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芭蕾舞基本功有哪些 我
芭蕾基本功的分为三大类:地面素质训练练习、把上练习、把下练习。
1、地面练习包括:
绷脚背练习:足尖美丽的秘密在于脚背——脚踝到脚趾间的脚面。绷起足尖时,脚背会突起成一个拱形的弧,美丽的芭蕾脚背会有一个令人惊艳的拱弧。
曲脚:坐在地板上,双腿置于身前,膝盖绷直。(如果你的小腿肌肉太紧,身体可以稍稍向后倾斜,用肘部支撑你的后背。)弯脚,往身体方向拉伸脚趾。脚尖绷直向上,脚跟离地也没有关系。
曲踝:向下曲脚踝,脚跟紧贴地面,脚尖绷直向前,(很多舞蹈老师管这种姿势叫“阿拉丁脚”,因为这时的脚很像阿拉丁神灯。)尽可能得弯曲踝关节,双脚向前绷直。
绷脚尖:脚趾向下绷直,成为双脚弯曲弧的一个延伸。尽量地向外伸展,线条尽可能地拉长。保持这样的姿势几秒钟。如果感觉脚抽筋,可以放松一下。
地面素质练习还包括:勾脚背、盘脚压胯、仰卧吸腿、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压腿、踢腿、下腰等等;
2、把上练习:擦地练习、蹲步练习及压腿练习,塑造姿态美的主要手段;
3、把下练习:手位与脚位的训练,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动、脚做划圆等动作,还有步伐和足尖的训练。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2、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
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
3、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1)芭蕾舞课程介绍扩展阅读:
芭蕾的肢体语言:
一、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二、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在做这些动作时,臀部不得扭动,不然会被认为失礼,不优雅)
Ⅱ 大学舞蹈课程为什么要学习芭蕾舞基本功
大学舞蹈课程为什么要学习芭蕾舞基本功?因为学跳舞必须得要芭蕾舞的基本功,不管哪种舞蹈都得要练基本功
Ⅲ 芭蕾舞足尖课的内容是什么
芭蕾形体的由来
———摘自《星空放送》网五一节专版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所以 "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而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意为"跳"或"跳舞"。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庭形成。法国宫廷芭蕾是在统一的主题下,把歌唱、舞蹈、音乐、朗诵和戏剧情节融为一体。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是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无论在练功教室还是在舞台,舞蹈者穿的都是专美设计的服装练功服。虽然某些服装可能会 随时尚变换样式,但对舞蹈者来说,练功服绝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中每一件都有其切实的作 用。紧身衣和紧身 是舞蹈者最基本的练习服。 在古典芭蕾领域,女孩子通常穿黑色紧身衣,配上粉色的紧身 。有的学校则喜欢让他们的姑娘穿短袜和各种带色的紧身衣。发式也是舞蹈服饰的一部分。古典芭蕾的姑娘们爱把他们半长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这样脖子和头部的线条就显得十分清晰。芭蕾软鞋是女孩子练足尖前,男女学生都穿的练功用柔软的薄皮革或帆布制成。女孩子穿粉色,男孩子穿黑色或白色。鞋子须以较紧的包住脚为易。
何为形体芭蕾?
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法国宫廷芭蕾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舞。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
在欧洲,芭蕾深深影响着社会个体的举止动态,举止优雅还是粗俗,已经成为社会衡量个体文明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的美丽已不仅是贵族消遣的游戏,如今又成为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变得更实际和实用。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学里,已经开设了以芭蕾训练为内容的形体训练课程。芭蕾训练说到底,仍是一种肢体的运动,在通过调整骨骼、肌肉群的几何位置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可以健身强体、调整运动后的疲乏、或作为其他健身课程的热身动作等等。
健身方式的芭蕾,大家习惯称为形体芭蕾。形体芭蕾分为成人初级、中级、高级课程。初级课程着重于提高基本素质和调整姿态;中级课程着重于训练基本舞姿与乐感;高级课程重点训练舞蹈的感觉和对音乐的感悟,大多数动作是以舞姿的形式出现,整堂课是伴随着优美的古典音乐进行的,最后会有一个优美的舞蹈组合。
解剖观察芭蕾形体
从解剖学考察,芭蕾形体训练的科学性也是确实的。
前面说过,骨盆是脊柱的基座,如果要改变弯腰驼背姿势的的姿势,就要减小骨盆的前倾。骨盆前倾与否,是由臀部肌群控制的,它松弛的时候,骨盆就前倾,它紧张的时候骨盆就直立。所以,矫正不良姿态的关键之一,是使臀部肌群紧张起来。
芭蕾形体训练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自然状态下脚是前后方向的,人体的支撑面是比较大的一个梯形,芭蕾形体训练时脚向外打开180度,这样支撑面被挤成一个长条,缩小了很多。支撑面越小,人体的稳定性越差,下肢及臀部肌肉越紧张,骨盆就会由前倾变为直立。
此外,芭蕾形体训练还在要领中还特别强调:双腿向内侧夹紧,收股四头肌,收紧臀大肌。而且还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措施:两腿间须难以插入手掌,臀部的两外侧肌肉要呈凹进状态。这些要领的都是强调臀部肌群主动收缩,如果都能作到,那么臀部肌群的紧张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骨盆和脊柱的直立是无可置疑的?
