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大浪漫主义诗人是?

中国历史上三大浪漫主义诗人是?,第1张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第三大 就不好说了

李贺 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宋玉 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 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庄子 他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例如内篇的《逍遥游》,《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等篇

……

现当代有:徐志摩

晓月风瑟导言:中国自古以来英雄配美女,才子配佳人。英雄顶天立地,呼风唤雨,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因此英雄征服了世界,自然也会得到美女的青睐。而英雄自然也需要美女的安慰,需要美女来相衬,他那过剩的精力和强烈的保护女人的责任感也需要发挥,否则即使英雄得到天下,如果没有倾城倾国的美女,那还有什么意思呢?美女自然也爱英雄,在他失意的时候抚慰他受伤的心,鼓舞他的勇气,,激起他男儿的自尊,在他胜利的时候, 用歌舞欢迎他凯旋归来,让他的豪情尽情挥洒。 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一段段曲折的传奇总伴随一段段更加缠绵悱恻的爱情,当岁月逝去,大江东去,唯有那不变的永恒被人津津乐道。

TOP 10:陈圆圆VS吴三桂 陈圆圆原名邢畹芬,是常州奔牛镇上的一个小家碧玉,因幼年丧母,被送给姨母抚养,因而改姓陈氏。姨妈家的生活也很拮据,陈圆圆十岁那年被姨夫卖到艺馆,学习歌舞伎、琴棋书画,由于天赋聪颖,美艳绝伦,且吹拉弹唱样样俱全,很快就出类拔萃,成为风月场所中“色艺双全”的大红人。陈圆圆美艳迷人,天生尤物,倾城倾国,国色天香。所谓“倾国”,不只是使全国的人为之倾倒,还可能是泱泱大国因之而倾覆。当时陈圆圆在江南一带名噪一时,被称为“江南八艳”之一。 当时正值二八佳龄的陈圆圆被相中选入宫中,而那时明帝国已摇摇欲坠,身心交瘁的崇祯帝已无心思享用美色。陈圆圆入宫三个月后仍未能得到皇帝的欢心,只好又回到田府。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为陈圆圆的美艳风姿所倾倒,当即与田畹道出心里话,尔后吴三桂纳陈圆圆为妾。 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这个刚刚从农民变成皇帝的爆发户在逼死了崇祯后,面对陈圆圆完全丧失了理智,连同吴三桂的金银财宝一并收纳,而远在边关正准备效忠李自成的吴三桂听见自己的父亲被杀时觉得无所谓,家被抄时依然无所谓,然而当陈圆圆也没了时,于是有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经典名句。气火攻心的吴三桂一怒之下便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引清兵入关为报李自成部将夺妾之仇。吴三桂的这一不理智举动却铸成了千古骂名。故此,陈圆圆也成了亡国的“红颜祸水”。 美女指数:8 英雄指数:3 综合指数:55 上榜理由:一个美女成了一次王朝更迭的导火索。

TOP 9:小乔VS周瑜 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桥姓的桥被简化为乔。有关小乔的记载,历史资料上记载的极其简单。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寓所,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因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小乔与周瑜两人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生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战后二年,“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岁”。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令樯虏灰飞烟灭”的周瑜和江东二乔的绝配,也令一代枭雄曹操都羡慕不已, 建起铜雀台日思夜想。 美女指数:4 英雄指数:8 综合指数:6 上榜理由:真正的神仙伴侣,而又真正的时间短暂。

TOP 8: 赵姬VS吕不韦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是需要大写特写的,他就是战国末期,出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也不过分。作为有史以来的最大投机家,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他的一生经历,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他的权术、公关手段、自我炒作的宣传等做法,仍然是比较前卫的,是梦想成功的人士学习的楷模。把吕不韦称为盖世英雄虽然会有人反对,但他绝对是一个千古奇人。 原本虽有万贯家财却不过市井的吕不韦,和美貌惊人在歌舞坊里花天酒地的赵姬,他们是恋人也是夫妻。如果就是那样过了一生,虽然他们肯定不会被历史记录下来,但是他们却将有完美的爱情归宿,所以当他们重写中国历史,他们也必将失去凡人的幸福。他们最终的结局,赵姬与吕不韦难了昔日恩情,而私情终被秦始皇发现,吕不韦被迫自杀,而赵姬在后宫孤独终老。 美女指数:5 英雄指数:7 综合指数:65 上榜理由:一个女人爱上一个英雄。

