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美的爱情诗

李商隐最美的爱情诗,第1张

李商隐,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无题诗,从而也会联想到他的诗作风格,朦胧、幻灭、忧思。在他的朦胧、婉约的风格之下,他的诗往往都在表达着一种莫名的情愫,以至于在解读上存在着诸多的争议。比如,<锦瑟>一诗,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很多的思考,而它的魅力也正在于每个人对其不同的理解。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而用这种味道来诠释爱情,我以为再恰当不过了,因为感情本就是飘忽的、梦幻的。同时义山的爱情诗中也充满了哀婉与感伤,表达了诗人无限的幻灭感,展现了一种朦胧美与悲剧美。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在写情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诗人在末世的感慨与忧思,在这一点上,是与元稹的诗有着很大的不同的,我们可以发现元稹的爱情诗更专注于情爱,即是一种真切的可感的可解的爱情,对于个人的更深的感触似乎触及不多。

 最有名的无题爱情诗, 是晚唐诗人李商隐 (约813—约858) 的无题爱情诗.此类诗, 因作者不便明写, 故多标`无题'或取首句前面二字为题.为什么不便明写 因为涉及爱情, 同时可能别有寄托.这些诗, 多属七言律诗, 它交织着诗人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其情思缠绵, 辞藻精丽, 比喻贴切, 脍炙人口, 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 , 写对相隔遥远的情人悠长的思念.诗从别后相思成梦写起, 把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揉合同写, 反复渲染相会无缘的相思之苦与重山阻隔、别易会难的远别之恨.其相思无望的感伤情绪, 也寄寓着作者仕途坎坷的难言之痛.《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 , 写幽闺少女爱情失意, 刻意伤春.开头两句写凄迷的春色, 烘托出女主人公萌动的春心与春愁.接着写春闺的寂寞, 以`烧香'`牵丝'谐音`相思', 并用贾纸窥帘和宓妃留枕两个典故, 反映少女对爱情无法抑止的追求.最后发出`春心莫共花争发'的伤痛.诗中也可能寄托着作者身世沉沦的慨叹.《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 写诗人在一个夜晚对阻隔在关山万重之遥的意中人深深的怀念, 表达与所爱心心相印, 却无缘倾诉衷肠和相见而不得相爱的慨叹.首联回忆良宵美景与所爱的人相聚的温馨情景;颔联憾感身无双翅、断不能飞越崇山峻岭与之相聚, 只好寄情于两人的心心相印;颈联通过对意中人佳境的推想, 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与自身孤独凄清寂寞之感;尾联写苦思无奈, 时间无情, 只好像飘转不定的蓬草, 随着敲响的晨鼓去应酬官事.诗歌将爱情的阻隔与身世的飘零融合一起, 涵蕴深刻, 语言华美, 色彩绚丽, 构思细密.`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两句, 词美情深, 比喻贴切, 成为千古名句.另一代表作《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 写诗人在暮春时节与所爱的女子离别的感伤与别后刻骨的相思.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对理想的献身精神.首联写东风消歇、百花凋零之时情人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情景;颔联以春蚕丝尽与蜡炬泪干的谐音双关、比喻、像征等手法, 表示生死不渝的爱情;颈联以想象对方的晓妆和夜吟的凄苦, 进一步表达关切之情;尾联盼青鸟传书, 更显出相思之诚.诗歌或许寄托诗人仕途失意的苦闷和仍怀希冀的心绪.全诗构思新颖巧妙, 情怀回环往复, 加之虚字照应、韵律和谐、想象细腻、语言警策, 成为了一首优美动人、深情绵邈的名诗.`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 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李商隐这些无题爱情诗, 其思想内容一般, 但艺术成就很高,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唐诗中独特的存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那么,李商隐有哪些经典诗句,供大家参考!

李商隐流传最广的诗词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经典著名诗句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谈过恋爱,有的谈过很多次,但很少有人能用文字准确传达内心的感受。

在这方面,裴多菲、泰戈尔、拜伦都做得很好。

犯人认为,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的裴多菲和泰戈尔。就算是最铁石心肠的人,看到他的情诗也会眼神变软。

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诗人。为什么只有李商隐能写出这么高水平的情诗?

