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练习曲op10no.8和拉赫玛尼诺夫音画op33之6哪个难?

肖邦练习曲op10no.8和拉赫玛尼诺夫音画op33之6哪个难?,第1张

不知道您所说的是指技术上的难度还是感情处理上的难度。

如果从技术上来说的话肖邦的第八首可能比拉赫的更容易接受一些,因为肖邦较拉赫的作曲风格相对规整一些,这仅仅是时期的缘故,但是需要的流畅姓技巧很高。肖邦练习曲对于旋律的突出姓要求会更多一些,更多的是对基础的进阶训练。而拉赫的音画所需要的技巧建立在基础训练完备的前提上。因此在技术难度上我个人偏向于拉赫马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要难一些。

当然如果是哈农技巧完全娴熟的情况下,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情感处理了。由于拉赫处于浪漫主义晚期,通俗来讲其情感相对飘渺一些,而肖邦练习曲情感更为微妙,细节上需要重复练习才能逐渐把握。

(文中语误是由于系统词汇限制造成的,请谅解)

      《祝酒歌》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三位作曲家分别是谁

中国的人民音乐家都有那三个

介绍三位著名音乐家

。列举你所知道的3位音乐家,并说出他们的生平及各自的代表作品

世界上3位著名的音乐家是谁

      《祝酒歌》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三位作曲家分别是谁

      《祝酒歌》被人们称为音乐家的三位作家分队。

      中国的人民音乐家都有那三个

      冼星海、聂耳、施光南

      介绍三位著名音乐家

      巴赫:

      巴赫(1685~1750),最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以创作《b小调弥撒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他的先辈世代均为乐师,他的4个儿子均为作曲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国音乐史上颇具传奇色彩。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

      巴赫一生的主要功绩:第一,把音乐从宗教附属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来,使之平民化。音乐不总是歌颂上帝,也歌唱平凡的生命。 第二,他把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三,他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 第四,除了声乐作品外,巴赫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因此巴赫被后世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贝多芬 :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这里离法国边境不远,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音乐神童”的美誉。

      765年7月,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刊登了这样一条音乐会预告:沃尔夫贰怠蹿干讷妨寸施丹渐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能使全欧乃至全人类感到自豪的神童。8岁的少年使音乐家和有识之士惊叹不已。他的羽管键琴演奏、视奏能力及运用各种乐器的即兴表演和作曲,都使人叹为观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亲,根据绅士淑女恳切的要求,决定延长滞留时间。为此,各位有了欣赏这位小作曲家和他姐姐演奏的机会

      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原籍德国,曾先后生有7个孩子,不过,其中5个都过早地夭折,顽强地活下来并长在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儿子沃尔夫冈和他的姐姐安娜。

      (ps

      著名音乐家,还有:

      白羊座:J-S-巴赫

      金牛座:柴科夫斯基

      双子座:瓦格纳

      巨蟹座:维尼亚夫斯基

      狮子座:德彪西

      处女座:霍尔斯特

      天秤座:威尔第

      天蝎座:帕格尼尼

      射手座:普契尼

      摩羯座:肖松

      水瓶座:舒伯特

      双鱼座:肖邦 )

      。列举你所知道的3位音乐家,并说出他们的生平及各自的代表作品

      1:舒伯特

      (Franz Seraph Peter Schubert) (1)名家介绍: 舒伯特 (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童年时代就接触音乐。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2)代表作品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那由感而发的六百多首歌曲。 我们熟悉的还有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

      2:肖邦(Fredric Chopin)

      (1)名家介绍: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 琴协奏曲》,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 果、巴尔扎克、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在与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的交往中,肖邦步入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他巧妙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主要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功不可漠。他第一次在音乐中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使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他的作品旋律矫健勇猛;玛祖卡那骑士般的辉煌;圆舞曲充满甜蜜 的柔情。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神秘莫测、令人销魂。 (2)代表作品: 《f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等。

      3:韦伯 (Weber,Carl Maria von)

      (1)名家介绍: 韦伯(1786一1826)德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代表作品: 韦伯的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4: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名家介绍: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1862年,柴科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1866年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十一年之久。他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柴科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入门阶梯和"门径"。 (2)代表作品: 1866,他创作出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 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 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在这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 《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还 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平涉及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

      5: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1)名家介绍: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舒曼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 (2)代表作品: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 1840年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 还写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 《曼弗雷德序曲》等。

      6:卓阿基诺·罗西尼

      (1)名家介绍: 卓阿基诺·罗西尼〔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他十岁师从蒂塞学和声,后学习作歌剧。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的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他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1829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 (2)代表作品: 罗西尼创作了近四十部歌剧,代表作有《塞维尔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等。

