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侠小说火了那么久,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金庸的武侠小说火了那么久,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什么?,第1张

想的王国----金庸作品为什么吸引人

  读金庸的书就进入了想的王国,这是真正轻松的阅读。很容易让人手不释bai卷,废寝忘食,读毕方休。它的吸引力在哪里?值得分析。

  

金庸的小说,不仅仅是所谓武侠小说,而是武侠+言情+侦探+历史。他动员了几乎所有吸引人的手段来忽悠读者。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 最吸引人的故事模式----丑小鸭的故事

  2、 最吸引人的叙事模式----生动幽默的语言

  3、 最吸引人的爱情模式----多女追一男(和琼瑶模式相反,分别适宜男女读者)

  4、 神秘主义:①武功的神秘色彩②对特殊的地理环境的探险③身世之谜与武林案件的侦破④历史疑案的神秘色彩

  5、 中国思想文化的渗透

  

由于现实世界的不够精彩,金庸创造了一个想的王国,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善良弱小的人们,在这个国度里一次又一次的“实现”着自己的梦想。打开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瓶子,一个魔鬼飘出来说,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于是读者认真地幻想着,满足着。

  人,特别是小人物,活在幻想里。因为现实实在残酷或者平淡,没有提供给人活下去的理由。使人忍受不幸、忘却痛苦的是幻想。

  宗教是幻想。武侠也是幻想。金庸是制造幻想的人,是制造另一个世界的人。所以,他的小说,不是现实主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的,而是宗教主义的。

  武侠小说迷,是他的教徒。

 

 一、最吸引人的故事模式----丑小鸭的故事

  最吸引人的故事莫过于从奴隶到将军,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成功故事。人,大多是普通人。普通人,特别是男人大都有着英雄的梦想,至少有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的幻想。受同性的尊敬受异性的爱慕。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的事,在人们忙起来的时候,就淡忘了;在闲下来的时候,想想还是可以的。其实,人往往是为着不可能的事活着的。

  让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至少需要一个理由。所以,金庸小说的主人公有相当一部分是有“身世之谜”的。这是一个现实世界很少出现,但却能被现实世界接受的理由。如果你某一天突然得知,你系出名门,是王子或者公主,很多困扰你的现实问题迎刃而解,很多你需要看其脸色的家伙开始看你的脸色,是不是很爽呢?当然,金庸笔下的人物不会这么小人得志样。比如:石破天,虚竹等。

  丑小鸭要变成白天鹅要经过很多磨难,所以,你即便是名门之后,也要先陷入不幸的泥潭,自己挣扎。这使得人们认为现实的残酷是上天对自己的考验,而能够继续忍受。如:张无忌不仅幼年丧父,而且深受重伤,濒临死亡。再如:杨过还没生出来,杨康就自作自受死掉了,从小受尽歧视和欺凌。。。”

  武侠世界要想出人头地靠的是武功。凭什么你的武功就好呢,除了你是名门之后,遗传的好,只能靠奇迹了。所以武侠小说充满奇迹。但奇迹为什么要出现在你的头上?金庸给的理由大概有:因为你善良,单纯,侠义,甚至无知也可以帮助你。例如,不识字的人反倒恰好能看懂武功秘籍。

  于是,你越不想练武,越有别人求之不得的机遇砸到你头上,你越不想当首领,越有人坚持要效忠你,服侍你,大事好事都少不了你的功劳,少女们或明或暗的单恋你追求你。

  你是武侠世界的核心,人们哭着喊着要团结在你周围,而你却坚辞不受。当然,你应该有敌人,你经常会体面地受伤中毒失败,但那都是因为你更侠义更善良更。。。总之,最后你是赢家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郭靖、黄蓉、令狐冲、杨过、小龙女、乔峰、韦小宝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欧阳峰、灭绝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但是,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要一时说清却是很难的,在这里,我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前辈说书人常说“花开两朵,先表一枝”,我觉得用这一想法作为指导思想来切入金庸作品涵盖乾坤的殿堂无疑是有效的。

  一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有几段被人引用过多次的对话,金庸在里边提到了两个很耐人咀嚼的话题:“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无论是巴金、茅盾或是鲁迅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中国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人常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小说。” “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它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这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话题,但却同时存在于一个对话录里,还被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当成文艺理论一般引用!于是,文学的形式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焦点,到底该如何看待文学的形式?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话题所传达的意思呢?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ping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着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②所以,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得提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而鲁迅若再生,他也必须得提到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ping价文学作品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为了小说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装潢更是心机用尽,他在1978年10月《天龙八部》修订本的后记中写道:“曾学柏梁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中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③他还颇费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选了五十行对句作为《鹿鼎记》的回目。不过,金庸也在几本书中没有坚持这种通俗文学固有的思维惯性,殊为恨事。尽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还是鹤立鸡群,试看《天龙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鹰小丑/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这一曲气吞万里如虎的《水龙吟》于细微处峰回路转,英雄侠义与儿女情长互为映衬,真是“虎啸龙吟,挽巢鸾凤,剑气碧烟横!”④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视觉与心觉的运用,半明半暗地描写人物和事件在客观视觉中留下的意味深长的空白点,轻易地迷惑住了读者,加上精细的心理刻画,终使岳不群成为武侠小说史上最成功的“虚伪家”。又如周伯通、桃谷六仙、岳老三、华山二老等插科打诨一类角色的引入,更令金庸小说锦上添花,对于减低小说的沉闷气氛大有裨益。李渔的《闲情偶寄》就说了“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作传奇者,全要善驱睡魔,睡魔一至,则后乎此者虽有《均天》之乐,《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见不闻,如对尼人作揖,土佛谈经矣。”⑤但即使是如此“末技”,也是多少文人梦寐难求的啊!

