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吕布竟然派人劫持了著名的曹魏夏侯_?

揭秘吕布竟然派人劫持了著名的曹魏夏侯_?,第1张

一个人是张淼,汉末英雄之一。张淼与曹操、袁绍是好朋友,与吕布有交情。袁绍被提拔为讨伐董卓的盟主,张淼怪罪袁绍。袁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袁绍让曹操杀了张淼,但后果更加严重。曹操当即拒绝,张淼很感动,于是和曹操走得更近了。在曹操进军陶谦之前,他对家人说,如果我有什么不测,你们要跟着张淼。曹操如此看重张淼,没想到张淼跟错了班,站错了队。吕布劫持夏侯_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当时,曹操的父亲曹嵩已退休,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妻子和儿子曹德住在琅琊,后被陶谦的部下杀害。据说陶谦兵临城下,曹嵩带着嫔妃从后墙逃走了。因为他的嫔妃太胖,曹嵩在上面拉不起来,她在下面也抱不起来。看到前后门都被堵住了,他只好躲在厕所里,结果两个人都被打死了。当曹的父母和兄弟被杀时,他不生气吗?于是各路人马火速赶往徐州,只留、程昱守鄄城,范守东阿,守濮阳。就在这时,吕布路过董军,张淼和吕布发誓要生死与共。

卞是当时有名的人,因直言不听曹操的话,被曹操杀死。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不满,其中包括陈宫,此外还有名不见经传的邵恒、刘阳等。现在曹操后方防守徐州空虚,于是陈宫劝说张淼和吕布联合进攻曹操后方。张淼相信曹操最终会被袁绍消灭,然后他自己也会成为袁绍。陈宫和吕布直奔曹操的家眷所在地鄄城。夏侯_害怕失去旧营地,因为老板的父母被陶谦杀害,现在他失去了家人。他怎么解释?于是领兵来援,结果被牵制住了。吕布在半路截住了它,夏侯_奋力抵抗。后来不得不弃辎重、濮阳城,奔鄄城而去。

吕布占领濮阳。为了彻底消灭夏侯_,他采用了假装投降的方法,派一些将军伪装成逃兵向夏侯_投降,然后劫持了夏侯_。统帅被劫,全军惊恐,纷纷大乱。夏侯_部将韩浩飞马前往,并召集其他将领封锁夏侯_营门,以作出三项正确的决定。一是围住营门,不要让劫持者离开,二是命令各部不要轻举妄动,三是组织精干力量,布置完毕后,韩浩与劫匪对峙,大声吼道:“你们这些神仙东西,竟敢劫持本将军?你活够了吗?”虽然你有一个将军作为人质,但国家不会因为夏侯_一个人就放你走。

当即下令进攻,抢匪出击威胁人质,夏侯_双眼怒如铜铃,死死盯着韩浩。那时,夏侯_的左眼还没有失明,他是教练。韩浩心里有些模糊。韩浩哭着说,没办法。我在执行国家法律。命令加大攻击力度,所以强盗没有招供,也没有看到吕布过来配合,只好缴械,全部被韩浩斩首,夏侯_获救。

曹操讨伐陶谦,在徐州和东海杀得尸横遍野。他突然听说后院着火了,赶紧撤了。若吕布不从后方进攻,徐州已被曹操占领,陶谦必遭灭顶之灾。曹操发兵到濮阳,心里七上八下,生怕吕布、陈宫断了后路。一路无话,曹操信心十足。吕布和陈宫没有野心,谋略略逊一筹。于是他们进入濮阳,与吕布展开了长达100多天的血战。曹操在这场战争中差点被吕布活捉。

当曹操听说吕布派人劫持夏侯_,韩浩不顾人质成功化解危机时,连连称赞韩浩做得对:“此可千古之法。”已下令禁止类似事件发生

吕布进攻曹操后方,应该说是一个阴险的举动,而派奸细去劫持夏侯_又是一个恶毒的举动。如果这些举动能够一步步实现,对曹操来说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惜他的部下因为谋划不周而白白牺牲了。但是,这件事不包含在浪漫里。

