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最美的十二句诗 顾城最美的十二句诗直达灵魂

顾城最美的十二句诗 顾城最美的十二句诗直达灵魂,第1张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你不愿意种花,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

是的,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 《避免》

2、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 《远和近》

3、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顾城 《门前》

4、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5、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顾城 《世界和我·第八个早晨》

6、一切都明明白白,

但我们仍匆匆错过,

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顾城 《错过》

7、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顾城 《小巷》

8、字迹已模糊,

因为思念的缘故。

——顾城 《因为思念的缘故》

9、我从没被谁知道,

所以也没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顾城 《早发的种子》

10、命运不是风,

来回吹,

命运是大地,

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

——顾城 《英儿》

11、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12、手我是有的,

就是不知如何碰你。

——顾城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顾城的诗大都比较经典,他无论是新诗体还是旧诗体又或者是寓言 故事 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那顾城诗歌特点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搜集顾城的诗歌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城的诗歌特点

 顾城诗歌特点很容易总结。顾城诗歌的特点有以下几个:读起来很简短,文字其实也很简单,并不像一般的诗歌一样有着咬文嚼字的意义。顾城的诗歌充满着像童年时代的幻想,干净无瑕,充满浪漫纯真的色彩。顾城喜欢用朦胧的手法来写诗,中间顺势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思想。顾城的诗歌最重要一点的是没有传统诗歌的用词深意来提升整首诗的文学价值,而是他用的手法是传统大大不同的,简单明了的文字,简短的话语,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感觉。

 顾城的诗歌很有感染力,那是因为顾城写诗的时候,并没有主要围绕哪个特别的主题来写。看起来是好无厘头的几个文字凑的,但是连着读起来,好像在说每个人,让读者的心有所触动,为诗文营造的环境而动容,这就是顾城的诗歌特有的感染力,让每个读他的人感受好的氛围,然后简短之间有深有寓意,理解之后,韵味在心头挥之不去,赞叹好诗。

 顾城的诗歌,偶尔有着丝丝忧愁和哀伤,就像是小孩子对于成年之时的迷茫,也不是很重,也不是很轻,但是那个度会让人觉得而很舒服,不如其他诗歌那种一悲到底,没有迂回之地。好似了现在的一句话,“给你一个眼神,自己琢磨去”。在有些诗歌略带哀伤的时候,顾城习惯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去暗示,而且暗示的东西都是很简单明了。所以根本就没有猜想,淡淡的哀伤就直面扑来了。

顾城的诗

 顾城(1956-1993),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顾城是当代唯灵浪漫主义的诗人。顾城的诗大都比较经典,他无论是新诗体还是旧诗体又或者是 寓言故事 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顾城的诗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出版《顾城的诗》,上市之后于一九八六年其中的黑眼睛再版,不过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作了修改。顾城的诗是他在文革时期开始创作的,他后来学过画,还在北京做过 木工 。一九八五年的时候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从此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生涯。顾城还被应邀 出国 进行 文化 交谈,讲述和传递中国古典文化。

 顾城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去世了,顾城的诗大多都被人留下来,必将经典有《黑眼睛》、《铁铃》、《北方的孤独者之歌》等。现大多都被收录在《顾城的诗》一书中。顾城除了写诗还有 书法 、散文、 绘画 ,顾城在去世之后他的父亲将他的所有诗词编辑之后出版为《顾城诗全编》。顾城的诗大都比较梦幻。他的作品让他一度被人认为是有一颗童心来对待这个世界的诗人。顾城的诗的特点显得很纯真,大多都很童话。顾城的诗虽然梦幻,但总弥漫着一股忧伤,这也跟他的心情生活经历有关。

 虽然是描写童话般小孩子心境的诗,但顾城的诗也写出了一代人的心,梦幻的另一面就是现实,这是顾城的诗给人们呈现出来的。

顾城简介

 顾城是朦胧派系中的代表者,是一个著名的文学作者。崇尚“唯美、浪漫”。出生在1956年的北京,后来迁址至美丽的东方之珠-上海。早在文革的时候,作为一名菁菁学子顾城也下过下,跟着父亲一起在田间劳作,但喜爱文学的顾城,从没有停止过称作,在知识分子下乡期间,就出了《无名的小花》的作品集。这也是他的启蒙创作,自此,顾城,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受文学父亲的影响,1973年,顾城在还是在画的海洋里驰骋,并有很多名画作品。1974年,在做搬运工的时候,顾城又创作了一批文艺范像《北京文艺》系列的作品。随着《蒲公英》的问世,让顾城在诗歌领域小有名气,也就在那个时候,大家纷纷称颂他为朦胧系,要说起顾城的成名之作,那就是1977年的《今天》,这首诗让顾城在朦胧派正式登榜,成为了代表性诗人。