      7: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1)名家介绍: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44-1908〕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海的风景画"大师。但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特别是俄罗斯歌剧艺术的巨匠。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六岁开始学钢琴,十一岁尝试写作音乐。186512月首演他的《第一交响曲》获得成功。1871年正式成为专业音乐家。他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年,学生都相当优秀,其中有:阿连斯基、阿萨菲耶夫、格拉祖诺夫、李亚多夫,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朱亚斯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200多位著名音乐家。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没有采用过纯粹的交响音乐的形式来写作。他的交响音乐创作都具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他的交响音乐作品的情节,同俄罗斯的壮士歌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场面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的交响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东方色彩。他还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配器法》以及传记《我的音乐生活》等。 (2)代表作品: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十五部,包括音乐剧、史诗歌剧、神话歌剧、抒情喜歌剧和神怪歌舞剧等体裁,其中最著名的有《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女郎》、《圣诞节前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萨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剧《金鸡》是一部尖刻的讽刺作品。 他的交响音乐作品数量不多,但非常精彩: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响曲》、交响组曲《安塔尔》和交响音画《萨特阔》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则有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和《第三交响曲》等海 顿 -----约瑟夫海顿 (1732一180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派奠墓者之一。他出身贫困,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成年后长期任乐队队长,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1791、1794年他曾两度赴英,备受欢迎。他主要从事主调音乐的创作,是他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古典"交响曲"的结构形式,把交响曲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以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进行配器,为近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其中较著名的交响曲有《告别》、《时钟》、《狩猎》、《惊愕》、《军队》、《伦敦》、《牛顿》等,故他被称作"交响乐之父"。他的音乐语言朴素、简洁、平易近人,感情明朗,乐观。作品不重深刻抒情和戏剧性刻画,而主要是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常用"说话原则",进行世态风俗性的表现。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云雀》等七十六部,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一些歌剧、歌曲等。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看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世界上3位著名的音乐家是谁

      十二星座著名音乐家

      白羊座:J-S-巴赫

      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一生担任各种音乐职务但家境穷困。尽管为谋生周旋于贵族宫廷与教堂之间,却用宗教音乐反映着当时人民生活的疾苦。在德国民族处于灾难时奠立其音乐基石,因此大部分作品都包含着斗争精神和民族理想。如同《b小调崇高弥撒乐》并不是单纯的祭乐,其中洋溢着活力和生气,批评家认为这部作品先现了贝多芬 "通过黑暗走向光明"这一思想。高尔基曾说:“如果像山峦般地罗列伟大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其高耸人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冰峰上永远发射出炽热的光辉。巴赫就是那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的确,冰山上璀璨的日光正是对动荡社会下白羊艺术家的最佳写照。

      金牛座:柴科夫斯基

      1840年5月7日出生,作品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气氛。其主题并不直接来自生活中各种冲突,而是通过对时代的感受,解释内心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因为被认为是"浪漫乐派中的世界主义者"。一生对俄罗斯革命解放运动的关注充实了创作的热情,因此柴科夫斯基不仅是艺术大师,还是一位独立的思想者。第四、五、六交响曲最能体现其哲学观点:第五交响曲中暗示人们必须扫除一切障碍,第四交响曲却表现宿命论下对命运威力的屈服,最终反抗失败,悲剧性的第六交响曲又诞生了。忠实生活,坚持自己的思想却不愿太多争斗的柴科夫斯基,身上也有着金牛座的影子。

      双子座:瓦格纳

      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一个官吏家庭,被继父着重培养戏剧爱好,因此小时就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小学时展现过人天赋,中学起开始创作剧本。1831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掌握严格的作曲理论知识。毕业后最大的成就在于歌剧的创造与改革,其大胆和多样化的手法为德国歌剧舞台注入大量新血。后来形成以瓦格纳为首的德国歌剧乐派,特点为浩大,交响性和器乐比重大,注重管弦乐队的表现力,既可配合主题,又可独立成为交响乐;声乐部分淡化功能性,重视色彩性,对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产生重要影响。以代表"交流、文艺"的水星为守护星的双子瓦格纳,在歌剧表现上树立了一个丰碑。

      巨蟹座:维尼亚夫斯基

      波兰作曲家、小提琴家。1835年7月10日生于华沙。八岁时就考上巴黎音乐学院,十一岁由于天才的演奏创下该校有史以来的记录。身为巨蟹的他长年坚持旅行演奏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而水象常有的羸弱身体仍然不能消减他对异乡文化的热情,直至在莫斯科病逝。但是论其最辉煌的作品,还是为祖国波兰的民间舞曲--波兰舞曲,创作的四首《华丽的波兰舞曲》,均为小提琴协奏。对于太阳和水星都在巨蟹的维尼亚夫斯基来说,在这部难度极高的作品中倾注了对故乡文化的恋慕。

      狮子座:德彪西

      法国作曲家,1862年8月22日生于巴黎附近。八岁起学钢琴在当今看来有些晚,但其创作天赋却迅速得到发挥。受当时文学和美术中的象征主义影响而创造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和声与音乐体系。作为19世纪欧洲艺术主流的代表,"整体艺术"概念宗师,狮子座的德彪西却是性格阴郁,不喜交往的怪人,以至很多评价中提到他的傲气。事实上德彪西专情于自己的创作,并以艺术改革为使命,要求艺术家剖析自身的情绪反应。是当时古典音乐界当之无愧的王者。

      处女座:霍尔斯特

      瑞典裔英国作曲家,小提琴教师。1874年9月21日出生,接受严格正统的音乐教育。继承英国浪漫主义传统,结合多名作曲大师创作技巧,同时独创性相对较弱。处女座的霍尔斯特以精湛的配器闻名,显示了他敏感细致的天赋。且对培养学生十分热衷,一些器乐小品和世界主义风格也是特点。尽管其探索精神中,主题来源更多是对传统的挖掘,但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对作品的准确把握也让其跻身19世纪著名音乐家之列。

