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蒙古人成人礼的习俗?

求蒙古人成人礼的习俗?,第1张

  剪毛头——蒙古族儿童的成人礼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主要生活在北方的民族。他们长期以放牧为生,辽阔的草原培养了他们豪放的性格。那达慕、马头琴、长调等文艺形式都是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生活的体味。

 

在青海省海西州的高原草甸上,生活着蒙古族的一支,他们因为征战来到高原,在这里定居生活了下来。青海广袤的大地,一望无际的草原,给了他们生存需要的一切。一个蒙古包、一群羊、一群牛构成了他们生活的本质。分散的游牧生活,使蒙古族人民具有热情好客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利用一切机会聚会放歌豪饮。而为孩子剪毛头仪式就是他们为自己安排的一次聚会时机。

 

剪毛头仪式是青海蒙古族独特的民俗,每到这一天亲朋好友都会来祝贺,大家聚在一起饮酒唱歌,非常热闹。生活在海西的蒙古族都要为三岁的孩子举行剪毛头仪式,表示孩子已经进入健康成长时期,并在社会上开始拥有财富和地位。

 

剪毛头仪式是与结婚同样隆重的仪式,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在仪式中,所有来宾无论大小都要剪一下孩子的毛发,并送上一份礼物,祝福孩子健康成长,而这些礼物也将成为孩子的第一笔财产,一直伴随到孩子结婚成家。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青海蒙古族孩子的一个成人礼,只不过孩子的年龄稍小而已。

剪毛头仪式大约要用一天的时间,期间用四道酒来区分,第一道酒宴席开始,第二道酒剪毛头开始,而第三道酒后来宾就要享用主人特别准备的全羊席了。全羊席是孩子父母为仪式特别精选绵羊作成的,用来招待所有的客人。大家围坐在帐房里一边品尝着冒着热气的手抓肉,一边开怀畅饮、互相祝福。到了第四道酒时,仪式也就进入了尾声,客人们也就乘着酒兴一一离去。

  蒙古族的主要习俗有:

  1、 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2、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3、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4、敬神

  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5、待客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6、尊老爱幼

  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7、 唱歌

  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8、婚礼

  婚礼是蒙古族为孩子成家立业而操办的一项重大礼仪活动。婚礼(蒙语称“好力牧”)是由喇嘛或长辈选定良辰吉日,隆重举行的结婚庆典。牧区婚礼一般持续三四天。

  到了娶亲这天,男方家要举行一个宴会,送娶亲队伍上路,娶亲队伍一般都是夜间或天亮前出发,也有白天出发的,根据新娘家的路途远近而定。草原的夜晚总是宁静的、空旷的,本来就稀少的村落显得更为分散和遥远。为了驱散沿途的寂寞,又不至互相走失,便放开嗓门,一路奔驰,一路高歌……

  新娘上接亲车之前,要举行告别仪式。新郎新娘首先跪拜火神。跪拜结束后,新娘不能主动上车,而是哭着和父母依依不舍。此时,祝颂人前来用诗歌的形式劝告新娘。

  母亲端过一碗鲜奶,一边安慰一边让她喝,但姑娘不能全喝,只喝一点儿,表示姑娘给娘家留口福。随后母亲把剩下的奶子往上洒向四边八方。这时新郎过来把新娘推进大蓬车里,接送新娘的队伍离新郎家不远时,便要停要下来休息。这时新郎和伴郎先回去报信,然后新郎换骑快马,领着迎亲人马前来迎接。

  蒙古族婚礼是诗歌更是戏剧。参演的不仅是新娘新郎、伴娘婚亲,而是整个民族。我们可以透过热闹有趣、异彩纷呈的一幕幕情节仪式,感知一个富于游戏精神的民族灵魂。与各民族婚礼比,蒙古族婚礼所不同的是重礼不重财。礼是礼路、规矩,用的象征物和道具很多,充满戏剧性和虚拟的问答,洋溢着种种诗意和浪漫气息。精神生活绝对大于物质生活,或者说把生活艺术化了。似乎整个民族还停留在可爱的童年。在举行婚礼时又拟乎回到古代,把这个民族的传说、历史,一些稀奇古怪、鲜为人知的习俗又重演了一遍。许多民族昨天已消失的淳朴古俗,这个民族今天还完整保留着。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牧区的婚俗更有特色,娶亲回到男方家,新郎新娘不下马车,先绕蒙古包转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真、坚贞不渝和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首先拜祭佛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再梳头改装。婚宴上摆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献哈达、敬酒、唱歌、跳舞,常常是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9、 服装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10、舞蹈

  萨吾尔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活动场地、人数不限,一般是在毡房和毡房附近的草地上进行。萨吾尔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载歌载舞跳和对歌对舞跳几种形式

  安代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是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安代的表演形式,在场院里几十、上百人不等,围成大圆圈,圈里由两名歌舞能手对歌对舞,众人呼应踩脚、甩动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热烈,欢腾的场面。解放后广大舞蹈工作者通过搜集、整理、改编、创新,使古老的安代发展为反映生活,表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式。形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在广场上自娱性的集体舞,一种是在舞台上表演性的。

  顶碗舞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顶灯、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子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越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越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

  筷子舞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脚下舞步有平步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慢舞稳 重深沉,快舞则飘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烈。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盅子舞流传于鄂尔多斯的一种舞蹈。每逢佳节、喜庆欢宴之际,人们在酒足食盛之时,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来,以表达喜悦之情。每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抖等声音,随着音乐舞动的双手用盅子击打出各种节奏。动作有双手横绕八字,上身随左右八字(阿拉伯字)亦左右摆动;双手上、下、左、右十字形击盅,身体随手上下起伏;双手由里向外或由外向里划圈;双手向舞台位置的二点或八点抖盅,身体随手起落,脸和视线与手呈反方向,盅伸向哪一侧,哪一侧的耳朵便随身探过去听盅声;绕圆动律一一一手在头上方另一手在身前侧由里向外绕圈;双手从身后向一旁慢慢摆出,动作范围在胯旁为小,在身体的正旁为中,一手至头上一手在腰后为大,依次左右做即谓横摆扭动律。在一些动作的末尾或两个动作衔接之际常有漂亮的华彩动作出现,可谓精彩。下身动作有双腿跪着,亦有迂回步等各种舞步伴之。头可顶碗、也可顶灯。舞得端庄质朴,韵味持稳雄恽,刚柔相济。

  角斗流传在自治区以摔跋之乡著称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一种模拟性舞蹈。由一个人表演两个人摔跋的生龙活虎般的拼搏动态,而且表现得比生活中的摔跤还要生动、灵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表演者要穿特制的服装,身着蒙古袍的两个小假人摆好摔跋姿式(抱腰状)缝在一起,使两袍子成筒状套在身上,扎好腰带上身向前弓腰180度,两个贴在一起的假头正好顶在腰背上,用套上马靴的双手当作其中一人的双脚,在歌声或鼓点中做摔跃的各种抱、踢、蹁、钩等技巧。