了解芭蕾从这里开始
芭蕾的起源 :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庭形成。法国宫廷芭蕾是在统一的主题下,把歌唱、舞蹈、音乐、朗诵和戏剧情节融为一体。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是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无论在练功教室还是在舞台,舞蹈者穿的都是专美设计的服装练功服。虽然某些服装可能会随时尚变换样式,但对舞蹈者来说,练功服绝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中每一件都有其切实的作用。紧身衣和紧身 是舞蹈者最基本的练习服。在古典芭蕾领域,女孩子通常穿黑色紧身衣,配上粉色的紧身 。有的学校则喜欢让他们的姑娘穿短袜和各种带色的紧身衣。发式也是舞蹈服饰的一部分。古典芭蕾的姑娘们爱把他们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髻,这样脖子和头部的线条就显得十分清晰。芭蕾软鞋是女孩子练足尖前,男女学生都穿的练功用柔软的薄皮革或帆布制成。女孩子穿粉色,男孩子穿黑色或白色。鞋子须以较紧的包住脚为易。
成人的芭蕾形体课是以芭蕾舞的基本动作为训练内容,通过掌握芭蕾的几个特性如开、绷、直等,使身体各部位发展均衡,姿态优美挺拔,同时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提高乐感、陶冶情操,最终达到舞姿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让美丽不仅仅是流于外表、或者藏于内心,我们要让美丽得到直观而又含蓄的展现。大家知道,减肥不只是达到瘦身的目的就够了,还要跳出健康、跳出美丽、跳出风采,可见单单身材好并不能满足大家的审美要求,形体美了我们还要提高内在的修养,还要将内外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注意动作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内在的美感。
了解芭蕾从这里开始
如今的都市女性不仅注意美容,而且注意健身。芭蕾已经成为都市女性的新宠。舞台上洁白的纱裙,漂亮的足尖,高难度的旋转,优雅的谢幕,这些一直留存在心中的芭蕾印象,积淀成一种遥远的畅想。从来没有设想自己也能触摸芭蕾,感受她的美丽和高雅。但是,现在很多深圳白领女性都开始走入健身会,体验这种高雅的艺术带来的享受。继健美操后,芭蕾形体训练开始风靡都市,火爆异常。
从运动学角度讲,芭蕾舞是一种无氧运动,其健美力度是一般健身运动无法比拟的,开、蹦、直芭蕾三因素,具有收缩纤维的功能,使人练后身材更修长,在动静结合的运动中有效地消耗多余脂肪,造就形体美,因而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芭蕾训练班大多采用业余形式,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开课。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身着各式练功服穿着舞鞋的学员们,一丝不苟地做着芭蕾基本动作,弯腰、踮脚、踢腿、一招一式十分认真,扬腿、旋转颇有几分芭蕾韵味,陶醉在高雅艺术氛围中。经过一段时间芭蕾形体训练的学员,大多身姿挺拔,形体健美,举手投足气质明显优于常人。以往的药物减肥、理疗减肥、减肥操虽有一定疗效,但代价较大。而芭蕾形体训练花费不大,又没有副作用,在健身的同时,使人形体优美,气质高雅,是一种极佳的健身方式。因而国内芭蕾形体训练开展得红红火火,日益大众化,成为现代女性追求的时尚。
形体芭蕾 练就公主气质
形体芭蕾体型与气质“内外兼修”
也许你从小就向往着有一双芭蕾舞鞋,幻想自己能在舞台上踮着脚尖不停旋转,也许你还对当年报考舞蹈学校时因为身材不够完美没有被老师选中耿耿于怀,也许你至今仍然喜爱着《天鹅湖》《胡桃夹子》……其实梦想实现很简单,现在,流行于各大健身房的形体芭蕾课,会让你觉得芭蕾离我们普通人并不遥远。从健身的角度来练芭蕾,不仅可以圆你儿时的舞蹈梦,还能塑造你的体型,并能练就你的公主气质,何乐而不为?
追溯芭蕾的起源: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所以“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而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balletto意为“跳”或“跳舞”。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
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使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形体芭蕾与专业芭蕾的区别:
形体芭蕾是由芭蕾延伸而来的。专业的芭蕾训练是很枯燥的,而形体芭蕾则以健身为目的,难度较低,它不要求腿踢多直,脚抬多高,做得多么规范,它只是教会你如何把芭蕾特有的那种优雅内涵融会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而且从运动学角度讲,芭蕾的“开、蹦、直”三要素具有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在动静结合的运动中有效地消耗多余脂肪,使人练后身材会变得更修长。因此虽然也有体力上的消耗,也是做运动,但它的动作更强调肌肉的耐力、身体的柔韧性,运动强度不是很大,一般人都能接受。
形体芭蕾的基本要领:
对于一位初学者而言,形体芭蕾的入门课程一般着重于提高学员的基本素质并调整他们的形体姿态。在简单热身后开始基本素质的训练,先从压腿开始。压腿其实并不只是为了舞姿的优美,而是它在健身方面还有许多好处,例如: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减轻肌肉的疲劳感、可以塑造肌肉的线条等等。压腿属于静力拉伸,每次压过之后,还要进行动力拉伸(踢腿)的练习。由于踢腿是比较剧烈的动作,所以还有提高力量和减肥的效果。