      天秤座:威尔第

      意大利作曲家,1813年10月10日生于布塞托附近。早年考取音乐学院未成功,遭到学院派人士冷眼,加上第一次歌剧演出失败使他一度发誓再也不写音乐。但后来又为一剧本中爱国主义打动,再次投入创作。天秤威尔第彷徨不定的初期艺术生涯到此进入正轨,其后创作的多部歌剧以配器极具个性闻名,旋律天才和对乐队的敏感,加

音画:即有图。有音。有诗意。其中包含意境。让人欣赏图的同时 享受着音乐能让人陶冶心情

画画 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要想学习画画可以去买只笔。在拿张纸。。。。

剩下的就是你的功夫了。

觉得网上写的不详细,所以自己加了一点

音乐有两类,一类是交响乐和轻管弦乐,另一类是舞蹈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音乐。

古典音乐往往指称严肃音乐,也指一些已得到公认的经典作品。

一般演奏人数在10人以内,演奏古典音乐均称室内乐。每一乐器各担任一个声部演奏时,两件乐器合奏的称二重奏,三件乐器合奏的称三重奏八件乐器合奏的称八重奏,但以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及钢琴五重奏最盛行。编制在十人以上者,称为室内管弦乐。大规模的器乐演奏称为管弦乐,近代管弦乐团又称交响乐团和交响管弦乐团。古典交响乐团的编制在30人以上,有时可多达100人或150人。演奏轻音乐及爵士音乐的乐队,通称为小爵士乐队,一般人数较少,但轻音乐队也有超过30人以上编制的。现代伴舞乐队不使用弦乐器而单纯以铜管和木管乐器为主要旋律乐器,与维也纳圆舞曲乐队截然不同。

大型管弦乐团的配置,弦乐器的人数约占60%,木管乐器的人数约占15%,铜管乐器的人数约占15%,打击乐器的人数约占10%。通常左前边是小提琴,中音提琴在中间偏右,右前边是大提琴,最右是倍大提琴。弦乐器后面是木管乐器组,定音鼓在后排中心位置。大小军鼓、钹等其它打击乐器在定音鼓左侧。铜管乐器组在定音鼓右侧。竖琴、钢琴在左中部。

管弦乐团有4个主要的声部:

(1)弦乐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倍司)。

(2)木管乐器

长笛(横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竖笛、黑管)、低音管(大管、巴松管)。

(3)铜管乐器

小号、长号(拉管)、圆号(法国号)、大号。

(4)打击乐器

定音鼓、大鼓、小鼓、钹、三角铁、铃、铜锣、木琴、钢片琴等。

音乐的元素是音,作曲家不能像文字般明确表达感情,只能用声音的表现来引起人们的情绪。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节奏使人们联想起形体动作,旋律使人们联想起精神情绪。音乐以旋律的差别,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声的变化,以及音色的不同等方法来表现其情感。比如以大调表示愉快、雄壮,小调表示悲哀、忧郁;紧张而短促的节奏表现奋发激怒,和缓而悠长的节奏表现婉转柔和,音高且强为热情,音低而弱为沉静;不协和音表示奋斗争执,协和音表示和平宁静;小号表现战争,双簧管表现田园等等。

怎样欣赏音乐?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和爱好来倾听音乐。为便于分析,我们把对音乐的欣赏分成3个方面。

(1)美感

听音乐纯粹是对音乐的乐趣,只求悦耳,仅是知觉的欣赏,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思考,任由音乐的感染力将自己带进一个幻想的境界。如干某件事时,将音响打开,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把人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

美感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不应让它占过多位置。即使在这个聆听音乐的初级阶段,也应采用更有意义的聆听方式。

(2)表达

所有音乐都有表达能力,音符后面总具有某种涵义,这种涵义构成作品的内容,能唤起情感,这是情感的欣赏。

(3)纯音乐

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还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有意识地探求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变化及作曲家技巧的运用,这是理智的欣赏,也是欣赏音乐的高级阶段。

大多数听者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第3方面。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为重要的是,追随作曲家的思路,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

理想的聆听者是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人,他一面品评音乐,一面欣赏音乐,不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要对音乐加以理解,唯一的方法就是倾听,只有从头至尾地反复认真地倾听,直到熟悉,才能加深理解。

当你听到一个旋律,能把它辨认出来时,你就具备了欣赏音乐的条件。若能听出不同演奏家演奏同一首曲子时表现方法的差别,并了解作曲家的想法,那你已经踏入欣赏音乐的大门。

音乐都有表达能力,从而具有某种涵义,但无法用语言说清楚,也没有必要去找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

音乐的表现方法大致可分为纯音乐(absolute music)和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两类。以音乐本身为目的的音乐,称为纯音乐,它只以音和形式来构成,是与音乐本身以外任何事物无明确联系的音乐。绝大部分器乐曲,如交响曲和奏鸣曲即属此范畴。把文学、思想、绘画等内容以具体性的标题暗示的音乐,总称为标题音乐。

奏鸣曲(Sonata) 是包含4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大曲,各乐章都具有独立的结构与风格,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分别演奏。钢琴演奏时称钢琴奏鸣曲,小提琴演奏称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演奏称大提琴奏鸣曲,室内乐所奏者、亦为奏鸣曲。

