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什么?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什么?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什么?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什么?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什么?,第1张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是《诗经》。。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我国古代诗作数量第一的诗人是 陆游。。。

“以诗论诗”

——对布莱克诗作《老虎》的新解读

安晓红

《老虎》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的一首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著名诗作。《老虎》鲜活的诗歌意象、独特的铿锵节奏为读者所喜爱,“老虎”如谜的象征意义为文学批评者所关注。评论界一般倾向于认为《老虎》是写法国大革命的, 因为该诗出版于法国大革命之后不久,加上诗中充满了诸如“火”“铁锤”“锁链”“熔炉”和“矛”等和革命有关的意象。如果以传统批评中阶级分析的视角来解读,老虎理所当然被当作强大革命力量的象征。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歌颂了造物主上帝的伟大。该诗确实对造虎者表示了敬畏:“什么样不朽的手和神眼/能够构建成你那么可怕的对称[1]?” 事实上,该诗文本为我们提供了第三种解读它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试图以新批评与原形批评更深刻地解读这首诗,会发现布莱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关于诗歌创作的理念以及浪漫主义的诗风。

一、《老虎》吻合“老虎”形象

布莱克集铜板雕刻与诗歌创作为一身,在他为《老虎》做的版画摹本中,标题“老虎”占了画面的九分之一,其中每个字体是诗中字体的五倍,标题的底部又是老虎的画像,从而一个来势凶猛、令人生畏的老虎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而标题“老虎”一词的拼写却用得是旧体拼写的“Tyger” 而不是“Tiger”。布莱克在当时两种拼写都可接受的情况下有意选择了前者,暗示诗中的老虎不仅是具体的实物,更是一个极具 “独特性和神秘性”[2](106)的形象,是一个象征。紧随陌生、可怕的老虎形象的就是诗歌第一行对称的、抒发强烈感情的两个“Tyger!Tyger!”。这样,标题、画与诗共同勾勒出了“可怕对称”的“老虎”形象。“可怕的对称”这个描述老虎外形的关键词在他第一诗节和最后一个诗节的最后一行均出现了,它成为揭开诗歌《老虎》象征意义谜团的一把金钥匙。很明显,“可怕的对称”是一对矛盾修饰语。“对称”一词是一个与视觉艺术相关连的词汇,指老虎的体形与花纹含有一种比例恰当的平衡美与形式美。而“可怕”一词则意在强调老虎均衡的美令人生畏,“老虎”的意象“内涵了一种惊涛骇浪的威力和燎原烈火的恐怖”[2](106)。总之,“可怕的对称”成为“老虎”形象的本质特征。

“老虎” 意象首先与《老虎》诗形一致。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第一诗节中存在于想像中的、神秘的“Tyger!”“Tyger!”意象在最后一个诗节演变成了诗人的现实作品“Tiger”“Tiger”,暗示创作过程已经完成。另外,第一诗节的“能”(could)与最后一个诗节的“敢”(dare)对称的出现在了诗歌的开始与结尾,意在点明创造者要坚忍、勇敢地完成创作,这两种对立的状态与风格必需遥相呼应。至此,这一在意义与形式两个层面上的环行结构标志着《老虎》诗形上的“对称”。

其次,在《老虎》这个“对称”的诗形包裹下的是弥漫在《老虎》中间四个诗节的“可怕”的诗境。承接了第一诗节对“老虎”的揣度和玄想:“什么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可怕对称?”,诗歌的第二诗节继续讨论第一诗节的疑问,“从何处取得你眼中之火?/ 凭什么敢攫取这火光?”,但进一步加深了与令人敬畏的老虎相对应的“火”的视觉意象。关于火这个原形意象,威尔赖特在《原形性的象征》一文中指出火的“非理性的突发性和蔓延性”[3],即火具有巨大的毁灭性。在极具可怕的火光中,在第三诗节创造者开始以巨臂“扭动老虎心脏的筋健”。“扭动”(twist)一词暗含“暴力”,在动作上回应第二诗节可怕的火,为第三诗节末出现的令人畏惧的“威猛的手脚”打下伏笔。“威猛”(dread)一词在英语中有“令人敬畏的”和“可怕的”双重意义。威猛”(dread)在第四诗节中已完全演变成了“可怕”:“可怕的握力”直至“死一般的恐怖”。在第五诗节中,创造者却对自己恐怖的作品报以微笑,创造者不但没有被极具致命威力的被造所吓倒,反而呈现满足的微笑,表明老虎的创造者比老虎更令人敬畏,“可怕”的诗境被推向了高潮。

