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结婚风俗一般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桂林的结婚风俗一般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呢?,第1张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景色是最令人向往的。想要更快的了解一个地区,最快的方法就是知道当地的风俗习惯,那么桂林结婚风俗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首先,是侗族的结婚风俗,侗族人一对新人结婚有一个很奇特的习俗,那就是抹黑脸。用特制的东西往脸上涂抹,不仅仅是新娘和新郎要抹黑脸,在场的各位宾客尤其是年轻的,也要相互抹黑脸。通过这一方式热闹起来,此举不仅能够活跃婚礼现场的气氛,最重要的是这个习俗在侗族人看来是驱邪的,是对新婚夫妇的真挚祝福。

    侗族的结婚习俗还有定亲茶,茶叶是南方人最喜欢的饮品,一般求人办事,都会送茶叶。如果男女方真的情投意合,男方就要准备一些茶叶和糕点,到女方家里去说亲了。一般这时候还会有一个媒人从中间牵线,向女方的家长介绍男方,一般都是会说好听的话,极力促成这段姻缘。 此外,壮族还有夜婚的习俗,什么是夜婚呢?顾名思义,就是在夜里迎娶新娘,这个习俗也算是壮族人所特有的习俗。一般是在晚上的时候,男方要带领自己的迎亲队伍去女方家里迎娶新娘子。如果男方和女方家里住的不是太远的话,一般都是男方举着火把到女方的家里,一路上边走还要边唱歌,以示自己的诚意。

      当女方听到歌曲时,一般是要应和男方的,表示男女心意互通,也向大家传递自己大婚的喜悦之情。 女子在结婚之前要求坐在自己的阁楼里刺绣。结婚刺绣不是为了显示新娘的绣工有多好,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沿袭下来的一种习俗而已。绣品更多的寄托的是,新娘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新娘要绣的东西差不多是像鸳鸯、并蒂莲等这些象征着成双成对的事物。桂林的结婚风俗还有结婚当天新娘的婚鞋、嫁妆等方面具体的要求,结婚当天新娘和新郎要注意的具体事项等等,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新人的祝福之意。

与侗族人交往的禁忌如下:

1、 同宗族禁忌:侗族人一般不允许同宗族结婚,以免引起家族之间的纷争。

2、同姓禁忌:侗族人一般不允许同姓结婚,以免引起家族之间的纷争。

3、 同村禁忌:侗族人一般不允许同村结婚,以免引起村民之间的纷争。

4、同血缘禁忌:侗族人一般不允许同血缘结婚,以免引起家族之间的纷争。

5、同性别禁忌:侗族人一般不允许同性别结婚,以免引起家族之间的纷争。

侗族简介

侗族(侗语: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因此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结婚习俗方面都有着特色。

以下是一些贵州省内有趣的结婚习俗:

走婚: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如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在结婚时会选择“走婚”。走婚是指男女之间不结婚,而是男方每年到女方家中与女方过夜,直到生育子女为止。这种习俗源于当地土著信仰中的“鬼婆婆”的传说,被视为是传统上对妇女地位的一种尊重。

抢媳妇:黔西南的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在结婚时会进行一种叫做“抢媳妇”的仪式。当男方来向女方求婚时,女方会提出一些条件,如男方必须能在山路上抢到女方的面巾等。男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条件,否则就不能和女方结婚。

送嫁桥:黔东南一带的侗族,在结婚时会进行送嫁桥的仪式。男方需要在桥底下拱起一座木桥,让女方走过,象征着两人携手共度人生的情景。同时,女方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诗歌考验,以展示她的才华和文化素养。

烤猪:贵州省内的许多地区,在结婚时都会准备一只猪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猪需要在火堆上烤制数个小时,直到外皮变得金黄酥脆,内部熟透鲜美。在烤猪的过程中,亲友们会唱歌跳舞,欢庆新人结婚的喜悦。

以上是一些贵州省内有趣的结婚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也为新人和亲友之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奇特的侗族婚礼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非常奇特,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如程阳旅游景区的八个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举行婚宴,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门”。 侗族婚礼最奇特、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门”。“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组成浩浩荡 侗族