芭蕾的站立姿态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要求肩部下沉,从而突出胸部和颈部的美好线条;要求腿部收紧腰部直立,以使姿态挺拔仪态端庄……这个简单的动作除了美观,它对健康和减肥也有直接的帮助。一些学员由于不良习惯给形体造成了伤害,例如:很多人喜欢长时间用一侧肩膀背包,结果使两个肩膀发展得不平衡(一肩高一肩低);再如,很多人错误理解“抬头挺胸”的动作,做成了“塌腰撅臀”,结果使得腰肌软弱无力、腹部日渐突起,而且由于错误用力极可能导致腰部过早老化。而芭蕾的站姿则能让你感觉人长高了几厘米,可以让你的身线看上去更柔美。教练会在你练习的时候嘱咐你:想象自己是一位公主,很清高,很美丽……通过这样的“内外兼修”,形体与气质都练就出来了。
有兴趣就能跳芭蕾
宽敞的排练厅、把杆、落地镜……手位、小跳、立足尖、旋转……在中央歌舞团九号排练厅内,记者见到了这样一群芭蕾舞爱好者,她们没有职业舞蹈演员的优美体形,舞蹈动作也还有一些缺陷,可她们一丝不苟,看着这些陶醉于其中的笑脸,足以让人感受到生命绽放的美丽。
普通人也能跳芭蕾:
36岁的荀女士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理,整日里不是开会就是伏案工作,自从进了芭蕾班,用她的话说,肌肉好像有了记忆力,每周到这个时候都需要释放,芭蕾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她觉得芭蕾是很好的减压方式,跳舞时能让她把烦恼的事情全抛开,融入音乐和舞蹈当中。她说,老师常告诉大家练芭蕾要克服困难、要坚持,“其实,我感觉不到坚持的痛苦,而是在享受这个过程”。
52岁的何女士已经练了6年芭蕾了,在一大堆年轻女孩里丝毫不显得老,她还为记者表演了标准的下叉。她说,练芭蕾不但能释放工作中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改变心情,让她从心里往外有一种年轻的感觉,和同龄人相比,她几乎感觉不到更年期的过渡。
原中央芭蕾舞团国家一级演员陈秀珠女士是她们的老师。在采访中她告诉记者,许多人认为芭蕾门槛太高不敢问津,其实,普通人完全可以练芭蕾,只要有兴趣,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都可以练习。尤其对工作压力大、身体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写字楼白领,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运动量超过排球
谈到芭蕾对身心的好处,她说,首先,芭蕾的练习方式是循序渐进的,由一个简单的手位到小跳、中跳、大跳,到腿部技巧如击打、单腿旋转等,全身的肌肉在外开的状态下收紧,收臀收腹,肌肉能力得到加强。第二,练芭蕾强调“开绷直”(整个身体打开、绷紧、挺直),长期练习可以拉长肌肉线条,让人有种挺拔的姿态,显得有自信、有力量。第三,能增强身体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很硬的人变得富有柔韧性。事实上,体育权威机构的测试表明,芭蕾舞的运动量甚至超过了排球,能使人的肺活量提高,血液循环加快,心肺功能得到增强。
陈秀珠老师今年62岁了,自己每天练习芭蕾舞40分钟到1个小时。她爱好广泛,登山、骑马,体力丝毫不比年轻人差。
需要专业指导
最后,陈老师提醒大家,初学者身体柔韧程度达不到要求,很容易受伤,因此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学地训练。另外,芭蕾舞要在专业的舞蹈教室练习,其地板是特制的多层龙骨结构,舞者弹跳落地时不易受伤。
//wdzj/
//woo/
//05005!
//gd-dancee
//shballet/
//ddzw/video/teaching/2006-02-14/1139882038d76446
Ⅳ 芭蕾舞的基本功有什么
芭蕾基本功的分为三大类:地面素质训练练习、把上练习、把下练习;
地面练习包括:
绷脚背练习:足尖美丽的秘密在于脚背——脚踝到脚趾间的脚面。绷起足尖时,脚背会突起成一个拱形的弧,美丽的芭蕾脚背会有一个令人惊艳的拱弧。
绷脚尖:脚趾向下绷直,成为双脚弯曲弧的一个延伸。尽量地向外伸展,线条尽可能地拉长。保持这样的姿势几秒钟。如果感觉脚抽筋,可以放松一下。如上图地面素质练习还包括:勾脚背、盘脚压胯、仰卧吸腿、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压腿、踢腿、下腰等等;
把上练习:擦地练习、蹲步练习及压腿练习,塑造姿态美的主要手段;
把下练习:手位与脚位的训练,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动、脚做划圆等动作,还有步伐和足尖的训练。
刚开始练习基本功的时候就会比较难,比较痛苦,因为之前没有练习过,身体的一些力度也不是很多,会比较吃力,但是要坚持,只要好好的坚持,过不了多久就会很好了,就不会再有刚开始的疼痛了,只要度过这一关一切都会很好学的。
Ⅳ 北京哪里的芭蕾舞课程专业
每个舞蹈培训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处,针对不同人群报课也存在区别,家里小朋友刚接触是选择的艺博童程这里,温馨的教学环境
、优秀的师资课程安排合理。报名前可以去试听感受下。
Ⅵ 天鹅湖畔芭蕾舞有哪些主题课程
之前好像有几个主题课程不错的,像《天鹅湖》《小小美人鱼》《冰雪奇缘》《睡美人》等,不过一般这类的主题课程都有限额的,如果有兴趣参加这类的课程,平时一定要时常关注着
Ⅶ 芭蕾初学者应训练哪些课程
我学过芭蕾舞,我是3级,练了6年了,初学者应该训练站脚位,练手位和一些脚背基本功,不要去练一些大跳,平转什么的,还不是练这些的时候,刚开始学一定要刻苦训练,才能练好芭蕾舞,刚开始很疼,很苦,芭蕾舞练的就是毅力和恒心,要坚持!
