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读后感100字的

小二黑结婚读后感100字的,第1张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它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冲破封建传统和落后的家长的重重束缚,终于结为美满夫妻的故事。初读此文,其中鲜明的任务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诸葛胆小怕事,落后迷信,极力想维护家长制的权威,顽固地反对儿子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结婚。三仙姑本是一个好逸恶劳、作风不正的妇女,不仅妒忌女儿小芹的幸福婚姻,而且还贪财出卖女儿。赵树理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农村小生产者精神的落后、陈庸。小二黑和小芹是年轻的进步力量的代表,他们争取婚姻的斗争,展示了新生事物一定要战胜旧事物的历史大趋势。

细细品味,对其文意深邃所生意出了种种疑惑和敬礼。开笔落下的第一段,直截了当地介绍了小二黑他爸,修炼了一身江湖文理之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对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之类的相数精益求精。每逢村里哪家有大小红白盛事,刘修德家门槛总少不了讨教阴阳八卦的乡民,久而久之刘修德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已达到了业兴名盛的“诸葛二世”,正名“二诸葛”。刘家哥俩,小二黑排居第二。刘岁那年,“二诸葛”没让他背起书包进学堂,而是让他从家藏的咒书中学识。然而,小芹生母的姓氏在赵树理的笔下没见文字透露,被省略了,只知道村落方圆远远的一带都称她为神仙级的的女人“三仙姑”。那年,三仙姑正是妙龄十五芬芳年华,婚嫁给了后庄一位老师后生的于氏名福人家当媳妇。几年下来,三仙姑先后共生了六条生灵,出世不久逐一夭折,只留下小芹女娃一个活口。如此的波折,人折天怨,激昂了三仙姑奋发钻研“天灵灵,地皇皇”的咒术神道,烧香求签每日必行。逢初一、十五更是大张旗鼓,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大耍神灵咒威,文化到了及至。整整咒了三十年,三仙姑从一个黄花闺秀已步入了黄脸婆,当年的俏丽艳色没能随她步进中年,却留给了小芹。小芹正值眼光娇媚的年岁,自然招引着左右乡邻的注目。这些人先前围转在三仙姑的身旁,不知从哪时开始已转向了这位妙龄少女的小芹。作者先是以“三仙姑爱的是青年们“,让读者看到了这位姑婆之心急,再以”青年们爱的是小芹“一笔交代了三仙姑的命运。其实,小二黑于小芹这对俊男秀女均出生于“神仙”世家,相隔不远,“道士”之子迎娶“仙婆”之女,都是神道弟子,本应门当户对,不存在磕磕碰碰。而在赵树理的笔下,二诸葛“道士”提出了反对议案,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小芹她妈“三仙姑的口碑不好”。其实,从整篇小说的一开头读去,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三仙姑口碑不好的字里行间,同样我们也读到了二诸葛被庄民笑话为“不宜栽种”的尴尬像。全文中倒是作者有意识地为小芹她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式的苦衷而无从下笔。

在赵树理看来,一对恋爱情人应该出现层层叠叠的曲折情节。他先后安排了从彰德一伙难民中走过来的童养媳和同村里的金旺一家子。童养媳为小二黑而来,金旺兄弟俩为小芹而去。作者通过用俩重人物在整个情节中的穿插,有意识地加重了小二黑和于小芹为获得自由婚姻,为不从命运作斗争的艰巨性,由此来呈现新一代年青人人与之封建思想的抗争激情。 少许留意一下先后入场的人物及事宜,百无一用者当属于刘修德之长子,他的整一个人生既是被封建意识所遗忘,同时也是被维新理念所抛弃了的过客。作者让憨厚的大黑要顺从和容忍父辈的无端鄙视,任其父亲为小二黑的婚嫁匆匆忙忙的请进、留下了同演戏于家里与之同过天日。而搁置长子一边晾着,如熟视无睹,并还要求大黑时隐时现地表现得绝对地麻木不仁,更有甚者,为了小二黑所惹下的事情,被其父指令带着也色火速赶向区府营救小二黑。写到这份上,的确让人免深深地感悟到了简直是无理透顶了,刘大黑处于无声处,看不到前途。在赵树理的笔墨涂抹中,只是一味地为了扶持小二黑的反封建习俗之精神,让身为刘家长子的刘大黑容忍小二黑于陈规风俗而不顾,抢先恋爱完婚。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如此轰动于全国的婚姻大事没能落到本应是长子的身上,而只落得一个当跑堂的角色?其实这等民俗之规有谁不清楚?刘修德清楚,小二黑清楚,全庄人清楚,刘大黑更清楚,也许惟独只有赵树理不清楚了,或许是我未能真正读懂它吧。在整篇小说中,赵树理尽而所见到将全部的及封建意识的筹码毫不犹豫到投向了由小二黑所代表的形象中。小二黑作为一代风范的代表,

