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文版全文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ie,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e from faire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vntrim'd:,
But thy eternal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e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as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2、中文版全文孙梁译文:
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 你却比夏季更可爱温存;
狂风摧残五月花蕊娇妍, 夏天匆匆离去毫不停顿。
苍天明眸有时过于灼热, 金色面容往往蒙上阴翳;
一切优美形象不免褪色, 偶然摧折或自然地老去。
而你如仲夏繁茂不凋谢, 秀雅风姿将永远翩翩;
死神无法逼你气息奄奄, 你将永生与不朽诗篇。
只要人能呼吸眼不盲, 这诗和你将千秋流芳!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第一部分 考核方式介绍 1 第二部分 复习指导 1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3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6 简答题复习指导 8 论述题复习指导 10 第一部分 考核方式介绍 一、 考核形式:闭卷 二、 考试时间:2小时。 三、 试卷结构: 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为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为1题,20分。 第二部分 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课试题的单项选择题比多项选择题要容易得多。因为,一是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没有少选多选的问题;二是内容确定,选项之间在内容上的相似性小,如果对该知识点熟悉,能很快地确定正确选项;三是选项字数少,理解得快。单项选择题选项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性的内容,如作品名称、体裁分类名称、作者名、阶段等。如果对重要知识理解了并记忆准确,单项选择题会做得快而准;如果对它不熟悉或没印象,就根本没法做。单项选择题的选项中也有一小部分分析性的内容,字数较多,难度稍大。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知识点: 1.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和他的代表作《阿卡奈人》。2、古罗马诗人、哲学家卢克莱修的长诗代表作《物性论》。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知识点:中世纪市民文学的主要手法。 第三章 文艺复兴 知识点:《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 第四章 古典主义文学 知识点:1、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2、古典主义喜剧三一律运用的最严格出色的作家。 第五章 启蒙文学 知识点: 《浮士德》在艺术上的一个主要特色。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知识点:1、十九世纪英国宪章派诗歌;2、托尔斯泰《复活》中的主要人物;3、斯丹达尔描写滑铁卢战役的长篇小说;4、"我要对她,对卡秋莎说,我是坏蛋,对她有罪,我要做我能做的一切事情来减轻她的厄运。"涅赫柳多夫的这段话和相关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八章 现代主义文学 知识点:《老人与海》的主人公。 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 知识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 三、 练习题 1.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A.《安德洛玛克》 B.《恨世者》 C.《唐璜》 D.《熙德》 2.被列夫托尔斯泰赞誉为"第一次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处理战争题材"的是斯丹达尔关于滑铁卢战役的精彩描写,它出自长篇小说( )。 A.《红与黑》 B.《红与白》 C.《回忆拿破仑》 D.《巴马修道院》 3.托尔斯泰《复活》中的主要人物是( )。 A.巴什玛什金 B.姚内奇 C.玛丝洛娃 D.瓦尔卡 4.《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 )。 A.曼诺林 B.乔登 C.亨利 D.桑地亚哥 5.十九世纪英国宪章派诗歌属于( )。 A.无产阶级文学 B.资产阶级文学 C.小市民文学 D.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6.巴萨尼奥是莎士比亚戏剧( )中的人物。 A.《终成眷属》 B.《第十二夜》 C.《两位亲贵》 D.《威尼斯商人》 7.古典主义喜剧三一律运用的最严格出色的作家是( )。 A.莫里哀 B.拉辛 C.高乃依 D.让拉封丹 8."我要对她,对卡秋莎说,我是坏蛋,对她有罪,我要做我能做的一切事情来减轻她的厄运。"涅赫柳多夫的这段话和相关的言行表明,他是一个( )。 A.爱作反省的"多余人" B.改邪归正的官僚 C.弃恶从善的资产者 D.诚心忏悔的贵族 9.哲理长诗《物性论》的作者是( )。 A.西塞罗 B.卢克莱修 C.维吉尔 D.贺拉斯 附: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D C D A D B D B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在给出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多选少选都不得分。这种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程度、对一些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很大,其难处在于:(1)选项内容主要是理解性、分析性的,往往有较大的深度;(2)选项字数较多,理解起来较费时间,把握每个选项的准确意思和意思的重心也比较费力;(3)选项之间的差别往往较小,有时只是一些微妙差别,辨别起来较费力。(4)正确答案的数量没有定数,稍有疏忽就会选择多选或少选,或选错一个,导致该题不得分。 要做好多项选择题,首先要透彻、准确地理解课程基本内容,并记住重要内容,这样做起题来会举重若轻,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会很容易辨别。对于从缺乏专业知识角度设计的选项会轻易排除。其次,要善于分析选项的中心意思,注意选项之间的语义差别,并注意选项中涉及范围、程度、修饰语、限定语等内容的措词。如果两个选项说法差不多,要重点注意二者之间有哪些差别。有些选项是在说法和措辞上作文章,大致看起来意思好象对,但细看起来跟正确的说法差距很大。第三,要总结一下多选题设计选项的规律,比如常有哪些类型的内容,错误选项是从哪儿来的,是从什么角度设计的。搞清设计选项的一些规律会有助于提高多项选择的正确率。 可以特别提示的是,本课程的多选题基本没有设计五个选项都是正确选项的题目。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四章 古典主义文学 知识点:《伪君子》(又译成《达尔杜弗》)中的主要人物。 第五章 启蒙文学 知识点:1、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各种文学在此时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其中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前奏的文学主要有哪些?2、与席勒合作时期,歌德独立完成的作品有哪些? 第六章 浪漫主义文学 知识点:"美国文学之父"的前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和"纯粹美国式"长篇小说的首创者分别是谁?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知识点: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被马克思称赞的"出色的小说家"有哪些?狄更斯的晚期作品的特征;德莱塞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自惠特曼后,美国出现的主要现实主义作家有哪些;契诃夫对《小公务员之》中的切尔维亚科夫的态度怎样? 第八章 现代主义文学 知识点: 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肖洛霍夫创作的主要特点;萨特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 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 知识点:萨特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 三、 练习题 1.