  到了这里,真相才清晰起来:中国形式的写作传统处于作品中整体艺术构架中较符合传统欣赏习惯,较易为大众所感知的位置,它们较早地随着说书、ping话、弹词等艺术形式深入民间,成为影响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要因素。类型化或程式化的写作传统也并不意味着贬义,还有可能是某些艺术形式的重要特征的中性表述,只有“胸中大有丘壑”的“装载家”才是最后的赢家。优秀的作家总是会想方设法去丰富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如锤炼语言、增添新的类型或亚类型、将中西相形式结合等等。而金庸小说的成功也就在于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形式的衣钵,发扬了其武侠小说的特质,成为了20世ji最中国形式的小说。金庸是矛盾的,但这并不一定是缺陷,一个真正意义的作家总是生活在矛盾中并探索着人间百态。

  二

  王朔先生在《我看金庸》里曾引言道:“金庸小说的文字有一种速度感。”又说“老金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⑥这是比较中肯的说法,金庸的语言的确有速度感,是白话小说,很俗,而这也恰恰是金庸语言的长处。只是,王朔用金庸的优点或长处去批金庸,孔门卖文之际未免有点贻笑方家的味道。

  金庸的语言可以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一言以蔽之。金庸在行文时常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并运用的极富韵味,但其语言的主要魅力不在于此。金庸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没有难认的字,难懂的词和艰涩的句子,语言的动作性强,极善构筑戏剧性场面,具有一种令读者忘记或忽略文字的速度感。读金庸小说时,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初看似乎语不惊人,但愈展开愈魅力无穷。金庸总是试图在作品中不说而又说点什么,那意境的升华令人如饮佳酿,读者于微醉之间已无形之中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加冕”。毋庸置疑,金庸的笔是灵动而又厚重的,但也诚如陈墨所言:“金庸小说的语言,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什么突出的特殊,那是因为作者并不追求风格的单一性,而是进行不同方式的叙述探索,不断改进和创造自己的叙述方式及语言风格,同时不断地拓展语言的疆域,丰富小说的形式美感。”⑦如其为郭芙设计的一系列语言就不仅把她的尖酸、刻薄、娇气表现了出来,还把她对杨过既爱且恨的女人心态体现得淋漓尽致。试看《神雕侠侣》三十九回《大战襄阳》里对郭芙的描写:“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来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20year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

  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可以这么说,郭芙这个人物的刻画在金庸小说中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她的意义绝对不下于黄蓉、小龙女以及李莫愁,而大多数的读者却总是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当成了杨过,而把郭芙当成了对头并对之无比痛恨,殊不知此举乃是入宝山而空回,买椟而还珠了。金庸小说就是这样:语言升华成性格,性格升华成命运,而命运反过来又影响语言,如此循循导之,步步深入。

  金庸语言不仅借助白描和心理刻画,还常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修饰手法。记忆犹新的是《雪山飞狐》中描写胡一刀夫妇的那句话:“这一男一女啊,打个比方,那就是貂禅嫁给了张飞……”在这里,人物形象借助语言的勾勒而显得如鱼得水,它唤起的想像与联想让读者再也抹不去对这一对夫妻的记忆。金庸的语言还很幽默诙谐。从“老顽童”到“桃谷六仙”再到“韦小宝”,这些令人捧腹的人物使得小说此起彼伏,有滋有味。他们或是成为一种意义或思维的化身,或是成为小说重要情节或线索充实小说内容,或是与叙事角度和pingdian相结合,不但为金庸小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也为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活力。

  在故事创作中,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是话语却必须把它们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即使是《天龙八部》这么一部气势恢宏、多头并进的作品也得如此。这就要提及语式中的讲述与描述。讲述与描述的区别体现在叙事角度、人称转换、叙事与故事的距离以及叙事态度上,“讲述是历时性的叙述,提供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人物的过去以及有关信息”;而描述则“比较含蓄,多用客观或‘中性’的语调”,是“给定了场面的戏剧性的现时性的叙述型语式”⑧。讲述与描述的灵活运用在金庸小说中随处可见,如《倚天屠龙记》第二章《武当山顶松柏长》的最后一段写道:“张君宝其时年岁尚轻,也不敢断定自己的推测必对。他得觉远传授甚久,于这部九阳真经已记了十之五六,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练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是描述性的,后面又接着道:“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这又是讲述了。在这段话里,描述转换成讲述是不着痕迹的,细心的读者在阅读《袁崇焕ping传》时肯定更会有这种感觉。