  普修尔乐舞又称托普修尔乐舞。巴拉特蒙古用蒙古语跳民间舞称为贝.贝伊勒,汉语意为身体的律动。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巴拉特蒙古四大部落:准格尔、陶尔扈特、杜尔别特、和硕特,每一个部落都有极其丰富的民间舞蹈,他们具有一种古老的两根弦的弹拨乐器名叫托普修尔,按巴拉特蒙古的习俗,托普修尔一响必随之贝•贝伊勒,贝•贝伊勒必在托普修尔的乐声中进行,故此,巴拉特蒙古民间舞蹈又 称托普修尔乐舞。托普修尔乐曲较完整保存下来的有12-17支曲,以内容每一支曲都有各自的名称和不同的动作和跳法,如黑吉马、育老人、慢撤布尔登等,巴特拉蒙古民间舞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有表现劳动的,如剪羊毛、赶毡、挤奶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如梳头、照镜、戴头饰等;有模仿飞禽走兽的,如鹰展翅、山羊跑跳、走马、骆驼步等;有模拟自然景物的,如水波、水浪、草浪等。形式上分徒手与带道具2种,带道具的有顶碗和双手各拿一双筷子跳。手拿托普修尔边弹边跳,其动作中除硬肩、耸肩、转身之外有反弹托普修尔的舞姿和动作。跳法有达勒勒恩贝伊勒(招手式,指提压腕动作)、敖德勒恩贝伊勒(缠绕式跳,指绕臂动作)、阿查贝伊勒(托重而跳,指甲用双腿抱住乙的腰部,乙托着甲,二人面对面跳),整个舞蹈贯穿绕围动律,以双滕微微颤动,典型动作:硬肩、耸肩、压提腕、抖手、绕臂,在2人、3人和多人的对舞中动作即兴中可千变万化。

  圈舞蒙古族民间流传的舞蹈。两脚交替悠晃步,粗矿奔放的跳踏步,明快潇洒的下身或侧身跑跳步等几种动作组成。上身动作有甩手,与人背后拉手,众人手拉手,围着圆圈跳舞,所以通常人们又称布里雅特民间舞蹈为圈舞。慢板跳得抒情柔和,快板跳得欢快敏捷,跳跃性强。民风淳朴,具有远古色调,感情热烈豪放。

  11、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展览、放映**、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

蒙古族婚嫁风俗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一盘饼食,这事就此定了下来。

冬天是举办婚礼的好日子,经双方选定日子后,新郎家于傍晚时分到姑娘家接亲,至此婚礼已经开始,民族风格浓厚、趣味横生的各种婚礼节目连续上演,一直到东方发白;接新的队伍才跨上骏马,同送亲的队伍一道往新郎家进发。在离新郎家不远时送亲的队伍停下,迎亲的队伍到家后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亲人前来第二次迎接。在婆婆为儿媳妇掀开盖头后,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亲戚们行磕头礼并敬酒。众人也会兴奋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欢乐在草原上荡漾。

摘要: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那么内蒙古除了这些婚俗之外,还有哪些结婚习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内蒙古的结婚风俗流程吧!(一)订婚:

在旧婚俗中,订婚前先由媒人互传男女‘命单’。命单是一个三寸长、二指宽的红纸条,一边写着“金银满堂”,另一边写着“福贵长命”,中间写着男(女)方的姓名、年龄、生辰、属相等内容。双方根据“命单”看大相是否相克,命运是否相合。若大体相合,命运不相克,便可换帖。男女双方把姓名、年龄、住址等情况填在帖上,经媒人互相交换,即为“换帖”。换帖时男方要给女方带去点心、羊腿、烧酒之类的礼品,俗称“水礼”。同时要交付双方大人预先讲定的彩礼和部分衣物。一旦换过帖,就不许赖婚、退婚。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或官府的过问。交了彩礼换罢帖,定婚手续便算完成,即择日迎娶。

而在新时期的青年婚姻中,订婚这个习俗被保留下来,但象命单,换帖,彩礼,衣物等等都已经逐渐推出历史的舞台。自由恋爱的男女,当双方决定结婚,会把双方父母邀请到一起,宣布他们的心意,这时男方会象征性的给女方一个订婚礼物,通常为首饰。新时期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有时也会回赠男方礼物。这时的订婚仪式,已经非常简化,双方父母也不会干涉,一切尊重儿女的意见。订婚后,男女双方会考虑到影响而有一些约束。

(二)下茶:

也叫对月茶,在旧婚俗中,是娶亲之前男方和女方最后敲定完婚的时间。在迎娶的前一个月,一般由媒人带领男方合适代表,带上茶礼前往。茶礼包括酒,羊腿,茶叶,糖果等。还有预先讲定的彩礼及金银首饰等。若双方对物品数目没有商量好,可以对之前所商量好的聘礼及日期进行确定与磋商。

而在现代婚姻中,下茶这个环节被流传了下来,但是由于自由恋爱没有媒人,男方父母会在前一个月带上四色礼到女方家拜访,四色礼分别为烟、酒、糖、茶,。礼物从繁从简在现在已没有严格要求,大多数文明家庭也不会在意。甚至糖会用巧克力代替。男方父母到女方家后,会收到热情招待,因为已经没有了聘礼这个环节,只剩磋商日期。那么下茶和订婚一样,更是双方父母联络感情的机会。

(三)卯宴席(男方):

在旧婚礼中,婚礼的前一天叫做“安鼓”,男方家所邀请的宾客分俩种:底亲、朋亲。底亲指男方家的远近亲属,而朋亲则指没有亲属关系的客人安鼓这天男方父母要宴请底亲。这天晚上男方家还要找新郎的妹妹“压喜床”,也就是在新床上睡一晚,之后才能由新人睡,意义为送子、辟邪。

而在现代婚礼中,婚礼前一天晚上男方父母宴请底亲,叫做“卯宴席”,可以算作婚礼的序曲。如果人多就在饭店举行,宾客围能坐十人左右的圆桌团团而坐,会吃到丰盛的饭菜。整个过程是以俩位家长为主,气氛喜庆,热闹,由于陋习的弃除,又显得和谐,文明。“压喜床”以不多见,很多新人在领结婚证成为法定夫妻后已经开始住在自己的新房内,这个环节失去了之前的意义。

(四)娶亲:

在旧婚俗中,时间上讲究俩头不见日,也就是早去晚回。迎亲车一般是两俩,一辆娶亲人坐,一辆专供新娘坐。专门制造的轿子不多见,一般都是牲畜拉车,但拉车的马有讲究,不用骡子,因为这种动物不能生育,用之不吉。所以用驯良的马匹。娶亲时,临时在车棚上搭个小棚,用绸缎棉被之类装饰一番。新郎身穿中山服或是其他,只要正式整洁就好。迎亲之前家里会给迎亲的人们吃“上马饺子”,因为这里的马拉车也是由骑马转变来的。之前的上马饺子很小,大概只有平时的一半,包有胡椒面,辣椒等,为了耍笑新郎。

吃完上马饺子,迎亲队伍就出发了,成员主要包括:新郎、新郎的姐姐、姐夫。姐姐带一床新郎母亲新做的被子,和新娘的衣物。被子的角里面已经被塞好一团新棉花,表示以后的生活富足有余。姐夫则带上四色礼,四色礼为烟酒糖茶,及带有三根肋骨的猪肉。到女方家后,将肉留下,肋骨抽出带回。同时把带来的四色礼中的酒打开,把酒倒出,放进绿豆,插入同根双枝葱,再由男方带回,意为“栽根立后”。

