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死亡当作一种憧憬
不要因为想与众不同而崇敬死亡
更不要经常把死亡挂在嘴边
或许你把它当作为一道绚丽的风景
或许你认为你因此而远离世俗
放弃那可笑的念头
死亡只能代表你在逃避
你无能你胆怯你不敢面对将来
于是你选择逃避
而你却把遗留下的"债"背在别人身上
你自私!~
不要像个玩笑
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死
不要说痛苦的想要去死
因为当真正的死亡来临时你会变的很糗
我不想再看到人们做作的样子
假装不入世俗
假装远离红尘
我问你
把你扔在一堆废墟里
你该如果保持身上的清洁
你不能
你只能同流合污
但是我们却可以清除精神上的垃圾
做一名精神洁癖者
请别放弃这唯一的保持纯洁的方式
有的音乐是磁场,你不自觉地就被它吸引过去了。
而哥特,则是黑洞。把人完整地吸进去,席卷你的思想、理性甚至一切下意识的东西。它会释放人性深处压抑太久的东西,让你的情绪进入白热化的癫狂痴醉。而在那种癫狂的状态下,人却会异常地清醒和冷静。
快乐让人肤浅,而痛苦让人深刻。以至在痛苦中沉沦。
沉沦,沉沦到黑暗的谷底。在那一刹间,你对世事忽然看得那么清楚。你终于永远也不会失望了,因为你终于绝望了。
哥特,是来自中世纪的蛊咒。
黑暗给了哥特黑色的眼睛,我们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哥特这个词汇开始鬼魅般潜入我们的生活,并以其暗含的凌厉锋芒悄悄改变了世界。以《指环王》、吸血鬼系列为代表的哥特**正在火热票房,哥特音乐复苏并迅速发展,甚至连时装界也跟着掀起了哥特风潮。冷静地反思一下,哥特浪潮的汹涌并不止是单凭市场的炒作形成的,追究其背后,还有值得我们回味与反思的东西。
哥特文化从中世纪的兴起,几经波折发展到今天的卷土重来,有着其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我想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整个人类在20世纪都愈来愈深地感觉到生存意义的质疑。这种虚无主义的发展标榜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二战后西方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神学复苏的思潮即是证明。哥特风潮的回归,与其说是恰好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不如说是大众有意识地发掘出了这种亚文化形态,并进一步完善了它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对于这种亚文化的实质和魅力所在,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信仰黑暗和死亡美学的宗教。这个题目或许太大了,那么就让我从哥特音乐开始谈起罢。
从早期哥特或者说是后朋的音乐中可以听出,摇滚经历了数次狂潮的洗礼发展到70年代末,Punk式粗糙简约的嘶吼已显出颓势,转向压抑和自省。大概是punk族向社会宣泄了所有的不满之后,发现一切依然故我无动于衷,于是他们开始对这个世界深深绝望。而在主流社会的门冷冷紧闭的同时,一扇黑色的刻满中世纪浮雕的神秘大门悄悄地向他们敞开了。Punk族们凭着叛逆的勇气闯入了这片曾经被称做哥特的禁地,并在那里找到了生存和繁衍的土壤。哥特,这个潜伏了几个世纪的魅影终于重见天日,摇滚乐史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哥特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其文化背景就决定了它与摇滚其它分支的明显差异。作为根植于浪漫戏剧艺术和十八世纪哥特式文学的音乐风格,它对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和对唯美主义近乎邪恶的追求,使得很多人避而远之。而相应的,也有许多对艺术尤其是后现代艺术敏感的人欣喜若狂地接受它。相比较其他的音乐形式,哥特更容易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不局限在音乐方面,可以上升到艺术观念甚至价值体系的层面。哥特音乐往往取材于挖掘和放大的人类感情世界,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了这种自发的感性体验,所以当它再作用于受众(借用新闻学的概念,指接受群体)时,常会引发进一步的审美感情和思考空间。如果一种音乐引发的不只是艺术上的欣赏,同时还上升到哲学上的反思,以至影响到个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的改变,甚至到对生命本原及终极意义的质疑,那么它的控制力就无法言喻了。正是籍由以上原因,我产生了把哥特音乐归于一种宗教的想法。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指哥特音乐的核心是宣扬宗教。事实上它并不比其它的音乐形式更具宗教性,至少大多数乐队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某种宗教信仰,甚至有些极端的乐队旗帜鲜明地宣扬反宗教。我在这里所谈论的宗教不是指基督教、天主教或东正教等具体的实体,而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宗教?
有位哲人说过,科学演化到最后往往归于哲学,而哲学演化的终点往往归于宗教。
宗教的影响力可以是异常强大的。我不由想起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最初入侵中国的时候,首先就是派大量的传教士登陆口岸开始传教。这好像是殖民国家的惯用手段,因为他们明白宗教对人的驾驭控制远远胜过武力等一切外在的强制力量。意识范畴的东西不会轻易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也往往因主观上的固执而呈现不可逆性。同时,宗教对于人性的抑制和对于神性的崇拜使得信徒往往情愿放弃其原有的思想体系,而表现出一种超自然的激情去臣服于这种宗教所宣扬的“神”的脚下。这种激情也是最可怕的。它表现为当事人心目中为终极存在无条件献身的神圣使命感,而事实上这种使命感多少带着盲目性。哥特作为一种音乐流派吸引了大批的乐迷的疯狂热爱,同时还有很多乐迷们为维护其信仰的纯洁性对主流文化和其它音乐流派表现出不屑的死硬态度。从客观上来说,这也可以看作是宗教对受众所产生的非理性主义的强烈影响。
接下来想谈谈哥特的黑暗特质。哥特追求的是黑暗和死亡美学,这种与经典哲学观念格格不入的理念使得它久久徘徊于主流文化和严肃艺术的大门之外。然而桀骜不逊的哥特对此丝毫不以为意,也许体系庞大、颓废叛逆的地下文化反而更适合它的发展。等到20世纪末期,哥特音乐终于重见天日的时候,黑暗和痛苦已经在它肌骨深处烙下了悲剧的胎记。追溯到哥特的主题上,我们会发现其与悲剧艺术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冷酷、各种暴力、疯狂和性乱。而悲剧中的非理性和神秘性因素更是切合了哥特的特质:黑暗。无论是暴戾狂躁的Black Metal、凄凉沉郁的Doom Metal,以及虚幻弃世的Dark Wave,无不闪烁着人性深处的悲凉,以及或隐或现的悲剧的影子,不同的只是表现的方式和具体结合的气质而已。哥特音乐惯用的表现手法是:男声主唱极尽压抑与爆发之所能,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的淋漓尽致;背景中圣咏式的女声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天悯人的气质,仿佛是在劝诱人对宿命低下撕拼的头颅;而器乐则是黑夜中呜咽的风声、月影里的狼嚎和鲜血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
当哥特发展到了Dark Wave,更是倚重于意识主导音乐,,编曲的架构和器乐的铺陈完全是为了迎合、张扬这种讴歌黑暗艺术的音乐理念,而乐器本身技巧的发挥则被放搁置到背景的角落,甚至被其宏大的气势所掩盖。这并非因为Dark Wave不注重技巧,恰恰是因为他们把技巧锤炼到一种成熟的高度,以致于完全融合入音乐本身,化为无痕了。Dark Wave中有很多结合古典风格交响乐的气势恢弘的作品,还有一些温馨柔美堪比民谣或New Age的仙音派作品,似乎把黑暗的影子抹杀得不留痕迹。但是就我个人认为,渗透在古典交响中的黑暗可以说是“大隐隐于朝”, “仙音”里的黑暗至少也算得“中隐隐于市”。对于压抑的现代人而言,如果说清新圣洁的New Age是厌倦烦嚣都市后精神上的小憩,那么Dark Wave里同样一尘不染的仙音则是窥破一切后对冰冷现世彻底的出逃,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冬夜里所做的离开人世追寻温暖的美梦,做梦者沉浸在宁静的快乐之中,却再也不对这个世界抱有任何希望。黑暗发展到Dark Wave的境界,大概也就是涅磐前的G点了罢。
哥特音乐还有另外一个特质,那就是它所崇尚的死亡美学。曾有评论者说,“哥特音乐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在黑暗、深沉、绝望的音乐中,还能够呈现出一种优美感。” 诚然,哥特的主题多是宣扬死亡美学。这种异端的极致美学根本不见容于或者说是不屑容于主流文化中。但我并不认同哥特文化是地狱的说法。我觉得哥特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完全并行于主流的社会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是从“生”为出发点,歌颂生命的欢欣;而哥特文化则是以死亡为出发点,通过另一个角度去诠释人类无法回避的主题,如悲剧或是死亡,以此来表现生命中的痛苦及其价值。这两种意识形态象生命枝条上的互生叶片一样,不求中和,只求和谐地共存。因为究其共同目的,还是着力于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这种理解就好比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双重人格一样,为了生存必须建立积极入世的态度,但同时也会借助于思考与冥想构筑与外部世界的喧嚣相抗衡的内心世界。在很多时候,生存这个问题本身,对于对生存和死亡有着清醒的自觉意识的生命个体来说,是艰难的。要承受外部世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内心世界的“不能承受之重”,要为生存下去寻找勇气和毅力,以及面临死亡的恐惧,大量现代文明的副产物使得人们需要借助很多东西来宣泄和调整。那么这时,哥特亚文化的应运而生可以看作是现代人获取心理平衡的必然需要。
哥特文化与死亡的联系,追究到其先天因素,可能还要归结到中世纪晚期神学领域的赎罪理论得到了发展。它认为基督的受难是为触犯了圣父的正义所作的赎罪。哥特式大教堂区别于罗马式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西门的门楣上显示的不是荣耀中的基督,而是正在进行最后审判的基督。中世纪后期的特点是摆脱不了死亡这一个人判决时刻的纠缠,表现在宗教思想上就是对罪孽、死亡和审判日益增长的执着,而这种阴暗情调则为哥特文化的基调埋下了伏笔。
前文曾提到哥特音乐具备天生的悲剧性,而弗洛伊德在谈论《李尔王》的时候又曾经提到,悲剧旨在教导我们“放弃生命,放弃爱情,而与死亡的必然上朋友。” 尼采由悲剧艺术引伸出来的悲剧世界观则是“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尼采的悲剧理论是给悲剧和死亡赋予美的少数几种悲剧理论之一,它把悲剧看成是灿烂辉煌的,一种“形而上的安慰的艺术”。为了阐述“悲剧性”的实质,叔本华和尼采都转向了音乐。由此可见,哥特音乐作为一种 “形而上的绝望”的载体来表现死亡美学,有其必然性。
哥特音乐的死亡美学不仅表现在音乐风格上,也体现在其视觉效果和行为艺术上。惨白的面孔,夸张的五官,麻木的表情,凌乱的长发,复古的着装和冰冷的金属装饰,这些都已是哥特族的经典特征。从哥特乐队的演出可以看到,他们对生命的绝望和对死亡的迷恋已经深入骨髓,沉郁压抑与自我毁灭的情绪展露无遗。即使是激烈的吼叫也绝不同于朋克、金属的怒吼,他们根本就不准备抗争、颠覆什么。那只是歇斯底里的吼叫,是人在窒息前最后的嘶吼。不是运用声带,而是用肢体在吼叫,在挣扎,在呻吟。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极具视觉震撼力,连同阴暗神秘的舞台设计一起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理念——死亡之美凌空出世,震撼一切!而在这种近乎宗教仪式的气氛渲染下,观众很难不被感染。
说到这里,才发觉这篇文章已经太长太长,虽然还有言犹未尽之感。如果你有耐心看到结尾,说明你和我一样,已经被哥特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最后借一句话来结束吧:“哥特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哥特是一个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而进入的幻想世界,一个黑暗而浪漫的世界。”我想,这也正是哥特这个宗教致命的吸引力所在。
说文解字:歌特(Gothic)
经常查字典是文字工作者的好习惯,牛津英语字典给出了以下两个解释:1、一种摇滚乐风格,激烈地混合了吉他贝司鼓,并有着启示录般的或神秘主义的歌词;2、这种音乐的表演者或追随者,经常穿着黑色的服装并化着黑色的妆。但是,就像高手不会去百货商场买电吉他一样,我们不能完全相信牛津字典这样的摇滚乐业外人士。
关于“gothic”这个词的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歌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中世纪,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色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及所谓的“歌特式”建筑。而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以Edgar Allan Poe、Mary Shelly和Bram Stoker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所创作的恐怖小说也被形容为“歌特”风格。
但用来描述音乐和文化还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正是朋克运动落幕,后朋克登场。首先Ian Astbury在描述Sex Gang Children这支乐队时用到了“gothic pixie”(歌特精灵)的字眼;之后,Siouxsie Sioux(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乐队核心人物)在形容她乐队的新方向时使用了“gothic”;再之后,Joy Division乐队的经纪人于1978年在BBC电视台的节目中将乐队和主流流行乐队比较时用到了“gothic”这个词。
Bauhaus在1979年推出的《Bela Lugosi's Dead》是最早被贴上“歌特”标签的作品,至少大家一致公认。
歌特音乐作为朋克的一种后续事物(死亡摇滚)在此后由视觉艺术、文学、音乐和服饰等构成的一整套美学和思想发展为一种地下文化,并由此衍生了无数的地下群落,这些群落发展至今虽然在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但有两点却是所有歌特族们共有的:服装的颜色和音乐。
歌特乐队名单当然要音乐先行了!
