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可以分为哪三个时期?

浪漫主义可以分为哪三个时期?,第1张

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英国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德国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决定了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理论奠基人,他们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个性解放、艺术无目的论的浪漫主义理念。在施莱格尔兄弟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包括诺瓦利斯(1772年-1801年)、蒂克(1773年-1853年)在内的一批早期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歌颂“神圣的、不可言传的、神秘的”夜,并赞美死亡的美妙感觉。蒂克则著有《民间童话集》三卷,开创了童话小说的新题材。 1805年以后,德国出现了“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莱门斯·布仑塔诺(1778年-1842年)和阿希姆·封·阿尔尼姆(1781年-1838年)。前者的抒情诗《催眠歌》具有民歌风味,诗情浓郁。两人曾合作出版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搜集收录了德国近300年的民歌。雅各布·格林(1785年-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年-1859年)是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他们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称为世界童话作品中的精品。约瑟夫·封·艾尔兴多夫(1788年-1857年)的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将梦幻与现实混合起来,充满神秘情调。

1809年以后,德国浪漫主义在德国形成另一个中心。克莱斯特(1777年-1811年)的喜剧《破瓮记》抨击普鲁士官场和司法制度的腐败,充满民间喜剧的幽默讽刺特色。霍夫曼(1776年-1822年)的《雄猫穆尔的人生观》展示一个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市侩世界,想象和构思奇特。大诗人海涅早年也是一个浪漫派诗人,后来转向现实主义。

总体上看,德国的浪漫主义特征并不明显,风格变化也比较多。到后期,逐渐融入强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潮流。

法国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曲折莫测,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达尔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基督教真谛》主张复兴中世纪礼教,但其作品对美洲丛林和大草原奇异风光以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他的小说《勒内》和《阿达拉》都描写世俗爱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恻缠绵。而史达尔夫人则具有民主倾向。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致力于传播浪漫主义理念,不遗余力的抨击法国的古典主义传统。 法国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包括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年-1869年)和阿尔弗莱·德·维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长写抒情诗,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对照和象征笔法;后者则以哲理诗著称,《古今诗集》和《命运集》宣扬孤傲坚忍精神,表达悲天悯人的思想。

1830年以后,维克多·雨果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导者,他也是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在法国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中鲜有的全才,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其小说《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悲惨世界》等具有史诗般雄壮的风格,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持共和,反对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国。在诗歌和戏剧领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语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笔法,极大的丰富了法语诗歌的修辞技巧,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雨果逝世的时候,全欧洲共有逾200万人来到法国参加他的国葬。

和雨果同时代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还包括女作家乔治·桑(1802年-1876年)。她的创作拓展了浪漫主义文学阴柔的特性,尤其擅写女性问题小说和田园小说。代表作《康素爱萝》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和真挚情感。她也曾是音乐巨匠肖邦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曾和乔治·桑有过短暂恋情的青年诗人阿尔弗莱·德·缪塞(1810年-1857年)是这一时期法国诗坛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组诗》具有梦幻般的色彩。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第一次将“世纪病”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热拉尔·德·奈瓦尔(1808年-1855年)的抒情诗奇诡深邃,形式精美绝伦,对20世纪现代诗歌影响深远。大仲马(1802年-1870年)创作了大量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将通俗小说的发展推向极致。

俄国和东欧

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失败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革命之后出现的。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他的《俄国军营的歌手》歌颂军人的爱国壮举,赞美俄罗斯民族伟大的复兴。雷列耶夫(1795年-1826年)创办《北极星》,宣传浪漫主义思想。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后来转向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年-1841年)是俄国最坚定的浪漫主义诗人,长篇叙事诗《童僧》和《恶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达反暴政的革命理念。小说《当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余人”形象,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先驱。

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波兰的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年-1855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1823年-1849年)。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和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结合起来。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抨击沙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杀,揭露卖国贵族的行径。裴多菲则以《民族之歌》和《自由与爱情》等诗作歌颂为争取自由的斗争。

美国

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历史、文化上的种种不同,以欧洲通行的文学流派的概念来衡量美国文学的发展实际上并不十分准确。但由于美国文学也是整个西方文学的一个部分,因此通常人们也将美国文学史放入整个西方文学史的框架内来研究。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摆脱英国文学的束缚、重视人的精神创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验主义蔚为大观,至此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爱默生(1803年-1882年)和梭罗(1817年-1862年)是超验主义理论家,最先提出浪漫主义的主张。他们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美国前期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华盛顿·欧文(1783年-1859年)、詹姆斯·库柏(1789年-1851年)和爱伦·坡。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在他的小说中,“美国文学”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国文学的拘束。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爱伦·坡主张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他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共同被尊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

