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问一下沭阳龙庙附近的朋友,你们那里有女儿结婚跟父母的岁数有关的吗?

我想请问一下沭阳龙庙附近的朋友,你们那里有女儿结婚跟父母的岁数有关的吗?,第1张

沭阳农村婚俗

2007-03-03 12:37:57

大中小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我们沭阳乡下,女孩子二十左右,男孩子二十二这样的年龄就好张罗婚事了.往往有七姑八姨的打点主意,留心哪儿有合适的对方,于是逢了合适的时候,向中意的人家提亲.也有比较专业的媒婆,都是些伶牙俐齿,手脚麻利的婶婶.据说最近几年也有伯伯操心这挡子事情了.

家乡人相信门当户对.所谓板门对板门,柴门对柴门,譬如村长的儿子那可要选个支书家的女儿,瘸子就个配置个哑巴.家里穷的或是人长的太过谦虚的就去挖个”二婚头”(指再婚的人);也比较相信郎才女貌,漂亮的姑娘往往能嫁个有点工作的男人.典型的就是那些考上大学却没啥出息的往往能找上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于是就有供养孩子读书没得到相应回报的家长感叹:”到底说了个俊巴点的媳妇,不亏!”第三中说来有点过时了,那就是女孩子往繁华里跳,小村的女儿嫁了大村那是荣幸,跳到镇上那是能耐,倘若进了县城,可要让乡人刮目相看了.而往往糠槽跳进了米槽的姑娘,结婚后总能发现男人的缺陷:耳朵有点背的,小时侯被什么伤过了,不能生孩子的.....镇上往乡下去,那可就是下嫁了,姑娘”跳污水缸里去了”,男方一般极为帅气,或者条件实在好的过硬.现在读大学的也多了,在学校私定终身的颇多,还有外出打工的养了孩子抱回来,再补办婚礼,暂且不论!

说上了亲事,两家就是亲戚了,互相要照着.春天育的瓜苗用不完了送亲家去,夏天打谷子把手扶拖拉机开来用用,秋天收了瓜逃李枣那更是你来我往的.男方缝了八月半,春节都要给女方送礼,上好的酒肉,鲜活的鲤鱼,精制白糖这四样礼是必备的.中秋的月饼,春节的埠宁大糕之类,多多益善,不拘一格,流行变速车那会儿,俺去赶集,就曾见一大哥把大鱼大肉绑在车后坐上,压的沉甸甸的,路面有些坑坑洼洼,一个小石子做怪,”啪”的一声就把车胎给扎破了,不堪重负啊!所以家乡人说样个闺女开银行,有吃有和,养个儿子拿银行,光是名气,可奇怪的是躲计划生育的人家还要儿子.当然不是百发百中的,有悔婚的人家互相讨帐,说不清楚的时候就把祖宗也带上教训教训了.

没什么大意见的话,过个半年也该订婚了,订婚仪式极其重要,是双方确定彼此关系,并请来亲戚本家来庆贺的一件喜事,在男方家中举行,女方的嫂子或者母亲会来参加的活动.人数在两桌左右。男孩奉上三金做为定情信物: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

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万万不可马虎.男孩子邀了媒人一道,备齐了羊角梅,小麻饼,大金果,长条酥之类的点心,前望老丈人家”开生庚”,这天新女婿上门,需要请了本家的男子来陪伴的,喝的差不多的时候就给了.有意见的就会暂时保留.俺哥哥说那天吃吃喝喝给忘了,亏的丈母娘提醒,感激不尽了.拿了双方的生辰八字,请了算命先生给掐掐,看看什么时候才是好日子,照例要给一些喜钱和喜烟喜糖的.于是又有上上婚礼,一般化之类的说话,倘若犯克,那就是大大的考验了.

男方的父母便要准备了聘礼给儿媳妇.前些年流行六千六,八千八,04年以后却一下子要1万八千或者更多了.前村有家媳妇要了六万六,天价定下来以后,请柬业已发出,忽然要改口要八万八了,吓的男方赶紧退婚,这件事从此成为茶余饭后的牙祭.以目前水平看,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每月工资在一千五左右,要八九年工夫只吃点饭不出毛病没有意外严防死守存下来.村人说不是姑娘有毛病就是特父母黑了肚肠.