早期原形歌特乐队:
Bauhaus(包豪斯)、Christian Death(基督之死)、Southern Death Cult(南方死亡崇拜,后改名为The Cult)、Joy Division (快乐分裂,但他们的外貌看起来并不太歌特)、Sisters of Mercy(仁慈姐妹)、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苏克西与妖精);
准原形歌特乐队:
The Fields of The Nephilim (比之上面的乐队资格稍嫩了点,但比新乐队又太老了)、The Mission(UK)(他们早期的作品被传媒认为很歌特)、Sex Gang Children;
柔和歌特乐队:
Dead Can Dance(死亡之舞)、Xmal Deutschland、Danielle Dax;
金属/工业歌特乐队:
Creaming Jesus (金属倾向的一支乐队)、James Rays Gangwar (依靠采样器的一支乐队)(很多歌特族很喜欢听Ministry,但Ministry却不是真正的歌特乐队);
实验/民谣化/神秘(Occult)歌特乐队:
Current 93、Death In June、Sol Invictus;
新歌特乐队:
Nosferatu、Rosetta Stone 、Shadow Project(Christan Death的一个分支)、Clan of Xymox (一支依靠合成器的乐队,很有舞曲味道)。
歌特文化的兴衰
八十年代,歌特乐队们在商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功,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All About Eve、The Cure、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Fields of the Nephilim和Christian Death这些乐队都有过上榜歌曲,他们所界定的“经典歌特”之声是这样的:清脆的曼陀林风格的半原音吉他、沉稳的单音符贝司线条、简单但快速的节奏、浓重的合成器效果和阴暗的演唱。尽管一些“经典”的歌特乐队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并且仍能得到当今歌特族的热爱,但今日歌特文化的主角已不是他们了。
在八十年代,歌特服饰时尚由这种音乐风格发展而来,染黑的长发、苍白的皮肤、紧身黑衣、尖皮靴和大量银饰(多用早期欧洲和埃及宗教性的设计)。黑色摩托皮夹克、黑色紧身牛仔裤、黑色网眼丝袜和黑色飞行太阳镜成为歌特族的注册商标。
九十年代,歌特音乐在传媒中渐渐失宠,但歌特文化却愈发强大,急速膨胀的夜总会行业使得歌特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新出现的简便而且便宜的桌面出版系统和家庭录音技术协助产生了大量的歌特杂志和不同质量的小样,这使歌特文化显得活力十足。而好莱坞维多利亚恐怖**的复兴恰在此时,《乌鸦》(李小龙之子李国豪在拍摄此片时神秘丧生)、《剪刀手爱德华》、《夜访吸血鬼》等一系列卖座恐怖片为歌特文化注入了新的兴奋点。歌特时尚巧妙地随之有所改变,卷发、高马尾辫和战斗裤是一种风尚、长直发、维多利亚式的丝绒和花边也是一种风尚、皮革与塑料装也都成了风尚,但不同的是这种风格和北美流行的任何东西都无相似之处。歌特时尚中永远流行的只有黑色紧身牛仔裤。
九十年代也有些歌特乐队打上了排行榜或独立排行榜,这里包括Garbage、Rosetta Stone、Sheep On Drugs、Nick Cave、Nosferatu和Curve等等,他们的音乐风格不完全同于前一代歌特乐队,但他们均有着歌特式的演唱风格、阴暗的音乐主题和合成器阴暗的效果,虽然他们大多不承认自己是歌特,但他们看起来却是不折不扣的歌特式风范,否则怎么称呼他们?
虽然他们的影响力在明显逊于八十年代的歌特乐队,但是九十年代,“歌特”(goth)文化的含义却大大加深了,此时它不再仅仅意味着一种音乐风格,同时它还是一种时尚、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社会风景——时尚全是黑色的、态度全是阴暗的,而风景全是模糊的。
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没有听过太多歌特音乐、但按照歌特的方式穿着和思考的歌特族,他们喜欢听的是工业音乐、重金属、高技术音乐和非主流音乐。这些歌特族偏爱的流行乐队包括The Prodigy、Front 242、Cubanate、Menswear、White Zombie、Pop Will Eat Itself、Front Line Assembly和Nine Inch Nails等等。
歌特作为反文化
1969年:嬉皮们发现了世界的丑恶,于是他们发誓要用爱来改变这一切。
1979年:朋克们发现世界依然丑恶,于是他们竖起中指表示蔑视。
1981年:歌特族们看破红尘。
识别一支歌特乐队
1、此乐队的音乐气氛怪诞且超现实。
2、此乐队的歌词包含歌特主题(奇奇怪怪神神秘秘凄凄惨惨荒荒凉凉)。
3、乐队成员的外表十分歌特化,一水儿黑。
4、乐队自称歌特乐队,和其他歌特乐队一起演出,并出现在歌特合辑当中。
四大歌特唱片厂牌
Cleopatra、Projekt、Tess、Anubis。
识别一个歌特族
害羞且不爱交际。
艺术倾向。
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
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
永远不戴金首饰。
苍白,哪怕是在夏天。
拒绝所有有趣的社会活动。
歌特味道?
任何气氛诡异阴暗的东西都算是有点歌特味道。
关于音乐,有上百像darkwave、goth techno、dark alternative、ambient ethereal之类的名词都有“歌特味道”。
再具体形容:黑暗的*欲、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吸血鬼文化恶魔主义?邪教?
歌特不是宗教、不是政治,与种族、性别也无关。大多数歌特乐队都是非宗教的甚至是积极的反宗教乐队。那些吸血鬼、天主教、古埃及和异教的视觉信号只是在传达“黑暗的力量”,以联系至歌特音乐的感觉。
歌特族们与其他同年龄的社会团体一样同样存在社会倾向,你会发现年轻的保守主义歌特族、共产主义歌特族、法西斯歌特族和无政府歌特族,但是这实在是很少的一群人,九十年代歌特族中最大的倾向实际上是对政治的极度冷漠,因为几乎所有党派的观点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而且毫无用处。这是Rosetta Stone乐队最喜欢的主题。
歌特存在的理由
很多人被一种毫无快乐和成就感的生活所主宰,这很不幸。但是歌特使这种消沉的感觉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一种,换句话说: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歌特同时也许还是一种精神疗法。如果你对一个属于主流社会的白领仔细谈起你上次自杀未遂的经过,那么他可能会带着一种奇异的眼光躲你躲得远远的,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或许还可以得到廉价的同情。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你歌特族的同伴永远不会为你感到难过,你手腕上的疤痕会得到认真的尊重,“你很酷”!所有感到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都会在歌特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歌特时尚
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
可以透(薄尼龙或渔网状面料),但不露。
银饰。
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论。
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
黑白化妆。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
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
宽领带或带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T形十字章(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
太阳神之眼。Sisters of Mercy的唱片《Vision Thing》使这个标记广为流传,有些人会将这个标志刺在身上。
五角星。这是异教徒关于火、土地、空气、水、灵魂的符号。
十字架(基督的象征)。
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
锁链和铁钉。
身体穿孔。歌特族们一般不会像朋克们那么极端,他们会讲些品位。在美国的犹他州,舌头是首选部位,其次是鼻子,再其次是(难以启齿,私人部位)乳头。
歌特式爱好
艺术,特别是音乐、摄影和绘画。
人文,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H R Giger的幻想生物美术“异型”,和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视觉作品。
丁香烟,一种更经久、更浓厚,对人体危害更大的香烟。
猫,因其特有的阴郁气质而被歌特族所青睐。
蜡烛和圣诞树,气氛十足歌特的照明物。
妖精、怪人、蜘蛛、蜘蛛网、坟墓、棺材等其它与幽灵有关的东西。
你是一个歌特族吗?