而女方此时也在忙碌,新娘里里外外穿嫁衣,都是家人或亲戚自己做的衣服,样式简略,但颜色却要大红。另外,新娘脸部的汗毛也要在此时刮去。由会此术的婆子用一种独特的方式紧紧勒住姑娘脸上的汗毛,然后拔下,此谓“开脸”,意思即从今往后不再是“黄毛丫头”了。

之后新娘要上轿,“哭嫁”在某些地方有,但在阴山地区流传范围和时间都不广。但是“出阁”却也有些礼数,新娘是由娘舅背上花轿,意为舅舅有权发落外甥。娘家同时也要派车,一般是男方来几辆女方也相等。

而在现代婚礼中,在大喜的日子,早上,男方家和女方家都在做着准备。男方家,迎亲要安排几辆车组成迎亲车队,一般都是双数,一般的人家有2辆或4辆,有条件的人家,安排几十辆或者更多。婚车上面贴有大红的喜字,同时用鲜花装饰。车队代替了旧社会的花轿和吹鼓手。新郎也不再穿中式服装而是身穿西服皮鞋,红色领带。走时仍要吃上马饺子,但是在现代婚礼中,则考虑到这一天的忙碌劳累,鼓励大家先吃饱吃好。新郎手捧一大束鲜花,通常是玫瑰和百合,代表爱情。迎亲者仍然和之前相同,但在现在婚礼中,四色礼带到女家的处理方式也不太严格,因为有时候送来的酒都很昂贵,所以有时会用别的酒瓶代替。

在男方开始出发时,女方家中也在做着准备,主要是招待迎亲队伍。当新郎及众人到女方家后,女方安排人们陪着聊天喝茶,女方的父母则把被里面塞的棉花取出。新郎要给新娘献花,穿鞋。而此时新娘则开始坐在带来的新被子上妆扮,新娘的发型从之前的抓髻改为盘头,意为从此身份改变,由姑娘改为媳妇。而衣服则是从西方引进的婚纱,鞋子则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红色高跟鞋。新娘的弟弟给姐夫带胸花,新郎赠送红包。新娘首先要吃“翻身饼”,然后和新郎共吃一碗饺子,当地戏称“滚蛋饺子”,以为从此不再是娘家人了。吃完饺子后,新娘由自己的哥哥抱到车上,而此时带来的那床被子已经被姐姐放在了车上以供新娘坐。此时,接上新娘返到男方家,所有迎亲的人们都要返回,同时,女方会派几个送亲,几辆车随同但已不是一定要和男方相等,同样为双数。

在娶亲这个环节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西方文化对我国婚俗的影响。尤其是男女双方的着装及礼物。尤其新娘的打扮,实乃中西合璧。

(五)婚礼举行:

在旧婚俗中,迎亲车队是不可过早的回来的。要等到日落之后。叫做“娶黑媳妇”。意思就是这不可张扬的私家宝贝。在将新娘接回到男方家后,男方家的人们都要出来迎接,这时,需要新郎将新娘子从车内背回喜房中,在这段路程中会遭到很多人们的为难和耍笑,也会被人们抢去一些物品以图吉利,如鞋子,袜子,胸花等。而若想索回,则需赠送红包。当新郎经过千辛万苦将新娘背回家里,新娘坐在喜床上的被子上,也就是被姐姐一直带着的被子。这时可以看到喜床上摆着男方母亲准备的被褥,层层叠起,绸缎被面露在外面,一般为四铺四盖。

小姑子给嫂子端洗脸水,新娘象征性的洗一下,赠送一个红包。然后大姑子给俩位新人煮碗面让他们共同吃完,意为天长地久。之后便是洞房花烛夜。

而在新式婚礼中,男方于上午将新娘接回后,也有以上众人耍笑,洗脸,吃面的程序。休息一会,快到中午,便与众人到酒店举行婚礼。在酒店中,新娘身穿婚纱和新郎着西服站在入口处迎宾,当宾客陆续到齐后,大概在中午12点后,仍然由卯宴席的代东及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

婚礼分以下几个程序:

1、新人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2、父母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3、新人向父母鞠躬以表感谢。

4、新人改口,新人开口叫爸妈,父母赠送装有“改口钱”的红包。通常为1001,意为千里挑一。

5、主持人宣布宴席开始。

此后宾客开始用餐,新人则由姐夫带领着敬酒,此时新娘已经换了衣服,一般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颜色通常为大红,也有粉色,款式与颜色均为新人喜好所定。

(六)回门:

在旧风俗中,洞房花烛的第二天,要亲戚走人,新人回门,乘坐娘家的送亲车,同时新郎当晚留宿在岳丈人家。而在新婚礼中,婚礼举行完后,新娘在男方家过夜,第二天一早,女方家人来将新人接回。一般是舅舅来接。至此,整个婚礼方算结束。

更多内蒙古相关文化:内蒙古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青海蒙古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姑表姨表兄妹不婚。除扎萨克王公外,男子一般不纳妾。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蒙古族婚嫁 礼仪 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蒙古族婚嫁礼仪

 说亲下聘:男方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带来的饼食,婚事就算定下来了。蒙古族往往以牲畜作为聘礼。蒙古族崇尚白色,也崇尚奇数,所以多半是送白色的奇数的马和羊作为聘礼。

 婚礼仪式:蒙古族许多地方的婚礼是在傍晚时分开始的。男方到姑娘家接亲,女方先闭门不出,男方必须以羊碰门,叫“羊碰门”,而且男方善长说辞的人要与女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锋,才能进入女家;在叫做“沙恩吐宴”的宴席上,新郎和新娘要抢“羊嘎拉”,这“羊嘎拉”是成婚的重要标志,拿到“羊嘎拉”,新郎才算是放心。

 东方快要发白时,接亲的队伍才同送亲的队伍一道往新郎家进发。路上送亲和迎亲的双方为争夺新郎头上的红缨帽,展开类似 赛马 的 游戏 ,一路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送亲的队伍停下,迎亲的队伍先回到家后,重新同新郎的父母亲人前来第二次迎接。婆婆为儿媳妇掀开盖头后,新郎和新娘进行神圣的祭火仪式,就是向院中点燃的火堆祭洒马奶酒,并向父母、主婚人、亲戚们,行礼并敬酒。众人也会兴奋地唱起婚礼歌,跳起舞,并在宴会上表演各种趣味横生的婚礼节目。

蒙古族结婚步骤

 娶亲

 宴席热烈持续下去,如果男方家距离较远,迎亲队则在女家住宿一夜。宴席结束,众人走出屋外,坐在准备好的白毡上,毡上同样摆放油炸馍、手抓肉及“修木尔”、“查干”等,按长幼给客人依次敬献。女家的“执客”用银碗按长幼向宾客依次敬酒,歌手们高唱赞歌。然后,把新娘的坐骑牵来(一般是装饰漂亮的白马),由专人 朗诵 马的颂词。颂毕,由新娘表弟骑上绕蒙古包跑一大圈。至此,新娘应起程了。

