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看,属于你的“情书”。你会用中文表达爱意,你会用英文表达情意,你会用粤语明心意,可你会用山歌来表达爱情吗?
这是一首在哪里都能看到的客家山歌,是客家山歌中情歌的典型。这首情歌未出现一个“爱”字,但却把“爱”在藤树相缠的图画中流露出来;不说一个“情”字,而让坚贞不渝的情意在图画中充分表达出来,这就是客家情歌的精妙之处。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它以平常的写法,用“自然物”进行点化,创造了一个极为炽热的、深沉的、逼真的情感世界。
今天我们来讲讲属于你的新型“情书”——客家山歌吧!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创造的“音乐”,可以放声歌唱,可以吟唱,山歌是客家人生活的直接反映。客家山歌有不同的分类,客家学奠基人罗香林教授在《粤东之风·客家歌谣的分类》一书中把客家歌谣分为五类:情歌、生活歌、讽劝歌、儿歌和杂歌这五类。其中客家情歌在客家山歌中占极大部分的。
罗香林教授在《粤东之风》中总收录504首山歌,其中就有400首为客家情歌。情歌为什么会在山歌占极大多数呢?这与客家人的历史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
“逢山必有客,有客必有山”,正是客家人一直以来居住的环境都处在偏僻的山区,山区的闭塞、落后、贫穷使得客家男人大多出外谋生,就是前面提到的“下南洋”热潮,田头地尾,各种家务活农活就交给客家妇女去做。正因为客家男人长期在外,致使客家男女不得不长期“异地恋”,由此男女之间的思想,相思之情在那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只能通过歌唱山歌来表达了。另外还因为客家地区封建礼教观念很严重,青年男女之间对自己的婚姻不能自由作主,没有花前月下的你侬我侬,青年男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种情况下,男女通过歌唱山歌表达出对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情歌会在山歌中占多数的原因。
客家情歌在语言方面有四个大的特色。
通俗美,是说客家情歌通俗纯朴,乡土气味浓郁,用平实无奇的语言传递情爱,人人都可以看懂读懂。举个例子:
客家情歌语言的含蓄美,是说客家情歌的语言含蓄、蕴藉。所谓蕴藉是说语言富于高度概括力,富有很强的启发性。就像第一首山歌一样如果没有细细品味是读不出里面的情感的,乍一看以为在写树写藤这些山间植物,体现了情歌语言的含蓄美。
情歌语言的形象美是指客家情歌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写景状物,它生动形象的语言能让人身临其境,一同感受情歌所有表达的爱恋之情。
注释:涯(我)、甘(那么)
音乐美是指客家情歌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音调和谐,具有音乐美。歌唱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下面列几首可以用的“情书”,方便大众。
注释:亚(我的)、系(是)
你会用中文表达爱意,你会用英文表达情意,你会用粤语明心意,可你会用山歌来表达爱情吗?不会的话学起来,万一某天用上了呢?万一某天你收到像这样的“情书”,看不懂这么办学起来吧!
劳动号子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主要有高邮的秧歌号子、三峡的纤夫号子、川渝地区的川江号子。
山歌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代表作:《月儿弯弯照九州》。
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代表作:《四季相思》、《七十二心》。
扩展资料:
小调的特点: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小调的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其次为对唱和一领众和等。城市小调多有丝弦乐器伴奏、引子和过门的运用,以及伴奏中乐器的加花装饰、托腔垫腔等,使小调音乐更为优美动人。
-小调
-山歌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8、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 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即实际功用和艺术表现功用在劳动中,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表现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的制约也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劳动号子的歌唱者就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去斟酌和发挥劳动号子音乐的艺术表现
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13、山歌的歌种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小调 小调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是在农村和城市集镇上广泛流传的民间歌曲与劳动号子和山歌不同之处有:
1、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了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小调的流传遍及城乡不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简介参与创作与加工;
2、小调有固定的唱词和唱本;
3、除了一般群众外,小调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进行商业性演唱,并常有乐器伴奏
小调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连缀为多段分节歌其曲调旋律性强,节奏、结构
规整匀称,艺术手法比较丰富多样,情感的表达比较委婉,寄抒情于叙事之中
民歌体裁有: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小曲)。
1、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
2、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等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3、小调,中国汉族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扩展资料: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花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而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挺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引以自豪,流传久远的民歌,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历史,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民歌、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神往,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鼓掌和强大的生命力。
-民歌