你时常会感到自己有魔鬼的气质吗?你的是否经常希望白天不再出现?你永远喜欢黑色的T恤衫?
也许你就是个歌特族,只是你自己并不知道。
你常常沉溺于消沉的感觉,并在痛苦的冥想中获得了一种奇怪的欢愉感?那你真的具有歌特倾向。不过,如果你喜欢以一种暴力的方式获得这种感觉,那么你根本不是歌特族,这只是精神疾病而已。
你的衣柜里全是黑色的衣服?那你有可能是个歌特族。
你想是吗?
首先要从基础开始:头发、脸和皮肤和衣服。请参见六大歌特模特,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处理。注意,不要穿什么马利林·曼森的黑T恤,那是休克摇滚,不是歌特摇滚。
之后是神态和气色。显得极其绝望极其痛苦是极其必须的——世界如此,社会如此,你怎能无动于衷?记住:必须克制你的喜悦心情!永远永远永远不要微笑!没有任何事值得高兴!在歌特族里,微笑就等于让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酷男去扮演一只唐老鸭。
再者可以考虑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穿个孔,加些金属饰物。
当然你知道了,歌特不只是一种时尚,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衣食住行,你一定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超乎常人的阴暗。
你还可以养一只啮齿类的小宠物,比如老鼠什么的,啮齿类是自然界的歌特族,你应该经常和它交流一下哲学问题。
还有特绝的一手,你可以买一付棺材作为周末时的睡床,那真的是歌特到家了。
之后你可以检查一下,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像幽灵吗?我的朋友家人总是被我吓到吗?我天天穿得都像万圣节的恐怖之夜吗?如果回答一律肯定,那恭喜你,你够歌特的了!
乐队如是说
London After Midnight:
“我们不是吸血鬼,我们也没说过我们是,我不会像那些傻瓜一样号称要成为吸血鬼。所有关于吸血鬼的故事都要烦人死了。”
Dead Can Dance:
“我们的乐队名反映了对生命进程转变的一种思考,生命来源于死亡,死亡也会轮回为生命。”
“不幸的是许多人错误理解了我们想传达的象征,简单地将我们归为什么无害的死亡摇滚参照系。然而相反,我们的音乐是关于创造生命的,而不是关于剥夺生命的。我知道唱片商和媒体喜欢将乐队归类,但我们则一直同此做斗争,从新世纪到歌特到古典音乐,无论什么,都不是我们所适合的,我们的音乐是自然演化而成的。我们的所作所为不同于当代的大多数乐队,我们打动的是别人不曾触及的心灵领地。”
Human Drama:
“我想我们正在做的音乐是彻底原汁原味的,歌特族们喜欢我们的音乐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艺术化、情绪化的音乐更具接受能力吧。他们会接受从Dead Can Dance到Shadow Project这样不同的音乐。我们并非在一条歌特之路上,但我们可以看见歌特族们走在我们的路上。”
Christian Death:
“因为我们的歌词和我们的名字, 许多人说我们是反基督的魔鬼。但我们并不反对基督的学说,我们反对的只是利用基督的名字和学说欺世盗名、鱼肉人民的行为。神职人员没有权力对其他人作出判决,只有上帝可以。我们的名字实际上指的是耶稣,他为那些信仰他的人死去。我们没有任何想玷污他的意思。”
Rosetta Stone:
“我希望使歌特尽可能地易于接近,我们创作音乐是为了舞池里的人,我们不会赞美连环杀手或把吸血鬼浪漫化。”
哥特金属
Gothic metal可说是欧洲摇滚金属乐界近年来声势逐渐上扬的一支乐派,尽管目前相较于速弹金属(speed metal)、前卫金属(progressive metal)和旋律死金属(melodic death metal)等乐派的主流地位而言,势力仍不算庞大,不过从每年这些新兴歌特团的成长速度和发片量来看,可以想见地在未来绝对会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本文中,我将从歌特在艺术文化上的起源和发展,到其对于重金属音乐的影响,以及歌特派金属乐的发展做一详尽的介绍。
何谓「gothic」?首先,从字面上来解释,它包含了三种意义,第一,在建筑上的歌特式建筑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与结构;第二,在文学上歌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点(如荒废城堡)为背景的奇异、神秘之冒险故事;第三,歌特也代表一种字体相当华丽的印刷或书写风格。
最早「gothic」这个字是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Middle Ages,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歌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歌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隔,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对他们而言即意味着野蛮。仅管gothic这个字原始上是带有负面的意涵,但事实上为数可观的美丽艺术作品都在此时被创作出来。
12世纪时,由于建筑技术的精进,因而造就了大量歌特式教堂的诞生,其中最著名的就属巴黎的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当然,歌特式风格也不仅止于建筑,诸如雕刻、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这类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事实上宗教在歌特艺术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不论是画家或雕刻家,在他们的作品上都喜爱以宗教为题,对于写实的题材则不甚感兴趣。
约在公元1800年左右登场的浪漫主义运动(Romantic Movement),歌特与中世纪文化再度受到人们的亲睐而得以复苏,浪漫主义可说是对于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反动,感性、非理性的态度是这个运动的中心,而在这个时期,歌特开始与黑暗、奇异、古怪扯上关系,事实上浪漫派的许多象征和主题都和这些歌特次文化相当类似,这时期的一些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性妄想、恐怖、神秘的题材都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此外,在视觉艺术上,浪漫派的画家同样偏爱黑暗、凄凉的景致。在歌特小说中最典型的象征就是吸血鬼(vampire),经典作品Bram Stoker的「Dracula」甚至在书中加入了吸血鬼的图象,其可谓为发19世纪歌特文学以吸血鬼为题的滥觞。
时间来到1980年代,新的歌特运动在英国开始上演,歌特运动的出现或许可视为是对先前庞克文化(punk)的反动,不论如何,歌特精神开始在音乐上展现其影响力,歌特音乐同样喜好以人性的黑暗、空虚面为题,并且对死亡亦有着浓烈的兴趣,缓慢、悲伤甚至是恐怖都是其音乐的特色,而吸血鬼再度成为这些主题的最佳象征。
除了音乐上的表现,歌特派的艺人团体亦在视觉上展现死亡美学,如脸色画以惨白,着黑色服装,或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式的褶边服装,而中古世纪的废墟、歌特式建筑亦被广泛运用。英国的歌特运动在80年代中期达到了最高峰,最具代表性的乐团为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和Fields of the Nephilim等。
就音乐风格来说,此时期的英国歌特音乐被称为New Wave,其在摇滚乐中加入了大量的合成器(键盘),以及前述的歌特元素,甚至也带有电子味。而Gothic rock/New Wave在传入美国后则进一步发展出industrial的分支,著名的团体有Ministry和Nine Inch Nail等;另一方面,在欧洲则更驱向电子乐发展。
而虽然歌特音乐在欧洲各地多朝向电子乐发展,同时也有一些其它的变形,但事实上歌特式的金属乐也在90年代初期开始蕴酿,并终于在1995年由挪威名团Theatre of Tragedy的首张同名专辑昭告了歌特气氛金属时代的来临。
不过在开始谈歌特金属前,我们不得不先从毁灭金属(doom metal)讲起,doom metal是一种沉重、黑暗、缓慢、忧郁而哀伤的音乐型态,有人认为doom metal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朔到Black Sabbath的首张同名专辑,及随后的<Paranoid>专辑,不过真正doom metal风格的确立则是从瑞典名团Candlemass于1986年发表的<Epicus Doomicus Metallicus>专辑开始。相当多的doom metal团都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时诞生,随后的英国名团My Dying Bride更将小提琴的编制纳入其中,成为了日后凄凉派doom metal乐团借镜的先驱。
而doom metal在90年代后也开始有多方面的发展,英国的doom metal重量级乐团Paradise Lost于91年所发表的专辑<Gothic>中,便是受到gothic rock的启发,而成为率先将女音vocal和键盘弦乐衬底运用到金属乐中的先驱之一。随后,挪威的Theatre of Tragedy更是将doom metal与gothic元素彻底融合,进而开创出并确立了新一派的gothic doom metal,而TOT也可说是带起了歌特风再一次复兴的首要功臣,TOT的成功使得这股歌特金属风潮由北欧开始迅速向外蔓延。
Theatre of Tragedy的几项特色都成为此后歌特派金属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已成为今日主流风格的gothic death,如采death metal残暴男腔(甚至是black metal的尖吼黑腔)搭配柔美女音的对唱形式,这正是暗色浪漫的歌特精神,这种对比作风亦象征着黑暗(死腔和金属乐部份)与光明、生命及爱(女音、钢琴和交响部份)之间的对抗。而TOT女高音主唱Liv Kristine Espenas轻柔、不食人间烟火的曼妙唱腔也不知早已征服多少钢铁男子的心了。不过欧洲各国因为文化的差异,使得gothic metal亦发展甚至延伸出许多不同的形态,除了gothic doom外,在荷兰则由The Gathering奠立了以优美女音做为主唱、着重心灵感受的纯gothic metal,其主唱Anneke van Giersbergen飘渺而浑美的音色,可说是gothic metal界的完美典范,在稍后的另外两支荷兰gothic metal团Within Temptation及After Forever,也都以拥有音色、唱腔类似Anneke的女主唱著称,足见The Gathering对荷兰歌特金属的影响力。不过The Gathering却在近期逐渐转变风格,金属成份已愈来愈淡。
另外,北欧乐团则进一步地将一些black metal元素融入gothic当中而成为gothic black,著名的乐团有同为来自挪威的Tristania和The Sins Of Thy Beloved等,然而,事实上,gothic在北欧的发展,已是将gothic、doom、death、black融为一体,所以已难以将之归类于单一风格,如Tristania除了盛大的交响气势外,甚至采用clean男腔、黑死腔加上歌剧女主唱和唱诗班的大合唱。
当然北欧乐团的音乐思维也不仅此而已,瑞典的Therion便与众不同地发展出以管弦乐器(合成器取样音色)与金属乐器并重式的交响歌剧金属,其在演唱部份于近期已全然采用专业的男女歌剧唱诗班。另外,芬兰的As Divine Grace则以沈静淡雅的atmosphere gothic予人一种看尽世间繁华的感受。