向世人明确了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活动不可信奉。整篇小说的最终判决都集中于区长大人身上。他先将被金旺俩兄弟五花大绑的小二黑和小芹婚事明判只后,又极不马虎地让人将三仙姑和刘老头分别传上,逐一询问,而后又派了民兵数人直赶前庄,召集和组织了全庄民众的公示大会,深挖、声讨金旺一家子的滔天罪行,好大一个波澜壮阔的场面。小二黑和小芹结婚了,前庄的恶魔金霸被镇压了 ,一个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活动完全彻底地被推翻了。庄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而名扬十里方圆的二尊神灵也发生了转变。

故事说完了,似乎一切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我对其却是如此的爱不释手。因为作者将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字,跃然于纸上,具体深刻到反映了3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了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这就是赵树理的小说,有着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字里行间无处不散发着浓浓的山西味道和晋阳气息。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解放区文学的典范之作。

初知《小二黑结婚》,是在老师讲述中国现代作家赵树理之时,当看到《小二黑结婚》这个标题时,想到赵树理是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我猜测这篇短篇小说可能只是单纯描写农村乡土地区淳朴的爱情故事,直到我前几日读完这篇小说,才知这篇短篇小说通过描写青年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同时也映射了更为人所不知的深刻事物。

这篇小说,具体描写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其一则是代表了新型农民的小二黑和小芹,他们敢于为争取自己的幸福同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作斗争,他们勇于支持婚姻自主,恋爱自由。我想,从古至今,男女之间婚姻之事,一向由父母做主,有一句俗语不也这样说“婚姻大事,媒妁之言”,虽说语言短小,其中之思想更是禁锢了无数青年男女,而恋爱自由在如此偏远落后的乡村中自然是万分大胆的,因此小二黑与小芹对爱情的忠贞与勇敢使他们成为了新型农民的典型,也正因这样的勇气和远见,他们勇敢努力地为自己的恋爱幸福斗争,不怕阻挠,终于幸福结婚,成为村子里最幸福的一对夫妻。

其二则是二诸葛和三仙姑所代表的一支反派。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最为生动传神的便是他们固守封建传统思想,是为典型的思想落后固执的农民,与此同时,赵树理戏剧性的安排他们的儿女相恋,这更加体现了小说的戏剧性冲突,也增加了此篇文章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其三则是代表了封建恶势力的两兄弟金旺和兴旺,滥用手中职权,到处兴风作浪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赵树理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小二黑与小芹在争取自由恋爱的幸福道路中的两大困难。一方面是封建落后思想家长的阻挠,一方面是封建恶势力的代表。既描写了小二黑与小芹追求幸福的不易,也映射了乡村中落后封建的思想与制度。

这部小说之所以经典且突出,除了内容的新颖和创新,也体现在了它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和古典小说的优秀成分。

首先在结构上,赵树理采用了单线发展的手法,情节连贯,一气呵成,一环紧扣一环,故事情节紧张又具有戏剧性,同时利用了民间习俗贴近人民生活实际,由一开篇就先依照人物关系逐渐把主要人物都介绍一遍,丝毫无生硬之说,其介绍的每一人物之间都有联系,一环扣一环,矛盾冲突逐渐加剧,故事情节也更加引人入胜,尤其最后结尾时采用“大团圆”的结局方式,符合中国民间戏剧欣赏的习惯,使这篇作品更加出彩。

另外,赵树理描写人物时,语言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尤其是在描写二诸葛与三仙姑时,一开篇就让读者眼前一亮,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活生生的摆在了读者的面前,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才能使之后的一气呵成显得更加自然。此外,浓厚的乡村气息以及山西明显的地方特色也使这一短篇显得更加通俗化,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并且赵树理通过分为典型的三组人物,在这三组人物身上分别灌输了三种具有抽象理论特性的观念,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典型化。

而且,据我所知,小说是作者根据在农村调研时了解到的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创作的。村长和青救会的秘书忌恨岳冬至与智英祥的自由恋爱,对岳冬至私设公堂,逼其承认“败坏腐化罪”;他们指控岳冬至因有童养媳(才9岁,是父母包办),再和智英祥“通奸”就是犯法等。岳冬至自然不服,反说他们假公济私,私斗抗日民兵干部才真是违法。他们气极败坏,当场把岳冬至打死,又伪造其在牛棚上吊自杀的现场。小说基本上是以此作为故事的主线,只是将故事结局改为在抗日民主区政府区长的帮助下两人终成眷侣。

乡土小说果是乡土小说,此篇小说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修辞,有的只是通俗的白描和叙事,语言简洁,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二诸葛常把 “忌”、“命相”之类的词挂在嘴边,足见其迷信迂腐的性格;而面对兴旺等人突如其来的“拿双”行为,小二黑一句“你说去那里咱就去那里,到边区政府你也不能把谁怎么样!走!”,也能看出他的敢于抗争和对坚信正义。赵树理的这种口语化、通俗化的写作风格使这篇小说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在当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时对于小说的结局,仅凭区长一人之力就使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到婚姻自由、使恶霸兴旺兄弟得到惩罚并说服教育二诸葛和三仙姑的情节设定不能不说带了比较强的政治色彩,让人觉得有些偶然性,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公正又对民情十分了解的区长,也不是所有的不公之事都会被交到区长手中解决,那些长期封建社会留下的恶瘤的根除需要发动广大人民的力量,也是任重而道远。

