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一笑,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一笑,是一种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一笑,是一种洒脱。
浪漫主义者的爱情观点:
1、好的爱情应该是完美无瑕的。
2、每个人有且仅有一个“真爱”。
3、“真爱”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这种观念利处和弊端同样明显,根据斯普雷彻教授于1999年的研究,浪漫主义这种泛着桃红色泡泡的爱情观,可以让恋人在爱情中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感,以及获取更多满足和忠诚。
但弊端也是明显的,因为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很少能满足这么高的期望,所以会延伸一系列错误的观念,让人们疲于应对感情中的种种问题,从而怀疑另一半对自己的感情浓度。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浪漫主义,这和每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浪漫主义就包涵着一些浮夸的成分,在一些具有现实主义的人们看来,就有华而不实的东西,这一点,在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表现比较突出,但从另一方面看,物质生活匮乏,更需要一些精神层面的浪漫主义来苦中作乐,但这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统一,所以,有人不喜欢浪漫主义。
《悲剧的诞生》一书虽然是尼采整个悲剧理论发展的第一步,但却是尼采悲剧理论的主要诞生地。在《看哪!这人》一书中,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是“反悲观主义的”。 在《偶像的黄昏》一书中,尼采尖锐地批判了叔本华。尼采坚决反对“叔本华把‘舍弃意志’说成艺术的全部目的,把‘产生听天由命的情绪’奉为悲剧的伟大功用”。认为这是悲观主义者的光学,是“毒眼”。尼采要求必须诉诸艺术家本身。悲剧艺术家传达自身的什么?难道不正是在他所显示的可怕可疑事物面前的无所畏惧的状态?即“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面对一种巨大的不幸,面对一个令人恐惧的问题,而有勇气和情感的自由――这样一种得胜的状态,被悲剧艺术家选中而加以颂扬。在悲剧面前,我们灵魂里的战士庆祝他的狂欢节;谁习惯于痛苦,谁寻找痛苦,英雄气概的人就以悲剧来褒扬他的生活――悲剧诗人只是为他斟这最甜蜜的残酷之酒”。
尼采虽然认为每种艺术、每种哲学始终是以痛苦和痛苦者为前提的,都是服务于生长着、战斗着的生命的药剂和辅助手段。然而,他却区分了两种痛苦者:一种是苦于生命的过剩的痛苦者,他们需要一种酒神艺术,同样也需要一种悲剧的人生观和人生理解;另一种是苦于生命的贫乏的痛苦者,他们借艺术和认识寻求安宁,平静、静谧的海洋,自我解脱,或者迷醉、痉挛、麻痹、疯狂。“生命最丰裕者,酒神式的神和人,不但能直视可怕可疑的事物,而且欢欣于可怕的行为本身以及一切破坏、瓦解、否定之奢侈;在他身上,丑恶荒唐的事情好像也是许可的,由于生殖力、致孕力的过剩,简直能够把一切沙漠造就成果实累累的良田。相反,最苦难者,生命最贫乏者,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大多需要温柔、平和、善良,可能的话还需要一个上帝,它真正完全是病人的上帝,一个‘救世主’;同样也需要逻辑,需要对人生的抽象理解――因为逻辑使人平静,提供信任感。简言之,需要某种温暖的抵御恐怖的密室,关闭在乐观的眼界之内”。
尼采认为,与后者的双重需要相适合的,是艺术和认识中的全部浪漫主义,曾经和继续与之相适合的是叔本华和瓦格纳。尼采指出:“我首先看出真正的对立――看出蜕化的本能带着隐秘的复仇欲转而反对生命(其典型形态是xxx,叔本华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还有柏拉图哲学,全部唯心主义),反对生于丰盈和满溢的最高肯定的公式,无条件的肯定,甚至肯定痛苦,甚至肯定罪恶,甚至肯定生存之一切可疑和异常的特征……对于生命的这种最终的、最快乐的、最热情洋溢的肯定,不但是最高的智慧,而且是最深刻的智慧,得到了真理和科学的最有力的证明和维护。”强者必须认识和肯定现实,恰如弱者出于虚弱而必定怯懦并且逃避现实――此谓“理想”。
