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子源于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零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保证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提高劳动效率。号子节奏较为固定,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山歌源于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节拍、节奏较自由,旋律进行起伏较大。山歌的歌词往往只有一两段,并多用对偶句子。小调源于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节奏较匀整,旋律进行较婉转、细腻。小调歌词往往有多段(分节歌),并常用长短句。
总之,号子与山歌均是民间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在来源、曲调、节奏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民歌的分类:高原山歌、劳动号子、稻区“田歌”、城镇“小调”、云岭“双声”。
特点:
1、高原山歌
节拍、节奏较自由(即便主体部分节奏规整,也往往在乐曲起始部分增加一个呼喊(如《弥渡山歌》)。旋律进行起伏较大。上下句结构的较多(南方有一部分五句子体的)。歌词往往只有一两段,并多用对偶句子。
2、劳动号子
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领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3、稻区“田歌
田歌又称秧田歌、田山歌、插田歌等,是长江、珠江流域广大稻农插秧、除草、车水、挖地时传唱的一种传统民歌。在这些地区,劳动人民一般要种两季或三季,劳动强度非常大,为此,他们很自然地产生了以唱歌调节情绪、解除疲劳的自发要求。
然而,所有上述劳动虽然是集体性的,而又不需要相互协作,这样,田歌一方面与号子一样,同劳动本身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需要用唱歌来统一劳动动作,于是,田歌的歌唱形式也就与号子大不相同。
4、城镇“小调”
小调多数属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多侧面、较细致的陈述内容。为适应多段词的需要,其曲调则概括、凝炼地表达某种情绪(或柔美、或哀怨、或欢快),曲调性强、旋律流畅、婉转曲折,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5、云岭“双声”
“双声”民歌所采用的声部,大多是密集的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五度等音程。这些和声的出现和运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种经过长期歌唱实践的自觉选择。它所具有的独特色彩,已成为中国双声部民歌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民歌
劳动号子特点:1 音调粗犷有力,常用一领众和、零和交替的演唱形式,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交流,保证行动的一致,提高劳动效率;
2 节奏较为固定,号子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律动感强;
3 领唱者的唱词多为即兴的鼓动性唱词,众合者的唱词多为力量型的衬词。
山歌特点:
1、节拍、节奏较自由(即便主体部分节奏规整,也往往在乐曲起始部分增加一个呼喊(如《弥渡山歌》)。
2、旋律进行起伏较大。
3、上下句结构的较多(南方有一部分五句子体的)。
4、歌词往往只有一两段,并多用对偶句子。
小调特点:
1、节奏较匀整。
2、旋律进行较婉转、细腻。
3、多为起承转合的规整结构。
4、歌词往往有多段(分节歌),并常用长短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