同时,他的微笑因为他在创造象征邪恶和毁灭的老虎的同时也创造了象征善良温顺的绵羊,使这个世界在“可怕的对称”拥有了永久的原动力。就象布莱克在《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中指出的那样:“没有对比的事物就没有前进。吸引与排斥、理性与活力、爱与恨,这些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4]。”《老虎》的主题,“可怕的对称”从而也被点化。

我们解读出了《老虎》诗形、诗境与诗歌主题均与“老虎”“可怕对称”的形象吻合。至此,我们可以确定《老虎》与诗歌创作有关。

二、“老虎”的形象蕴涵诗学主张

在得出 “老虎”形象是关于诗歌创作的结论之后,我们慢慢走进“老虎”的创造过程,试图进一步细致解读其中蕴涵的诗学主张。首先,破解《老虎》中“老虎”的创造者。在第一诗节“什么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可怕对称?”(“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这一全诗的中心句中寻找突破点。“immorta”一词既表达了对“老虎”本质的追问,也有对老虎创造者不朽性的沉思。同时,我们知道“老虎”在诗画中的形象都出自布莱克的的“手”与“眼”,那作为雕刻家与诗人的他是不是这个“不朽者”呢?接着看下一行的“frame”,它有“定型”(shape)与“构想”(conceive)两个内涵意义。如果把前后两行连贯起来,也就是说“老虎”的画像经神手造就(shape),诗歌《老虎》由天眼灵视(conceive),而把诗画统一在一起的独创者恰恰非布莱克莫属。第二诗节继续了对创造者特征的探究:“凭怎样的翅膀他敢于奋力拼搏?”(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英文词“aspire”暗含热切盼望、勇于追求难以实现的伟大抱负。具有这种特质的创造者不应是上帝,因为在基督教中的上帝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谓是否勇于追求高不可及的事物。而这一“敢于奋力拼搏”的精神不恰恰是布莱克作为英国浪漫主义先驱者形象的最好概括吗!诗歌《老虎》对于“老虎”创造者的追问一直持续到第五诗节:“是制造羔羊的人制造的你吗?”在这里,羔羊除了使人想到上帝之子外,也使人联想到诗人的《天真之歌》,与此同时,它也可以指当时的读者[5](43)。在19世纪,诗人一般将读者也认为羔羊面对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把阅读当作一种宗教活动。依此推理,“你”则可以理解为收在《经验之歌》里的《老虎》这首诗了。另外,整首诗中的“他”(he)都是小写的,“他”指的不是上帝,而是象上帝的诗人布莱克。对于《老虎》中“老虎”的创造者的确认明晰布莱克对于诗人的界定:诗人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但他确是象上帝一样的不朽者。

而诗人布莱克为什么能有象上帝一样的“神手或天眼”(immortal hand or eye)呢?“凭怎样的翅膀他敢于奋力拼搏”?布莱克在《书信集》中写到:“在沙粒中看到宇宙,在野花中看都天堂,在栎树里看到天使大军在欢唱[6](1576)。”对于别人狭窄的肉眼所看到的东西,布莱克的视野却可以无限地伸延,“把其灵光和尖锐抛向万物,它穿透隐藏的事物,搜寻复杂的本质,不需要其他任何借以观看的光亮,只是凭借它自身的灵光”[7](55)这就是“布莱克由想像力左右的灵视世界”[7](56)。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先驱的布莱克,视想像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和人类生活的原动力,把想像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没有自然宗教》和《一切宗教皆为一体》中,布莱克宣称“把诗的或创造的能力与预言的力量等同视之” [6](1576),而这种包罗万象、洞察一切的力量就是布莱克所谓的想像力。这里,“想像与布莱克宗教中的上帝合二为一”[7](54)。基于这样的诗歌理念,布莱克在《老虎》第三、四、五诗节才有了《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万物的创作灵感。插上想像的翅膀,诗人布莱克具有了神性,具有了象造物主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力。“什么样的臂力、什么样的神工,/把你的心脏拧制成功”。在在第三诗节创造者擒住被造后,第四诗节创造者又把自己想像成了一个“铁匠”:“什么样的铁锤?什么样的铁链?/ 什么样的熔炉把你的脑子烧炼?这里的“心脏”(heart)与“脑筋”(brain)象征了想像力发挥时感知与理智的并存与对立,他的《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天真”与“经验”两种哲学信条的并存与对立。至此,布莱克完成了“老虎”的创造、《老虎》的创作过程,把浪漫主义诗歌理念蕴涵在了“老虎”的形象中。