协牵曲(Concerto) 是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以平等地位联合演奏的器乐大曲。协奏曲通常以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或长笛为独奏乐器。

交响曲(Symphony) 是由管弦乐联合演奏的奏鸣曲型器乐大曲,通常它分为4个乐章,音色之复杂、色彩之丰富为一切乐曲之冠。

组曲(Suite) 是由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或钢琴套曲,其中各曲相对独立。

序曲(Overture) 原指歌剧、清唱剧或戏剧配乐等开场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大曲,但近代有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单乐章管弦乐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多为短小的管弦乐曲,常用于大型乐曲及影剧的前奏。

间奏曲(Intermezzo) 是戏剧或歌剧各幕之间演奏的音乐,具有暗示场面与转换听众气氛的作用,亦有独立形式的作品,它的形式比较自由,篇幅较为短小。

托卡塔(Toccata) 是一种形式自由能展示各种华丽技巧的键盘乐曲。

小夜曲(Serenade) 是一种于黄昏或夜晚在户外演奏的独唱或器乐曲,音乐情绪缠绵委婉。

夜曲(Nocturn) 是一种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的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往往有精致的装饰音,伴奏用琶音或和弦。它是小夜曲的一个分支。

即兴曲(1mpromptu) 是一种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

叙事曲(Ballade) 原有叙述故事意味,是一种具抒情浪漫性格的器乐曲。

练习曲(Study) 是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

诙谐曲(Scherzo) 又称谐谑曲,是一种速度较快,节奏活跃明确,常出现突发性强弱对照的器乐曲。

幽默曲(Humoresque) 潇洒而自由、具有幽默与幻想特点的曲目。

随想曲(Capriccio) 作曲家凭幻想创作的乐曲的通称,是一种以自由形式表现出富于变化的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是作曲家为具英雄气概题材、民族题材或情辞并茂的题材而作的器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是具有幻想和自由奔放特点的器乐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短曲。

田园曲(Pastoral) 曲调柔和,是模仿牧羊人所用的乐器发展而成的田园音乐。

船歌(Gondoliera) 缓慢而摇荡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

变奏曲(Variation) 是根据某一主题为蓝本,运用各种不同方法陆续变化奏出的器乐曲。

交响诗(Symphonicpoem) 又称音诗,李斯特首创,通常表现诗情画意等文学性内容,只有一个乐章,结构上可自由发挥,音乐形式不限,是较交响曲要短得多的交响性作品。

进行曲(March) 是用以伴随群体前进的音乐,多为四拍子,突出强拍。通常用管乐演奏,常用于军队,使行列整齐并鼓舞士气。还有婚礼、丧礼、凯旋庆祝等进行曲。

摇篮曲(Berceuse) 亦称催眠曲,形式简单,速度徐缓,主旋律柔婉抒情,节奏摇荡,以模拟摇篮摆动的节奏使婴儿入睡。

圣咏曲(Chorus) 原为德国民谣和基督教赞美歌,后变成器乐曲。

舞曲 分为6种。①圆舞曲(Waltz)也有译作华尔兹的,是一种每小节一个重拍的三拍子舞曲,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其伴奏由低音的第一拍与高音和弦的第二、第三拍组成。主旋律流利舒展,和声和曲式结构简单明晰。②加沃特舞曲(Gavotte),一种法国舞曲,2/2拍子充满活泼气氛。⑧小步舞曲(Minuet),原为法国土风舞曲,中速3/4拍子,是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④马祖卡舞曲(Mazurka),一种中速到快速的三拍子的波兰民间舞曲,流行于农村。⑤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与马祖卡舞曲同为波兰的代表性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在热烈的气氛中透着壮大华丽感,节奏为独特的三拍子,快慢适中,庄重的节奏始终如一。又译作波兰舞曲。⑥波尔卡舞曲(Polka),19世纪盛行于波希米亚的快速二拍子舞曲。

嬉游曲(Divertimento) 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组曲。

浪漫曲(Romance) 原为以传奇叙事诗为歌词的某些抒情歌曲、器乐曲。

序曲是最古老的器乐体裁之一,它对其他一些器乐体裁的发展,特别是交响曲和交响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序曲可以比作一部作品的序言或绪论,它在音乐中最初是指歌剧、清唱剧、大合唱、舞剧或其他戏剧作品演出之前的一段前奏式的器乐曲,即主要是一种闹场性质的音乐。但是,这种早期的闹场音乐非常简单,实际上只是几声响亮的号声而已,相当于现今剧场演出之前的三遍铃声。最古老的民间市集戏台或木偶戏演出就是这样,甚至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歌剧中,像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1567-1643)的歌剧作品,有时也还是这样。