而说到传统的歌特吸血鬼文化,不能不提的当然是英国的Cradle of Filth,其运用大量的键盘,营造出极度阴森黑暗、邪恶而诡谲的气氛,并成功地将这股歌特气氛融入残虐的black metal当中,而树立起Vampire Black metal,COF的这项成就,使其在black metal界享有极崇高的地位。
在德国方面则发展出古典民谣式的gothic folk,如Lacrimosa、Haggard等,这些团体除了合成器外,更采用了真实的管弦乐器,因此古典味相当浓厚,如Lacrimosa直接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而Haggard的团员包含管弦乐手甚至达到18人,古典化的程度相当深。
意大利近年来以前卫金属和交响速弹金属扬威于全欧洲,不过其在歌特金属方面的发展亦不落人后,Inner Shrine、Macbeth即是个中翘楚,前者气氛凄凉哀美,后者则充满浪漫感与动人旋律。另外还有一些专注于气氛营造的乐团,如充满中古世纪感的Dunwich和Crown of Autumn,其中Dunwich更运用了中古乐器和僧侣唱诗班。
至于其它的欧洲国家也都有代表性的乐团,如波兰的Sirrah,匈牙利的Even Song,罗马尼亚的On Thorns I Lay等,风格上皆完全不同。
然而,gothic metal发展至90年代末却也开始呈现两极化的走向,一方面是继续延续gothic death路线或是加重交响感,但另一方面则是回归电子乐、工业味,甚至是早期的new wave路线,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团身上特别明显,如除了前述的The Gathering外,连Theatre of Tragedy在2000年的专辑<musique>都已几乎褪去gothic death的色彩,而变为一个工业电子摇滚乐团,同时一些昔日的doom metal乐团也都同样慢慢地在音乐中加入电子乐。
从以上可看出金属乐是为非主流音乐的结构,因此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最早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哥特式艺术指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出现的以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哥特式艺术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
哥特式风格最早是一个建筑学的概念。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色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这种风格往往利用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营造出升腾的感觉,而彩色的玻璃和建筑空间中大量存在的纵向延伸的线条,则勾勒出迷离而神秘的氛围。哥特式风格后来被移植到其它艺术门类当中并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以在文学领域的发展最为著名。哥特式的文学作品善于描写黑暗、空虚、恐怖、凄厉的场面;古墓、墓地、幽暗的森林是哥特式风格最为主要的场景;虚弱病态而神经质的青年和披着黑色斗篷的吸血鬼是主要人物,这些都成为了哥特式**的主要象征符号。
“哥特**”代表了某种气味,某种心境,某种美感。这里是指代那些以哥特文化为背景或表达死亡和痛苦等主题的黑色风格的**,显然这类**和哥特文学以及哥特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总是以一种非常人的视角去透视着我们生活的世界,去剖析和表达着那种阴郁、痛苦和空虚的感情世界。
上个世纪90年代,哥特**迎来了复兴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哥特**不仅在欧美,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高潮。1990年,导演蒂姆�6�1伯顿(Tim Burton)和演员约翰尼�6�1德普(Johnny Depp),联袂为我们贡献了一部名为《剪刀手爱德华》的影片。自此,哥特**复兴的大幕在好莱坞被彻底拉开了。作为一部当代里程碑式的哥特**,《剪刀手爱德华》的意义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这部影片没有吸血鬼,没有巫术,也没有宗教背景,但同样编织出了一个黑色的、讲述孤独、死亡和痛苦的精彩的哥特画卷。
天才的蒂姆�6�1伯顿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当下的时代背景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了一起,给哥特题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的题材范围。蒂姆�6�1伯顿也借此逐渐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哥特**大师,他和约翰尼�6�1德普这一对黄金搭档也配合得天衣无缝。1999年的《断头谷》就是二人再次合作的结晶,可以说是哥特**集大成之作,让喜爱哥特式**的观众大呼过瘾。这一次伯顿开始出人意料的直接以巫术为题材,影片充斥了哥特**的各种文化符号,为我们描述出18世纪末一曲凄婉、仇怨、令人回味无穷的哥特哀歌。
蒂姆�6�1伯顿**中的哥特元素:由于《断头谷》是蒂姆�6�1伯顿哥特**的集大成之作,所以在本文中会以此片为例着重分析。
1. 人物形象
在演员形象方面,蒂姆�6�1伯顿自然要选择哥特式风格的形象,其最典型的特点是——
着装:哥特时代的服饰,到了公元15世纪的西欧,哥特时代转入了哥特式后期,这个时代被称为后哥特时代(Post-Gothic Age)。后哥特时代的法国女装主要表现为:14世纪末期,胡普兰衫(Houppelande)。这可以说是西欧的最后一款男女通用式样的筒形衣服。女装的胡普兰衫特点是高位腰身的宽松裙子,带一些曳襟,袖子宽大可达地面。特点是装饰豪华,使用白貂皮领子和花样繁多的边缘装饰。尖顶高帽。肤色: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的标志”这一审美。发色: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为了逼真地表现**的恐怖气氛,化妆师力求用上不同的最新化妆效果,并发掘出戏里人物不同寻常的死样,例如,蒂姆�6�1伯顿要求具有独特风格的斩首场面,被砍下的头并不会那样轻易地落地,还得在斧头上漂亮地转三四个圈。
蒂姆�6�1伯顿最令人称道的自然是同约翰尼�6�1德普的合作,德普无疑是蒂姆�6�1伯顿最心爱的演员,他的形象气质实在是上帝预备给蒂姆�6�1伯顿的绝佳礼物。卷曲的黑发、苍白的面容、神经质的表情,约翰尼�6�1德普在片中敏感、神经质,感情脆弱。他所呈现出的怪异的表演风格成为了蒂姆�6�1伯顿所推崇的哥特式风格的核心之一,他利用德普所饰演的一个又一个人物串连起各种各样新奇诡异的**元素,并依赖表演所传达出的强大的戏剧力量将这些迥然不同的影片赋予了浓郁的个人风格。
1lake of tears -- forever autumn
这首歌来自瑞典的gothic metal乐队---lake of tears于1999年发行的专辑〈forever autumn〉,亦是乐队所发专辑中最为柔美、伤感的一张。诗样的歌词,幽缓的节拍,民谣吉他和键盘所营造出的悲凉,是否将你带入了那个永远的秋天?
2Evils Toy -- Virtual State
我最喜欢的一支Dark wave电音乐队,来自德国,具体风格:Techno-Industrial、Dark Techno/trance、EBM(Electronical Body Music)、Synth-pop这些名词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Evils Toy的音乐元素又非常综合,因此大家大体理解就行了,相信主唱低沉的嗓音能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3iridio -- the windy shore
让人眼前一亮的乐团,这首歌是专辑《Waves of Life》里我比较偏爱的一首,非常非常的清新,浓郁的世界音乐风格十分出彩,甜美的女声亦是不可获缺的,似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到的声音却在此刻悉知了。具体风格:celtic, folk, medieval and world music, (electronic) wave/gothic music。
4ashram -- Forever at your mercy
来自意大利的一支新古典乐团,迄今为止只出过一张EP和一张同名专辑,但就是这仅有一张专辑,却让所有听过它的人无不为之倾倒。此曲是专辑中第三首歌,大篇幅的钢琴和小提琴,雨丝般让人心醉,婉转忧伤的曲调衬拖着Sergio的倾心演绎,轻轻闭上眼睛,让音乐引领着心房起舞。。。。
5dead can dance -- Carnival Is Over
DCD,一个无须再做任何说明的dark顶级乐团。这首歌选自他们1993年在著名仙音唱片公司旗下出品的第六张专辑《Into The Labyrith》,亦是他们一张最畅销的专辑,据说这张大碟在两位主角缺席,几乎完全不做宣传的情形下,神奇的卖出了50万张。
6elend -- eclipse
elend是来自法国的著名黑暗交响团体,歌曲采用交响乐编制而成的宏大框架及其变化多端的唱咏调,将听者带入一片满是黑暗、绝望的旷野,布满乌云的天空、无边无际的废墟、盛满死水的湖泊。。。。死亡的气息尽显无疑,《the umbersun》也是elend所出专辑中最为黑暗的一张!
7HIM -- In Joy and Sorrow
芬兰一支红的发紫的流行歌特乐团,非常喜欢主唱这张封面中的扮相。这首歌选自他们的专辑《Deep Shadows and Brilliant Highlights》,相信许多朋友已经领略过主唱那无比低沉、无比性感、无比温柔的嗓音了,呵呵,听听无防,朗朗上口的gothic可是不多滴
8flowing tears -- Razorbliss
flowing tears是来自德国的gothic metal乐团,此曲选自他们去年发行的专辑《 Razorbliss》,女主唱Helen Vogt浑厚沉稳、充满阳刚之气的嗓音在Gothic metal风格的乐队中自成一派、独俱特色,是一首旋律感极强、磅礴大气之作。
9to die for -- jaded
总是被乐队不和传言笼罩却仍不断出新的一支芬兰gothic metal乐队,主唱jape悲郁的咆哮像一把从心底拔出的利箭,闪耀着刺眼的锋芒,心在隐隐做痛,疲惫的身躯在不听使唤的奔跑,整个世界在奔跑中沉沦、沉沦。。。一切如洪水般汹涌侵蚀着内心,冲击着头颅,一切都已注定,在打开音乐的那刹,世界就该沦陷,所有的挣扎只会事与愿违,在这场金属的风暴里,你只能选择越陷越深。。。。
10Blackmore's Night -- Under a Violet Moon
Blackmore's Night的音乐中,你能听到吉他、键盘、小提琴、铃鼓、曼陀铃、手风琴等等。。。风格则包括了中世纪民谣、世界音乐等。每当这首歌奏起,我就仿佛置身于欧洲文艺复兴下的村庄小镇,象封面中描绘的那般,在紫罗兰色的月光下亦歌亦舞。
11Adaro -- Es Ist Ein Schnee Gefallen
Ancient Dance'n'Rock是媒体给这支德国中世纪民谣乐队发明的古怪风格名字,标新立异或许是件不错的事吧,但现在,你完全不需要去理会,你需要的是带上自己的耳朵,细细去聆听Adaro带给你宁静、淡雅的一切。
12Belle & Sebastian -- Like Dylan in the Movies
Belle & Sebastian是你不能不认识的一支八人小民谣乐队,来自苏格兰,这首歌选自他们1996年发行的专辑《If You're Feeling Sinister》。轻快的节奏,听似漫不经心的配唱,却总是能让人莫名的开心起来,不禁的慢慢跟着节奏打起拍子,一时间,还能找到什么感觉比这更美妙的吗?
