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的最经典代表作,这是拜伦在游历欧洲诸多国家之后所著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
另一方面对莱茵河、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伟人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这一诗篇有“抒情史诗”之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有两个主要人物:主人公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前者代表了诗人思想的消极方面;后者反映了诗人的民主倾向和革命热情。哈罗尔德游历的路线把长诗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抒情诗人的议论和抒情插叙丰富了长诗的内容,加强了感染力。
扩展资料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在这些被世人誉为“抒情史诗”的辉煌作品中,诗人拜伦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自己亲身游历欧洲诸国的切身体会融入作品之中。
参考资料: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乔治·戈登·拜伦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父母都出自没落贵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 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地位和身份相称,家里决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学校——哈罗公学就读。这所在1571年由约翰·里恩创建的学校,在英国历史上培养了许多知名的人物,其中对拜伦十分崇拜的丘吉尔首相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1] 剑桥大学毕业。曾任上议院议员。学生时代即深受启蒙思想影响。1809-1811年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ChildeHarold'sPilgrimage,1809-1818)。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DonJuan,1818-1823)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从1809-1811年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在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1809年6月26日,离开英国,去东方(南欧和西亚)游历。在此后的半年内,先乘船到葡萄牙里斯本;再骑马到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和加的斯,经撒丁岛、西西里岛、马耳他岛到阿尔巴尼亚,会晤了那里的统治者阿里·帕夏;12月25日抵达希腊名城雅典。拜伦此次出国远游,饱览了各地的自然景色,观察了各国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接触了各阶层的人们。他亲眼看见了给法国侵略者以沉重力击的西班牙游击队,看见了在土耳其铁骑蹂躏下正在聚集力量准备发动解放斗争的希腊人民,这次旅行也激发了他对南欧各民族文化的强烈兴趣。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恰尔德·哈罗德游记》。[2]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问世,轰动了文坛,使拜伦一跃成为伦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和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妥协。他自早年就知道这个社会及其统治阶级的顽固、虚伪、邪恶及偏见,他的诗一直是对这一切的抗议。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不断的感情旋涡中。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青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尔班克**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囿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发动统治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6-1817)、故事诗《锡隆的囚徒》(The Prisnero fChillon,1816)、悲剧《曼弗雷德》(1817)长诗《青铜世纪》(1823)等。巨著《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凋。第一、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1824年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全国哀悼三天。6月29日,灵柩运抵伦敦。[
拜伦的诗句有:一暖赤县拜伦血,独向遗篇吊拜伦。
拜伦的诗句有:陌路脱赠拜伦剑,独向遗篇吊拜伦。结构是:拜(左右结构)伦(左右结构)。拼音是:bàilún。注音是:ㄅㄞ_ㄌㄨㄣ_。
拜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拜伦Bàilún。(1)(1788—1824)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唐璜》等。
关于拜伦的诗词
《题《拜伦集》》《题拜伦集》《拜伦的跛足》
关于拜伦的单词
BuyrnBeilen
关于拜伦的成语
再拜稽首升堂拜母焚香膜拜顶礼膜拜八拜之交解剑拜仇盲目崇拜
关于拜伦的词语
解剑拜仇顶礼膜拜拜登吃面拜手稽首盲目崇拜焚香膜拜拜鬼求神八拜之交自我崇拜再拜稽首
关于拜伦的造句
1、他显然从未听过拜伦的名字,但是拜伦那军官制服赢得了他的刮目相看。
2、新南威尔士的拜伦海角是最东端。
3、司各脱跟拜伦同一个时代。
4、拜伦的父亲也第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奥古斯塔,也就是拜伦同父异母的姐姐。
5、讣告一传到英国,全国都在痛悼拜伦。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拜伦的详细信息
1、主要作品
《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我给你的项链》、《写给奥古斯塔》、《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纳》、《路德分子歌》、《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曼弗雷特》、《给托马斯·穆尔》
2、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之一。
3、影响
乔治·戈登·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他倡导热情,倡导想象,他的诗作被世人赞誉为“抒情史诗”,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叛逆者,被称作“拜伦式英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