三、布莱克“以诗论诗”

布莱克是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新古典主义所张扬的典雅、适度、理性的诗歌创作标准是布莱克所不齿的。他认为这“无疑于对白痴讲很清晰的东西”。他抛开理性,视灵感与想像为“永恒的安身之处”。《老虎》中的“老虎”如谜般的丰富象征意义使这首18世纪的诗歌酷似20世纪的意象派诗歌,就凭这一点就充分表明了布莱克与充满警言格句的新古典主义的彻底决裂。同时在艺术上他更是大胆打破古典主义诗歌的清规戒律。《老虎》从头到尾使用的四音部抑扬格或扬抑格双行体取代了新古典主义所规定的五音部抑扬格英雄双行体。不仅如此,绝大部分诗行的四音部还不完整,以额外的一个重读音节结尾,这在新古典主义看来是明显不符合规范的。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另外,新古典主义追求和谐、对称、富有美感的价值观念,而布莱克似乎更钟情于一种崇高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一种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虎》中跃然纸上的是一个令人望然生畏的老虎形象。在伯克(Edmund Burk)的《对崇高与美的哲学思想探源》一文中认为:“未经驯服的力量是崇高的,因为它从阴郁的森林中来,从充满吼声的荒野中以狮子、老虎、豹或犀牛的形式向我们走来[8]。”

“以诗论诗”并不为布莱克所独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确存在着一个“以诗论诗”的现象[5](43),只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它一直视而不见。因为它作为一个隐含的主题并不象诗人们所关注的自然、民主和自由等问题那么明显,又不是任何一个诗人永恒关注的话题,所以恐怕只有细心的读者才能发现它。比如,华兹华斯的《丁登寺》,柯尔津治的《抑郁颂》,雪莱的《西风颂》和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等,都堪称诗人们诗学理论的载体。

本文只是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为例,解读其中的“以诗论诗”的现象。当然,诗歌超越时间与空间,超越固定和有限的释义,本文所作的解读只是许许多多解读中的一种罢了。

参考文献

[1] 布莱克布莱克诗集[M] 张炽恒,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45

[2] 唐梅秀布莱克的二元对立运思方式与反传统意识[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5):106

[3] 叶舒宪神话与原形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87

[4] 王守仁英国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00

[5]] 杜维平以诗论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解读[J]外国文学,2003,(4):43

[6] GEBentley Wiliam Blake’s Writings[M] London: Picking &Chattto,1978:1576

[7] 袁宪军布莱克的灵视世界[J]国外文学,1998,(1):55,56,54

[8] Maurice Cranston The Romantic Movement[M]Liphook: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4:49

给你篇论文自己看吧

1楼 法月纶太郎 著:去问人头吧

3楼 森博嗣 著:梦邂逅魔性

4楼 清凉院流水 著:JOKER旧约侦探神话-清

5楼 佐藤有哉 著:搪瓷灵魂的比重-镜棱子与变装密室

6楼 西村京太郎 著:雪国杀人事件

7楼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妖银杏

8楼 冈本绮堂 着:半七捕物帐-狐仙卷

9楼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雷兽与蛇

10楼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参拜卷

11楼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茶娘卷

12楼 冈本绮堂 着:半七捕物帐-太鼓卷

13楼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紫鲤鱼

14楼 原寮 著:暗夜的叹息

15楼 森博嗣 著:黑猫的三角

16楼 大冈升平 著:事件

17楼 桐野夏生 著:异常

18楼 森博嗣 著:命运的模型(上下)

19楼 森博嗣 著:有限与微小的面包(上下)

