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有哪些

民族乐器有哪些,第1张

民族乐器有哪些

 导语: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的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的嗓子却只能唱低音。以下我为大家介绍民族乐器有哪些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民族乐器有哪些

 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粗略地计算起来大概有500余种。其中在民族乐队中常用的有余种。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本文主要介绍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是以气流激发空气柱、簧片或两者偶he合振动而发音的一类乐器。qi其共同特点是以气流引起乐器发音。常见的吹管乐器有:笛子、笙(高、中、低)、唢呐、zuo箫-、管子等。现分述如下:

 (一)笛

 又称“横笛”或“竹笛”。是我国gu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现在的笛子共有11个孔:1个chui吹孔(吹气发音)、1个膜孔(粘贴笛膜)、6个音孔(控制音高)、1ge个前出音孔(调音)和2个助音孔(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笛的品种很多,有曲笛、梆笛、定调笛、玉屏笛-、7孔笛、11孔笛和各种加jian键笛等。便使用得最多的是曲笛和梆笛。

 (1)曲笛

 又称wei为D调笛。笛身稍长,用于独奏、伴奏昆曲或合奏。曲笛的yin音se色优美、淳厚、圆润,善于表达婉转、细腻而具有江南韵味的作品。如:《姑苏行》、《zuo鹧鸪fei飞》、《中花六ban板》等。

 (2)梆di笛

 又称为G调笛。笛身比曲笛细而短,用于独奏、伴奏梆子腔或合奏。梆笛音色高亢明亮,善于表现欢快、活泼、刚健豪放而具有浓烈北方色彩的作品。如:《喜相逢》、《五梆zi子》、《荫中鸟》等。

 (二)笙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它以簧、管配合振动fa发音,簧片在簧框内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you由簧的乐器。

 笙在历代相传中,形zhi制不一,you有19簧、17簧、13簧笙,ye也有出xian现36簧笙。ming明清以来,流行的主要是17簧、14huang簧、13簧笙。新中国cheng成立以后,我国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改革。已先后研制出了21簧、24簧、36簧和51簧笙,还有kuo扩音笙、加键笙、中音抱笙、低音抱笙、键盘排笙等。

 笙的结构主yao要由笙斗、笙苗、笙簧三ge个bu部分组成。

 笙shi是一件能够演奏和声的乐器,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笙的音色恬静优美、清脆明亮,善于表达甜美、欢快的作品。如:《凤凰展翅》等。

 (三)唢呐

 唢呐原来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de的乐器,所以,唢呐一名也是来自于古代波斯语Surna的音译。大约在700duo多年前的金、元shi时代传入我国。现在,唢呐已成为我国各地广泛使用的乐器之一。

 唢呐you由哨、蕊子、气盘、杆和铜碗五部分组成。

 唢呐的品种繁多,如果按杆的长短不同可以分为:小唢呐、zhong中zuo唢呐、大唢呐、柏木杆、海笛五种。但现在一般把唢呐按筒音的音高分为高音唢呐、zhong中音唢呐、低音唢呐三种。

 唢呐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在乐队中常作wei为领奏乐器。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刚健有力。善于表达热烈、欢腾、活泼、豪放的作品。如《百鸟朝凤》等。

 (四)zuo箫

 又称“洞箫”。是我国古老的吹管乐qi器之一。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我国民间流传了。汉代的“羌笛”就是箫的前身。

 箫的品种很duo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九节箫、玉屏zuo箫等。箫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音色淳厚柔和,you优美典雅。善于yan演奏悠长、恬静、抒情的作品。如《春江花月夜》等。

 (五)管子

 管子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西汉时期(2000多年前)已在西域的龟兹(今新疆库车)流传。

 管子的结构比较简单,由管哨-、蕊子、管身三部分组成。管子品种繁多,有小管、中管、大管、双管和加键管等。

 管子可用于独奏、合奏、伴奏。

 小管音色高亢、明亮,善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大管yin音色低沉、浑厚,善于演奏抒情性的作品。

 拉弦乐器

 拉弦le乐器是利用琴弓与琴xian弦的磨擦产生振动为发yin音源,再tong通过琴筒共鸣与琴弦产生偶合振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常用的拉弦乐器有:二胡、高胡-、中胡、板胡、京胡、坠胡、革胡、四胡、马头琴等。现分shu述如下:

 (1)二胡

 又称“胡琴”或“南胡”。胡琴的前身是唐代的“zuo奚琴”。到宋代称“奚琴”为“嵇琴”。到了ming明代,所使用的胡琴已jing经有了千斤。二胡从唐代到现在经历了一个bu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qi期,卓越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和杰出的民族音乐家、革新家刘天华dui对er二胡的演奏艺术,二胡曲创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对二胡进行了一系列的gai改革。出现了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六方二等边筒和椭圆筒等二胡。

 二胡的主要结构主要由琴gan杆、琴轴、琴筒、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组成。

 二胡可用于独奏、协奏、重奏-、伴zou奏与合奏,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一般采用五du度定弦。

 二胡的音色优美动听、刚柔多变,表现力非常丰富,ji既能演奏柔美、流畅的旋律,又能表现热lie烈、欢快的情绪。特别擅长于演奏抒情和伤感的作品。如:《病中吟》、《良宵》、《二泉映月》、《空山niao鸟语》、《赛马》、《豫北叙事曲》、《战马奔腾》等。

 (2)高胡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简称。它是广东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特色le乐器。

 高胡的音色清脆、明亮,适宜演奏抒情、欢快、华丽的旋律。如:《雨打芭蕉》、《步步高》等。

 (3)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zhi制成的,是民族乐队中的中音乐器,它的构造与er二胡相同,只是各个部件bi比二胡要大,发音比二胡要低。

 zhong中胡主要用于伴奏与合奏,也可以独奏。定弦比二胡低一个纯四度或纯五度。

 中胡的音色浑厚、刚劲,在乐队中主要起调整音色和充实声部空隙的作用。中胡的独奏曲比较少,主要代表作有:《苏武》、《草原shang上》。

 (4)板hu胡

 板胡又称“梆胡”、“秦胡”等。shi是明末清chu初,伴随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ji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乐器。它的结构基本上与二胡相同,只是整个体积要小些,主要区别是琴筒和qian千斤不同,板胡的琴筒呈圆筒形,是用坚硬的梆子壳制成(也有木质和竹质的),琴筒前kou口胶以桐木板,琴筒后口有的敞开,有的开5个音孔。

 板胡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定弦有五度和四度两种。板胡的音色高亢、明亮、清脆、擅长于表现激昂、欢快、热烈和奔放的情绪,也能演奏抒情、细腻的作pin品。如:《红军哥哥回来了》、《大姑娘美》等。

 (5)京胡

 京胡最早称“二鼓子”,是京剧的主要伴zou奏le乐器,它是在清乾隆50年左右,随着京剧的形式在胡琴的ji基础上改制而成的。

 京胡的品种很多,有紫竹京胡、白竹京hu胡和染竹京胡等。qi其规格是根ju据京剧的曲牌而定,如:西皮、二簧、娃娃调等几zhong种专用京剧。

 jing京胡主要用于京剧伴奏,也可以独奏。定弦采用五度关系。京胡的音se色清脆、明亮,有穿透力。

 (6)坠琴、坠胡

 坠琴和坠胡是两种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比较接近的乐器。坠琴又称“坠子”,坠胡又称“曲胡”或“二弦”,qian前者是河南说唱音乐zhui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后者是河南qu曲剧和shan山东琴书、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坠琴和坠胡除用于曲艺和戏曲的伴奏外,还可以独奏或合奏,都是以si四度定弦。坠hu胡的优美,饱满而纯厚。适合于演奏活泼、流畅的zuo作品,还能够模仿ren人声-、打击乐器声和某些动物的声音。