13mono -- life in mono
Post-Portishead乐团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音乐毫无阴暗可言,就象这首歌,舒缓的节奏,迷离的碎拍,飘渺甜美的女声,一切来的都是那么自然,整个世界仿佛都跟随着音乐放慢了脚步。。。非常象**中的背景音乐,事实上,Mono确实也参与了一部美国**Great Expectations原声配乐的制作工作。
14CAPRICE -- Amroth and Nimrodel
这支来自俄罗斯的乐队以其非凡的新古典风格逐渐让我们所熟知,管弦乐与甜美女声的交织,给人晃若隔世的感觉,正统的古典乐曲编排应该让你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情。
15FLEUR -- Carrousel
此专辑的问世曾经让非主版几乎所有人士欢呼雀跃,是大家奔走相告,惟恐天下不知的一张专辑。“花”同样是一支来自乌克兰的乐队,油画一样的封面,淡雅的音符,象溪水一样缓缓流入耳朵的感觉,是那么的舒适。
16 moonspell -- darkness and hope
葡萄牙歌特金属劲旅 moonspell 2001 年发行的专辑《darkness and hope》主打歌,永远忘不掉听到这首歌时兴奋不已的心情,整首歌曲并非一燥到底,而是有抑有扬的非常到位,一口气听下来,好生过瘾!尤其是歌曲后半段扫玻璃碎片的采样声。。。经典。
17lacrimosa -- Ich bin der brennende Komet
应该没人不知道的新古典gothic metal 乐队 lacrimosa,今年的5月他们刚刚发行了最新的专辑《Lichtgestalt》。这首歌选自他们1998年的专辑《live》,非常非常的棒,激进的旋律,铿锵的鼓点,仿弦乐的键盘,Tilo wolff 似吼非吼的独特唱腔,不用说现场了,光是用听的,气氛就已经HIGH到了极点!
18Maximilian Hecker -- Anaesthesia
歌曲选自Maximilian Hecker 今年的新专辑《Lady Sleep》,典型的Indie Pop,以假乱真的假音最让人印象深刻,同样令人深刻还有歌曲中优美的旋律,闭上眼睛,那一点点的伤怀,会令你心醉。
19the album leaf -- wet the day
the album leaf 是 post rock 乐队 tristeza 前吉他手 jimmy lavalle的个人乐队,这首歌选自2001年的专辑《one day i'll be on time》,具有很强的实验风格,舒缓冰冷的电音衬托出来的,还有温暖
20Antony and the Johnsons -- Cripple and the Starfish
来自纽约的另类音乐唱作人Antony and the Johnsons,这首歌来自他的处女专辑《Antony and the Johnsons》,有网文如此评价他:他的音乐与其说是摇滚,不如说是室内管弦乐,优雅恬静,又带有巴洛克式的美感。他的歌喉则令人想起爵士女伶Nina Simone,男孩子的脆弱与女性的娇柔融为一体
可以写成游记,也可以写成散文,看你自己的喜好了。给你一个框架,自己按照框架编一下。
开篇:去某地旅游,为何去,之前与这个地方的的接触,此次旅行的期待,可以设置一个小悬念,比如,对这个地方的印象好坏,结尾时来个大的转变。
段落
1路上的见闻,接近这个地方的时候,自己的感觉。
2到了之后进入眼睛的变化,让自己的心潮澎湃,发下小感慨。
3游历了哪些地方,变化在哪里?与之前对比下,多一些环境描写。
4返程时的恋恋不舍,对此地的情感在返回时爆发了,抒发感情。
在游历时最好有一些人物,能够体现出本地的人情朴实,豪爽,等等,有人的故事是生动的。
旅游感受 作文游青岛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风光怡人。
趁着暑假之际,我们一家前往北京、山西、山东等地方观光旅游。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迷人的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的胶洲湾畔,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
它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辉映出青岛美丽的身姿,具有典型欧式风光的建筑,形成了中西合璧,欧亚风情的特色。
赤礁、细浪、彩帆、金色沙滩构成青岛美丽的风景线。
历史、宗教、民俗和节日庆典赋予青岛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首先来到素有“海山名山第一”之称的崂山,它位于黄海之滨。
主峰海拔1133米。
我们乘坐缆车到达明霞洞。
此洞十分奇特。
站在洞前的崖石平台上 ,眺望远处,白云缭绕,如波涛翻滚。
听导游介绍说,古代道教师傅张廉夫在这个洞修练了整整21年。
最后一年,这个洞会发出了灿烂的光芒。
可见,修炼者的心诚功深。
我们又来到崂山规模最大的道场——太清宫。
宫里有上百年树龄的银杏、松柏等树木。
宫舍150余间,分别为三个独立主院。
院子的屋顶蓝瓦金檐,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
四周的墙壁镶嵌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和无穷的智慧。
我们下了山,来到了青岛市著名的景点——八大关前。
它位于青岛市南区,以古代八条重要关隘的马路得名。
八大关建筑于20世纪初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以后美、俄、日以及中国建筑师陆续设计建造,至20世纪40年代完成了此宏伟的工程。
现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这300余栋集20多个不同建筑风格的各阁别墅建筑群。
它体现了西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有平面对称、轴线突出的德式,尖塔坡顶的哥特式,装饰粗放的西班牙式等。
建筑群依山傍海,与周围自然 环境融为一体。
走在八大关的小路上,我细细品味这古朴典雅的西洋建筑。
犹如置身于异国领域,别有一番风味。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还游览了栈桥、石老人和五四广场等景点。
在五四广场,那五彩缤纷的风筝令我大开眼界,我的心也随着风筝的飞翔而沸腾。
我爱青岛,那幽雅别致的建筑,碧波荡漾的大海,绵长的金色沙滩,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树木,平坦洁净的柏油马路,使我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丽,青岛人民的勤劳智慧。
啊,美丽的青岛!我祝福您的明天更美好。
关于旅游过后感受的作文
金秋十月,阳光十分灿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玉环农业园秋游。
路上的景色十分美丽,一片片绿油油的甘蔗叶子,放眼望去,使人心旷神怡!那一片片金黄的麦子,在微风吹拂下,就像一阵阵海浪,又像一群群可爱的孩子,似乎招着手说:“欢迎你们来玉环,欢迎你们来玉环!” 到达农业园,走进大门,迎接我们的是两排五颜六色的鲜花圃,里面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
花圃的后面,耸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像,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神农的炎帝,手里拿着神兵利器,威武地坐在一头大水牛上。
我们跟随导游来到杂技表演台旁看杂技表演。
只听主持人说:“下面由年仅七岁的小演员为大家表演——撑物倒立,大家掌声欢迎!”工作人员在一张摇摆不定的桌子上放了一张椅子,小孩子爬上桌子,手撑着椅子倒立。
顿时,掌声如雷,给了小演员无比的勇气。
就这样,一张、二张、三张、四张……一直叠到了七张,还在椅子的顶端拿起砖头做着高难度的动作。
我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人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演员的辛苦,那么,这个小演员才七岁,他要从几岁练起呢?四岁?五岁?我真敬佩他!“顶缸”这个杂技也很精彩。
表演开始了,只见演员先用脚顶起100斤的大缸,然后足足加到了300斤,可演员仍然面不改色,最后500多斤的缸也被她顶了起来,全场一片欢呼起来。
一个弱女子,竟能抬起500多斤的缸,真让我大开眼界! 下午,我们来到了儿童游乐园。
我先去过水上网桥,水上网桥可不是用来走的,而是用来钻的。
我们四肢着网,在“大麻袋”里钻啊钻,尽管“大麻袋”的底下是深不可测的池水,可我们不怕,在里面钻得不亦乐乎。
钻出网桥,对岸的荡秋千、滑滑梯、爬竹竿早已人满为患,爱玩的我只得加入到排队的长龙中。
游乐园中,不时地传出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游乐园的旁边有一座百鸟园,走进去,果然名副其实!里面有白头翁、孔雀、八哥和孔雀鸽等。
“孔雀鸽”又名“贵妇人”。
你瞧!它身材苗条,全身雪白,亭亭玉立!用骄傲的神情打量着我们。
那姿态,那风度,真像一位贵妇人。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见有许多人不停地用叶子拍打着。
哦!原来是驼鸟,它拖着肥大的身躯,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身上的肥肉抖来抖去,真庞大呀!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这次秋游真开心!真希望下一次秋游快点到
旅游感受 作文我从小就爱旅行,旅行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名人大家都喜欢“游山玩水”,如中国的徐霞客、班超、张骞,外国的马可波罗等,他们的足迹遍及全世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也想像他们那样让自己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
如今我的足迹已踏过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西安、重庆、大连、西昌、三亚、九寨沟、泸沽湖、都江堰……等着名的风景名胜,其中九寨沟是最让我难忘的地方之一。
“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2013年的寒假,我终于有机会踏上了这方神圣的土地。
离开成都,沿着泯江而上,幽幽峡谷,巍巍群峰,伴着茶马古道开始了我的又一次旅行。
一路上,那位藏族小伙多吉——引领我们进入九寨沟的使者,用他独有的歌声一路陪伴。
看着寥无人迹的明山净水,听着异地他乡的天籁,远离尘世的感觉油然而生,思绪不自觉地随着江河的涓涓细流和那婉转优美的歌声流淌激荡。
我曾见过水天一色般湛蓝的三亚海水,深邃宽广蕴涵汹涌的大连海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涛涛江水,“小桥、流水、人家”水乡乌镇的涓涓细流,“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水。
可这九寨之水不仅让我感叹大自然的馈赠,那美轮美奂如水晶般明澈的一片片海子,那湛蓝湛蓝的湖水像一面晶莹透明的镜子,镶嵌在雪山之间,静幽幽地映照着雪树云天。
这哪里是九寨沟?分明就是一幅幅由画家精心绘制的精美画卷,……置身其中,我真的走进了童话世界! 九寨回来,我更加迷恋旅行了,因为旅行可以让我领略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告诉我世界是如此精彩。
我会珍惜我的每一次旅行,体会旅行带给我的美妙感受。
我爱旅行,我将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中国人对旅游的感悟 作文800字第一次,像这样认真的思考着。
现在,是中午,爸爸还在厨房里忙碌。
坐在电脑前,思绪像是**剪辑,一丝丝、一点点流入脑海中,但不是很完整,依稀能够记得一些,有的,甚至连年份都不知道了。
我现在12岁了,已经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度过12载春秋,我,知道了些什么,又感悟到了什么?当每一年的春天到来时,我都会嚷求着爸爸,让他开车把我送到郊外,不知道是为什么,比起喧杂的城市,我还是更加喜欢郊外那种清新的味道、那种不羁的感觉。
我喜欢躺在一块平整的草地上、倚在大树根旁,用一只手遮住阳光,眼睛望着远方,虽然每一次都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但还是会为自己的想法而开心;我喜欢在郊外碧绿的草场上,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会静静的坐着,不发出一点儿声响,这时候,小虫子便会成群结队的出来:也许是八脚的毛毛虫、也许是棕色外壳的甲壳虫,如果运气好,还能碰到一两只知了,虽然我也不太明白知了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它的‘歌声’,我便能辨别出来了。
感悟,往往来源于生活的根本——感悟大自然,它,很伟大!当我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时,爸爸妈妈还没有下班时,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坐在床上,思考着一天的收获、幻想明天的生活。
奇怪,小时候觉得长大是一件特别骄傲的事情,好像长大,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越是期盼,长大便来的越快,现在的我,就在成长。
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愉快,但是生活就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要尝尝。
大了,很多小时候根本不用考虑的烦恼,蜂拥而至——我要学会自己独立完成每日必修课程——电子琴;我要自主的在写完作业背单词;我要自己学会早起,叠被子、铺好床铺、吃早餐,然后去上学……似乎,每天晚上,才是我真正休息的时候。
不过,这样也好,我感受到了长大,我也必须学会长大。
感悟长大——我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
研学旅行的体会作文旅游后的感想今天,阳光明媚,是去闸波旅游的好日子。
在去闸波的路途中,导游给车上的游客讲了一些关于闸波的知识。
到了下午的两三点,我们就去闸波里最出名的地方,大角湾沙滩,我们换好了泳衣,就迫不及待的跑去沙滩。
一下水,我就感觉到冷冰冰的,软绵绵的沙子让我恐惧万分。
我和妈妈小心翼翼地走向前,突然一个浪猛地向我们扑来,在那种情况下,我没有屏住气,反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把海水也吸了进去。
我走到沙滩的最高处,远远的望着大海,一个个海浪向人们扑去,波涛汹涌,就像古代人说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啊!这次的旅游真使我恋恋不舍,难以忘怀啊!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地方!