装修了房子,添置了家具,就要杀猪宰羊请客办酒席了.圈里的牲口难逃此劫,瓦缸里有现成的酸菜,地窖里的萝卜重新露面,拉了平板车再添置些新鲜蔬菜找出上次操办酒席的礼簿,逐一核对了写请柬,大意是某年某月某日在家中为某人举办婚礼,邀请某人参加仪式,接受您的祝福,庄邻亲友的邀请人是父母大名同村的人家基本上也就是本家或者老表亲,无过节的全都列席,便是两家有"网",有仇有怨的就不发请柬,以此绝交!就是"掐网"

总也有三十来桌啊,家里的几口人是忙不过来的,要请求外援的帮助,所谓"打清工",没有报酬的,只有免费的三餐烧火淘米的要四人,洗碗的一个,择菜者三四,跑堂的五六个,帐桌先生两人,发放糖果一名,并有大总管两位,就是"支客"由本家服务居多,另有交情深的异姓

正式的婚礼从"支锅"那天算起,早早儿的就见厨子拎了到叉来了,带了老婆徒弟和帮工,烧火的也来了,用麦瓤和泥巴做黏合剂,贴近院墙砌砖头,厨子和家主清点菜单打清工的都来吃晚饭,吃好了就由大总管安排事宜了,请柬在今晚发放完毕

里人结婚都到酒店办酒席了

催妆的日子,男女方略有不同,男方是做准备工作,搭帐篷,租桌子凳子碗碟女方是最隆重的一天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来相聚先到帐桌下礼,疏远的邻居二十,三十居多,扯上点表亲的都五十元叔伯姑姨一百到三百不等,还有"堂敬"一说,多少不限制,也就一百到五百的数目还有人送床单,被套之类的,如今不大见了帐桌先生逐一核对登记,一边发放一包喜烟两包喜糖,大家找了凳子坐下来聊天,大总管计算着人数到了够一排酒席(五桌左右)的时候,就命了厨子准备上菜

酒席以十碗十碟为正统,先上冷菜:花生米,猪肝,豆腐捆蹄,五香牛肉,金针菇,松花蛋,盐水鸭,芫荽,狗肉冻子,竹笋,猪头肉等都是常见小菜是用来吃酒的,冷盘还有西瓜,葡萄,橘子等时令水果热菜都用大盘子装的,有叫大鼓子的,有高底碗,分海鸭头,海参席,,皮肚席之类别,依次有好坏之分,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猪蹄蒡,老鳖鸡蛋糕,糖肉,整鸭整鸡,八宝饭酸菜羊肉火锅,牛肉火锅等,以荤菜为主晚辈给长辈敬酒,又有端酒,敬酒,陪酒之分长辈要尽力而为互相之间你推我让,往往把不胜酒力的给陪的胡言乱语,两眼发直,继双腿乱蹬后就要灌茶叶水醒酒了,席间的说辞很有一套:一杯双意;好事成双;四四如意,六六大顺,八仙过海,最牛的是十大喜!不善饮者就会说:一盅正好,两忠偏高,三盅撂倒为自己开脱也可以不喝不责怪,但多少有感情浅的嫌疑,大吃大喝,高谈阔论永远是宴会的主旋律"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嘛!醉也开心,喜事嘛,热闹热闹一场然而闺女出嫁却是有万千不舍的,妈妈哭对闺女的心疼,女孩哭对家的不舍得,对于婆家的生疏难测,放不下的闺中生活,就要为人妻母的茫茫然,沭阳民谣有道是:

小白棍,小白人,打扮打扮要出门;

爹也哭,娘也哭,我叫爹娘你别哭;

东庄有个表姊妹,比我大两岁;

会剪猪,会剪羊,煎对梅花送姑娘

催状的晚上要少火纸,用了红纸包了,折叠车酒壶帽儿的形状少给直系亲属的四辈:太爷爷,太奶奶,爷爷,奶奶;倘若父母不在,也要有份子的,告慰祖宗,孩儿成亲了!男女双方都要做的一件大事情!

娶亲的日子是真正的良辰美景时"锦堂双壁合,玉梅晚支荣",百年好合!半个世纪前大姑姑出嫁的时候穿戴了凤冠霞佩,乘花轿去的婆家轮到六十年代末,婶子步行自己来的,围裙打包的行头七十年代那会儿,有知识青年下乡捎带的自行车,成了新娘的宝座老妈八零年结婚,用了生产队里的小手扶并且陪嫁了一箱一柜一桌那时有钱人家流行"三响一转一呱嗒":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转);收音机(一响);照相机(一呱嗒)再后来用了5吨载货大汽车,驾驶室内坐人,后车厢拉嫁妆大有"连窝端"的气派

光阴荏苒,95年以后就租借桑塔那夏利车了,到如今那是寻思着找辆奥的风光风光哪!大月八九点,在鞭炮声声中,婚车便要出发了,玫瑰鲜艳,拉花灿烂带亲的大都年轻帅气的男子,同学,伙伴,姑爷都是最佳候选人到女方家里用是劈劈啪啪一挂大鞭炮新娘子要带到城里化装穿婚纱的不过还是有鞭炮要放的:照车一响,新娘梳头洗脸一挂,穿衣一挂,上嫁妆一挂,临上花车了还是一挂新娘上花车脚底下放了埠宁大糕的,意谓"步步高",由嫂子拿着,还有彩头可要呢,大家可以一拥而上,哄抢一空,是喜事,沾了喜气的吉祥物也! 婚车出发了以后,娘家的弟兄要骑车跟着后面"压车"的,路过每一个桥都要放几个鞭炮,是祭桥神吧!