TOP 7 :梁红玉VS韩世忠 两宋之交,正逢乱世。乱世爱情,结悲苦与飘零之果,凡尘俗辈多如此。有一种爱情却在这种岁月里才生辉。梁红玉,一个本应更加响亮的名字,在正史的文字里,却只能掩在自己男人的阴影里,好在尚有人心。人生不幸,多是因为身不由己,金人南下,躲避战乱的流民不计其数,万千人中,她成了一名军中的歌舞妓,为那些但知今日生,哪管明朝死的军人们歌舞一曲,搏人生中醉卧沙场的一快。一日,宋军小胜,军官们又是歌舞一醉,席间惟有一人眉头紧锁,一个小小军官,却怏怏不乐,自然引得伊人侧目,或许那人的眼神确有别样,就在这电光火石之一瞬,乾坤已定。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小军官的注意,二人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小军官姓韩名世忠,身姿伟岸挺拔,具备了一个英雄的许多天赋,但并非谁都看得出来的,梁红玉不许世俗的标准,遮蔽自己的眼光,或许她早已在颠沛的生涯里悟出英雄莫问出处的真谛。这更见女人的独具慧眼。小军官也的确争气,生擒方腊,三百勇士大破金营,屡建奇功,英名渐远。一个英雄会有万千宠爱,但那往往与功成名就,世所瞩目有关。当珍珠还在大海深处,某个珠贝心底含辛茹苦时,只怕无人问津。懂韩世忠者惟梁红玉一人。 爱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追随他海角天涯。梁韩相亲相爱,转战东西,巾帼英雄智勇过人的本色得以初试锋芒,金戈铁马的岁月里,她比寻常女子又多了一种幸福,那就是最危难的时候,能和自己的爱人并肩作战,生死相随! 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美女指数:7 英雄指数:7 综合指数:7 上榜理由:一梁红玉和韩世忠,有神雕侠侣一样的豪情烂漫,又同有千秋家国壮志,幸运的是他们能一同走过命运的起起伏伏,并实现了尘俗最完美地终了。 TOP

6:西施VS范蠡 西施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她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她养大,胡子里装满故事。故事的开始,就是她太美了。 野史杂稗中如是说,越国大夫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一日,在清清浣纱江畔,与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的西施相逢,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则一见钟情的故事。然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范蠡以“爱国”的名义,背叛、出卖了爱情。他把绝代佳人西施选进宫里,与其他美丽的越女一起,进行歌舞礼仪等“培训”。大约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幸运而不幸的夫差,对能歌善舞、风华绝代的西施深爱不疑。从此,歌舞宴平;从此,对西施甚至越国深信不疑。 而越王勾践,在暗暗地做着复仇的各种准备。“卧薪尝胆”、“养精蓄志”、“励精图治”、“发奋图强”——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富兵强了;吴国,却在君王“从此不早朝”的松懈等现状中,逐步走向衰弱。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被围困在圣胥山的夫差走投无路,挥剑自刎。 传说中,越国胜利后,范蠡归隐江湖,与西施浪迹天涯,做了神仙眷侣,这也是善良的人们最期盼的如此美好结局。 美女指数:9 英雄指数:6 综合指数:75 上榜理由:历尽坎坷,终于团圆,事业、爱情两不误。