在《强力意志》一书中,尼采区分了悲剧的人和基督徒,“悲剧的人一定是极其痛苦的,因为,他乃是强壮的、丰富的、足以为此而神圣化的;基督徒否定尘世最幸福的命运:因为,他虚弱、贫穷、一无所有,以致始终对生命感到痛苦。十字架上的上帝乃是对生命的诅咒,他指点人们要从生命中拯救自身――剁成碎块的狄俄倪索斯乃是对生命的许诺:他永远新生:由毁灭中再生。”在《自我批判的尝试》一书中,尼采继续批判了xxx。他说:“xxx从一开始就彻头彻尾是生命对于生命的憎恶和厌倦,只是这种情绪乔装、隐藏、掩饰在一种对‘彼岸的’或‘更好的’生活的信仰之下罢了。”“因为,在道德(尤其是xxx道德即绝对的道德)面前,生命必不可免地永远是无权的,因为生命本质上是非道德的东西――最后,在蔑视和永久否定的重压之下,生命必定被感觉为不值得渴望的东西,为本身无价值的东西。”
即使艺术表现生命的许多丑的、严酷的、可疑的方面,也不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对生命意志只有否定。尼采认为我们的美学至今还是一种女人美学,仅仅是由接受者们为艺术提出了他们关于“什么是美”的经验。尼采要求必须诉诸艺术家本身。可怕可疑事物本身就已经体现着艺术家的强力本能和雄伟气魄,他不怕它们。丑在何种程度上也具有这种威力?是在这种程度上:他多少还是在传达艺术家获胜的精力,而他已主宰了这丑和可怖;或者是在这种程度上:它在我们身上稍稍激发起残忍的快感。
汝信认为:“尼采很接近于黑格尔,他们都从悲剧得出乐观主义的结论。这似乎比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要高明一些。”其实,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并不存在高下之分,只是前者把握的是人类整体,后者把握的是单个个体。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之所以是乐观主义的,就是因为他们把握的是人类整体。在他们看来,个体虽然毁灭或牺牲了,但人类整体却进步了。而个体的毁灭或牺牲却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因此,他们能从个体毁灭的悲剧中得出乐观主义的结论。而叔本华把握的则是单个个体,只是看到了个体毁灭或牺牲的痛苦。尼采的悲剧理论虽然是唯意志论的,但把握的却是人类整体,所以是乐观主义的。尼采的美学思想与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分道扬镳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尼采认为:“主观艺术家不过是坏艺术家,在每个艺术种类和高度上,首先要求克服主观,摆脱‘自我’,让个人的一切意愿和欲望保持缄默。没有客观性,没有纯粹超然的静观,就不能想像有哪怕最起码的真正的艺术创作”。抒情诗人的形象只是抒情诗人自己,它们似乎是他本人的形形色色的客观化,所以,可以说他是那个“自我”世界的移动着的中心点。不过,这自我不是清醒的、经验现实的人的自我,而是根本上惟一真正存在的、永恒的、立足于万物之基础的自我,抒情诗天才通过这样的自我的摹本洞察万物的基础。实际上,抒情诗人阿尔基洛科斯这个燃烧着、爱着和恨着的人,只是创造力的一个幻影,此时此刻他已不再是阿尔基洛科斯,而是世界创造力借阿尔基洛科斯其人象征性地说出自己的原始痛苦。相反,那位主观地愿望着、渴求着的人阿尔基洛科斯绝不可能是诗人。也就是说,“主体,即愿望着的和追求着一己目的的个人,只能看作艺术的敌人,不能看作艺术的泉源。但是,在下述意义上艺术家是主体:他已经摆脱他个人的意志,好像变成了中介,通过这中介,一个真正的主体庆祝自己在外观中获得解脱。”而叔本华则认为:“在歌咏诗和抒情状态中,欲求(对个人目的的兴趣)和对(不期而)自来的环境的纯粹观赏互相混合,至为巧妙。人们想寻求、也想像过两者间的关系。主观的心境,意志的感受把自己的色彩反映在直观看到的环境上,后者对于前者亦复如是(这就是两者间的关系)。真正的歌咏诗就是刻画这一整个如此混合、如此界划的心灵状态。”尼采认为叔本华这是把抒情诗描写成一种不完善的甚至是一种半艺术。他依然用来当作价值尺度并据以划分艺术的那个对立,即主观艺术与客观艺术的对立,在美学中是根本不适用的。在叔本华与尼采的悲剧理论中,他们对悲剧的结局的把握就相当鲜明地表现了这种差异。叔本华认为我们在悲剧里看到那些最高尚的(人物)或是在漫长的斗争和痛苦之后,最后永远放弃了他们前此热烈追求的目的,永远放弃了人生一切的享乐;或是自愿的,乐于为之而放弃这一切。而尼采则认为只有从音乐精神出发,我们才能理解对于个体毁灭所生的快感。