 众人先步行绕“ ”(一堆火,宗教仪式)3周,再迎亲和送亲的人们骑马绕蒙古包3周,起程赴男家。新娘骑马由双方各二位伴娘陪着走在众人中间。其中女方一位伴娘牵着新娘的马缰,男方两位伴娘扯着一块遮掩布(一般宽3尺长5至7尺,两头由木杆固定,布面绣龙凤和吉祥图案),新娘跟在布后面。双方母亲骑马并辔走在布前。女方送亲队中有两名强悍机灵的小伙子,骑着挑选出的快马,各拿一只羊前腿,当众人起程时,新娘的祖父或父亲坐在屋内,右手拿着一根约一尺长并栓有各色(主要**)布(绸缎)条的木杆摇晃。这种宗教仪式,祈祷佛祖保佑孙女或女儿生活平安如意,前程似锦。

 中途欢迎仪式,有的地方也称为“午餐”由男方准备,地点一般在男女两家中问的地点,而非在男家门前。在草坪上铺几块白毡,毡上放两三个小方桌,桌上摆放“查干”、“修木尔”、油炸馍、酥油奶茶、糖果和酒等。当迎亲和送亲队离午餐地点有相当距离时,男方派出两名强悍机灵小伙子骑快马前去迎接,该二人准备有一些炒面。当他俩走到新娘和四位伴娘前边,抓几把炒面向对方的头上方撒去,而后急速拨马往回快跑。与此同时,女方那两位小伙子打马紧迫,如果在午餐地点之前追上,就用羊腿打他们。如果前者先于后者到达午餐地点并下马,则追逐结束,后者不能动手。用羊腿打是象征性的,并非真打,此乃婚礼中一种游戏,以增益热闹气氛。当众人到达午餐地点后,除新娘和四位伴娘外,全都下马围坐在毡垫上,按敬“查干”、“修木尔”和酒等礼仪进行。而后敬茶、馍馍等;对新娘和伴娘,这些礼仪均在马上进行,午餐结束,继续登程。

 到夫家

 在新房前拜天地和交拜等仪式。当众人来到距新娘家约100米处,送亲人纷纷高喊:你们要不要人,若不要,我们就带回去啦。把新娘围在中间,绕新郎家三围,边转边喊。男家早已煨好 ,派出迎接人员(对女方重要客人要捧哈达迎接),并吹起海螺。同时,男方派出一名强悍机灵的青年驰马冲入绕蒙古包转圈的送亲队伍中,紧紧抓住新娘的马缰,牵出人群直奔新房门前,十分有礼地请新娘下马,众人随之,此时新郎出来迎新娘。蒙古包前铺着数条白毡和地毯,新郎新娘由四位伴娘陪同站在新房前白毡上。双方客人坐在两旁,其他毡毯上置数小方桌,桌上放“查干”、“修木尔”及各种食品和酒。其中间一个盘中放两样东西,一是用绸缎包着的一方块木胶,一是用哈达包着的一块羊后腿骨。这象征和祝愿一对新人如胶似漆,爱情坚贞。而后进行如下仪式;

 1、由喇嘛边念经祝福,边用奶水给二位新人洗脸洗水,以表示婚姻的纯洁美满。还有专人朗诵祝词。

 2、两位新人面向太阳磕3个头,向大山磕3个头。

 3、隔着遮掩布向双方父母(及祖辈老人)磕3个头。

 4、新郎新娘手握一块系有哈达的羊后腿骨拜3拜,象征把两颗纯洁的心拴在一起,祝愿婚姻天地共久,日月同辉。这里也有专人朗诵特定内容的祝词。

 5、亲朋恭喜搭礼,蒙语称“巴德尔如套哈那”。双方亲朋列队依次给二位新人赠礼。一般每人要准备两份礼物,轻重不限。送哈达、绸缎、布匹等则搭在二人脖子上。送茶叶、锅盆等则放在二人面前白毡上,如送牛、羊、马等礼物者则拿两条哈达。在给二人挂哈达时予以说明即可。如果二人脖子上搭的 物品 多了,就由双方伴娘代为拿在手中。

 6、双方亲属各派一名代表(一般是重要亲戚),向双方亲朋汇报各自的全部聘礼和嫁妆(包括双方用于婚礼的开支费用),即使针线、小刀也要清点清楚。

 7、男家送给女家一匹3岁的枣红马,备好鞍荐辔头,马头上系彩绫或红布,交付女家。由新郎表弟交给新娘表弟,后者接缰后骑上马绕蒙古包和 3周,然后直奔新娘家。在交马时也有专人朗诵马的颂词。

 8、抢帽子 把新郎新娘的帽子放在约l0步远的地方,双方各派一名伴娘,听号令去抢(男方伴娘抢新郎的帽子,女方伴娘抢新娘帽子),谁先抢得并戴在各自陪伴的新人头上,则谁将是这个新家庭的第一主人(掌柜)。当然,这是一种游戏,并非当真。

 至此,新房前的仪式结束。伴娘陪伴新郎新娘暂时进入其他蒙古包内休息。众人进入新房,娘家亲戚按辈份坐在右侧,婆家亲戚按辈份坐在左侧,敬“查干”、“修木尔”,上奶茶、油饼及各种食物、干果、敬酒。两位伴娘代表新郎新娘向双方亲属献哈达。而后,新郎新娘由前二位伴娘陪同进入新房,站在门边,献哈达的二位伴娘站在二位新人之后。从此开始了婚礼中最为隆重的仪式。

蒙古族结婚制度

 第一种是族外婚制。即与本族以外的民族通婚,这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时的规定。那时每个氏族跨过广阔的草原去迎娶婚嫁。时间一长,蒙古族之间的血统就比较混杂,又有同宗之间不能结婚的规定。

 第二种是聘婚制。进人封建社会以后,泉族结婚时,男方家里要给女方下聘礼,主要是牛、马、羊等牲畜,以九为吉数,其次也有金、银、等财务,聘礼越多越贵重,窝意则越好。这样,到了年龄的,婆家下的聘礼就成了衡母一个女子价值的尺度,婚姻也就成了父母的买卖交易。对于没有聘礼的穷人就只能打着光棍了。

 第三种则是人赞婚,也称招女婿,是指将男子嫁到女子家中。分永久性人赞和非永久性人赞。前者多为男子家里无力迎娶女方结婚后搬到女方家里生活。后者则是男子发挥雷锋精神,人赘到没有劳动力的女方家里,或是没有男子继承家业的女方家里,在生下一个男孩儿后就可以带着妻子回自己的父母家里。

婚礼策划案例参考范例

婚礼策划案例参考范例1

 一、婚礼的前期准备工作

 1、婚纱照的拍摄以及婚礼所需物品的采购:酒(白酒、红酒、啤酒)、饮料、喜糖、喜烟、火柴、请柬、喜字贴、礼宾花、红包等

 2、选择好婚礼日期:20年月日

 3、选择好婚礼举行地点:大酒店

 4、提前确定婚礼当天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安排

 (1)伴郎、伴娘各1人:随时陪伴新人左右,协助新人处理临时的相关事物,保管婚礼要用的贵重物品(戒指、首饰等)

 (2)花艺师:负责婚车的装饰以及新娘捧花、胸花、头花以及婚礼仪式用的花瓣,

 (3)化妆师1人:提前确定化妆时间、地点以及化妆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是跟妆服务,那么化妆师将携带化妆箱随时对新娘进行补妆和发型的变换

