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式婚礼女主是谁

上海日式婚礼女主是谁,第1张

上海日式婚礼女主叫麦若琳。上海一对新人喜欢日式文化,办日式婚礼引发网友热议婚礼现场不仅新人穿和服,连父母和亲朋好友都穿和服,而且整个过程全是按照日本仪式进行,视频发到网上引发很多网友愤怒。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不犯法。虽然中国法律并没有这样要求,但是在中国讲究入乡随俗,如果娶的是日本新娘或者嫁给了日本男人可以在日本办日本习俗的婚礼,在中国办这样的婚礼太敏感了,还是举行中式婚礼更好。

问题一:日语“结婚式”怎么读 结婚式(けっこんしき)

kekkonn shiki

婚礼仪式。

问题二:结婚用日语怎么写?(外来语) 结婚(けっこん)=结婚

ウエヂイぐ=婚礼

问题三:结婚时交的礼金用日语怎么说啊 祝仪しゅうぎ(syuu gi),贺礼,礼金

刚好老师说过吖\(^o^)/~

问题四:昨天在酒店有结婚仪式用日语怎么写带假名 昨日(きのう)、ホテルで结婚式(けっこんしき)があった。

问题五:婚礼日语怎么翻译 中文来的:结婚式

问题六:求日语大神能给介绍一下日本的婚礼形式 神前结婚式

神前结婚式とは、もっと一般的に行われている日本固有のな饯扦埂

三三九度の杯をを中心とした、かな荬な饯扦埂

本来は神社でな饯筏蓼工、现在ではホテルや结婚式场に设けられた神式用の祭坛を利用する场合が多いようです。

教会结婚式(キリスト教结婚式)

教会での结婚式は、原则として新郎新妇のどちらかがキリスト教徒であ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しかし、牧师や教会运诱撙摔瑜盲皮な饯扦る场合もあるので、问い合わせてみるのがよいと思います。

また、ホテルや结婚式场にもチャペルが设けられている场合は、キリスト教徒でなくともな饯颏げることが可能です。

前结婚式

前结婚式とは「二人の结婚は生まれる前からの因F」と言う考えを元に、の前で夫妇の结婚を誓い、その因Fをに感谢します。

形式的には神前结婚式に共通しています。

人前结婚式

人前结婚式とは

人前结婚式は神やに结婚を誓うのではなく、参列者にして结婚の誓いを述べます。

人前结婚式は宗教にとらわれず、内容を重视した自由な结婚式い菠郡い趣こ『悉讼颏い皮い毪扦筏绀Α

宗教的なな饯吮趣伽毪刃问饯渫饧にこだわらないため、な饯夤民馆や市民会馆などでも行え、费用を安く抑えられます。

自宅结婚式

自宅结婚式とは

式场を借りずに、自宅で行う结婚式です。

自宅での结婚式は、最近では殆んど见られなくなっているようですが、地方で煌长蛑丐螭袱毪趣长恧胜嗓扦献哉结婚式を行っ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るようです。

通常は新郎の家、または仲人の家で行なわれます。

问题七:我马上就要结婚了,会有很多日本人参加,怎么写请柬啊。日文的,怎样的格式?请日语高手指点,先谢谢了。 这个不错,详细的介绍了一下,还举了几个例子

jp-guide/manner/sa/invitation_card

因为都是用敬语的,所以就没必要再分领导和平级的了

很多话都是套话,东拼西凑借用一下,改改具体内容就行

yokkayoka/paperitem/paitempoint

这个地址后面有一些问候的常用句,也可以参考一下

问题八:神前结婚式日语怎么说 买一送三。日本四种结婚仪式――

神前式/しんぜんしき

人前式/じんぜんしき

教会式/きょうかいしき

前式/ぶつぜんしき

问题九:日语:その中でも 神前结婚式 人前结婚式 が 普通なものです 中も起什么作用?怎么解释? 上句出自 新标日中级上第十六课课文吧

首先 先前句 日本の结婚式には さまざまなスタイルがある。

日本的结婚典礼样式多种多样

其次再后面 神社での「神前结婚式」教会での「キリスト教式结婚式」 亲戚や友人たちの前で行う「じんぜん结婚式」が一般的なものだろう

最普遍的是 在神社举行的 神前结婚典礼 ---在教会举行基督教形式的结婚典礼 --- 在亲戚 朋友们面前举行的 在“众亲友见证下的人前结婚典礼”