Ⅷ 芭蕾舞的基训有那些
芭蕾基训的训练方式有地面素质训练(勾绷脚、压腿、踢腿等等)、把上练习(把杆练习)、把下练习(脱把训练/中间练习)等。
芭蕾基训具有完备的科学的训练体系,每一个组合都有不同的训练价值。是一套科学完整的训练教材。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程,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芭蕾基础训练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与科学性,同时具有特定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和统一完善的审美标准。对舞者来说,进行芭蕾基训是非常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舞者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的。
(8)芭蕾舞课程介绍扩展阅读
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芭蕾舞的风格就一直在发展。早期,古典芭蕾舞主要是因为地域起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例如俄罗斯派、法国派及意大利派。
后期的变化则分别包含了古典芭蕾舞及非传统技术及舞姿,如当代芭蕾舞及新古典主义芭蕾舞。最为人熟悉及最常演出的风格则是浪漫芭蕾,它是一种以女舞蹈员及脚尖技术为中心的古典风格,以流畅及准确的舞姿见称,时常用来象征女舞蹈员穿着短白色芭蕾舞裙的形象。
Ⅸ 小朋友芭蕾课,一节课该上的内容是什么呢~全芭蕾吗
如果教的是芭蕾专业课,就全是芭蕾舞的内容。如果是别的内容也可以用芭蕾基训来作为训练舞蹈的基础。芭蕾课程内容很多。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如果教的是芭蕾专业课,就全是芭蕾舞的内容。如果是别的内容也可以用芭蕾基训来作为训练舞蹈的基础。芭蕾课程内容很多。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首先要求小朋友要有身体的软度,和外开度。包括,头,肩,胸,腰,髋,腿和脚。都要训练。
软度训练:头(前后左右),压腿(前,旁,后),压肩,压胸腰,下腰,下横竖叉。
外开练习:搬肩,压胯(前后趴青蛙),搬腿(前,旁,后),脚背勾蹦脚,压脚背。
第一步,扶把练习:一位,二位擦地,蹲,练习。
第二步,步扶把练习:一位,二位,三位擦地,蹲,控制,半脚尖练习。
第三步,步扶把练习:一位到五位,擦地,蹲,控制,打击,划圈,转,半脚尖等练习。
中间练习:一位到五位中间做,擦地,蹲,控制,打击,划圈,转,半脚尖,大小跳等练习。
结束曲可以选些适合儿童的小舞曲,芭蕾舞组合等,如果教的别的内容的课,也可以选一些适合儿童的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音乐。
要注意的是:在练习软开度时手要轻,要准,用力要集中均匀,因材施教。
练习外开时,是从上向下,就是指髋关节球窝在人的神经、肌肉的支配下,向外旋开,同时由包裹着股骨的肌肉外转带动膝盖和脚踝也同时转开。如果外开的发力没有从髋臼关节启动,就会迫使双腿在膝盖处产生拧转、膝盖无法伸直、塌腰、倒脚等不良的姿态习惯。而膝盖作为腿部的铰链关节,如果经常经常被迫旋转极易受伤,注意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姿势。
芭蕾属于视觉艺术,必须通过动作、姿态及表情来让欣赏者观赏到其情感的变化。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 芭蕾舞 的美体现在哪的资料,供你参考。
一、芭蕾舞对气质培养作用
(一)气质的起源于与定义
1“气质”的起源。气质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就提出了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几世纪以后,罗马医生哈林(Galen)用拉丁语“emperametnum”一词来表示这个概念。这就是“气质”概念的来源。
2“气质”的定义。气质在《辞海》里释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本文提到气质是指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然后所发挥的一个人内在魅力的质量的升华。所以,气质并不是自己所说出来的。而是自己长久的内在修养平衡以及 文化 修养的一种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
(二)芭蕾舞简介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因其女演员要穿足尖鞋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芭蕾舞起源于十五世纪意大利的盛大宴席活动,素有“西方艺术的结晶”和“舞蹈艺术皇冠之珠”的称谓。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位时,就确立了芭蕾舞的脚位、手位。十九世纪初是芭蕾发展史的黄金时代,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表现,形成了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丹麦学派等不同的风格的芭蕾学派。芭蕾的发展跨越了几个世纪,先后经历了早期芭蕾、前浪漫主义芭蕾、浪漫主义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芭蕾艺术的足迹遍及全球,成为可以跨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语言的全球艺术,其技术的严谨性和规范性造就了芭蕾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
芭蕾舞对气质培养有何价值芭蕾舞对气质培养有何价值
(三)芭蕾对人气质培养的作用
1塑造端庄姿态。气质看似无形,实为有形。
它是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 言行举止 等表现出来的。气质外化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芭蕾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开”强调的是身体关节部位的外开,尤其是肩、胸、胯、膝、踝这五大关节。外开可以延长肢体线条,增强动作延伸感。而“绷”是指舞者在舞蹈进行中始终绷直腿部、脚部,以及脊椎、颈椎部位,展示出一种挺拔修长之美。“直”就是要求表演者身体挺拔直立。“立”是指追求“十字架”中心上提且严格保持垂直。这种舒展、挺拔、优美、端庄、的体态既给人以精力充沛之感,又蕴含着极大的艺术魅力。著名芭蕾表演艺术家,侯宏澜增说过:“通过芭蕾芭蕾舞的站姿、形体训练等,使学习者逐步拥有完美的体态,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难以言说的独特气质。”
2丰富情感世界,提高表现力。