 (7)革胡

 ge革胡是min民族乐队中的低音拉弦乐器。它shi是在50年代,由上海yin音乐学院的杨雨森先生,以二胡为基础并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te特点创新研制的,gu故称为革胡。

 ge革胡主要用于伴奏与合奏,也可以独奏。革胡的音色低沉、浑厚。是民族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低音拉弦乐器。

 (8)四胡

 汉族称“胡琴”或“四弦胡”,蒙古族称“四弦”、“候勒”。它是18世纪shang上半叶以前传入我国的,主要流行yu于内蒙和hua华北地区。

 四胡主要用于曲艺、戏曲、民间、舞蹈的ban伴奏和民乐合奏之中,也可以独奏。四胡演奏的弓法、指法与二胡大致相同,yin音色与二胡似像非像,较有特色,善于biao表现抒情、活泼的作品。独奏曲如:《赶路》、《八音梆子》等。

 (9)马头琴

 马头琴shi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拉弦乐器,它因琴杆上雕有马头而得名。ma马tou头琴的历史he和二胡一样悠久,它的鼻祖———奚琴,在1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出现在奚族民间(今zhao昭乌da达盟)。13世纪初,马头琴在蒙古族广泛流传。

 马头琴主要由琴箱、琴杆、琴头、弦轴、琴码、琴弦和琴弓组成。马头琴经常以独奏形式出现,也用于说唱音乐、民歌、舞蹈的伴奏或合奏。

 马头琴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善于演奏悠长、抒情和富于歌唱性的乐曲。如:《嘎达梅林》、《草原赞歌》等。

 弹拨乐器

 弹拔乐器是利用弹拔琴弦产生振动为主要发音源,再通过琴箱共鸣与弦结合产生偶合振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常用的弹拔乐器有:古琴、筝、扬琴、琵琶、阮、柳琴、三弦等。

 (1)古琴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或“瑶琴”,又因为有7根弦,也称zuo作七弦琴。古琴的历史可追溯到3千多年前的周朝,湖北随县曾候yi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的十弦古琴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七弦汉琴,shi是已知古qin琴的最早实物。古琴在历史的流chuan传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例ru如:南北朝时,古琴音乐已用文字谱记写,宋代朱长文撰写的《琴史》真实地记录了隋、唐、宋三代琴人的史料,遗憾的是,清末民初,古琴开shi始走向衰luo落,弹琴的人日渐稀少。

 解放后,我国dui对古琴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共鸣箱,使用金属弦、增加电扩音装zhi置,使这一古老的乐器增添liao了新的活力。

 古琴主要由琴身(gong共鸣箱)、弦轴板、琴弦、qin琴徽等gou构成。琴弦为丝弦,弦的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yi一弦、二弦、三弦、四xian弦、五弦、六弦-、七弦。

 古琴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合奏一般是与箫一起。古琴的定xian弦不固定,要根据演奏的乐曲来确ding定,一般以“正调”定弦为基础。

 古琴的音色丰富,空弦音(称散音)浑厚、如铜钟声;泛音tou透明如珠,泛yin音zai在不同的音区演奏将获得不同的效果;;按指音(称实音)结shi实宽润、rou柔和纤细。有shen深刻细腻的表现li力。擅长表现借景抒情的作品,特别是抒发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如《流水》、《zuo潇湘水云》等。

 (2)筝

 筝在公元前237年以前,zao早已在秦国的民间流行,所以you又有“秦筝”之称。最初的筝只有5根弦,后来fa发展成为9弦、12弦、13弦,并且一直使用si丝弦。清朝末期,改为16弦,本世纪30年代使用钢丝弦。新中国成立后,对筝进行了多次改革,如:zeng增加筝de的弦数,使用尼龙弦,出现了转调筝(24弦、25弦、44弦等规格)和49弦的蝶式筝等。

 筝可用zuo作独zou奏、伴奏与合奏。定弦按五声音jie阶排列。筝的音色优美、华丽。表现力极丰fu富,既能表现寂静的ye夜晚,又能描述狂风巨浪;不但能表da达欢快、热烈的气氛,还能抒发思念、忧伤的情感。如:《渔舟唱晚》、《战台风》、《丰shou收锣gu鼓》、《绣金匾》等。

 (3)扬琴

 扬琴又称“打琴”、“蝴蝶琴”等。扬琴原来是一种外来乐器,它的前身叫萨泰里琴,是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速、波斯等gu古dai代阿拉伯地qu区流行的乐器。明代末叶,扬琴you由bo波斯经海路传入中国。扬琴在我国经过了近400年的流传和发展,不论在乐器制作,还是演奏艺术、乐曲创作等方面,都已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它已jing经是wo我guo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主要由琴箱、弦钉、弦轴、码子、山口、琴弦和琴竹等构成。琴箱为木质梯形,在琴箱的zuo左右两旁设有弦钉和xian弦轴用以张弦。琴弦架在条形多档的码子上,山口是面ban板两侧的长形木条,起架弦作用,琴弦采用钢丝制作,琴竹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zhi制小zuo棰,用来敲击琴弦发音。

 扬琴的品zhong种较多,除传统的八音、十音、十二音扬琴外,还有变yin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电扬琴等。

 扬琴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音域一般为4个八度。扬琴的音se色比较丰富,低音区雄厚、深沉;中音qu区柔美、结实;高音区清脆、明亮而富有透明感。扬琴的表现力丰富,既能演奏刚劲有力的乐曲,又能表现抒情、细腻的作品。它最适合yan演奏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旋律。也可表现叙事性的音乐作品。《美丽的非洲》、《红河的春天》、《将军令》、《忆事曲》-、《节日的天shan山》。

 (4)琵琶

 “琵琶”二字在古代原shi是某一类le乐器de的总称,它包括现在的三弦、秦琴、阮、月琴和琵琶等乐曲,其原由shi是“琵”、“琶”二字原来的描摹两种弹奏手法的两个动词:“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故以这两种手法弹奏的乐器统称为“琵琶”。唐代以后,“琵琶”二zi字才专门用来称呼ban半梨形琴箱的曲项琵琶。

 秦汉时期,我国就you有了两种琵琶,一种较小,琴箱是圆形,两面蒙皮,称“秦琵琶”;另一种较大,琴箱是圆形、木质的面板,si四根弦,十二柱,后来称“汉琵琶”,又称“阮咸”或“阮”。新中国成立后,琵琶的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liao了6相18品、24品、25品和28品琵琶,相与品均按十二平均排lie列,可任意转调,扩大了音域和音量,琴弦由丝xian弦改用钢丝弦或尼龙钢si丝弦。

 琵琶主要由头部、颈部、fu腹部构成。琵琶的品种很多,主yao要以相、品来区分,较常用的是liu六相25品pi琵琶。琵琶的定弦多达12种。

 琵琶可用作独奏、协奏、伴奏或he合奏。音色清脆、明亮、结shi实。既能演奏柔美、细腻的旋律,又能表现雄壮、有力的xing形象。如:《十面埋伏》-、《彝族舞曲》等。