从壮族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所撰《谈僮歌》一文和所著《壮族通史》(合著)以及《壮族民间歌谣集》(注1)等论著中可知: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叹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定情歌、交友歌、发誓歌、分别歌等等)、风俗歌(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送客歌、摇篮曲、哭丧歌、哭嫁歌等等)、生产劳动歌(农事歌、农闲歌、时令歌、节气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盘歌(又称问答歌、碰头歌、猜谜歌、斗智歌,以对唱形式表现)、历史歌、时政歌、童谣、革命歌曲等等。
我国的民间音乐是其他类型传统音乐的基础,就数量而言占有最大的比重,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也最为广泛。主要由民间歌曲、歌舞、说唱、戏曲和器乐五大类组成。一、民间歌曲的主要体裁(一)汉族民歌的主要类型民歌产生发展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歌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民歌的音乐形式简明朴实,短小精悍,平易近人,生动灵活,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按照民歌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小曲)。1.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
号子的音乐风格粗犷豪迈,句幅短小,律动性较强,反复出现固定的、周期性的节奏型,一领众和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歌唱形式。劳动号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带有某种即兴性,细分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等类型。
2.山歌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
一般山歌的常见种类有:信天游,主要流行于陕北和与之接壤的宁夏、甘肃、山西及内蒙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音乐为上下两句体结构,基本曲调有上百种,多为情歌和诉苦歌。山曲,主要流传于山西西北部和陕西榆林地区,内容多为情歌。
山曲结构短小,多为上下旬结构,旋律起伏度较大,歌词表白直露,表达的情感真挚而粗犷。花儿,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汉、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口头的一种民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它的声调既高亢嘹亮,又委婉动听:内容既有繁复的叙事,又有即兴的抒情;形式既有四句为主的,也有同时辅之以两小短句而成为前后对称的六句式;既可独唱,又可合唱。客家山歌,客家指那些历代从黄河流域迁徙到闽、粤、赣山区居住的人群,他们长期保留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是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为广大客家群众所喜闻乐唱的一种短小的山歌。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西南山歌,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在当地的山区到处可闻悠长连绵的山歌,其中以云南的山歌最为丰富多彩,不同风格的山歌回荡于崇山峻岭间。
四川的山歌刚劲幽默,贵州山歌则古朴深沉。3.小调小调又叫小曲,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因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并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善。
小调又可以细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其中时调在这类民歌中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不仅具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节奏样式,一般还有乐器伴奏。现今依然流行的时调有以下几种:孟姜女调,用此曲调填词的民歌众多,故影响最大。
内容以诉说离情别怨者居多,如《月儿弯弯照九州》《尼姑思凡》《送情郎》《盼情人》《白娘子》等。贺绿汀创作的**《马路天使》插曲《四季歌》就是以这一时调为基础的。剪靛花调,又名剪剪花。用这个曲调填词的民歌众多,基本上都是表现欢快喜悦情绪的。
如《放风筝》《丢戒指》《回娘家》等,它还成为北方许多戏曲和说唱艺术的主要曲牌。鲜花调即闻名世界的“茉莉花”调。自清代以来流行全国,甚至在19世纪初其乐谱就已经见诸于西方人的著作。这一曲调变休甚多,但填入其他内容的较少。
绣荷包调,专指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的时调,其情绪大多缠绵哀婉,如《走西口》等。革命历史民歌《绣金匾》也是这一时调的变体。(二)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歌类型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牧歌的特征,气息宽广、句幅较长,常伴有颤音和装饰音,给人以历史沧桑感。
藏族箭歌,多流行于西藏东南部,是猎手夸耀箭术时所唱的。歌唱时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广泛流行的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就是一首箭歌。朝鲜族抒情谣,表现题材广泛,以表现爱情者居多,旋律流畅,多采用该民族特有的三拍子节奏,著名的抒情谣有《阿里郎》《道拉基》等。
苗族飞歌,苗族的一种山歌,在山间或田野歌唱,音调高亢,气息悠长,节奏自由,常有滑音,句尾惯用甩音。
1、劳动歌
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如:福建民歌《采茶扑蝶》、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时政歌
时政歌以民谣居多。它一般篇幅短小,句数和字数都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鲜明性是其主要特点。如“骑虎不怕虎上山,骑龙不怕龙下滩,决心革命不怕死,死为人民心也甘”,语言坚定有力,毫无矫饰晦涩之处。
3、仪式歌
是伴随着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的歌。它产生于人们对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认识而对语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时候,即幻想用语言去打动神灵,用以祈福、免灾。
4、诀术歌
是巫婆、神汉进行巫术活动时唱的歌,如“天灵灵‘’。
地灵灵……”之类,也包括用以医病的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
节令歌是对某种节日或对时令描述的歌,它常与舞蹈和游艺相结合。
5、礼俗歌
经常被用于男婚女嫁、贺生送葬、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场合。如《哭嫁歌》、《妈妈的女儿》等。
把典歌是在重大的庆典时吟唱的祈祷性的民歌,它根据祭祀和庆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如播种祭、收获祭、颂租祭、招魂祭等。人死了,也有丧歌,以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