20楼 筱田真由美 着:建筑侦探樱井京介事件簿-美貌之帐

21楼 恩田陆 著:三月的红色深渊

22楼 森博嗣 著:魔剑天翔

23楼 楼东野圭吾 著:杀人之门

24楼 东野圭吾 著:宿命

25楼 贵志佑介 著:玻璃之锤

26楼 宫部美幸 著:Level 7

27楼 森博嗣 著:封印再度

28楼 逢坂刚 著:百舌呐喊的夜晚

29楼 森博嗣 著:死亡幻术的门徒

30楼 佐藤正午 著:Jump

31楼 伊坂幸太郎 著:死神的精确度

32楼 恩田陆 著:沉向麦海的果实

33楼 伊坂幸太郎 著:奥杜邦的祈祷

34楼 宫部美幸 著:这一夜,谁能安睡

35楼 海月留意 著:盗婴

36楼 伊坂幸太郎 著:重力小丑

37楼 生垣真太郎 著:错格的幻影

38楼 熊谷奈苗 著:不安的童话

39楼 森博嗣 著:诗般的杀意

40楼 森博嗣 著:不会笑的数学家

41楼 夏树静子 著:天使已消失

42楼 山村美纱 著:虚幻的指定席

43楼 森博嗣 著:永劫回归

44楼 土屋隆夫 著:天国太远了

45楼 土屋隆夫 着:天狗面具

46楼 土屋隆夫 著:危险的童话

47楼 土屋隆夫 著:献给妻子的犯罪

48楼 森博嗣 著:夏的复制品

49楼 光原百合 著:十八之夏

50楼 松本清张 著:点与线

51楼 在海迷失的蝴蝶

52楼 土屋隆夫 著:不安的初啼

53楼 西村京太郎 著:华丽的诱拐

54楼 西村京太郎 著:十津川警部的对决

55楼 宫部美幸 著:怪

56楼 筱田真由美 著:建筑侦探樱井京介事件簿05—原罪之庭

57楼 筱田真由美 著:建筑侦探樱井京介事件簿-灰色之砦

58楼 宫部美幸 著:魔术的耳语

59楼 筱田真由美 著:建筑侦探樱井京介事件簿-黎明之家

60楼 筱田真由美 著:建筑侦探樱井京介事件簿-黑色女神

61楼 田真由美 著:建筑侦探樱井京介事件簿-翡翠之城

62楼 宫部美幸 著:火车

63楼 桐野夏生 著:残虐记

64楼 土屋隆夫 著:华丽的丧服

65楼 土屋隆夫 著:米乐的囚犯

66楼 宫部美幸 著:龙眠

67楼 宫部美幸 著:邻人的犯罪

68楼 东野圭吾 著:侦探伽利略

69楼 宫部美幸 著:猎捕史奈克

70楼 东野圭吾 著:绑架游戏

71楼 清凉院流水 著:JOKER旧约侦探神话-凉

72楼 筱田真由美 著:黎明之家

73楼 鲇川哲也 著:黑桃A的血咒

74楼 东野圭吾 著:嫌疑犯X的献身

75楼 岛田庄司 著:龙卧亭杀人事件

76楼 芦边拓 著:红楼梦杀人事件

77楼 东野圭吾 著:雪地杀机

78楼 爱川晶:化身

79楼 西村京太郎 著:七个证人

80楼 土屋隆夫 著:着魔

81楼 西村京太郎 著:杀人双曲线

82楼 笹泽左保 著:溶于雾中

83楼 山村美纱 著:尸谜

84楼 夏树静子 著:云上的杀意

85楼 夏树静子 著:午后二时的讣闻

86楼 梦野久作 著:脑髓地狱(日本推理四大奇书之一)

87楼 岛田庄司 著:异邦骑士

88楼 二阶堂黎人 著:地狱的奇术师

89楼 阿刀田高 著:V的悲剧

90楼 夏树静子 著:M的悲剧

91楼 岛田庄司 著:被诅咒的木乃伊

92楼 土屋隆夫 著:影子的告发(日本侦探作家协会奖)