  金庸对语言是花了不少工夫的,他的风格是“经过了大量刻苦锻炼而长期用功操练出来的风格”,他还说:“写小说内容求‘雅俗共赏’,文字能‘清简流畅’,此吾之愿也。”⑨王安石的诗说得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金庸曾多次修改自己的小说,其“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一肩挑”的良苦用心比起“批阅十载,增删数次”的曹公雪芹来也毫不逊色。例如,金庸在章目上就将《书剑恩仇录》的第一二回由“古道骏马惊白发,险侠神驼飞翠翎”改成了 “古道腾驹惊白发,危峦快剑识青翎”,这使得这两章章目在意境、平仄等方面都更切合文本。又如在《射雕英雄传》的开头,金庸增加了张十五说书的故事。这种说书艺术将叙述者、听者、读者等自由结合,作者自由出入其间,以生动逼真的临场感,满足了读者理清来龙去脉的愿望,唤醒了读者心目中潜藏的人物形象。而这种艺术与别的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鹿鼎记》中更是得到了最佳的展示,为这部20世纪与众不同的武侠小说的增加了不少艺术价值。 金庸以他的生花妙笔冲破了小说形式的限制,超越了俗雅之界,对语言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英国gov在香港施行的重英轻中的殖民教育做出了无声的反抗。

  三

  金庸懂得挖掘现实,更懂得挖掘远离现实生活的“真实”(人的情感、性格、道德、信仰等)。然而,梦回江湖后,在金庸用小说特有的形式和语言引领读者想象并把握历史的脉搏的同时,理想却只能一点一滴地积淀现实,因为理想只能永远走在现实的前面引导与提升现实,却永远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所以,无论当年多么叱咤风云的金庸小说主人公,最终还是以各种方式离开了江湖这一“母体”。如郭靖与黄蓉。他们的爱情以牺牲黄蓉的代价来对郭靖做出一种虚幻的补偿,令一个活泼、轻柔、聪慧、灵敏的女子来向木讷、刚毅、质实、朴拙的男性做出一种超乎生死的承诺,这本来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物,但是我们却无法不看到郭靖在许多时候都可以抛弃黄蓉,所谓“巧妻常伴拙夫眠”本就是儒教文化中类似“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般的“仁中自有颜如玉”的麻醉剂而已。又如“自由之神” 令狐冲,他生性率直、兴味随意、活的潇洒,是金庸小说中最洒脱之人;但他又是最遵守中国传统文化之人,他依恋师门,极力维护师傅、师弟,他交友只认情义,不分正邪,他受到委屈从来是反躬自问,不责怪他人。个性的张扬与道德的完善在他身上得到最完美的结合。不过,令狐冲也毫无振奋的勇气和信念,倘若不是作者及时安排任我行之死,他必定也死了;倘若不是安排岳灵珊对令狐冲的背叛,令狐冲的爱情也必将在岳灵珊和任盈盈的无所取舍中霜冷长河。这就意味着令狐冲的结局实际上是一种“虚假性的结局”,他的归隐和乔峰意义上的死毫无区别。

  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又恰恰在此,他以武侠小说的幻景形式和生花妙笔有效地掩盖了现实处境的严峻,完美地连缀了来自现实的矛盾的裂缝,而向世人昭示出一种理想化、和谐化的世界的可能性,并防止历史文化语境的印痕和创伤的暴露,充满热情地言说着这个世纪所交托给文人的侠客梦。陈平原说:“不敢说没有江湖就不存在侠客;可武侠小说中倘若没有一个虚拟的‘江湖世界’,侠客就不可能纵横驰骋大显神威。”正如《西游记》写的最好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金庸小说的美在那浪漫主义建构的艺术画廊里,是乔峰大战少林、聚义庄之时;是郭靖华山论剑之日;是令狐冲挥舞独孤九剑之间;是杨过携手小龙女的刹那;是李莫愁引吭高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瞬间;是韦小宝脚底抹油的顷刻……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金庸武侠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①②杜南发:《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见钟晓毅、费勇编《金庸传奇》附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④金庸:《天龙八部•后记》、《天龙八部•目录》,《金庸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

