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第1张

世说新语》名字不是陌生的,但里面的内容实在很陌生。《世说新语》是抢故事折射出人世间的动态,描绘出形形色色的人物,讲述着千奇百怪的事件。于是,随手寻找了两则小故事,自娱自乐。

  (一) 枕流漱石

   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世说新语•排调》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孙子荆年少时想要隐居,他对王济说要“枕石漱流”,却错说成“枕流漱石”。王济说:“流水可以作枕头,但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之所以要以流水为枕头,是要用它来清洗耳朵,之所以用石头来漱口,是想用它来磨砺牙齿。”孙在口误之后面对王的发问没有纠正自己的口误,而是在这个口误的基础上发掘新的意义。用流水洗耳,暗合了许由洗耳的典故,而用石头漱口,以磨砺牙齿,却又是另一种浪漫的隐逸情怀。

(二) 雪夜访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这个王子猷,即王徽之,其父,是晋代大书法家、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其弟,是与 父同样有名气的书法家、简文帝婿、建威将军、吴兴太守王献之。其叔祖父更是个了不起的 人物,由于王导在晋室南渡后的筹谋擘划,才得以使司马睿偏安江南一隅,使晋祚又延续了 百年之久。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魏晋风度为中国文化抹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成为后代文人追幕的永恒的对象。有一本书是我们了解魏晋风流的捷径一一《世说新语》。冯友兰在《论风流》中说,《世说新语》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的风流宝鉴。

这部书是刘义庆和他身边的文人根据以前的一些史料编撰出来的志人小说集。主要是记录魏晋文人言谈举止的一部志人小说。但是《世说新语》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有关魏晋人物大量的史料都取自于《世说新语》。它是一部集文学和史学于一体的著作,是我们了解魏晋风流的一部重要经典。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艺术可以超越一切功利而存在。鲁迅认为,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一种文化自觉,为艺术而艺术的这样一种文学创造。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文学的自觉呢?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人的自觉,就是人的主体。以人本主义的观点来看,自觉就追溯到中国的思想史。

第一,儒学的衰微。

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儒家一跃而成为官学,成为两汉时代主要的政治思想。作为主要思想的儒家,对文人的个性起到了收覆的作用,但是儒家的经学自身走向了极端。以儒学所一从的政治基础开始走向了衰弱。到东汉建安时代,原来起主导地位的儒家经学开始走向衰弱。衰败的理由是因为儒学的衰微与玄学的兴起。

第二,养生论。在汉代末年建安时期有一些哲学家,借助于《周易》和老、庄的哲学著作,来改造传统的儒家。在中国的哲学史上,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为"三学"。以"三学"为基础的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称之为"玄学"。到了魏晋时期,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思潮。玄学作为一种学说,他讨论了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比较抽象的,比如说"本末问题"。玄学里面有另外一些问题与魏晋风度相关。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记载的,旧云,王丞相过江左,只道生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指王导他从北方来到南方(当时的健康城)之后,他讲了三个问题……言尽意之论,讨论言和意之间的关系。意思是说,语言能够表达人的内在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不能够表达主体的内在的思想感情。

其中的《养生论》以嵇康的著作为代表。嵇康的《养生论》是一篇著名的著作,直到今天还是我们中医学中的一篇文章。

《养生论》中嵇康提到,有两个方面能够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第一个是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其一,指的是,平常我们在生活之中不要大喜大悲。大喜大悲让我们的情感在两极之间跳来跳去,影响到身体健康。平常没有什么功名利禄在自己的心中。其二,指吃一些东西来养生。直到今天我们还用这两种方法来养伤。这也是玄学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第三,生无哀乐论。这是一个音乐命题。也转化为玄学的一个讨论问题,嵇康作为一个音乐大师。他写过一篇音乐专论,叫《生无哀乐论》。他提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认为音乐是没有情感的,他说音乐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有节奏的声音。声音要评价,只能用好听和不好听评价,不能用情感来评价音乐。他提的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儒家音乐理论。儒家音乐理论特别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本来是合理的,但是过分的强调之后就失去了音乐的独立地位。