总的来说,《小二黑结婚》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现实问题的揭露及面向大众的创作形式都有很突出的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通观全文,《小二黑结婚》的语言诙谐幽默,极富有山西的乡村气息,故事内容贴近农民生活,表达的思想感情基调符合新社会新思想的要求,但又严肃地揭露并抨击了旧势力以及农民的封建落后思想,实在不失为一篇解放区文学的典范之作。

小二黑结婚的主题,就是反封建、反迷信。

其中三仙姑的形象,就是坚持封建迷信的典型人物。他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

三仙姑本是一个好逸恶劳、作风不正的妇女,不仅忌妒女儿小芹的幸福婚姻,而且还贪财出卖女儿。赵树理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农村小生产者精神的落后、陈腐,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确实是势在必行。

现行的荣辱观中,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分析批判三仙姑的形象,正是批判了愚昧无知和好逸恶劳,倡导了崇尚科学和艰苦奋斗。

说起赵树理的作品特色,我还要从头说起。那是1982年10月22日。山西刊授大学首届自学成才促进会,也叫“希望畅想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代表们住在狄村红楼旅馆,在会议休息期间,会务组组织代表们参加了互赠礼品的活动,就是每一位参会代表准备一份礼品,包裹好,编了号儿,然后按抽签方式活动礼品。我抽到的礼品,恰好是刊大教务长杨宗参与编写的《赵树理的生平与创作》。

那时的我学习劲头很足,又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获得知名作者签名的大作,杨宗老师在作品扉页的留言,始终印在我的脑海里:“朋友,当你拿到这本书后,希望您学习赵树理,走自学成才之路,走为人民服务之路。”对于这本书我是爱不释手,阅读的非常专心。特别是《小二黑结婚》的语言特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文学语言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语言,离开了人民群众语言这个源泉,文学语言就会干枯,僵化,就会丧失生命力。但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还不完全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吸取和发扬了群众语言的特点,选择那些适合文学创作的一种语言。《小二黑结婚》的语言特色就是将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有机的统一在了起,分别安装在每一个不同的人物身上,放在不同的人物嘴里,每一个人物一张嘴说话,读者就会感觉到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鲜活个性的人物浮现在眼前。

口语化:文学大师赵树理说:“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口语化,要使用劳动人民所喜爱的语言,我们不仅要在书本上学习语言,还要去向群众学习语言。我个人在写作时就想到从口头上学来的语言,要比书本上学来的多一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小二黑结婚》中就体现了人物语言口语化得特点。故事里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作家的议论,语言朴素无华,直截了当,十分简洁明快,一句一个意思,把时间,地点,人物的相互关系交代的十分清楚。读他的作品就像听农民讲家常琐事一样,娓娓道来,引入入胜。

形象化:是赵树理小说的又一语言特色。文艺创作必须运用形象思维,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那么作为构成艺术形象的语言,当然也应该的形象的,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形象化,就突出的表现在表情状物栩栩传神,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书中描写“三仙姑”到区里告状的那一段描写,是我在多次写作课听到的最佳评价,也是在我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一段。“邻居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哪鞋!”三仙姑半辈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在这段描写中,村中妇女对“三仙姑”的评头论足的热闹场面,三仙姑尴尬不安的羞态,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描写三仙姑的还有更形象的语言:“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真是精妙绝伦的描述。这里所有的语言都是形象化的,都出自农民口语的比喻,十分形象。

个性化:书中对二诸葛的描写更是出神入化,对二诸葛的描写中,简单的几笔就把一个乡村阴阳先生那抬手抬脚都要论阴阳,看黄道看黑道的职业习性跃然纸上。让读者清晰的看的了一个说话就要论阴阳,谈婚嫁就要论属相,论命相的个性,把二诸葛独有的“阴阳先生”形象,活脱脱的摆在了读者的面前。

赵树理认为,写作要与口语一致,但他并不认为只要照搬口语就行了,而是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千锤百炼的。他说:“我是山西人,说话非说山西话不可,而写书则不一定都是山西话,适当用一点是可以的。作品中适当用方言,使作品有地方色彩,乱用了也会搞糊涂的。”正因为这样,他的小说语言就体现了。既有生动形象,朴素明快的群众语言特色,又没有那种滥用方言。土语的偏狭,既口语化又文艺化,犹如一池春水晶莹清澈,一块纯金金光闪闪。

70年过去了,再次捧起《小二黑结婚》,读起来依然是那么的亲切。愿那样的动人语言能够在文坛长久的延续!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借鉴了中国传统评书、章回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采用单线条发展的手法,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故事的完整性,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又摒弃传统章回体的形式框架(例如每节小标题并没有采取对偶句式),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放到矛盾冲突中进行塑造,不作静止的心理描写