求一篇以“旅行”为话题的作文心灵的旅行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广告,大概内容是: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
心灵是我们另一双眼睛,它明亮的时候,比眼睛更加明亮、清澈,像水晶一样的珍贵;可是它变黑的时候,是世界上最邪恶的东西,它便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不在美丽。
我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我从来不会觉得压抑,同学们为此都很好奇,当他们知道后,却认为是无稽之谈,这让我为他们感到难过,不会放飞心灵,你就不能获得人生的自由,他们难道不懂吗? 我的成功最多来自于心灵的舒畅,是它给了我辉煌。
心灵的放飞,给我更多的喜悦,让我领悟了更多的人生,使我感受到更多的爱、恨、情、仇,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放飞的心灵就像在空中飘舞的蒲公英,它是那么的渺小,却是那么的飘逸、美好、纯洁,恍如天国的白衣天使。
如果,我的心灵是水晶般透明的,那我是快乐的,如果我放飞的心灵是粉红色的,那我就是幸福的。
放飞心灵,放飞欢乐,放飞幸福;放飞烦恼,放飞仇恨,放飞无奈。
放飞你的心灵,还你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这不就是吗?
旅游感想作文怎么写作文作文一、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题目,等于是一篇好作文的开端,题目要新颖,与众不同才能引人注目!二、开头、结尾文章的开头是龙头,结尾则是凤尾。
开头多种多样,一旦想出好开头,笔头的文思就会源源流出。
常见开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
2、提问引人关注。
3、概括揭示。
4、描写环境。
5、倒叙,制造悬念。
这样,才会制造一个好开头,才是一篇好文章的开端。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文章中的结尾也是其文章精华之处,有的结尾发人深思,有的结尾自然收笔,有的结尾刁钻古怪,耐人回味,还有的结尾,要挑选一种比较与文章相配的结尾来写,收笔也美观大方。
这个要看你去哪里旅行了吧?是人文的还是景色的呢?你比如去西安的话,在陕西博物馆感觉是历史的穿越,沿着朝代走来,感受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是秦始皇给后代最伟大的财富。
很多人说秦始皇残暴,说他焚书坑儒,但是看过他留下的东西,是没有谁能超越的奇迹。
如果是自然景观的话,那是满眼绿树,心情上的放松,旅行有疲惫,但景色的迷人,和人文景观相比它的大气,毛主席说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万里河山,你只走了如此一角,以后你还想不想继续。
还有就是路上遇见了什么人,是否有所让你触动,通过旅行你的烦恼有所纾解吗?当你疲惫的踏上归途,走进城市的钢筋水泥里面,你是否对此程有所不舍?都可以写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旅游后的感想怎么写
一件印花T恤与一件喷气式夹克相遇,形成一种前卫的外观,再加上一条剪裁的裙子,使之更加突出。有一种风格往往是黑暗和冷酷的,神秘而令人难忘,这就是哥特式风格。现在,这种风已经走上街头,变得更加日常化和实体化。下面是如何获得它。哥特风是时尚圈造型师一直以来的灵感来源,很多造型师将哥特元素与现代审美照相结合,外观层次与实用性并举。其实,哥特风的打造并不难,只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就能轻松驾驭。
涂鸦版画捍卫街头印花原本是街头潮流的代表元素,但当它被搬到日常的哥特式风格中,作为装饰品的印花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在印花的选择上,则更倾向于叛逆的涂鸦印花,充满了酷和不羁。要选择大胆的印花,如小丑、鸽子和老鹰。此外,值得尝试的是标志性的哥特式字母,这些字母清晰地刻在衣服上,相当具有识别性。
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应运而生。然而,与中世纪的黑暗气氛相比,这一时期的哥特式艺术更加浪漫,所以也被称为 "浪漫主义"。在服装设计日趋不同的今天,服装设计师们也纷纷从哥特时期的服装特点中寻找灵感,从T台上我们不难看到那些被贴上 "鬼才 "标签的设计师们的作品中无不透露着哥特式的气息。或者一些金属质感的配饰也能为整个造型增色不少。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1《 吸血女鬼王》
首映:2002/2/22
吸血鬼女王 The Queen of the Damned
导演:迈克尔·雷默 Michael Rymer
主演:阿丽雅 Aaliyah
斯图尔特·汤森德 Stuart Townsend
玛格丽特·莫罗 Marguerite Moreau
文森·佩雷兹 Vincent Perez
出品: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传说中的吸血鬼里斯特从几十年的长眠中苏醒,他决定不再屈尊于阴暗之中,而要像人一样生活在阳光照耀之下。于是他凭借着吸血鬼特有的迷人魅力与孑孓的气质,成为了一个偶像级的摇滚明星,并用他的音乐唤醒了在北极冰窖中已经沉睡近6000年的吸血鬼女王--来自埃及的阿卡沙。
阿卡沙女王是吸血鬼的祖先,已经在地下蛰伏了数十个世纪,一直伺机统治世界。苏醒后的吸血鬼女王不仅立刻展开了一场向旧日仇人报复的计划,而且更一心想与身边的里斯特一道主宰地球,将人间变为地狱。可是另一方面,吸血鬼猎人杰西·瑞薇丝却鬼使神差地爱上了风度翩翩的里斯特,展开了一段孽缘。里斯特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冷酷无情的吸血鬼女王阿卡沙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幕后:
《吸血鬼女王》的筹拍颇显仓促,这都肇因于华纳兄弟公司与原作者安妮·芮丝之间的原始协议:如果2000年底华纳仍然不能进入新片的制作期,影片的所有权利就将归还给原作者安妮·芮丝。华纳公司当然不会自己栽树给她人乘凉,便匆忙将影片排入了日程。此举是否是导致《夜访吸血鬼》的原班人马无一在续作中出现的原因,局外人不便妄下断语。但如果问这样迫于压力而缺乏周密筹备,会不会影响其较之于前作的品质,答案则必然是问号大多于叹号。
拍摄中的另一起大事件是影片的第一女主角--扮演“女王”阿卡沙的阿丽雅,于2001年7月25日傍晚在巴哈马群岛坠机身亡。这起令人遗憾的惨剧不仅使歌迷影迷大感苍茫人世、命途多舛,更令人回忆起94年《乌鸦》一片的拍摄中颇为相似的历史。当时,男主角李小龙之子李国豪的意外身亡使剧组束手束脚,最后只能剪接成一部听不到台词也看不到脸的二流悬疑剧草草了事。所幸阿丽雅在本片中的大部分镜头已经拍竣,况且 2002年的电脑科技已经突飞猛进,《吸血鬼女王》的制作组再特地找来阿丽雅的哥哥日沙德Rashad,为阿丽雅未完成的对白录音收尾。据说日沙德的声线与妹妹极其相似,加之电脑处理之后,这次相信真的可以让观众完全察觉不到主角的缺席了。
另一位没有使用自己声音出现的是男主人公里斯特的扮演者斯图尔特·汤森德。由于里斯特在片中同时也饰演凡间生活中的摇滚明星,并且在影片中还必须穿插大部头的演唱、音乐表演。因此,男主人公里斯特的所有配音工作都将交由同时也负责影片配乐的Korn乐队的主唱--强那森·戴维斯Jonathan H Davis。强那森·戴维斯和Korn乐队以暴烈摇滚曲风见长,同时也糅合了一些hip-hop要素令他们极受推崇。据信目前戴维斯至少已经为《吸血鬼女王》特别制作了5首单曲。可以猜测,以摇滚音乐为主题的《吸血鬼女王》,必然是与《夜访吸血鬼》中暗月之下娓娓道来的风格大相径庭。
2乌鸦 1
片名:乌鸦
外文片名:The Crow
导 演:亚历克斯 普罗亚斯 Alex Proyas
主 演:戴维 帕特里克 凯利、安杰尔 戴维、白灵、厄尼 赫德森、李国豪、迈克尔 温考特、托尼 托德、劳伦斯 梅森
某个令人惊惶的夜晚,吉他手艾域与其未婚妻遭街头恶霸杀害。整整一年后。艾域借着一股不能了解的力量复活,他拥有超自然力量及视觉,而且身边亦不时出现一只黑乌鸦守护着,它正是艾域穿梭阴阳两界的灵魂向导。艾域开始展开一连串凶狠的报复
人们像乌鸦一样善良
人们像乌鸦一样复杂
人们把沉默当作哮喘
人们把走火当作准确
人们像乌鸦一样善良
人们像乌鸦一样复杂
人们把乌鸦当作使者
人们把乌鸦当作证据
我要以人类的名义
放飞一群群乌鸦
我想不管怎样
这次该轮到它们了
我要以人类的名义
放飞一群群乌鸦
我想不管怎样
轮也该轮到它们了
————舌头乐队《乌鸦》