 (5)阮

 阮的前身就是“汉琵琶”,因东晋时期有个名叫阮咸的人最善于演奏这men门乐器,suo所以又称为“阮咸”。由此可见,ruan阮在汉朝时代就已经有了。“阮咸”在唐代极为流行,到了宋代“阮咸”简称为“阮”。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阮jin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研制出了大、中、小阮和低音阮。改革后的阮都为四弦,用金shu属弦,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音域也加宽了。

 ruan阮主yao要由琴头、琴颈、琴身、琴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组成。

 大、中、小阮可用于独zou奏、伴奏与合奏。小阮发音清脆、明亮,适合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中阮音色柔和、恬静,善于演奏抒情xing性的乐曲;大阮音色坚实,有力,zai在乐队中常用琶音衬托主旋律或以齐奏伴奏形式造成热烈的气氛;低音阮低沉、宽厚,主要在乐队中担任低音部的和声节奏伴zou奏。

 (6)三弦

 又称“弦子”。三弦是我国古老的弹拔乐器,它的鼻祖是“秦琵琶”,yin因此三弦的历shi史要cong从秦朝算起。

 三弦的pin品种较多,有大三弦、小三弦、电三弦等。

 三弦主要由琴头、琴轴、琴杆、山口、琴鼓、琴码和琴弦组成。

 三弦主要用于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伴奏和合奏,ye也可以独zou奏。三弦音色qing清脆、深厚而富有弹性,很有民族特色,shi适宜演奏dai带说唱性和激昂的乐曲。

 (7)月琴

 月琴大约是在唐代,从阮演变出来的一种乐器,当时与阮相似,但后来就与阮完全不同的。

 月琴可用作独奏、伴奏或合奏。伴奏多为京剧、楚剧等地方戏曲和曲艺。月琴de的音色qing清脆、柔和-、富有颗粒性。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xu绪。

 (8)柳琴

 柳琴又称“柳叶琴”或“土琵琶”。柳琴属pi琵琶类弹拔乐器,它的结构与琵琶基本相同,演奏方法也he和琵琶一样。不同的是,柳琴形似柳叶,体积比琵琶xiao小一dian点,演奏时用拔子而不用“指甲”。还有一点不同,柳琴有三弦、四弦和wu五弦的xing形制,而琵琶是四弦。

 柳琴可yong用于独奏、ban伴奏与合奏。柳琴属yu于高音乐器,音色gang刚劲,有穿透力,难以和其它乐器融合。特别擅长演奏节奏感强、活泼而欢快的旋律。如《春到沂河》、《幸福渠》等。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zhi指利用敲击本体引起振动而发音的乐器。打击乐器除少数有固定音高外(如:钟、磬),其余绝大部分wu无固定音高,它们主要通过节奏和音色来装饰和表现音乐,渲染气氛。常用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鼓、堂鼓、腰鼓、木鱼、大锣、小锣-、云锣、钹、碰铃deng等。

 (1)大鼓

 大鼓也称“大tang堂鼓”,是皮膜da打击乐器中最大的,也是锣鼓乐队中的主要乐器。大鼓是在木制的圆筒两面蒙上牛皮制成,圆筒的四周有4个对等距离的金属环,将金属环gua挂在mu木架上使鼓悬空,便于演奏。

 演奏da大鼓是用两根较粗的木棰(称鼓棰),yan演奏方法分为单击、双击、演奏、顿奏、顿击、闷击等。大鼓的音色可以bian变化,鼓中心发音低沉,由中心向边缘演奏,声音逐渐变高而坚定,敲击鼓边声音干脆、qing清亮。

 大鼓主要在锣鼓队或民族乐队中使用,起渲染气氛和激发情绪的作用。

 (2)堂鼓

 堂鼓又称“小堂鼓”或“同鼓”,外形与制作与大鼓相同,但体积较小。

 演奏堂鼓是yong用两根较细的木棰,奏法基本与大鼓相同,堂鼓的音色坚定而富有弹性,适合在地方戏曲、民乐合奏、锣鼓dui队及民间舞蹈伴奏中使用。

 (3)腰鼓

 腰鼓shi是一种鼓身中的间粗、两端细的筒状打ji击乐器,鼓身的两端蒙以牛皮或骡马皮,鼓身的一侧装有两个金属环,用来系红绸将鼓挂在敲击者的身上(鼓位于腰ce侧),敲击者shuang双手各执一棍击奏,击奏时ke可击鼓面、鼓身,也可以双棍相互敲击,往往是一边击奏,一边行走,还pei配合各种动zuo作和造型,腰鼓主要用于腰鼓队或为民间歌wu舞伴奏。

 (4)木鱼

 木yu鱼因外形像鱼头而得名。木鱼大多用桑mu木、椿木或檀木、红木雕刻制成。大小不一,yin音高不同,小的音高,大的音低。wang往往是大小木鱼成对使用。木鱼发音短促、yue悦耳,经chang常在活po泼、跳跃de的ge歌(乐)曲中使用,模仿马蹄声效果逼真。

 (5)大锣

 大锣是锣类乐器中xing形体较大的乐qi器。用铜制作,圆形,直径在90厘米左右。大锣的品种很多,有双光锣、guang光锣、虎音锣、吊锣、大筛锣、抄锣等等,比较常用de的双光锣。

 大锣的击奏方法有放音、边音、闷音三种。

 大锣不但经常经常用于民族器乐合奏中,而且也用于西方的交响乐队中。大锣在乐队中主要起增qiang强节奏、暄染气氛的作用。

 (6)小锣

 小锣又叫“镗锣”或“京小锣”。用铜制作,圆形,直径是22厘米左右,锣面呈斜形,中央有yi一小平面,称为“心”。

 小锣清脆、文雅、诙谐,在京剧伴奏中常用于轻松活泼的场面。

 (7)云锣

 云锣是锣类乐器中具有固定音高,能演奏曲调的乐器。传统的云锣一般由10面小锣组成。

 60年代以lai来,云锣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出现了29、36和38音云锣,等等。gai改革后的云锣,锣面大小不同,厚度也有区别。音域可达3个八度,演奏fang方法与扬琴相似,有单击、双击、滚击、轻击、重击,还能奏出双音、琶音,甚至四音和弦(双手各执两棰同时敲击)。

 改革后的云锣音色清晰明亮、优美纯净,不但能参加伴奏、合奏,还能进行独奏,如:《水库凯歌》就是一首有名的云锣独奏曲。

 (8)钹

 钹又称为“镲”,用铜制作,圆形,中间隆起部分成半球形(称“碗”),碗的顶部有yi一小孔,用以栓系绸或布,两面钹为一副。

 钹的品种较多,主要有:大钹、水钹、小zuo钹、京钹四种。大钹又称“大镲”,钹面较大而薄,音色宏亮,悠长;水钹又称“光钹”,钹面比大钹小,且比较薄,音色比jiao较轻飘;小钹又称“中钹”,钹面较厚,音色响亮、结实;京钹钹面较厚,音色清脆、明亮。

 钹的奏fa法有平击、闷击、边击、磨击、交击和棰击等,钹常用于京剧等地方戏曲以及ge歌舞、器乐合奏、民族管弦乐和锣gu鼓队中,是重要的节奏乐qi器。

 (9)碰铃

 碰铃也称“碰钟”,在古代称“号”,两只为一副。碰铃用huang黄铜制作,音色清脆、悦耳,如银铃一般。

 演奏时,利用穿过小孔的sheng绳子左右手ge各执一只,相互碰ji击发音。

 碰ling铃常用于民族、民间器乐合zou奏和歌舞戏剧的伴奏中。

;