1、《小二黑结婚》吸收了古代章回体小说的长处,每段用一小标题概括内容,但又不宥于采用对偶句式作标题语言明快朴实,不卖弄文笔,不追求唯美,不滥用修辞

2、《小二黑结婚》开门见山,不沉迷于环境描写,而更侧重于概括性的言行描写如全文开头“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一句话,两个反对婚姻自由的主要人物都粉墨登场了,这样的描述,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就觉得文章更容易理解详细的环境描写并不是不好,而是在那个年代,老百姓根本没心思看长篇大论式的环境描写,否则他们会觉得不知所云

3、故事情节紧凑,矛盾相对突出,处理问题也简捷果断紧凑的情节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突出的矛盾能够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作出是非公断,简捷果断地处理问题可以迎合大众的审美观例如文章中对金旺弟兄的描述,对金旺弟兄结局的处理,对二诸葛三仙姑思想的变化等,都是用很干脆而简短的语言带过

4、语言和内容大众化,适合当时解放区老百姓的审美观与知识水平

  《小团圆媳妇之死》评论:这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第五章,作者以深藏同情又略带嘲谑的笔调述说了一个健康、活泼又纯真的少女被无情而腐朽的礼教摧残致死的悲剧故事。

  被杀

  主人公小团圆媳妇不过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女,她长得高大壮实,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嫁给了一像样的“大户”人家。而她却没有其他女人那种低眉顺眼、委琐卑贱的奴相。然而就是这种与众不同,令她成了街坊邻居、婆婆大婶眼中的“异类”。生活在呼兰河边这个封闭空间里的人群,他们不允许差别与个性,看不惯激情与生机,因此一致认定小团圆媳妇“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道羞”,而且“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的风快,”“一点也不像团圆媳妇”。故而当小团圆媳妇遭到婆婆的毒打时,人们同声称赞“早就该打”;当小团圆媳妇要被“洗澡”时,左邻右舍、大妈大婶便蜂拥而至,一齐撕光小团圆媳妇的衣服,将滚烫的热水浇到她的头上,全然不顾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女孩的死活。“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还没到二月,那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惨象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是啊,当我再次完整地读萧红的《呼兰和传》,再次在教学中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小团圆媳妇生命消逝的原因时,我分明看到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这说明她原本是一个多么健康、多么活泼的姑娘,她生命最初曾多么美丽和茁壮。当被迫当众脱光身子洗澡时,“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要逃命似的狂喊”,刻画出她在危难时刻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最后的注解:健康的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力的强盛,因为性格的直率,就被婆婆打,被众人一起“善意”地折磨,直至死去。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只要不顺心,就爱打人。打谁呢?相比之下,打媳妇是合算的。媳妇挨了打,就会害怕、躲避、尖叫,但这些在呼兰河人的眼里却是不能被理解的。相反,因为媳妇的病重,婆婆强忍了自己打人的念头,这却是令人同情的。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终于死去了。这一切发生的如此自然,如此顺利成章,如此符合常理:婆婆调教媳妇天经地义,这是传统,这是常礼;被婆婆他们打了,打疼了,打伤了,打怕了就哭,就叫,就躲避,甚至叫着“我要回家”,这是不懂礼数,是中了邪;为“生病”的媳妇请仙人诊治,跳大神这是习俗,更是亲情;一家有难,众乡邻岂能袖手旁观?这是邻里乡情。悲哉,痛哉!人的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被戕害,被这群并不怀恶意的人们!

  凶手

  小团圆媳妇受虐致死的悲剧命运固然令我们无比痛心,但更使我们不寒而栗的是,残害小团圆媳妇灵肉的杀手却是一群与她有着同样悲苦命运的女人。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样“自相残杀”的女性悲剧呢?是由于婆婆及左邻右舍的罪恶本性吗?显然不是的。她们虽然偶尔凶蛮,但本质却还是善良的。她们的打人、杀人全部本着一种“善良”的愿望。

  究竟是什么让这群原本纯朴、善良的女人一听说“还有两次要洗的”就“……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 呼兰河畔的这个群落真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波澜,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延续千年的封建传统、民风、习俗,这传统如枷锁一样束缚着人们的梦想和情感,毒害并异化着女性的精神。她们丧失着母性甚至人性,一方面安于男性的压制与摧残,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起男权社会的卫道奴仆,对一切“异端”采取本能地排斥,蒙昧地扑灭所有差别与不驯。因此,当小团圆媳妇健康、活泼的人性展露出些微张扬时,她们便不惜一切地对其压制直至窒息,直至一个鲜活的生命憔悴地凋逝。