 (4)专业摄像师2人:提前告知当天婚车的出发时间、地点以及婚车的行车路线和程序安排

 (5)婚礼主持1人:详细商讨婚典的进行流程以及相关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6)车队队长1人:负责婚礼所需车辆的的衔接以及司机的安排,同时提前确定婚礼当天婚车的行车路线和时间的控制(婚礼头天确定车辆的到位情况和是否需要清洗)

 (7)酒店招待6人:

 1人由熟悉男方亲友的人担当,负责在新人迎客后引导男方客人到茶楼或者餐厅

 1人由熟悉女方亲友的人担当,负责在新人迎客后引导女方客人到茶楼或者餐厅

 2人在茶楼负责男女双方亲友的热情招待,并注意进行糖、烟、茶水、瓜子等小吃类的发放

 2人在餐厅负责每一桌的酒(白酒、红酒、啤酒)、饮料、喜糖、喜烟等用品的摆放,同时负责与酒店方衔接相关事宜

 (8)总帐务1人:由直系亲属担任,负责婚礼当天礼金的注名保管、酒店结帐以及红包的分类保管

 二、婚礼举行头一天的工作

 1、进行新房的布置和装饰

 2、酒店现场布置:

 (1)乳白色舞台主背景,双心拉纱,灯光点缀,

 (2)心型烛台、香摈塔以及蛋糕

 (3)鲜花罗马柱12个,彩纱灯光装饰

 (4)鲜花拱门(分3头、5头或者全花)

 (5)冷眼火、泡泡机、流星最好第二天安放

 (6)婚纱、礼服取回家里

 3、酒店是否将赠送了礼物

 三、婚礼当天的流程

 1、上午:6:00 起床作准备(吃早点)

 6:30-8:00化妆师上门化妆以及整体造型,新郎到花店扎花车,同时准备捧花去迎接新娘,所有的胸花准备好

 8:00-8:30新郎敲门娶亲

 8:30-9:40新郎婚车接新娘到新房(2支礼宾花)

 9:40-10:40 新人车队到外景点拍摄(新人同心锁、口吹肥皂泡等)

 10:40-11:00 新人车队到酒店(2支礼宾花),迎客准备(糖、烟、火柴、签到薄),检查茶楼及餐厅安排

 11:00-12:00新郎新娘门口迎宾,伴郎(端烟)、伴娘(端糖)、迎客签到处人员、礼金保管者就位;招待引导人员门口就位餐厅负责人查看餐厅喜宴桌的糖、烟、酒、水是否到位并进一步检查泡泡机、流星、冷焰火、追光灯、音响、烛台等;茶楼负责人负责招呼客人,同时注意添加糖、烟、茶水

 2、中午:12:10 (主持人、伴郎、伴娘、金童玉女、烛台、泡泡机、冷焰火、追光灯、音响,结婚证书、戒指、流星)准备

 (1)、婚礼仪式(1)熄灯主持人开幕(开始时间根据客人入席情况而定12:28左右)(随时放泡泡和追光灯)

 (2)新人入场的方式,新郎先从舞台侧面进入星光大道三分之二处等新娘,新娘由父亲引到新郎面前进行交接(奏乐、放礼花2支、追光灯),然后两位新人一起走上舞台向亲友敬礼以表感谢,点亮烛台并许愿

 (3)主婚人致辞、证婚人致辞(可颁发结婚证书)

 (4)由恋爱史进入面对面真心宣誓,提前写好誓词(表明对爱情无比忠诚)

 (5)交换新婚信物(流星运戒指飞到舞台)、交换神秘礼物、拥抱(冷焰火4支、礼宾花2支)

 (6)双方父母上台:深情依次拥抱双方父母并献花(或者拜父母、敬茶、)父母代表致辞(男方、女方)

 (7)夫妻对拜

 (8)交杯酒(礼宾花2支)

 (9)新人倒香槟、切蛋糕(灯光打开)

 (10)新娘抛花束、幸运颁奖

 (11)新人致答谢辞并全场举杯庆贺(冷眼火4支)

 (12)婚礼仪式圆满礼成、新人退场,喜宴开始(礼宾花2支)

 (2)、新人敬酒 13:00 婚宴正式开始后,适当增加一点节目表演,调动所有来宾朋友的气氛(变脸、吐火、民族舞、爱情歌曲)

 13:15 新郎新娘逐桌敬酒

 14:15 敬酒结束,新郎新娘进餐后宾客与新人合影

 3、下午 14:30 宾客离开餐厅到棋牌室娱乐(餐厅清点所剩烟酒糖等)

 16:00 统计晚餐人数

 16:30 通知酒店晚餐准备数量

 4、晚上 18:00 请宾客进晚餐

 20:00 清点所有物品,结帐后离开酒店。

婚礼策划案例参考范例2

 一、主题拟定

 1、新结婚时代

 新时代,不一样的婚礼

 2、红管家

 圆梦一日,美梦一生

 二、服务理念

 不同的爱情之路,同样的美好期许;不同的个性需求,同样的时尚气息。传统古典、浪漫唯美、民族情结,在共同中求不同。新结婚时代/红管家, 你的专属婚礼。

 三、中式婚礼——爱情回归家庭传统只因深刻

 八抬大轿迎娶娇娘,锣鼓唢呐喜贺良缘。跨马鞍过火盆,凤冠霞帔步入喜堂,舞狮助兴,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吉祥富贵,拜敬父母,端茶敬酒尽显大户家风。这一幕不是**中的片段,仅是你的婚宴庆典的一部分。

 1、服装:凤冠霞帔、盖头

 2、乐队:传统婚礼中的乐器主要反映了“和谐”的思想,锣鼓、唢呐、笙都是以响声明亮为主,同时反映婚姻本身的隆重。二胡、扬琴、琵琶等可用于合奏。

 3、曲目:传统婚礼多采用喜庆欢快的民乐,如:百鸟朝凤、喜洋洋、甜蜜蜜(满庭芳女子民乐组)、花好月圆、掀起你的盖头来(女子十二乐坊)、龙凤呈祥等。

 4、特色节目:新婚三句半、舞狮

 5、传统典礼: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跨火盆、马鞍;一拜父母、二拜来宾、夫妻对拜、掀起盖头、斟茶敬老;长辈发言、新人发言

 6、菜品:根据客户籍贯或者客户要求调整菜系,突出家乡特色,同时增加部分传统婚宴食物(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食物象征“早生贵子”)

 7、餐具:居于民族特色、以及婚宴特色的餐具

 8、婚宴现场布置:

 “红”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意义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上张贴大红喜字,悬挂大红灯笼等等。这些红色装饰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婚宴现场布置道具必不可少的有:红地毯、马鞍、火盆、中式家具、囍蜡、大红灯笼、红绸段、新婚对联、囍字,同时可根据客户要求细节调整,如:体现书香门第可选用书法、水墨花作为装饰。

 四、西式婚礼——我们都是爱上浪漫的人

 无法给你爱琴海上的奢华婚礼,却能用花海迎接你的到来。没有教堂神圣的宣誓,我们的誓言依旧真挚。烛光闪耀、琴声悠扬,请啜一口为爱情开启的香槟美酒,罗曼蒂克是为您插上幸福的梦幻翅膀。你的婚礼有专属的mini交响乐队,为你演奏一首属于的你的婚礼进行曲……