自惠特曼以后,美国出现的主要现实主义作家有( )。 A.马克吐温 B.欧文 C.杰克伦敦 D.霍桑 E.欧亨利 2.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有( )。 A.侧重表现美国大都市文明 B.对美国南方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了深切的反思和展望 C.注重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D.注重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E.发展意识流手法 3.狄更斯的晚期作品( )。 A.幽默多于讽刺 B.都采用流浪汉小说结构 C.线索众多、结构严谨 D.批判性增强 E.人道主义神话 4.与席勒合作时期,歌德独立完成的作品有( )。 A.《增辞》 B.《赫尔曼与窦绿苔》 C.《威廉迈斯特漫游时代》 D.《浮士德》第一部 E.《钦差大臣》 5.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各种文学在此时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其中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前奏的文学主要有( )。 A.英国感伤主义文学 B.德国狂飙突进文学 C.前浪漫主义 D.哥特式小说 E.自然主义文学 6.肖洛霍夫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 A.直抒复杂的生活真实,不回避现实中的矛盾 B.理想化色彩浓厚 C.典型淡化倾向 D.对农民形象的刻画达到苏联文学的新高度 E.场景细节富于地方色彩 7.《伪君子》的主要人物有( )。 A.答尔丢夫 B.阿涅丝 C.奥尔恭 D.桃丽娜 E.阿巴贡 8.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被马克思称赞的"出色的小说家"有( )。 A.萨克雷 B.盖斯凯尔夫人 C.艾米利勃朗特 D.夏绿蒂勃朗特 E.狄更斯 9.萨特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有( )。 A.强调人的本质的先验性 B.肯定了存在先于本质 C.反对干预生活 D.强调人的自由选择 E.认为存在是荒谬的 附: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C,E B,C,E C,D,E B,D ABCD ADE ACD ABCDE BDE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考察学生对课程中出现的概念、重要名词的掌握程度。考试题中的名词解释在概念解释课件中都出现过,这为复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本课的概念较多,覆盖面宽,复习仍有一定难度。 在回答该题型时,要注意一般名词解释的内容是有层次的,首先是基本界定,然后作相关说明,比如题材类型的解释一般先下定义,在说明其范围或类型等。有些名词解释需要说明的内容层次有三四个,字数就多些;有些名词含义单纯,只作基本界定即可。所以名词解释的内容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多作解释就不能太简略。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知识点:城市文学; 骑士文学 第三章 文艺复兴 知识点: 沙龙文学; 流浪汉小说;十四行诗 第五章 启蒙文学 知识点:启蒙运动 第六章 浪漫主义文学 知识点:"多余人"形象; 湖畔派 感伤主义文学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知识点:社会问题剧; 忏悔贵族 第八章 现代主义文学 知识点:"信仰悲剧";"解冻"文学; 意识流小说 三、 练习题 1.意识流小说 2.城市文学 3.社会问题剧 4.忏悔贵族 5.沙龙文学 6.感伤主义文学 7.流浪汉小说 8.湖畔派 9.十四行诗 10.骑士文学 11."多余人"形象 12."信仰悲剧" 附:参考答案 1.意识流小说 解答: 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方法来表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小说。它于上个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起源于英国、而后转到欧美诸国。他重在发掘人物内心世界,描写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人的潜意识,宣传性冲动是人的一切行动的内驱力。代表作《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等。 2.城市文学 解答: 欧洲中世纪伴随城市发展和市民力量壮大而兴起的代表市民阶层利益的世俗文学。他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和现实性。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讽刺性强。题材主要有韵文故事、戏剧、市民抒情诗,其代表作是《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社会问题剧 解答: 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十九世纪70年代所创作的目的在于提出社会问题的剧本。他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出发,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外表,揭示其中种种黑暗和罪恶,从而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反对传统的封建道德,抨击资产阶级的市侩意识,争取民主独立,主张妇女解放,等等。其目的是在呼吁进行社会革命,带有改良主义色彩。 4.忏悔贵族 解答: "忏悔贵族"专指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开明地主形象。他们是19世纪后半期一些想与本阶级决裂却没有决裂得了的贵族知识分子。这些人物的思想特征是:以深刻反省和精神探索为主要个性特征。同"多余人"相比,他们的认识要深刻,行动要坚决,甚至成为了人民的辩护士,但他们最终仍是一个贵族。因此被称为"忏悔贵族"。 5.沙龙文学 解答: "沙龙"是法语"客厅"的音译。沙龙文学是17世纪法国的贵族形式主义文学,由于这种文学在巴黎贵族妇人的沙龙里形成的,故而得名。沙龙文学以专事雕琢矫揉造作为特征。其题材有爱情小说、田园小说和抒情诗。沙龙文学美化骑士生活,缅怀中古封建社会、内容怪异神秘、语言晦涩难懂。代表作家是伏瓦蒂尔。 6.感伤主义文学 解答: 感伤主义文学产生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由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后流传到法、德、俄等国,为浪漫主义流派的形成作了准备。感伤主义是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的反映。在创作上强调感情,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但不少作品充满悲观情调。常见的体裁是哀歌,旅行记和书信体小说。 7.流浪汉小说 解答: 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的一种文学体裁。他以流浪汉为主人公,以主人公的浪迹为线索描写城市生活。流浪汉小说都多自传体形式,语言生动俏皮,具有较强的讽刺性。流浪汉小说虽能较广地反映社会,但结构单纯,情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代表作是《小癞子》。 8.湖畔派 解答: 湖畔派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诗歌流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是第一代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他们都经历过从拥护法国大革命到对革命失望的过程,又因为憎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而远离城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描写湖光山色,缅怀、美化中古宗法制的农村生活,诅咒城市文明,因而被人们称作"湖畔派"。他们的诗歌一扫英国18世纪矫揉造作的诗风,采用新题材、新韵律、新语言,具有清新、明朗、恬静、深邃的风格。他们浪漫主义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推动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对当时及后世作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9.十四行诗 解答: 十四行诗是欧洲一种抒情诗体,音译为"商籁体"。它本是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文艺复兴之后这种诗体被广泛运用。 10.