全片的基调是黯淡的,颜色处理也是冷色调,天是黑暗的,灯是朦胧的,下着雨,嘶叫的乌鸦拼命狰狞,凹凸不平的手臂,血腥的刺刀镜头,无不让人毛孔紧缩,浑身胆寒,影片笼罩的氛围绝不亚于欣赏一个真实解剖的过程。当李国豪亲眼望着幕后老大的惨死,《乌鸦》也就拉上了帷幕,同时李国豪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英年早逝,扼腕叹息。
《乌鸦》是李国豪担任主角的第二部作品,他塑造的冷血乌鸦具有神秘惊吓的效果,扮相也有几分不寒而栗,总体上感觉过得去,是该片的唯一亮点。说实话这个**的其他角色实在太平庸,白灵胖乎乎的,没有任何骨感,说话没有张力,跑龙套的一帮人纯粹是充当影片的人数,只有李国豪冷酷的演出叫人充满恐和血腥。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有一处为数不多的精彩场景,便是李国豪与其女友亲吻的旋转镜头,当两嘴唇紧贴的一刻,摄影师恰好捕捉到阳光折射的曼妙,通过圆圈的围绕,把浪漫的情节溢于言表,真美,真灿烂。
3夜访吸血鬼
原著:安妮·赖斯(Anne Rice)[美]
出品: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Warner Bros) 1994
导演:尼尔·乔丹(Neil Jordan)
主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饰阿芒德
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饰莱斯塔特
柯尔斯滕·邓斯特(Kirsten Dunst)饰克萝迪娅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饰路易斯
斯蒂芬·雷(Stephen Rea)
克里斯琴·斯莱特(Christian Slater)饰年轻记者
18世纪的路易斯安娜州。庄园主路易斯在丧妻失女后痛不欲生。他遇上了吸血鬼莱斯塔特,并被其施法术变成了一名吸血鬼。心地善良的路易斯不愿为了吸血而杀害人命,他靠吸动物的血维生。而莱斯塔特则一心要把路易斯教导成一个真正的吸血同类。
在新奥尔良,路易斯遇见了因瘟疫而失去亲人的小女孩克萝迪娅。路易斯终于禁不起诱惑吸了克萝迪娅的血,而莱斯塔特则不顾路易斯的反对把克萝迪娅也变成了吸血鬼。三个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奇特的家庭。
导。然而,在吸血鬼的世界中,谋害同类是唯一的犯罪。为此,路易斯和克萝迪娅之间出现了裂痕。 在克萝迪娅的要求下,他把克萝迪娅也变成了吸血鬼,作为他离开克萝迪娅后的替代。然而, 吸血鬼圣地亚哥突然率众出现,抓走了他们。路易斯被封入墙中,克萝迪娅和她的女伴则被暴露在阳光下处死。
路易斯被阿芒德所救,他发誓要进行报复。不久,他乘吸血鬼们沉睡时放火烧毁了它们的巢穴,杀死了圣地亚哥和众多的吸血鬼。他拒绝了阿芒德和他一起生活的要求,独自离开了巴黎。失去了克萝迪娅的路易斯倍受打击。他四处流浪,却始终无法抚平心中的创伤。19 88年,路易斯返回了新奥尔良, 见到了受伤虚弱、独自隐居的莱斯塔特。路易斯向一个年轻记者马洛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希望以此训鉴后人。不料马洛伊在听完之后却被深深地吸引,还执意要路易斯把他变成吸血鬼。路易斯厌恶地离开了他。失望的马洛伊独自驾车返家。然而,莱斯塔特却突然在车后座上出现。他吸了马洛伊的血,治愈了伤愈,带着马洛伊驾车驶向远方。一个新的吸血鬼故事,又将从此开始……
赏析
1975 年,小说《造访吸血鬼》刚刚出版,其影片拍摄权就立即被人买走。然而直到1994 年,小说才终于被尼尔乔丹搬上了银幕。这期间,足足经过了20年的时光和无数次的修改与完善。令制作者们心慰的是,影片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谓好评如潮,而导演尼尔乔丹的才华和实力也得以再次充分展现,并从此广为人知。
《造访吸血鬼》是一部跨越时空,纵横想象的宏篇巨作。在影片中,导演以吸血鬼的世界这一独特的层面为出发点,将真、善、美与假、丑、恶进行了比较,并以此来影射当代社会中的许多潜在的危机和罪恶。导演在影片中牢牢地把握住了人性这一命题并加以阐发。因此,虽然近年来吸血鬼题材的影片屡见不鲜,这一部却显得分外与众不同,富有张力和动人的情感力量。演员阵容的强大也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布拉德·皮特、汤姆·克鲁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都是极富票房号召力的实力派偶像巨星。其演技自然也在影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彼此之间毫不相让。一时间星光闪烁,几乎令人眼花缭乱。就连客串配角马洛伊的,也是颇有名气的实力派青年演员克里斯汀·史莱特。其演员阵容可谓空前强大,而几位演员之间的大较演技也使得影片大放光彩,令影迷大饱眼福。汤姆·克鲁斯在片中一改往日的好青年形象,饰演残暴的吸血鬼莱斯塔特;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虽然是出演配角,其魅力却不输于主角人物,着实抢去了不少镜头;事业正处于迅猛上升之势的布拉德皮特自然也不示弱,让影迷们再次见到了他的高超演技,并向观众展示了他无愧于主角位置的实力。几位影星的努力使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对于各位演员来说,这部影片也是他们巩固和发展在影坛中的地位的大好机会。
4断头谷
派拉蒙影片公司(Paramount, USA)1999年出品
主 演: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
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
米兰达-理查森(Miranda Richardson)
卡斯帕-范-迪恩(Casper Van Dien)
导 演:蒂姆-伯顿(Tim Burton)
整部**也是以灰色和暗色背景为基调
内容简介:纽约青年警官伊奇博德-克瑞恩自以为是纽约首屈一指的警探,对他不以为然的年长警官们搬出了悬而未结的睡谷无头骑士案措其锐气:除非克瑞恩能将睡谷无头骑士凶杀案查个水落石出,并使凶杀案不再发生,否则其“纽约神探”的称号便名不符实。在众人的激将下,克瑞恩开始向传说中无头骑士经常出没的睡谷进发。
据说无头骑士在美国南北内战时曾是一名骁勇善战的骑士,一次战役中不幸被敌方割去头颅。之后,他的孤魂飘落到了睡谷一带,在月黑风高之夜,他会骑着快马、拿着大斧将经过此地的行人的头颅割下。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神秘失踪后又被发觉身首异处,睡谷一带开始被称为遍布血腥的“恐怖之谷”。
克瑞恩的到来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首富凡-塔赛尔之女卡翠娜对克瑞恩心生爱慕。然而,一向暗恋卡翠娜的青年布罗姆以及卡翠娜的年轻继母却感到极度不安,两人从不同程度上对克瑞恩的侦察行动施以阻力。克瑞恩选择了一位与无头骑士有杀父之仇的年轻人马克作为自己的助手,然而,事情却并非他想像的那样简单……
改编自华圣顿厄文的经点故事"断头谷传奇",断头谷一片发生逾1799年,一名行为古怪但心地善良的验尸官伊卡布克莱恩对当时法院以严刑拷打逼供犯人认罪方法感到不满,他大力提倡以科学方法办案,并且发明许多稀奇古怪的仪器协助他办案,这重反传统的作风受到上下百般的阻挠。
这时刚好纽约近郊一个叫断头谷的小镇发生一连串的断头命案,于是颟顸的法官揪派伊卡布到断头谷调查,他在抵达那里之后,竟然听到一个荒诞不经的鬼故事,当地人声称死者是被一个骑马的鬼回砍断头颅,并将头颅夺走,弥补他的断头之憾。伊卡布当然嗤之以鼻,但是经过一段调查之后他也终于目睹无头骑士的真面目,再不得不信其有的情况下,他决定采取超自然的方法以毒攻毒,最后凭着一棵善良的心和一个纯洁女孩对他的爱情,终於破解断头骑士的咒语,把这名冤魂送回地狱,也找到了他的真爱。
5吸血鬼惊情400年-----
爱比死更强大
我的王子,我的爱人,看着你的背影隐没,我感觉到我们的感应变得模糊。
我的吻留在你的唇上,手抓住你的手,不愿放开。你会不会永不复返?
我流泪。
无法给你勇气,无法给你坚定,因为我太爱你,承受不注一点失去你的恐惧。
你推开厚重的门,离开我们的城堡,远方的天空如血一样的混浊,恐怖。
士兵的火把照亮了你的盔甲,决绝而冰冷的坚定。
门上的灰落了一地。时间的味道。我无语地祈求。
兵败。夕阳血红,血流了满满一心。
我的王子,你的生命就这样的消失了?在血流成河的沙场?我如何寻找你?哪里是你?
沙尘迷蒙,我失去你的感应。
我的王子死了,没有他,一切变得没有意义。
站在城堡上,看见天上的云,一朵一朵的,烟雾一样,浑浊,翻滚着,看不见天空。
城堡下的河,静静地流着,声音美得就像是自己的爱人在低声说着我们的母语。
我固执地相信是你在呼唤我,呼唤我与你同在。我的爱人,是你吗?
听着河水的声音,我哭了。
眼泪太轻,落不进河里。
我的感应乱了,我竟然还以为你在,我太爱你,才会有这样的幻觉吧!