 1、服装:婚纱、礼服

 2、乐队:西式婚礼的乐队主要以钢琴、小提琴为主,也可以增加浪漫的萨克斯独奏和吉他乐队。

 3、曲目:曲目选择以浪漫抒情,耳熟能详的西式婚礼音乐为主,如:婚礼进行曲、致爱丽丝、梦中的婚礼、I Believe等。

 4、特色节目:花式调酒表演,为新人调制一款浪漫的爱情美酒

 5、浪漫仪式:新娘新郎由花童陪伴步入红毯;在司仪的见证下宣誓、互换戒指、长辈赠言;新人切婚礼蛋糕、为香槟塔注入幸福美酒

 6、菜品:西式婚礼搭配西式自助冷餐,简约时尚充满异域情调

 7、餐具:婚宴自助餐具务必考究,同时饰以鲜花、丝带等作为装饰,既出气氛又提升品质感和独特感。

 8、婚宴现场布置: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圣洁。西方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而整个婚礼的主色调也是在白色上点缀紫色、金色、红色、粉色、绿色等象征意义美好的颜色,意指婚礼的神圣圣洁。

 婚宴现场布置道具必不可少的有:鲜花、气球、纱、绸缎、蜡烛、心形饰品、毛绒玩偶、红地毯。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搭配一些特别装饰,如客户信奉天主教,可以用十字架、小天使等装饰婚宴现场。

 五、蒙古族婚礼——纵情歌舞欢唱幸福

 今天是什么日子美丽的姑娘身穿华丽的特日格勒(长袍),头戴奢华尊贵的扎萨勒(头戴),披红挂绿,五彩缤纷。“银杯里斟满了醇香的奶酒,赛罗罗唻敦赛哎……”,悠扬的祝酒歌,诉不完来自草原的祝福。丰盛的全羊宴,激昂的马头琴,传承草原文明的殿堂为你献上最诚挚的新婚祝福。

 1、服装:蒙古族礼服

 2、乐队:民族婚礼中的乐器应具有民族性,马头琴自然是首选。

 3、曲目:欢快喜庆的蒙古族音乐,悠扬的蒙古歌,可以将婚礼现场带回到广袤的草原上。如:万马奔腾、敖包相会、祝酒歌、陪你去看你草原等。

 4、特色节目:蒙古舞

 5、传统典礼:蒙古族姑娘为新郎新娘献哈达、敬酒;祭敖包,步入宴会厅;喇嘛颂经,新郎新娘为父母献上哈达

 6、菜品:丰盛的蒙餐

 7、餐具:蒙古族餐具

 8、婚宴现场布置:浓厚的蒙古族民俗色调、民族工艺品、装饰品的点缀。哈达、火盆、圣灯都是婚宴现场布置的道具。

 六、配套服务

 1、根据婚礼风格装饰特色婚车,也可提供花轿、马车供客户在饭店户外拍照摄影使用

 2、主题服务,宴会服务员根据婚宴形式着装

 3、个人专属婚礼logo设计

 4、婚宴请柬设计

 5、婚礼专题片

 6、婚礼**

 7、婚礼纪念册

 七、商家赞助(降低投入,消费资源共享)

 婚纱礼服以赞助形式提供给消费者使用,与婚纱摄影机构合作推出红管家婚庆活动。合作单位可在宣传册上印有logo或者在宣传册中加印广告(承担一部分印刷费),同时可以互换广告位,如:在婚纱摄影店内悬挂红管家广告、投放红管家宣传册等。

婚礼策划案例参考范例3

 1、婚礼当天人员配置

 新人方面人员配置

 主婚人电话—男方的领导或长辈(代表来宾祝福新人)

 证婚人电话—女方的领导或长辈。发结婚证,证明新人的婚姻合法。

 车队总管电话—负责车队的安排,花车、车队行驶路线图、安排娘家人上下车、防止路途上,车辆掉队,车队封礼。

 饭店主管电话—负责酒店部分的分工协作。包括糖、烟、酒、饮料、瓜子等的摆放和酒店经理沟通,安排来宾就坐、饭店帮忙人员的分工。

 迎亲总管电话—负责和娘家人的沟通,包括娘家人的各种礼仪、规矩,和送亲总管沟通好安排娘家人上车和酒店入座。

 男亲总管电话—安排数人,配合酒店总管安排各自熟悉的亲友入座。

 送亲总管电话—新娘的亲戚(和迎亲总管沟通好帮忙把娘家人安排上车,饭店就坐、特殊礼仪)

 女亲总管电话—安排数人,配合酒店总管安排各自熟悉的亲友入座。

 伴郎电话—陪伴新郎。听从司仪的安排。

 伴娘电话—陪伴新娘。听从司仪的安排。

 撒喜糖电话—新娘上花车时负责撒喜糖开路。

 照相电话—负责拍摄精彩的画面。

 灯光师电话—听从摄像师的安排。

 礼炮师电话—听从司仪安排。

 2、物品准备

 糖:300克婚宴总桌数+封礼

 花生:300克婚宴总桌数+家中待客+封礼(根据各人需要)

 瓜子:300克婚宴总桌数+家中待客+封礼。

 烟:2盒婚宴总桌数+封礼。

 酒:2瓶婚宴总桌数+封礼+备用

 饮料:每桌2瓶婚宴总桌数+封礼+备用

 大喜字:酒店、家中、小区、楼栋(算一下数量)

 小喜字:窗户、家具、家电、床头等(算一下数量)

 喜联:根据自己情况气球:根据自己喜好飞雪彩带:建议不要多买,有喜庆气氛即可。(尽量不用飞雪)10-20分钟礼宾花:10大10小即可,大的用于室外,小的可用于室内。

 手提袋:—用于车队封礼。

 糖袋:—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拉花;—根据车队数量而定。(汽车拉花)

 拉喜、灯笼、房顶拉花:(随意)

 红包:—大的10个。小的一包。(20—40个)

 香槟酒:—两瓶(大的,是无色的)

 婚戒:—专人带到酒店(不要用钻戒)

 结婚证:—专人带到酒店

婚礼策划案例参考范例4

 一:根据新人资料,可用乳白色底色+红色主色进行婚礼现场布置。既能突出经典喜庆的气氛,也能满足新人的喜好。

 二:新郎:李明辉 新娘:高娟

 三:应新人要求,婚礼形式和相关事宜应尽量简洁大方,不要过于复杂,简单的环节要求现场人员对策划把握清晰,结构衔接紧凑,相互之间的配合要熟练默契。

 四:典礼之前,新人要在酒店门口处进行放飞气球的仪式。

 五:《堆积情感》、《卡农钢琴曲》、《万千宠爱》、《我们结婚吧》、《让我取暖》、《i do》作为典礼前必要时典礼中的音乐选择。

 婚礼流程

 一:小提琴形式开场,司仪宣布《爱很简单》主题婚礼正式开始。

 二:伴郎伴娘手牵手走由t台走向舞台,最好是团队的形式。

 伴郎伴娘在台上需完成自己的规定任务,其他时间要注意整理新人的衣物等)

 三:司仪上场、父母走t台

 (司仪由t台的末端走向舞台,在走的过程中念以下旁白)

