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再次把网络约车平台推到风口浪尖上。这已经是3个月以来第二次相似的恶性案件了。在5月份郑州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顺风车曾经表态要进行彻底的整改,并且一度暂停了夜间业务。事实证明,这样的整改并没有达到目的,安全事件仍然无法避免。
交通运输部网站昨天发文称:“接二连三的事件,充分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和经营管理漏洞,反映出滴滴这样的平台公司片面重视追求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安全底线一再丢失,对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敬畏心,缺乏依法经营的意识,缺乏对乘客安全负责的社会责任心,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面对乘客一再遇害,面对同样错误的重复,公众、媒体以及管理部门的任何批评,滴滴都应该接受。但除了认真检讨补漏之外,滴滴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自己经营顺风车的核心理念是不是错了?
从媒体报道来看,滴滴建立顺风车平台后不久,就把特色定位在了“社交”上,顺风车事业部的负责人,也是经营网络社交媒体出身。这位高管曾经表示,顺风车车主最大的动力就是交友。由此可见,社交被视为顺风车发展的基础。在滴滴看来,社交能推动顺风车的发展,顺风车也能刺激社交的增加。接下来,顺风车的一系列广告,也明确打出了交友牌,甚至出现了露骨的性暗示。平台上也存在着司机对乘客“标签评价”的功能。这充分说明,社交可能才是滴滴顺风车的核心理念,它的地位高于交通、高于便利,甚至还可能高于安全。在空姐遇害案之后,“标签评价”曾一度被关闭,但不久后又重新上线,滴滴在顺风车这个领域,很舍不得放弃社交功能,甚至会因此忽视更重要的事情。
在这种理念下,人们对顺风车的认识自然会出现偏差。滴滴认为这是社交工具,顺风车也并不会被纳入营运车辆之中,不会受到严格的管理。某些心存妄念的司机则把顺风车当成了品评乘客、甚至见色起意的工具。而许多乘客则以为顺风车仅仅是一个便宜的交通工具。这种认识的混乱,则造成了许多漏洞,即便是在整改之后,依旧很难解决问题。尤其是司机与乘客认识的偏差,很有可能导致一方心怀叵测而来,而另一方毫无察觉。
在乐清女孩遇害后,网上陆续曝出各地一些司机群聊天的截图,言语污秽,态度下流,实际上,就是危险的温床,也是认识偏差的写照。
所以,滴滴如果还打算挽救顺风车业务的话,就必须从根源上进行改变,认识到核心理念的失误,放弃过分强调顺风车的社交属性。在目前的状况下,只谈美好与浪漫,靠强调交友来调动司机的积极性,并不现实,也会造成混乱。顺风车只能是互助服务,是交通营运的辅助,它必须放下浪漫的外衣和社交的核心。并且,它必须以安全为上,必须具有可靠度和可信任度。也许,这的确会造成注册司机的减少,也可能会使得平台的盈利期望被拉低,但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任何美好的愿景都不可能实现。
到现在,已经不能将连续发生的恶性事件视为偶然了,不能再有任何侥幸的心理。改变理念,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整顿,梳理弥补各个环节的漏洞,是最该做的事。这样做,才能显现出企业重视安全的诚意来。
来源:法制晚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