中间用その中でも`在前后句之间 主要起到的是 上乘上文下启下句 连接转折的作用

その中 提示前文的内容---さまざまなスタイル`多样的结婚仪式中

加入でも 即便是多种多样 但是也可以从中挑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吧

多种多样的结婚典礼形式 即便在此众多的典礼样式中 其中神社神前 基督教样式 亲友人前样式大概是最普遍的吧。 --- 文中笔者 用 その中でも 意为在诸多纷繁(多种多样)的日本结婚典礼中 选取最为富有代表的三种样式加以说明 ---下段就开始对这三种 神前 基督教 人前展开阐述 ----即便在日本结婚典礼形式多样 但是在其中最常见的应该是 神前 基督 人前这三种吧

その中では 其中的は表示对比 この地方では旧筏钦月を祝います。在这个地方要过农历年的

この地方では--有点对比 着重地将这个地方和别地区别加以比较的语气--说话人将此地和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加以对比 强调在此地方过农历年 让此地和其他加以区分 用は既起到了提示主题 由有对比意义

文中只是对变化中日本的结婚仪式进行叙述 第一段是概述 后面是分段展开笔者思路 第一段第一句引出日本结婚仪式的多样性 然后从多样的典礼形式中来选出最为常见的三种 从第二段开始进行展开说明 这三种最具常见性的都在变 ----- 达到随着时代变化 婚礼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整篇文章突出在一个变字 笔者在众多种选三种 通过这三种的变 来阐述人们的观念 思想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变

设想一下用その中では 前句 在日本有多样的结婚仪式 后面应该是添加对比内容 -------有什么样的开始举例 -----然后再着重强调其中一种 表示 这种和其他的不同之处 ----比如写一篇 关于日本传统婚礼的文章 开头日本的结婚典礼可谓是多种多样 有。。有。。有。。其中最具有传统意味的是神社的神前婚礼 它是按照日本传统的方式 纯日式的 地点在神社举行的 意为此种婚礼仪式有别于其它 最具传统性嘛

问题十:日语翻译 友达の结婚式で想い出の曲を歌うという梦が叶った。 中文如何说? 在朋友的结婚典礼上,唱一首怀旧歌曲的梦想实现了

望采纳

‍‍

在“神前式”婚礼仪式上,新人由神职人员引导下进行宣誓,然后是寄托了对新人祝福的日本传统能乐表演日本的结婚仪式大致分为三种:神前式、教会式和人前式。“神前式”通常是具有宗教信仰的夫妻双方家庭操办;“教会式”即西式婚礼;最常见的则是在家人亲朋面前宣誓两人爱情忠贞不渝的“人前式”。日本婚庆杂志《大众皆喜》在中国举办的皆喜婚礼节已经有4年历史。据《大众皆喜》杂志的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日本国内市场的饱和以及中国年轻人出国结婚意愿的增长,许多日本婚庆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日本藤田观光株式会社就是其中一例。藤田观光株式会社是一家具有65年历史的上市公司,在日本经营有62家酒店、宾馆、温泉酒店、婚礼会场等设施,其中旗下的椿山庄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婚礼会场。近日,藤田观光株式会社中国营业部主管马静介绍了三种颇具日本传统风格的婚礼地点,供有意去日本结婚的中国年轻人参考。

‍‍

日本这个国家想必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一直以来,日本都是我们国人出国旅游比较喜欢去的一个国家。日本樱花、动漫、美妆、电器等产品都非常有名,很多人便是为了追求一场春天的花海,一次与自己心爱动漫角色的近距离接触而来到了日本旅行。

不过,不知道大家对于日本人的结婚习俗有没有了解过呢?同样是结婚,日本的这3大“奇葩”婚俗,却让很多中国人直呼:难以理解。

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看这些你是否都能接受呢?