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彩礼有侗族特有的酸鱼、酸肉、酸鸭等。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轻姑娘,在长长的送亲队伍中,新娘走在最后面,手里抓着一块布,以便外人辨认。送亲途中,为了显示新郎家的家业,送亲队伍往往故意绕道而行,专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过。沿途每经过一个寨,都要燃放爆竹。新娘被送到娘家后,伴娘不得进新娘家门,要立即返回新郎家。娘家人随即给每个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称为“喜茶”。晚上,送亲队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会聚在一起聊天,寻找意中人,谓之为“坐夜”。 极具传奇色彩的侗族“赶贼节” 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大年初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的侗族民众,便聚在一起举行独特的传统避邪节——“赶贼节”活动,企盼着来年岁岁平安。 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是个侗族风情非常浓厚的村寨,地处三江县的北部,与贵州、湖南省交界。全村二千三百多人口,居住着杨、吴、龙、阳、夏、汤六个姓的侗族民众。“赶贼节”是三江县唐朝村独有的传统节日,是一九五二年起每年大年初一都必须举行的节日活动。“赶贼节”源自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解放前,由于山高林密,经常受到山贼的骚扰,解放后,为了避邪,同时也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寄语来年岁岁平安。 由于以前山贼进村抢劫时,是龙姓的人把山贼赶走,同时由于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所以唐朝村的侗族民众定下规矩,“贼王”必须由龙姓人来扮演,预示着龙可以化邪为吉祥。其他贼则由村里的年轻小伙子扮演。唐朝村分为上中下三个鼓楼片区,每年轮到一个片区的村民扮演山贼。 “赶贼节”活动开始后,侗族民众就开始放鸟铳,意在用枪声赶走山贼。一九九七年后,由于当地政府开展了收枪制爆活动,侗族民众的鸟铳被收缴。现在只能用炮竹声来赶山贼了。 “山贼”被赶跑后,可在寨外“偷”青菜回来做百家宴,到晚上,每家拿出一碗糯米和一斤白酒,然后聚在鼓楼里吃百家宴。 另外,还有赛芦笙、 踩歌堂 、 抬“官人”、 “多耶” 、 行歌坐夜 、 “月堆瓦”、 “不落夫家”、 “偷亲”(偷婚)、 “送买转“(送新娘回门)、 “勾亲” 、程阳八寨集体婚礼 、拦路歌 等习俗。

风俗习惯 侗族的风俗习惯很具民族特色。饮食方面,以粳米为主,山区人喜吃糯米饭,爱打油茶。善腌制酸菜、酸肉、酸鱼,有“侗不离

酸”之说。好喝自酿的甜酒和低度蒸馏酒。吸烟也较普遍。侗族男子以着唐装为主,头包长青帕。女子头挽发髻置于头的左前方或脑后,插头簪或银梳,戴耳环、手镯和项链;穿大襟无领滚边衣,系带扣,里挂胸襟,下围百褶裙,秒绑腿,着云勾鞋。近几十年穿戴变化很大, 男的多穿装,女的多改穿唐装,青年穿西装的日益增多。侗族多聚族而居。一个村寨有一个至几个大姓,大寨有五、六百户。村庄依山傍水,房屋“干栏”为主,楼下安放石碓、农具、杂物以及喂养牲畜;楼上住人,中为厅堂,两边为火塘,是炊煮和取暖的地方,两头为卧室;三楼为卧室和粮仓是侗族一村寨或一族姓的椟志,也是以、中心风雨桥是侗寨外面为过河而建筑的桥梁,造型别致。凉亭、石板道、寨门、水井亭、“干栏”、鼓楼和风雨桥等,构成了侗族村寨的特色。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严格实行族外婚。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结婚时也须征求父母的同意。过去姑表婚盛行,解放后已基本消失了。行歌坐月更是侗族男女青年特有的谈情说爱形式。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

鼓楼 侗寨鼓楼外型象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 0 多米,1 1 层至顶,全靠1 6 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 0 平方米见方,中间用

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 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去鼓楼都悬有牛皮长鼓一面,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有的地方发生火灾、匪盗,也击鼓呼救,一寨击鼓,别寨应声,照例击鼓,如此,一寨传一寨,信息很快传到深山远寨,鼓声所及,人们闻声而来。因此,侗家人对鼓楼,长鼓特别喜爱。 如今,社会秩序安定,长鼓已失去了它传递信息的作用。但鼓楼仍然是侗家人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场所。夏天,人们来到鼓楼纳凉聊天。冬天,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讲故事。每到节日,男女老幼欢聚在鼓楼前“踩歌堂”或看侗戏。

  风雨桥 又称花桥,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侗族擅长建筑。一般说,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

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板桥、竹蔑桥等。然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座桥建于1 9 1 6 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6 4 4 米,宽3 4 米,高1 6 米,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纹、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油茶 打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饮食。清香甘甜的油茶,提神醒脑,焕发精神,兼有祛除湿热,防治感冒、腹泻之效。它几乎成为侗族人

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对于许多人来说,一日两次打油茶是少不了的。客至,好客的侗家人必用油茶招待。打油茶有一定的程序。首先将“阴米”(蒸熟晾干的糯米,有的还染了五彩色)用茶油(茶子树果实榨的食用油)炸成米花捞出,再炒花生米、黄豆等副食品。最后把粘米炒焦,再放些茶叶稍炒一下,马上添温水入锅,加盐煮沸,即是油茶水。吃的时候碗里放点葱花、茼蒿、菠菜等,盛入油茶水,加些炸好的米花、花生、黄豆、猪肝、瘦肉等配料,有的还在油茶水中煮上小小的糯米粉汤团,就是色、香、味俱全的油茶了。侗家吃油茶时,主人和客人都围坐在桌旁或锅灶周围,由主妇动手烹调。第一碗油茶必须端给座上的长辈或贵宾,表示敬意。然后依次端送给客人和家里人。每人接到油茶后,不能立刻就吃,而要把碗放在自己的面前,等待主人说一声敬请,大家才一起端碗。吃油茶只用一根筷子。吃完第一碗,只需把碗交给主妇,她就会按照客人的坐序依次把碗摆在桌上或灶边,再次盛上茶水和配料。每次打油茶,每人至少要吃三碗,否则会被认为对主人不尊敬。吃了三碗后,如果不想再吃,就需把那根筷子架在自己的碗上,作为不吃的表示,不然,主妇就会不断地盛油茶,让你享用