TOP 5:大玉儿VS皇太极 大玉儿是满蒙的第一美女,她是清代太宗皇太极妃,谥号孝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大玉儿最初的成名是在招揽洪承畴的问题上,这位号称大明王朝三架马车之一的将军在战败后不幸被俘,皇太极大喜,而远在北京的崇祯皇帝却以为他已阵亡,皇帝亲自祭拜,规模之大,格调之高,前所未有,洪承畴是明朝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这种状况,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她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人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他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这位一直想死的将军剃发跪拜,归了大清。 美女指数:9 英雄指数:7 综合指数:8 上榜理由:她的传奇,成就了另外四个男人的传奇: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康熙。

TOP 4:吕雉VS刘邦 刘邦正妻是吕雉(zhi),就是俗称的“吕后”。这是个很有权谋的女人,刘邦生前,她就兵不血刃的帮刘邦除掉了韩信、英布、彭越三个位高权重的异姓藩王,让刘邦也佩服不已。刘邦死后,她大肆夺权,屠戮功臣宿将,把自己的亲戚和亲信掌握大权,几乎垂帘听政。她忌妒心强,把刘邦最喜爱的戚夫人变成“人彘”(四肢都砍断,眼睛挖掉,耳朵弄聋,嘴巴毒哑,放在厕所里任人欺辱践踏)她对匈奴人畏敌如虎,对朝中大臣视如粪土。最后,她的亲生儿子汉惠帝实在看不过她的所作所为,悲愤无奈之下,纵情酒色,英年早夭。吕后从此更加肆无忌惮,先后扶植了几个“婴儿皇帝”,自己做太皇太后。 刘邦和吕稚可能没有爱情,他们更像克林顿和希拉里,只是政治夫妻,权力是联系他们的唯一纽带。 美女指数:85 英雄指数:85 综合指数:85 上榜理由:革命战友,共同的权力欲望把他们连在一起。

TOP 3:虞姬VS项羽 虞姬生于秦朝虞地,天生美艳,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在吴中揭竿而起时,虞姬慕其英武,自甘为妾,后常侍奉左右。如果计算一下他们的婚史,截止公元前202年垓下之围时,正好七年,也就是我们今人常说的七年之痒的婚龄。 在这七年中,项羽和虞姬没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举止,更没有双栖双飞、花前月下的浪漫和盟誓。他们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鹰和巢。项羽是鹰,在风雨中飞累时,回到虞姬温暖的巢里安歇。或者,他们就是心灵上的水和火,不需要海誓山盟,在偶尔的对望中,项羽的火静静地烧,虞姬的水缓缓地沸;反之,虞姬的水静静地流,项羽的火缓缓地熄。 “霸王别姬”的故事,反映了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血从虞姬的脖子中飞溅而出,项羽疾步向前,抱着她尚温的身体,默默向乌江走去。。。。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裏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霸王别姬成了足以令我们世人永世唏嘘不已的经典画面,我相信作为女人虞姬是幸福的,因为她的男人是真的英雄,虽然失败了,但失败又何尝不是一种结局呢。 美女指数:8 英雄指数:10 综合指数:9 上榜理由:真正的美女爱英雄,幸福的失去一切。

TOP2:阴丽华VS刘秀 对男人来说,一辈子最重要的两件事莫过于事业和爱情。没有事业的男人被别人看不起,没有爱情的男人被自己看不起,既没事业又没爱情的男人不是男人,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男人是男人中的极品,然,刘秀就是这样一个极品男人。 皇帝的婚姻,鲜有幸福圆满的结果,而刘秀、阴丽华却和谐得令人羡慕,这固然是由于刘秀的宽仁厚德,惜念旧情,而阴丽华的貌美德高与安份守己,更是最重要的因素。 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史载,刘秀还是一个没落皇族之时,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不禁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之后,阴丽华成为了他的宠妃,备受光武帝的宠爱。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刘秀死后,阴丽华的儿子即位,就是汉明帝,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又过了七年,阴丽华死,享年六十岁,合葬在刘秀的原陵。 美女指数:9 英雄指数:10 综合指数:95 上榜理由:完美的男人,幸福的女人,一个最美丽而又很真实的爱情童话。