01 婚俗之“白色西服”

在我们国内,新人结婚时都会穿上一身红装以示喜庆。但是在日本,新娘在结婚的时候要穿3件纯白色的衣服,而且还需要佩戴白色的角隐,从头到尾一身白色。

而这种白色的喜服也不同于西方的婚纱,日本新娘的白色礼服颜色会更纯,且没有多余的花纹,不像婚纱还有起码有蕾丝花边。

这一身白衣被日本人称为“白无垢”,是传统日式婚礼中新娘必备的礼服,是纯洁爱情的代表。如果换做是在我们国家,结婚的时候穿白色肯定是不合规矩的。

02 婚俗之“染齿”

日本新娘出嫁前,都要把自己的牙齿染成黑色。当地人认为这是一种美的体现。

在我们国内虽然也会有一些少数民族,平时他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染齿的情况,但还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我们汉族人民,在结婚的时候更不会有这种习惯了,所以也实在难以理解染齿这种事情了。

03 婚俗之“剃眉毛”

日本新娘在结婚前要把自己的眉毛全部剃光,意寓重新开始,与丈夫共度一生举案齐眉。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认为,把眉毛剃光再画上去的话才会更好看。但不管怎么说,感觉这一点在我们国内,很多女生都是不能接受的。

你又是否能够接受这种“奇葩”的婚俗呢?

日本江户时代婚礼全过程真不知道,不过可以参考下中国汉代婚礼过程

(一)汉族婚礼基本仪程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婚礼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完整的婚礼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华夏婚礼基本仪程释义: 

婚前礼

 

纳采 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 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  

2 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问名 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这时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以便回来後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问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语“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了。 

纳吉 问名的目的,是为纳吉作准备。《仪礼士昏礼》载: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就是说,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釆。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纳吉和纳采一样,也用雁。 

纳征 纳征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仪礼士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意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周朝聘礼“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周制昏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经济价值。币,意为彩色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源于这个典故。可见先秦的彩礼是很简单的,士大夫仅仅只用不过五两彩丝加上一对鹿皮。但到了后世,彩礼的内涵就要实际多了,还包括饰物、绸缎、牲畜或现金等物。聘礼开始成了地位拼比的物事,难有定数。至此,周礼取聘礼的象征意义变为取义取利兼图。隋唐聘礼固定为九种,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 

请期 定成婚吉日的礼,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 亲迎 父亲醮子,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便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长在家庙设筵,在门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贽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拜。 

周制昏礼亲迎婿及妇都用马车,宋代时逐渐开始婿骑马妇乘轿。出了家庙门,把新娘坐车驾好,在新娘上车时,还要亲自把上车用的引手绳递给新娘,照顾她上车。然后新郎亲自驾着马车,让车转三圈,才把马车交给车夫,自己乘坐另一辆马车走在前头。到了家门口,新郎先下车来等候,新娘车到达后,新郎带领新娘进入家中,新娘入宅,婚前礼即告一段落。 

正婚礼  

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昏礼没有这一项)、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馂余设衽几项。 

拜堂 周制昏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司马光《书仪》:“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祖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礼已经流行。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后夫妇交拜。这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沃盥 指新人入席前的洁手洁面。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的意识。周制的沃盥礼节是用匜和洗配套使用。 

对席 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同牢合卺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这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合卺礼流传到后世,发展成酒筵。“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由简到繁,但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餕余设袵 这是通常所说的合床礼,正式成为夫妻。新娘脱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脱服由男侍接受,新郎亲脱新妇之盖头,此时侍人持烛而出。此后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妇。 

婚后礼 

婚后礼,使新妇成为男家的一分子,与男家的亲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称“成妇礼”。成妇礼主要有四: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 

妇见舅姑 妻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妇拿着盛着枣、栗和腶修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寝门外等待。盛有“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妇馈舅姑 根据《礼记》,“妇馈舅姑”之礼是随着“妇见舅姑”之后的,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之后有“舅姑飨妇”之礼 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的是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房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将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描述。该俗应是后世的演变发展。 

舅姑醴妇 “妇馈舅姑”之后,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 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一献之礼: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称为“献”;次由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或爵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着饮,称“酬”,这么合起来叫作“一献之礼”。在“献”的环节中,有洗爵的步骤。公公在洗爵于南,婆婆洗爵于北。 

