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历程,急用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历程,急用,第1张

你好!

浪漫主义主要起源于《楚辞》由屈原等人所编

东晋陶渊明时期发展

在盛唐时期(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例如李白(杜甫是现实主义的哦)

晚唐浪漫主义发展衰落了

到了宋朝苏轼又顶起了重任不久又颓唐了

那时起到现在浪漫主义在逐渐衰败

人人追求现实(就是所谓拜金主义)

如有疑问,请追问。

  浪漫主义史学兴起的背景 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然而,浪漫主义最初却是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浪漫主义历史思想的奠基者们都是反封建的斗士。如果说18世纪初维科在其《关于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出的历史连续性思想当时还不为人们熟知的话,那么卢梭、康德、赫尔德等人的浪漫主义历史理论却是在当时就曾经引起过极大反响的。可以说,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史学,主要就是在赫尔德的历史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浪漫主义史学从19世纪初开始就取代了理性主义史学而占据西方史坛的主导地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简而言之,它反映了欧洲社会各阶层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和反感,同时又是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法国革命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与革命后的冷酷现实,粉碎了18世纪理性主义者许下的“理性国家”、“博爱社会”、“持久和平”等美好诺言,使得对现实深感绝望的各界群众普遍产生了对理性主义及其宣扬的民主制度的怀疑和厌恶,唤起了人们对中世纪宗法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此同时,大革命中过火的非基督教运动也激起了人们的宗教情绪。所有这些都为浪漫主义思潮的传播与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开始于1792年的法国革命战争、而后在拿破仑时代扩大到整个欧洲全境的长期战争,导致了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使得人们不再相信18世纪理性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世界主义”,于是浪漫主义的民族情绪得以迅速取代流行于18世纪的“世界人性一致”的观念。

  最后、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形势的瞬息万变、以及它所引起的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促使了人们思想方法的转变。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形而上学的、缺乏历史感,它是社会历史发展速度相对平缓的产物。法国大革命极大地加快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消灭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得整个欧洲的社会面貌大为改观。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们第一次得以目睹社会大变革的始末,亲身体验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性”和“联系性”,而这正是18世纪的人们所根本无法想像的。正如梯叶里所言:“我们19世纪的每个孩子都比……伏尔泰更明了什么是起义和征服,什么是帝国的瓦解、王朝的倾覆和复辟,什么是民主革命和接踵而来的反动”。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抛弃理性主义者的那种反历史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开始注意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从而更加重视对具体的历史过程展开研究。

  由此可见,进入19世纪以后,浪漫主义思潮之所以来势凶猛、迅速席卷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它适应了欧洲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需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就是对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的反叛,它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第一、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第二、强调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第三、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促进了历史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历史进化理论的完善,促进了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促进了国别史研究和历史著作的普及,促进了近代语言学和近代史料学的发展。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837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