气质美同样反应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我国汉代《毛诗序》中这样表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说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事,人用“语言”、“嗟叹”、“咏歌”等手段都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最后用手舞足蹈这种方式表达出来。这说明舞蹈最善于表达情感,是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
芭蕾属于视觉艺术,必须通过动作、姿态及表情来让欣赏者观赏到其情感的变化。
这就要求演员用舞蹈动作明确得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的情感形象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即提高舞蹈动作表现力和舞蹈情感表现力。舞者需要细细品读作品中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通过动作、姿态和表情的变化去刻画该角色情感的变化。
3提高审美素养,提高自信。
芭蕾舞芭蕾起源于宫廷,是一种外国宫廷舞蹈。所以,芭蕾舞本身具有高雅的气质。舞的本意是旋转,蹈的内涵是踊跃,即舞蹈通过各种旋转和踊跃来传情达意,将心理感受和生理运动紧密融合在一起,达到昭示美、塑造美、弘扬美的目的。美是芭蕾舞的魅力所在,如果把舞蹈比作一个艺术的桂冠,那么芭蕾就是这个桂冠上最闪亮的钻石,它是舞蹈里面最精美也最迷人的集大成者。芭蕾舞演员在塑造舞蹈形象的同时要不断地进行审美的思考,体现出舞者在审美创造的崇高追求。她们不断地在实践中体会芭蕾舞特有的艺术内涵,从而逐步内化和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4体验民族文化,陶冶情操。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既是文化的印证与象征,也是文化的折射与反映。袁禾教授在《舞蹈》中曾指出:“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具有灵魂的人自身的文化。”舞蹈艺术与文学一样,具有同等充分的视角,能够像作家和诗人一样表达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这些富有东方特色的、富有民族风韵的中国芭蕾舞,其中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内涵与民族风格。舞蹈的世界是包容的世界,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借鉴、融合过程中,舞蹈者不断体验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与内涵,陶冶情操。
气质在现在的社会所表现的,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的自然流露与升华。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对同性和异性都有吸引力。芭蕾带给人一种盛气凌人、高不可攀的感觉。它是内涵的外露,是彰显的气质,是独特表现的个人魅力。芭蕾舞演员或者练习者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挺拔和风度,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优雅、自信的气质修养。
二、美体同芭蕾形体的区别
1、根本的区别
目前所有健身房的芭蕾形体几乎都是把舞蹈教室里的芭蕾基训(基本训练)课照搬到了健身房,并未经过人体锻炼的改造,而基本上只进行了简单的大众化芭蕾训练的改造。美体塑形课同样源自于舞蹈,但是它是专门为健身塑形而创建的一们健身课程,它提取了多个舞种训练对人体的有益部分,剔除其专业性、逆反人体性及程式训练等等,有机糅合,以人体的骨骼、肌肉为出发点,来锻炼人体、改造人体及培养艺术型的气质。
2、训练 方法 的不同
关于美体同芭蕾形体的区别关于美体同芭蕾形体的区别由于芭蕾形体是把舞蹈教室里的芭蕾基训(基本训练)课照搬到了健身房:一样的擦地、一样的蹲,一样的把上把下,与对待专业学生一样的要求、一样的套路(只是难易之别):开绷直……这些动作是每一个专业学生成为演员的必经之路,但是对于健身目的的锻炼者而言,则没有多大的意义。
然而美体塑形课尽管由芭蕾等舞种中提取、改造而成,它打破了程式的舞蹈练习模式,把各种有益的练习加以糅合改良,以正确合理的人体骨骼与肌肉为基准进行训练。没有花哨的组合、套路,只有目的明确、指向性强的递进式练习。练习目的性强。
3、训练成效不同
芭蕾基训虽然有一定的塑形作用,但是,毕竟是属于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课,而不是健身塑形课,不可回避的含概了很大部分逆反人体的专业所需性的东西。而且就它的塑形性也基本只对自小练习芭蕾的人才有效。尽管部分成年人坚持数年,也略有效果,但是就这样照搬,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根本不实际,也甚至无益。因为专业芭蕾需要的开(身体的软开度)、绷(身体与肌肉等等)、直(身腿手脖等等)对多数成年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对于大多数非专业青少年来说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但由于芭蕾基训的本身训练,做不到就没有了训练的意义、达不到练习的要求。但是要做到,骨骼已经成型。也因此为什么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而这几个也都是出于对芭蕾的热衷。
美体塑形课由于它的教学特点与训练内容的柔和以及以人体的骨骼、肌肉为主的出发点,用最轻松、最简单的方式与姿势,对练习者进行练习,对其身形进行纠正。而且还可以使练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练习。直接而又显著的改善脊椎、肌肉、外形。
4、适合人群
芭蕾形体更适合于身体条件好、热衷与芭蕾的 爱好 者练习。美体塑形课则适合于大多数人练习。但是,芭蕾形体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对人的气质培养是很不错的。
对于芭蕾形体与美体塑形课这两门同祖同宗的课程,但是其根本面向的人群不同、训练的根本目不同。所以只有大家自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亲历亲为给自己进行选择。
芭蕾舞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是从15世纪的贵族宫延演出演变来的,那时的题材古代传说为主,兼有舞蹈、哑剧、歌曲和朗诵表演,并有豪华的服饰布景和音乐伴奏。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芭蕾得到了迅速发展,成立了第一所皇家舞蹈学院,对芭蕾训练进行了规范化的研究整理,确定了一套沿用至今的芭蕾舞动作体系。芭蕾舞是一种无氧运动,以芭蕾舞的基本动作作为训练内容,其健美力度是量般健身运动无法比拟的,开、蹦、直、立是芭蕾的四大要素,具有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使身体各部位发展均衡,姿态优美挺拔,同时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让美丽得到直观又含蓄的展现。现代热舞也并非一味的激情、豪放,它舒缓放松的舞步,正是兼容了芭蕾的优雅!
