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记者要求写的 科技方面的稿子 播音稿 文稿

关于 记者要求写的 科技方面的稿子 播音稿 文稿,第1张

访谈完成于2003年1月。此次发表有部分文字上的修改。

主持人:杨君(中央电视台资深媒体评论员/节目主持人)

  媒体人物: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杨君:李希光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您认为现在这个社会做传媒,是不是需要一点时代精神?

最简单的东西是最美的

  李希光:是这样的,特别是搞传媒这个专业,因为传媒本身更多的是从事新闻报道,是离不开时代的。

  杨君:您觉得我们这种现代化的设备,包括我们的观念跟您的学术能够吻合吗?

  李希光:我们做新闻报道,做传媒研究,离不开传播技术的发展。离开了传播技术的发展,传媒研究与教学就会很脱离现实的。

  杨君:我们今天要录制数字化的李希光。数字化是今天传媒发展最新潮流您今天来到我们的演播,能感觉到我们的用意吗?

  李希光:你们的演播室看上去很简单,但是简单就是最美的东西,高技术越发展,使用起来越简单,看上去越简单。

  杨君:我看到您的简历,我知道您在新华社从事了多年的记者工作,参加过重大的系列报道,都有哪些报道?

李希光:我在新华社当了11年记者。我做过科学记者、文化记者、考古记者、政治记者。在国内、国外都做过记者。我终身难忘的是我在丝绸之路上的海洋、草原和沙漠路线远征了三年。

杨君:您说是三年的时间。

  李希光:十三年前,我差不多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从海上丝绸之路、草原、沙漠、游牧路线、佛教路线,跟一些考古学家一块考察采访。

  杨君:那是哪一年?

  李希光:1990年开始,一直到1993年结束。那时还是在新华社。

新闻是不停地在路上寻找美丽的故事

杨君:怎么会想到去采访丝绸之路?

  李希光:正巧那个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这个项目,需要有记者和学者参加,最后把我选上了,让我以青年学者的身份参加的。

杨君:您当时怎么会用三年的时间走丝绸之路,三年是一个宝贵的时间?

李希光:这也是一个机遇,正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远征地,需要一个记者做全程采访,我被他们选中,作为青年学者跟着远征队,从威尼斯出发,在海上丝绸之路,坐一条船。阿拉伯国家阿曼的苏丹卡布斯国王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船,我们在海上沿着马可波罗的路线漂流了半年。后来我们又从外蒙古最西部的科布多出发,沿着远古的游牧路线考察。在草原路线采访中,我们沿着成吉思汗东征的路线,沿着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国的边境,从土库曼斯坦出发,穿越中亚沙漠和草原,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 我们考察了天方夜谭故事中的城市希瓦、著名的花拉子模国遗址、撒马尔汗古城。这是一次既冒险又浪漫的一种旅行。

  杨君:当时您的这条船在海上漂流了半年,没有漂到一个找不着的地方去?(笑)

  李希光:不会,因为我们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船上使用的设备跟你今天摄影棚的设备一样,具有高技术。那是由阿曼苏丹王提供的,是他个人的护卫舰。海上通讯使用的是最先进的海上卫星,还有淡水净化装置。我们沿途在当年阿拉伯水手辛巴德、中国航海家郑和和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停留的22个古港口停泊上岸考察采访。

  杨君:这三年其实是你人生非常丰厚的三年。

  李希光:这可能对任何一位新闻记者或是传播学者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思想财富和学术资源。也许,这也可能招惹个别同行的嫉妒。今天再像当年那样沿着我走过的这条道路重新走一边,几乎不可能了。虽然今天我们生活在全球传播时代,具备当年我无法想象的通讯设备。但是,今天由于战乱,从阿富汗、到中亚,到车臣一直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都不可能再有这场东西方对话的交流和思想文化的传播了。因为当时远征的名称就叫"东西方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探险,今天,虽然生活在称之为的全球化时代,但这种时代让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甚至是东西方文明和宗教之间的战争。如美国和伊拉克之间的冲突,从文化的深层意义上看,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和东方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哈佛大学的亨挺顿教授早在几年前就预言了这样一场冲突。在10多年前,人们虽然生活在非全球化的时代,但是,那个时代更讲究对话和对称传播与交流。当时,我半年之内走了23个国家,基本上是入境落地签证。 而今天要这样走下来将会非常困难和危险。比如,你今天敢不敢走进阿富汗、伊拉克采访采访这条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交通大道和文明传播大道?