因为通过个体毁灭的单个事例,我们只是领悟了酒神艺术的永恒现象,这种艺术表现了那似乎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的全能的意志,那在一切现象之彼岸的历万劫而长存的永恒生命。对于悲剧性所生的形而上快感,乃是本能的无意识的酒神智慧向形象世界的一种移置。悲剧主角,这意志的最高现象,为了我们的快感而遭否定,因为他毕竟只是现象,他的毁灭丝毫无损于意志的永恒生命。悲剧如此疾呼:“我们信仰永恒生命。”尼采所说的形而上的慰藉就是“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之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欢乐的”。
我是一个平凡且自卑的一种人 ,对生活有那么一丝期待, 可是像我这样的人真的可以拥有吗
令我没想到的事,我的人生全是冷笑话 ,第一次遭受挫折是在童年 家暴 贫穷 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自杀的冲动, 记得是在某次家暴以后 ,蜷缩在自己的储物柜里拿着一把比自己巴掌大的剪刀 ,不停的哭着 ,在柜子上不停的刻着自己的怨言 , 这可能是孩子独有的一种幼稚行为吧 ,当我拿起剪刀将锋利的那一边指向肚脐眼的时候 ,脑海中闪现着 ,抗日神剧里的日本鬼子自尽的场景 ,他们死的那么痛苦 万一 ,一下死不了 是该有多么痛啊 !多么尴尬 , 但是比起当时的绝望 ,好像也没什么 ,可是就这样走了, 会留下遗憾 我还有很多想做事情还没有做到 ,于是我慢慢的妥协 ,然后有一个可怕的念想突然出现在脑海中 ,那就是复仇 ,当时的我只有七岁 很可笑吧 ,其实这些也不算什么 ,只是一种过去, 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温暖的 可是像我这样的人 ,不会表达自己的爱, 也不会爱自己 ,不懂爱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 ,因此也没有人爱过我 ,说真的我其实特别期待有个人会一直陪着我 ,柴米油盐酱醋茶,过着普通且充实的生活 ,可是我不配拥有 我连爱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爱别人呢 ,很奇葩
当代的犬儒主义被定义为一种对伦理及社会风俗采取不信任的态度,而大众社会中那些拒绝被收编的人也常常被称作是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者。这并不表示犬儒主义是消极无奈的。如果说唯心论是理想领导经验,那么当代的犬儒主义就是接受并跟随现实经验。当代犬儒主义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犬儒主义者的彻底不相信表现在,不相信别人的热情,不相信别人的义正辞严,不相信有所谓正义的呼喊,他们甚至不相信还能有什么办法改变他们所不相信的那个世界。他们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冷漠”、一种“不反抗的清醒”、一种“不认同的接受”,独善其身,只要自己不受伤害即可。“既然世界是如此大荒谬,大玩笑,我亦惟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
典故出处: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成语意思: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 通用拼音:bēi guān zhǔ yi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悲观主义,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英语翻译:futilitarian <pessimi > 俄语翻译:пессимизм 其他翻译:<法>pessimi e 反义词:乐观主义
我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我不相信付出就有收获,也不相信努力改变命运。
我相信命运的存在,束缚在命运包裹着的我们再挣扎也无法逃离。
所以那既得的设定,我们无从改变。
贫穷的一直贫穷,没有美感的依然没有美感。
每每觉得跳过这个槛之后就能看到希望,造物者在冷笑,还早的很呢。
我认为人就事一个注定了悲剧的游戏人物设定。
一关关的过,起起伏伏,过完一生发现,哦。
我不否认有真爱,但我认为真爱转瞬即逝。
我不相信爱能永恒,永恒的是爱中的杂质,所以通话故事从来不问,幸福了然后呢?