行歌坐月 在美丽的侗乡,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社交,“行歌坐月”了。“行歌坐月”就是谈情说爱,一般都是农闲季节盛行。很多侗

寨有专门的“月堂”,即吊脚楼供年轻人聚会,多数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与姑娘对歌交游。夜幕降临了,寨子里的小伙拿着自制的牛腿琴、琵琶等乐器,踏着斑斑点点的月光,一面拉着琴弦,一面哼唱邀约歌,从喜爱的姑娘吊楼下走过。琴声歌声拨动了姑娘的心弦,于是,她们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推开窗子往吊脚楼下窥视,见是自己喜欢的人来了,就打手势,示意他可进楼。如果是自己不喜欢或不认的人来邀约,她们就急忙将窗户关起来不去塔理。假若那小伙子不肯离开她的吊脚楼、打口哨、呼喊,或用竹竿敲打她家的窗子和板壁。耐性好的姑娘虽然不做声,但她的家人便出来干涉,如果还不走,一瓢冷水从窗子上泼下来,意思是叫你快走开。“行歌坐月”爹妈是不阻拦的。因为他们觉得儿女谈情说爱是有人看得起,脸上光彩。对歌时,小伙子弹琴,姑娘仍在做手中活,但她们都在仔细听,并且心中在想以什么歌来答最好。在不同的季节要唱不同的歌,在问答式的对唱中,最容易看出谁懂得的事理多,见识广。许多青年就是在这种“行歌坐月”的社交活动中加深了解,最后结为美满幸福的家庭。  

斗牛节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

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是侗族的斗牛节。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 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一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 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芷江风俗

  侗族盛行自由交友、集体恋爱的独特婚恋方式。即首先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集体恋爱阶段,然后进入成双成对的单个恋爱阶段,情投意合再定终身。一般是以歌为媒,通过男女对歌,比口才,从中选择意中人,互赠信物(“巴凭”)许终身。侗族结婚有三种形式:一是正娶。通过自由恋爱,且那女双方父母均满意,结婚时要操办酒席,热闹一场。二是逃婚(即“私奔”)。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但双方父母不同意,只好采取逃婚的办法,待老人气消后再回家。侗族逃婚不受歧视,每到之处还受热情款待。三是抢婚。男女双方已定终身,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为了成婚,男方寻机将女方抢回成亲。之后,一般女方要处罚新郎,借此消气。侗族结婚自愿,离婚也自由。男不要女,由男方退还女方的全部陪嫁和一定数额的“洗面钱”即可;女不愿男,则由女方家里或新夫出钱,作为赔偿男方办婚事的损失,里后相遇,依然相互问候。侗族有“夜取”,即娶亲一般都在深夜凌晨时候。“三年上五年下”,即结婚三五年内女方还可以自由参加社交活动,不受丈夫干预。还有“不落夫家”,即“回门酒”后,新年继续留住娘家,三五年不等,期间夫家有事派人接送,直至女方怀孕才长住夫家等婚俗。

  侗族家庭讲究“四代同堂”、“五代同堂”。现在多代同堂减少,一般由一对夫妇,一两个或三四个子女组成,多子婚后分居,父母一般跟小儿子过。家庭成员之间平等、互爱、和睦。

  芷江风土人情

  很久以前,在湘西有两座大山,一座是碧涌的燕子岩,另一座是新晃米贝的天雷山,两山遥遥相望,天雷山上住着一位茶花仙女,燕子岩上住了一位叫杨二郎的小伙子。

  两位年青人经常对歌谈心,一天,正当茶花仙女哼着"天雷山,离天只有三尺三,人过要弯腰,马过要下鞍,若哥有心情,来看茶花仙"的歌声时,天上几声轰响,掉下三块巨石,杨二郎被昏过去。茶花仙女飞速赶到燕子山,可杨二郎已奄奄一息,她急得团团转,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随身携带的一把茶。听仙祖说,遇有急事,可用该茶解围,且该茶不仅供饮用,还能治病,于是便试泡开水喂杨二郎,三天之后,二郎苏醒过来,可脚已骨折,继续喝茶,再过几天,杨二郎便能行走了,过不久二郎与花仙结为鸳鸯之合,二郎与花仙便把这种茶撒遍了整个侗家山寨,为山寨侗民接骨治病,经过他们医治的病人,能达到药到病除。后人为纪念二郎与花仙,便起名该茶为"接骨茶"。凡湘西侗苗少数民族都有这一习俗,民间认为男女交合是丑事,女婿和女儿在娘家交合会带来厄运,所以,女婿和女儿同回娘家是严禁同床入睡的

  招上门女婿时,也要在入洞房前举行拜祭祖宗入户仪式, 取得男丁地位方可同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668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