TOP1:老妈VS老爸 (注:该图为网上搜图) 儿不嫌母丑陋,狗不嫌家贫。我们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老妈年轻时的花容月貌,也不可能仔细观摩老爸当年的英姿勃发。当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把一个嗷嗷待哺的生命培育成健壮小伙或美丽姑娘时,他们的青春便在一年又一年中悄然离去。当我们对着镜子观看自己年轻的美好时,可否想过在镜子的背后,那两张饱含一片望子成龙的沧桑脸庞,还有那年轻时的激情已变成今日的絮絮叨叨。他们能风雨同舟携手走到今天,本身就是一种对爱情的最好诠释。最伟大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青史留名,而是能够永远的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待到年老的时候,能够互相搀扶,满脸欣慰的说:“看我们的孩子多像我们年轻的时候啊。

纵观历史的长卷,将时光的卷轴一页页的向前翻去,一幅幅瑰丽的画面在眼前展现、演绎。所有历史人物中,我不亲睐于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千古一帝;岳飞、廉颇这样的常胜将军;孔子、老子这样的至圣先师。不可否认他们缔造出了中国灿烂的文明,辉煌的历史。但唯独让我钟爱的便是洒脱不羁、潇洒风流的“诗仙”——李白是也。

年少有为

李白年少时期天资聪慧,五岁时便在窗前背诵前人的名篇,只需看几遍,便能滚瓜烂熟的背诵。李白还阅读广泛,爱好各类文史名著,自幼向往隐居山林,但又满腔抱负,想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才华横溢,少年时期已写得不少佳篇,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便已显现他的才华。

铁杵磨针

有一次,李白走在小溪旁边,看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河边磨着一根很粗的铁棒,年幼的他很好奇,便走到她的旁边,彬彬有礼地问道:“老婆婆,你磨这根大铁棒做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地说道:“我呀,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见李白一脸难以置信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哩!”从此,无论李白遇到什么,他总是想起这句话,刻苦读书,奋力拼搏,为他将来的成就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学子们。

满受好评

公园725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江陵,他会见了司马承祯。这令他欣喜万分。但闻司马承祯写得一手好篆,诗篇也淋漓畅快,便呈上了自己的诗文。司马承祯见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对他的文章更是赞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此,李白大受鼓舞,写成《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从江陵开始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李白生前就满负盛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可见,李白的才华已被众人所钦佩。

他的诗篇,他的才气,他的坚持,都激励着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政治之黑暗与思想之解放是这一时期的两个突出特征。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里曾说:“汉末以后,中国政治混乱,国家衰颓,但思想则甚得自由解放。此思想之自由解放本基于人们逃避苦难之要求。故混乱衰颓实与自由解放具因果之关系。”

唯其如此,后世才有了“魏晋风流”之说。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具体表现为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由注重传统儒家教化下的道德风范,开始向崇尚人物外貌、精神气质的生命情态转变。

“美容之风”。这是说魏晋时期对于男性美的欣赏,作者从“看杀卫玠”的故事入手,追溯到战国时期宋玉、邹忌的故事,梳理出历史上对男性美欣赏的生理标准:即皮肤白、身材高;又从王戎、裴楷、潘岳等人物事迹,论述眼亮、仪态反映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性。在作者笔下,魏晋美容之风极大促进了中国美学发展。

“服药之风”。这主要讲的是毒品“五石散”。以“王蓝田食鸡子”为例,说明魏晋士人性情狂躁背后与服食“五石散”有很大关系。通过桓玄、裴秀、王恭、王羲之等人服食的故事,探析了五石散所引发的“生理并发症”和“文化后遗症”。魏晋名士的服药之风既是魏晋士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也值得人们反思。

“饮酒之风”。分别从东方朔、钟氏兄弟的故事,概括出古代社会酒的解忧、成礼的功能,,并通过阮籍饮酒的故事,交代魏晋饮酒之风的一个重要特征,即饮酒逐渐从群体性仪式的“成礼”道具,演变成了个性解放、自我张扬的“越礼”媒介。并从“刘伶病酒”、“人猪共饮”等魏晋酒徒的事迹,剖析魏晋名士傲岸不羁的人格精神下真实的内心世界。