别的不说,他的荷尔蒙已经到位了。

据统计,李商隐同志一生至少谈过五次恋爱。著名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的性本能是所有本能中最基本的东西。

只有分析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个人经历,才不会有什么惊喜。

这个男人是天生的情感大师。他以自己独特的灵感和触角,到达了人类精神的深处。

2

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

当时的唐诗和唐朝的发展曲线一样,也经历了最辉煌和最惨淡的时刻。

在晚唐诗坛,只有李商隐、文、杜牧三驾马车。

唐代浪漫主义诗歌以李白、李贺为主,现实主义诗歌以杜甫、白居易等人为主。别无选择,只能专注于爱情诗。

写一首像样的情诗有多容易?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爱情诗的历史,

是中国古代爱情诗全集,或多情,或羞涩,或勇敢,或男人秀。

但是写的最多的那个不见了。

开篇是“关关羽鸠,在江面之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除此之外,还有“一日不见,如三秋Xi”“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名言。

犯人的同学很多都是在追女生的时候抄的句子。

但是犯人最喜欢的是下面这首歌——。

“文静的姑娘,我一到了城市的角落。爱不见,搔头。”

意思是端庄的女生好可爱。她约我在城市的拐角处见面,故意躲起来让我找。我急得抓耳挠腮!

约会少年的渴望被描绘得极具穿透力!恋爱中的年轻人是没有耐心的,你知道。

孔子评价《诗经》中的作品都是

到了汉乐府《诗经》,爱情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无丘,河竭。

除非巍峨的高山消失,除非汹涌的河流干涸。

天地,却敢和你在一起。"

唐代,爱情诗的又一高峰。

唐初著名的单身狗鲁写道:“宁死不作媒,宁做鸳鸯不做仙。”中唐崔虎写了一部刷屏作品《上邪》,也是惊人的,因为她的失恋。

“去年今日在此门,桃花相映。

人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看春风”。

然后,帅气的元稹写了一首歌《题都城南庄》——。

“曾经沧海难为水,永远琥珀”。

文学泰斗白居易当然不能落后。他抑制了一个长《离思》,“我们希望在天上飞,两只鸟用一个的翅膀,在地球上一起生长,一棵树的两个分支。”,

表面上是玄宗对玉环的爱,实际上是他对杨贵妃的暗恋。

为了突破创作瓶颈,晚唐诗人四处寻找灵感。

文老师一生都在调查闺情,写过“玲珑骰子安红豆,你深爱我”和“未曾见过,眼中却满是水”等空灵的句子。

杜牧先生以名誉为代价,在青楼卧底,最后写出“十年一梦扬州,留青楼薄幸之名”,可谓煞费苦心。

他们的爱情诗已经很精彩了,但和李商隐比起来,总觉得还差一个地方。

李因的文字虽然不是特别华丽,却不自觉地激起了读者的情感。

《长恨歌》

"我与她相识已久,但分别已久,东风起,百花齐放。

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每晚蜡烛都会把灯芯抽干。

早晨她在镜子前歌唱

看完之后,除了崇拜,还是崇拜,

爱情真的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努力的东西!

李商隐爱情诗的成功有两个秘诀。

首先,他的爱情诗脱胎于唐代另外三位著名诗人,即李白、杜甫、李贺。

李白一生结过三次婚,也和杨贵妃、于震公主等人有过暧昧关系。他的感情经历相当丰富。

但是诗人在他的诗中从未错过一个女人。甚至他的妻子想出家,他也漠不关心。也许这就是孤傲?