骑士文学 解答: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骑士制度盛行时代出现的一种封建世俗文学,它鲜明地反映了封建主阶级的意识。12至13世纪时期发展的繁荣时期,以法国发展的最为充分。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亦称为骑士传奇)两类。前者以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为中心,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中心主题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与崇拜,以《破晓歌》最为有名;后者以法国北方为中心,主要描写骑士为获得荣誉和贵妇人的爱情所进行的各种冒险活动,以描写古代不列颠王亚瑟和它的圆桌骑士的作品为主。骑士叙事诗有一定的反封建、反禁欲主义的意义。在艺术手段上也为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多余人"形象 解答: 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俄国文学作品中主要的正面人物系列形象,主要的有奥涅金、罗亭、别里托夫等。他们都是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其共性是,个人禀赋较高,受过资产阶级教育,不满贵族上流社会庸碌生活,自认为高于周围的人,与之格格不入;但是,他们都过着寄生的生活,远离人民,普遍缺乏意志力,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往往一事无成,被当作自己社会的"多余人"。他们是贵族阶级中的先进分子,三十、四十年代在宣扬民主思想时曾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然而由于这些弱点,他们的事业注定要失败,他们的历史人物只能由新一代的平民知识分子来接着。 12."信仰悲剧" 解答: 1897年至1903年间,罗曼罗兰写了一套"信仰悲剧"。包括《圣路易》、《艾尔特》、《时机即将到来》三种剧作。剧本中刻画了一些坚持维护信仰和理性的"火一样的灼热"的人。 简答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这类题型是就课程中较重要又规模不很大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简明回答。但“简明回答”并不是只回答几条干巴巴的要点,还要进行相关说明阐述,只是不要求像论述题那样要举出例子来论证。所以应注意避免回答过于简单的倾向,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答得丰富些。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知识点:1、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征。 2、《罗兰之歌》的思想意义。 第三章 文艺复兴 知识点:如何评价夏洛克。 第四章 古典主义文学 知识点:高乃依悲剧《熙德》中的矛盾冲突。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知识点:《人间喜剧》的现实艺术成就;狄更斯三个时期的创作特点;"人物再现法"的作用。 第八章 现代主义文学 知识点:海明威是怎样一位作家?《青年近卫军》是怎样一部作品 三、 练习题 1.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青年近卫军》是怎样一部作品 3.海明威是怎样一位作家? 4.狄更斯三个时期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5.简析《罗兰之歌》的思想意义。 6.《人间喜剧》的现实艺术成就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1、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解答: 中世纪文学经历了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崩溃的漫长历史过程,文学形式多样,但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学仍有其共同特点:鲜明的宗教烙印。基督教在中世纪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使文学深受其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教会文学中,就连人民群众创作的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也有不同程度的宗教色彩。此外,在艺术手法上常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间接地表现社会生活,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2、《青年近卫军》是怎样一部作品 解答: 《青年近卫军》是苏联40年代描写卫国战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他取材于卫国战争中顿巴斯矿区克拉斯诺城共青团的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同德寇展开了英勇斗争的事迹,是艺术文献式小说。他艺术地再现了青年近卫军所从事的革命活动。着重刻画了苏联青年一代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海明威是怎样一位作家? 解答: 厄那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杰出小说家。早期以"迷惘的一代"著称于世,后为独创的"硬汉性格"、"冰山原则"等蜚声全球。这位具有独特个性和开拓精神的作家,既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又不拘泥于现实主义手法,勇于追求、不断创新,以其独特的客观、简洁、含蓄、精炼的风格对当代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54年因创作《老人与海》,"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4、狄更斯三个时期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解答: 狄更斯早期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盲目乐观的思想,作品主题的开掘欠深刻,并且多采用轻松、幽默、诙谐的讽刺手法进行创作,塑造一系列"善良的""好心肠的"资产者形象,小说总是以喜剧圆满结局,作品的基调是乐观的。中期创作正处于英国宪章运动的高潮,他对社会现实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时期的作品加大了批判力量,宣扬了小人物的温情和感化力量;在艺术上广泛的使用了讽刺手法。晚期是狄更斯创作思想成熟和创作丰收的年代,他对英国社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提出许多社会问题,作品是严肃的、深沉的和忧愤的。 5、简析《罗兰之歌》的思想意义。 解答: 《罗兰之歌》是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取材于法兰克历史,描写查理大帝时代远征西班牙阿拉伯人的战争,其基本主题是爱国主义。作品歌颂了以罗兰为代表的英雄人物。他们把"保卫可爱的"法兰西作为天职,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英勇气概,同时作品对以迦奈龙为首的投敌叛国行径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作品还塑造了维护国家统一、主持正义、严惩叛徒的查理大帝的形象。这些都体现了人民希望建立一个有强大王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6、《人间喜剧》的现实艺术成就是什么? 解答: 《人间喜剧》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典型形象塑造。2400多个人物活跃在"巴尔扎克社会"里,生动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就不下60个。为此,他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段。首先是善于按照典型化的原则塑造人物。其次是喜欢夸张地描写人的情欲,把某种情欲强化,凝聚在一个人身上。《人间喜剧》重视环境描写,其环境描写准确、细致、生动,具有典型化的特征;细节描写真实生动。 论述题复习指导 一、 答题技巧 论述题是就课程中比较重要、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知识点提出问题,一般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或者需要结合作品做出较详细的分析论证的问题。论述题的特点是要进行论述,好的论述就像做一篇小文章,观点明确全面,思路清楚,而且答案的开头结尾、起承转合都有章法。 论述题的内容不仅要给出要点,做出相关说明,而且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论证。有些问题可以作为简答题来考,也可以作为论述题来考,区别就在于对答案的要求不同,简答题回答得比较简明,论述题要回答得很详细,关键是有例证。 