办婚礼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话题一出许多网友纷纷留言吐槽:不是不想办婚礼,是没条件办能让自己满意的婚礼;婚礼流程繁琐,费用承担不起;办简单点觉得没面子,办好点又太贵。

结婚一直是被咱们中国人看着是“终身大事”,那婚礼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的必要环节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婚礼又被写作为“昏礼”,因为在古人看来,女子属阴,而黄昏正好是一天之中“阳往而阴来”的时刻,在这个时候举行婚礼,表达了“迎阴气入家”的含义。

根据《礼记·昏义》的记载,中国传统婚礼讲究“三书六礼”。三书就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小伙子如果看上了谁家的姑娘,先找好媒人上门提亲,得到女方的应允之后,媒人再带男方父母长辈前往女方家中详谈。谈的差不多双方都挺满意了,男方就会询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如果生辰八字也合适,男方就给女方家下“聘书”,表示男女双方正式订婚了。

订婚之后,男方向女方提交礼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和数量,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下聘礼,如果女方接受了聘礼,那么就相当于双方都正式同意了这门亲事,不能反悔了。之后,再由“大师”或者家中长辈选出一个良辰吉日,作为两人正式成婚的日子。

以上准备环节结束之后,就是婚礼的核心环节——亲迎了。

新郎官身穿红色的状元服,胸前戴一朵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花轿和迎亲的队伍跟在新郎后面,一路上吹吹打打。到了女方家后,拜过岳父岳母,能去领新娘了。

将新娘接到婆家之中,新人要先跨马鞍,寓意平平安安,然后跨火盆,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然后就是“良辰吉时已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电视剧名场面了。

吃饱喝足客人都走了以后,新郎回到洞房,用秤杆或者如意挑开新娘的红盖头,寓意称心如意。再之后,就是春宵一刻值千金了,场面各位自行脑补。

成婚之后,新娘还要回娘家看一看,称为“回门”,这也是中国孝道的一种体现,这些环节在基本保留到了今天。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会松一口气“好家伙,可算完事了,古代想娶个媳妇怎么就这么麻烦啊?”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婚礼作为中国古代五礼之一,与出生、成人、死亡一样,都是每个人人生只有一次的重要时刻,复杂的仪式除了表示对婚礼本身的重视之外,也表达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婚姻观,就是婚姻既代表了两个人的结合,也代表了两个家庭的结合,再说大点可能是两个家族、两个国家之间的结合。

正因如此,婚礼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特定的说法和讲究,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的重视。

但是,今天的人们却不太喜欢举办传统中式婚礼了,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一种中西结合的婚礼形式,这种仪式是在90年代由台湾的婚庆公司引进的,虽然保留了传统婚礼中的一些环节,但是基本上还是以西式为主。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选择传统的中国式婚礼呢?

首先,现代社会里,很多新人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相识的,既然是自由选择,那负责在男女双方之间牵线搭桥的媒人自然就可以哪凉快哪待着去了。至于询问生辰八字就更多此一举,忘了女朋友的生日,怕不是想做回单身狗吧。

而且,就算真想按照传统婚礼办,时间上也不太富裕。举个例子来说,一般的婚假是10天,如果完全按照传统中式婚礼三书六礼的那一套流程,10天怕是一半都完不成,连度蜜月的时间都算上也不一定够用,除非一对新人都不用上班。

但是,不上班的话,哪来钱办婚礼啊?传统中式婚礼这些复杂的流程也大大提高了结婚的成本,新郎新娘的礼服稍微贵一点就要五位数,如果要私人订制的话还得加钱。

2018年唐嫣和罗晋结婚穿的那套中式礼服就是由知名设计师郭培设计,纯手工制作,新娘的红色嫁衣耗时4506个工时才得以完成,新郎礼服花费862个工时。

2019年,韩庚和卢靖姗在新西兰举行婚礼,俩人身上看似非常普通的中式礼服,其中每一个图案也都是一针一线由纯手工绣制出来的,整整要耗时8300个工时,也就是说要一个人不吃不喝的绣上一整年。