  ⑤李渔:《闲情偶寄•科浑第五》,作家出版社1995年

  ⑥王朔:《我看金庸》,北京《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日

  ⑦陈墨:《金庸小说人物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

  ⑧格非:《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⑨金庸:《求全之悔不虞之誉》,见朱汉民、江堤主编《金庸:中国历史大势》,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古龙和金庸小说的差别在哪里?这个问题非常好,讨论性十足,那么由我为大家解答,下面烦请大家跟随我来看一看吧。1、历史背景差别金庸先生的小说,都具有历史背景,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末清初,详细交代朝代。给人一种浓厚的代入感,而且贴合历史朝代发展,引人入胜。古龙先生的小说,几乎没有朝代,让人能够展开无限联想,具有更强的想象空间。2、主角的差别金庸小说的主角,都是从零开始的,从小的时候,如何学习武功,如何拜师学艺,如何遇到奇遇。慢慢成长为一代大侠,详细介绍主角的成长历程。古龙小说的主角,出场就是无敌状态, 如小李飞刀李寻欢,或者快剑阿飞。这些主角的童年,古龙都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3、武功的差别金庸小说武功千变万化,有种仙气飘飘的感觉,金庸小说不仅注重内功,同样注重外功。古龙小说武功的描写,都是比较干脆的,招式虽然不多,但是却让人无法忘怀。4、风格的差别金庸先生的小说,通常都是叙事,一步一步引人入胜的,包含很多古诗词和历史朝代,让人能够清晰感受到一股人文气息。古龙的小说,悬疑更加出彩,伏笔比较多,让人目瞪口呆,超出你的想象。古龙小说风格,擅长制造紧张气氛,先高后低,制造紧张的气氛,让人意想不到。总结:金庸和古龙两位武侠宗师,他们的小说百看不厌,我也曾看过无数遍,现在依旧在看,每一次都能领会新的东西。很难说谁写的更好,这就好比吃饭,有的人喜欢吃包子,有的人喜欢吃饺子,总之学无止境,认真学习,快乐生活就可以啦。 

因为金庸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因此竭力的淡化了现实因素对他故事的影响。华人武侠作家金庸,可谓是当代文坛一位高山仰止的大宗师。他不仅用十五部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令人魂牵梦绕的武侠世界;

他躬耕于文坛数十年的努力,向来也是被我们津津乐道。但是,金庸小说里往往有一个奇怪的定律,就是大侠从来不需要为钱发愁。现在提到武侠,我们就想到金庸,因此对这个有些奇怪的设定已经适应了;

但是,其他武侠作家的书里,可不都是这样。比如说,古龙世界的大侠,到了客栈,往往就是干啃白面馒头,要不就是白水面,能沾上点荤腥,都非常稀奇;而《水浒传》这类的通俗文学,也是金庸借鉴的对象;

水浒世界里的好汉,往往是被一分钱就难倒了,要不然很多人也不可能上贼窝。为啥金庸小说里,金钱的作用就被他淡化了呢?是金庸写作不严谨吗?当然不是,其实这是他有意为之的。

金庸世界的侠客,往往充斥着“浪漫主义”的情怀。要么就是重义轻死,一诺千金的盖世豪杰;要么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圣人级英雄。他们行走江湖,当然是高来高走,快意恩仇;书中所描述的场景,也都比较理想化。

换句话说,这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金庸的作品里,你要是看到萧峰为了三两银子,跑到街上干自己的老本行要饭,你会不会觉得非常突兀?

古龙世界里,傅红雪,李寻欢这样的人,要是时时刻刻都腰缠万贯,吃香的喝辣的,你一样也会觉得浑身不对劲。总的来说,这其实就是写作风格的区别而已。

金庸是中国新武侠小说最具代表性、也是成就最高的作家。

武侠小说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从《史记》的刺客列传,到唐朝的侠客传记,再到宋元武侠评话、明清武侠小说,民国时期面对宏大的民族危机,武侠小说、评书呈现了一个顶峰,成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对抗列强、发扬尚武肉体的一种方式和载体。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香港作家梁羽生最早为代表,开端改进了传统武侠小说章回体形式,注了新的现代元素和技法。之后,呈现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大家,构成了新武侠小说,同时与影视作品互相交融,呈现一股强劲的武侠文化风潮。随着中国变革开放步伐,新武侠小说热席卷大陆。特别金庸的作品呈现了万人空巷的现象。

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的泰斗,除了引人入的故事、情节、人物和武功等奇特元素,不同于普通的武侠小说,一是具有浓重的历史认识,他的小说均精心设计了系列的历史背景,给人以历史画卷感。二是发扬深沉的家国情怀,他笔下的大侠都家国为先的,萧峰、郭峰等这种形象成为侠之大者。三是彰显激烈的侠义肉体,有人说金庸的小说在写“义”的风骨,古龙的小说在“情”的凄美,是很有道理的。四是贯串永久爱情的情节,这些爱情常常带有超时期性,是现代人的爱情观。五是彻底突破章同体小说的约束,既保存了古典诗词的神韵美,又注入了**蒙太式的时空转换手法。

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是一种在超理想情境中表现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分离的思想和审美。有一位著名文化人曾说:金庸外表写的都是不存在的历史,但人们看了之后都以为本质都是真的。而XX(请允许我隐其名字)外表写的都是真实的历史,但人们看了之后以为本质都是假的。儒客非儒客以为他说的十分有见地。