“任诞之风”。“任诞”是任达、放诞之意,也就是言行“出格”,表现“另类”,其文化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庄子。王粲有“好驴鸣”这一癖好,曹丕为其“驴鸣送葬”这一荒诞无礼的行为背后,蕴含着一种超越礼教束缚的真性情。书中引述了东晋名士王羲之“东床快婿”、王子猷“雪夜访戴”等故事,展现了魏晋名士潇洒倜傥的风度。

“隐逸之风”。以“管宁割席”的故事开篇,认为导致管宁割席断交的深层原因不是华歆有缺点、有毛病,而是管宁通过两件小事,发现他与华歆志不同,道不合—管宁的志向与汉末魏晋流行的隐逸文化息息相关。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传奇性、超越性和浪漫气质的一种文化现象。诸如许由、巢父、伯夷、叔齐、严子陵等这些古代著名隐士,都是“有志之人”。这里其实揭示的是古代隐士和隐逸文化的精神实质。

“品鉴之风”。这是汉末魏晋品评人物、鉴别人才、预测发展的风气。曹操便是通过汉末名臣桥玄的引荐,以及评论家许劭给出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而暴得大名,一步步走向人生的高峰。而郭泰、裴潜的识人故事也折射出识鉴风气的深厚文化背景。识鉴人物另一个内容就是品第人物,即把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优劣、雅俗、高下。其中以王子猷与王子敬、祖约与阮孚、谢安与王坦之的“雅量pk”最为惊心动魄。

“清议之风”。这指的是一种清正的政治风气,它以激浊扬清、弘扬正道为目的,以批评现实政治和当朝人物为主要内容。汉末一大批正直的士大夫处于维护儒家道统和王朝命脉的需要,联合三万太学生,参政议政、鞭挞腐败,发起了对宦官集团的口诛笔伐。参与清议运动的名士被称作“清流”,他们是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士。李膺和孔融即汉末清议之风的两个重要人物。书中评述了汉末清议之士与宦官集团做斗争,最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故事。

“清谈之风”。魏晋清谈是魏晋时代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与宇宙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汉末的清议之风被两次“党锢之祸”所打压,知识分子不敢再议论政治,于是名士之中就兴起了谈玄说理、坐而论道的“清谈之风”。尤其是在何晏、王弼、阮修、乐广等清谈家身上体现了求真、自由、平等、创新的精神,正是他们推动了中国思辨哲学的进步,为中国思想和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奢侈之风”。在魏晋时代,“奢侈之风”盛行于上层贵族。《世说·汰侈》篇就记载了不少“暴发户”和“败家子”。这股奢侈之风最早从魏明帝曹叡开始,特别是西晋一朝,从皇帝、朝中大臣到其他权贵,奢侈之风日盛。豪门大族富可敌国,开始争豪斗富,炫财摆阔。暴发户石崇、王济就是其中的代表。奢侈之风正是人性弱点的总爆发,它给后世人们带来的思考是复杂的。

“艺术之风”。艺术之风贯穿着整个魏晋南北朝,尤其是魏晋的两百多年,几乎所有的艺术样式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筑雕塑、书法绘画、诗歌文赋、音乐舞蹈,大师辈出,星光灿烂,琴有嵇康、王子猷,棋有王导、谢安,书有韦诞、王羲之,画有戴逵、顾恺之……魏晋艺术之风一直影响到今天。

以上十种风气,前人或多有论述,有些广为人知。但其所体现出当事人的精神和境界,今人恐远没有完全理解。那时候没有聚光灯,没有商业炒作,有的只是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高贵气质的欣赏,以及对卓越才华的仰慕。

