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五,六十年代诗歌的特点
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与共和国文学范式决定了这时期诗歌的基本范式是:颂歌与战歌
时代对于诗人,以及诗人对于自身,都是这样要求:"必须具有正确的,强烈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感情,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物质和精神的伟大变革,向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诗也就是时代真实而嘹亮的音调,也就是人民意志的代表"
在主情的诗歌创作中,强烈的个人情感被社会,集体的本质取代;诗歌独特的含蓄,暗示,暧昧等美学因素被怱略,被消极
贺敬之
放声歌唱
郭小川
自己的志愿
二,朦胧诗的出现
在"颂歌""战歌"的匡制下,诗歌创作的主流到了文革十年,已走上了"假,大,空"的绝路,而一些地下的诗歌创作中心在形成,他们写与颂歌不同的"朦胧诗",其中最著名的是"白洋淀诗群",由一批北京赴白洋淀下乡插队的知青构成,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等,同时在福建,四川等也有这样的创作群体
后来成为"朦胧诗"主将的北岛,舒婷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的
这些年轻人的写作既不是为了发表,更不是为了名利,完全是出自内心的一种真诚与激情,所以他们的诗显现出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完全不同的思想空间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是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
朦胧诗重视抒情性,先锋诗叙事性强。
经查询,朦胧诗重视抒情,强调按心灵跳动的节奏,先锋诗是按着生活的节奏把握诗的节奏,创造了一种叙事性很强的宣泄诗。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按照一定的格式,格律要求,能够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丰富情感。
朦胧诗:它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内容含蓄,隽永,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改变诗的单一印象为多层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象征诗:创造感伤颓废的情调,是象征主义诗派的首要特点,它通过象征性形象和意境去暗示诗人心灵世界的某种感受,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