除了礼服,主持人,现场的灯光道具,吹拉弹唱的乐队,如果想更全一点的话,还有抬轿子,骑大马,舞狮子等等环节,都加在一起,婚礼的费用自然水涨船高。

前不久,有个记者采访一位在南京市举办了婚礼的女士,这位女士告诉记者,一场婚礼的各种费用算下来,大概需要18万元到20万左右。对于很多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来讲一年的纯收入大概也就几万块钱而已,花十几万办一场婚礼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好,就算你家里有矿不差钱,那到场各位来宾也会让你头疼。现在的年轻人不像父母那一代喜欢人多热闹,结婚只打算叫自己最近的亲人和最好的朋友,对于那些关系一般的,甚至都不会通知。

但是在父母看来,结婚就请这么几个人怎么行?这样还怎么把当年我们付出去的份子钱收回来?于是,在父母的张罗下,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什么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父母单位的老领导都如约的出现在了你的婚礼的现场。

想象一下,一对新人要当着这么一群陌生叔叔阿姨的面,对彼此许下一生的承诺,还要面带微笑一桌一桌的给他们敬酒寒暄,说不准某个喝多了的大爷还会拉着你的手给你上一课,那场面简直是大型社死现场,根本就毫无仪式感可言。

最后,也是最让大家反感的,就是那些隔着屏幕都会让人感到不适的闹洞房的行为。总有那么一群人,怀着他们那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闹完新郎闹新娘,闹完新娘又要闹伴娘,非要闹个昏天黑地才肯罢休。

有一次,浙江温岭的一场婚礼上,一个男子穿了一套日军的行头调戏新娘。这位“太君”满口的八格牙路,周围看热闹的亲朋好友哄堂大笑。

福建泉州市,一群人带着外穿女性胸罩和女式内裤的新郎官,和新娘一起敲打脸盆游街,引来不少的路人围观。

山东的一场婚礼,差点变成昏礼。一位新娘子刚下婚车,就被迎亲的几个伴郎抢下车,随即扔到了半空中,但他们在扔的过程中,不知道是哪位手滑没接住,新娘当场后脑勺着地,昏迷不醒。情急之下,在场的人第一时间拨打了110,在民警和交警的护送下,新娘也被及时送进了医院。被诊断为轻微脑震荡,在医院住了两天才回家。

其实,中国传统婚礼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差劲,虽然流程复杂,但还是满足了许多人对于婚姻的美好向往的。

想象一下,在新婚之夜,缓缓掀开恋人的红盖头,跟挚爱的另一半喝上一杯交杯酒,向对方许下白头偕老的誓言,既表达了中国式的浪漫,也体现了咱们国家特有的传统文化。

现在,也有不少婚庆公司专门推出了许多新式的中式婚礼,让新人们既不用那么麻烦,又可以享受中式婚礼的独特魅力。大家不妨尝试一下中式婚礼,或许也能留下一份不一样的美好回忆。

穷人找不到对象的时候可以打光棍,或者是找一个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女人结婚。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是可以娶三四个老婆,但是没有钱的人很可怜,可能一个老婆都娶不上。这个时候为了传宗接代,很多人就会想出很多办法,有一种办法是可以把自己的姐妹嫁给村子里的其他男人,但是需要那个男人的姐妹交换嫁给给自己,这样子的话其实是穷人之间相互的交换。因为近亲是不可以结婚的,所以很多人为了避免近亲结婚,在同等的家庭条件里面会进行换亲。

如果是实在没有钱的人那就只能打光棍了。在古代的时候结婚成本虽然不比现在高,但也是要看家庭条件的。而且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如果自己家的女儿是比较有姿色的,一般都会送去大户人家里面当丫头或者是卖给大户人家做小妾。但是如果自己的女儿生的比较一般,就会嫁给同村的男人,或者是只要对方给出一定的金钱,就可以把女儿嫁给对方,不管自己女儿的死活。但其实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条条件下,还是有一群人连媳妇都娶不起,如果是实在是穷到这个地步的话,那么就只能一辈子孤独到老不娶媳妇了。但是一般只要自己稍微努力一点,或者是没有碰到特别大的风浪的话,古代的穷人也是可以通过换亲这种方式来找对象。

综合上面所说,我觉得古代权贵三妻四妾从来找不到对象,要么就打光棍,要么就用换亲的方式找一个对象。我觉得世界上不全都是富人,肯定是有很多的穷人,那么我们现在繁衍到现在说明不仅仅是靠那些富人繁衍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穷人的后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580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2
下一篇2023-09-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