所以金庸不只具有最多的读者,而且具有必需注重的、构成很深影响的文学价值。

金庸小说版本历史及比较

金庸先生的小说,经历了两度修订,总共有三个版本。

自一九五五年于香港《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开始,至一九七二年于《明报》刊载完《鹿鼎记》为止,不论是报上的连载,或是结集成册的初版本金庸小说,在读者群中统称为「旧版」,这才是最原始的版本。

其后,金庸以十年的时间,细细修订旧版小说,后来在远景与远流出版公司的版本,都是修订后的「新版」(即包括金庸读者口中的「远景白皮版」、「远流黄皮版」、「远流花皮版」),有些读者在提到金庸旧版小说时,都以为是远景的版本,事实上,远景的版本与远流的版本是同一版,只是封面及装帧有所不同而已。

有趣的是,在金庸将「新版」修订为「新修版」时,读者发出的反对意见几乎都是批评金庸「改变了共同回忆」;回想当年,在「旧版」修订为「新版」时,倪匡等旧版读者也对金庸提出过类似意见。历经七年的改版工程,新修版金庸小说终于在二○○六年七月全部面世。有心的读者在现时可以读到三种版本的金庸武侠小说。

三种版本比较:

一、《飞狐外传》

旧版:

1、袁紫衣的父亲名叫凤人英;

2、结尾时,袁紫衣将骆冰的白马留下转交给了胡斐,而她却一个人独自离去,留下无限的愁怅!

新版:

1、袁紫衣的父亲叫作凤天南;

2、结尾时,是胡斐让袁紫衣骑上白马,袁紫衣摇头,悄然上马,缓步西去。从而使得白马“不由得纵声悲嘶,不明白这位旧主人为什么竟不转过头来。”

新新版:

1、飞狐的结局多了些修饰,快结束时,胡斐在父母坟墓前,碰到南兰那一幕,变成了袁紫衣把南兰劫持给胡婓;

2、主角胡斐初恋对象,更是变成了马春花。在书中的第三章中,补写一段马行空教徒弟、女儿练通臂拳,而后练习疲倦的马春花睡在草地上,让胡斐偷看到了“她高耸的胸部、还有露出的肚兜、裸露的肚子、小腿、手臂……”继而引起胡斐对少女美丽胴体的遐想,还想亲亲这么美貌的姐姐;

3、雨夜湘妃庙,袁紫衣为救凤天南而与胡斐大打出手,让胡斐一招抱住袁紫衣,却因袁紫衣一声:“放开我!”而松手;

4、“天下掌门人大会”上,凤天南被汤沛揭发暗射银针。

我之见:新新版结局弱化了南兰的悔过之心,似乎不让人改过,不如新版;胡斐的想像可有可无,不过倒恰合了小说后面,胡斐为马春花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情节;湘妃庙的故事,点明了两人日后依依不舍、难以放手之情;凤天南与汤沛本来最会狗咬狗,这样写更符合人性。

二、《雪山飞狐》

旧版与新版,没多大差别。

新新版:多了些脏话,刚开始时,曹云奇骂了一句“!”,其他人物如陶子安、殷吉、阮士中的话,也比较糙;还有增加了一些文字的润饰,提到了胡斐少年时候的两位红颜知己的结局:一位出了家、一位为己牺牲。

我之见:脏话的出口,对于这帮草莽人物是很贴切的;胡斐少年的描述,使得两本书(《飞狐外传》与《雪山飞狐》)更加连贯。

三、《连城诀》

旧版:书名为《素心剑》,书中的剑谱亦为“素心剑谱”;

新版:改名为《连城诀》,书中的剑谱亦为“连城剑谱”;

新新版:

1、详细介绍了大宝藏与吴六奇的关系:原来六朝梁元帝的宝藏,后来被一个高僧发现了。那高僧把宝藏所在地编成密码写入了"唐诗选籍",并想将此送给吴六奇作为反抗清廷的经费。这就使得只有会"唐诗剑法"的人:高僧、吴六奇、梅念笙,才能破解密码。可惜吴六奇过早的被归幸树误杀了,选辑也因此落入梅念笙手中。这也间接点明了吴六奇与梅念笙之间的关系;

2、增加了戚长发说出如何在师兄弟三人相互严密监视下,仍在客栈中盗走连城剑谱的过程;

3、将连城诀中“西藏”血刀门改为“青海黑教”血刀门。

我之见:吴与宝藏的故事,说明了此书的年代应在康熙晚年;戚长发的话,为金迷的连城剑谱为何凭空消失、又突然出现的问题作了合理解释。

四、《天龙八部》

旧版:

1、段誉的梦中情人名为王玉燕;

2、段誉老妈的名字本为舒白凤;

3、段誉所学的神功为“朱蛤神功”;

4、天山童姥的返老还童功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功”;

5、大理段正淳身边四大护卫的名字是:凌千里,萧笃诚,董思归和朱丹臣;

6、游坦之在丐帮的名字是王星天;

7、西夏一品堂杏子林中迷倒丐帮大众的是“红花香雾”;