  杨君:你当时在这条交通大道上都看到什么?

  李希光:无论是在草原路线上,或者是走在沙漠路线上,我当时带的是一本很老的地图,还带了一本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那是差不多一千多年前,唐玄奘去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取经的时候,沿途写的采访笔记。上面记载了沿途很多古代的地名。通过对照今天的地名和唐玄奘时代的地名,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同时,我还带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那里记载了沿途古代的风土人情。

  杨君:感觉您跟现代马可·波罗似的。

李希光:我是在学习玄奘和马可波罗找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寻找东西方文明交通大道上的新故事和老故事。在今天的现实中找到古代有意思的故事。三年的采访考察回来后,我出了一本书,同时与朋友合作出了一本画册。

杨君:您当时沿途也采写新闻报道发回国内?

  李希光:我差不多每天要往北京发新闻稿件,无论是在沙漠里、在草原上、在海上都要发稿。当时,通讯确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很羡慕今天的记者有非常好的传播技术手段。比如,我当时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之间的边境上采访。那时是战乱之后,当地几乎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我当时走到捷尔梅兹镇,这是苏联红军当年从阿富汗撤军的重镇。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边境上有条界河。塔吉克斯坦这边有一片苏联红军烈士墓,那是苏联入侵阿富汗阵亡的苏军将士。我想在这个地方发一条稿件,但是,稿件发不回来。虽然那个地方距离中国新疆只有几百公里。

  杨君:当时还没有互联网。

  李希光:不可能有互联网,连发传真发电报都不可能。当时,我们考察队的领队是一个黑人,他正好要离开我们去法国。我让他把我写的稿件带到巴黎,通过巴黎传真发到北京。在塔吉克斯坦可以看到天山的雪峰,但是稿件却无法翻阅天山。

  杨君:翻不过去这道山,那么一切都不同了。

  李希光:传输技术是很落后的。

《与爱有约》:婴儿的啼哭是爱,挥泪的告别是爱,祝福的卡片是爱,人的一生都是为了爱。与爱有约——与你相约在爱的旋律中。

《历史再现》:悠悠华夏承载着千古文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几多思考与遐想,让我们在这清新的早晨一起来重温历史的风云。

《环游世界》:天空是鸟儿自由翱翔的天堂,海洋是鱼儿快乐嬉戏的宝殿,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一起环游世界,品味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一路上有你》:前方的路似乎那么遥远,但我相信我一定不会孤单,只因为一路上有你。朋友,请让我牵住你的手,风雨中我们戮力同心,一路同行。

《校园早新闻》:网罗校园资讯,追踪最新动态,掌握校园万象,简述校园喜忧。校园新鲜事,尽在《校园早新闻》。

《神奇之旅》:神奇的世界总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我们的脑海中也总有许许多多解不开的谜在吸引着我们去探索。那么,让我们带大家走进这神奇的魔幻之旅,一起去探索这神奇的世界吧。

《背后的故事》:他们是大家追捧的明星,他们是众人注目的焦点。探寻名人成功的秘诀,关注名人的成长历程,讲述名人背后的故事,体味他们的别样人生。

《幸福的果子》: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快意的感受是幸福的;拥有激动的时刻是幸福的,只因我们能真实地享受生命的馈赠,品尝幸福的果实。

《科学二次方》:想了解奇味无穷的科学知识吗?想认识人类宇宙的奥秘吗?想一览UFO的神奇传说吗?《科学二次方》和你一起解秘科学。

《音乐咖啡屋》:音乐是一杯浓浓的咖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心底,让人沉醉其中;音乐是一根优美的琴弦,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一份和谐,弹奏出内心最深处的柔情。在这温情的校园黄昏,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咖啡屋》。