这篇关于少儿芭蕾的美,用“力”跳出来,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玛丽·塔里奥妮:让芭蕾用脚尖跳舞
《黑天鹅》中波曼饰演的妮娜甘愿为芭蕾之美堕入无边的黑暗,但在最初,芭蕾却没女人什么事,像中国京剧一样,女性角色都是爷们扮的。
从18世纪起,一直被男性垄断的芭蕾舞坛开始出现女性的身影。
起初,芭蕾舞者表演时穿的是笨重的拖地长裙,观众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脚部舞蹈动作。匈牙利一位叫玛丽·安妮的舞蹈家力排众议,将裙子改短,目的就是让人们可以清晰地欣赏到她的脚底功夫。
尽管这条舞裙只是短到脚踝处,观众已经叹为观止,震撼不已了。
19世纪是一个浪漫的年代。喜新厌旧的人们再不愿意看希腊神话改编的舞剧,过气神仙与烂熟于心的英雄事迹远不如异域传奇来得有趣。浪漫芭蕾应运而生。
为了表达新观念,芭蕾技巧,尤其是专为女舞者设计的芭蕾技巧进一步丰富。比如,她们学会脚尖起舞。
脚尖技术是玛丽·塔里奥妮的绝活。她的父亲,意大利编舞家费力波·塔里奥妮为她创作了历的第一部浪漫芭蕾舞剧《仙女》。扮演小仙女的玛丽穿着齐膝高的白色舞裙,露出修长的脖颈和光洁的手臂,完美地使用脚尖技术,以翩翩飞舞的形象传达出轻盈飘逸的意境。
踮脚舞动的女演员仿佛一直在空中飘动,很少和大地接触。这些动作使女芭蕾舞者变成舞台上最重要的人,曾是顶梁柱的男舞者不幸沦为搬运工———负责托举,以凸显他的女搭档是多么地轻如鹅毛。
玛丽·塔里奥妮在芭蕾上的造诣使她一跃成为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芭蕾舞女演员之一”。
据说,有一次她表演结束后,恋恋不舍的观众看到她离场,伤心不已。一位厨师捡来她的一只舞鞋,煮了,和她的粉丝一起享用。可见,古代的粉丝更疯狂。
2 肯尼思·洛斯:用物理学教芭蕾
一个青年芭蕾舞团里,小男孩清一色的紧身连衣裤配白衬衫,女孩都时髦俏丽,头发整整齐齐地盘起来。
在朝气蓬勃的孩子堆里,肯尼思·洛斯特别显眼:他身材高大,头发灰白,脚下却踩着芭蕾舞鞋。
洛斯已经年过40了!
洛斯并不是神经病患者,他是一位知名的物理学家。而促使他穿上芭蕾舞鞋、学起金鸡独立的,竟是自己的一次灵光乍现。
那年,小女儿嚷着要学芭蕾舞,小儿子也表示很有兴趣。也许是一时兴起,洛斯决定要当潮流老爸,便和儿女们一同参加宾夕法尼亚州青年芭蕾舞中心的舞蹈班。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洛斯笑称:“班里的孩子才到我腰间。”
谁知,反倒是半路出家的洛斯坚持到了最后。儿子一年半后退出,女儿练了七年,最终还是宣告放弃。
洛斯不曾落下一节课,一周练习15个小时,有一次还在《睡美人》中扮演王子。只是,他对老师的教法很不满意。
作为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实验高能物理专业的科班科学人士,他开始运用物理知识来学甩鞭转和其他动作。
结合芭蕾舞与物理学,他写过两本书。最轰动的一本———《舞蹈中的物理学》,就是他与美国芭蕾舞剧院的女演员辛西雅·哈维合写的。
在自己开办的舞蹈中心里,洛斯忙着指导男女学员配合完成动作,还不忘插点物理知识:“为什么男生推转女生后,如果她直起身子,收拢腿,就能快速转动起来?”
“扭……矩……”调皮的小孩们故意拖长语调,很显然,他们并不是沉醉物理学的科学怪胎。
洛斯很自然地解释扭矩并不是实现这个动作的关键。他耐心地教给孩子们“角动量=惯性矩×角速度”这个公式,告诉他们在角动量不变的情况下,收拢手脚意味着惯性矩减少,那么加速度就会增大。
有的报道将他形容为雄心勃勃的科学家———“他要将芭蕾变成科学”!但,这根本不是洛斯学芭蕾的初衷。洛斯始终认为,懂点科学原理对芭蕾舞者不无裨益。
最让洛斯兴奋的,不是终于破解某个动作的奥秘,而是在青年芭蕾中心打杂。拉幕布时,在后台看到孩子们完美地完成动作,他的眼泪会不由自主流下来。
有件事洛斯一直津津乐道。几年前,他教“剪式变身跳”时,突然问:有没有人能在半空中转身360度,而不是标准的180度?当时,没一个小孩能做到。只有一个瘦小的女孩愿意试一试。
洛斯给她详尽解释角动量的原理:要想完整转一圈,到达点时要靠拢双腿,与身体躯干保持直线状态。这个小女孩起跳后,双手双脚尽量向转动轴收拢,结果,她转了270度。
看到小女孩脸上震惊的幸福,洛斯流泪了,对他而言,这就是芭蕾与物理学带给他的乐趣。
3 芭蕾经典动作的力学原理
如果你会跳芭蕾舞,大可以像其他舞蹈形式的艺术家一样,用肢体语言述说家长里短。只不过比起其他舞者,你得掌握更多技惊四方的利器。芭蕾舞的许多动作不是常人能消受的,可一旦你顺利完成了,必会光芒万丈,照得别人睁不开眼。
剪式变身跳 Grand jete en tournant
■基本物理知识
扭矩:使机械元件转动的力矩称为转动力矩,简称转矩。机械元件在转矩作用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变形,故转矩有时又称为扭矩。
有的芭蕾老师会教你:“放平肩和臀,笔直往上跳,达到顶点再往右转身,这样转才最漂亮!”
实际上,这种要求并不科学。
要转动必须有扭矩,而身体一旦脱离地面的作用,悬浮在空中,不可能获取扭矩,因而不可能在空中做任何旋转。
阿拉贝斯克舞姿 Arabesque
■基本物理知识
角动量:表示使物体停止转动难易程度的量。
惯性矩:描述一个物体抵抗扭动、扭转的能力。惯性矩是物体相对于一个点(围绕旋转的点)而言的物理量。惯性矩=物体质量M×重心到该点的距离L
角速度:描述物体转动或以质点绕另一质点转动快慢和转动方向的物理量。
角动量=惯性矩×角速度
阿拉贝斯克为芭蕾舞的基本舞姿,舞者单腿半蹲或直立,另一腿往后伸直,与支撑腿成直角,双臂成与此一致的姿势,从而构成从指尖到足尖尽可能长的直线。若此时男伴转一下她的身体,她就会像竖立的铅笔一样快速旋转起来。
乍一看,像是男演员给的力使女舞者动起来了,仔细分析,其实不然。女演员的旋转伴随着收腿动作,意味着惯性矩变小(在旋转物体质量不变的前提下,重心到旋转轴点的距离缩短了)。男演员给了女演员最初的转力后,女演员的角动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角动量=惯性矩×角速度,惯性矩变小,角速度就必然加大了。
脚尖点地the point
■基本物理知识
净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多个力的向量和,净力是向量。要达到静态平衡,净力必须为零。
金鸡独立并不是个容易的动作。要达到静态平衡,物体重心要位于穿过支撑区的垂直线之上,因为这样净力才能为零。
显而易见,如果支撑区小(如在脚尖上),为了将重心直接置于支撑区正上方,难免出现许多技术性问题。因此,芭蕾舞演员要经过辛苦训练才能轻松自若地“鹤立鸡群”。
甩鞭转 The fouette turn
“弗韦泰”原意为挥鞭,用指一腿抬起在空中急速划圈的单腿转,故称“甩鞭转”。
《黑天鹅》中的妮娜变身黑天鹅后,一出场便是32转的甩鞭转,技惊四座。甩鞭转让观众觉得演员可以永恒旋转,摩擦力好像根本不存在!