8、刚开始时,钟灵有两条灵蛇;

9、哲罗星曾经坐着两条大蟒蛇从天竺来到中原;

10、段誉曾在杏林子中用其“朱蛤神功”与游坦之的“冰蚕神功”对掌,一时难分胜负;

11、慕容复出场时曾与叶二娘交战。

新版:

1、段誉的梦中情人名为王语嫣;

2、段誉老妈的名字本为刀白凤;

3、段誉所学的神功为“北溟神功”;

4、天山童姥的返老还童功是“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

5、大理段正淳身边四大护卫的名字是: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和朱丹臣;

6、游坦之在丐帮的名字是庄聚贤;

7、西夏一品堂杏子林中迷倒丐帮大众的是“悲酥清风”;

8、开头时,钟灵有一只闪电貂;

9、结尾时,增加了慕容复有阿碧陪着,坐在土坟上假扮皇上,接受小孩子扣拜的情景。

新新版:

1、王语嫣的外公,从无崖子变成了丁春秋;

2、皇宫中的王语嫣担心年华老去、青春不在,为了永保“神仙容貌” ,决定跟丁春秋修习驻颜术却不幸失败。并因此无面目回到段誉身边,而暗示其最终投入慕容复的怀抱;

3、虚竹因为“抢了西夏公主而不好意思”,便把梅兰竹菊连同西夏公主的婢女一并送给段誉,而木婉清、钟灵也住到皇宫中,加上阿碧,八名美女陪着段誉住在皇宫里;

4、为符合史实段誉最终还是出家为僧;

5、乔峰修改降龙廿八掌为降龙十八掌。

(注1:新新版《天龙八部》尚未修订完成,以上所说来源纯是小道消息。)

我之见:王语嫣回归慕容复,是有必要的,我一直认为王语嫣是配不上段誉的,王语嫣嫁给段誉,只不过是想找一个失去慕容复的替代品,并不是真正的爱。段誉出家就没必要了,段誉有那么高的武功就不符合史实,何必强求?段誉和八个妹妹共同相处,削弱了段誉这个情痴形象,不可取。新版中的武功富有诗意,比旧版更胜一筹。但旧版中的有些神奇情节,不一定要删去。

五、《射雕英雄传》

旧版:

1、由一首宋诗作为开头,并说明了当时的局势;

2、曲灵风出场时已经是一堆白骨;

3、杨过的母亲是曾被杨康奸污的秦南琴

4、秦南琴与郭靖曾有一段情,并深爱着郭靖;

5、《九阴真经》的作者是达摩,并是黄药师“赖以成艺”的武学奇书;

6、郭靖有一只小红鸟,也称“血鸟”;

7、曾有一段蛙蛤大战及铁掌帮行凶的情节;

8、铁枪庙中,穆念兹用铁枪杀了身负剧毒的杨康,随后自杀了断;

9、欧阳锋竟能在冰住中生存三天;

10、裘千仞所练“五毒神掌”,系以毒物浸泡双手,故掌力含有毒;

11、洪七公刚开始教黄蓉的是“燕双飞”;

12、黄药师的成名绝是“落英掌”;

13、段皇爷的神功是“先天功”,而王重阳的绝学则是“一阳指”;

新版:

1、以张十五说书作为本书的开场;

2、多了曲灵风盗宝及与郭杨二人的对话;

3、将秦南琴与穆念兹合二为一;

4、增加了黄裳撰写《九阴真经》的经过;

5、将欧阳锋因在冰住中的时间改为一个时辰;

6、加上了黄蓉迫人抬轿与长岭遇雨两段情节

7、裘千仞的看家本领变成了“铁掌神功”,手上无毒;

新新版:

1、详细说明了《九阴真经》原始本、首抄本、二抄本的来龙去脉;

2、深入描绘了黄药师与梅超风之间的一段若有似无的暧昧情愫;

3、合理解释了“蛤蟆功”的潜在威力;

4、书的结尾处,郭靖与黄蓉镇守的襄阳城变成了青州城;

5、九阴神爪、摧心掌、四仗长鞭原为《九阴真经》中的光明正大武学,这回变成了黄裳专要破的阴毒武功;

6、将“九阴神抓”、“四仗长鞭”改为“摧坚神抓” 、“白蟒鞭”;

7、对九阴作出解释,按易经,阳为奇数,阴为偶数,所以《九阴真经》的最高境界应为阴阳相容、刚柔相济;

8、《九阴真经》的“篇”改为“章”;

9、陈玄风并未把九阴真经刻在肚皮上;

10、九阴真经的下卷末多了梅超风的一行话;

11、对降龙十八掌做了更多更完善的说明补充,"鱼跃于渊"和"战龙在野",皆以"或跃在渊"和"龙战于野"称呼;

12、稍微交代了乔峰改降龙十八掌的过程,原来“神龙摆尾”来自虚竹的“覆虎尾”;

13、傻姑提前登场(郭啸天杨铁心时代);