十七世纪末,开始出现两种不同范型的戏剧前奏——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所谓法国序曲,是法国民族歌剧的奠基者吕里Lul1y(1632—1687)所创立的。这种序曲从一段宏伟、壮严、缓慢,而且往往是进行曲式的引子开始,当中接上快速、活跃的一段音乐,多半用复调的风格写成,最后重复开头那段慢速度的音乐,或用慢速度的小步舞曲作为结束。法国的这种歌剧序曲具有“慢-快-慢”的结构。意大利序曲则相反,它也可以分成明显的三段,但是它的开头一段速度疾快、活跃而有力,当中则插入一段缓慢如歌的旋律,最后又是快速度的舞曲性段落,而且时常运用意大利民间的塔兰台拉舞曲或基格舞曲的节奏。这样,意大利序曲构成的是“快-慢-快”的结构。这种意大利的歌剧序曲主要是由意大利作曲家阿·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创立的,这种序曲可以说就是在一个世纪之后出现的多乐章交响曲的雏型。由于当时的法国歌剧主要用于波旁王朝的节日庆典,而意大利歌剧却拥有更广大的观众,因此很自然地,意大利歌剧序曲在风格和内容方面都不如法国序曲那般“雍容高贵”。不过,十七至十八世纪的这两种歌剧序曲,同歌剧本身的内容和情绪并没有深刻的联系。因为当时轻浮的观众在角色出台之前,总是忙于应酬他们的朋友,剧场秩序安静不下来,而作曲家也知道观众从不注意序曲的演奏,因此也不想在这方面多花功夫。这样一来,一首歌剧序曲多次被用于不同的歌剧,已经司空见惯,无论是作者或是听众,谁也不在意。

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十八世纪下半叶。那时,德国歌剧作曲家格鲁克在进行歌剧改革时,曾为序曲定出一条划时代的准则——他在自己的歌剧《阿尔刻提斯》的绪言中写道:“我认为,序曲应该暗示出作品的主旨,为观众即将观赏的戏剧先在情绪上做好准备”。格鲁克的歌剧《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序曲,就是当时这种歌剧序曲的优秀范例之一。由格鲁克始创的这种古曲歌剧序曲,直到十八世纪末才最后定型,基本上采用奏鸣曲形式的结构,莫扎特的歌剧序曲多半属于这一类。

歌剧序曲要同歌剧本身保持有机的联系,再简便不过的方法,就是直接摘用歌剧中同剧中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片段或者最能体现歌剧主角的性格的旋律(如咏叹调等)作为主题。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序曲和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都是这方面的范例。但有的序曲同歌剧本身并没有主题上的联系,例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序曲和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序曲等。

贝多芬的序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在序曲这种规模不大的体裁中,用朴实简洁和高度概括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他的戏剧序曲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绪言”作用,而变成了整部戏剧作品的中心内容的集中体现。

然而,贝多芬的才华毕竟还是集中反映在交响曲方面,序曲的发展终于落到他的年轻的同时代人、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之父——威柏身上。威柏的歌剧序曲无论是音乐主题,或者是情绪色彩,都同歌剧本身密切相关,成为一种精致的音画,把听者引入歌剧的情绪氛围之中。威柏的歌剧《自由射手》、《奥布朗》和《优兰蒂》序曲,都是这类作品中的杰作。

十九世纪上半叶是浪漫主义歌剧序曲的黄金时代,随后,序曲的影响便明显消退了。这方面有两个原因:第一,十九世纪下半叶有些作曲家,例如瓦格纳,认为歌剧本身已经足以说明戏剧故事的情节,序曲无须再涉及故事的内容,因此,许多作曲家倾向于压缩序曲的规模。宁愿改用前奏曲这种比较简短的体裁,只限于在幕前酝酿一种情绪;第二,当时抒情剧院的新观众,一般都是真心来看演出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因此也没有必要用很响的音乐去延迟开幕的时刻。结果是:像十九世纪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波希米亚人》,几乎只有几个小节的引子,便立即转入歌剧的第一幕。

除了歌剧序曲之外,十九世纪许多作曲家还热衷于创作一种并非起“序言”作用的新型序曲,这种序曲并不从属于任何戏剧作品,但它往往带有标题,同一定的诗意内容、如古典文学或民间创作的形象和情节以及民间生活的画面有联系。这种独立的标题性序曲叫做音乐会序曲,它的创始者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第一首专为音乐会演奏而写的这种序曲,便是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标题性音乐会序曲的数量很多,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的岩穴》序曲、格林卡的《西班牙序曲》、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年》庄严序曲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等,这类序曲有的实际上是标题性交响曲或交响诗的一个变种。

在音乐的历史上,乐器分类法通常与配器法(Orchestration)紧密联系。乐器分类法不仅体现这人们的(民族的、人类的)生活习惯、民风家俗,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着当时的、人类认识各个阶段的音乐生活内容、音乐形态、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力状况……我国古代乐器分类法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八音分类法”,即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将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八类。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出现。

《国语´周语下´伶洲论乐》有述:“故乐器重者从细,轻者从大,是以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瓦即土、陶,指埙等),匏竹尚议,革木一声。”八音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匏(如笙、竽)、土(如埙、缶)、革(如鼗、建鼓)、木(如梆子、木鱼)八类。

民间音乐流传着另一种分法,将乐器大致分为:吹、拉、弹、打四类。如:吹(唢呐、箫)、拉(胡琴)、弹(三弦、琵琶)、打(扬琴、云锣)。

西方音乐采用五个类别的一种分类法:

(1)木管:竖笛、长笛,用单簧或双簧(后来用金属制)的乐器,如双簧管、大管;

(2)铜管:金属制,最早是木制的,早期实物只能吹自然音阶甚至两个八度内的泛音列,如小号、圆号、大号;

(3)打击乐:鼓、钹、响板;

(4)键盘:从最初自然音级的键盘到后来的扬可式四分音键盘(东方传统乐器没有与之相类的),如钢琴,羽管键琴、管风琴;