不同的朝代是不一样的。  夏殷以前,中国后妃制度比较简略,文字记述也很模糊,大率将天子的配偶统称为妃。如皇帝有四妃;帝喾有四妃。正嫡叫元妃,其他的称为次妃。

周代天子开始立后,正嫡便叫王后。

《周礼》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共121人

五者相参,以定尊卑。与外朝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对应。六宫即前一宫,后五宫。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王燕寝。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为皇帝,其正嫡便叫皇后

汉帝国后妃制度继承秦制,并明确规定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中国后妃制度的母后称号就此确定,历代相沿。

嫔御制度汉代时确立,汉代后宫制历汉初四帝,以后汉武帝、汉元帝的订立、增益。嫔御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 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无涓这一等还包括共和、娱灵、保材、良使、夜者。

西汉初年帝王的正配叫皇后,其余嫔御名号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武帝时又加婕妤、 娥、容华、充依。

元帝时加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

东汉的后宫人数没有什么减少,但鉴于西汉外戚权重,改革后宫,嫔御名号只设四等。东汉光武帝并省前制,皇后之外,只立贵人、美人、彩女。后又加宫人、凡嫔妃四等。(后宫只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依旧,但奉禄不过是数十斛粟。又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却没有爵秩,只是赏赐充给而已。)

曹魏时出于文学的浪漫和对雅号的喜好,嫔妃分成12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魏太祖建国,皇后之下分后妃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文帝增五等: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除顺成。

太和时,明帝诏复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12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同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县令;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朝承魏晋制度,略有增损。“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皆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淑房等。后庭渐多矣。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乎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又则不得古也。”

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宫:

左右昭仪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来又置女职,以典内事:

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宫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宫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表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南朝宋在晋制上有增有删,至宋明帝时规定:以贵嫔、贵妃、贵姬为三夫人;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以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另设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内职,良绨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南朝梁、陈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

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后,鉴于前朝的积弊,一一加以革新。后宫中也一改旧制,只设皇后正位宫闱。开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礼》著内官程式,省减后宫人数,规定嫔3人,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9人,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

隋炀帝时,后妃、嫔没有专职,“唯端容丽饰,陪从燕游而已。”炀帝醉心此事,自制嘉名,以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吕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品第二;婕妤12人,品第三。美人、才人15人,品第四。为二十七世妇;宝林24人,品第五。御女24人,品第六。采女37人,品第七。为御妻。总计120人。另有承衣刀人等,“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代皇后以下,设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六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26人。

唐开元时期,以皇后以下设四夫人不合旧制,“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元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金代则复杂和完善一些。

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确规定,选后不取自庶族。金创国之初,后宫嫔妃没有名号。到金熙宗时,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称。海陵王执政时,后宫寝多,宠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

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

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

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

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后宫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明代的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但明代后宫除了皇后的称谓,只有妃这一级,没有嫔。妃有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因为《三国演义》看多了。后世多偏爱蜀汉,是因为受到小说《三国演义》和众多影视作品的影响,小说和影视作品基本上是虚构的,并且尊蜀贬魏,但却是普通人最易接触到的宣传作品,无疑影响众多人的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曹丕的魏朝是汉献帝禅让而来,而汉献帝是正统的东汉末代皇帝,禅让制又合情合法,从法理上看,汉献帝是主动终止汉朝,而禅让于曹丕,曹丕就是合法的继承人。

从正史上看,魏代汉为正统,二十四史之的正史《三国志》也是以魏为正统的,所以魏国皇帝的传记称为‘’纪‘’,如曹操的传记为《三国志武帝纪》,而刘备的传记是《三国志先主传》,是有区别的,历史上皇帝的传记一般都是‘’纪‘’,由此可见,陈寿心中谁是正统,谁是割据。另外从地域来看,魏朝基本承继东汉,天下十三州独占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并且两汉的都城都在魏朝控制之下,而且魏朝首都和东汉一样,都是洛阳,魏朝一向以中国自居,都表明了魏为正统。

那刘备的汉在历史上怎么来的呢?从刘备自称汉中王开始,刘备就开启了篡夺东汉江山的程序,西汉是非刘不王,但也并非是刘就称王,而东汉更是极少封王,除了皇帝极其亲近的皇亲,一般很难封王。东汉开始到灭亡,就封了两个异姓王。一个是魏王曹操,一个是汉中王刘备,好歹人家曹操的魏王是汉献帝封的,有名义,而刘备的汉中王是自已封的,法理不足,况且当时汉献帝还活着,并未给刘备封王。包括后来的称帝,曹丕是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合理合法,刘备却又是自封的,显得法理不足。