二、 复习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知识点:但丁思想和艺术上的二重性。 第七章 知识点: 1、 果戈里戏剧特点;《钦差大臣》的艺术特色。 2、 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征。 三、 练习题 1、浅谈《钦差大臣》的艺术特色。 2、试述但丁创作中的二重性。 3、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征。 附:参考答案 1、浅谈《钦差大臣》的艺术特色。 解答: 果戈里著名喜剧《钦查大臣》不仅深刻地揭露和鞭挞了农奴制的腐朽和官僚统治的罪恶,而且在艺术上也极有特色:1)双重的戏剧冲突。喜剧一方面写了市长为首的官僚集团和钦差大臣的矛盾,另一方面有些小市民和官僚的冲突。前者贯穿于全剧,有者则通过所有上场的人的语言来表现。这样的手法,使得情节引人入胜。2)鲜明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作者致力于典型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摒弃了外在的浅薄的滑稽,是剧中人物不是某种概念的化身,而是特定的、活生生的性格。而这些也是靠人物自我揭露来完成的。3)哑剧收场。这种结尾新颖独到,别具匠心,加深了观众对喜剧人物的认识,强化了喜剧的讽刺效果。 2、试述但丁创作中的二重性。 解答: 在艺术表现上有新旧交替的特点:首先他具有明显的新文学特点。1)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他以幻想的三界旅行为框架,却鲜明的反映了现实生活。2)勾画了多姿多彩的具有现实性的人物现象。无论是真人,还是历史人物、虚构人物,都能赋予他们外形、动作或表情上的某一特征,让他们成为具有概括意义的典型。3)采用了丰富生动的民族化语言,从而打破了当时写作用拉丁语的戒律。同时还用意大利民族中的一种格律为基础,构成了每段三行的连锁韵律。 《神曲》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的旧时代的印痕:1)采用了中古梦幻文学的流行方法,充满了象征、寓意。2)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也带有中世纪意识的特点,以3、9、10这些在中世纪人们心中具有神秘意义的数字来结构全篇,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色彩。 3、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征。 解答: 1)契诃夫的小说往往截取片断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人物和生活作细致的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他认为所谓的"正常的日常生活"渗透出的不合理、不幸的因素比起某些骇人听闻的事件更可怕,孕育着更深刻的悲剧。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并从中提炼出出人意料的细节加以突出描写,造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简洁、朴素、真实。他的小说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待,也极力避免在作品中设置大量人物。甚至有的作品只有一个人物。他的小说语言也简洁凝练。他爱用短句,并选择最准确传神的字眼。作品朴素真实,主要表现在其作品中总是和生活一样自然,不矫揉造作,不靠离奇的情节取胜。 3)幽默和讽刺,喜剧性和悲剧性。他的小说写的很幽默,常引人发笑,但这种幽默包含痛苦和心酸,是含着泪的笑,带着鞭子的笑,这使其作品带有喜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特色。他总是将幽默和讽刺深藏在平淡的细节之中,让读者细细咀嚼之后才能品味其中的无穷奥妙。 4)含蓄。他的短篇小说多客观冷静的叙述、描写。作者从不发表议论,让倾向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让读者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含义。他的含蓄还表现在不把事情说透,让读者去寻味
歌德
一歌德其人其事
1
Joharl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一1832年
歌德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布,家境富裕,从小受文学熏陶,然而兴趣却是多方面的;他除了有诗歌、戏剧和小说等创作外,还是一位科学家,在解剖学和植物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但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写作上。
1774年,歌德的浪漫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轰动了文坛,他也因此名闻欧洲的文学界。歌德最著名的作品是〈浮士德〉,还是一部颇富哲学意味的诗剧,描写一个屡遭挫折,但仍然坚信正义和善良的人的故事。〈浮士德〉分成上、下两部,从构思到完成,前后共经历六十年。诗剧反映的是人类追求生命意义的伟大精神。也由于此书,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德的家里有一个小巧精美的图书室。有一次,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诗集,刚要读,就被父亲夺走了。父亲对他说:「这是『禁诗』」,不许你读。以后,我叫你读甚么,你就读甚么,一切都要按照规矩去做。」
一天上午,歌德趁爸爸不注意,偷偷溜进图书室,拿起那本「禁诗」读起来,他不但自己读,而且叫他的妹妹也读了。他扮演诗中的魔鬼,他的妹妹扮演别的角色,两人又背又读,专心极了。当时他们的父亲正在理发。歌德背得起劲,声音由低变高,忘了父亲在那里;他的妹妹大呼大叫,走上前将扮演魔鬼的哥哥一把抓住。吓得理发匠打翻了面盆,扣到了父亲身上。偷读「禁诗」的秘密被拆穿了,歌德、受了一顿训斥,可是感到很高兴。
魏玛公园里,歌德正在一条狭窄得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上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个曾经把他所有作品都贬得一钱不值的批评家。两人都站住了,那位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
「我却相反。」歌德、微笑着站到一边。
2关于歌德
刘自立
笔者前几年参加在昆明举办的歌德诞辰250周年学术研讨会,有幸亲聆中外学者畅叙有关歌德研究的最近成果,虽为门外汉,但仍不失思想上的波动。歌德现象,乘承德国人理性思维的传统,以追求庞大的思想体系为能事,以期解决人类(起码是欧洲)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当然,这种生存的内涵,多指文化上的生存与发展。就歌德与发展的体系而言,有学者指出其基点概括为三维世界,即神、人、魔。一般而言,人之存在,若依据神的旨意,通过奋斗,即可达于天堂;反之,若合流于魔,堕落于感官*乐,即会沦于地狱。因此,人间的事,不可贪恋于感性之阶段,必有一番柏拉图式的超越,也就是说,必然有精神层次的归属。
可是,这种类似黑格尔式的“螺旋上升”,每每放弃对于人之主体性的追求,而达于“绝对精神”,就其阶段论而言,人,或可以非人之超越——实在是一种桎梏——方可达于异化(虽然,黑格尔是称其为异化之扬弃的)。仅就人本身的位置而言,浮士德的人性,其实恰恰在于他的“善、恶”并包。“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道出了人类存在之繁复矛盾的性质。黑格尔的正、反、合三段论,到了现代、后现代哲学里,已可去掉合题,从黑格尔的哲学在以后的“实践”中被检验的情况来看,“合题”之出现,往往不是“扬弃”,而是“斗争”!这样一种斗争造成了违背黑氏所谓客观唯心论的本质,而达于“主观”的意志。因此,以后的哲学家,往往对黑氏的“斗争”哲学,报以疑惑与反对的态度。人本主义即人文主义之回归,以德语哲学的脉络而言,已属主流。加之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已说明,先验规定之“绝对”精神的虚妄。人的生活道路,也就是他自己的选择——被选择,构成了生活与生命中的本质。类似这种主体体验,尚包括在其它现代哲学家的主张中,如克尔凯郭尔,雅斯贝斯等。
如此一来,歌德的思想是否被挤出了现、当代哲学论证的价值以外呢?笔者以为恰恰相反。因为歌德的文本的整体框架是十分坚固的。他的“生活之树常青”的教导,每每可以突破他自己设定的“绝对精神”,从而上升到非绝对论的生活之树中去。生活本身的善恶,人性本身的善恶,一直以来,都是生活中人的存在的本性、本质。浮士德的当代涵意,当是他的对生命复杂性的澈底洞悉——从而反对了黑格尔的“异化”论——其实,用黑格尔的话说,浮士德的现代意义,当是一种对“异化”的异化——即从绝对的精神层面中返回到生活、生命,甚至感性世界中来。
于是,浮士德的精神,一方面,符合古典理性、信仰之价值;另一方面,又拖引出德国哲学与精神生活中的非理性诉求。这样一来,浮士德与歌德就逾越了一种古典主义精神,接壤于现代人的思考。其实,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直处在一种对于理性与信仰的戏谑与调侃状态、反讽状态之中。这就使得歌德的眼光,内含一种当代荒诞剧的刍型。这也是歌德老人的智慧,可以说超过了老黑格尔的地方。李健鸣、林兆华二先生合做上演的当代《浮士德》,是颇能理解歌德老人在当时之用心的——因为,按照古典精神或曰黑格尔精神导演一出《浮士德》,怕是不会有多少人问津的。这也就是歌德的“现代精神”之所在吧!?