可是,细心观察一下会发现,演员每转完一圈,都要从脚尖回到全脚着地,小停顿一下,伸展双臂,面对观众。如果你认为这仅仅是演员与观众交流的方式,就大错特错啦。
演员另一只脚在储存动量,着地后可以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得到一个力,补偿摩擦力的损耗,给自己补充新的转矩,然后再立起脚尖进行下一次旋转。这样既符合科学原理,又省力优美。
一字飞腿Grand jete
“一字飞腿”也称“大跳”,成功的大跳会营造出某种“漂浮凝固”在空中的感觉,人体似乎在达到腾跳顶点时,还在空中水平地滑行了几秒钟。
芭蕾演员起跳后,身体重心做抛物线运动。如果将手臂与腿部一同提起,身体重心到头部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
假如说演员的身体重心在点时上升了6096厘米,那么头部可能只上升了3962厘米。这样,在接近顶点的一小段时间里,身体在垂直高度上实际没有多大变化,给人水平滑行的幻象。
路易十四:
用皇权推动芭蕾的人
谁也没想到,将芭蕾艺术推向高峰的人,竟然是路易十四。
这位以“朕即国家”的法国国王,一生干过两件令后人记忆深刻的大事。一件是能熬,在位72年,在人类历的君王中罕有敌手,成功地将他的儿子、孙子统统“熬”进坟墓,最后由曾孙接班。第二件就是能跳。
当路易十四还是小男孩时,就是芭蕾舞的忠实粉丝,每天挥汗如雨地练舞。1643年继位后,对芭蕾的狂热更是一发不可收。
为了过一把明星瘾,他参演了几部又长又复杂的芭蕾剧,塑造的最经典形象是《夜之芭蕾》中的太阳神。大概是他要以太阳自居,放射光芒,驱散黑暗,整个世界都以自己为中心。
路易十四将芭蕾看作权力的象征,认为芭蕾的许多规定与繁多的动作传达的正是一个人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他要求宫廷里的每个人都学会跳芭蕾舞,这种舞蹈的终极目标是达到自制、有序与完美。
只可惜天妒英才,中年后路易十四开始发福,身材日渐臃肿的他拒绝登台演出。只不过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芭蕾事业的沉迷,1661年独立掌权后,他做了一个改变芭蕾发展历史轨迹的决定:建立皇家舞蹈学院,任命皮埃尔为舞蹈大师。此举开启了芭蕾舞职业化进程。
皮埃尔也不辱使命,发明了一种记录舞步的系统,根据他留下来的文稿,当时规定了身体的五种姿势,便是现在芭蕾舞步的基础。
一、“开”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从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向外打开,或向两侧打开,尤其是两脚应该向外打开180度。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延伸身体线条、扩大表现空间、增强运动的灵活、保持身体的平衡、提高艺术性、炫耀贵族的气派。
芭蕾作为一种概念性和抽象性为审美特征的表演艺术,许多动作的运动方向都是与舞台平行的,而向两侧打“开”双脚则能更有效的扩大体重在运动中与地面接触并达到平衡的面积。一旦他们肢体原有的线条得到了充分的延长,动作范围得到了空前的扩展,表现力也就自然会变得格外丰富。
二、 “绷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将肢体各个部位“绷”起来,尤其是腿脚上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以及脊椎和颈椎诸关节。才能在观众的视觉中有效地延长肢体原有的线条,产生形体美和肌肉美的审美感觉。
三、“直”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背部像门板似的向上挺直,达到健美挺秀的艺术境界。“直”不仅仅是体现在身体的直立,还体现在动态之中的身体保持的直立状态,垂直性是芭蕾舞许多整套动作技巧的主调。
四、“立”
指的是芭蕾舞者,均需要使头颈、躯干和四肢作为一个整体,在静态的舞蹈时要表现傲然挺立、气宇轩昂的稳重状态,而在动态舞蹈时既要稳重流畅,又要在停止时挥洒有力,稳重如山。
扩展资料:
一、风格流派
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芭蕾舞的风格就一直在发展。早期,古典芭蕾舞主要是因为地域起源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例如俄罗斯派、法国派及意大利派。后期的变化则分别包含了古典芭蕾舞及非传统技术及舞姿,如当代芭蕾舞及新古典主义芭蕾舞。
最为人熟悉及最常演出的风格则是浪漫芭蕾,它是一种以女舞蹈员及脚尖技术为中心的古典风格,以流畅及准确的舞姿见称,时常用来象征女舞蹈员穿着短白色芭蕾舞裙的形象。
二、浪漫芭蕾
浪漫芭蕾指十九世纪早至中期出现的芭蕾舞风格,该时期的舞剧以强调强烈的情感的主题为中心,作为一种美学经验。那些舞剧的剧情围绕女性的灵魂形态,如仙子和鬼等俘虏到了世俗男子的心。人们普遍认为1827年的舞剧《仙女》和1870年的舞剧《柯碧莉亚》分别是浪漫时期的开始和终结。