93楼 绫辻行人 著:推理大师的恶梦

94楼 绫辻行人 著:童谣的死亡预言

95楼 鸟羽亮 著:卖头的尸体

96楼 岛田庄司 著:来自天国的枪弹

97楼 有栖川有栖 著:波斯猫之谜

98楼 有栖川有栖 著:俄罗斯红茶之谜

99楼 有栖川有栖 著:瑞典馆之谜

100楼 有栖川有栖 着:幻想运河

101楼 天衣无缝

102楼 有栖川有栖 著:孤岛之谜

103楼 小栗虫太郎 著:黑死馆杀人事件

104楼 原寮 著:我杀了那个少女

105楼 土屋隆夫 著:影子的控诉

106楼 岛田庄司 著:黑暗坡食人树

107楼 森博嗣 著:全部成为F

108楼 东野圭吾 著:超杀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恼

109楼 森博嗣 著:月的呢喃细语

110楼 森博嗣 著:玩偶娃娃蒙娜莉萨

111楼 岛田庄司 著:北方夕鹤2/3杀人

112楼 连城三纪彦 著:求生无门

113楼 岛田庄司 著:透明人的小屋

114楼 岛田庄司 著:来自天国的枪弹

115楼 土屋隆夫 著:红的组曲

116楼 山村美纱 著:九官鸟看见杀人

117楼 夏树静子 著:蒸发

118楼 大泽在昌 著:毒猿

119楼 西村京太郎 著:杀意的设计

120楼 山崎洋子 著:幽灵饭店

121楼 土屋隆夫 著:不安的产声

122楼 有栖川有栖 著:幽灵刑警

123楼 有栖川有栖 著:瑞士手表之谜

124楼 有栖川有栖 著:巴西蝴蝶之谜

125楼 岛田庄司 著:魔神的游戏

126楼 横沟正史 著:蝴蝶杀人事件

127楼 楢山芙二夫 著:逃避黑夜的女人

128楼 五十岚均 著:法兰斯桥暮色

129楼 近藤史惠 著:冰冻之岛

130楼 夏树静子 :黑白的旅途

131楼 土屋隆夫 著:冷漠夫妻

132楼 岛田庄司 著:黑暗坡食人树

133楼 歌野晶午 著:樱树抽芽时,想你

134搂 土井行夫 著:无名鸟飞走了

135楼 森村诚一 著:终点站

136楼 藤原伊织 著:恐怖分子的洋伞

137楼 土屋隆夫 著:盲目的乌鸦

138楼 黑崎绿 著:葡萄酒杯盛满杀意

139楼 多歧川恭 著:消失在仙台的女人

140楼 生岛治郎 著:追凶

141楼 岛田庄司 著:御手洗洁的问候

142楼 泡坂妻夫 著:梦的密室

143楼 殊能将之 著:剪刀男

144楼 东野圭吾 著:单恋

145楼 土屋隆夫 著:不安的产声

146楼 岛田庄司 著:寝台特急1/60秒障碍

147楼 有栖川有栖 著:马来铁道之谜

148楼 有栖川有栖 著:月光游戏

149楼 西村京太郎 著:夜间飞行杀人事件

森博嗣 著:梦邂逅魔性

出版时间:2006/10/16

作者:森博嗣

---------------------------------

■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我来到东京,为的是杀了那个男人。

你知道,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那个男人的脸孔时,内心有多么高兴吗?

几乎要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

没错……我总算发现了人生的目标。

真高兴……

许久不见的希望、希望的光芒,此时此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

陪同将要参加电视猜谜节目的香具山紫子、小鸟游练无和濑在丸红子三人,保吕草润平也跟着上东京顺便处理(一件极其无聊的)事情。

而就在那家电视台,闹出了一起离奇事件——

N电视台制作人为了二十多年前死去的恋人现身梦境感到恐惧,不停地提到「被梦中的女人杀死!」一事,如今事件就在参加节目的小鸟游练无一行人面前发生!

令人疑惑的是——枪声只有一起,密室中的尸体却出现两处伤口?

书中随处插入的犯人独白,将把你卷进混乱的漩涡里。

真相大白之后,出乎意外的犯人竟然是?!

我决意要杀了那个男人……

赌上剩余的人生,

赌上一切……杀死那家伙。

[作者简介]

森博嗣(Mori HIROSHI)

某国立大学工学部助教授兼推理小说作家,于1996年以「全部成为F」荣获日本『梅菲斯特』奖,之后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作品。其代表作品有「犀川&萌绘」系列及「濑在丸红子之V」系列。森博嗣在设定故事人物及舞台时,习惯将大量理科系重要因素带入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亦被称之为「理科系推理小说」。

JOKER旧约侦探神话-清

作 者: 清凉院流水

出版社: 尖端

出版日: 2006年02月06日

├ 书 籍 简 介

尸体装饰、远距离杀人、不在场证明工作。陆地上的孤岛.幻影城连续发生杀人事件,过程宛如刻意网罗「推理小说的构成要素三十项」。犯罪搜查专家JDC(日本侦探俱乐部)向自称「艺术家」的杀人恶魔挑战!