来了来了,新娘子来啦!赶紧放最长的一串鞭炮迎接新娘下轿也有"站脚糕",也是嫂子拿着拦门是最为戏剧性的场景,总多男子扛了板凳坐在房门前,责令新娘站着,要求拿烟拿糖来"看新娘子来",大伙放下手中的事情,都来一睹为快!老大娘老姑妈评价新人是否端庄,五官匀称程度小朋友们抢台盒底讨糖吃,嫂子出面跟拦门的小伙子讨价还价,是给三分之一还是二分之一"喜不足,喜不足,有这么一说就是了!"就有闹戏的小伙说:"算啦算啦!我把新娘给抱进门好了!"于是动手动脚趁机摸一把新娘子的腰,伴娘要出手保护好伙伴的,"结婚三天不分大小"往往把目光又扫到伴娘的身上了俺十八岁那会伴表姐,一脚把小伙子送的离开了,让姐夫去给人家陪不是新娘却是万万不可动怒的,只能任由众人闹腾拦门最古老的意义是这个门不好进,以后好好珍惜新生活吧!抬盒底就从小伙子的头顶上递过去:茶杯一对,饭碗一对,罩灯一对,枕头一对,瓷盆两个,里面放里米和糠,是说:"糠箩跳进了米箩!"说喜话的倘若在,那就更热闹了

堂席是清一色少女组成,祝愿新娘新郎幸福美满少女的选择要父母双全,家有兄弟,健康可爱形状的堂席在新房内举行,饭菜与宴请亲友的一致,特别处在于新人的酒盅,筷子都是成双成对的开吃前要新人"破菜",就是每个菜都夹那么一点在一个预备好的小碗里,大家便可以开吃了轮序给新人敬酒,说出心中最好的祝愿吃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却不见上菜了,跑堂老兄上就端上了方方正正的一张梨木"捧盘",是厨子"争喜"来了,喜钱八十八块,喜烟八十八条,喜糖八十八包知客出来调停,说"沭阳生意对半砍,给个就行哈"厨子怒目相向,横眉冷对,砍刀往砧板上一剁,"还以为我卖野药的汗!"跑堂一路小颤,跟新人汇报情况,需斟酌行事啊!新娘子于是十分心疼,百分不满,千不愿意万分无奈打开箱子添上两条香烟并八包糖果跑堂老兄弟又跑去汇报说加了加了,应该可以笑纳了

茶话会却是清一色男子开的晚会,新娘把蜜饯糖果放在青瓷花碟子里

活动结束要"戳窗户"的,拿筷子往那张a4的大红纸上扔,一边还要说喜话结束了,婆婆的"送房粥"也煮好了,就是些米饭洞房花烛夜,良辰美景时竟然还有人在窗户下听人家的悄悄话,都是些年长的婶子有空讲了漫天飞!

分山这天,娘家要派兄弟上门来,叫做"瞧客",婆家宴请中亲戚陪伴,依旧要赏厨礼根据酒席的桌数,菜的质量确定一般十三桌的海参席加四扣四百五块大洋水瓶里装上了糖水,是"甜甜蜜蜜"的好意思新娘携了新郎"双回门"去了,两边情况类似,"打清工"的都来了,主人感谢大家几日来的辛苦忙碌,是要谢酒的!晚上新娘带了几斤糖果,给婆婆"掸床"来了,婆婆及时制止,说意思好了赶紧给上红包一只!从此,小两口的幸福生活拉开帷幕了

渝濛

第十三章    秀英回城

春生从大队带来一封给秀英的信,是家里来的。说接到了庞庄煤矿的通知,让秀英按时到矿报到,跟她父亲换工。她真的要走了。

秀英要走的头一天,她知道会有好多人来跟她话别,她趁人们下午还没收工,一个人悄悄地来到铁山家。铁英见秀英姐来了,就直接领她到铁山住的厢屋。一挑门帘,只见铁山正在窗前看书。这是秀英第一次来到铁山住的小屋,也是最后一次;这是秀英第一次主动来找铁山,也是最后一次。

“二哥,”铁英说:“秀英姐来了。”说完扭头出去了。

“好点了吗?”