重复而言,我们纪念歌德,绝不应当回到老人家的故纸堆中,以期发现那些只对古代文本有价值的任何发现;而应当了解浮士德的今天的生命价值。如若不然,浮士德也就死了,歌德也就只具“纪念”、哀悼之意义了。
任何人为地裁节人类之恶的“合题”——斗争——信念,往往流于幻觉——这个道理已逐步为人所识,所感。浮士德之所以不朽,是他对这个过程采取一种荒诞的态度。
正是所谓“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3德国著名作家歌德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粒小珍珠,曾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青年人而喜爱。明白这部小说的创作缘由,会使人更加喜爱这部作品和他的作者。
24岁的歌德因公去维兹拉,在出席一次舞会的途中、偶然认识了一个叫夏绿蒂的少女,一见钟情。夏绿蒂是歌德的朋友凯士特南的未婚妻,时年15岁,而凯士特南却31岁。歌德对夏绿蒂十分倾倒,便不顾一切地向她表白了爱情。这使夏绿蒂惊惶失措,她把歌德的表白告诉了未婚夫,凯士特南对此表现的无所谓。歌德知道这个情况,感到十分震惊,为了自己,也为了夏绿蒂,他立即逃回法兰克福,斩断了这不合适的情丝。几个月以后,他的另一个朋友叶尔查林,因为爱上别人的妻子,受不了社会舆论的指责自杀了。歌德知道这件事后,感触很深,使用叶尔查林作原型写了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使他名噪一时。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写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歌德出生于1794年2月28日,逝世于1832年3月22日,他对世界文学宝库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每年逢他的生日,各国文艺界都举行纪念活动。
取自 人民网
4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l749~1832)
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生于法兰克 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 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 狂飙突进”的中坚,1775~1786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 做官,但一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俗气,“相反,倒是 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于是,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 ,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只任 剧院监督,政治上倾向保守,艺术上追求和谐、宁静的古典美。1794 年与席勒交往后,随着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高涨和空想社会主义思 想的传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完成了《浮士德 》等代表作。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 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 、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 、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 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 说《威廉·迈斯特》(1775~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写一个反 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爱情上 更遭封建势力摧残打击的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因反映了一 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亨有世界声 音。《浮土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 改造。把浮士德写成一个不断追求、进取的理想人物;把他的知识、 爱情、政治、艺术、副业等五大发展阶段,都写成以封建政体腐败、 感悟古典美追求的幻灭和“理性王国”蓝图之虚妄为主体内容的悲剧 阶段;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 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 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作品也因而跟 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 学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迈斯特》分《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 》两部,内容写主人公走出家门寻求人生意义的故事,肯定实践的重 要意义,认定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以专业技能力社会造福。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由郭沫若译 成中文。他的《浮士德》、《赫尔曼与窦绿苔》等作品现己有了中文 译本。
5歌德与友人书
德国诗人歌德有一天收到友人寄来一封特重的欠资信,歌德补足了邮资打开信一看,只见一大包废纸,上面附了一张短笺,友人捉狭的写道:「我的身体很好,你的N」;很快的,这个身体很好的N也收到一包超重又欠资的邮包,里头是一块不小的石头,上面同样也附了短笺:「获悉贵体康健,这块石头从我心上落了地--歌德」。
二歌德作品研究
1在魔鬼与神之间徘回
--读歌德名著浮士德--
歌德在他的名著浮士德这本书中,有一个魔鬼的角色,他的名子叫
Mephisto,谁是魔鬼呢?它是贪欲的代表,愿力的代表。愿力在佛
教以地藏王菩萨为表示。贪欲存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存在教会、
庙寺、社会之中。贪欲与愿力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心中的魔鬼听从
神与佛的话,便会使坏事变好事。这个魔鬼伴随着浮士德过一生。
也伴随着我们过一生。上帝为什么允许魔鬼在我们身上存在呢?
歌德在浮士德的天上序曲中说:
人在奋斗的时候总是容易松懈,
人总喜欢马上得到绝对的宁静;
于是我帮人类找个伴儿,
刺激他提醒他,让魔鬼作工。
Des Menschen Taetigkeit kann allzu leicht erschlaffen,
Er liebt sich bald die unbedingte Ruh;
Drum geb ich gern ihm den Gesellen zu,
Der reizt und wirkt und muss als Teufel schaffen
原来上帝不要我们安逸懒散,所以造出一个魔鬼来,提醒刺激我们
。他叫我们一生忙碌奋斗操劳,魔鬼表示了人类的贪欲。没有魔鬼
,没有贪欲,这个世界就转不起来。魔鬼是上帝的精心设计,请听
魔鬼与上帝的对话:
魔鬼:如果得到你上帝的允许,我将引导浮士德走我魔鬼的道路。
上帝:只要浮士德他还活在世上,我不阻止他听你的安排。
于是魔鬼在我们的心中,贪欲也在我们的心中;然而上帝也在我们
心中,上帝在我们心中又表示着什么意义呢?上帝表示着人类的良
知。这就是说我们的心中,存在着上帝,也存在着魔鬼;存在着良
知,也存在着欲望。两者的关系如何呢?
浮士德说:
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们心胸,一个要同另一个分离。
又说:
一个沈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
另一个猛烈地要离去凡尘,向那崇高灵的境界飞驰。
在浮士德的天上序曲中又说:
他想摘下天上最美丽的星辰,又想享受地上最多的快乐。
Vom Himmel fordert er die schoensten Sterne
und von der Erde jede hoechste Lust
美丽的星辰表示着上帝的良知;最多的快乐表示着魔鬼的贪欲。这
表示着人类活在世上有阴阳的两面性:即沈迷此岸,又响往彼岸。
也就是这个阴阳两面性,使人类活动起来,这便是易经说的:一阴
一阳之谓道。
魔鬼如何看待上帝的良知呢?魔鬼如何由此岸看彼岸呢?魔鬼说:
我们应该及时行乐,趁生命的欢乐尚未远扬。
振作起来吧!抛弃一切思虑,抓着这现实世界!
爱空想,犹如愚蠢的畜生,舍弃牧场上美好的青草,
却向那干枯的荒原四处追寻。
魔鬼赞美现实此岸。每个时代都有魔鬼,每个时代的魔鬼一个一个
倒下去,每个时代的魔鬼又一个一个的生出来。魔鬼万岁!
而上帝又如何看待人类呢?歌德在浮士德天上序曲中说:
虽然他对我懵懵懂懂,我将引他入清净境界。
Wenn er mir jetzt auch nur verworren dient,So werd ich ihn
bald in die Klarheit fuehren
又说:只要人在奋斗,他便会有错误。
Es irrt der Mensch,solang er strebt
就是说,人的本性原来是清净的,后来为了避免人类的专好安逸,
才允许魔鬼的存在。魔鬼使人有错。但最后神仍将引导人类进入清
净境界。
由尼采的观点的观点,应该如何了解歌德的浮士德呢?尼采认为权
利欲望便是一切,只应该听魔鬼的话,不要理会良心的啰嗦,因为
上帝已死亡。这种想法,在现在的人间世,泛滥不可数拾。但丁、
薄伽邱、雨果都曾经反对这种哀莫大于心死的丧尽良心行为。
康德认为魔鬼是存在的,欲望也不一定是坏事,但欲望应该服从良
心的指引。上帝对魔鬼有统治权。歌德的观点与康德的观点是一致
的。在彼岸,在浮士德死亡后,决定权归上帝,魔鬼消失。
由佛教的观点,应如何了解歌德的浮士德呢?魔鬼表示着色界;上
帝表示着空界。人在空色两界不停的踯躅,然后了解空即色;生即
死;魔鬼即上帝。然后浮士德抛弃污染,找回了自己的本性,找回
上帝,上帝即本性。
我们应该选择那一种人生观呢?尼采的权利欲望?康德的欲望服从
良心?佛教的找回自己的本性?康德认为人有自由意志,又说因为
这个自由意志使人变得高贵。或许这个高贵的自由意志,使人在排
斥魔鬼的过程中,选择了上帝!