├ 作 者 介 绍

清凉院流水

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出生于兵库县。一九九六年就读于京都大学经济学部期间,以《COSMIC世纪末侦探神话》(分「流」、「水」两册,由讲谈社文库所出版)获得第二届的梅菲斯特奖,正式崭露头角。该作品因为突破了固有型态的设定和故事内容,在发表之初就获得广大的回响。

第二部作品《JOKER旧约侦探神话》(分「清」、「凉」两册,由讲谈社文库所出版)和《COSMIC》对比,必须在看完两部作品之后才能理解当中的架构。之后又相继发表许多蔚为话题的作品,在悬疑推理小说界占有独特的地位。其它的著作有《W drive院》、《嘉年华会》系列(全由讲谈社文库所出版)等。

搪瓷灵魂的比重-镜稜子与变装密室

作 者: 佐藤有哉

出版社: 尖端

出版日: 2006年04月20日

├ 书 籍 简 介

二年B班新来的转学生、校内发生的密室事件,以此为起点一一登场的神秘人物,藉由角色扮演来自我改革的少女、被凌虐的少女、只能吃人肉的少女、被幻觉袭击的少女,和追踪谜团的无用男子,以及……预言者们。

我被卷进这些人引起的漩涡中,也把别人卷进事件中不断前进,在尽头等著我们的,仍然是那个荒谬愚蠢的世界……那时的我,从预言中得到了什麼呢?

├ 作 者 介 绍

佐藤友哉最受欢迎的镜家事件系列第二集,人气角色镜稜子再度登场。

佐藤友哉,1980年於北海道出生。

2001年以「**般的风格——镜公彦理想的杀人方式」获得第21回梅菲斯特奖而出道。

完全经历九零年代青少年次文化洗礼的作家,结合多种推理惊悚主题与ACG、音乐等讯息的故事风格,蕴含著对社会的困惑与愤怒,颇受新一代年轻人的好评,也因此有著数量惊人的书迷后援会。

西村京太郎 著:雪国杀人事件

作者:西村京太郎

译者:林达中/译

出版社:新雨

内容简介

以川康端成的长篇小说名作《雪国》之背景--汤泽为舞台,描绘美丽艺伎、年轻大学生及十津河警部从前的部下-桥本丰,周遭发生的许多难解事件。

白雪纷飞的夜晚,被雪笼罩的汤泽小镇上,发生了扑朔迷离的杀人事件。本书以私家侦探桥本丰为主人公,西村京太郎惯于描写的十津河警部俨然成了配角,在天寒地冻的缤纷雪景之中,架构出一场爱与恨交织的故事。受到某位母亲请托,调查其子想结婚的对象—一个曾获选为驹子**的艺伎,而来到越后汤泽的桥本被卷入了事件中,受到艺伎的魅力感染而迷惑,对于事实真相的呈供与定夺,内心感到动摇不已。在春天的新雪落下后,残酷的真实,伴随着春天气息的降临,一并落了幕。

此小说以细腻文笔,描写白雪翩翩飘舞、气氛迷离、浪漫神秘的雪国景色;更勾勒出美丽艺伎内心深藏着令人想窥探的秘密,及桥本动摇矛盾的复杂心境,是部受到高度评价的杰作。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妖银杏

作者:冈本绮堂

译者:茂吕美耶

出版社:远流

内容简介

「江户时代的福尔摩斯」半七的精采探案人生,堂堂进入第五卷!

两百年前的江户时代,一样有窃案、谋杀、私通、情变,更有树妖作祟、预知风雨的怪人与火场猛兽横行……浮世绘那种天下承平背后的鬼魅与人性,在妖银杏中,一一浮现。

《半七捕物帐》是结合了本格派推理小说与江户风物诗的日本文学杰作,诡奇的情节发展以悠然的笔调推进,配上吉川英治赏得主三谷一马专为《半七捕物帐》所绘制的插图,以及日本文化专家茂吕美耶Miya的详尽批注与图版选说,日本文化的精致与精髓,在《半七捕物帐》中一览无遗!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狐仙卷

内容大要

「江户时代的福尔摩斯」半七老人,痛快解决狐仙卷的七桩案件!