14、马钰“三花盖顶掌法”改成“履霜破冰掌法”

15、特别在每个章回末或多或少的增加了一些注释(主要是对一些评论观点的反驳)。例如网友所论的“宋代才女唱元曲”、“守宫砂是否真有其事”、“蒙古军队如何有汉人大将”……等。

1 6、合理解决了靖蓉的年龄问题。

我之见:旧版开头异常乏味,新版出手不凡。可惜新版删去了秦南琴这个人物,有点得不偿失。黄药师少处年时代的一段恋情,不写也罢,一切尽在不言中,还是含蓄一点好。新新版中弥补了前二版中的漏洞,使本书更加精益求精。对于降龙十八掌的讲述,加强了“天”书与“射”书的联系。

六、《白马啸西风》

由于篇幅较短,旧版、新版、新新版三版之间,没有多大变化。

七、《鹿鼎记》

旧版:韦小宝以陈近南的秘诀为辅,练成了《四十二章经》里的四图,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武功并不很低。

新版:韦小宝几乎不会武功,学得最好的也是那套逃命功夫“神行百变”。

新新版:据传闻,金庸先生会给韦小宝安排一个比较坏的结局:可能是韦小宝最终财丧尽、穷困潦倒;或者是老婆一个个离他而去。

我之见:但最近又听说金庸不改了,不好置评。

八、《笑傲江湖》

旧版:

1、魔教十长老为风清扬所杀;

2、日月神教教名为“朝阳神教;

3、莫大先生被左冷禅手下的瞎子砍掉了头颅。

新版:

1、莫大逃过大难,还出现在令狐冲与任盈盈的婚礼上;

2、魔教长老为五岳剑派所困。

新新版:在最新版中盈盈似乎醋意更浓了,如令狐冲为了讨好小师妹而故意刺伤自己时,盈盈竟一怒而去,然后令又去追盈盈还有结尾令狐冲去看望林平之时,林平之竟说:"令狐冲你用下三滥的手段打败了我,你没资格和我对话”令也没和他争辩感觉不爽。

我之见:第二版莫大未亡,给小说结局留下韵味,改得好。最新版还有多处反映了盈盈的醋意,总之感觉没有第二版读得爽

九、《书剑恩仇录》

旧版:周仲英为顾武林同道之义将儿子周英杰立毙掌下。

新版:周英杰是被周仲英误掷铁弹而伤了性命。

新新版:

1、增补了一章“魂归何处”:主要讲述了阿凡提用可兰经及陆菲青用孔孟之道对陈家洛的说教,使得陈家洛登悟前非,也不再自杀了;

2、加强了陈家洛不敢爱霍青桐的内心描述;

3、将曾受争议的玉瓶美女由香香公主变成玛米儿;

4、用较多笔墨刻化了乾隆的机心重重。

我之见:新版的改变,更加贴近人性,旧版太不近人情。新新版的补充,有点多余。

十、《神雕侠侣》

旧版:

1、杨过被郭芙砍断的是左手;

2、杨过的母亲是秦南琴;

3、瑛姑身边有三头灵狐;

4、大雕给杨过吃的是朱果。

新版:

1、杨过被砍断的是右手;

2、杨过的老妈是穆念慈;

3、杨过吃的是神雕抓的大蛇的蛇胆。

新新版:

1、杨过与小龙女之间多了些打情骂俏,小龙女不在冷若冰霜;

2、郭襄把自己想象成了大龙女;并幻想如果是自己和杨过第一次见面而不是小龙女,那么杨过一定会爱上她的。以后还有襄暗中和小龙女“较量”的情节,哎,可爱的襄儿也变俗了。

3、郭襄真心诚意的拜金轮法王为师;

4、将西藏金轮法王改为蒙古金轮国师。

我之见:小龙女多了一份俗气,已不是以前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翩翩仙女,而是降落凡间的实实在在的人。这不符合小龙女长期居住古墓的“冷女”形象。郭襄经历的改写,值得推敲。

十一、《侠客行》

旧版:张三李四来自龙木岛。

新版:张三李四是从侠客岛出来的。

新新版:

1、回目的更改:第一章,由“烧饼馅子”代替“玄铁令” ;第二章,由“荒唐无耻”取代“少年闯大祸”;第三章,由“不求人”替代“摩天崖”;第四章,由“抢了他老婆”改换“长乐帮帮主”;第六章,由“腿上的剑疤”顶替“伤疤”;第十章,由“太阳出来了”换取“金乌刀法”;第十一章,由“毒酒与义兄”替换“药酒”;第十三章,由“变的忠厚老实了”抵换“舐犊之情”;第十五章,由“真假帮主”换掉“真相”;

2、长乐前任帮主司徒横的外号,由“八爪金龙”改为“快马”;

3、侍剑并没有被叮当所杀,只是被点了穴,后为石破天所救;