  她们

  其实,和小团圆媳妇有相似命运的女子还有很多。

  那个十七年有的是打骂、有的是服侍别人,她没有伤害过一个人,但最终脸上挂着凄凉的微笑,呼唤着“三少爷”,一步步地走向湖底的鸣凤;那个因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会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老太爷的亡灵,便被强迫到城外去分娩 ,难产时叫着“明轩…… 救我……”而悲惨死去的瑞珏;那个被封建迷信和贞节观念杀害的祥林嫂……她们,一个个难逃非死的劫难。善被恶虐杀,美为丑毁灭。

  呐喊

  萧红以一个女作家的细腻和敏锐清醒地书写着底层女性病态的精神状况,目的是“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在小团圆媳妇“我要回家”的呼救声中为女性民主意识的复苏与觉醒作一声响彻天地的呐喊。探究学习本文,让学生清楚一段历史,明晓一种现实。在这个日益文明的社会里,让学生懂得生命的至高无上的价值,一切打着任何幌子的戕害都将永无容身之地。我们——伟大的人类——将在文明中走向和谐——实现人类真正的平等。

  夙因

  自有文明以来,男性优势一直在左右历史的发展。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的形象是空洞的,她们除了物质上一无所有外,精神上也同样一无所有,她们作为人的价值备受践踏。千百年来,广大妇女牺牲于代表着男权的传统习俗和历史惰性之下。更可怕的是,女性自己又将这种被奴役的状态历史性地内在化,使之成为她们共有的集体无意识,妇女的命运在被虐和自虐的两重迫害中沉浮。在萧红眼中,女性最大的悲哀不是因为她们经历坎坷不幸,而是她们对这种不幸的屈从和认可。她们首先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牺牲品,然后又不自觉地成为了这种伦理道德的捍卫者。所以,与小团圆媳妇、鸣凤、瑞钰、祥林嫂同一阶层的女性,却充当了她们走向死亡的帮凶。

  外界环境固然是造成女性卑微历史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女性自甘于生生世世被男性所支配,为男性当牛做马,更是女性解放的自身障碍。妇女的真正觉醒和解放包含自然的、社会的、思想的许多层面的内容。她们不仅要从经济上获得自主权,在社会上确立地位,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意识领域中彻底觉醒,从精神上解放,从而认识到:人生而平等,不分男女,不论尊卑 。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wwwpapershomecom/wenxue/dangdai/6342html

  《长恨歌—围炉夜话》原文及相关评论(豆瓣):

  天冷了,王琦瑶和毛毛娘舅商量在房间里装个烟囱炉取暖,大家来打牌喝茶,也不必缩手缩脚了。毛毛娘舅很同意,说着就要去买炉子和铁皮管,王琦瑶拿钱给他,他怎么也不要,说明明是大家受益,怎能让她一个人破费。第二天,毛毛娘舅就带了一个工人来了。那工人骑着黄鱼车,车上装着东西,毛毛娘舅指示他炉子安在什么位置,怎样通出烟囱,又朝哪个方向出烟,不到半天便完工了。因管子接得严密,一丝烟都不漏的,火还上得特别快,中午饭就在炉子上烧的。房间里暖和起来,飘着饭菜的香。王琦瑶又在炉膛里埋了块山芋,不一会儿,山芋也香了。下午来喝茶时,点心也不要了,围着炉子烤那山芋吃,都成了孩子似的。还抢着加煤球,人多手杂的,险些儿弄灭了,赶紧再添劈柴,火才又旺了起来。渐渐地天黑下来,屋里暗了,炉火映着人的脸,都有些变形,做梦似的,还像幻觉。似乎是为了同这炉子作对照,第二天就下起了雪,不是江南惯常的雨夹雪,而是真正的干雪,在窗台屋顶积起厚厚一层,连平安里都变得纯洁起来。

  这是一九五七年的冬天,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大事情,和这炉边的小天地无关。这小天地是在世界的边角上,或者缝隙里,互相都被遗忘,倒也是女全。窗外飘着雪,屋里有一炉火,是什么样的良宵美景啊!他们都很会动脑筋,在这炉子上做出许多文章。烤朝鲜鱼干,烤年糕片,坐一个开水锅涮羊肉,下面条。他们上午就来,来了就坐到炉子旁,边闲谈边吃喝。午饭,点心,晚饭都是连成一片的。雪天的太阳,有和没有也一样,没有了时辰似的。那时间也是连成一气的。等窗外一片漆黑,他们才迟疑不决地起身回家。这时气温已在零下,地上结着冰,他们打着寒然,脚下滑着,像一个半梦半醒的人。