之所以后世同情偏爱刘备是因为:1、刘备有个汉室宗亲的身份,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而两汉辉煌四百余年,仍让人怀念,人们或多或少希望刘备能再创辉煌,如同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那样。2、刘备宽厚仁义,礼贤下士,优待百姓。在那样一个乱世中,能够活着己属不易,而能够体面的活着更是奢望,如何才能体面的活着,就是像刘备这样仁义的君主统一天下,就能体面的活着。

3、小说,影视作品把刘备的蜀汉创作为正义的化身,而曹操领衔的魏朝却被创作为邪恶的力量,我们从小都知道正义要战胜邪恶,也难怪后世偏爱蜀汉了。

古 代 嫔 妃 等 级

周代天子开始立后,正嫡便叫王后。《周礼》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正一品),九嫔(正二品),二十七世妇(正三品至五品),八十一御妻(正六品至八品)。共121人五者相参,以定尊卑。与外朝六宫、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相对应。六宫即前一宫,后五宫。后五宫指后一宫;三夫人一宫;九嫔一宫;二十七世妇一宫;八十一御妻一宫。后正位宫闱,体同天王;夫人坐论妇礼(啥事也不干,只陪伴国王);九嫔掌教四德(负责处理皇宫事务);世妇主知丧祭宾客(主持祭典和招待入官朝觐的贵妇);女御序王燕寝(专门供国王庆上娱乐)。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秦王朝,花样翻新,曰:超级:“皇后”第一级:“夫人”第二级:“美人”第三级:“良人”第四级:“八子”第五级。“七子”第六级;“长使”第七级:“少使”史书上没有记载她们的职务是什么.

汉帝国后妃制度继承秦制,并明确规定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母亲称皇太后,中国后妃制度的母后称号就此确定,历代相沿。公元前二世纪七○年代,西汉王朝第七任皇帝刘彻先生,对女人的兴趣远超过他的那些祖宗,再度进行改组。于是,大批美丽的词藻洋溢纸上,他把皇宫里排山倒海的美女,分为十级——超级:“皇后”,让比皇帝,爵比皇帝。第一级:“婕妤”,位比宰相,爵比亲王。第二级:“泾(女旁)娥”,位比上卿,爵比列侯。第三级:“容花”,位比中二千石(副宰相),爵比关中侯。第四级:“充衣”,位比真二千石(部长),爵比大上造(文官最高级,一品)。第五级:“美人”,位比二千石(州长),爵比少上造(文官第二级,二品)。第六级:“良人”,位比千石(州长级),爵比中更(文官第三级,三品).第七级:“八子”,位比干石(州长级),爵出左更(文官第四级,四品)。第八级:“七子”,位比八百石(副州长),爵比右庶长(文官第五级,五品)。第九级:“长使”,位比八百石(副州长级),爵比左庶长(文官第六级,六品)。第十级:“少使”,位比六百石(县长),爵比五大夫(文官第七级,七品)。