美国后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纳撒尼尔·霍桑(1804年-1864年)、沃尔特·惠特曼(1819年-1892年)和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1891年)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对“隐秘的恶”进行挖掘,《红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统治的黑暗以及教会的虚伪和不公,象征手法运用纯熟。主人公胸口佩戴的A字以及短篇《教长的黑面纱》中永远盖在教长脸上的黑面纱,都是一种象征物。霍桑的心理分析自然细腻。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经历编纂、扩充诗集《草叶集》,歌颂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梅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长描写航海奇遇和异域风情,代表作《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小说中的“白鲸”已经成为一种超然的、对人类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图腾。

此外,诗人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1807―1882)的《海华沙之歌》(1885)描述印第安传说中的西风之子海华沙的业绩,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2] 象。

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你好:

具体作品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拜伦的作品,浪漫主义之父——卢梭的作品

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不散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

西班牙画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至1828)是一颗耀眼的星辰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P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罗伯特·舒曼。

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等。

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舒曼狂喜的、热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乐的个人特征。他关注高于他内在自我和灵感的源泉,无论是霍夫曼还是克拉拉。这种思想几乎是意识流的,造就了奇迹般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

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3、舒伯特。

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5、弗朗茨·李斯特。

代表作《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

-罗伯特·舒曼

-弗里德里克·肖邦

-弗朗茨·舒伯特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什么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节译)[1](吴西之译)

  

  第一节:哲学及其相关领域

  

  在当下的英语学界,如果说浪漫主义已经获得普遍青睐的话,那也只能是由于它以一场诗学运动的形式而出场的缘故,虽然说其本身所具有的哲学维度仍幽暗未显。一些核心文本没能被译入英语学界,这加剧了英语学界对浪漫主义哲学之维本可避免的忽视。的确如此,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大师最初为我们创获了巨大的诗学价值。他们毕生工作的大部分努力都是在追问艺术之于社会和哲学的价值。聚焦于这场运动的诗学之维,并力图对其做出一幅全息图景的解读,这本身乃是完全合乎情理之事。诗学之维取向乃是切入此运动并对其做出诠释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这并非就是说它是进入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唯一途径。如果诠释活动坚执着这种取向并放言宣称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只是关乎诗学之事,那么只能说这一诠释学路向本身已在歧途之中。因为正像曼弗雷德·弗兰克先生这本书(指《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EARLY GERMAN ROMANTICISM》——译者注)早已无可争辩的表明的,如果我们仅仅把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当成一场诗学运动的话,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诺瓦利斯以及荷尔德林便只能以天才作家和诗人的身份出场来与我们照面,而他们对哲学事业所做出的那些贡献则将被遗忘于幽暗之中。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大师对于哲学的贡献巨大而深刻。他们的志业曾影响过很多重要的哲学家。狄尔泰的哲学运思就曾受到哲学本质上乃是带有历史主义性质的事业这一浪漫主义观念的巨大启发。再如瓦尔特·本雅明,其关于德国浪漫主义文艺批评观念的学位论文最初就是源发于对于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相关思想的研究和借鉴。事实上,尤为重要的是必须记取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大师乃是康德思想催生的第一代产儿。在这康德思想的第一代成果中,孕育着具有决定意义的对于普遍理性主张的怀疑和挑战,以及将历史政治之维收摄于哲学之中并加以强调的趋向和要求。我们知道,经过康德哲学洗礼的德国哲学并不认为历史政治之维在哲学思考中具有第一哲学的位格。在这一点上,当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将历史政治关怀加以哲学地强调时,并最终促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科学这一新领域的诞生,对于以知识论为其第一原理的德国哲学传统而言,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不宁唯是,就像弗兰克先生在此书中已经阐明的,针对以第一原理为其根基的传统哲学之可能这一问题,浪漫主义的怀疑主义致力于创建康德费希特先验哲学统绪之外的新基地,并试图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如果我们的意识之光仍然无法通透照彻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之维,那么以上所言及的诸多哲学创获对于我们而言就依旧是沉落于幽暗之中蔽而不显的。

  