《诗情飞扬》:在这诗意的清晨,让我们迎着朝阳放飞青春的浪漫与豪情,用心感受每一首诗的情感韵味,认真聆听诗人的心灵悸动,让美妙的音乐伴着诗情飞扬。

《音频ING》:心随音乐而动,手足随音乐而舞,调节音频为您送上流行与经典,“音频进行时”给您不一样的听觉享受。

《舞动青春》:青春是火热的,如同烈焰熊熊燃烧;青春是美丽的,如同彩虹般炫烂夺目;青春是舞动的,如同笔下的文字般充满灵性。让我们透过跳动的文字,谱写青春的音符。

《环球360》:放眼全球,心怀天下,以最独特的眼光,纵览全球新闻,关注最新报道,让您了解最即时的新闻讯,息,就在《环球360》。

《书香盈袖》:透过古典的文字我们来到书香迷漫的名人书屋,小仲马的阿尔芒,歌德的维特,会在这里与你不期而遇,《书香盈袖》一本可以听的书。

《向上的露珠》:当一缕缕阳光轻盈地从身旁滑过,露珠像小女孩的明眸晶莹闪亮。《向上的露珠》——欢迎与我们一起来到这片圣洁的天空。

《蓝色丝带》:让我们化翼为你的守护天使,伴你走过心灵的忧伤,教你护理身体的小秘方,让健康和快乐都如同蓝色丝带般尽情飞舞吧。

《诗词名古屋》: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词汇,多样的风格,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诗词名古屋》——带你畅游于诗词的海洋,给你绝非一般的享受。

《畅游人生》: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发现的眼睛也就失去了美的呈现。让我们一同踏上人生之旅,于平凡之中来体会生命的伟大,探寻人生的真谛。

《美丽宋词》:感受长短诗句的独特魅力,体味词的风华硕果,宋词带给你的不仅是金风玉露的清灵,更会将你带入一个物我两忘的梦幻境界中。

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如今它又成为艺术类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招生面试的第一个环节。

一般来说,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有两种:一种是“标签式”,只要一句话:“我叫某某某”,或加上考号、地区、学校等。它的作用,是在录像时“自报家门”,以便评委辨认,相当于笔试中先填写姓名、考号一样。这种介绍并没有什么技巧,这里不再谈。

这里讲的是另一种,即“演讲式”。它要求考生作一两分钟的口头介绍,大约两三百字。其作用是借此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顺便考核他们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它比“标签式”详细得多,也有一定的技巧。

要有具体材料,不要作秀表演

自我介绍,顾名思义,就是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经历、特长、性格等,考官也借此对你作详细了解和深入考查。但在实际面试中,却发现许多考生讲的完全不合要求,他们根本不是作自我介绍,而只是“作秀”表演。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没有具体的介绍。

自我介绍时,最普遍、最严重的毛病,是考生根本没介绍具体情况,缺乏起码的要素,缺乏基本的信息。许多人只在开头点了一句“我叫某某某”,之后就完全离题,空发议论,没有任何属于个人的事实。换言之,如果去掉“我叫某某某”,其余内容人人都可以照搬,个个都能够套用,那还叫“自我介绍”吗?还有人连自己姓甚名谁、家住哪里、芳龄几何都不提,该讲的不讲,却大谈什么“人生”、“坎坷”、“梦想”之类,完全是文不对题、华而不实,纯粹是作秀表演。

请记住:自我介绍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自我介绍,是你对学校的汇报,也是学校对你的了解,完全靠材料取胜,用事实说话。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你个人的特色,都应该只属于你而不属于别人。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信息点,都是一个事实,自己应该少发议论,少作评价。只要摆出材料,“用事实说话”,评委自会从中得出总体印象的。 第二,只有空洞的抒情。

没有具体的介绍,就只剩下空洞的抒情了。大家知道,“介绍”一类文章应该属于“说明文”范畴,而没有材料的介绍就只好靠空洞的抒情来撑门面了。特别是有些擅长写作的“秀才”们,齿于摆材料,而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文采”和“哲理”,于是就写成了文绉绉的“抒情文”。请看:

1、平平凡凡的我,却不愿过关在火柴盒里的生活:飞扬的个性,青春的激情,开朗的

性格,总觉得自己应该展翅飞翔!

2、有人说,用一种冷静的态度和冷峻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文字中自然免不了有忧郁的美,或美的忧郁。我说不是。

3、我把每一个有朝霞的早晨,看作是周末的早晨。但当我发现往后退,就是开始于一点点放纵自己。我开始打点行装,开始漫长的人生跋涉……

乍一看,这些话很有文采,很浪漫,其实都很空洞,没有实际内容,颇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矫揉造作,透出一股浓浓的“中学生腔”,也是一种“作秀”。 第三,盲目摹仿“参赛宣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851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