上述的十级编制,维持了七十年,到了公元前五世纪五○年代,第十一任皇帝刘奭先生在位,刘奭先生最大的乐趣是玩女人,他觉得十级编制,还不够显示他的爱色如命。于是乃扩大为十五级,”而在最末两级之内,再分为若干等—-超级:“皇后”,跟老祖宗时代一样,位比皇帝,爵比皇帝,第一级:“昭仪”,位比宰相,爵比亲王。(新设的最高位号头衔,原“夫人”取消。)第二级;“婕妤”,位比上卿,爵比列侯。(原是第一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二级。)第三级:“泾(女旁)娥”,位比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原是第二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三级。)”第四级:“容花”,位比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原是第三级,新编制中,降为第四级。)第五级:“充农”,位比二千万,爵比少上造。(原是第四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五级。)第六级:“美人”,位比千石,势比中更。(原是第五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六级。)第七级:“良人”,位比千万,爵出左更。(原是第六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七级。)第八级:“八子”,位比八百石,爵比右庶长。(原是第七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八级。)第九级:“七子”,位比八百石,爵比左庶长。(原是第八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九级。)第十级:“长使”,位比六百石,爵比五大夫。(原是第九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十级。)第十一级:“少使”,位比四百石,爵比公乘。(原是第十级,在新编制中,降为第十一级。“公乘”,文官制度最末一级。)第十二级:“五官”,位比三百石。(十二级以下,是刘奭先生新发明的,但只算雇员阶层,已没有爵位可比。好像少尉以下,便不能算军官,只能算士官矣。“五官”,雇员阶层最高一级,年薪只三百石,微不足道。)。第十三级;“顾常”,。位比二百石。(雇员阶层第二级,更微不足道。)第十四级:这一级的名堂可多啦,级内再分六等,曰:“舞涓”、“共和”、“娱灵”、“保林”、“良娣”、“夜香”。位比百石。第十五级:这一级也有两等,曰:“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位比斗食。(这是小老婆群最低一级,只不过比普通宫女稍有不同。像《红楼梦》里的平儿**,说她是丫头吧,她却有小老婆名份,有丫头服侍她,还可管丫头。说她是正式小老婆吧,她却是个丫头,跟丫头拿一样的钱。盖“见官矮一段,见民高半截”者也。)

曹魏时出于文学的浪漫和对雅号的喜好,嫔妃分成12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魏太祖建国,皇后之下分后妃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文帝增五等: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除顺成。太和时,明帝诏复夫人之制,位在淑妃之上,夫人以下爵凡12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同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同御史大夫,爵比县令;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容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另有美人、才人、中才人。

北朝承魏晋制度,略有增损。“道武追尊祖妣,皆从帝谥为皇后。始立中宫。余皆或称夫人,多少无限,然皆有品次。太武稍增左右昭仪及贵人、淑房等。后庭渐多矣。又魏故事,将立皇后,必令乎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又则不得古也。”

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宫:左右昭仪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来又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仆;作司、太监、女侍中三宫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五宫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表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南朝宋在晋制上有增有删,至宋明帝时规定:以贵嫔、贵妃、贵姬为三夫人;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以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另设散役包括美人、才人、良人。

南朝齐高帝建元元年,有司奏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三年,太子宫置内职,良绨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南朝梁、陈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微、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

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

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后,鉴于前朝的积弊,一一加以革新。后宫中也一改旧制,只设皇后正位宫闱。开皇二年,吩咐依照《周礼》著内官程式,省减后宫人数,规定嫔3人,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9人,负责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38人,主管女工丝台,视正七品。

隋炀帝时,后妃、嫔没有专职,“唯端容丽饰,陪从燕游而已。”炀帝醉心此事,自制嘉名,第一级贵妃,第二级淑妃,第三级德妃,。第四级顺仪,第五级顺容,第六级顺华,第七级修仪,第八级修容,第九级修华,第十级充仪,第十一级充容,第十二级充华,位比宰相。第十三级婕妤12人,位比部长。第十四级美人,第十五级才人,位比省长,15人。为二十七世妇第十六级宝林,24人,第十七级御女,24人,位比厅长。第十八级采女,37人 为御妻。总计120人。另有第十九级承衣,第二十级刀人,位比县长,“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代皇后以下,设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六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八十一御妻:宝林、御女、采女各26人。

唐王朝宫廷初期:第一级惠妃,第二级淑妃,第三级德妃,第四级贤妃,位比亲王。第五级昭仪,第六级昭容,第七级昭媛,第八级修仪,第九级修容,第十级修媛,第十一级充仪,第十二级充容,第十三级充媛,位比宰相。第十四级婕妤,位比部长。第十五级美人,位比省长。第十六级才人,位比厅长。第十七级宝林,位比郡长(太守、知府),第十九级采女,位比县长。

唐开元时期,以皇后以下设四夫人不合旧制,“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

唐明皇李隆基时,第一级贵妃,位比亲王,第二级惠妃,第三级丽妃,第四级华妃,位比宰相,第五级芳仪,第六级芬仪,第七级微仪,第八级昭仪,第九级修仪,第十级充仪,位比部长,第十一级美人,位比省长,第十二级才人,位比厅长,第十二级尚宫,第十三级尚仪,第十四级尚服,位比郡长(太守、知府)