 其实出生于文学世家的顾城也过过一段漂流生活,那是在1980年,他没有工作之后,浪荡不羁的漂流生活让顾城的文学色彩又添上了鲜亮的一笔。最终他在1985年正式进入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跃进。后来在1987-1993年期间,他在国外四处写作,在国外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名画等。与1993年回国发展。他一生广为认知的作品有《黑眼睛》和《北方的孤独》、《英儿》等,当然也少不了他个人的诗集和故事等作品。顾城的诗干净,清脆,朦胧,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他于1993年的10月8号离世,就此也结束了他一生的写作生涯。

1 顾城描写弧线的诗

2 初中生如何写诗歌

3 顾城简介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诗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在当代文学史上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诗人。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他的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

作者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文学成就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80年代新诗潮运动的起点。

在1975年,他就以神童的天赋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并奠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1984年创作的《颂歌世界》底蕴反思,格调冷静。顾城的《一代人》、《弧线》等诗歌成为朦胧诗论争中被反复提及的“朦胧诗作”。

1987年到1993年写出了唯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英儿》。他的诗常以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喃喃自语的独白,营造一个远离尘世的童话世界。

80年代初,这时顾城的自我也由对自然的依附转向对文化的依附。写作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红卫兵之墓》等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和社会意识的作品。顾城写了很多献给谢烨的诗。这些诗中有着超越现实圄地的异想,努力追求一个物外的、单纯的、与世隔绝的世界。

顾城最经典的十首诗歌如下:

最经典的十首现代诗:《远和近》、《我爱这土地》、《抉择》、《小巷》、《远方》、《雨后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候鸟之歌》、《—代人》、《错误》。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中国当代诗人,作家顾工之子,出生于北京。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纽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993年杀妻后自杀身亡。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被称为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他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他的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这是首典型朦胧派作品,顾城表达的大约是爱情方面的感受,朦胧诗的创作会运用很多特殊的手法,像象征,跳跃,意象,隐喻,比喻,等等,因而朦胧诗本身就具有了多义性,但我们要看出诗作的基本感情,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之美,朦胧之美。你走过堤岸,可以理解为象征手法,即堤岸可能是象征某一段时间,海水忧郁地并排着走,海水的忧郁是深沉的,他们各自并排着走或与堤岸上的你并排着走,你走过长长的堤岸,走过了某些事还没有改变时,还没有物是人非时的这条堤岸的两端。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

顾城最爱他妻子谢烨。

1979顾城和谢烨年顾城和谢烨在火车上邂逅,为了追求谢烨,顾城赶到上海,天天躺在谢烨家门前木箱子里。1983年8月5日在上海与谢烨结婚。1986年参加北京市作协在昌平举办的“新诗潮研讨会”,结识北京大学中文系女学生李英。1988年顾城夫妻前往新西兰激流岛定居,生有一子木耳,顾城不能容忍小孩夺走妻子对他的爱,谢烨只好将小孩寄养在朋友家中。1990年7月李英成为第三者,谢烨竟能容忍三人世界。1993年1月迫于生计问题,顾城在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等国家讲学。是年3月李英和英国情人约翰离开激流岛,顾城为此大受打击,写下遗书,多次自杀未遂。

1993年10月,谢烨收拾行装,准备由奥克兰前往德国,在前往奥克兰的码头被顾城劝回家,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寓所与谢烨发生争执,在冲突中谢烨受伤倒地,顾城随即自缢身亡,谢烨在送医院途中死去。顾城杀妻的过程成谜。媒体报道称“顾城用斧头杀妻”,并称“一个儿童已向新西兰警方作证,事发当天他看到顾城躲在顾乡家前面的小径,等约好的谢烨下车往顾乡家走去时,顾城持斧头从背后砍杀了她。1993年10月《文汇报》”。而依据顾乡(顾城之姐)在《顾城最后的十四天》所说,斧头根本就是不相关的偶然在场物件,没有丝毫血迹,与案件无关,谢烨也仅仅是在额头上有个不注意就看不到的小伤口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3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