第四,玄学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命题叫才性四本论。《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除了文学,还包含哲学以及其他的艺术。曾经提到过曹魏时期有一个学者叫钟会。他很有军事能力,学问很高。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四本论》。他想请教嵇康,可惜由于嵇康看不起钟会的人品,所以钟会很难当面将这本书递交给嵇康。《四本论》这部书的主要观点是关于才性的关系有四个不同的观点。"才"就是才能;"性"就是一个人的品性道德。又要讲道德,又要讲才能。对一个人来说,他的才能和品德既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不统一的。这种观点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人才性评价的主要的思想。

第五,是讨论情感的,叫圣人有情无情论。生活中人是有情感的,圣人有没有情感呢?庄子在《逍遥游》中曾经说过,圣人无名……一般人在生活之中遇到好的事情会快乐,遇到悲伤的事情会难过,有喜怒哀七情六欲。但是,当时的玄学家何晏认为,圣人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有一个年轻的哲学家叫王弼。他不同意何晏的说法。他认为圣人和我们一般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圣人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有情感而不为情感所累。王弼的这个话很精彩,叫应物而无累于物。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魏晋风流的主要内涵。

了解魏晋玄学以及玄学的内涵,是理解魏晋风度的一个理论基础。

1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启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2 《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

“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启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

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

3 世说新语还有什么有教育性的古文小故事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小一辈的人谈论试问`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而谢无奕的虐人说:”不如用柳絮随风飘飞来比拟”谢太傅大笑起来`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的虐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而行`约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来`太丘便走了`等太丘走后`那个人便来了`陈元方刚7岁`在门外玩`那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说:”等您久不来`已经走了”那人生气了:”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自己却丢下我不管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来,您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节”那人惭愧极了,下车拉元方`元方跑进门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远方的手,远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ziyuan1/uploadfile/0703/200739103925。

4 《世说新语》的一个小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5 世说新语经典故事(文言文)王石争豪

原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世说新语·汰侈》译文: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

6 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有哪些

如《小时了了》《陈太丘与友期》《人琴俱亡》《周处》《杨氏之子》等,下面摘一些。

我有一个参考资料传给你,是世说新语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德行)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言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雅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雅量)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容止) 王子猷、王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伤逝)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诸君何为入我中?”(任诞)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假谲)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智。(假谲)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俭啬) 王戎女适裴,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

女遽还钱,乃释然。(俭啬)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

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

恺惘然自失。(汰侈)。

7 推荐几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世说新语》小故事(1)《钻 核》王戎性吝啬,家里的李树结的李子很好,就担心别人也有这样的李树,于是在卖李子时把李核钻一下,以防别人回去种植《驴 鸣》王仲宣喜欢听驴鸣,后来死了,皇上去吊唁,跟随从的人说,王爱卿喜欢驴鸣,你们可以各学一声驴鸣送他,于是来客都各学一声驴鸣《割 席》管宁华歆是好朋友,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就象没看见一样,而华歆急忙把金子拣起来,地也不锄回家了后来又一起读书,外面有大官车马喧哗而过,管宁象没听见一样,照样读书,而华歆却丢下书,去看热闹了管宁于是把两人共坐的席子一割为二,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枕流漱石旧时指隐居生活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世说新语•排调》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孙子荆年少时想要隐居,他对王济说要“枕石漱流”,却错说成“枕流漱石”王济说:“流水可以作枕头,但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之所以要以流水为枕头,是要用它来清洗耳朵,之所以用石头来漱口,是想用它来磨砺牙齿”孙在口误之后面对王的发问没有纠正自己的口误,而是在这个口误的基础上发掘新的意义用流水洗耳,暗合了许由洗耳的典故,而用石头漱口,以磨砺牙齿,却又是另一种浪漫的隐逸情怀 雪夜访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8 求世说新语小故事,原文,译文及启示,不要太长

1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得逞,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王羲之听到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值得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 启示:写作文要抓本质,写特征;抓典型,写细节。 王蓝田性格:过于性急 道理: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2欲速则不达 2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 孔融被收押,朝廷内外群臣们都很惶恐。当时孔融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他们两个如故在外面玩耍,丝毫没有理会官兵。

孔融对着使者说:“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放过?”儿子说:“大人知不知道把一个鸟巢打翻,还有完整的蛋吗?”过了不久,他两个儿子也被害了。 启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543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