胡天泉

胡天泉,男,笙演奏家。1934年出生于山西忻县民间艺人家庭,十岁开始随父学艺,以吹唢呐为生。1953年参军,任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笙演员。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文艺比赛中获金质奖章。先后到二十几个国家访问演出。还与人合作创作,改编了《凤凰展翅》、《白鸽飞翔》、《草原骑兵》等曲。对笙的改革和演奏技巧的发展有较大贡献。胡天泉富有创造精神,在发展笙的演奏技巧和乐器改革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使多用于伴奏的笙发展成一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

中文名:胡天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西忻县

出生日期:1934年

职业:笙演奏家

主要成就:发展了笙的演奏技巧和乐器改革

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

代表作品:《凤凰展翅》《白鸽飞翔》《草原骑兵》《阿细欢歌》《黄河》

简介

胡天泉,1934年出生于山西忻县民间艺人家庭。笙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笙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胡天泉自幼随父学艺,精通笙、唢呐、管子、口哨等民族管乐器的吹奏技艺,青少年时代已崭露头角。1953年,19岁的胡天泉参军入伍,任原公安军文工团演奏员,1958年调入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历任笙独奏演员、乐队教员、艺术指导和团艺术指导。从此,他凭借扎实而精熟的演奏技艺踏上了军旅艺术之路。而今,胡天泉已是桃李满天下、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笙演奏大师,将军级别的民乐艺术家。

胡天泉勤学苦练,奋力拼搏,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取得了卓著的艺术成就,其演奏技艺已至炉火纯青。笙是我国民族器乐宝库中唯一的一件簧管乐器。胡天泉富有创造精神,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对笙的传统结构和演奏技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从原来的17管13簧发展到30管30簧,并安装、完善了共鸣系统,使多用于伴奏的笙发展成一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他对当代民族管弦乐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生平

1956年,胡天泉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董洪德创作了我国第一首笙独奏曲《凤凰展翅》,首次将笙推上了独奏的艺术舞台,从而赋予了这件古老乐器以崭新的艺术生命,为实现笙演奏艺术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7年,胡天泉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以绝妙的一曲《凤凰展翅》荣获金质奖章,为民族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增光添彩。随后,他不断地创作、丰富演出曲目,使笙独奏这一演奏形式得以长期活跃在民乐舞台上。在他的鼓舞和推动下,涌现出许多笙演奏家,直到后来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各地区、各团体有影响的独奏人才。

胡天泉并未满足“金质奖”、“第一人”的桂冠,不断地开拓创新。如:在表现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阿细欢歌》这首作品中,他别出心裁地在笙斗上植一“巴乌”变成“巴乌笙”。这是一项杰出的发明与创造,演奏效果神奇而迷人。他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笙独奏音乐会,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但从不见他有任何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表现。

胡天泉是以演奏见长的民乐艺术家,不谙作曲专业,但他善于与作曲家合作。他在笙独奏和吹打乐方面硕果累累,与人合作创作、改编了三十多首笙曲和唢呐曲,其中流传较广的乐曲有《凤凰展翅》、《红旗招展》、《草原巡逻兵》、《白鸽飞翔》、《海岛晨曲》等。近年来,他又与作曲家林伟华改编、推出了大型笙协奏曲《黄河》等。2002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胡天泉笙曲集》,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胡天泉多次在全国、全军文艺会(调)演和艺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多次立功受奖。几十年来,他曾先后赴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演、讲学。2002年春节期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他的笙独奏受到欧洲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1995年以来,胡天泉亲自参与了山东菏泽民族管弦乐学校的考察、论证和建立。并为培养新一代民乐艺术继承人才做积极的贡献。

大事记

胡天泉,笙演奏家,山西忻县(今忻州)人。自幼随父学民间吹管乐器。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济南军区政治部歌舞团演奏员。1969年加入中国***。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长期演奏实践的基础上,对笙的结构进行了系统改革,丰富和提高了笙的表现力。笙独奏《凤凰展翅》、《芦笙舞曲》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人节民族音乐比赛金质奖章。笙独奏《草原骑兵》、《红旗招展》分获1959年第二届和1964年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优秀奖。笙协奏曲《井岗颂》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表演一等奖。

职业生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于2003年8月28日在济南举办了一场“纪念胡天泉军旅艺术生涯50周年音乐会”。音乐会上胡天泉演奏了纪录他50年足迹的代表性作品,从《凤凰展翅》、《阿细欢歌》到《黄河》等。一位七旬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地活跃在音乐舞台上,不仅博得了热烈的掌声,更感受到现场观众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

胡天泉自幼随父习奏笙、管及唢呐并在山西忻县农村各种场合演奏。1953年,19岁的胡天泉参军入伍,从此,他凭借扎实而精熟的演奏技艺踏上了军旅艺术之路,一拚就是60年。而今,79高龄的胡天泉已是桃李满天下、饮誉海内外著名的笙演奏大师,将军级别的民乐艺术家。胡天泉同志勤学苦练,奋力拚搏,对当代民族管弦乐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精通民族管乐器。不仅笙艺超人,管子、唢呐演奏也十分娴熟。

笙,是我国民族器乐宝库中惟一的一件簧管乐器。胡天泉是将这件古老的伴奏乐器推向舞台占有一席独奏地位的第一人,他在1957年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以绝妙的一曲《凤凰展翅》荣获金质奖章,为民族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增光添彩。随后,他不断地创作、丰富、演出曲目,使笙独奏这一演奏形式得以长期活跃在民乐舞台上。在他的鼓舞和推动下,涌现出许多笙演奏家,直到后来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各地区、各团体有影响的独奏人才。

他并未满足“金质奖”、“第一人”的桂冠,不断地开拓创新。如:在表现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阿细欢歌》这首作品中,他别出心裁地在笙斗上植一“巴乌”变成“巴乌笙”。这是一项杰出的发明与创造,演奏效果神奇而迷人。老胡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笙独奏音乐会,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但从不见他有任何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表现。他为人谦和,待人宽厚,艰苦朴素,始终保持革命军人和劳动人民的优良作风。他这些朴实无华的高贵品格,受到同行朋友和无数学生们由衷的爱戴和广泛的赞誉。

胡天泉作品

他是以演奏擅长的民乐艺术家,不谙作曲专业,但他善于与作曲家合作。如:董洪德、张式业、何化均、林伟华等作曲家以及刘汉林等演奏家均为其笙独奏和吹打乐联手创作出许多成功的佳作。这么多作曲家与其合作,由此不难看出老胡憨厚的“人缘儿”。说起“人缘儿”何止于此?“非典”前夕,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他众望所归的被拥戴为会长,亲率老中青百余名笙友和学子演出有史以来超大型的笙合奏,场面之动人,群情之亢奋为民族乐坛罕见之盛事。老胡“人缘儿”的魅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可见一斑。70高龄的老胡依然活跃在海内外的演出舞台上,风采依旧,雄风不减。尤其管乐演奏,不仅手指需灵活,还需敏锐的舌功和充沛的气息。据说在胡天泉的生活中离不开笙,怎么忙也要吹上一个小时。50年,在历史长河中何其短暂,胡天泉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将军级别的民乐艺术家,这在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也无先例。他是祖国和民族的骄傲。面对如此崇高的荣誉,胡天泉说:“是党和人民哺育了我,是前卫歌舞团培养了我,没有前卫歌舞团就没有我老胡的一切。”

