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中的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流派之一。受19世纪末作家维尔加所编导的"真实主义"文艺运动影响,是批判现实主义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展。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绘法西斯统治给意大利普通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方法上注重平凡景象细节,多用实景和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性手法取代传统的戏剧手法。首部影片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代表作有《偷自行车的人》(1948),《橄榄树下无和平》(1952)等。现该派虽然没有过去声势浩大但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亦在当代中国的**中也时有显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电视界开始流行一个最具生命力的新词语――电视纪实。然而电视纪实的内涵是什么迄今为止,纪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是不同的专家、学者、教授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认为:(1)纪实不如生活真实。(2)纪实不等于原生态纪录。(3)纪实本身是一种美学风格。归结起来就是:纪实,不等于真实。
那么DV是不是要追求纪实呢当然是!因为纪录片本身就是以纪录真实为本体的,而纪实手法又是纪实类节目创作的主要手段,所以我们在创作中恪守纪实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纪实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追求,纪录本身又是一种“最主观的客观纪录”,所以体现在作品上就是一种美学风格,体现在创作上就是一种有别于“虚构类”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每个人不同的“主观创作”和技术的发展运用,都会使纪实的元素和风格不同。比如有的通过DV影像进行纪实;有的通过素描复原现实;有的通过模拟重演表现现实;还有的运用动画和雕塑来解决无法纪录的现实(如强奸杀人等等)……这些方式的叙事都应该算作是一种纪实,尽管它不是来自于“现实”,但是他追求了一种人们也包括作者的“感觉的真实”,而这种真实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
其实我们在近几年的DV创作中已经发现了大量的非“完全纪实”的作品,这些作品或者在电视台播出,或者送到国外评奖,或者用来学术交流,都体现了它的真实性和真实感。因为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技术的进步,人们再也不会把纪实仅仅看作是“现场原生态纪实”了,纪实的外延得到了空前的扩张。为此,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再纠缠于“纪实是不是真实”,而是应该在全球化语境下,着重研究探讨和商榷纪实艺术的真实性特征以及真实性(真实感)在纪实艺术中的含有量。
现实中纪实的真实性与创作实践密不可分。真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电视实践的不断发展,真实性这一“多重假定的真实”有着不同的意义。从生活原生态的现实真实出发,到达电视编导的思维中,经过选择、提取完成了第一重“假定”,这其中的“选择”与纪实艺术创作者的观念密不可分。此外,除第一重“假定”之外,还有摄影师、剪辑师、音乐音响师的加工处理的“假定”,播放过程中的传播效果,以及最后到达观众头脑中,因不同的时代、地域、经历、背景、教养等还要经过“假定”。因此,纪实的真实性会在不同人中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对于“纪实的真实”和运用其他艺术和技术手段达到的真实,更需要从本质真实、审美真实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
纪实艺术中的纪录片创作,从单一的格里尔逊式到原生态的纪实主义,我们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随着技术的进步,传播环境的改良,思维上的变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形态将进入一个多元融合的繁荣时代,我们对真实性的认识也将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18世纪,挪威的独立倾向加强,启蒙运动蓬勃开展,文学界也出现了新的局面,特别是许多居留丹麦的挪威作家和留学生在18世纪末建立了“挪威社”,积极宣传并开展独立的爱国主义的文学创作活动。
1814年挪威脱离丹、挪联盟,但又被迫同瑞典结盟,重新陷入附属国地位。因此19世纪的挪威文学更强烈地反映出民族独立的要求。韦格朗(1808—1845)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家,他的创作开始了挪威文学的复兴。挪威的现代文学史以他的剧作《创造力、人和救世主》为开端。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被称为挪威诗歌的先驱路他的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争取民族自由和发展独立的挪威文化。在他以后,挪威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才与启蒙时期的传统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了挪威文学史上的新时代。
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派诗人、艺术家和学者通过发掘民间文学艺术宝库而给挪威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著名作家阿斯布约恩森(1812—1885)和穆(1813—1882)在挪威文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记载了许多民间传说,并最先摆脱丹麦语的影响,完全用挪威本国口头语言进行创作。作家奥森(1813—1896)又根据挪威各地的方言进一步创造了“新挪威语”,在文学创作上获得广泛的应用。这一时期著名女作家科莱特(1813—1895)写的《总督的女儿》(1855)是挪威第一部社会小说。挪威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文学巨匠易卜生(1828—1906)和比昂松(1832—1910),这时已写出了不少剧本与诗歌,大多取材于挪威古代的传说。 19世纪80年代充满政治与文学的纷争。自然主义开始抬头。耶格尔的小说《放殇不霸的人》和克罗格的小说《阿尔布亭》引起了关于自由恋爱问题的论战,两部作品都被当局禁止。19世纪末,挪威文学中的反动倾向加剧,神秘主义和个人主义旧思想的影响加深,一些伟大作家也受到了影响。一度轰动文坛的名作家汉姆生(1859—1952)晚年甚至走上了同纳粹德国占领者合作的道路。
1905年瑞、挪联盟解体,挪威获得独立,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恢复并有所发展。戏剧方面出现了格里格(1902一1943)和尼尔森(1901—1929)等无产阶级作家,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工人的生活和革命斗争。在艺术技巧上,克罗格(1889—1962)继承了易卜生和海贝格的心理分析手法,格里格则沿袭了比昂松的行动剧的传统。这时小说创作也呈现了新的面貌,产生了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和反映工人斗争的作品,其中以法尔克贝格(1879—1967)和乌普达尔(1878—1961)描写矿工和建筑工人斗争生活的小说较有名。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些激进知识分子创办了《破晓》杂志,因而被称为“破晓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青年作家欧弗朗、胡尔和克罗格。他们同以方恩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保守派和信奉宗教的作家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尽管他们的政治观点不同,但在创作上他们都注重心理描写。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个流派,一是“乡土文学”派,以挪威农村生活为题材。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经至济的逐步解体,许多作家越发怀念田园生活,因而促进了“乡土文学”的发展。另一派是受到现代心理学派影响的“心理文学”“派,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为主。突出的作品是女作家温塞特的历史小说《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儿》(1920—1922),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霍夫莫、布雷克和布耶尔克等人继续遵循和发展了现实主义。60年代产生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作家,如索尔斯塔、乌布雷斯塔和延森等。60年代末则出现了“纪实主义”,表明挪威文学有了新发展。1956年开始,挪威政府设立“文化基金”,对作家给予经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挪威文学创作的繁荣。
赵树理小说基本上都是问题小说,带有()的特点。
A浪漫主义
B魔幻主义
C纪实主义
D古典主义
正确答案: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