  无可否认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大师确实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学财富,他们毕生的大部分工作也都是在努力追问艺术之于社会和哲学的价值所在。尽管如此,如果仅仅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单维地标定在诗学运动上,那么这对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大师关于其自身志业的自我理解乃是有失公允的。因为这场运动的所有成员并不会将自己的劳作成果仅仅视为诗学运动的组成部分,他们自视为哲学家,并始终持守着从各个方面解构哲学与诗、以及与其他相关领域之间的传统界线这一哲学信念。虽然浪漫主义父辈对于这场运动的自我理解在以下的诠释活动中变得不再整全,但试图为这场运动提供一个精深的诠释以求理解其诗学之维仍不失为一次合乎情理并实有必要的努力。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寻求变革和重新定义关于诗和哲学的范畴,因而他们往往采用非常规的表达方式以求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非体系化的格言式写作方式,这种书写方式本身就能将自己召唤入富有创造性的诠释学张力之中。尽管如此这般的书写方式会让观念性分析变得困难重重,但无可否认的是它本身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这一观念性分析的困难在我看来正是导致浪漫主义运动遗产中哲学之维缺失的原因所在。

  

  弗兰克先生的此部著作为我们逼近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之维提供了一条精深的分析路向。考虑到这场运动其本真要义在英美哲学界的普遍误读中失落已久,现如今将此书译入英语学界想必会成为英美哲学同仁在同一领域所做出的诸多研究成果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第三节:对第一原则的拒绝

  

  作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认为哲学并不是从第一原则开始的。在《雅典娜断片》第八十四节他写道:“像史诗一样,哲学亦始于中间。”当这一主张汇入诸如“诗与哲应该相与而为一”这样的观点中并得到映照和反观时,施莱格尔在我们的阅读视域中便会发出一种取消诗与哲之分明壁垒的诉求。然而,移除诗哲壁垒以并和诸般原则并非施莱格尔的初衷。事实上,他对于调和诗哲的强调和期许只是他的知识学劳作的一部分,他最初关注的乃是知识的本性。

  

  对诗哲之统一的期许以及对哲学的方法与诗艺的法则进行格对的要求,常常会导致人们将浪漫主义者仅仅视作较之理性和严格更偏爱于感性和诗艺的反启蒙者。虽然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并没有抛弃理性作为知识的最终基准这一信念,但是他们确实拒绝了哲学会以一个第一原则开始这一前提。一旦我们明了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这一面相,我们就有可能开始理解施莱格尔何以会对“中间”一往情深。

  

  浪漫主义是完全彻底的反基础主义者,并且它时刻意欲着寻获哲学和知识固有的不足。在他完成于科隆的关于哲学史的第一本书中,施莱格尔强调了这一点。在这本名为“从哲学的发展史而来观望哲学的历史性品格”的书中,施莱格尔开始着手探讨哲学的开端问题:

  

  想要暂时性地确认哲学的开端之点,一般的做法就是像在科学演绎中那样关心如何把作为开端的第一原则从哲学中抽离出来,当然前提是存在这样的第一原则。然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由以开始哲学化的开端只有在不确定的模糊的观审姿态中方可被寻求和确证。

  

  当然,如果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原则,它仍将会被广为寻求但始终是一无所获。施莱格尔的立场是我们从来不会以建立在这一原则之上的确定知识为始点而发端,相反,我们必须从我们已经居有的地方开始。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居有的所在乃是以往的哲学观念史。施莱格尔的第一次讲座关涉的即是导论哲学的问题,如何导论哲学最后即被还原为事关为人类知识奠定基础的哲学之开端问题。施莱格尔认为,从纯粹的确定性之点开始的任何企图都是不可能的:

  

  像笛卡尔那样企图从以往的所有结构中完全的抽身而出并将它们抛出于自身之外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一来自于心智的完全崭新的决断,这一试图忘却和抛开以往整个传统的企图,在费希特那里同样得到意欲并以失败告终。

  

  对于施莱格尔以及整个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家而言,哲学要远远多于推论演绎的科学,并且它不能单纯的只从逻辑法则的基础上升华出来(即使它不能违背这些原则)。考虑到历史上哲学体系之间的互文性,对以往传统的了解就变成必要的了。并且,对于每一部分的充分理解必然以对于整体的把握为先行条件。哲学不是历史学的,因而它也不能还原为历史,因为哲学关心的永远是理念、意见和思想、通过对这些观念作历史性的评析,我们就能获得理解哲学的方便门径。

  

  对于历史之于哲学的重要性之识取,代表着后康德哲学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转向。虽然与费希特的著作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但浪漫主义者仍不能被视作费希特主义者。的确如此,在弗兰克的这本论著中逐渐显明的是,尽管费希特对于早期浪漫主义者影响甚深,但后者从一些关键的方向上已然背离了前者,由此如若再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视作德国绝对唯心主义的一个变种将是不明智的。费希特坚决主张,为了使哲学成为一门关于知识的科学(知识学),哲学就必须从一个绝对的第一原则出发。《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即是他确认第一原则来解决哲学的开端问题的努力成果。

  