  围炉而坐,还滋生出一股类似亲情的气氛。他们像一家人似的。王琦瑶和严师母织毛线,毛毛娘舅和萨沙就为她们拿着毛线团,负责放城。她们一人一把汤匙在炉上做蛋饺,他们则把做好的蛋饺一圈圈排在盆里,排出花朵和宝塔的样子。他们说话也有些随便,开着玩笑。他们开玩笑的对象总是萨沙;把那苏联女人作材料,问他是不是永久性地吃苏联面包了。萨沙便说:苏联面包还可以,苏联的洋葱土豆却吃不消。大家听出他话中隐晦的意思,又是笑又是骂。萨沙厚着脸说,诸位若有兴趣,他可以提供苏联面包,但是要措洋葱土豆。他们又骂他,他就委屈地说:这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发起进攻。王琦瑶不平了,问:谁是资产阶级?要说无产,她是第一个无产,全靠两只手吃饭。萨沙便说:那你不帮我倒帮他们,我和你是一伙的呀!严师母说:产业都给了你们无产阶级,如今我们才是真正的无产,你们却是有产!王琦瑶说:我任凭有产无产也不帮你萨沙的,我们是吃中国饭,你是吃苏联面包,才是真正两路的人。严师母和毛毛娘舅都拍手称对,萨沙便做出可怜的样子,说他们联合起来欺他没爹没妈。听他这一说,别人还真惭愧起来,纷纷抚慰他。他却一把拉住王琦瑶的手,涎着脸说:让我叫你一声妈吧!王琦瑶甩开手,唾他一口道:你是拿亲爹亲妈都来取笑的。大家便笑,见他无所谓的样子,也就趁着开玩笑一味地追问。萨沙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大家更是开怀。笑归笑,心里不免要把萨沙看轻,想他可算得上半个瘪三的。

  萨沙见他们乐不可支,心里也是好笑,他暗暗说:看你们这些资产阶级,社会的渣滓,浑身散发出樟脑丸的陈旧气,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可他确也喜欢他们,一是他们可提供他吃的,简直是变化无穷,层出不尽的吃的花样。萨沙有一张好嘴,大约也是肺结核的后遗症之一。他特别爱吃,没个够的时候,因为吃的多,便练出了品味。他是能吃出王琦瑶这里的好处的。他喜欢他们,二是他们可帮他消磨时光。正和他的没有钱相反,他的时间真是多的吓人,早上睁开眼就在想着如何打发时间。他们是一群和他时间一样多的人,且还挺有趣,有着另一路的见识,大可充实他的社会经验。萨沙是个重视经验的人,经验可帮助他去了解这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弄潮的。因为他们这两样无可取代的好处,萨沙便也愿意付出些代价。其实他也不把他们当真,趁着势胡来,什么样的诨话都敢出口。这些诨话里且有着些真货色,一古脑儿夹带出去,叫他们不收下也收下。什么叫作混,这就叫作混。一日复一日地厮混着,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知道的装不知道,不知道的装知道。太阳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月亮也是这样。这城市的夜和昼就是这么来去着。

  有一日,大家又逗萨沙,要给萨沙介绍女朋友。萨沙谁也不要,只要严家女儿。严师母说她女儿还小得很,他就说情愿等,等白了头也不悔的。严师母说这样你就要叫我丈母娘了。萨沙说:有严师母做丈母娘很光荣。大家简直笑得不行,砂锅里的汤烧溢了,滋滋响着,场里的蛋饺肉丸上下翻滚,也是乐开花的样子。萨沙忽而正色道:我倒是想给一个人做个介绍。大家问谁,萨沙说:就是他。将手指向毛毛娘舅。那两个就笑着问介绍的又是谁,心里却有些忐忑,想这人什么话都可说出口。萨沙笑而不答,她们就逼着,萨沙说:你们会骂我。在场的都有些心跳,脸上也有些绷起,却依然笑着,还是催问。萨沙说:你们保证不骂我?这时候,人们心里都有些明白,三个人脸上都有些异样,笑也勉强了。王琦瑶说:当然是要骂的,狗嘴里还能吐出象牙呀!萨沙说:这样说,王**已经知道我说的是谁了,要不怎么说一定要骂呢?王琦瑶不想一下子被他套住,窘得脸刷地红了,笑也挂不住了,带着几分真地说;你哪一句话不是找骂?萨沙还是涎着脸:要是说出来不骂呢?王琦瑶就有些气急交加,手里的瓷勺重重一放,那勺柄竟在砂锅沿上断了,气氛陡地紧张起来。这一日,无论萨沙再说了多少自轻自贱的话,毛毛娘舅再是及时及境地应和,却也缓不回来了。勉强坐到傍晚,屋里还没暗,便散了。外面正在化雪,叫人踩得东一摊西一摊,淌着污浊的泥水。天已经晴了,出奇地明亮着,彼此能看见脸上的毛孔似的。王琦瑶将大家送到楼下,互相说着再见的话。那热烈中都是存了心的,显出些虚张声势。