 司仪:爱情永远是耐人寻味的,在温情的日子里,我们总是寻寻觅觅的要找到生命中的那个人,然后牵起她的手,告诉她,我在这里等你好久。探索爱情,想想爱情并非一定是璀璨夺目的钻石给我们带来瞬间的闪耀;并非是娇艳高贵的玫瑰带给我们的怦然心动然后沉浸于无尽的幸福。爱情应该是终生厮守不离不弃,应该是你的容貌已老,那一人还在抚摸你弯曲的脊背、岁月的皱纹,才真正的理解到,爱情是什么,其实:爱很简单。尊敬的来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婚礼司仪蒋方旭,非常荣幸接受李明辉先生、高娟**的邀请,与您相聚在红旗谱酒店他们的“爱很简单”主题婚礼的现场。今天将有一对幸福的新人在这里完成他们一生爱的承诺,今天请您和我们一起见证,这一个新的幸福家庭一生幸福的开始。首先,让我们有请今天最尊贵、最荣耀的新人父母闪亮登场。(新人父母走t台到主宾桌,和大家挥手致意)

 四:新郎、新娘上场

 司仪:爱是世间的最美的语言,倾听爱,感受爱,坚持爱,信仰爱,爱的事业很长久却很简单,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爱很简单”主题婚礼主角新郎李明辉先生闪亮登场。(新郎带麦从舞台一侧上)

 司仪:明辉,你好,恭喜你。

 新郎:谢谢。

 司仪: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此时的心情

 新郎:我很激动,很幸福,更是无比的兴奋在等待这一天、这一刻的到来。

 司仪:新郎,今天是你和高娟决定相守一生的日子。相守爱,简单爱,是你们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请大家随着我的手望向花亭处,现在我们爱的花亭承载了所有人的期待。有请美丽的新娘高娟**步入幸福的花亭。(在司仪说旁白的过程中,新郎将麦递给督导师,用于求婚环节)

 (新娘由花亭不远处缓缓步入花亭,两位小花童在前方撒着花瓣,新娘到达花亭处停,小花童分别撤到两边)

 司仪:明辉,新娘已经出现在神圣的代表爱的花亭处,请你坚定的走下去迎接你美丽的新娘吧!

 (新郎走下t台,事先安排t台旁边站好新朋好友,手里分别拿着花枝,新郎收集旁边的花束,直到走到花门处)

 司仪:(在收集的过程中)一份祝福来自于你的手,我的手,他的手,今天明辉将收集着大家的祝福去迎接他的幸福,份份祝福由所有人给予明辉的手中,稍后还会由这对最幸福的新人将幸福再次传递下去。再次祝福你们!(大家掌声)

 五:求婚

 司仪:(新郎到达花亭处,督导在尽头递上丝带,新郎将手捧简单绑在一起)新郎,请你说出你心里一生珍藏只为今天的承诺。

 新郎:高娟,你说我没有向你求婚,因为我想把最神圣的时刻留在我们的婚礼上,我爱你,嫁给我吧。(单膝跪地,送上手捧花,目光深情凝望着新娘)

 司仪:新娘高娟,今天,李明辉先生单膝跪地,向你发出了爱的邀请,如果你愿意将自己的一生交个你面前的他,请将他轻轻扶起。(新娘深情微蹲,嗅一下手捧花,然后轻轻将新郎扶起)

 司仪:请两位新人面向舞台。司仪蒋方旭邀请在场的来宾朋友们起立,让新人在我们的祝福声中步入他们的人生新的阶段。两位新人前方是你们圣洁又庄严的婚礼殿堂,如果你们准备好了,请手挽手,肩并肩一起步入对你们来说这世间最神圣的地方吧。

 (新人一起步入婚姻殿堂)

 六:问誓

 司仪:尊敬的来宾朋友们,请就坐,二位新人向你们最尊贵的来宾行答谢礼。(新人鞠躬)

 司仪:李明辉、高娟:欢迎你们来到婚姻的殿堂。在你们走过的爱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刚才只是漫漫人生旅程的一小段,但是,请你们要坚信对于婚姻的信仰,对于爱的承诺。要相信爱情给予你们简单的幸福,要记得你们灵魂相约,血液相通,在一起,爱就很简单。(司仪郑重的阐述这一段话)

 司仪:今天,公元年10月9日,李明辉、高娟正式结为夫妻的日子,相信这一刻他们有太多对于爱的体会要对自己的爱人说,下面的时间交给你们。(伴娘取下手捧花,督导师将誓词本、麦给伴郎,由伴郎送给新郎。注:誓词本一人一页,新郎先读)

 新郎:高娟,在我们看完**赶上61年不遇的大雨的路上,我背着你回家,那个时候,我觉得全世界的责任都在我的身上。

 爱很简单,幸福也不难,今天,我可能不能承诺你富足的生活,不能承诺你闪耀的身份,但是我可以承诺用我的生命疼惜你、照顾你。年轻时我爱你的眼神,年老了我爱你脸上的皱纹。我知道你对于我也有一样的感情一样的依赖,但是,今天我依然要问你一句:我是李明辉,成为我的妻子,你愿意吗(建议《卡农钢琴曲》)

 新娘:我愿意。(接过新郎的誓词本)

 司仪:有请新娘诵读。

 新娘:爱情来的很突然,突然的我都没有预料。但是,同时我又知道我自己苦苦等待二十多年的你终于来到我的生命中,不是过客,不会走。爱的路上,谢谢你给我的感动、给我的安慰、给我的守护、给我的永久的简单的爱。我愿意好好的一直守着你,任斗转星移,日月变换,我的一生,只为你。年轻时我爱你的眼神,年老了我爱你脸上的皱纹。我是高娟,成为我的丈夫,你愿意吗

 新郎:我愿意(大声回答)

 (伴郎取下誓词本和麦。督导领掌,台下的嘉宾掌声起)

 七:交换信物

 司仪:今天在现场,一对年轻幸福的新人在这里带给了我们最为真实的爱情体验。花语漫天,带给我们的是缠绵着热血的岁月,这些由爱编制的日子,幸福会永远伴着你们:李明辉、高娟。(掌声起)

 司仪:现在有请我们爱的天使。

 (小天使带着婚戒从花亭处走到舞台,到达舞台处)

 司仪:爱的天使送来了爱的信物,有请新郎取下送给新娘的婚戒。(新郎摘婚戒为新娘佩戴婚戒)

 司仪:有请新娘取下爱的信物,为你眼睛注视的这个要给你幸福的男人佩戴婚戒。

 (新人交换戒指之后、天使退))

 司仪:爱由已出,缘定今生。让我们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对世间最幸福的新人,祝贺你们。动情的新郎,你现在可以拥吻你美丽的新娘了。

 八、香槟酒塔

 九、爱人手印泥

 (在准备期间,舞台上就装点好一个桌面,将爱人手印泥放在桌面上,印泥环节结束之后,由督导师展示给大家看。注:因为手印泥当天会需要很大力气,建议提前先印出个痕迹)

 司仪:请新人面向来宾,今天在“爱很简单”的婚礼现场,幸福的新人为我们努力诠释着关于幸福、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内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二位新人今天你们把自己的手交到另一个人的手心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把自己的心全部交给了对方 下面,我们的两位新人将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爱情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有请新人来到爱的手印泥的前面,请你们伸出自己的手,将自己的手与爱人的手掌深深的印在一起,这一刻,你们的爱已成永恒。(督导领掌)

