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多少岁可以嫁人

古代女子多少岁可以嫁人,第1张

按时间顺序,依次如下:

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二八年纪:即十六岁,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破瓜之年:把瓜破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或指八八六十四岁。

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

待字闺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闺中,指女子居住的卧室。(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语,但已订婚的则不行)

女大不中留:中,适合,指女子到了成年必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云英未嫁:云英,唐代钟陵著名歌女名。云英尚示出嫁,泛指成年女子未嫁。

夭桃脓李:夭脓,形容花木茂盛,比喻年少貌美,多用作祝颂婚嫁之辞,也形容艳丽繁盛的桃李,又比喻文辞艳丽而内容缺乏风骨的文艺作品。

风韵犹存:女人风采姿色,不减当年。(凡40开外的女人,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可用。)

徐娘半老: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有风韵的妇女已到或已过中年。

人老珠黄:比喻妇女老人被轻视,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

古代男女法定结婚年龄是根据每个朝代来的,因为每个朝代都是有些许差距的。至于周朝,西周的时候是男子要二十,女子得十五岁。但是《周礼》又记载了说男子三十,女子二十,不能超过二十三。说法不是很一致。但是自汉朝以来,大多都是早婚,男子十五岁到二十岁内,女子都是十三岁到十七岁以内。我国其实算是个早婚的国家了。也是因为当时人们寿命比较短的缘故。所以早点成家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古时候i的婚姻制度是不怎么好的。怎么说呢,首先他并有自由性的,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都不怎么认识与了解就要以后生活一起一辈子,这是对婚姻极其不负责的行为。也许当时人们对婚姻也没有那么多看法吧。还有就是当时的婚姻大多都是为了传承后代繁衍子嗣的。说白就是种马。再来就是那时候的婚姻很多充满着买卖性质,一些嫁女儿如同卖女儿一样,有些很小的时候就被卖了当做童养媳,或者什么丫鬟。

而且当时的婚姻制度是对女性极其的不公平的。首先便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男性可以娶多位女子,在感情上是对女子得不平等。而且还会造成中社会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娶不上媳妇。还有就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上,女子在家中根本是没有什么权力的。讲究三从四德,妻为夫纲。女子的地位极其的地下。并没有什么平等权益。而且古时候婚姻制度颇为繁杂,耗费很大人力物力,当然我觉得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毕竟是好日子,大操大办情有可原。

其实古代的人比我们结婚要早得早,放现在,都是属于早恋年龄。而且当时的婚姻制度极其不合理,所以也很难有什么幸福可言。

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一般都在12岁到14岁,但是也存在个例。因为古代的女子身份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并且有一句话叫做女大当婚,所以说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听从父母的命令,在适当的时间就会嫁人,而且纵观历史,各个朝代都有礼法规定女子的成婚年龄。

按照我们现在科学的说法,人的发育成熟期一般在18岁左右,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12岁到14岁之间女子初潮来临时就已经代表可以嫁为人妇了。在很多的历史资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唐朝一直到清朝,女子的实际成婚的年龄往往比他们所规定的要早一些。比如说唐朝规定女子13岁以上即可成婚,但实际上因为要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特别是达官贵族家的女子,因为其中夹杂着很多利益关系,所以说他们一般很早就已经定下婚事。

在历史上其实也有很多的事迹表明古代女子成婚的年龄是非常的低的,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听说过的,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宫了,并且深得陈后主的喜爱,有史料记载, 她17岁的时候就已经生了四个孩子,这就可以证明她成婚的年纪大概就在十岁左右,放到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小孩子。

除此之外,历史上有的朝代的法律还对女子成婚的最大年纪做了限制,有些超过年龄而没有婚配的女子就会由朝廷的专门的部门进行强行婚配,这个年龄一般是20岁为上。其实从这里也不难能够看出古代女子的身份地位是多么的低,而且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说我们应该感谢现在的生活,虽然有父母催婚,但是已经幸福很多了。

古代墓志等资料总结,古代女子在15-19岁结婚为多。古代平均寿命短,夭折率高(需要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要珍惜生育时间,所以提倡早婚。 另外,中国历代的法定婚龄的统计是这样的: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汉惠帝令:女十五;晋武帝令:女十七;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宋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

  如今的法定结婚年龄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对古代几岁结婚就不是很了解了。古代男子一般多少岁结婚?和如今相比差距如何呢?今天就详细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结婚年龄一般都是什么时候,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几岁结婚

 古代结婚年龄一般都比较早,但是不同的时代规定也不同。比如在周朝,规定了最晚结婚的年龄是男性30岁,女性20岁。而在汉昭帝时期,上官安女年仅6岁就已经被封为皇后了。整体上看,古代普遍女性结婚年龄是在14岁左右,而那男性结婚年龄是在20岁左右。

 可见,在过去对人们最早结婚年龄其实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往往会限定一个最晚的结婚年龄。比如在司马炎时期,曾经就有过一个规定,如果女性到了17岁还没有出嫁,地方官吏会派人亲自帮忙搭配,强制出嫁。古籍春秋中也有提到,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古代男子一般多少岁结婚

 从各个朝代的规定总体上看,古代男子一般是在15岁到20岁之间结婚。过去非常讲究多子多福,认为生子越多就越好。所以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遍比男性早,一般在13岁到17岁之间。这就是为了抓住女性的生育年龄,间接性导致了过去女性的平均寿命普遍偏低。

 而男性,20岁才是弱冠之年,算是真正的成年了。在这个时间段结婚,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合理的。不过,这类结婚年龄规定,一般对皇室没有限制作用。在古代也有8岁的皇帝,6岁的皇后,都是顺应封建社会礼仪设置的头衔,不能概括在真正的结婚年龄统计里。

古代男子结婚的年龄根据朝代的不同,也大不一样。有的朝代则在二十岁成人礼的时候可以娶妻纳妾,但在宋朝,十五岁就可以。

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毕竟当时是高死亡率,低成活率的年代,人们对于人口的数量很是重视。在周代,已到适婚年龄的男女终身大事还被列入了官方议程。认为女子跟男子一定要在适婚的年纪成亲,不能搞个人主义。

确实,在我国古代劳动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无论干什么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征兵打仗就最浪费人力,死于前线的人数不胜数。

为解决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问题,有不少朝代采取强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你的终身大事就会交由国家处理,婚配的权利更不会被自己掌握,所以人们大多都会遵循,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

到了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阐述:“男三十筋骨坚强,任为人父。女子二十三,肌肤丰盈,任为人母。”这大大的反应了人们当时已经对生理知识有研究了,所以说汉族的文化能得以延续,自然有它的道理。

在古代,不同朝代和地区都有不同的结婚年龄。例如,在西周时期,结婚的法定年龄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在春秋时期,结婚的法定年龄是男子20岁,女子17岁。在汉代,结婚的法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在唐朝和宋朝,结婚的法定年龄是男子15岁,女子13岁。

整体来看,古代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大概在15到20岁之间。然而,实际结婚年龄可能因人而异,受到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707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