李贺把自己的感情嫁接在鬼神身上,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界的一道奇特景观。他是李商隐的幻想符号老师。

此外,李商隐还系统研究了杜甫的细腻和严谨。

总的来说,爱情诗的特点是情感丰富,但逻辑不清。李商隐的作品没有这种缺陷。

李商隐的爱情实践在他的创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创造生命的宽度。

李家似乎有短命的基因。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衡只活了29岁,祖父李悝和父亲李斯都没活30岁。

李商隐虽然死时只有45岁,但他的一生却像一颗耀眼的彗星,划破了中国文化的夜空。

李商隐不到20岁的时候,遇到了家乡的姑娘莲花。

他们关系稳定,你我都会结婚。

但就在他即将参加考试的时候,莲花得了重病,最终离开了人世。

李商隐为她写了一首悼亡诗,

《无题》

“皆无色而,不耐此香。

姚乘凉,金脚镣落迟。

回到灯下发亮,用水将袜子交叉。

期待告别之前的秋天,在梦里歌唱。"

没有一朵花能撼动荷花的地位。每当我想起她,我就会在池塘边散步

后来他在17岁的时候爱上了刘智,当时他20出头。

作为洛阳富商的女儿,刘智非常佩服李商隐的才华,尤其是他的《荷花》,于是开始穷追不舍。

李商隐也喜欢这个热情大胆的女孩。

但是生活跟他开了个玩笑。

一个调皮的朋友在和六枝姑娘约会前偷偷把行李带到了长安,李商隐只好出发去追。

柳枝没有见到她的情人,也没有得到解释。

一年后李商隐回老家时,六枝姑娘被家人逼着嫁给了当地的公务员。

李商隐苦不堪言,一口气写了五首诗,即著名的《燕台诗》。

时尚女道士宋华阳在河南榆阳山避雨时遇到了他。共用一把伞后,他们再也无法忍受没有彼此的生活。

因为宋华阳稍后会和公主一起回宫,这段感情也失败了。

公元837年春,李曼一生命中注定的商隐出现在宁夏。

如果说之前的关系都是铺垫和酝酿,那么这次他爆发了,对方是他的上司,我们靖远特使王茂元的女儿。

婚后两人感情很好,但为了生计和名声,他不得不四处奔波,一次次告别温暖的小家。

公元851年,李商隐从四川回到家乡,感叹人生际遇,特别思念妻子,写下了名曲《柳枝五首》——。

昨夜之星,昨夜之风,画室之西,桂香堂之东。

没有蔡凤身上的翅膀,不可能比翼双飞的齐飞;心似灵犀,情相通。

猜拳勾心斗角,酒暖暖心;这群人来了酒友的赌注,一场烛光下的输赢红。

唉,听到五更鼓声就该去晨间点名了;策马到兰台,如风中之风。"

相比之前写的情诗,他为妻子写的作品更深刻,直入人心脾。

后来他才知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病逝了。

为什么生活会这样捉弄人?

李商隐是第一个把女性放在平等地位的诗人,与那些以女性慰藉孤独的轻浮才子完全不同。

以晚唐“三杰”为例。

杜牧和文追求的是带有性意味的爱情,如《十三年余,二月初豆蔻尖》和《懒画峨眉,晚装梳妆》

而李商隐则侧重于精神交流,追求一种“然而我感受到了神圣独角兽和谐的心跳”的舒适状态。不用说,我知道你所有的心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声轻笑

知是相处的最高境界。

在他的作品中,他甚至假设自己是一个女人,并通过他们的语气,揭示了生活的辛酸和痛苦。

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思念心爱的人,寻找美好。否则,活得再久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他也是在为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寻找一个出口。

这个出口很难找。很多人找不到不代表没有。

有一次,几个年轻人来到李瑟娥商隐,向他问了一个——的问题。

“请问李**,如何走出人生的阴霾”?