“嗯哪。”铁山指了指炕沿。

“我该走了。”

“嗯,知道了。”

两个人四目相对,谁也没有再说话。就这样对视着,对视着,四只眼眶内都闪着泪光,眼泪都没有流出来。六年了,两个人心照不宣,不即不离,保持着冷静和理智,少不了克制,再克制;六年了,这场不谈恋爱的恋爱,谁能体会得到,谁能做得到,多么不容易。这时,似乎任何话语都是多余的,任何表情和动作都是滑稽的。两个人就这样坐着,谁也不想打破这个局面。

过了好一阵儿,秀英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放在炕上。说:“你,你好好养病吧,我走了。”

秀英出了厢屋,铁山打开小布包,里面是一双黑色毛线袜子,一副黑色毛线手套。此时的铁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扑簌簌地流出来,他哭了,双肩抽动着,压住声音呜呜地哭了……。几年来,铁山心里总有那么一线希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如今这一线终于断了,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可他还是不愿看到这一刻的到来。他曾无数次地想过秀英对自己究竟有没有意思,这毛线袜子手套说明了什么?古人曾经说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为什么不能,我哪做错了吗?我该怨谁呢?……

过了好一会儿,铁山想起了瑞峰婶子说的两句话,“秀英留不住,她早晚得回去。”“不求今生求来世吧。”铁山擦了擦眼泪,觉得自己没做对不起秀英的事,心情稍微平静了些。他拉开抽屉,从最底下翻出一个塑料皮本子,还有一支圆珠笔,用微微颤抖的手,写下了一首诗:

心滴血,眼垂泪,

仰面遥望雁南飞。

雁群回转待春风,

何期再会心上妹。

第二天一大早,秀英该走了,全队的社员差不多都来送她。有的帮她背行李;有的帮她提兜子。还有的人往兜子里塞煮鸡蛋和水果。

出庄了,秀英上了来送她的马车,社员们依依不舍地跟秀英挥手告别。

再见了,小李庄子;再见了,社员们;再见了铁……还能再见吗?

秀英坐的马车走远了。社员们来到大槐树下,等待着队长分配活计。这时金海说了一句话:“她这一走啊,俩人都解放了。”

“谁解放了?”有人问。

“别瞎问了。”月琴不满地说那个人。

人们听了金海这话,都知道俩人说的是谁。铁英扭头看着天边的云彩……。

一个星期的培训结束了,秀英和几个女工一同被分配到煤质科。副科长带他们到选矸楼参观,那是她们将要工作的地方。从选矸楼下来到井口,秀英忽然看见铁山穿着窑衣走过来。她当时怔住了,眼睛直盯着他,双脚站在那儿一动不动。那个人冲秀英笑一笑,过去了。原来认错人了,咋那像呢?副科长问秀英:“你认识他?”

“认错人了。”

“他是小李,咱们科的取样工。”

取样工?姓李?怎么这么巧?

最后副科长带她们领了工作服,带她们来到女更衣室,发给她们每人两把钥匙,一把是更衣箱的,另一把是选矸楼家具房的。

秀英回到家,掏出两把新钥匙默默地看着,她又掏出自己的钥匙链,旧旧的。秀英打开自己的小木箱,从衣服底下拿出一个蓝花布小包,打开来,一个小巧别致的戴海螺坠的新钥匙链出现在眼前。此时,一股酸酸热热的感觉涌向心头。铁山,铁山,不知他现在腿疼的毛病好些了没有,他去笛声寨看中医了吗?难道这是他的坎儿?铁山,铁山,别怪我无情,我只能把你深藏在心底了。

秀英麻利地将两把新钥匙和三把老钥匙都套在新的海螺钥匙链上,装在衣服兜里,收拾好小木箱,帮妈做饭去了。

这天是庞庄矿工人领工资的日子。秀英虽然只上了几天班,但按规定,矿上将预支半个月工资给新工。于是秀英领到了二十块钱。这也许是她在小李庄子干一年的收入。秀英不由得想起前两天做的梦:她又去铁山家看他了,铁山见秀英来了,站起身来,一把抱住了她,铁山那热热的嘴唇慢慢地贴了过来,整个罩住了秀英的嘴唇。啊,一股热热的酥酥的感觉传遍了秀英的全身,多么美妙啊。秀英闭上了眼睛,认真体验着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哎?嘴唇咋凉了?抱着自己身子的大手哪儿去了?秀英睁开眼睛,醒了过来,原来是个梦。这时秀英忍了这么多天的泪水夺眶而出。她看看旁边熟睡的妹妹,无声地哭着,哭着。这时,她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确实是深爱着铁山……,六年了,六年啊,铁山是咋熬过来的。秀英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人就是铁山……。