按照我的审美情趣,我会选择以下几种音色:

20Classical C Flute 古典C长笛21Classical Oboe 古典双簧管

22 Classical English Horn 古典英伦圆号

23 Classical Clarinet 古典单簧管

基本能力专题复习材料第一卷

音乐鉴赏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 各地民间音乐

一. 音乐与人生

1.吴祖强,作曲家。代表作: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妹》,芭蕾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

2.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奏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阳春白雪》,创作有琵琶曲《天鹅》《草原**妹》《老童》。

3.草原**妹共有五个乐章《草原放牧》《在寒夜中前进》《与暴风雪搏斗》《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4.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第六(悲怆)交响曲》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1812年序曲》,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套曲《四季》。

5.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6.音乐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等。

二.多彩的民歌

1.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2.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3.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浙、江淮、闽粤台、湘鄂。

4.西北民歌:

代表曲目:青海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陕西民歌《脚夫调》《赶牲灵》《三十里铺》,山西民歌《刨洋芋》。

风格特点:旋律高亢悠长,起伏较大,节奏较自由,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5.中原民歌

代表曲目: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江苏民歌《茉莉花》

6.南方民歌

代表曲目: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浙江民歌《对花》《对鸟》,湖北民歌《幸福歌》

风格特点:歌词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7.蒙古,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

蒙古民歌代表体裁:长调 《牧歌》《辽阔的草原》,短调《嘎达梅林》《森洁德玛》

西藏民歌代表作品:《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的金山上》《宗巴朗松》《天上飘着彩虹》

西藏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

维吾尔族民歌代表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牡丹汗》《阿拉木汗》《新疆好》《达坂城的姑娘》

各民族代表乐器:藏族 扎木聂;

蒙古 马头琴;

维吾尔族 冬不拉、弹布尔、手鼓

8.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民歌 创作歌曲

作曲 群众口头创作 根据作曲法则创作

歌词旋律 流传中有变化发展 固定不变的

流传 口耳相传 记谱传流

风格特点 民族地方特性 作曲者的个性特征

三、民间器乐

1.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

2.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分为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用于祭祀狩猎)、横吹(用于随军演奏)四大类。

3.“打溜子”,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演奏乐器有: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代表曲目《锦鸡出山》。

4.吹歌: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因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5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

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

流行区域 上海,苏南,浙江西部 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

所用乐器 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子、箫、笙、鼓板、木鱼 高胡

扬琴

音乐风格特点 轻巧、明朗、欢快、活泼 乐曲短小精悍,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代表作品 《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欢乐歌》《云庆》《行街》《》《旱天雷》《雨打芭蕉》《娱乐生平》等

6.被称为“五世同堂”的是:《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老六板》,五曲同出一宗,多在喜庆之日成套演奏。

四、京剧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2.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3.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

4.四大行当:生(老生、小生、武生等)、旦(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等)、净(花脸)、丑(文丑武丑)。

5.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食欲表现欢乐坚毅的情绪。

6.京剧的板式: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有以下形式:一板一眼(相当于2/4拍);一板三眼(4/4拍);一板无眼(相当于1/4拍);无板无眼(称为散板)。

7.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为唱腔伴奏,为管弦乐部分;武场配合身段表演,为打击乐部分。

8.古典京剧的代表曲目:《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贵妃醉酒》选段)。

9.现代京剧的代表曲目:梅兰芳《孽海波澜》《邓霞姑》《抗金兵》;程砚秋的《荒山泪》《青霜剑》;

10.八大样板戏是指:《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

五、亚非音乐

1.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西亚、东南亚、中亚。

地区 国家 代表曲目 风格特点

东亚 中国、日本、韩国、朝鲜 蒙古《四岁的红鬃马》(呼麦)呼麦,是一种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 《星星索》《梭罗河》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曲调缓慢悠扬,带有哀伤色彩,每句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南亚印度、 孟加拉(音乐之邦)《欢迎》萨朗吉(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演奏印度音乐的特点:有很多滑音和装饰音,波浪形和曲线式的旋律,多变的即兴演唱、演奏,器乐曲中多持续音,歌声中略带有鼻音色彩。

西亚 阿拉伯、 《巴雅提木卡姆》卡曼贾演奏《木卡姆》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通常由某一特定调式为主贯穿全曲。

2.非洲歌舞音乐

非洲音乐不是地理概念上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

3.代表作品:加纳民歌《非洲赞歌》,布隆迪圣鼓《鼓舞》,坦桑尼亚民间乐曲《门库尔雅》,塞内加尔《男孩之舞》。

4.非洲音乐的特点:高度发展、复杂多变、强烈奔放的节奏。

5.非洲民间音乐的功能性:音乐活动常伴随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是社会生活习俗的一部分;与劳动相伴随;是各种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在各种节日和喜庆活动中具有社交的性质;并经常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此外,非洲音乐有强烈的自娱性质。

6.特色乐器:

亚洲:印度的萨朗吉,阿塞拜疆的卡曼贾,蒙古的马头琴,新疆维吾尔的冬不拉、热瓦甫、弹布尔、手鼓,中国的二胡,古筝,唢呐等。

非洲:马林巴琴、拇指钢琴姆比拉、鼓及各种敲击乐器。

六、欧洲民间音乐

1.欧洲大陆按照地理划分可分为:南欧、西欧、东欧、北欧、中欧。

2.欧洲民间音乐代表曲目: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苏格兰风笛演奏《优雅》

罗马尼亚排箫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3.欧洲歌曲的体裁:叙事歌曲、爱情歌曲、节庆歌曲。

4.特色乐器: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罗马尼亚排箫、意大利曼陀林。

5欧洲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联系:

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被音乐大师们大量吸收,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专业音乐家创作的乐曲,经常由民间歌手和民间队表演。

七、拉丁美洲音乐

1.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

2.代表曲目:秘鲁民间乐曲《告别》(演奏乐器:排箫、盖那笛、恰朗戈)

墨西哥歌曲《美丽的小天使》(体裁“松”)

探戈舞曲《小伙伴》(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舞曲。音乐特点是运用多种多样的切分音)

3.拉丁美洲音乐大体上可分为: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以黑人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三个类型。

3、非洲黑人音乐相融合的产物。

第一部分 西方音乐流派

一.巴罗克时期 (1600——1750)

1.音乐特点:作品大都宏伟壮观充满活力,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

2.代表人:

巴赫 : 代表作 <<马太受难曲>> <<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包括前奏曲和赋格)

亨德尔:代表作<<水上音乐>> <<焰火音乐>>;还有斯卡拉蒂、维瓦尔蒂等

3。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1581年首创“新法密律”并计算出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一百年。

二.维也纳古典乐派 (1750——1810)

1音乐特点:崇尚理性,形式严谨,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 。

2代表人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暴风雨》《热情》,

交响乐 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

歌剧 费代里奥》

海顿: 交响曲 《时钟》

清唱剧 《四季》《创世纪》

莫扎特: 歌剧 《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三.浪漫主义音乐 (1820-1910)

1.音乐特点:从主观的角度感受事物,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

2. 代表人:

舒伯特 艺术歌曲《魔王》《鳟鱼》《致音乐》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纺女》《冬之旅》

交响曲《未完成》)