  过后的一日,严师母私下和毛毛娘舅说,王琦瑶也忒没意思了,萨沙明明是开玩笑,有什么了不得的事,发这样的火,弄得大家都下不来台。毛毛娘舅息事宁人地说,王琦瑶也并没有发火,失手打碎了汤勺,也是常有的事。严师母说:我又不是指她弄断勺子的事,我是觉着,萨沙开玩笑是无意,她倒是有心。说罢,还往她表弟脸上看了一眼。毛毛娘舅有些不自然,笑着说:我看是表姐你多心,什么事情也没有的。严师母哼了一声:其实你心里都是知道的,你是聪敏人,我也不多说,我只告诉你一声,如今大家闲来无事,在一起做伴玩玩,伴也是玩的伴,切不可有别的心。毛毛娘舅笑道:表姐你说我能有什么心。严师母又哼了一声:你保证你没有别的心,却不能保证旁人没有。听她这话似是不肯放过王琦瑶的意思,又不便为她作辩解,就只有不作声。严师母见他沉默不语,以为是听进了她的劝告,便缓和下来,说道:你在表姐我这里玩,要出了事情我怎么向你爹爹姆妈交代。毛毛娘舅说;我这样一个大人,能出什么样的事情。严师母就点了他的额角说:等出了事就来不及了。两人说罢就下楼去王琦瑶处,到了那里,见萨沙早来了,在烤火,一双白瘦的手,在炉上烙饼似地翻着。王琦瑶在一边灌开水,两人没事人一样,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讪。阳光照进来,房间便有些灰的,有无数尘屑在飞舞。严师母和毛毛娘舅也围炉坐下,将那日的不快尽数忘记,开始新的一日。

  临近过年,王琦瑶在炉边用一盘小磨磨糯米粉。她前一夜就将糯米泡上,这时米粒就胀得很鼓。萨沙自告奋勇往磨眼里舀米,半勺水半勺米的。毛毛娘舅摇磨,王琦瑶则用石田春芝麻,严师母什么也不做,只在嘴里发指令。房间里洋溢着芝麻的香气,恨不能立刻就进嘴的。这时,萨沙体味到一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这种人生是螺丝壳里的,还是井底之蛙式的。它不看远,只看近,把时间掰开揉碎了过的,是可以把短暂的人生延长。萨沙有些感动,甚至变得有些严肃,很虚心地请教为什么要水浸了糯米磨粉的道理,还请教做黑洋沙的方法。她们便—一解释给他听,他一下子成了个乖孩子,人们把他以往的淘气都原谅了。她们向他约定过年时做种种好东西给他吃,糖年糕,炸春卷,核桃仁,松子糖,一件件,一宗宗,如数家珍一般。萨沙想:这真是一个吃的世界啊,每天忙着做忙着吃就不够的。他不禁感叹地念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严师母嗤一声笑了,说这还只是辛苦的一半呢,还有身上衣的另一半,只怕你萨沙听也没有听说过。一说起衣服,那话就更没得完了。王琦瑶和严师母一人一件地说,眼前像有羽衣霓裳在飞舞。萨沙听得忘了手里的事情,那磨就一圈圈地空转,摇磨的毛毛娘舅也是出了神的。那容是外外线线、丝丝缕缕织成的世界,多少的心细如发,才可连成周身的美仑美奂。严师母无限感慨地说:要说做人,最是体现在穿衣上的,它是做人的兴趣和精神,是最要紧的。萨沙就问:那么吃呢?严师母摇了一下头,说:吃是做人的里子,虽也是重要,却不是像面子那样,支撑起全局,作宣言一般,让人信服和器重的,当然,里子有它实惠的一面,是做人做给自己看,可是,假如完全不为别人看的做人,又有多少味道呢?说到这里,严师母不觉有些伤感,声音低了下来。方才还是热烈的劳动场面,这时也沉寂了,磨和石臼发出空洞的声响。芝麻的香气浓得腻人了,乳白的米浆也是腻人的颜色。墙壁和地板上沾着黑色的煤屑,空气污浊而且干燥,炉子里的火在日光下看来黯淡而苍白。一切都有着不洁之感。这不洁索性是一片泥淖倒也好了,而它不是那么脏到底的,而是斑斑点点的污迹,就像黄梅天里的霉。

  不过,天黑却将这些遮住了。暮色流进窗户,像是温暖和稀薄的液体,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膜。物体,空间,声音和气息,全变得隔膜,模糊,不很确定。唯有那炉膛里的火,陡地鲜明起来,热烈起来,激励人的身心。这是火炉边最温情脉脉的时刻,所有的欲望全化为一个相偎相依的需求,别的都不去管它了。哪怕天塌地陷,又能怎么样呢?昨天的事不想了,明天的事也不想了,想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剥着糖炒栗子的壳,炒栗子的香也是深入肺腑。他们说着最最闲来无事的闲话,每一个字都是从心底里吐出来,带着肚腹间的暖意。他们在炉上放了铁锅,炒夏天晒干的西瓜子,掺着几颗大白果。白果的苦香,有一种穿透力,从许多种有名或无名的气息中脱颖而出,带着点醒世的意思,也不去管它。他们全都不计前嫌,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弄不懂为什么要彼此生隙,好都好不过来了。他们简直是柔情蜜意,互相体谅得要命,这真是善解的时刻,除了善解又能做什么呢?外面的冷和黑,都是在给这屋内加温加光的,雪还是不要化的好,要是化尽了,这炉火便也差不多到时候了。他们还是说话,轻言慢语,说的什么,都是说过就忘,这才是心声呢!无痕无迹,却绵绵不尽。他们说的不外乎是炒栗子的甜糯,瓜子的香,白果的苦是一笔带过。他们还说糯米圆子的细滑,酒酿的醇厚,还有酒酿汤里的嫩鸡蛋。好了,天已黑到底了,再黑下去便要亮起来;知心话儿也说到底了,再说下去难免又要隔起来。他们嘴里说着走、走的,就是不走,挪不动脚步似的。他们一边说明天见,一边心里不愿意今夜结束,明天再好,也是个未知未到。今夜就在眼前,抓一把则在手中。给时间做个漏真是对得没法再对,时间真是不漏也漏,转眼间不走也要走。