(30Sept98)
2《浮士德》研究小论文
一、篇名 : 《浮士德》研析—葛莱卿为茀丽德里克的投影
二、撰稿 : 康继之。江姿莹。蔡怡珏。(二年十三班 第一组)
三、基本数据 :
1 作品名称 : 浮士德(Faust)
2 著作人 :
A作者 :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a,1749—1832)
B译者 : 周学普
3出版项 : 志文出版社/ 民国67年9月初版/ 民国76年2月再版
4页数 : 684页
四、前言
漫游在歌德的作品中,细细品尝《歌德自传》—《诗与真实》的美
感,享受《少年维特的烦恼》的甜蜜,体会《浮士德》中的不朽,然
而,生性自由浪漫的歌德和不少少女有过酸甜苦辣的回忆,因着这些
滋味,我们不难找出在他作品中诸女主角的背后,多多少少带有这些
少女的影子。例如∶在《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中,热情、浪漫、
奔放的维特彷佛就是歌德本人的化身,而女主角—美丽但已和艾伯特
订婚的洛蒂—便成了夏绿蒂布芙(1)(Charlotte Buff 1753~1828)这位
已定过亲,使歌德被她那温柔的无形魅力所网的女性,因此细读着《
浮士德》,对温雅纯真的葛莱卿她那悲惨命运的慨叹之余,不禁使我
们联想起,莫非她也是一位在歌德一生中留下烙印的女性?以下是我
们的探讨。
五、原著摘要
研究许多知识的老博士—浮士德,对于自己所钻研的知识逐渐感到
困惑,为了要体验一切生活,浮士德与魔鬼梅非斯特订下契约:魔鬼
梅非斯特自愿作为浮士德的奴隶,而浮士德则以自己的灵魂作为赌注
。从此就开始了浮士德令人回味无穷的生命之旅。在一次的偶然中,
浮士德与无罪美女葛莱卿相遇,于是浮士德和葛莱卿就展开了一场热
恋,但却导致葛莱卿一家人走向灭亡之路。
六、正文
歌德在史特拉斯堡就读时,与附近农村的塞森海姆牧师之女茀丽德
里克‧布莉安(Friederike Brion)相恋,然而年轻的歌德认为此时的爱
情,就有如流星一般,闪耀那一刹那最耀眼的光芒,却无法持久,立
即消失在星空的另一端。因此歌德毅然决然的与茀丽德里克分手,但
他始终无法忘却这可爱的人儿所带给他的甜蜜往事,所以弃她而去的
愧疚成了他一生中无法磨灭的悔恨,也因此,他在《浮士德》这本书
中,道出了他心中的忏悔。由《德国文学入门》∶「歌德八十三岁时
所完成的最伟大作品《浮士德》,终结部份描述葛丽卿在天国涤罪后
待恋人浮士德的情景,追究其根源亦隐含有对茀莉德里克的忏悔。」
而由〈浮士德的解说〉∶「遗弃茀丽德莉克的良心苛责与被遗弃少女
的哀怨,已跟歌德当时所关心的戕杀私生子的问题结合,而以葛丽卿
的悲剧展开,逐渐形成第一部的主要情节。」歌德与茀丽德里克这决
定性的恋情不仅给予歌德刻骨铭心的感觉,也使得葛莱卿—这美丽哀
怨的无罪小市民—的生活、性格与命运逐渐在歌德笔下被塑造出来。
面对这两位女性,我们藉由歌德与浮士德的眼睛来观察、分析她们
的共同点,探讨歌剧中那赚人热泪的女孩是否真是这现实中被遗弃的
少女。
(1)外貌方面 ∶
由歌德自传中,他以优美的辞藻、青春的心情和相较的眼光,一
笔一划的把他心目中所挚爱的少女给描绘出来。他说∶「那举止
的优雅可与百花盛开的大地比美;那面容不变的朗丽,可与澄碧
如洗的天空相竞……」至于葛莱卿,浮士德以一见钟情的狂喜心
情绘出对这美丽少女的第一印象∶「她是端庄娴雅,但同时也有
些矜持,她低着眼睛的那种神情,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坎。她那简
捷峻拒的语气,使我消魂欢喜……」由文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
她们那高贵,有气质但带有一丝纯真少女那羞赧的特质,悄悄地
在心中描绘出这两位纯朴少女那如花如画般的美貌。优雅和端庄
娴雅,可见歌德已把茀丽德里克的美貌映在葛莱卿的身上。
(2) 性格方面∶
外表并不代表一切,描述一个人的外表虽能使我们猜测出此人大
略是什么样的人,但若想深入一步,就只有靠了解他的性格一途
了。因此在《歌德自传》中∶「……我细心的注意着,终于看出
茀丽德里克的人品了,光从农夫们对她的亲密寒喧,也可以看出
她对他们的仁慈亲切,使他们对她也充满了好感……」而在《浮
士德》中,浮士德由与葛莱卿的对话中看出葛莱卿的性格。他说
∶「像你这样单纯天真的人,不会把自己和自己的神圣价值认清
。卑下和谦逊才是慈祥的大自然最高贵的赠品。」茀丽德里克的
爱人与善待人,葛莱卿的纯真、谦诚,再再表现出一个乡村女孩
的风貌,当然也显现出她们性格之相像,因此印证葛莱卿果真是
茀丽德里克的化身。
由上述我们可以得知,茀丽德里克和葛莱卿,她们具有同样朴实纯真
的性格,优雅姣好的外观,当然他们也同样遭受到悲剧式的命运。因
此葛莱卿成为歌德笔下的第二个茀丽德里克,陪着她走向生命的终站
,引他步入上帝的怀抱(2)。到如今,因着《浮士德》的流传,她经历一
个个世纪,伴随着歌德指引我们飞入德国文学的领域。
七、结论∶
歌德因为深深伤害了茀丽德里克的心,对自己的负心自责不已,而在
其中产生了不少忏悔与反省之作。《浮士德》—这创世之作—在第一部
中,也因此流露出歌德那份至深至巨的悔恨之情。
我们阅读着歌德与茀丽德里克之间的唯美、温柔之恋,看着浮士德和
葛莱卿之间的缠绵悱恻与永久的誓言,轻轻地为他们的爱情悲剧祈祷与
祝福。
3歌德之人生启示
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真相如何?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目的是何?这些人生最重大最中心的问题,不只是古来一切大宗教家哲学家所殚精竭虑以求解答的。世界上第一流的大诗人凝神冥想,深入灵魂的幽邃,或纵身大化中,于一朵花中窥见天国,一滴露水参悟生命,然后用他们生花之笔,幻现层层世界,幕幕人生,归根也不外乎启示这生命的真相与意义。宗教家对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态度是预言的说教的,哲学家是解释的说明的,诗人文豪是表现的启示的。荷马的长歌启示了希腊艺术文明幻美的人生与理想,但丁的神曲启示了中古基督教文化心灵的生活与信仰,莎士比亚的剧本表现了文艺复兴时人们的生活矛盾与权力意志。至于近代的,建筑于这三种文明精神之上而同时开展一个新时代,所谓近代人生,则由伟大的歌德以他的人格,生活,作品表现出它的特殊意义与内在的问题。
歌德对人生的启示有几层意义,几种方面。就人类全体讲,他的人格与生活可谓极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他同时是诗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也是近代泛神论信仰的一个伟大的代表。他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德国哲学家息默尔(Simmel)说:"歌德的人生所以给我们以无穷兴奋与深沉的安慰的,就是他只是一个人,他只是极尽了人性,但却如此伟大,使我们对人类感到有希望,鼓动我们努力向前做一个人。"我们可以说歌德是世界一扇明窗,我们由他窥见了人生生命永恒幽邃奇丽广大的天空!