  只有在我们理解了作为浪漫主义的核心命脉即反基础主义之后,我们才有望充分理解在他们的同时代人面前浪漫主义哲学家所表现出来的反—动姿态的意义。以施莱格尔为例,施莱格尔对于费希特的批评,本质上说即是对于他的绝对基础主义的攻击。在1796年的断片中施莱格尔写道:

  

  哲学作为哲学不应有什么第一原则,也不应有明确的对象和任务。《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却有一个明确的对象——自我与非我及其关系,一个明确的第一原则——绝对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个明确的任务。

  

  当我们开始理解这场运动的怀疑论底色时,我们就有望居有了一个理解施莱格尔的主张之哲学意义的有利视点。直到这时,“浪漫的”仍将会持续吸引诗艺群落而非哲人的关注。弗兰克此书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通过分析展现“浪漫的”一词的原初含义来为人们提供一条通达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的哲学创获的幽幽小路。

  

  虽然揭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意义的方便法门是先行理解其成员共享的反基础主义精神,但这不是唯一的门径。已然赢获了对“浪漫的”一词的原初含义的理解,我们就将能够超越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仅作诗艺维度的阐释而更多地去关注它的哲学之维,而且我们也能够将诗艺与哲学放在一起加以追问以便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赢取关于“浪漫的”一词更加丰富的意蕴。

  

  第五节:关于荷尔德林

  

  在本书的第四到第八章,弗兰克讨论了谢林和荷尔德林的著作对于费希特的依赖,并且介绍了两个难以归类的杰出人物:伊萨克·万·星克莱尔和雅各比·兹威林,他们是积极回应费希特的绝对唯心主义并开辟它途的思想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第四章贯穿到第八章,弗兰克的主要任务是为集中探讨荷尔德林的《判断与存在》(Urtheil und Seyn)做准备。他细致地介绍并分析了形塑荷尔德林著作的当时境况和人物,以及《判断与存在》对荷尔德林同时代人的影响。我们被指引向当时影响荷尔德林思想进展的哲学背景以及他与当时对他的思想产生巨大作用的哲学家的特殊关系。在黑格尔、谢林、荷尔德林、星克莱尔和兹威林之间逐渐回落并流逝的友谊在哲学上是如此的重要,乃是因为这些思想者们在对彼此的回应中均发展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我们知道,谢林对费希特自我哲学的持久倾慕是他与荷尔德林之间最主要的交接点。弗兰克令人信服地阐明,荷尔德林《判断与存在》中的若干片段只有在与谢林的《论作为哲学原则的自我》对话语境中才是可通达的,因为他们处理的是相同的问题并且就此问题自由地分享着彼此的观点。他们之间的私人情谊在已出版的诸种著作中得以发现。谢林一直坚执着他的意识决定存在的主张,然而与此同时荷尔德林已经开始为存在决定意识做辩护了。荷尔德林并没有罔视自我意识,但是他确实将其降格为低于存在本身的次级存在。在自我意识从作为哲学的根本原则到作为诸原则中突出但不绝对的原则的转移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弗兰克所说的“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第一次自我主张”。弗兰克指出,如果自我意识不再被承认为哲学的推论原则,那么存在的超越性就会迫使哲学走上一条无限究问的道路,而我们对于知识的寻求也将成为一个无期限的努力过程。知识作为无限的进取这一观念导源于存在的超越性。存在被圆满理解并不能仅仅凭靠意识。这并不是说存在对于我们而言是纯然不可知的存在,朝向存在的道路被审美体验指引出来。弗兰克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阐明审美体验在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审美体验的重视暗示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者本身对于哲学的看法。借助于弗兰克的视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运动的诸多领袖都是一些禀有天赋的诗人这一事实便显现出了新的更加丰富的意蕴。

1、雨果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

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2、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

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

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有《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致英国人民》。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云》、《致云雀》、《西风颂》等,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3、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

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

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

4、卢梭

卢梭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他发明了与传统君主专制对立的伪民主独裁的政治哲学,还开创了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推断人类范围以外事实的思想体系。

卢梭之后,自称改革家的人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追随洛克,另一派就一直追随卢梭。生于日内瓦的卢梭,全名为让- 雅克·卢梭,父亲是一个钟表匠,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之后,父亲也被放逐,离开了日内瓦。孤苦伶仃的卢梭是跟着姑母长大的,从小受的是正统加尔文派教育。12岁时,卢梭停止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开始在很多行业当学徒。

但对于这些行业,他没有不憎恨的。16岁时,他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到了萨瓦。当时,他没有经济来源,衣食无着,只好来到一个天主教神甫家里,撒谎说他要改宗。

5、拜伦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父母皆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

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07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