她也不知道哭了多长时间,就又睡着了。

领了钱,秀英来到邮局,填了汇款单,要给铁山寄去十五块钱,她在汇款人简短留言中写道:

铁山:寄去十五元钱,看病买药吃。祝你早日康复。秀英。

秀英办完汇款,走出邮局,掏出手绢擦了擦满眼的泪水,骑上自行车,朝离这儿四里远的青石镇去了。

秀英走后,大队收回了新屋,稍加改动,做了医务室。巧玲回家住了,月琴到铁英家寻宿去了。

铁山家听从了瑞峰婶子的建议,凑钱准备送铁山去笛声寨看老中医。金良队长让会计从队里支五块钱,金海、春光、宝生他们几个也凑了五块钱给铁山。队长让春光赶着小驴车带铁山去看病。带回来半个月的草药,每天铁英和月琴给铁山熬汤药吃。半个月后,又去看病,又拿回半个月的药。铁山的腿终于有了起色。

收到秀英的汇款,铁山忍不住哭了半宿。

那天月琴照料铁山喝汤药时,向铁山表明了心计。铁山这才明白月琴找铁英寻宿做伴的目的。铁山含着眼泪说,我不可能忘了秀英。月琴说,我也忘不了秀英,我只要求你娶我。铁山说,过些日子再说吧。月琴回答,我愿意等。

快过年了,铁山已经能进进出出走动了。金良队长到家来找铁山,还带来了西庄小队的账本。原来金良队长怀疑会计手脚不干净,想不动声色地让铁山查查帐。铁山有意推辞,但看队长言辞恳切,就答应了。铁山看过西庄的账本,心中有了底。金良队长再拿来东庄的账本,铁山没费什么周折就查出了问题。他向队长如实汇报了。

正月一过,铁山准备出工了。金良队长跟大队书记玉国和大队主任商量着让铁山接替东庄小队会计的工作。

铁山接任会计后,很快摸清了小队的家底,并根据实际情况与金良队长商量,制定出一套新的制度,规范了库房管理、资金支取使用、工分收集、年底结算等工作制度。这样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的开支。而后,铁山又着眼于开源的工作。建议小队组织棉织组、豆腐房,做出袜子、手套、豆腐、豆片、豆浆等,与公社供销社联系销售,或到集市上去卖。还建议派人到碣山县去学习种水稻的技术,在沿河开辟稻田。这样一年下来,东庄小队大见起色,工值一下翻倍,从八分钱提高到一毛七。第二年,工值不仅提高到两毛五,社员们还分到了大米。

西庄的社员很是羡慕。大队书记和主任决定把铁山抽到大队部,管理整个小李庄子的财经工作。

小李庄子的变化成为歇马台公社的亮点。铁山自然更被公社领导看中,于是被调到公社做财经工作了。按照社员们的说法,铁山已经是吃公粮的人了。

与此同时,铁山和月琴的关系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嫁娶。

婚期定在了腊月底。就在结婚的前一天下午,铁山家里忙做一团。人们忙碌之间,忽然发现找不着铁山了。铁柱放下手里的活计,出门去找。新屋前后,杂货铺子都没有。最后铁柱找到了饮马河沿,只见二哥坐在河提上,眼望着远方,双眼流着泪,手里攥着一副黑色的毛线手套,一动不动。铁柱明白,二哥想秀英姐了。

几年以后,铁山在公社的工作得到了公社领导的认可。月琴也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这一年,公社改成了乡。铁山将要到宁昌参加地区开办的财经人员短期培训班。他曾多次参加黄平县组织的财经培训,到宁昌参加培训还是第一次。

月琴知道铁山要去宁昌了,特别嘱咐他要抽空看看秀英,月琴也很想秀英。

铁山在宁昌培训的第一个休息日,就坐上公交车到了庞庄矿,辗转打听到了北食堂,此时已经快中午十一点了。

姜秀英正穿着白色工作服忙碌着,听说有人找她,就洗了洗手,跟着走出了大厨房,来到了后院,眯着眼睛看是谁来找她。

铁山一眼就认出是秀英出来了,他跑过去伸出双手攥住秀英的手,哽咽着说“秀英,秀英,我是铁山。”

姜秀英一看是铁山来了,心情很激动。此时两个人拥抱在一起,失声痛苦起来。

食堂的人们一看这情景,都愣愣地看着。有人说,这关系不一般,这关系不一般。一会儿,食堂大灶组长说话了:“小姜,这是谁呀?看你们激动的。”

秀英擦了擦眼泪说:“是我下乡那庄的。”

“是原来的对象吧。”

“也不算是对象。”

“是对象就是对象,啥算不算的。好了。小姜,你现在就下班吧。回家招待招待他。”

“组长,别让他们走了,这都十一点了,让小灶炒俩菜,记小姜的帐,让他们吃完饭再回家呗。”

“还是老张的主意好。小姜,中不中?”

