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赛女郎》是荷兰画家弗兰斯·哈尔斯于17世纪20年代末创作的一幅布面油彩画作品,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该画作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性格爽朗、活泼奔放的吉普赛女子——她披散着黑发、穿着也比较随便,她敞着领口,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好像什么都不在乎,无拘无束。
整个画面中各种色彩的搭配,特别是对主要部位的色彩描绘,达到了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画中的色彩过渡自然,渲染和谐,于朴素中尽显精神本质。构图讲究,用笔流畅,人物形象传神、逼真,于肖像画中蕴含着风俗画的风骨。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吉普赛”这个称呼来自15世纪的欧洲人对一群流浪异乡之人的称呼。当时,由于人们对这群异乡人不太了解,以为他们来自埃及,所以就称他们为“埃及人”。后来,“埃及人”这个称呼就慢慢变成了“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到处流,依靠城镇和农村居民谋生。传统上,吉普赛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和充当乐师为业,吉普赛妇女们则从事卜筮、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独特的生活方式孕育了吉普赛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开朗洒脱的性格特征。与其他民族的女性相比,吉普赛女郎们更是热情奔放,擅长歌舞。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位吉普赛女郎。
1609年荷兰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在教育普及和追求思想自由的氛围中,产生了本国新兴的民族美术。它区别于当时欧洲盛行的巴洛克奢华艺术风格。已经摆脱宗教束缚,获得民族独立的荷兰人民,特别是市民阶层有了新的艺术要求——希望艺术品表现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而不是骄奢*逸的宫廷生活。
另外,工商业和航运业的繁荣让荷兰人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欣喜和自豪之情。因此,17世纪,荷兰的肖像画发展最为繁荣,不仅限于单人肖像,还有团体肖像。其中团体肖像画是荷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如给射击手连队、慈善机构的管理员团队画群像等,哈尔斯正是这类肖像画的重要代表,他的肖像画既不呆板,又带有符合市民要求的风俗性特质,因而供不应求。
哈尔斯是一个十分出色并极富艺术个性的画家,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极善于捕捉人物脸上一瞬间的情绪,表现手法豪放。这幅《吉普赛女郎》是他1628年—1630年创作完成的肖像画。
参考资料:
——吉普赛女郎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