一献礼成后,本别下阶。《礼记·昏义》记:“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至阼皆,以着代也。”按照旧时的民居结构,西阶为宾位,阼阶为主位,新妇从阼阶下来,表示从此之后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庙见成妇 庙见礼为“新妇祭行于祖先”——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自此,成妇礼(暨“婚后礼”)完成。

“成妇”“成妻”之辨

“成妇”是指成为男家的媳妇,“成妻”则指作为一个男人的妻子。 汪中,郑珍,等清儒仔细考证了《仪礼·昏礼》的仪节和称谓,又从《曾子问》分析订婚和解除婚约的种种可能性,目的在于探究:婚姻关系何时成立?因为他们关怀的是一个当时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室女守贞”。“室女守贞”就是所谓的“望门寡”。当一个女子订了婚,还没过门,未婚夫就死了。这样的一个“许嫁女”,能否另许夫家?还是得嫁去夫家奉养公婆,过继个孩子承继香火?与该男合葬?基本上,主张室女守贞者,表示他们认为成妇重于成妻,一旦订了婚(纳聘),婚姻就成立;反对者则坚持有亲迎合体之实,婚姻才成立,翁姑媳妇关系才成立。在清朝,因“室女守贞”获颁牌坊的数量很多,经考证,“夫”之称谓的出现,得等到亲迎之夜,婿入妇之寝房、妇言“若非我夫,焉入我室”时才出现。换言之,“夫妇”一词的成立要等到行过亲迎礼、喝了交杯酒、有“合体”之实时才成立。既然没有夫妻之实,又何来守寡、殉葬、侍养公婆?(节选自台湾学者 张寿安《我的清代礼学研究》 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第5辑) 

实际,直至宋代,女子在婚姻上都具有相当的地位。而按照后世的逻辑,若新妇在未告庙之前去世,只能归葬于娘家,既然得不到夫家成员的地位,那么“室女守贞”“殉夫尽节”“未嫁奉养夫家”等习俗,不就非常没有道理吗?清代大行其道的“贞洁牌坊”不是成了黑色幽默么?这种陋习,实为中国文化中的变异成分,并不合乎华夏礼义。 

(二) 汉族婚礼的两种典型风貌 

虽然婚礼仪程的结构保持稳定,但就婚礼的风貌演变来看,变化还是相当明显的,故此,本文将按照两种风格将它们分类区别: 

『蓝本型』的周礼婚制——庄重典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周制婚礼,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时候,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为华夏婚礼之蓝本,最终蔚成灿烂的云霞。 

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时候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着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 

『发展型』的后世婚礼——喜庆热闹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 唐 陆畅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 此类是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汉族婚礼。其中混杂了许多非汉族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自从昏礼有了贺客和婚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象征。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房也成了保留节目。也许,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 

纵观以上两种汉民族传统婚礼的模式,不难看出:历史的悠久,国土的辽阔,文化基因变异的程度自然不会小,毕竟,没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礼的发展上,华夏民族的婚制婚仪,吸纳了许多外来民族的习俗。历经多次主动的、被动的民族间交流,经历多次国运纵横起伏,华夏婚礼在漫长的时光中慢慢流变。 耐人寻味的是,从历代礼书的修订,可以看出古人对这种现象的态度:对周礼婚制的偏好,对世俗婚制的宽容。于是,理想与世俗便两不相悖,各有市场。这也许就是华夏文化的特点之一吧,古人已经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方式,不必苛求统一。我们今天倡议恢复传统婚礼,作为撰写者的我,坦率地说我本人偏好周制昏礼,但在这里并不苛责新人们的任何选择。所以,我们将以并行的方式,认真地写出这两种婚礼的具体方案。各花入各眼,任由人们选择好了。 

三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理想型”的周制昏礼详解 (礼服、妆饰、礼器、礼物、仪程等) 婚服 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汉族婚礼礼服恐怕就是彩绣龙凤的大红吉服、大红盖头了,恐怕很少人知道,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同时也是我们要探究的华夏婚礼的源头,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我们今天熟悉的大红婚服其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颜色是心态的反应,从婚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华夏婚礼风貌乃至整个文化风貌的演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56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