肖邦 《C小调革命练习曲》《幻想即兴曲》《华丽圆舞曲》

李斯特 首创交响诗体裁,作品:《前奏曲》《塔索》《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

柏辽兹 首创标题音乐, 作品:《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3.艺术歌曲: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曲,有精心编配的钢琴正谱伴奏,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4.练习曲: 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5.标题音乐: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音乐形式,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相对应。例:《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

四.民族乐派 (1860年左右)

1.音乐特点:作曲家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歌颂祖国河山和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2.代表人:捷克斯美塔那 交响诗《我的祖国》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捷克 德沃夏克 歌剧《水仙女》

芬兰 西贝柳斯 交响诗《芬兰颂》

俄国 格林卡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管弦乐《卡马林斯卡亚幻想曲》

俄国 柴可夫斯基 交响曲 《第六悲怆》;序曲《1812年》

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3. 俄国强力五人团

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作品:穆索尔斯基: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4.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例如:西贝柳斯《芬兰颂》;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五.印象乐派

1.音乐特点: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重视和声配器色彩,意境幽静朦胧飘忽空幻。

2.代表人:德彪西

3.作品: 交响素描《大海》;歌剧《佩利亚斯兰与梅丽桑德》;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意象》《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六.表现主义音乐

1.音乐特点:表现内心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

2.代表人:勋伯格(奥地利),贝尔格,韦伯恩

3.无调性音乐:没有调性的音乐出现于20世纪初,它取消了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打破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性中心有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

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

4.十二音音乐作品: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华沙幸存者》

七.爵士乐(JAZZ)

1.起源: 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源自美国的黑人歌曲和“拉格泰姆”。

2. 代表作品: 格什温的钢琴与乐队作品《蓝色狂想曲》,贝尔格的歌剧《璐璐》

3.分类: 迪克西兰爵士乐(代表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金奥利弗),自由爵士乐

4.爵士乐之父: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南部之子》

中国音乐部分

一古琴音乐

1.古琴形制:七弦,十三徽

2.代表曲目:《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3.赏析 《流水》:曲式:“起,承,转,合”结构

谱源于《神奇秘谱》;此曲伴“航行者”太空船遨游太空

二.古代歌曲

1.发展历程:诗经,楚词,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

2.代表作品:《阳关三叠》《扬州慢》

三 学堂乐歌

1.定义:“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898年5月向光绪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的。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校里开设乐歌课所唱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2.主要内容及代表作品:

A、 “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代表性的歌曲有:《何日醒》《黄河》

B、 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的歌曲有:《体操-兵操》等;

C、 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的,如:《革命军》(沈心工编)

D、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反封建”民主精神。代表作:《勉女权》《女子体操》《缠足苦》 ;

E、 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民主思想的,代表性歌曲有:《运动会》、《电报》、《文明婚》等;

F、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勉学》《春游》《送别》

3.四位音乐家的作品风格比较

主要作品 音乐风格 对会的主要贡献

沈心工 《体操兵操》《黄河》 歌词浅显易懂,词曲结合好,适合儿童学唱编写大量乐歌,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李叔同 《送别》《西湖》《春景》 所作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萧友梅 艺术歌曲《问》 所作乐歌贴和时政,善于运用西方音乐要素 1927年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

黄自 清唱剧《长恨歌》

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大批音乐专业人才。

4.清唱剧

又称神剧,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混合歌乐的形式。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以曲调,由许多乐章组成,包括:咏叹调喧叙调合唱等曲体。题材包括:抒情的,戏剧的,历史的,宗教的。无布景动作与服装,多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例如:黄自《长恨歌》;海顿《四季》《创世纪》

四.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聂耳:作曲家,云南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歌曲:《卖报歌》《新女性》

《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梅娘曲》

2.冼星海:作曲家,广东人。

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 《黄河颂》, 第三乐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 《黄水谣》,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 黄河怨》,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片段1)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片段2)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片段3)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片段4)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片段5)

7《保卫黄河》(轮唱,片段6)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片段7)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五.左翼音乐运动组织

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 聂耳,王旦东等

中苏音乐学会 聂耳,任光,田汉等

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任光,张曙等

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张曙,安娥,吕骥等

六.歌剧:

1.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演唱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

2.中国新歌剧代表作:(六部)

1马可《小二黑结婚》《白毛女》 2梁寒光《赤叶河》 3 羊鸣《江姐》

4罗宗贤《刘胡兰》 5 张敬安《洪湖赤卫队》 6 石夫《阿依古丽》

七.新中国的音乐家及其作品

陆祖龙 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一束山茶花》独唱曲《娄山关》《心中的玫瑰》《长城永在我心上》

吕其明 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秦咏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为祖国献石油》

施光南 歌曲《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歌剧《伤逝》

彭修文 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丰收锣鼓》《瑶族舞曲》《乱云飞》

郭文景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歌剧《狂人日记》《夜宴》;交响合唱《蜀道难》;交响诗《川崖悬葬》;

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社火》

谷建芬 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烛光里的妈妈》《那就是我》

赵季平 歌曲《好汉歌》。为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笑傲江湖》**《大话西游》《霸王别姬》等配乐。

印青 歌曲《走进新时代》《 凝聚》《西部放歌 》《永远跟你走 》音乐剧《迷人的港湾 》舞剧《妈祖 》

三宝 歌曲《 你是这样的人》**乐《一个都不能少 》《 我的父亲母亲》

刘炽 歌曲《祖国颂 》《我的祖国 》《 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 》

乔羽 (词作家,被称为“词坛泰斗”)

作品有《 思念》《 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 爱我中华》《我的祖国 》《祖国颂 》

八.补充

音乐家及其称号

1巴赫(音乐之父、复调大师。) 2海顿(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3(乐圣)

4.莫扎特(音乐神童) 5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 6李斯特(钢琴之王)

7.肖邦(钢琴诗人) 8帕格尼尼(小提琴之王) 9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10.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1。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12。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13.德国“三B作曲家”是指(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

其他

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孟加拉被称为“音乐之邦”。

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

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7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5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6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17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23元代四大戏剧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

青、黄、赤、白、黑

26五音

宫、商、角、址、羽

27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28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

30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31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34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35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36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哏德全:1958年5月生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自幼深受傣族文化熏陶的哏德全,10岁时就开始跟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与制作。每天出去骑马放牛,总是会随身带着他的葫芦丝,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一曲接一曲吹着刚学来的乐曲。长大后,哏德全到梁河糖厂水泵房当了一名工人。那时候,糖厂的空气里总是飘荡着美妙的葫芦丝音乐。哏德全把心思全都放在了葫芦丝上,他不断游走于民间,学习各种民族乐器的制造与演奏技巧,他手里的葫芦丝和吹出的乐曲总是比一般人的要好听。

带着一身的技艺,上世纪80年代,哏德全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昆明,创办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凭借对葫芦丝的热爱和自小练就的扎实功底,创新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并独创性地在葫芦丝的制作上采取了新的方法,扩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让傣家人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制造出了以“哏德全”为商标的乐器,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葫芦丝新曲,录制发行了一张又一张的专辑。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第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有专辑《多情的葫芦丝》录音带。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

2008年9月16日晚10点10分,著名民族民间艺术家、葫芦丝巴乌制作演奏大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哏德全先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在昆明辞世,为他短暂的50个春秋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记者昨天一早就来到哏德全位于昆明凯苑小区的家中。与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朋好友一起缅怀这位中国的“葫芦丝王”。据悉,哏德全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日上午9时在昆明油管桥殡仪馆举行。