  姜维

  怎么评价他呢?这个先不说,我曾经一度非常不理解。姜维,不明白他到底想做什么,为什么那么执着,是什么东西让他一直都不放弃?他为什么拼命要把自己搞的很累,他到底在想什么?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人。少孤,好郑氏学,才兼于人。姜维从小都是孤儿,喜欢郑玄的经学,那么从这点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原因。郑玄推崇儒术,特别尊重礼教,郑玄的学说最伟大的地方,是收集和整理了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他教导士人要出世,守善道,忧民敬业,学而有成就应该为天下苍生做贡献,不能贪图富贵,要施展抱负济天下之民。

  姜维一生的事情主要的大概有这么几个:

  1 降蜀 当时诸葛第一次北伐,西凉诸地纷纷相应,魏国臣子不断有人投降,当时姜维在天水任中郎将,也就是负责军事的偏将军。太守马遵疑心自己属下也有人要叛乱,随即连夜奔赴上邽姜维[听说后,也急忙赶至上邽,但当时魏国人人自危,没人相信他的话,不给他开门,随后姜维又跑去冀县,遭受同样的待遇,最后没办法姜维只得去投降诸葛。

  姜维投蜀,本是一件平常事,他当时未必就认为蜀比魏更正统,因为他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在他遭受了被同僚怀疑,被自己的同僚放弃之后,一个正常人,难免有怨恨之心和悲愤之意。姜维的父亲本就是魏臣,在防守天水时,被做乱的胡人杀死,所以姜维在一开始是打算接替父业,尽忠报国的。但是天意弄人,偏偏遇到一个糊涂而又疑心重的上司,坐视姜维生死于不顾。被人无情抛弃之后姜维在他27岁的时候就品尝了人生的艰辛。我想他在一开始时的投降很简单,只是因为被人抛弃后的怨恨和绝望。所以他从这个时候起,就很痛恨魏国,不再打算为魏国效力,我前面说了,姜维非常重视人的礼教和制度。他性格中有固执的一面,一旦他认为魏是不好的,他的观念很难再扭转了。

  姜维投降后,诸葛对他非常喜爱,很快就封他为侯,对一个没有多少战功的降将(姜维只是个偏将军),这种待遇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姜维官衔也提成了将军(奉义将军)。诸葛曾写信给张裔、蒋琬夸赞“姜维才干过人,比马良等人还要好,而且心存汉室,是凉州上士。”我觉得姜维才干放置一边,说姜维心存汉室还不如说诸葛看出来了,姜维经此一变,深恨魏国的背信弃义,是铁了心的魏黑。而姜维也的确有才干,诸葛开始了悉心的培养。不久后,诸葛就命姜维回成都面圣,很快就被封为了中监军、征西大将军。

  2 北伐 姜维历年来对魏作战,大大小小一共有11次,远远高于诸葛的5次,我一开始以为,姜维为了博取功名,而急于取得军功,后来发现不对。姜维第一次北伐是在蒋婉的命令下,以小部队骚扰的形式,这次是受军名出发,不存在主动一说。而第2次北伐之前,姜维[已经是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和费纬分掌朝政了,还急于立什么功?已经是极品了。所以说姜维北伐的原因不是急于立功。

  姜维的军事才能在诸葛手下的时候就有所体现,诸葛死后,安排他与杨仪负责撤退,诸葛死后,蜀第一次对魏用兵,也是由姜维率领,所以实际上,他已经是当时蜀国最会带兵的将军了。而后,汶山郡(就是廖立被流放的地方)的胡人两次做乱,姜维都很快平定,也展现了他的部分军事才能。所以他不会着急表现自己的军事才干。

  我认为,姜维急于北伐,原因有两点:一是他深恨魏国的无道,自己尽忠国家却被无情抛弃;二是他受蜀国大恩,以他一无名降将的身份,却被诸葛破格提拔,接连提升官职,他无以为报。以他自小学习郑玄经学的经历来看,他肯定觉得自己深受国恩,却未力寸功,心下不安。所以他北伐是急于报恩,而不是急于展示军事才能。他应该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了,但做的太少了,因为他学的儒术是非常重视礼教的,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他“深受国恩却存功未立。”他是豁出命来要报效国家。