多走几步。

爱情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描写了一种为外力所阻隔而无法实现的爱情,但又是一种宁愿为此承担一切痛苦和牺牲的爱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人将那种割不断的思恋,无法舍弃的追求,百折不挠的意志,在绝望中燃烧的不熄的希望之火,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商隐在中晚唐时代是一位生活比较严肃的诗人。他的有些《无题》诗看起来是写爱情,实际上是远接屈原楚辞以香花美人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关於这些方面,清人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已有较好的论述。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即诗人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确实可靠的爱情婚姻经历来谈其爱情诗的崇高思想和审美价值。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理解曾有多种争议,一种认为他的诗多有“寄托”之意。原因是诗人当时被卷入“牛李”党争漩涡之中,是寄意于思公令狐楚之子令狐淘,表现忠贞感情、希望得到援引的诗。另一中认为这是一首真正的爱情诗。因为从诗的字面意思看,显然是在描述爱情的哀怨,而且也只有这样去认识它,诗里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假如把它说成是政治诗,这些句子简直一钱不值。

我认为,无论有无寄托,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数都是优秀的爱情诗;而且无论有无寄托,这些无题诗都具有一种动人的朦胧美。

从审美的角度看,“相见时难”、“凤尾香罗”这两首诗,首先都应当看成是成功的爱情诗,这是因为它们所塑造的爱情忠贞的形象,是完整的、丰满的、美丽动人的。即使把它们完全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决不会降低其艺术价值

总之,这首诗中的种种美丽而奇特的意象,意义不在叙述或简单地抒情,而是在为自己的心灵世界寻找一种直接的物化形式。即“以假想之事物,表现心灵之锐敏”这就是李商隐爱情诗艺术上的特点

李商隐的爱情诗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通过想象,借助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把自己苦闷沉痛的心声,埋藏在深曲婉转的诗境中,从而使作品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李商隐 晚唐诗歌写得最牛儿的得说是李商隐,其文字、意象的独特组合构造出独树之美感。可让人闹心的是,不管如何卖力的读也读不懂他到底什么意思,后人管这种美叫做“朦胧美”。说来有趣,诗歌风格还和作者名字有关。像白居易的名为“易”,那他的诗风就“易”(通俗);李商隐的名为“隐”,那他的诗风就“隐”(朦胧)。白居易写东西唯恐别人看不明白,不但力求做到老太太都能读得懂,还要在题目下面写上小序加以解释说明。可李商隐写诗别说小序,就连题目都没有,如《无题》,明目张胆告诉你我这首诗就没题目,爱咋咋地! 当然,在题目上做文章只是李商隐把诗搞得云里雾里的手段之一,他还有一种重要方法——用典。借用读者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本可以起到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盈内容的作用,而李义山用典却适得其反,起到了使人更加迷惑的作用,如《锦瑟》。古人讲 “一曲锦瑟解人难”,这首诗自打诞生之初,除了李义山本人就没谁能真正把他搞清楚过,其原因就是他用典不走寻常路。他用“庄生梦蝶”的典故似乎就是要表达他早上做了个梦,用“沧海珠泪”的典故似乎就是要表达他哭了,其他的意思很难索解。还亏得他最后说了一句“此情可待”,隐约知道他可能是说爱情,否则干脆弄不懂他在说啥! 不管咋样,上面提到的“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起码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李义山最“过分”的是经常弄些偏狭的典故放在诗歌里面,这些典故甚至连他自己此前都没见过。宋人吴炯在《五总志》中对李商隐的创作有这样一段描述: 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水獭主要食物是鱼,它在吃鱼的时候会把鱼整齐的摆成一排,然后在一个一个把他们吃掉,就像吃之前先搞个祭祀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獭祭鱼”。李商隐创作的时候也经常把书搬出来摆好,然后寻找有用的典故写进诗中,这有点类似于水獭吃鱼的样子,所以吴炯也将其称之为“獭祭”。这事在《唐才子传》中也有记载。诸君说说,李商隐就这么写,我们怎么能读得懂?难怪元好问大发感慨:“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大意是说,儒家“五经”大家都觉得是好东西,虽然不易诠解,好在有经学大师郑玄做笺注;李商隐的诗大家也都说好,也不易诠解,可令元好问郁闷的是没有人给义山诗做注,其实哪里是没人做注,是谁都读不明白,即便注了也未必是李商隐的本意。 李商隐你到底想说什么?李商隐在天有灵恐怕会回答,你们别瞎猜了,若是知道我在说什么,那诗歌就不美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171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