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元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金代则复杂和完善一些。

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金代明确规定,选后不取自庶族。金创国之初,后宫嫔妃没有名号。到金熙宗时,始有贵妃、贤妃、德妃之称。海陵王执政时,后宫寝多,宠妃有十二位: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金世宗天定年间,后宫简少。金章宗明昌时期,后宫规制大备。

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元后宫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无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

明代的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以后,便获得妃的名号,进入了皇帝嫔妃的行列。但明代后宫除了皇后的称谓,只有妃这一级,没有嫔。妃有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在妃这一级中地位最高。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注:这些是新浪上引用的

1

许昌,因为是曹操住过的地方,就成了我所向往的地方。机缘巧合,2000年时我竟落户于许昌。

刚来许昌的时候,我是大失所望的,在这里我并没有看到英雄气概,也没有嗅到人文气息。那时我所见的,最强烈的视觉印象是一马平川、尘土飞扬。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知曹操这首《观沧海》是站在哪个海边写的,显然不是许昌。因为那时我并没寻到许昌有海,更没有山岛,有的只是像大海一样广袤的麦田,还有会随风涌动的麦浪。

与俊秀的江南相比,那时的许昌是粗犷的,粗犷的像个马夫。不由心中就会想象,成群的壮汉束着长发在马背上驰骋飞扬;接着又想到魏蜀吴三邦,兵刀相见,呼啸斗打;接着又会想到曹操在大殿亲切喧喊“哎啊!原来是玄德公来访,快快有请!快快有请……”,接着便又是一阵谈笑风雅。

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两句诗选自曹操的《神龟虽寿》,这首诗不仅显露了曹操的远大志向,也显露了曹操的文采斐然,由他引领的“建安文学”就是中华文学史上的一片星光灿烂。

不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神龟虽寿》,还是曹植的《白马篇》《飞龙篇》《七步诗》《洛神赋》《七哀诗》,还是曹丕的《燕歌行》都是人们至今还很喜欢的文学佳创。“建安七子”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玚、孔融、阮瑀这七位才子,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佳作。此外,才华横溢的蔡文姬,文美词丽的繁钦,也都是建安文学的闪亮星光。

在文学成就上,建安时期被后人评价最高的是曹植,其散文笔力丰润、意象磅礴、出神入化,其诗早期以气势雄健、浪漫绮丽见长,后期诗则多有雅怨幽思、蕴藉质朴之感。“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就是曹植后期所著。

当上魏王的曹丕虽热爱文学、擅长诗赋,然心胸狭隘,容不下弟弟曹植文学造诣在自己之上,因此便有了《七步诗》的历史故事,由此曹丕便折损了当时很多人的拥戴。曹丕也因此遭后世永远的差评和诟病。

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些气韵沉雄的诗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情蕴深厚、诚挚感人,表现了曹操心怀天下、诚盼英才的浓烈情感。

曹操平身有两大嗜好,第一大嗜好是爱才,爱天下英才,不论文才武才曹操都爱之若渴。淝水之战之前,陈琳(建安七子之一)为袁绍起兵讨伐曹操做了一篇《讨贼檄文》,骂了曹操祖宗三代,骂曹操是乱臣贼子,说曹操是奸诈无耻之徒。曹操看了此文,虽被气得眼爆经青,但还是夸陈琳天下奇才。后袁绍兵败,曹操非但没有杀陈琳,还恭请陈琳做了自己账下文臣。

得人心者得天下,得文才者得拥戴。文才者,虽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虽难免有针砭时弊之厌,但文才者所作一些好文章亦如千军万马,能折服群雄,能定国安邦。而更多的好文章又犹如粮草果蔬、柔风暖阳,能慰藉悲苦,能风雅世俗,能陶冶人心。曹操爱惜文才,自然有其政治目的,因为爱惜文才,才有杰出文才为己所用,才能增强自己的政治影响和政治实力。

