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和舒曼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爱情故事

克拉拉和舒曼之间到底发生过怎样的爱情故事,第1张

关于布拉姆斯、克拉拉舒曼的爱情故事

 

 

11岁的克拉拉还是个小姑娘,20岁的舒曼见到了她,并爱上了她。7年之后,他们私定终身。由于父亲的反对(反对的原因是舒曼太穷),克拉拉和舒曼经历了11个月漫长的诉讼,才在克拉拉21岁生日那天结婚。

 

新婚这一年,舒曼的音乐创作达到高峰,他一生所有重要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年完成的。 在《桃金娘》的歌曲集里,舒曼特别在《献歌》这首曲子里选了诗人吕克特的诗献给克拉拉:"你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心;你是大地,我在那儿生活;你是天空,我在那儿飞翔……”在婚后第二年创作的《春天交响曲》里,舒曼表达了对婚后新生活的憧憬,克拉拉在听后说:"我完全被欢乐所占据。”但是,在完成一生最动人乐章的这一年,舒曼的精神病也发作了。美好生活的开始也是结束。 

 

 

 

 

       1853年9月,在克拉拉37岁的时候,20岁的勃拉姆斯来到了舒曼的家里。舒曼接待了这个年轻人,请他在钢琴上弹奏一曲。舒曼听了开头就觉得不凡,让他稍停,兴奋地叫克拉拉一起来听。克拉拉走进屋来,勃拉姆斯就在这支曲子中望见了克拉拉,克拉拉漂亮的眼睛让他一见钟情,终身难忘。这一眼,导致了他和克拉拉43年的未了情缘,导致了他的终身不婚。 

1856年,年仅47岁的舒曼不幸去世。在此前两年舒曼住院期间,勃拉姆斯一直守护在克拉拉身边,但是,除了谈及音乐、舒曼的病情之外,面对感情,他们守口如瓶。 

为舒曼守灵送葬之后,勃拉姆斯没有和任何人打一声招呼就不辞而别了。从此,他和克拉拉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面。 

 

 

克拉拉带着她和舒曼的7个孩子生活。1896年,80岁的克拉拉在临去世的前13天,在奄奄一息的情形下,她记得勃拉姆斯的生日,用颤巍巍的手写下几行祝福的话语寄给他。 

 

在接到克拉拉去世的电报时,63岁的勃拉姆斯正在距离法兰克福200公里的瑞士休养抱病之躯。他匆忙赶往法兰克福,忙中出错,竟然上了方向相反的火车。辗转奔波了两天两夜,他才赶到克拉拉的墓地。据说他颤颤巍巍拿出了《四首最严肃的歌》的手稿,呈现在沉默的墓碑前。这四首曲子的名字分别是《因为它走向人间》、《我转身看见》、《死亡是多么冷酷》和《我用人的语言和天使的语言》。这是他专门为克拉拉的生日而做的音乐,但克拉拉再也听不见了。而另传说勃拉姆斯在克拉拉墓前拉过一首小提琴曲,只是传说,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曲子。有人推断是G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作品78,「雨之歌」

克拉拉(Clara,1819-1896),德国女钢琴家。生于莱比锡,罗伯特·舒曼之妻。五岁随父亲学钢琴,1831-1832年随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对其演奏赞叹不已。1840年结婚后,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后定居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据传演奏内在而格调高雅。作有钢琴协奏曲,特性曲,艺术歌曲,曾编辑《罗伯特·舒曼全集》。

揭秘希特勒性变态原因:父亲是好色之徒 父母常争吵

 希特勒的祖父约翰·希特勒是个打短工的磨坊工人,1824年,同当地一个穷人家的姑娘成了亲,婚后五个月生了个儿子,因为不足月,加上生计困难,没过多久,母子二人先后夭亡了。从此,老约翰·希特勒又过起了鳏夫生活。18年后,老约翰在杜伦绍尔做工的时候,又娶了一个47岁的农妇,名叫玛丽亚·安娜,这位夫人在结婚前五年就生了一个私生子,名叫阿洛伊斯,这就是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的真正父亲到底是谁?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约翰·希特勒,有的说不是,但这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约翰娶了这个女人之后,并没有按着当地的习惯,把这个儿子正式登记,因此,这个孩子长大后,人们都叫他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