王同贤:男,1955年月出生于河南郸城。大专学历,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葫芦丝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国社会艺术考级委员会考官,河南省竹笛葫芦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郑州中原竹笛葫芦丝专业艺术学校校长。现任河南省老干部大学以及郑州市老干部大学客座教授。  2004年创办郑州中原竹笛葫芦丝专业艺术学校。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四方求索,细心钻研,在民族吹奏乐的演奏及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细腻深邃的演奏风格。 李仲培:哏德全的启蒙老师。1955年2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哪勐村的一个傣族寨子里。从小酷爱音乐,童年深受当地名人、民间艺人和龚全国等人的影响,学会了二胡、竹笛、葫芦丝等多种器乐。 1972年9月参加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演奏员。1980年州歌舞团的演奏员龚全国被国家四大部封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得知后,就写信给龚全国向他请教学习葫芦丝演奏。龚全国收到信后,回信说:你在梁河到芒市太远,我介绍你找我兄弟——李仲培在县文工队,他系统的学过吹管乐,当时哏德全在梁河糖厂当工人,通过龚全国介绍——跟我学习葫芦丝演奏。我就系统地教他学习竹笛的气息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及民族音乐理论。将竹笛的气息、技能、优势和葫芦丝特点、风格相结合,每个星期来上几节课,长达三余年之久,在民间吹奏葫芦丝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演奏技能、乐理等突飞猛进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终于在90年初出现了哏德全的葫芦丝、巴乌演奏专辑,他独特的风格让葫芦丝、巴乌走进千家万户,国内外赞誉不绝。

李春华:出生于云南,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多次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

魏仕健:作曲家、教育家,系山东省临清市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 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葫芦丝论坛》编辑部主编。在全国二十余家音乐期刊、电台发表声乐作品200余首,学术论文23篇,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近30次。曾先后担任《湘江歌声》专栏作家,《中小学音乐报》特约记者,《工人音乐报》特约编辑、记者,其传略收入《中国艺术界名人大辞典》。先后出版了《魏仕健优秀校园歌曲选》(济南出版社)、《葫芦丝大教本》(华夏出版社)、《中国葫芦丝演奏方案》(新世界出版社)、《丝韵》CD专辑(与人合作)(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在全国“滨湖杯”葫芦丝原创作品大赛中其葫芦丝独奏曲《红叶》获总排名第六。

王厚臣:1956年3月22日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祖籍山东莱阳。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考级专家委员会高级考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乐演奏家。  197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元修和、张之良、陈重先生学习竹笛、打击乐、笙、埙等专业技术,获得双专业学历证书。从艺以来,以独到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以及严谨的舞台作风,出色圆满完成了八千多场次的独奏任务。他的演奏既热情饱满又粗犷豪放,既深刻细腻又运用自如;既有爆发力又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使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加之具有扎实而良好的竹笛功底和演奏基础,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使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艺术品素,在音乐艺术界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乐坛骄子。在创作方面亦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立意不凡﹑旋律流畅﹑风格鲜明﹑寓意深刻,创作葫芦丝独奏曲《灞柳 情》、《茶歌》、《婚恋》、《草原恋歌》、《瑶族舞曲》﹑《风葫芦》﹑《苗语花香》﹑《茶歌》﹑《美丽的秧箩》、《火塔之夜》[[天乐]]《公主的传说》,《赛江南》等多首作品定为国家考级曲目并在国内各项赛事中获奖。其中有四首笙作品及个人简介由中国台北学艺出版社《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中出版发行。所编的《笙曲集》、《埙曲集》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与此同时,他先后编著的《葫芦丝巴乌教程》《葫芦丝巴乌考级辅助教程》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最新编著的《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精选》以及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先生监制的《王厚臣作品专辑》已由陕西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2002年4月随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日本大分访问演出,演奏了葫芦丝独奏曲《茶歌》2009年10月应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山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邀请在太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专场演出。11月应天津葫芦丝俱乐部的邀请举办了艺术讲座。2010年2月应深圳葫芦丝巴乌委员会的邀请举办了葫芦丝西北风格的讲座。2010年4月参加了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中国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中国旅游年暨世博旅游推广周活动,担任葫芦丝《大长今》、《火塔之夜》独奏任务。所到之处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和热烈欢迎。  业绩已被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地方艺术人才年鉴》﹑《中国音乐家辞典》。

曲佤哈文(艺名), 汉族名:史习文。云南籍。云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海南省分会常务理事。广西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会员常务理事。

2007年8月曲佤哈文拜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作曲家林荣昌老师为师。学习演奏及作曲。2007年至2012年期间曲佤哈文老师创作有佛乐《乌香》,四川大凉山彝族风情葫芦丝曲《执玛格聂》,为感恩父母亲而创作的《感恩》、 以漓江为背景的《漓浪情丝》,改编电视剧<井冈山>主题曲为高低音葫芦丝合奏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创作云南傣族风情乐曲《欢乐傣乡》、高低音葫芦丝合奏曲《孔雀之梦》,蒙古族葫芦丝曲《草原牧歌》和藏族风情葫芦丝曲《贡布舞》等十余首葫芦丝作品。

岳小卜:中国为数不多的葫芦丝女制作家之一,音乐学学士,“乐得葫芦”品牌创始人。出生于伟人故里——湖南湘潭。二十一年乐器行业经验,在葫芦丝制作与演奏、儿童器乐作品创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所造诣,创作了《奥运喜讯传金湾》、《渔乐》等脍炙人口的葫芦丝曲。近几年先后担任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广东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员等职务。现为中国教育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为葫芦丝巴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赵也:湖南科技大学音乐学学士,竹笛专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自幼习笛,掌握诸多竹笛、葫芦丝技巧。对竹笛、葫芦丝的学习与教育有着颇深的研究。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日常的学习,自己选编、整合了一套内容更精炼、更实用的“琳轩音乐赵也教你学乐器系列”竹笛、葫芦丝教材《竹笛葫芦丝基础器乐学习精编教程》。

武弋: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葫芦丝考级高级评委。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考级优秀指导教师。2002年创办“天籁知音民乐工作室”从事葫芦丝、巴乌的教学与推广。2008年(合作)出版发行《西双勐牛之歌》葫芦丝曲集;2013年创作葫芦丝独奏曲《火车随想曲》等。

李会刚:男、民族:汉、河北省邢台市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陶笛专业委员会(简称:河北省葫芦丝、巴乌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 。

郑石萍

郑文萍 1.月光下的凤尾竹

2.婚誓

3.多情的巴乌

4.竹林深处

5.山寨情歌

6.侗乡之夜

7.瑶族舞曲

8.欢乐傣乡

9.竹楼情歌

10.放马山歌

11.美丽的金孔雀

12.军港之夜

13.梦回景颇山

14.勐养江畔

15.古歌

16.金色的孔雀

17.赶摆

18.迷人的葫芦箫

19.景颇山

20.版纳之夜

21.金孔雀与凤尾竹

21.云之南

22.月亮升起来

23.乌香

24.刘三姐

25.佤山春

26.天涯歌女

27.渔乐

28.奥运喜讯传金湾

29.打跳欢歌

30.蓝色的香巴拉

31.蝴蝶泉边

32猎归

33贡布舞

34骑兵进行曲

35福禄迎新

36傣寨恋曲

37菊花台

38西界

歌曲说明:

1.月光下的凤尾竹 作曲: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词:词作家、诗人倪维德歌手:关牧村

2.婚誓 1957年**《芦笙恋歌》主题曲

葫芦丝把这两首歌曲演绎得非常完美,你能通过葫芦丝“听”到情侣们在谈情说爱,身临其境。

3.云之南意蕴深远,曲调婉转,天籁之音会把你带到一个无比优美的境界,让你忘乎所以。

4《渔乐》葫芦丝重奏曲。

作曲:岳小卜、勇丹。录音编排: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

这首乐曲的主要题材来自于珠海民歌《月下轻舟泛渔歌》。悠扬动听的旋律一开始就让人们有种亲切熟悉的感觉,使我们珠海的民歌旋律特点很快就回响在听众耳边。一段悠扬的旋律过后,乐曲进入快板段,这一段主要采用珠海的咸水歌的素材,仍然是在徵调式上展开,充分体现了沙田民歌的特点。接下来是转段,情绪突然变得悠长抒情,与第二段构成鲜明的对比,然而调性也随之改变,从徵调式变成宫调式,整个音乐的色彩变得更加明亮,乐曲的第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再现,回到徵调式上,这是对主题段的再次回顾,强调和巩固整个乐曲的主题和调性。

这首乐曲主体是由F调葫芦丝独奏引子部分,引出乐曲的大体情绪和主要乐思。第一段由一个复乐段构成,前段结束在商音上,后段结束在徵音上,与前段形成呼应。此段主要表现渔民出海打渔之前充满希望的心情。第二段首先吹奏小引子,然后由一个重复的四乐句乐段构成。速度加快,同时节拍变成了6|8拍,是一种舞蹈性的节奏,因此这一段的伴奏织体采用了舞曲性的织体。依然以主旋律为主。这一段体现了渔民们在捕鱼中的乐趣与丰收的喜悦。

第三段开始转调,乐曲由此进入F调,低沉、浑厚的听觉感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幅幅关于渔民老者的画面,亦或是抽着旱烟、端坐船头,亦或是凝视鱼篓,瞭望水域,让人有无限沧桑之感,忽然能够体味到渔民捕鱼收获背后的那份艰辛。接着是此段反复一次,乐曲进入C调,音乐明朗起来,清新的气息铺面而来,乐曲的画面转向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亦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孩子心中的渔乐让人体会到了捕鱼收获的另一种欢愉。前短后长的两个乐句构成,表现渔民们打渔快结束时的各种心情。使听众明显感受到转调处理带来的听觉效果。

再现段的句法结构与第一段相同,但是在织体上有所变化,采用了复调的手法,与第一段构成呼应。

尾声与引子形成呼应。由水乐引出,宁静而致远,展现了一幅雨声过后,潮湿的空气里渔船渐远的画面,引人回味。

沙田民歌包括咸水歌、高棠歌、姑妹歌等。传唱至今的曲目有5000多首。沙田民歌对珠江三角洲“疍家人”的劳动习俗、生活状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首乐曲的创作意图在于更好地将这种民歌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传达,超越歌曲的局限,使其流传得更加广泛。对于《渔乐》的音乐创作,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的执笔是非常开放的。我们想在不断地尝试中,最终寻找到珠海民歌与儿童乐器演奏配合的最佳状态,我们希望各位能在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倾力艰苦奋战在当代中国农村小学、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在儿童乐曲创作和组织编排上的苦心和我们对民歌艺术发展、保护的轨迹。

5《奥运喜讯传金湾》,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岳小卜老师作曲,中央音乐学院方健教授担当MIDI制作,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姚恒璐教授指导,集中国云南特色乐器(葫芦丝)与奥运精神、珠海金湾人民爱国热忱为一体的大型原创器乐舞题材,是金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以奥运会为主角的百人葫芦丝器乐舞艺术篇章。此曲以简洁、悠扬的旋律写出了在中国成功申办奥运时刻,全金湾人民幸福快乐的体验。《奥运喜讯传金湾》陶冶了金湾人的情操,坚定了金湾人的意志,鼓舞精神,活跃生活,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这首乐曲结构是单二部曲式,由12小节的自由引子引出。

曲式结构图如下:

引子 A 连接 B

12 a b cd e f g h i

4.4 44 6 4 4 4 4 6

首先,引子前半段,随着国歌的奏响,我们意识到一次伟大的盛会将要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举行!这个让无数中华民族的子孙们期待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了!接着,纯净、悠扬、飘逸的葫芦丝独奏开始,轮番转换的前八个小节长音,生动地展示了金湾农村的一幅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绿山碧水的金湾似乎正为这个喜讯的到来而积蓄着某种力量。紧接着一串由低到高的音阶式进行融合着四拍长音,将这种力量的蓄积推到最高点,由此揭开了金湾人民喜迎奥运的序幕!

第一段,由起承转合的四句构成,最后落在bB宫调上。表现了金湾的孩子们翘着小脚丫,银铃地欢叫着跳跃开来,把祖国的喜讯带到父母、兄弟姐妹的身边。

连接段,由迂回式的旋律快速上行到羽音上。一串急速的、抑扬顿挫的强有力音阶进行,预示着申奥成功的喜讯刹那间就传遍了整个金湾,最后的一个长音表现的是远镜头下,金湾的每家每户翘首以盼,凝视的双眸里盛满了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

第二段,是整曲的高潮部分。由五句写成,前两句是起与承的关系。第三句在节奏和旋律形态上有一定的变化,第四句头与第三句基本相同 ,但是结尾的落音不同,前句落在角音上,后句则落到商音上 ,最后一句是总结性的句子 ,最后回到bB 宫音上。金湾的广场上站满了人群,得知申奥成功的人们纷至沓来,共同庆祝祖国的成功!大家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整个金湾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一时间,千万双翅膀从小林山奋起,迎着新世纪朝阳;千万片征帆在金湾进发,驶向奥运的殿堂……

注:岳小卜老师说:“希望这首曲子能成为一个平台,让大家离奥运更进一步,也让奥运精神离大家更进一步!”

6《福禄迎新》 ,壮族青年作曲家黄圣杰(阿卬琥)老师作曲并编曲演奏,收录在葫芦丝独奏专辑《开门红》里。该曲调欢庆中带有悠扬,热烈中带着柔美。无论您是开大音响活跃气氛,还是夜深人静带上耳机细细聆听,都会给您美好的享受,让您霎间忘掉所烦恼,置身于曲中流连忘返曲如其名,“福禄”和“葫芦”谐音,用葫芦丝演奏最为恰当,寓意深刻。“迎新”即是迎接一切美好新事物,迎新年新春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迎新婚、迎新生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迎新房、迎新店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

《海的尽头是草原》这首歌曲背景音乐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民族乐器,包括:

蒙古马头琴:蒙古传统弦乐器,常用于演奏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大提琴:西方弦乐器之一,由四根琴弦和一个共鸣箱构成,通常用于演奏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

手鼓:铜制打击乐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手持式和架子式,通常用于伴奏和打节拍。

卡林巴:非洲打击乐器,由若干个铝板或木板组成,通常用于演奏非洲音乐。

箫:中国传统吹管乐器,由竹子制成,通常用于演奏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马蹄铁:蒙古传统打击乐器,由两个金属片组成,形状类似马蹄,通常用于伴奏和打节拍。

通过以上乐器的使用,加上人声合唱,创造出了深情而激昂的音乐氛围,凸显了歌曲主题的草原和辽阔海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3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