4、紫烟岛上,石破天与阿绣多了些卿卿我我,石破天竟会对阿绣说出“你是我的心肝宝贝”等肉麻情话。

我之见:紫烟岛一段,富有情趣!但对于石破天的性格描写就似乎是前后矛盾了。该庆幸的是侍剑并没有遇害,那么好的小丫头,我见忧怜,感谢金大师的怜香惜玉之情。

十二、《倚天屠龙记》

旧版:

1、赵敏原为赵明,殷梨亭为殷利亨;

2、张无忌原有一只“玉面火猴”;

3、周芷若是明教部属周子旺的女儿,最后出家为尼。

新版:

1、明教教主杨破天改为阳顶天;

2、阿朱的“千蛛绝户手”改名为“千蛛万毒手”;

3、周芷若似乎跟张无忌、赵敏生活在一起。

新新版:张无忌妄娶四美的想法甚至都和赵敏说了,而这在第二版里是没有的,第二版只是说张无忌梦中妄想同娶四美。

我之见:张无忌在最新版中变的更俗了。

十三、《碧血剑》

旧版:开场人物是《桃花扇》传奇中的明末四大公子之一侯方域。

新版:开篇介绍的是渤泥国“那督”后人张朝唐。

新新版:

1、石梁派改成了棋仙派,其住的地方现在叫静岩;

2、洞中的金蛇剑很容易便拔出来了;

3、袁承志喜欢阿九,但因对青青有约在先,无法处自拔,书中着力描写袁承志对阿九的矛盾心理;

4、结局时,阿九并未落发为尼,随师父去藏边练功时;

5、袁承志立志还组建了“金蛇王营”;

6、李自成打入北京后,内部发生一场内讧,部下被他杀的殆尽;

7、青青眼见承志对阿九柔情深重,一怒之下跳崖,终赢得袁承志之身(心是唤不来的);

8、增加对李自成内心世界的描写。

我之见:袁承志变“花心”了是最新版最大的变化。

十四、《鸳鸯刀》

三个版本没有多大区别。

十五、越女剑

三个版本没有多大差别。

库普一下,香港四大才子分别是黄沾、倪匡、蔡澜、金庸,作为香港的四大才子,金庸有哪些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我认为有三点,分别是金庸本人如侠客一般英雄气概、他的作品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缩影、他的作品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的思想。

第一,金庸武侠小说使我们几代人最好的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大英雄郭靖、神雕大侠杨过、大侠乔峰、行侠仗义的张无忌,都有着为国为民、马革裹尸的决心和勇气,无论是令狐冲、韦小宝还是都一直秉承着一诺千金的江湖道义。这些人树立给我们的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受益匪浅,无形之中让我们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影响终生。

第二,金庸的武侠小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缩影。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是非曲折,什么是职业的操守,什么事人生的坚守,什么是人间的正义,这些都是金庸小说在我们心中所植下的种子和根基,是他守护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保持了一颗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宅心仁厚的浪漫主义的情怀,让我们危难面前没有选择退缩,灾难面前没有选择悲观抱怨,让我们无形之中形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三,金庸本人也是我们人生的导师。金庸本人就是一位大侠,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大侠,行走江湖多年,看惯了黄沙漫天,习惯了长河落日,我们仰慕金庸书中的大英雄、大侠客,我们何尝不羡慕金庸这位大侠大英雄呢,他整整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用书中的话来结尾。“张三丰瞧着郭襄的遗书,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明慧潇洒的女子,可是那是一百年后的事了。”可能几十年后,我翻出书柜里布满灰尘的老爷子的小说,心境大概也如此吧。

我曾经读过一句非常神奇的话,金庸的书中没有真正的大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么是真正的大侠精神?是惩恶扬善,应该更贴近水浒英雄。但这一部分在金庸小说中较少出现。归根结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社会精英,其小说的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后来,一些佛教可能会混杂在一起。“侠为国,民为本”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儒家思想,而“怜我为世,忧我为世”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佛教思想。

我想它带给我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对儒家的忠诚,对道教的自由,对佛教的渴望。让我看看萧风、郭靖敬畏义气、报效国家和人民、杨国、胡飞蔑视礼法、坚守正道的心路历程、张无忌的欲望缺失、令狐冲在礼仪之邦与潇洒之间的纠结、韦小宝在官场上的戏谑,陈家洛在大冶和湘湘公主面前的决心。

就这样,总能在各种流派中找到相应的符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拿出来写传记,正派不一定是正义,反派不一定是正道,小说对人的描写特别细腻,主人公被误会时的无奈与愤慨,恶棍后的傲慢与霸道,无知的群众在获利时你用它,你会毫不犹豫地从正确的角度攻击。当你知道自己被愚弄了,你也会攻击恶棍。

看完后,我总在想象自己在他们的环境里学习武术后做出的一个选择。最后,我发现他们比我学识渊博,比我心胸开阔,正直而愤愤不平。读完后,我总是掩面叹息。当我回首当时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们宁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说带给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会我在内心坚持正确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动,不被爱情所束缚。做自己世界的大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64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