别墅豢养的神秘大蛇、预言天灾人祸的通灵仙姑、笔墨铺的姊妹花被莫名毒死、妖娆骗色的小女郎狐……各种角色轮番上阵,鬼魅艳色的气氛在昏黄灯光下不断蔓延……其实作祟的都是人心,翻搅的都是欲望!

《半七捕物帐》是结合了本格派推理小说与江户风物诗的日本文学杰作,诡奇的情节发展以悠然的笔调推进,配上日本文化专家茂吕美耶Miya的详尽批注与图版选说,夏夜江户的悠冷迷离,浸透你的背脊!

本书插画家为由吉川英治文化赏得主三谷一马,是日本目前唯一的江户风俗画家。他为《半七捕物帐》所绘制的插图完全参照考据当时数据,因此不但特有风格,并成为江户风俗的最佳记录。

对于小说里、插图里所提及的江户风俗,本系列的策划,也就是《物语日本》《江户日本》的作者茂吕美耶,Miya,在每本书里加上说明文章,宛如另一种方式呈现的「江户小事典」。

◎向岛别墅

帮佣的女孩儿一入豪门音讯全无,

家人只得向半七求救。

贪图多得吓人的酬劳,

结果是卷入一场欲望翻搅的阴谋之中……

◎蝴蝶合战

出卖灵肉的比丘尼看到弁天神像发出异光,

夜里神明出现枕边,要她供奉此像,

必能为众生祓除不祥,赐予福庇。

某日,通神的仙姑陈尸地窖,身首异处……

◎笔墨铺女儿

东山堂的俊俏姊妹花樱口微张,舔顺笔毛,

若隐若现的胭脂唇印让年轻男子大喜若狂,

生意之好,自不在话下。

突然传出姊姊暴毙的消息,轰动江户……

◎鬼姑娘

酒铺下女阿传遭人咬断咽喉;

梳妆铺老板娘被咬死在后院井边。

接着受害的是茶馆阿作,

赤裸的白皙肌肤浸在整盆血水中更显得凄惨诡异……

◎小女郎狐

七个年轻人在茅屋里又喝又闹,直至深夜,

没想到天亮后竟五死二重伤,惊动全村。

门缝流泄而出的刺眼烟雾是致命关键?

村人都说,是妖娆色诱的狐精复仇来了……

◎狐与僧

出门做法事的住持直至深夜都未归寺,众人担忧不已。

没想到隔天早上,居然在两町外发现淹死的尸体。

不可思议的是,身穿法衣袈裟的是一只老狐!

住持衣物遭狐精夺走?还是至今为止,住持一直是狐精冒充?

◎女行者

貌美无双的妙龄行者,专挑富裕信徒,

诱进里房,信徒便乖乖大笔奉献。

行者自称是公卿之女,仪态不俗,

法力无边,有求必应,到底是真是假?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雷兽与蛇

内容大要

《半七捕物帐》是结合了本格派推理小说与江户风物诗的日本文学杰作,诡奇的情节发展以悠然的笔调推进,配上吉川英治赏得主三谷一马专为《半七捕物帐》所绘制的插图,以及日本文化专家茂吕美耶Miya的详尽批注与图版选说,日本文化的精致与精髓,在《半七捕物帐》中一览无遗!

雷兽与蛇

理应栖息日光山区的雷兽,作祟江户城!

殷实粮铺祸不单行,先是妙龄女儿遭雷劈死,

七七法事尚未结束,

唯一的继承也死于雷兽利爪之下……

半七老师

七夕竹林挂满随风摇曳的五彩诗笺,

正是习字私塾一年两度的成果评比。

表现失常遭师傅痛斥的十三岁小姑娘,

竟在归家途中赌气出走了……

冬天的金鱼

违逆时令可在寒冬饲养的金鱼,

让富人一掷千金面不改色。

居中中介的俳句师傅突然浴血惨死,

难道是暴利引来杀身之祸?