(5)弦乐器:丝弦从纺织物、羊肠、鲸须、钢到尼龙……如鲁特琴、小提琴、吉他、竖琴。

库特´萨克斯(Kurt Sachs 1881——1959)和霍恩博斯特尔按照声学原理对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乐器进行研究和分类,并于1914年(其年一战爆发)设计了一套术语,区分五大类乐器[后来被称为“萨克斯(乐器)分类法“]:

(1)体鸣乐器:用自然发音材料制成的乐器,如磬、三角铁;

(2)膜鸣乐器:绷膜的乐器,如定音鼓、军鼓、腰鼓;

(3)气鸣乐器:包括无簧管振和使用自由震动的簧舌的乐器,如管风琴、笙;

(4)弦鸣的乐器:用弦的乐器,如小提琴、三弦;

(5)电子乐器:分电子和电声的,如电子琴和电风琴。

八音分法是历史上存在的一种分类法,现已不用。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也体现了其时重工艺、重技术、轻理论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状况(及其对人文形态的影响)。八音分法其实就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工艺学的分法。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科学”,有的只是工艺和技术,所以这种分类法也很遗憾地、根本未能体现和贯彻科学的原则。按照这种分法,铜鼓和编钟同属于金类,而陶铃和和铜铃分属于土和金类。因此于实际音乐演奏、组织、活动来说,八音分法亦未必实用。它只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学者物以类聚的初步安排和企图整饬的意念。吹拉弹打活灵活现的体现了乐器的演奏方法。民间音乐通常是婚丧嫁娶或是自娱自乐之用,未有固定的乐队编制。参演人数和方式都较为灵活,通常一个人兼奏几样乐器。同操月琴的人,可能这一类的琵琶、阮……都会演奏。而且民间音乐乐器学习教授是师徒式的,带有强烈的手工作坊和手工艺的特色。吹拉弹打的分类是很容易理解而且符合手艺的特点的,类似于泥水匠和皮革匠的区别。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占统治地位。

西方古典乐器分类法其实亦带有浓厚的手工艺的特点,也并不科学——例如现在的木管乐器全部用金属制成,而最初的铜管乐器是木制的,但木管和铜管的名称已经固定下来了——也并不体系化。它存在的理由是它背后有另一个体系化、理论化的法则:配器法,使得这种分类法有了它的实用价值和规律。配器法是为管弦乐队作曲的艺术,讲究乐器的音色、技术、性能和有效音域,以及乐器的组合、运用和总谱部署。根本上讲,配器法是以这种乐器分类法为出发点、依据和应用指导的,也使这种西方乐器分类法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这种应用虽然未必是严格科学意义的,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和理念。

所谓“萨克斯(乐器)分类法”其实也不是一种准乐器分类法。它只是萨克斯依据自己提出的五个术语(甚至不是概念)对乐器进行的分类,它虽然初步实现了体系化和结构化,却也未能完全准确、科学——实在因为,音乐所应用的声音材料之广泛、复杂、多样……决定了用以产生这样声音的工具也日趋精细、趋于无穷的复杂化(包括演奏法)。我们的分类法永远在后面追赶,这是人类科学的骄傲,也是艺术之痒。乐器分类法一方面致力于严谨的科学体系,一方面又要对千变万化的音乐及音乐生活和实践进行有效地指导,实非一朝一夕可以促成。“萨克斯(乐器)分类法”是业已存在的最好的分类法,它是目前所有乐器分类法中最富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的分类法,我们应当继续构筑这幢大厦、丰富它、完善它。这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为这个学科日益溶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组分和技术含量,而且更重要的还有结构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活灵活现的现代和未来的音乐。想到这些而已(不要说我灌水)

民乐里常见的有古筝,古琴,扬琴,胡琴(京胡板胡二胡等),琵琶,笛,箫,笙等,还有很多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马头琴,三弦,葫芦丝,唢呐……西洋乐器里常见的有钢琴,萨克斯,长笛,单(双)簧管,号类(小号,长号,圆号等),大小提琴等。

中国的民乐器在制作风格和外形上可以概括成两个字:简约。吹的乐器:笛箫等都是简简单单几个孔,弹拉的二胡琵琶古筝古琴也都不过是几根弦丝罢了。我非常佩服中国古人的智慧,因为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大都非常简单,但是演奏出来的“宫商角徵羽”却是千变万化。拿二胡来说,除去音质音色的美妙不讲,就对于演奏者而言,手从上往下滑动,音变连续不断。二胡的音准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把握,因为你完全要去靠自己的感觉和功底去定。老祖宗能把何等复杂的音乐附加在如此简单的两根弦上,可谓用心良苦。很多的民乐器都不过是寄托在了几根弦上,但是几千年来,这些精品不曾落下舞台,不曾没于滥俗,演绎着无数精彩绝伦的故事……

西方乐器大多制作非常复杂,但是演奏简单。比如钢琴,比如长笛,比如萨克斯,单簧管等。它们的发明者肯定也是费尽脑筋,才想得出如此复杂的构造。除了提琴外,他们很少能做出来连续的音变。只是做出来之后学习演奏的过程可就简单多了。初学者大多只要记住指法,有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连音准就不必太清楚就可以让自己“颇有成就感”。然而正因如此,也大大降低了他们情商的投入。