 安娜1847年去世,此后三十年,老约翰销声匿迹,不知漂流到何处去了。直到他84岁那年,约翰才在瓦尔德维尔特尔迪认子归宗。他在三个旁证面前,向一位公证人宣誓,他就是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的父亲。从此以后,阿道夫父亲的合法姓名就改为阿洛伊斯·希特勒了。自然这个姓氏也就传给了他的儿子。

 阿洛伊18岁的时候,在萨尔斯堡附近成了奥地利海关的边境警察,九年后提升为海关小职员,当时就娶了个海关官员的过继女儿安娜·格拉斯尔—霍勒为妻。但是,这次婚姻并不美满。论年龄,女方不仅比丈夫大14岁,而且身体虚弱,一直没有生育。16年后两人就分居了,再隔三年,在1883年,她就去世了。

 阿洛伊斯是个好色之徒,在与妻子安娜·格拉斯尔—霍勒分居前就与一个年轻的旅馆厨娘弗朗席斯卡同居了。她在1882年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小阿洛伊斯,这就是希特勒异母同父的大哥。在发妻去世一个月,他就同厨娘正式结婚,三个月后又生了个女儿,名叫安吉拉。第二次婚姻历时也不久,不到一年弗朗席斯卡就因肺病死亡。

 阿洛伊斯在二房夫人去世六个月后,就同他的外甥女克拉拉结婚了。新娘年方25岁,比她的舅舅丈夫年轻23岁。

 在克拉拉与舅父结婚刚满四个月,就生下了头一个儿子古斯塔夫,不幸在襁褓中夭折,1886年生下第二个孩子爱达,也没有活成。阿道夫是阿洛伊斯第三次婚姻中的第三个孩子。以后,阿道夫的母亲又接连生了两个弟弟。阿洛伊斯一生结过三次婚,生养了七个孩子,但只养活了三男一女,其中阿道夫·希特勒是全家“最出类拔萃”的了。

 对阿道夫·希特勒而言,尽管他极力掩饰,但是几乎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满足的。阿道夫·希特勒在《我的奋斗》(MeinKampf)一书中写道,“今天,对我而言,命运选择了因河,发源于瑞士的洛迦诺湖,流经奥地利和德国,注入多瑙河,全长510公里。岸边的普勃诺镇作为我的出生之地,似乎是顺应天意的。因河畔的这个小镇,因德国人的殉难而散发出金色的光辉,在血缘上它属于巴伐利亚,但实际上它被划归为奥地利,19世纪的80年代后期,我的父母就居住于此;我的父亲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公务员,我的母亲则把她的整个生命献给了这个家庭,尤为重要的是,她给予了我们这些孩子以永恒的慈爱……”

 

 对这个平静的小家庭的短暂一瞥的确令人着迷,并且正因为它的虚假才更加引人注目。当希特勒自称是在描绘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们的单调乏味而贫困的生活时,他很可能是在叙述自己真正的童年,他说:“如果一个男人从一开始就我行我素、不听劝告,而女人则为了孩子们而反抗他,那么结果就会很糟糕。随之而来的就是打架和争吵,当男人逐渐疏远他的妻子时,他就会与酒精变得更加亲密。每个周六,他都会喝得酩酊大醉,女人出于保护自我和孩子们的本能,不得不为了从他那里得到几个便士而争吵……当他最终在周日甚至周一晚上回到家中时,都是醉醺醺的,看起来冷酷无情,但总是已经和他的最后一分钱分手了,这样的情景通常会发生,愿上帝宽恕!”