这条河将将记载这一切,我们的爱。
我的爱人啊,你不会孤单,因为你有我。
愿主保佑我们在天堂会合。
———————————伊丽莎白
导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加利·艾尔维斯 Cary Elwes 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基努·里维斯 Keanu Reeves 维诺娜·赖德 Winona Ryder 莫妮卡·贝鲁奇 Monica Bellucci 比利·坎贝尔 Bill Campbell Sadie Frost
上 映:
1992年11月13日 ( 加拿大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希腊语 罗马尼亚语
公元1462年,君土坦丁堡受到土耳其人的袭击,德考拉伯爵受命征讨土耳其军。谁知就在他获胜之时,谣言四起,传言他已被打败杀死。他的妻子莉莎悲痛欲绝,投河自杀,班师回国的德考拉只看到了妻子的尸体。他愤怒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他一生都为主而战,最终却遭到这种结局。他用长矛刺穿了十字架上的耶酥,鲜血四流。德考拉从此投向了魔鬼,以鲜血作为生命,成了一个不死的吸血僵尸。
四百年后,1897年的伦敦。年轻律师约拿受命到罗马尼亚特兰斯瓦尼亚属地的德考拉家族城堡去办理这位贵族后裔在伦敦的地产手续。为此,他将与未婚妻—— 美丽的美娜分离。德考拉城堡的主人公正是已化为吸血鬼的德考拉伯爵,他发现美娜与莉莎惊人相象,认为美娜就是莉莎的转世再生。他决定找到美娜,找回那一份遗失了四百年的真爱。他将约拿囚禁在城堡之中,带上成箱子的故乡泥土:这是他力量的源泉,乘船一路呼风唤雨来到伦敦。他的到来复苏了伦敦的黑暗力量。吸血蝙蝠与狼人醒了,伦敦处于一种神秘的恐怖之中。而美娜却总在冥冥之中听到一种心灵的神秘的召唤,在恐惧中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向往。来到伦敦的德考拉化为年轻的王子找到了美娜,他的优雅风度和神秘迷人的气质逐渐征服了美娜。美娜热烈地爱上了他,并在与他接触中隐隐回忆起一些她前世作为莉莎的生活往事的悲惨结局,这使她陷入一种忧郁与幸福之中。美娜的女友露丝受到一种诱惑而与狼人结合,开始逐渐蜕变,最终将死去成为一个吸血僵尸。露丝不断失血却又毫无根由的离奇病症终于引了神秘学家宏希成的注意,他经过查证,终于确认这一切怪异之事的起因正在于伟大的吸血鬼德考拉身上。他联合并说服了几个绅士一同对付这种可怕而神秘的力量。
约拿摆脱了魔女的控制,逃出了古城堡,被一所圣母院救起,他写信给美娜让她来此与他完婚,以摆脱德考拉的魔手。等他们回到伦敦时,露丝果然已在死后变成吸血鬼。宏希成带人闯入了墓地,刺穿了她的心脏,割下了头,这样才杀死了吸血鬼。约拿立即加入了宏希成一伙,去对付德考拉。他们找到了他驻停的修道院,焚烧了他带来的泥土。而德考拉此时已找到了美娜,并将一切都告诉了她,美娜知道自己深爱着德考拉,决定永远跟他在一起,变成不死的吸血鬼之身,共同享受永恒的真爱。由于失去了故乡的泥土,德考拉只有先回到城堡蓄养力量。宏希成对美娜催眠,利用她对德考拉的爱的力量追踪德考拉并彻底消灭他。终于在日落之前他们赶上了德考拉,并在城堡里重创了他。美娜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把将死去的德考拉拖入了城堡。在死亡的最后时间,德考拉终于大彻大悟,重新回到了上帝主的怀抱,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永恒的爱。他最终作为神勇英武的德考拉伯爵,上帝的守护者而死去。美娜含泪举起长枪,刺穿了他的心脏,割下了他的头颅。他们之间的爱情已从中得到升华和永恒。
6剪刀手爱德华
原 片 名Edward Scissorhands
中 文 名梦幻剪刀手
出品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
出品年代1991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9487/
IMDB评分75
国 家美国
类 别剧情片、科幻片
导 演蒂姆·伯顿 Tim burton
主 演约翰尼·戴普 Johnny Depp
薇诺娜·瑞德 Winona Ryder
一个类似科学怪人的发明家制造了模拟人爱德华,这个爱德华具备人类的一切肉体和精神的功能,但发明家还没来得及为爱德华装上双手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双剪刀手作为代替。孤独的爱德华隐居在远离人群的神秘古堡之内,不敢面对正常的人类。派格发现了这个少年,出于对爱德华处境的同情,把他带回了家。爱德华很快以灵巧异常的剪刀手和温和的性格博得了人们的欢迎。他能用剪刀手修剪植物、剪出奇妙的发型。派格的女儿金逐渐爱上了这个爱德华,但给爱德华带来的却是痛苦—— 他甚至不能拥抱自己所爱的人。在影片的结尾,爱德华在冰雪纷飞之中,用一樽表达爱情的冰雕献给深爱的女孩。
当爱不求回报的时候,故事的结局注定是一个悲伤的童话
“你知道……我的花儿……他对她要尽责啊!她又是那样娇弱无力!还有她是那样单纯天真。她只有四根毫无用处的刺来保护她对付全世界……”——《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利)
几乎每个人都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小的时候大家喜欢看《格林童话》,因为那里有“美丽的公主与英俊的王子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结尾,叫人快活而满意。但是,恰恰是一些不够美满的童话故事让我在成年之后还一再想起,譬如《小王子》、《快乐王子》,还有安徒生那些不朽的作品。
蒂姆·伯顿导演的《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关于机器人的现代童话。它讲述一座古堡中住着一位发明家,制造出了各种东西,最后还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并给他起名叫爱德华。发明家对这件作品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甚至教授爱德华人类的礼仪和诗歌,何时微笑何时沉默。然而,没有等到机器人最后完成,发明家就去世了,留下已有人类心智却残留着一双剪刀手的爱德华独自在古堡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岁月,一位推销化妆品的中年女子佩格误闯城堡,发现了形容古怪的爱德华。好心的佩格没有被爱德华惨白的肤色和张牙舞爪的剪刀手吓倒,而是怜其孤独,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
佩格住在一个色调明丽的小社区里,女邻居们都喜欢调情、窥探、以及搬弄是非。爱德华的出现,给她们百无聊赖的生活增添了新鲜的刺激,所以大家都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好甚至亲昵。当他展露出用剪刀手修剪植物、设计发型的才华,全镇的人几乎都为他癫狂了,把他当成了明星一样的宠儿。但他也有自己的痛苦,那就是爱上了佩格的女儿、美丽绝俗的金。金早已有了男友,而且对这位家庭新成员一直有抵触情绪。为了金的一个请求,爱德华硬着头皮潜入金男友父亲的豪宅,不慎被警察逮捕后也没有吐露真相,唯恐连累心上人。虽然他不久由于“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被释放,但周围的人都把他看成蓄意抢劫财物的危险分子,对他以及佩格全家敬而远之。在这一过程中,金逐渐看清了男友的丑恶嘴脸,与他决裂,并对爱德华产生了好感。
圣诞夜大雪纷飞,矛盾达到了最高潮,爱德华越想做好事就反而被误会得越深,全镇居民都要求驱逐爱德华,甚至连佩格也认为他应该回到古堡中去。在古堡的打斗中爱德华杀死了金恶毒的男友,金也接受了爱德华不求回报的爱。这是爱情最初的交融,也是最后一次的交融,从此爱德华永远隐藏进了不为人知的角落,在那里修剪他的植物、冰雪、和爱情……
有的童话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会有个悲伤的结尾,不论它表面上多么轻快、花哨、令人忍俊不止。为什么我知道?因为那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他们是精灵,是妖魔,是异类,他们与现实世界从本质上就格格不入,终究不能被世人接受。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小王子终于无声地倒下,离开了我们;快乐王子被丢进铸造厂的火炉焚化;海的女儿化成水面上的泡沫,永远失去了她的爱人。而爱德华,一个机器人,一个有一双剪刀手的机器人,一个连自己爱人都不能拥抱的机器人,最后没有毁灭已经是导演对观众的眷顾,怎么还能期望一个圆满的结局?
其实爱德华该死的地方并不在于他是一个机器人,而是身为一个机器人却又不老老实实做机器人。他布满电路的冰冷躯体里竟然孕育出热烈的爱情,这就足够使人们恐慌的了。蒂姆·伯顿刻意让故事发生在一个没有具体年代和地点的社区,花花绿绿的房子颇具超现实色彩,似乎是想告诉我们这样的事情可能是完全杜撰出来的,但也可能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伯顿自己就在与佩格一家生活的极为相似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对一众邻居的刻画十分生动,虽则夸张,却真实可信。不论是曾对爱德华颇感兴趣、甚或意欲挑逗的阔太太,还是从一开始就对他排斥厌恶的女教徒,最后都汇成了一股强大而凶恶的势力,要置这个对他们无害的孩子于死地,只因为他有一双剪刀做的手却同时拥有一颗人的心。
约翰尼·德普在这部影片里发挥出了他的最佳演技,作为一个机器人,爱德华的面部肌肉是僵化的,几乎没有表情,一双尖利的剪刀手也不利于表达感情,德普却通过他的眼睛传递给观众大量的情感信息,衬托在他惨白的脸上反而更加令人难忘。当看到他被误解时眼中惊恐痛苦的神情时,我觉得自己的心象是在那目光中慢慢粉碎。至于女主角,也许是看了《纯真年代》后的偏见使然,我总是认为大美女薇诺娜·赖德就像她演的人物一样,是个徒有其表的好莱坞花瓶,在这部影片里也不例外。不得不承认她的美丽,那冰雪中一袭白裙简直不食人间烟火,正适合这现代童话的梦幻色调。但同男主人公相比,女主人公的性格偏于单薄,这从根本上限制了薇诺娜·赖德的表演,对准她的摄影机镜头也仅满足于捕捉她迷人的微笑或忧伤,以这样唯美的面部特写赢得观众。这里讲述的与其说是爱德华和金的爱情,不如说是爱德华对金的爱情,他为她献出一切,直至最后被所有人驱逐,她虽然感动甚而有所回应,但毕竟不能和他在凄凉的古堡里隐藏一生。金的感情再纯再真,也是世俗之爱,而爱德华的爱才是不朽的,因此也是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
佩格家居住的地方以前是从不下雪的,只有当爱德华出现后洁白的雪花才开始飞扬在那片土地上空。那冰雪,不正是如白纸般纯净的爱德华吗?他近乎丑怪的外表下呈现出来的才是影片中真正的至美,尽管是以悲伤地流泪(下雪)为代价的。
7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洛基恐怖舞会/洛奇恐怖晚会/洛基恐怖秀
评分:★★★☆
时间:1975
片长:105分钟
出品国:英国
类型:喜剧、恐怖、歌舞、科幻、cult、camp
关键词:易装、变性、摇滚乐
导演:吉姆·莎曼
主演:蒂姆·柯里、苏珊·萨兰登
这是一部极其奇特的影片,它既是一部小众追捧的cult影片,系七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次文化**代表作,也是美国“午夜场**”的经典;同时又是一部以夸张过火作为卖点的camp影片,具有极高的观影互动性,银幕上下可以打成一片,唱作一团;除此之外,它还是一部打破常规的科幻歌舞片和恐怖片,展览了易装、变性、摇滚乐等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