民乐真正演奏精彩的人大多都在民间,而非舞台。他们把家族家乡多少年来的风情沧桑都寄托在了那简单的灵物下,他们也许没什么文化,他们也许没太多的音乐知识,但是从他们身上流出的音符满载着喜怒哀乐,倾诉着希望或是苍凉,那是真正民族的声音,真正历史的精华……

脑中总是会有那样一组镜头:料峭寒风中,草原上有那么一个牧民,正抚着心爱的马头琴,无限延长的背影,在夕阳西下中,倍显孤寂……

这是一部寻找“知音”的**

    ——我看文学纪录**《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洒一路书香。听唐宋遗韵,叹世事苍凉。

    “掬水”,是掬中国古典文学之水;而“捧月”,是捧中国精神灵魂之月。

    这不是《满江红》,不是《浪淘沙》,不是《永遇乐》,不是《相见欢》,而是《如梦令》,是《蝶恋花》,是《长相思》,是《声声慢》。

    片中没有金戈铁马气象,也无雕梁画栋堂皇,有的只是古典文化底蕴的厚重和精神家园的深夜回廊。

    所以,中国**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老师惊奇的感叹:“这是一部寻找'知音'的**,而不是一部大众化的**。”并认为在当今中国人文纪录片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中,《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高水准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当影片开头以杜甫的《秋兴八首》谱曲的音乐一起,我的眼泪就下来了。那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是如此苍茫、苍桑、苍凉,是如此空灵、空濛、空幻。

    所以,中国**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老师也感叹:纪录片竟然可以如此诗化的进行艺术表达,可以进行这样的**语言编码!影片所呈现出的完整的东方**美学体系,具有强烈的诗的风格!

    叶嘉莹教授是诗词的女儿,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悟,本身就是一首诗。

    这部历时两年、辗转十余城市拍摄的纪录片,是一次**学的光、影、诗、史、情的整体性刻画,是纪录片在人物介绍当中独一无二的创造。

    导演陈传兴试图寻找一种语言,一种句式的、视听组合的**化的结构形态来进行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表达。

  《掬水月在手》以主人公的老家——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以华丽的辞藻,通过自述、他述(如白先勇、席慕容等文化名家访谈)、史料、影像、吟唱等“多声部”的对话,将叶嘉莹先生的个体人生与国家命运相连,让观众强烈感受到了诗词之美、影像之美、人格之美相融而成的**形式之美,音画相映,久久回荡。

    影片选取的大量诗化的空镜头,形成了该片独特的**语言,创生出了全新的纪录片范式即“新感受**”,让观众深深的沉浸其中。

    我们真该静下心来,好好体味叶先生所散发的“弱德”之美,领略那一份从历史的烽烟和主人公心灵深处传递出的震撼人心的“沧海遗音”。

    叶嘉莹先生是诗词的女儿,是杰出的女性,因此这又是一部风格独特的“女性**”。

    叶先生自我定位、奋斗一生的“传承”目标不会成为泡影,所以她一片赤诚的期待:

    中华诗教播瀛寰,

    李杜高峰许再攀。

    喜见旧邦新气象,

    要将彩笔写江山!(作者王广宜系中国**家协会会员、中国**评论学会会员、湖北省**评论学会副会长、宜昌市影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而作的《音画练习曲》,其含义是用钢琴技巧与音来作绘画表现,LZ练这首曲子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扒谱练习,要体会这首曲子的内涵,注意作者在细节上设的伏笔以及过渡,这是拉赫玛尼诺夫1911~1917年间为他的两个孩子而完成的作品,它在乐曲中运用了华丽的技巧,类似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LZ说道驾驭本曲,其实它的音乐性却凌驾其上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练习曲。。希望LZ能将这个传世佳作练习好,--wanghongdawhd。

因为音乐剧追求的主要是“通俗性,商业性、娱乐性”,而这个追求目标与迪斯尼追求的轻松娱乐,满足大众口味不谋而合,这就决定迪斯尼的动画音乐语言和技法必须以广大观众的音乐审美趣味和听觉接受能力为转移,“艰深的语言、复杂的技法、超前的探索”,及其所造成的尖锐刺耳的音响,从根本上说是与迪斯尼动画音乐绝缘。旋律的优美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这一时期的迪斯尼动画音乐旋律成为最为重要的创作。

旋律,又叫曲调,它是组织在一起的音的线条。它在音乐作品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就艺术表现力的整体而论,旋律对于人的听觉冲击力和灵魂震撼力确实是其他任何音乐音色所难以企及的。经验告诉我们一首从未听过的乐曲,首先听到的是旋律;最后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旋律,所以说表现音乐内容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旋律。旋律本身就必然包含了所有的音乐元素在内。迪斯尼这一时期的题材,表现形式决定了它的音乐旋律是如歌的、优美的、具有动人的歌唱性质的流行性旋律。想要达到“扣人心弦”的美学境界,旋律优美便是最有效的方法。

迪斯尼公司著名的动画导演威尔弗雷德·杰克逊(Wilfred Jackson)曾经说过“当代的迪斯尼动画音乐旋律性很强而且线条十分简单,甚至你能用口哨吹出来,或是哼唱。音乐整体有着和谐的结构。”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的动画音乐特点。