再狭小范围,就欧洲文化的观点说,歌德确是代表文艺复兴以后近代人的心灵生活及其内在的问题。近代人失去了希腊文化中人与宇宙的谐和,又失去了基督教对一超越上帝虔诚的信仰。人类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得到了自由;但也就同时失所依傍,彷徨摸索,苦闷,追求,欲在生活本身的努力中寻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歌德是这时代精神伟大的代表,他的主着《浮士德》是这人生全部的反映与其问题的解决。歌德与其替身浮士德一生生活的内容就是尽量体验这近代人生特殊的精神意义,了解其悲剧而努力以解决其问题,指出解救之道。所以有人称他的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
但歌德与但丁莎士比亚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不单是由作品里启示我们人生真相,尤其在他自己的人格与生活中表现了人生广大精微的义谛。
三歌德语录
1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2幸运是靠着沉着的自信心,以及高尚的决心和当机立断而获得的。
3人,只有摆进�人之中才能真正的认清自己。
4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他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行时的观点所牵制,也不被时尚所迷惑。
5一个人首先要教育自己,然后才去接受别人的教育。
6生活就是这两种事态的彰显—想做而做不到的、做得到的却不想做。
7并不是我们受骗,而是我们欺骗自己。
8并非有水的地方都会有青蛙,但是有青蛙的地方总会找到水。
9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
10「人人都是希腊人,而他却是这一个希腊人」
宗白华先生在《歌德人生之启示》一文中说,歌德对人生的启示一几层意义,几种方面。就人类全体讲,他的人格与生活可谓极尽了人类的可能性。他同时是诗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也是近代泛神论信仰的一个伟大的代表。他表现了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天知命宁静致远的智慧。他是世界的一扇明窗,我面由他可以窥见了生命永恒幽邃绮丽广大的天空。宗先生的评论完全没有溢美,只要我们进入歌德的世界,就会感到他的无穷深邃,他的一万两千行的长诗《浮士德》就是一部伟大人性的象征与百科全书,我们在惊叹他的文学天才的时候,很难想象,他又是一个人类颚间骨的发现者,杰出的生物学家,更没有想到,他到了八十岁还热烈地爱恋着,对人生依然充满渴望。他每涉及一个领域,就在那个领域放出光辉和留下美丽的故事,他全身心地倾注于人生的各个方面,又在各个方面都证明人性可能达到的深度,从而成为真正的人。一八零八年,作为皇帝的拿破仑会晤了他,并对他说:『你是一个人。』歌德为此高兴到灵魂深处。因为歌德理解这一评价的意思,许多人都只是人的片断,人的初稿,但他是一个完成的人,一个人在人格、生活、作品等方面都赢得辉煌完成的人。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法国喜歌剧
在梅耶贝尔以后的一个时期里,在意、德歌剧的冲击下,法国大歌剧出现颓势。可幸的是一直受法国人喜爱的喜歌剧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并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出现两个分支,即以流行曲调为主的讽刺性轻歌剧和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为题材的抒情歌剧。喜歌剧成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作曲家,大多是喜歌剧的作曲家。奥芬巴赫和托玛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奥芬巴赫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年),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出生在德国,原姓埃伯斯特,后以原居住地奥芬巴赫为姓。他父亲是科隆大教堂的合唱指挥,并成为奥芬巴赫的音乐启蒙老师。1833年,父亲送24岁的奥芬巴赫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此后他便定居于此。奥芬巴赫曾从阿莱维学习过作曲。他担任过巴黎喜歌剧院的演奏员、法兰西歌剧院指挥,创办了巴黎人的轻歌剧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移居到意大利和西班牙。1876年到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并作访问演出。 1880年,奥芬巴赫在《霍夫曼的故事》排练期间去世。
奥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轻歌剧,直19世纪中叶,他在20多年里创作了近100部轻歌剧,这些作品在巴黎盛极一时。奥芬巴赫于1853年写成了第一部喜歌剧《佩皮托》。1858年10月21日,他创作的《奥菲欧在地狱》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该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奥芬巴赫将其改编得面目全非,当局指责这部作品亵渎了古代文学,影射政府。但观众却很买帐,票房直线上升,这使作为剧院经理的奥芬巴赫喜大于忧。
奥芬巴赫最著名的喜歌剧是《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后很受观众欢迎。这部喜歌剧有三个独立的故事组合而成,讲述了霍夫曼与三位女子的爱情遭遇,情节滑稽、怪诞。剧中的《木偶之歌》、船歌《美丽的夜》《啊,上帝,多幺迷人》等,都很优美动听。
奥芬巴赫其它的喜歌剧还有《美丽的海伦》(1864年)、《巴黎人的生活》(1866年)、《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年)、《拉·佩丽肖尔》(1868年)等。
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略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帝国的当权者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腐败。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苏佩、施特劳斯、沙利文匈牙利的、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有影响。
托玛和他的喜歌剧
夏尔·路易·昂布鲁瓦茨·托玛(l811-1896年),托玛出生于音乐家庭,托马幼年随其父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7岁进巴黎音乐学院,1832年21岁的托玛获罗马大奖。从1837年开始创作了歌剧第一部喜歌剧《双层梯》,曾获柏辽兹的赞赏,很快获得成功。1849年即以《总督》占上当时喜歌剧作曲家的榜首。但是此后连续出现一些败笔之作,最后新创作的时期才来到。毫无疑问地,那是受古诺《浮土德》的刺激。从这样的体验而于1866年孕育出的,就是使托玛之名留传青史的《迷娘》,《迷娘》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此剧则获得空前的成功。随后的半年间居然上演一百次之多。此剧的法语剧本,是由巴毕耶和卡雷共同执笔。这两位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家,《迷娘》一剧中最著名的《君知否南国》是直接从原作的诗翻译的。它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改编,剧情梗概是:到处卖艺的吉普赛女艺人迷娘,与富有的大学生威廉相爱。而剧团的老演员洛塔里奥对迷娘也怀有好感,他为了阻挠这对年轻人的爱情,竟企图烧死迷娘。威廉计划把迷娘带回自己的故乡意大利,并为她卖一座豪华城堡。而这座城堡唤醒了洛塔里奥的回忆,他便是城堡原来的主人,而迷娘则是他的女儿。最后,父女相认,迷娘和威廉终成眷属。它的音乐体现了托玛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缠绵的风格。这部喜歌剧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个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娅》、迷娘和洛塔里奥的二重唱《轻盈的燕子》等。《迷娘》是一部深受观众欢迎的喜歌剧,在19世纪的后30年里,它上演了1000多场,并始终保持了很好的上座率。