松茸

自熊谷远嫁江户的富农之女、殷商之媳,

参加深川八幡祭后,就此郁闷难开。

孰料**与婢女的命运前程,

竟由进献将军的珍贵松茸翻弄摆布……

戏偶师

巡演途中的深夜后台,上演不可思议的剧目——

无人操纵的两尊戏偶,竟砍杀得难分难解!

平素投合的偶师移情太深,交谊遭妒火付之一炬;

难道是遗恨未消的怨灵,欲藉此终结宿敌性命?

少年少女之死

唇红齿白将上舞台的的英姿少女突然失踪,

木匠儿子罹患不明急病,半个时辰便一命呜呼……

无论是古是今,是贫是富,

宝贝孩儿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冈本绮堂 著:半七捕物帐-参拜卷

内容大要

江户的福尔摩斯◆幕末的怪谈侦缉

以江户为背景的「捕物帐」是仅在日本成形发达的侦探小说形式,等于是「事件簿」的意思。《半七捕物帐》正是「捕物帐」的始祖。既然背景设定在江户时代,便无法利用汽车、电话、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而且当时法医学知识贫乏,搜查步骤也很原始,全部仰赖人力、直觉或推理,逐步寻出凶手。因此,「捕物帐」也可以说是「纯粹」的「推理小说」。又因为完全不靠科学搜查,也没有刑法,事件该如何裁决全看捕吏的才干,所以比起现代推理小说,「捕物帐」中人情味特别浓厚。这也是「捕物帐」小说在日本始终历久不衰的主因。

「半七」确有其人,是江户时代捕吏,生于一八二三年。任职捕吏期间,立下不少功勋,四十五岁时,因明治维新而退休。之后当时年轻的作家冈本绮堂于偶然机会认识了半七,时时往访听老人家讲述过往功绩,记载下来,即为《半七捕物帐》。

本书插画家为由吉川英治文化赏得主三谷一马,是日本目前唯一的江户风俗画家。他为《半七捕物帐》所绘制的插图完全参照考据当时数据,因此不但特有风格,并成为江户风俗的最佳记录。

对于小说里、插图里所提及的江户风俗,本系列的策划,也就是《物语日本》《江户日本》的作者茂吕美耶,Miya,在每本书里加上说明文章,宛如另一种方式呈现的「江户小事典」。

◎阿文的魂魄

一个披头散发、浑身湿透的年轻女孩,

端端正正地双手扶在榻榻米上行礼。

脸色苍白的她只是默默跪在阿道枕畔,

这样反而更有一股无以言喻的凄厉……

◎石灯笼

女儿的魂魄因为眷恋娘家,

而现身自己眼前——老板娘如此认为。

但是,格子门内那双沾满泥巴的木屐,

又代表着什么呢?

◎勘平之死

角太郎忘我地朝自己一刺,

脸上的痛苦如此逼真,

台词还未说完就倒卧舞台。

他万万没想到,手上这把刀居然会深入小腹……

◎澡堂二楼

半七与熊藏屏息凝神,

打开不知是鱼皮或油纸裹住的浅黄纸包,

两人眼前出现一个头颅。

干瘪焦黄的肤色宛如腐烂的树叶。

◎鬼师傅

下女发现鬼师傅死在蚊帐内,脖子缠着一条黑蛇。

难道是悲惨病故的歌女代怨灵作祟,

缠死了心狠手辣的养母?

半七不禁打了个寒颤。

◎警钟之怪

火灾警钟莫名其妙在深夜里自动响起,造成莫大恐慌。

若遇众人出动巡视,警钟就保持沉默;

但戒备一有松懈,就……

坐卧不安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接下去该如何是好?

◎别宅宦女

原本就寂静非常的宅邸,到了夜半,益发鸦雀无声。

这时,有人滑溜地拉开纸门,传来衣服下摆的沙沙声响。

这人是来吸我鲜血?还是啃我的骨头?

阿蝶拉紧被子,整个人僵住了。

汪国真,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会 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和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这首诗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再如: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

  (《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据《南方都市报》《诗歌曾经的“黄金”年代》介绍:当年,洛湃的诗集曾与席慕蓉、汪国真的诗集一起,都以10万册为单位的销量席卷全国。一手推出席慕蓉、汪国真和洛湃“热潮诗”的杨光治,还为此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59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