迪斯尼的动画音乐虽然采用了音乐剧的元素但是它毕竟不是音乐剧,它有着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它的音乐不需要像歌剧那样拥有严整的形式规范和音乐剧舞台表演那种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它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音乐来抒发人物的情感,表现人物在特殊戏剧情境中特殊的内心世界,并通过音乐的烘托,在受众心中产生心理作用(共鸣);其次还能够起到推进剧情的发展,用音乐的形式叙述故事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迪斯尼动画音乐作曲家的创作使命,就是要使他创作的旋律优美起来,流行起来,并用其将那些看似相互独立的歌曲联系在一起。

二、歌曲强调流行性

谈到迪斯尼动画影片中的歌曲创作,在认清旋律占据地位的重要性以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迪斯尼动画**中的歌曲越来越好听,越来越容易被人们传唱。在当前的迪斯尼动画**当中,歌曲除了像以往那样能够起到推进剧情的作用之外,更多的强调了它的流行性。这些歌曲除了旋律十分优美以外,歌词的内容更为外露,非常利于观众理解,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歌曲的流行。

我借用了 “准艺术化风格” 这样一个概念,来描述这一时期迪斯尼动画**歌曲的特点。也就是说迪斯尼的动画歌曲创作风格虽然以流行、通俗为主导方面,但听觉上却能够做到比普通的流行歌曲高雅一些。这就是在走“准艺术化”风格的道路。简言之,就是一种介乎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与流行歌曲之间的取向。例如:《小美人鱼》中的歌曲“Kiss the Girl”;《美女与野兽》中的歌曲“Human Again”;《阿拉丁》中的歌曲《一个全新的世界》(A Whole New World)。

更为细致的说当代迪斯尼的动画歌曲基本都拥有一下这些特征:

第一、曲调新颖,蕴含真情实感。

迪斯尼的动画音乐旋律总是流畅优美,它的新颖又是建立在旋律的流畅优美之上,但又不仅仅停留在流畅优美,让人感到旋律有着较强的独特性和一种诱人的魅力,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暗藏着真情实感,“扣人心弦”。在这里如果想要找到怪异、艰涩的曲调,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例如:动画影片《风中奇缘》中的歌曲“Listen With Your Heart”

第二、旋律精致。

迪斯尼的影片中好的歌曲反而是音调最为简约的,它的歌能够在一个简单的动机上发展起来,推展下去,将极其有限的材料作为全曲的“种子”。在重复与变化中,展开乐思。当然音调的简约不等于简单,迪斯尼动画歌曲的音调绝不是苍白无味的。任意找到一首迪斯尼的动画歌曲就能够说明这个观点。

第三、篇幅短小精悍,采用小型曲式

迪斯尼动画常常在开场时就用一首短小精悍的歌曲直入人心,它的篇幅不长,结构精短。这样的歌曲容易流传起来就成为了必然。纵听迪斯尼历年的动画歌曲精品集篇幅短小,在3分钟左右甚至更短的歌曲大量存在。不难想象篇幅过长,会带来记忆的困难,即使写得非常优美动人,也会给流传带来了障碍。所以我们看到迪斯尼的动画影片每一部,都必然有一首乃至两、三首广为流传的好歌(有的片子包含歌曲达到7、8首)

例如:

《美女与野兽》中的“Beauty and the Beast”只有2分45秒;《白雪公主》中的“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有1分50秒;《小飞象》中的“Baby Mine”2分03秒。

第四、音域不宽,声区不广

许多迪斯尼动画歌曲,单纯、上口,而且音域不宽,在13度到15度之间,这正好是通俗歌曲的音域范围,观众在感觉悦耳的同时,能很快学会演唱,找到自我娱乐的快感。它们很少使用变化音,演唱难度比较低,可谓老少咸宜。这一切都在为流传打基础。

第五、歌词简洁,通俗,富于韵律和诗意

许多歌曲的歌词就如同日常的聊天,非常的口语化,像生活中的对白,有比较强的行动性,极为通俗易懂,但是在简洁之中,还有一定的韵律。音乐剧的词作者克雷茨梅曾经说过:“如果歌词能很容易的从角色口中唱出,就能很容易的进入观众的耳朵……。”在观赏一部动画影片的时候,如果其中有歌曲,那么就意味着,其中的歌词要立即被观众所理解,不能让观众停下来去思考一句歌词的意义,否则音乐会无情的进入下一个小节,不会等待观众对词的疑问。因此迪斯尼的动画影片中的歌曲乐句都很短,少则4、5个词,超过10个词以上的乐句很少。简短的乐句容易听懂、容易记忆,另外,简洁有力,容易推动剧情的发展。例如:《小美人鱼》“Under the Sea”

此外,所有的歌曲基本都会邀请知名举行来演唱,一方面,他们高质量的声音使这些旋律听上去更为优美;另一方面这些演唱者的知名度也使得歌曲更容易流行起来。歌曲在这里达到了传递、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的作用,配以优美的演唱使观众为之动容。例如:《风中奇缘》中“Colors of the Wind” 、《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阿拉丁》“A Whole New World”。

1、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单簧管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低音管协奏曲》、《第一圆号协奏曲》、《第二圆号协奏曲》

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3、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降E大调夜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波洛涅兹舞曲:军队》

5、弗朗茨·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808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