过了一年多后,也就是1868年3月9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的五幕歌剧《哈姆雷特》再获佳评。这部作品除了音乐创作相当成功外,还是第一部把萨克斯管引进乐队的歌剧。《迷娘》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显然都和古诺有关。也由于这两剧的成功,他才得以替代古诺担任巴黎音乐院长。托马一生作有20部歌剧,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富有传奇色彩,但在表现上缺乏应有的深度。
杰出抒情作曲家古诺
进入19世纪的后半期,法国歌剧的抒情性加强,大歌剧逐渐衰弱,而适合现实生活的喜歌剧形式--可以夹带对白的、主要人物不多的简洁的歌剧形式--与意大利风格结合,得到发展,它不仅用以表现喜剧性的内容,甚至可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一批创作个性和美学观念并不相同的作曲家们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法国的抒情歌剧流派。古诺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1818-1893年),法国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古诺出生于巴黎,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向雷哈学习作曲。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的老师有阿莱维、勒絮尔、齐默尔等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学第二年,即获得该院的音乐大奖--罗马大奖的第二名,又过两年,他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荣膺罗马大奖的第一名。1839年,获奖后的古诺赴罗马学习进修,并访问了维也纳、柏林、莱比锡等地,接触到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古诺于1852年出任巴黎最大的奥菲翁合唱协会的指挥。1858年任职于巴黎抒情剧院,在那里创作出了第一批歌剧。古诺最著名的歌剧是《浮士德》。这部典型的抒情歌剧作于 1859年,在巴黎抒情剧院上演,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古诺用10年时间对其做了修改。1869年3月,《浮士德》在巴黎歌剧院再度公演,从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歌剧之一。成为抒情歌剧的第一部典范。在以后的8年里,仅巴黎歌剧院就上演了1000场,而在20世纪头10年中,它在德国共演出了3000多场。《浮士德》取材于歌德的同名戏剧,但故事情节与原作相去甚远,只是采用了其中浮士德和玛格丽特爱情故事的框架。《浮士德》的音乐较多地吸取了城市通俗歌曲的曲调,对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描绘十分成功。她的咏叹调《珠宝之歌》是一首旋律优美华丽,能够充分表现花腔女高音才华的优秀歌曲。在重演时,古诺将原来的对白改为宣叙调,增加了法国人最爱看的芭蕾舞场面,更使这部作品熠熠生辉。
古诺其它主要的歌剧作品还有《萨福》(1851年)、《萨巴女王》(1862年)、《米雷叶》 (1864年)、《鸽子》(186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年)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举家迁往伦敦避难,由于他成功地创作了歌剧《浮士德》而成为英国王室的贵宾。1874年,古诺回到法国,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波里厄特》(1878年)、《萨莫拉的贡品》(1881年)等。
古诺是杰出抒情作曲家,他共写过12部歌剧,除《浮士德》获得过辉煌成功之外,《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也十分出色。古诺缺乏剧场感觉和经验,尽管旋律优美,由于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新鲜感,因而影响了歌剧应有的魅力。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
浪漫主义歌剧在19世纪下半叶发展到了顶峰,在欧洲三个音乐大国中,都出现了世界级的杰出作曲家。
在意大利,威尔第使歌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因此成为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最重要和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德国的瓦格纳。如果说他以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话,那么瓦格纳是他们的集大成者。他对19世纪歌剧事业做出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会过分。法国的古诺和比才虽然与瓦格纳、威尔第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们的作品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绝不能低估。特别是比才,由于在创作中表现出了自然主义的倾向,实际上成为浪漫主义终结和真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
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歌剧
罗西尼跨越两个时代,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威尔第则是完全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他出生于1813年,卒于1901年。19世纪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满决定性的世纪。威尔第从1839年至1893年为舞台而创作,在这期间,他走过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全部领域。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高峰。他的歌剧中的合唱被改编成爱国歌曲,在意大利国家统一运动中表达着自由与独立精神。威尔第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和舞台效果的处理,但有时也因其太过标新立异,导致不能通过当时的检查。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年),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公国布塞托市的小镇隆科莱。父母经营着一家兼做杂货铺的小饭馆。他们沉默寡言、忧郁孤僻的性格,遗传给了威尔第,并成为他一生中的“种子”性格。威尔第出生时,帕尔马正遭到奥地利人的大肆侵犯,他们想赶走拿破仑的军队(19世纪早期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时间不是遭受拿破仑的侵略,就是遭受那些想赶走拿破仑的人的侵略,总归是脱不了拿破仑的干系)。由于当地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威尔第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音乐的爱好。 1925年, 12岁的威尔第开始做管风琴师。威尔第的父母希望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于是把他送到附近的布塞托城,他在那里住在另一个名叫安东尼奥·巴雷奇的食品杂货商家中,安东尼奥·巴雷奇掌管着当地的音乐会社。年轻的威尔第很快就为该城的乐队写起进行曲和其它音乐,不过更多是写为他自己和巴雷奇招人喜欢的女儿玛格丽塔弹奏用的钢琴二重奏。
1828年的威尔第从布塞托音乐学校毕业。他选择音乐作为其终身职业,并尝试创作了几部协奏曲,他为在布塞托剧院上演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写了一首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轰动。此间,巴雷奇为威尔第的成名立业,甚至生活起居,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和资助。这种支持和父爱般的关怀,一直持续到他逝世。
到1832年威尔第19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