  他们的白天都是打发过去的,夜晚是悉心过的。他们围了炉子猜谜语,讲故事,很多谜语是猜不出谜底的,很多故事没头没尾。王琦瑶说,他们这就像除夕夜的守岁,可他们天天守,夜夜守。也守不住这年月日的。毛毛娘舅说,他们是将夜当成昼的,可任凭他们如何唱反调,总还是日东月西。严师母说他们还像守灵,不过那死去的人是上几辈的高祖,丧事当喜事的。萨沙说他们像西伯利亚的狩猎者,到头却是一场空。他们各形容各的,总之都是爱这样的夜晚,有许多吃食在炉上发出细碎的声音和细碎的香味,将那世界的缝隙都填满的。这世界的整块砖和整块石头,全是叫这些细碎的填充物给砌牢的。他们在炉边还做着一些简单的游戏,用一根鞋底线系起来挑棚棚。那线棚捆在他们手里传递着,牵着花样;最后不是打结便是散了。他们还用头发打一个结,再解开,有的解开,有的折断,还有的越解结越紧。他们有一个九连环,轮流着分来分去,最终也是纠成一团或是撒了一地。他们还有个七巧板,拼过来,拼过去,再怎么千变万化,也跳不出方框。他们动足脑筋,多少小机巧和小聪敏在此生出,又湮灭。这些小东西都是给大东西做肥料的,很多大东西是吃着小东西的尸骸成长的。可别小看这些细碎的小东西,它们哪怕是这世界上的灰尘,太阳一出来,也是有歌有舞的。

   2011-02-25 10:05:57 留得残荷听雨声 (做梦大王) 这样看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我的书是作家出版社96年的版本,那个字体宽宽的,很细,跟文章的调调搭配的真是严丝合缝……

  > 删除 2011-03-08 02:06:06 sikong 可见生要逢其时,得奖也要逢其时,否则短期有益,长期倒变作障碍。

  其实王安忆的诸多作品中,《长恨歌》算不上好的。在茅盾奖诸多作品中,《长》也不是上乘之作。当年就是要给王安忆一个奖,对人不对书的,那时候她还没写《富萍》,《流水三十章》写了没有我忘了,《米尼》大概是比较负面情绪重吧总之是就把《长》拿出来交了作业。

  反正我今天看人们一提王安忆就是《长恨歌》实在觉得不平,开始还逢人必推荐《米尼》和《富萍》,以及几篇短篇小说,后来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敌不过奖项效应。

  > 删除 2011-03-28 10:37:23 扫雪工 同感,《米尼》《富萍》印象更深,《长恨歌》不期然迎合了大众时尚,作者用王琦瑶的时代批评当代的粗糙,但王琦瑶的时代并非作者理想中的世界,作者也并不是认同王琦瑶

  《小二黑结婚》 评论 如下:

  最近看完了《小二黑结婚》这本书。它的作者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小二黑结婚》作于1943年春,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的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在我看来,好的小说重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重在真实可信。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信手拈来的调恺笔调,于诙谐中见真、善、美。由于时代的因素,大家都只看到这本书批判农村的封建和土霸权势力和宣扬普及婚姻自由,人人平等的教化作用。但我认为,好的小说除了可以担当一定的社会功能以外,它本身也必定是丰富饱满,值得回味的。

  这个故事很简单: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了,可是遭到了多方的反对。一是小二黑那个学道算卦,看着黄历过日子的爹,因为算出了两个年轻人八字不合,命相不对,所以极力反对;二是小芹那个从来就有点小风流的娘,也借着跳大神来以不投姻缘为由大肆反对;三就是那对一直垂涎于小芹美貌的村里的恶霸——金旺兴旺两兄弟,他们甚至借着手里的小权,把两个处于热恋的年轻人捆到了村公所去。到此开始了故事的高潮,村公所里的区长于法于理上给小二黑他冥顽不灵的爹上了一堂婚姻自主的课;小芹她那个偏爱老来俏的娘却因为城里人“异样”的眼光和讥笑改变了初衷;最畅快人心的当然是揭发了金旺兴旺两兄弟的恶行,除去了他们在村里的权力。于是最后小二黑和小芹借着自由之风之先河,有了大团圆结局——结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396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