西方古典音乐乐坛在十九世纪最著名、最奇特和凄美的三角恋爱,无疑来自舒曼、他的妻子克拉拉、以及他的学生勃拉姆斯。

说起作曲家舒曼,无法不提著名钢琴演奏家克拉拉,而谈到克拉拉,就不能不提另一位德国音乐巨匠——勃拉姆斯,以及发生在三人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德国汉堡,逝于奥地利维也纳。

勃拉姆斯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也是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早年师从科赛尔、戈赛尔、马克逊学习钢琴。一生中交友颇广。

1853年勃拉姆斯在魏玛与阿希姆相识,阿西姆给勃拉姆斯写了一封推荐信,介绍他认识当时已经大名鼎鼎的舒曼。

勃拉姆斯前往杜塞尔多夫去见舒曼,并受到舒曼的欢迎。他跟随舒曼学习的时候,内心暗自爱上了舒曼的妻子克拉拉。在舒曼生病住院之后,勃拉姆斯协助克拉拉照顾舒曼和他的孩子,舒曼死后,勃拉姆斯克制住自己的感情,离开了克拉拉。他终生未婚,把自己的爱情留给了大他14岁的克拉拉。

1897年4月3日,也就是克拉拉死后的第二年,勃拉姆斯病逝世于维也纳。

当勃拉姆斯第一次敲开舒曼家大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这一生会与这扇门里的女人结下不解之缘。

舒曼听说来了客人,从书房里走出来,他穿着便服和拖鞋,文静而忧郁,声音低得简直难以听辨,目光亲切柔和,使羞怯的勃拉姆斯顿时摆脱了窘境。

勃拉姆斯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草稿,请舒曼指教。舒曼打开琴盖,让勃拉姆斯坐下来弹奏。他还没弹完一页,站在他背后的舒曼就轻轻按了一下他的肩头,并亲切地说道: “请停一停,我希望克拉拉也能听到……”

当克拉拉走进客厅的时候,勃拉姆斯眼前一亮。这时的克拉拉虽然已经过了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而步入中年,但正是一个女人的知性、情感和美貌最成熟最有光彩的时期。克拉拉高贵的气质和风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勃拉姆斯愣了片刻。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油然而生。

他的手指无比灵巧地在琴键上滑动。当他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抓住他,兴奋地喊道: “天才呵!年轻人,天才!……”

这天晚上,克拉拉在她日记里写道: “今天从汉堡来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只有20岁,是由神直接差遣而来的。罗伯特(舒曼)说,除了向上苍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别的盼望。”

舒曼情不自禁地提起10年前就中断的评论之笔,为《新音乐杂志》写了著名的音乐评论《新的道路》,热情地向音乐界推荐这位新的天才。

这也是舒曼一生最后一篇音乐评论。他还运用自己的影响,使出版商出版了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他邀请勃拉姆斯住在自己家里。 (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啊!)

那些天,这对大师夫妇整天议论的就是这个金发青年。他们深深地被这个年轻人迷住了。勃拉姆斯也完全被这对音乐大师夫妇征服了。他不仅出于感激和知遇之恩,更是钦慕他们的智慧和人格。

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的贫民窟,少年时代即为生活所迫而混迹于酒吧间里;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也无从学习礼仪。他待人接物粗疏直率,不拘礼节,脾气近乎乖戾。但是,他在舒曼和克拉拉面前,却像换了一个人。尤其是对于克拉拉,这个女人无论在知性、教养和气质上都要比他优越。即使在他成熟和成名以后,只要他站在克拉拉面前,就处处感觉到她比自己优越。

在勃拉姆斯与舒曼夫妇会面之后,不到半年,舒曼精神失常。早在舒曼和克拉拉结婚四年后的夏天,舒曼就第一次出现神经虚脱症状。后来,甚至连听到音乐声音,神经都无法忍受。他父亲死于精神病。这种遗传症是他的致命伤,也给他和克拉拉如诗如花的幸福生活蒙上了阴影。

1854年2月的一天,舒曼整个通宵被天使和魔鬼的声音所折磨。接着在一个下雨天,连帽子也不戴,悄悄走到莱茵河桥上,跳下激流中。幸亏被人发现,送进了精神病院。当时,正在汉诺威的勃拉姆斯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便什么也顾不得,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

克拉拉当时正怀着第七个孩子,这样可怕的打击使她悲恸欲绝。勃拉姆斯成了这位不幸的妻子和母亲的唯一可信赖依靠的朋友。她的苦难感召了他的勇气和同情,使这个木讷的、有点粗俗的年轻人变得感情细腻和无微不至。

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们,当克拉拉外出表演时,他就在家里看管孩子。他还曾一本正经地给克拉拉写信,不厌其烦地告诉她:“孩子们不肯用功学习ABC,我给他们吃了许多糖果,还是没用,真拿他们没办法。”