我如此悲观。
悲观的认为所有的事情发展终究都是悲情。
在实实在在的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惊奇的发现,我能平淡面对大多数的坎坷。
生活只是现在这样艰难,还是一直都是?
如果答案是一直都是,那么还有必要为这漫长一生当中小小的一次磨难而动摇吗?
感觉到自己人生的悲剧色彩,别人人生的悲情设定,同情自己,理解他人。
在如此悲观的人生中,每发生一点小小的幸福的事,都会珍藏。
因为这是人生漆黑大海之中划过身边的点点灯塔,照亮一段旅途。
所以我乐观的悲观的活着。
这就是我,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生活。
今天午饭后的时光,我照例在开始工作前打开一本书来看。今天本来想找一本有关日本生活美学的书,却刚好app给我推荐了梁实秋的一个系列《梁实秋生活美学》。
我随意翻阅着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章节,这段话让我有一种被击中了的感觉!
因为这段话描述的正是我一直以来努力践行,也想要活出的人生状态。
接着我竟然忍不住在午后阳光下,大声地把这段文字读了出来,还读了两遍。
我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这段话,也愿它可能对你的生活和人生,有所启示。
「悲观:自杀者常是乐观的人,幸福者倒常是悲观的人」
“悲观不是消极。所以自杀的人不是悲观,悲观主义者反对自杀。
悲观是从坏的一方面来观察一切事物,从坏的一方面着眼的意思。悲观主义者无时不料想事物的恶化,唯其如此,所以他最积极地生活,换言之,最不为虚幻的希望所误引入歧途,最努力地设法来对付这丑恶的现实。
叔本华说,幸福即是痛苦的避免。所谓痛苦是实在的,而幸福则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时之状态,无以名之,名之曰幸福。是故人生之目标,不在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人生即是一串痛苦所构成。能避免一分的苦痛,即是一分的幸福。故悲观主义者待人接物,步步为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悲观主义的真谛。
从坏处着想,大概可以十猜十中百猜百中;从好处着想,往往一次一失望十次十失望。所以乐观者天真可爱,而禁不住现实的接触,一接触就水泡一般地破灭。悲观者似乎未免自苦,而在现实中却能安身立命。所以自杀者是乐观的人,幸福者倒是悲观的人。”
我太爱这段话了,还是自己读书少啊,在看到这段之前都不知道梁老师这句完全说出了我心中的所思所想。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我做最坏的打算,但也尽最大的努力。
我愿意去扒开这个世界的坏和丑陋来看看,然后为一切做好准备。我也从不过分天真盲目乐观地认为,只要我相信美好就一切皆为美好。
同样的,我也从不因为有了坏和丑陋,这个世界就不美好,不值得我热爱和拥抱了。
就像罗曼罗兰那句: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有时候特讨厌李诞自己说着人间不值得,却还出来接节目赚着钱。为什么要说真的不值得又享受着?这传递的是什么价值观?想让别人都丧着,你出来努力着?
不过我并不了解他,也可能是我并不了解他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吧。或许是出于无奈的一句讽话。
Anyway无论如何,我只想大声告诉每个人,出来世界探索吧,肆意挥洒汗水吧,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吧!人生和世界虽然都不知有美好和幸运,但是学会和痛苦,恐惧和丑陋共舞,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愿我们都可以,拥抱每一种人生体验,无论身处何地,何种境地,都在心中: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自己话:我看事情时是悲观的,我看人时是乐观的。唯一乐观的事是人能改变自己内在品质,其他事我是悲观的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处理和命运之间的关系,或敌或友,或顺或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