曹操爱才,并非天生虚怀若谷、毫无计较之心。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也变得骄狂自大起来,以为自己大业已成、天下无敌,便有了轻视文臣武将之态,并有不听忠言、乱杀无辜之举,因此才促成了刘备、孙权的崛起。这一短时犯下的错误,致使曹操终身也未能完成统一南北的大业。不过,曹操是个知错就会纠错的人,赤壁大败之后,曹操又礼贤下士、博采众议,为下一步作最好的谋划,之后才保存并壮大了曹魏的实力。

曹操的第二大嗜好是好色,且色胆包天,喜欢睡别人的女人。从张绣的婶娘到秦宜禄之妻再到袁绍之妾,再到许多人家的妻、妾、女人,曹操乐此不疲也因此折损。曹操因为睡了张绣的婶娘致使张绣起兵反叛且名正言顺,这次曹操不仅损失了自己最得意的爱将典韦,还葬送了自己的长子曹昂,还有侄子曹安民。后来曹操好夺人之美妇就成了当世的话柄。赤壁之战前夕,就有传言曹操是因垂涎东吴的美妇大乔、小乔而要攻打东吴,此话一传出,大震东吴将士抗曹之决心。后就有了孙刘联盟、周郎妙计、曹军大败。曹操这次还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

人之好色,是天生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也传承了曹操的好色品行,年少之时,趁袁军溃败,便捷足先登抢占了曹操极为垂涎的甄氏(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到曹操一去世,曹丕又迫不及待将曹操的一群美艳妻妾都纳入了自己的后宫。曹叡是曹操的孙子,他的好色与爷爷、父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曹叡后宫的美人多达数千人,他大修后宫殿宇,建造人工景点,与一班后妃、大臣经常歌舞升平、*乱享乐。

从公元220年曹操逝世到公元265年,短短的45年,曹魏更换了五位魏王,五位魏王不是年少夭折就是英年早逝,且从公元249年就被司马氏掌控实权。何故?其重要原因就是曹氏后继执政者不善爱才、不善用才、后宫紊乱,内部乱排挤,外部失人心,致使司马氏家族很快就有了可乘之机。当然,皇(王)权世袭不论汲取多少经验教训,都免不了王朝更迭,都免不了最终被民主制度所替代,因为“统帅之才”乃时事所造、历练所成,并非一个小家就有代代相传者。

4

拿皇权思想去评论,曹操该被称为乱臣贼子;拿民主思想去评论,曹操又该称为能人志士。曹操一生称臣不称帝,却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既是顺应皇权又是蔑视皇权,可见其本人的思想也是挺复杂的。

曹操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可以说是枭雄也是英雄、是莽夫也是雅士,所以在世人眼里曹操就是挺可怕也是挺有趣、挺可爱的人。他最让人觉得可爱的地方是他的爱才,因为爱才,才会有擒拿赵子龙只能活捉不能放冷箭的惜才之举,才会有关羽下邳被擒、曹操拜将不成而送别的传世美谈,也才会有郭嘉、荀彧、程昱、典韦、许褚……这些当世英杰为他所用。

建安文学就是基于曹操爱才的执政氛围下形成的。曹操是个文学爱好者,不仅自己擅写诗赋文章,也积极鼓励孩子们去学写诗赋文章,且对当世的文艺青年也多有鼓励和爱护,所以才能形成以“三曹”为主帅、以“建安七子”为重要成员的“建安文学”现象。

5

曹操爱才,不仅爱男才,也爱女才,他对才女蔡文姬的赏识和爱护就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蔡文姬,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曹操曾拜蔡邕为师,对蔡邕以恩师相称。蔡文姬是才女也是美女,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已失传,现存能见的作品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曹操大蔡文姬二十岁左右(有资料显示大22岁,但不确凿),两人相识于文姬少女时代,那时曹操已是有妻妾子女的成年大叔,曹操那时对文姬就颇为倾慕,只是自觉两不相配才暗藏于心。

蔡文姬16岁初嫁大学士卫仲道,两人共谈乐理、共习文章、十分恩爱,然不幸的是,婚后一年多卫仲道就因病去世。蔡文姬丧夫后回到娘家,回娘家没几年就遇父亲被斩,接着又遇匈奴入侵,文姬被掳成为南匈奴女俘。文姬成女俘后,因相貌出众、气质高雅被南匈奴左贤王选为妃子,后两人共生了两个孩子。蔡文姬被掳后的第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此时曹操已是年过半百,文姬也是三十挂零,曹操得知文姬在南匈奴,就用重金将文姬赎回,后就有了文姬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