“嗯。”

“你们先在办公室啦一会儿,十分钟以后吃饭。”

……。

2016年9月28日

于昆山

2015年06月12日上午,寿阳县发改局物价局全体职工干部组织在县宣传文化中心观看了**《好人常慧珍》。

该片由中国三环音像社、寿阳县委宣传部、北京慧迪文化联合拍摄。该剧根据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第五届山西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原妇女主任常慧珍真实事迹改编。影片由苑本立执导,山西省青年女作家周晶斗编剧,苏丽、沈丹萍、马强、高郡伟、胡双全等出演。

故事发生在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山西省寿阳县温家庄乡大东庄村。主人公原妇女主任常慧珍在结婚典礼上,了解到婆婆长期照顾一对智障母子。婆婆去世后,遵照遗愿,常慧珍接过照顾智障孩子姜贵生的重任。贵生的加入给家里生活带来了种种困境,面对儿子任光良和丈夫任常胜的不理解,面对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常慧珍有口难言。光良成家时,贵生成了光良结婚的包袱。多年来一直把傻贵生视为眼中钉的光良终于忍受不了,提出分家。面对儿子和儿媳,任常胜道出了二十多年前收养任光良的秘密。儿媳杨宝红被常慧珍的善心所感动,主动和她一起抚养姜贵生。就这样,常慧珍一人主导,三代人共同参与长达33年的爱心接力震撼了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荡气存,轮回挚诚满乾坤的正气歌。

通过观看影片,本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灵魂触动和忠孝教育,广大职工干部也纷纷赞扬这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觉得该部影片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感动的经历,都是为大是大非大事情大英雄而感动,常人都有;常慧珍是个平凡的人,可一个平凡的人把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世界演绎出不平凡的色彩,数十年如一日,常人难做。雷锋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常慧珍做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承诺与坚守展现出一种大情大爱、大美大德的高尚境界。

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讲述了一个传承的概念——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传承,精神财富的传承!

一 我小名骥,学名陆同祖,又名砥,字俨少,后以字行,改字宛若。一九○九年阴历五月九日生。原住江苏省嘉定县南翔镇。父亲陆韵伯开一爿米店,他是我袓父少樵公的长子。少樵公出身贫苦,稍长学了生意,后来在南翔镇南市梢借了一间门面,两只栲栳,摆了米摊头,开始经营米业。生意日就兴旺,遂自己造了房子,扩大门面,挂起陆信昌牌号,成为一间象样的米店。我袓父活了四十多岁就死了,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父亲居长。这样,家庭的一副担子,都压在父亲身上。

据说我父亲读书很聪明,本来想考秀才,从科举猎取功名。他弃读经商,一些老辈都为他惋惜。他虽然做了生意人,但是他的文学修养,胜过一般读书人,也写得一手工整小楷书,我有一个哥哥是异母所生,我母亲朱璇是继室,她是长女。我外祖父家在南翔西北乡斜泾村,这地方土肥水清,竹树茂盛,是一个有百来人家的大村子。外祖父的上几代单传,田地不少,有一座雕花的大厅,外面砖刻的墙门,还有旱船、书房等憩息场所。但到了我外祖父的一代,子孙多了,各立门户,把一整套的房屋破坏了。我小时还看到庭前高大的桂花树和玉兰树,后来房份多了,竟把玉兰、桂花砍掉了,在庭内造起灶间,把一座很雅致的旱船,搞得不象样子。花墙下面,造起鸡埘;大厅隔壁,喂起猪羊,非复旧时场面。

我母亲三十岁出嫁,做的一手好针线,我少时还看到在夏秋之际拿到太阳下晒的刺绣生活,虽然是些小玩意,然而精致极了,我母亲共生六胎,五男一女,前面几个都是男孩,生下就夭殇。我的上面,是个女孩,阴历五月初九生,不到一年,也就暴病死去。接着我生,不前不后,恰巧也是五月初九日,我父母认为她是投错了女胎,所以女转男身,去了又回来。虽也知道这是一种迷信说法,但时刻想念我这个死去的姊姊,慰情于无,就李代桃僵,把我作女孩子打扮。在前清末年,男女都留长发,而我留发梳头,乃是女孩子式样,穿的也是女孩子的衣服,有次要我穿耳孔戴环,我怕痛逃走,号哭不肯,因之没有穿成,此外只是差一点没有缠足而已。取小名曰“姬”,字俨妙,号“宛若”。我曾记十几岁时有次夏夜乘凉,我父亲提起“宛若”两字,说是出于《史记·封禅书》中,是个女神的名字,而在当时,用以为号,义涉双关,确切允当,言下很是得意。可知家里人简直把我作女儿看待,我听其摆布,在幼小的心灵上,不免有些别扭。直到五岁上下,快要上学读书了,才改换男装,其时一条辫子已有一尺多长了,只因从小留辫,日子久了,习以为常,故也不觉累赘,一朝剪去,反觉异样,而脑后轻便凉快,感到十分舒适,加之还我本来面目,自谓得到一次解放。至是把“姬”字改为“骥”字,俨妙的“妙”字省去“女”旁,一班比我年小的,就叫我“骥哥”从此忘却了这一段有乖情性的经历我禀性内向,临事迟疑,不善交接人物,无丈夫趠历奋发之志,而写字作画,下笔委婉,少慓悍刚毅之气,不知是否和少时这段经历有关。