他还代克拉拉去精神病院看望舒曼,把探望的情形详细地写信告诉在外演出的克拉拉。他向克拉拉描绘了他把她的肖像放在舒曼手中时的情景:

“他吻着它,然后哆哆嗦嗦地双手捧着它放下来。这真是最动人的一幕。他那优美而沉静的动作,他说到你时所表现的温馨,以及他见到你的肖像时的欣悦,我都无法加以描绘,只能让你自己用最美的想象去摹拟了,我是快活得几乎要醉倒了。”

这时,勃拉姆斯的创作正处在最初的高潮中,通过与舒曼的交往,他捕捉到了浪漫派音乐的精髓,于是,他用了半年时间写作了“B大调钢琴三重奏”。在克拉拉心情平静的时候,他就弹给她听,征求她的意见。有时候,又根据舒曼送给克拉拉的主题,弹出一首美妙的变奏曲。

长期以来,克拉拉曾一直作为缪斯女神受人崇拜。而当她痛苦而又疲惫不堪的时候,还能给一个年轻的崇拜者以灵感,不能不是一种莫大的慰藉,这使她的心境变得开朗一些。

在这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亲切气氛中,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愈显炽烈。

起初,勃拉姆斯是为了道义上的责任感回到克拉拉身边去的。而后来,他已经不可能和克拉拉分离了。

克拉拉为了疗养,前往佛斯丹特。勃拉姆斯正在外旅行,闻讯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几个月后,克拉拉到荷兰巡演,勃拉姆斯为了和她相聚几天,花去了他仅有的金钱,赶到鹿特丹去伴随她。

勃拉姆斯起初对于克拉拉的虔诚的崇拜和真挚的情感,很自然地渐渐变成了热烈的爱情。虽然,克拉拉比他大整整14岁,而且,是七个孩子的母亲,但这一点也没有减退他对她的眷恋。相反,由于她对人生懂得比他更多,反而增加了她的吸引力。而她对于悲痛的忍耐力和自制力更使他钦佩不已。

但是,克拉拉是他恩师的妻子,当时,舒曼正落于可怕的病魔之手,而克拉拉依然把自己永恒的爱情奉献给自己的丈夫。因此,勃拉姆斯只能默默地爱她,只能把她看作母亲般的朋友。

他几次放弃可以出名和赚钱的工作机会,留在了克拉拉身边。他不断地给她写情书,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但这些情书一封也没有送到克拉拉手里。因为,他从克拉拉那儿理解了爱情的真正的涵义,看到了自我克制的美。

克拉拉理解勃拉姆斯的热情,理解他想要为她献出一切的狂热。但她更爱惜他的天才和他的忠诚。她也原谅他的稚气。她以女性的温柔引导他面向现实,又以母性的爱抚慰他骚动的灵魂。

整整两年,勃拉姆斯的整个生活,全部是为了克拉拉,为了那种纯洁的、崇高的、无望的爱情,为了那种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爱情。

两年后,舒曼去世了。这两年来,漫长的痛苦并没有减弱这最后一次打击克拉拉的分量,克拉拉的心碎了。而两年里,那些热衷于散布流言蜚语的人们更加起劲的鼓噪着。有人甚至说,勃拉姆斯就是克拉拉最后一个孩子的父亲。然而,这时勃拉姆斯却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克拉拉。

勃拉姆斯不是惧怕那些闲言碎语,而是因为,他越来越感到他的爱情是道义所不容许的,而且,这种爱情也不可能填补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

这种感情与理智、感情与道德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不能忘却的爱情和难以逾越的道德,在他心灵里撕咬着,使他感到莫大的无法解脱的痛苦。

舒曼之死对他影响甚大,舒曼解脱了,他也解脱了。他找到了控制自己激情的力量,这也是克拉拉教会他,给予他的。

少年维特因为失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勃拉姆斯在失恋后则用音符记录下维特式的痛苦。维特没有找到出路,而恰恰是艺术拯救了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离开克拉拉时只有23岁,他20年后还没有忘却这种痛苦。他写的一首《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对克拉拉爱情的纪念和痛苦的结晶。《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个标志,是不能忘却的爱情的标志,是不可逾越的道德的标志,也是这种永恒的冲突的标志。