 这枚宝贵的手印章,将默默为你们讲述曾经的誓言和永恒美好的爱情,来宾朋友们,让我们尽情的祝福他们吧。(督导拿起印泥展示)

 十、主婚证婚

 司仪:大家都知道,我们成长的一路就是欢声笑语的一路,也是酸甜苦辣的一路。一路走来,离不开领导长辈、亲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同样有这样几位新人生命当中非常有分量的重要来宾来到了我们的婚礼现场。

 (有请主婚证婚,前期和新人沟通主婚证婚的名单)

 十一、沟通环节

 司仪:新人请来到舞台中间,明辉,刚才你在问誓的环节,说看完**和新娘遇见了61年不遇的大雨。我想问问,你们看的是哪场**,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新郎:答。

 司仪:新娘,我问一下你,还记得看的是什么内容吗

 新娘:答。

 司仪:今天对于新人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新郎李明辉先生为自己一生最爱的人准备了一件小礼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新娘完全不知道,帅气的新郎,下面的时间交给你。

 新郎:亲爱的,我要感谢你选择我,我知道对于女孩来讲选择一个男人陪她度过一生是这辈子最重要的决定。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也不知道该送你什么礼物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来表达我对你的爱,我精心准备了,送给你,谢谢你的选择,老婆,我爱你。

 十二:感恩父母。

 司仪:有这样几位老人,从新人一上台,他们的目光就没有从舞台上离开过一刻,他们就是新人的父亲母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完美的作品,同样也是希望的源泉。今天一对新人要成家了,从此要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了,这一刻没有任何人比父母更荣耀、更幸福。两位新人,请面向父母,向父母深深的鞠上一躬,感谢父母养育、教育、培育之恩!(新人鞠躬)

 司仪:好,下面有请我们的新人父母代表上台讲话,有请。(沟通时否都上台,沟通谁讲话)

 司仪:明辉,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激动的心情。(新郎感谢嘉宾、感谢岳父岳母、感谢妻子、感谢父母和姐姐)

 十三、交杯酒

 十四、新人退场、抛手捧环节

 司仪:在一片欢声笑语与感动中,我们的“爱很简单”主题婚礼到此礼成。(督导师将手捧给新娘、伴娘伴郎牵手到t台终端处等待抛手捧)

 司仪:今天,二位新人还要将这份集中了所有祝福的手捧花传递下去。(抛手捧)

 伴随着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和尖叫声,请一对新人踏上人生新的旅程吧!再次祝你们生活永远如今天幸福从容、璀璨光明。(新人走t台)

 (到t台尽头)二位新人请留步,请你们回转过身,向大家挥挥手,鞠上一躬,祝福你们,也谢谢你们,一会儿见!

 本次主题婚礼——爱很简单,是由心缘婚礼庆典策划公司为两位新人量身打造的,再次有请心缘所有工作人员上台(小跑上台),主持人携心缘婚礼庆典所有工作人员为您深深鞠上一躬(工作人员上台,鞠躬致谢)!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再会。

;

蒙古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蒙古族是我国其中的一大民族之一,蒙古族人在我国历史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著名的就是成吉思汗,他为统一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2、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

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3、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

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4、过年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

也有称"白 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 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 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

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 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 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

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 历四月。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

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 由来。 接近年底,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 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举行祭祖仪式。以往,在祭祖仪式申,还要进行 锻铁活动。

蒙古族有个古老的《化铁出山》的传说,人们把它看作 是自己民族起源的传说。这一夜灯火通明。

有的还请来蒙古民 间艺人说唱"乌/力/格/尔"(蒙古书)。青年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不 参加歌舞的姑娘们则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岁 到午夜的习惯。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

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

祝福完毕,要给孩子们一些礼物和"压岁钱"。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

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薪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5、火日火日,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有可能受了汉族 腊月23祭灶的影响。

但祭火的习俗却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 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

然后取一 捆柴草点着,将黄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 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主祭人还要祷告说:-,年申多亏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请火神原谅,。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马奶节是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过年,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

也有称"白 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火日,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有可能受了汉族 腊月23祭灶的影响。

但祭火的习俗却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祭敖包,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

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

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

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

塔克勒干节蒙古族每年要举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

祭敖包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

蒙古族的节日

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

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3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4过年 近些年来,蒙古族春节虽与汉族大体一致,并吸收一些汉族习俗,如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许多蒙古族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节日服装,聚于一堂,叩贺新年。首先由辈数最小的,向长辈拜年,依次进行;晚辈叩头,平辈请安;并装烟、敬酒、献哈达。

长者受礼之后,要向弟、侄、儿、孙们表示祝福。天一亮,家族亲友间就开始互相拜年。

远途的都要骑马或赶车来。叩节、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结束。

在边远农牧区,正月十六清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常在一起嬉闹的人还有"哈巴德"(打黑墨的习俗。就是在对方薪睡时,偷偷在他前额上抹黑,涂物多为锅底灰。

5火日 火日,亦称拜火节。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有可能受了汉族腊月23祭灶的影响。

但祭火的习俗却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

扩展资料:

1蒙古族节日:祭敖包 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

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2蒙古族节日:麦德尔节 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

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3蒙古族节日: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

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 英英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

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由喇嘛领做),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参考资料:

-蒙古族。

蒙古族有什么节日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春节: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

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

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

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

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

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

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有那些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

蒙古族的主要节日

蒙古族民间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白节” 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节日的时间和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烤全羊过去多用来进行祭典或祭敖包时才用,现在已成为盛大节庆或迎接贵宾用的一种特殊菜肴。

那达慕大会 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

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展览、放映**、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蒙古族的节日有哪些?

白节又称又称“白月”、查干萨日,是蒙古族的“春节”。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成吉思汗纪念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是纪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节日。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敖包节又称“塔克恩”节,这是蒙古族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节日,一般都在农历五月至七月举行。“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敖包节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

火日,亦称拜火节。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

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兴畜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六日,从事畜牧业的蒙古人,要为牲畜举行仪式,称为兴畜节。有的地方日期不固定,选在正月至清明前的某日。

打谷场节,蒙语称为“乌图如模塔里呼”,是蒙古族的节日,这节可能是从兴畜节演变而来的。在东部从事农业的巴林旗等蒙古人,常在打谷以前择吉日举行,对打谷场上使用的工具都要擦一下,并诵念祝辞,用各种食品供祭,从事打谷劳动的蒙古族人要叩头,然后互相敬酒聚餐,最后进行各种文体活动。

打马印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节或端午节前后举行。在节日这天骑手们每套住一匹烈马,便有执印者在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打一个印记。届时,蒙古族在指定的草场燃起篝火,挑一名德高望众、骑技精湛、烙技娴熟,通晓马性的牧人执印。参加套马的蒙古族骑手一字排列,然后有人向他们敬献哈达,表示祝福。

猎日节,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呼伦贝尔盟一带的人民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当天,无论是天晴还是天阴,各村蒙古族猎人都要按传统习惯,骑着马,背着枪,挎着刀,带着猎犬和“布鲁”(打野兽用的拐形小木棒,这是木制一斤左右重的打猎工具,投掷出打到猎物的概率很高),上山打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03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