我小时欢喜跟随母亲到外婆家去,我外祖父有三个儿子 ,第二个儿子名朱炯千,年轻时考中头名秀才,光复前后在上海育才中学任教,不幸三十六岁死了,遗有一女,六岁,名朱燕因。我那时八岁,表兄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十二岁时由外祖父作主订了婚。我岳母蒋梅芬,是我的二舅母。她青年守寡,为人沉静善良,从无疾言厉色,待人极好,善于持家,做事按部就班,不急不慢,但完成得总比人家快。种上十几亩地,喂鸡喂鸭,也喂了猪,生活得很好。

我和朱燕因订婚之后,年事稍长,囿于封建礼法、乡间风气,两人相见,脉脉无言,她见到我总是回避,知道我暑假会到母舅家来,她也到自己的母舅家去,这样我也不好意思常到母舅家去。记得我老师冯超然先生有次问起我的婚姻事情,知道我已订婚而两不接触,他说婚前的时期拉得长,两人相亲相爱,甜蜜无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象我这样,是太可惜了。现在回想起来,一点也不错。

我的岳家,几辈都是长寿,我母亲的祖母,活到九十多岁,我外祖父活到七十九岁,他的哥哥也是八十多岁,其他旁支,也多七八十老人,聚族而居,融融洽洽。我岳母时常送来乡间土产,腌鸡腌肉,甜瓜芦粟,以及各色的饼饵等等。我每读归有光《先妣事略》,说他的外家吴家桥情状,和岁致饼饵等等,联想到我的岳母,以及斜泾村诸老人情状,如在目前,不胜眷恋。我母亲也是一位节俭勤劳的好当家,待人和睦,手脚不停,周围的人都说她好。我小时就是在这两位贤母照护下长大成人的,现今她们都早已不在人世,我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回想往事,每唏嘘不自禁。

二 我老家在南翔镇南市梢,再南不到一里路,就是沪宁铁路。我小时常到铁路旁去玩,把铜币放在铁轨上轧成饼饼;清明时节,在铁路旁废地上放风筝、拔茅针,在茅草丛中捉刺猬。再南一里多路,就是黄家花园,我看着园主黄伯惠把花园建造起来,我认识看花园的工人,常常可以进去玩,拔一些小树苗,拿到家里来种。我家旁边有一方桑园地,桑树十分高大,我常到桑树上摘桑椹。桑园下面,不加整治,以致杂草丛生。夏天,我到树上捉知了,在草丛里捉纺织娘。我家门前,有条市河,我在水桥上捉小鱼,这种小鱼,不过针样大小,捉回来养在陶盆内玩。我家里没有种花的花盆,就在家中砖铺的庭院内,垒石移土,在不到两平方米的范围里,种了不少花花草草。我把养鱼的陶盆放在花树不面,俯身看鱼儿游来游去,小中见大,情趣无穷。在庭院中间,放上一只缸,种上荷花,捉了蝌蝌放在里面,让它自由游动,也每每看上一个长时间,不知疲倦。

我在小时尚未读书识字,就喜欢东涂西抹,画些人呀,狗呀,没有范本,就拿香烟画片照着画,七岁,进嘉定第四国民小学一年级读书。这所学校在家后几十米的士地庙内,只有一个班级。老师是我的大母舅,名朱闻香,他在前清时是县学生员,没有考上秀才。小时患过中耳炎,以致耳聋重听,但教书认真不苟。我读上书,接近了笔和砚,看到教科书上的拄插图,很感兴趣,就照着用毛笔画起来。在我的上代以及亲戚朋友中间,没有一个会画画的,南翔镇是个小地方,也没有一个象样的画家,所以我画画完全是自发的。我小时不算笨,记的有一堂填空课,要把“无”、“不”两字造成句子,我填上“树上无花,不能结果”,博得老师的称赞。我身体一向不好,据闻我母亲在怀孕时身体患病,所以我生下来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服了些补品,也不见好。尤其肺弱,时常感冒,