  那么怎么来报答国家呢,当然是打败蜀国的敌人。所以不难理解,姜维去做凉州刺史,在劣势兵力的情况下,不顾风险,屡次出兵伐魏,他早都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他估计老早都在想,最好的结局就是马革裹尸,把这条命奉献给国家。

  综观姜维历次北伐,周期短,兵力劣势,屡次无功却毫不气沬,很明显表现出姜维的报国决心。

  3 身死 姜维投降后还要甘冒风险,劝钟会谋反,最后事败全家皆死。本是个很多人猜测的话题,但这个我前面已经说很多了,原因已经找到了,就是姜维本来就觉得自己欠国家太多,所以他是甘心这样做的。

  4 一些争议话题:

  首先是陈寿的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孙盛的评价就不说了,裴松之已经批驳过了,说不通,我也不再解释了。陈寿这样评价姜维,有他的客观原因,我个人,这样评价对于姜维并不合适。

  一是,蜀国兵败,首先责任是黄皓等弄权,致使朝政败乱,纲纪无常,大批亮知之士不得重用,以使蜀国人心涣散。早在钟会出兵前,姜维就写信给后主,劝告要注意汉中防务,魏有伐蜀迹象。但这封信结果被黄皓私自隐瞒了,大家都不知道。姜维当时在屯田避祸,他除了上书劝告,他还能做什么?难道私自跑去汉中布置防务?

  二是,姜维历次伐魏,前5次因为受到费纬制约,规模小就不说了,后6次规模比较大,其中2次失败,2次平手,2次胜利。说起来也是个平手,也许有人说,蜀跟魏耗不起,这样消耗国力,蜀早晚要被灭。我想问一句,难道姜维不北伐,蜀就可以守住了吗?后期钟会伐蜀,明显不是因为兵力不济,而是因为人心涣散,国无大将之才,才被邓艾击破。邓艾一支奇袭的部队,能有多少兵力?蜀和魏本身差距就大,你发展人家也在发展,你修养生息10年,人家也是10年,基础本就比你大的多,你歇好了,人家歇的更好。你差距只有越来越大,批评北伐的国策本就是个没事找事型的。打仗不是不对,当时蜀若想存续下去,就应该持续不断的制造麻烦,从中寻觅良机,四平八稳的发展,蜀那有一点可以胜利的希望?

  再说了,姜维[屡次北伐,战争的地点都是魏国的土地,魏国其实每次更吃亏,打仗死人不说,还影响当地经济、政治。还老被蜀国抢人口,诸葛干过几次,姜维也干过,建兴17年,姜维大败魏军后,把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南迁,其实蜀的角色有点象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时的骚扰你,抢你的人口、粮食和财产。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对的。

  三最重要的原因是陈寿这么说姜维是有客观原因的,陈寿本是蜀人,蜀败后不得不举家迁往中原,作为陈寿肯定是有一肚子的牢骚,那么蜀灭亡就一定要有来承担罪名。另外,陈寿自己也清楚,最主要的责任不是姜维[/url],是后主和黄皓,但是姜维[犯了大忌,干了一件大坏事,致使陈寿不得不骂他。这件事就是姜维投降后与钟会谋反,做了谋反的事情,你还夸他英明神武,过人才能,这不是跟自己脑袋过不去吗?所以陈寿批驳姜维是迫不得已。陈寿是蜀人,姜维在诸葛死后,蜀国最困难的时候,激励了蜀人的士气,重新给予蜀人希望,陈寿不可能不清楚这些。所以陈寿在传里,先是假借郤正之口,表扬姜维一大通,最后在总结时,再说下这么一些话,陈寿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矛盾。所以我个人认为,陈寿不得不这么写,自己本人由于形势格禁,只能批判姜维,但对姜维不公平,所以他再借用郤正的话来概括姜维一生,这才是他对姜维的真实评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64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