1896 年,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绝望而痛苦的行驶在欧洲大陆。从瑞士急匆匆地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车载着他离他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十字架后面睡着他永远无法再看到的人——他一生的挚爱克拉拉。

天苍苍,野茫茫,勃拉姆斯一个人孤独站在克拉拉的墓地前,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倾诉着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念。一年后,勃拉姆斯死于维也纳,时年64岁。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主人公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是个遗腹子他的父亲闭上眼睛不再看到世界光明时六个月之后他便带着一片头膜出生了作者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大卫的形象直接准确生动而形象地体现了狄更斯在企图通过儿童形象的代言展现他以仁爱精神反抗资产阶级的贪欲和冷醋渴求人与人直接的和谐友爱并希望所有的英国儿童也能通过良好的教育最后成为高尚而且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体现了作家所认为的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社会生活应当是乐观向上欢快温和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大卫的刻画没有矫揉造作而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这是狄更斯个体生命的创作本能是他表达自我的最佳形式

女性形象

在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东**米考伯太太艾米丽贝西姨婆与摩德斯通**的对比克拉拉朵拉与艾妮斯的对比更使她们栩栩如生对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的爱就更深一层对摩德斯通**更是恨之入骨对朵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气愤

摩德斯通**

大卫童年的灾星继父的姐姐摩德斯通**的性格特点是极端冷酷和残忍从一出场就奠定了她这种性格面色阴郁皮肤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谁一口在狄更斯笔下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时用钢制手铐和铆钉这都是这位冷血的钢铁女人的性格写照摩德斯通**是一个十足的男人婆她讨厌男人却长着男人的脸孔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怜的克拉拉并把大卫看成眼中钉用各种手段折磨大卫造成大卫童年的苦难以后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现了她阴郁的影子

贝西姨婆

贝西姨婆在某些方面与摩德斯通**有相似之处但她们有本质的不同贝西姨婆脾气古怪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摩德斯通姐弟骂得痛快淋漓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可以成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贝西姨婆可怜迪克收留他欣赏他给他舒适安逸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监护人还监护其他一些人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她对朵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还给她起了可爱的名字小花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另寻新欢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义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担生活的重任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锻炼靠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信赖

克拉拉

克拉拉与朵拉也是极为相似的她们都非常年轻漂亮天真幼稚孩子气很浓很善良她们的不同在于克拉拉的命运更为悲惨一些结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摩德斯东又是那样一个冷酷贪婪残暴的商人他与克拉拉结婚完全是为了金钱而天真单纯的克拉拉并没有察觉到再加上摩德斯通**的折磨她没有了任何自由连疼爱自己孩子的权力都没有最后在忧愁孤单担惊受怕中凄惨的死去竟没有与相依为命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但是克拉拉并非纯粹是一个玩具娃娃她有知识有学问可以自己教大卫她也能够管家家庭料理地不错她还有一个很好的佣人兼朋友佩葛蒂

朵拉

大卫第一眼看到她就被她深深得吸引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和他可爱的小花大卫那么爱她捧在手心里装在心坎里又有贝西姨婆的呵护与照顾艾妮斯的喜爱她天真美丽而善良虽然完全不懂家务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但她是如此善良而爱着大卫在生命的终了时把最珍贵的遗产她深爱的丈夫托付给朋友艾妮斯希望丈夫可以在自己离开后有幸福的生活她是无私的可爱的娃娃妻朵拉这时候显得如此成熟令人难忘

艾妮斯

艾妮斯无论从容貌品德学识思想她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艾妮斯从小就是父亲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的成熟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是决不会屈服于希普的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的艾妮斯虽然没有过多和斯蒂福接触但却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判断出他在大卫身边的危险她的洞察力是敏锐的与大卫对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艾妮斯对大卫的爱是深沉的长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爱着大卫只不过大卫反映迟钝而且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强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间没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斯特朗太太的这句话在大卫心中掀起了波澜在朵拉死后在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之后在海外历练数年之后大卫终于明白了他对艾妮斯的爱他们结婚了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

对于大卫应该来说最爱的女人是朵拉而最敬慕的是艾妮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883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