蔡文姬一生三嫁,关于她的第三次婚姻,后人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说这次婚姻是曹操一手操办,因董祀才貌俱佳,也为笼络董祀,才将蔡文姬嫁于董祀。又有说这次婚姻是蔡文姬自主选择,因曹操妻妾众多,蔡文姬不愿跟一群女人争宠,于是趁机与董祀私结夫妻并有了身孕。

两种说法各有各的依据,以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第二种说法更符合一个才女的个性。蔡文姬对曹操应该也是有过倾慕之情的,但倾慕并不足以使蔡文姬愿意以身相许。蔡文姬是个绝顶聪明的女人,当然分辨得出怎样的男人适合跟自己过一生。那个男人,不必是王侯将相,不必是英雄枭雄,而应是一个能独宠自己又有才情雅趣的人。那么,文艺青年董祀就是比较理想的人选了。不过史料记载更倾向第一种说法,认为曹操是出于对恩师蔡邕的一片深情,也是出于对才女蔡文姬的真心呵护,才为蔡邕之女蔡文姬选了一位才貌俱佳的夫婿。

历史已经无法详实再现,不论哪一种说法更令人信服,都既定了蔡文姬嫁给董祀这个毋庸置疑的明智婚姻。后就有了董祀犯下死罪、文姬赤足辩述、曹操心软释董的历史典故。之后,就有了董祀与蔡文姬定居山麓、共生儿女、琴瑟和鸣的余生幸福。

蔡文姬,一个文弱女子,生逢乱世,又连遭婚姻、家庭变故,却能从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与危难中生存下来并最终获得余生长足的幸福,其中原因与她的聪慧美丽有关,也跟曹操的关照爱惜有关。“君子有情,止乎于礼;不止于礼,止乎于心;正直保守,举止得当”,在曹操与蔡文姬的一生交集中,曹操虽有不甘与叹惋,但最终还是做成了有情、得当的君子,这使我们后人对曹操也更多了一份敬仰。

6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这段文字节选于曹植的《洛神赋》,建安才子所作的最受后世追捧的散文便是曹植的这篇《洛神赋》了。才子写美人,美人之美,繁华琐碎,在曹植的笔端,美会令人不厌其繁,琐碎之中每丝每缕都是美之精粹。

魏都多美人,建安多才子!许昌早已不是魏都,建安时代也离我们久远,而许昌与曹操却成了不可分割的人文元素,以致人们一提到曹操就会想到许昌、一来到许昌就会想起曹操。新时代的许昌,为纪念曹操,在许昌市设立了魏都区和建安区,以便后人能永远记住“魏都、建安”四字。曹操当之无愧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值当人们这样去厚重纪念。

向往一座城,不一定是这座城里有你的青梅往事,只因这里有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你就会对这座城兴趣甚浓。 我就是因“兴趣甚浓”而来到了许昌,来许昌快十八年了,虽然起先有些失望和不大适应,而今却是越来越喜欢。

今日的许昌,新建的很多人文景观都与曹操有关。曹操的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便有了今日的许昌鹿鸣湖;曹操的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便有了今日的许昌北海;还有建安古街、曹丞相府、霸陵湖……这些景观无不都与曹操有关。

许昌,经过近十几年顺应时机、持之以恒的规划建设,已是 “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鸟瞰许昌,水系像碧玉一样贯穿南北,植被像绿茸一样遍布东西。置身许昌,水波粼粼,鸟语叽叽,花草似锦,树木成荫,楼阁矗立,桥栏逶迤,宛若一座江南新城。深吸一口气,空气清新,植香扑鼻,已全然不是往日的满鼻口灰尘。当然,许昌依然还是平壤广袤之地,走出市区,依然是麦田广袤、气韵粗犷,这便是他与江南不同且富有阳刚之气的地方。

当我们站立在平壤广袤的麦田放眼观望,骤然觉得天地有无限宽、世界有无限大,而曹操就在我们的脑海里策马奔腾、吟诗议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97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