十一岁我小学毕业,到镇上嘉定第二高等小学读书。有次心算比赛,我得了第一,我自已也没料到。听说我父亲心算很好,他去买物,买了一大堆,营业员尚未结帐,他已把总数心算出来了,难道这也有一点遗传基因吗?但在这方面,我没有发展,只有画画,一直爱好不变。我母亲的祖父,爱好书画,家里也有些收藏。我母亲擅长刺绣,在这方面,或者在我母系上有些遗传基因。

我十二岁转到南翔大寺前翔公小学读书,离家一里多路,是可以走读的。但父亲叫我寄宿在学校内,让我锻炼锻炼,准备毕业后送我到上海去读书。我星期六晚上回家,星期一早上去学校。路过仙经堂,隔壁有一老画家叫沈书林,他的画室就靠街道,窗上镶块大玻璃,我不敢进去,隔着玻璃看他画画。其实他的画是极庸俗的,但我看得津津有味。我在这方面一点知识也没有,也不知道画分山水、人物、花卉。

十三岁时,我家邻居糟坊里的小老板送给我一部《芥子园画谱》,我如获至宝,大开眼界。这部《芥子园画谱》也不是木刻水印的原版,仅仅是巢子馀临摹的石印本,但我觉得好极了,遂如饥如渴地临学。从中知道了一些画法以及传统源流,此外我一无所知,也没有机会接触一些有关画学的书本,实在可怜得很。

我十四岁高小毕业,到上海澄衷中学读书,学校里成立了一些书法、绘画、金石等课外组织。那时中学图画课,一般都教西洋画,惟独澄衷中学教的是中国画,由一位名叫高晓山的老先生来担任。记得有次示范,画一块切下的猪肉,有精有肥,他用笔蘸饱了水,笔头上蘸点红色,卧笔下去,一笔分出肉皮、肥肉、精肉,我觉得新鲜,也从而悟到用水、用色、用墨的道理。学校的图书馆里,有一部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集》,只供在馆内翻阅,不能出借,我就带了笔砚,在图书馆内临摹,从而知道中国画传统的源流派别,及其笔墨运用。这些画是无法得见真迹的,但这种用珂罗版缩小印刷的画片,虽然有些模糊,但终究可以见到一些精神面貌。所以我说近几十年山水画水平回升,胜过前一个时期,珂罗版的问世,是有功劳的。当然有的人临摹珂罗版,不得其法,搞得奄奄无生气,所谓珂版(谐音科班)出身者,自当别论。这部《中国名画集》选得比较精,伪品不多,使我知道那些流派、名家的面目,比之只看文字记载,摸不到头脑有用得多。这部《中国名画集》有三十多册,价值几十元,我买不起,时常到图书馆去借阅借临。我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画传统认识有粗粗的轮廓,这部书是有启蒙作用的。学画之外,我也兼学刻印。图书馆里有一部《十钟山房印举》,不是原拓本,是商务印书馆翻印本,也要二十元一部,我也买不起。其实和我同寝室的同学吴一峰也刻印章,他也买不起这部书,就用拷贝纸复在上面用朱色依样摹画下来,我也学他摹画,积成一厚叠。没有石章,星期天到城隍庙小世界不面摊头上买回一角或几分钱一枚的石章学刻,从虹口唐山路到南市城隍庙,来回一二十里,徒步往来,要走整整一个下午,回到校门附近,四个铜板吃碗小馄饨。我别无嗜好,只此自得其乐。我的篆刻主要学秦汉印,也学一此清代诸家,兴趣很浓。至于书法,早上四时起床,磨墨练字,初学龙门石刻中的《魏灵藏》、《杨大眼》、《始平公》,后来也写过《张猛龙碑》、《朱君山墓志》等。在一次书法评选中,得过好评。在寝室里没有台子,我就把一只老式大皮箱搁在方凳上当作台子,坐在床沿上临写。

过了一年,和我一样爱好美术的同学吴一峰,还有一位贾镇廷,都转到上海美专去读书,我很羡慕,也想去,但父亲不答允。他说即使要学画,也应该多读些书,读书太少,不宜过早学画,这样我就继续在澄衷中学读书。这所学校的校长曹慕管主张读经复古,为了办学宗旨和《新青年》杂志主编杨贤江打笔墨官司,杨认为这样会让学生中“国故毒”。曹校长不予理睬,每年指定学生自学一部古书。我记得学过《论语》和《汉书•艺文志》等。学期终了,举行国文会考,请校外名人阅巻,名列前茅者有奖。有一次是请浙东名士冯君木来出题阅卷,我考得不错,奖到一部《畏庐文集》和《畏庐文集续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9950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