三、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基于传统芭蕾技术及词汇之上的。有不少古典芭蕾的风格和它们起源的地方息息相关,如俄罗斯派、法国派及意大利派。而有些古典芭蕾的风格是和特定的培训方式有关的,并会以它们的创建者来命名,如以意大利舞者恩利可切凯蒂命名的切凯蒂法及以俄罗斯女舞者阿格丽皮娜瓦嘉诺娃命名的瓦嘉诺娃法。
四、新古典主义芭蕾
新古典主义芭蕾使用了古典芭蕾舞的技术和词汇,但在使用抽象概念时和古典芭蕾不同。它没有具体的情节、戏服和情景,使用的音乐素材广泛,常使用新古典主义音乐,如斯特拉文斯基及魏本的作品。由于正式规格和叙事式情节不再是必须的,新古典主义芭蕾在空间运用、编舞设计结构上也有更多可能性。
《从珀蒂珀到巴兰钦》的作者蒂姆绍尔认为,乔治巴兰钦在1928年所创作的《阿波罗》是第一部新古典主义芭蕾舞剧。它回应了谢尔盖·佳吉列夫抽象的舞剧,象征了形式的回归。巴兰钦往后和现代舞编舞家玛莎·葛兰姆共事,增加了对现代舞技巧与概念的认识,并把现代舞者如保罗泰勒等带进了他的纽约市芭蕾舞团。
泰勒更在1959年出演了巴兰钦所创作的《序曲》。
除了巴兰钦,还有不少人对这个风格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弗雷德里克·阿什顿在1946年创作的《交响乐之舞》就是他重大的一部作品,舞者穿着白色短上衣上演该剧,并配以非常少的抽象舞台设计及情节。
这部和作曲家法朗克作品同名的舞蹈作品,是对以纯粹的舞蹈对该乐曲所作的诠译,并加入了阿什顿的典型风格。
与此同时,现代芭蕾舞也从新古典主义芭蕾舞中分支了出来,先行的革新者包括了泰特利葛兰、罗伯特·乔佛里及阿匹诺杰拉德。
虽然现代芭蕾舞和新古典主义芭蕾舞难以分辨,现代芭蕾舞编舞家相比起芭蕾的雅致而言,更着重体育运动的元素。它对表现舞者的体形更为大胆,配以更强烈的主题、气氛和音乐。如乔佛里在1967年创作的《亚斯塔蒂》,就起用了摇滚音乐及具性意味的编舞。
五、当代芭蕾
当代芭蕾容许任何风格对使用芭蕾舞技巧的作品作出影响。只要有明显的古典芭蕾舞基础,它就能糅合不同层面的美学,包括现代、爵士、通俗或道德等形式。正因如此,它为创新的尝试、探索提供了空间。
当代芭蕾和当代舞的分别在于,演出当代芭蕾必须先接受芭蕾舞训练。同样,它和新古典主义芭蕾舞及现代芭蕾难以区分,如萨普在1973年为杰弗瑞芭蕾舞团创作的作品《平分双门轿跑车》。
剧中萨普安排一名穿着白衣的芭蕾舞者向她介绍芭蕾舞动作词汇的同时,穿着便服的舞者穿着足尖鞋、袜子或球鞋表演不同风格的舞蹈,并配以摇滚乐团海滩男孩的音乐。
在八十年代,威廉・弗西斯以一系列的作品为当代芭蕾作出了重大的创新改革,包括了1987年的《多少悬在半空中》。这部作品展示出强劲的体育运动色彩,并使用了电子音乐。弗西斯把古典芭蕾舞词汇加以夸饰,并把舞蹈动作的幅度加快、加大及增加不同的移动方位。
许多当代芭蕾的概念都是来自二十世纪现代舞的意念和创新的,包括躺坐在地板上的动作及腿部的向内转。当代芭蕾不时以赤脚表演,亦可能包含戏剧、哑剧及伴奏,其中伴奏大多是管弦乐,也有少量以声乐为主。
纽约市芭蕾舞团的创团总监乔治巴兰钦对新古典主义芭蕾作出了前瞻性的发展,因此常被视为当代芭蕾的先锋。另一位当代芭蕾的编舞家萨普,则于1976年为美国芭蕾舞剧团创作了《危急关头》,并在1986年为自己的舞团创作了《In The Upper Room》。
这两部作品都因为结合了特别的现代舞舞姿、足尖鞋及在古典芭蕾舞流派受到训练的舞者而被评为创新。
现在仍然有不少当代芭蕾舞团及编舞家,例如阿隆佐·金和他创立的芭蕾舞团、马修·伯恩和他创立的New Adventures芭蕾舞团、Complexions当代芭蕾舞团、杜瓦托和他创立的西班牙国家现代舞团、威廉·弗西斯和佛赛舞团、以及荷兰舞蹈剧场的基利安。
传统上表演古典芭蕾舞的剧团也会定期上演当代作品,如马林斯基芭蕾舞团和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芭蕾舞”这个词汇逐渐进化至能够包含任何一种和它相关的形式。舞者需要同时能够演绎古典、新古典主义、现代和当代作品。他们要优雅庄严地演绎古典作品,自由抒情地演绎新古典主义作品,并时而保守时而奔放地演绎现当代作品。
芭蕾舞的发展延伸广阔,有时和其他舞蹈的界别会变得模糊,但会保留一定的芭蕾舞技巧元素。
那个,我搬运而来的,以下非在下所写。
有删减。
2文的缘起
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被称为“席间芭蕾”而后在法国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仙女》这部芭蕾剧的上演,之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大师们都跑去了俄国,芭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苏联时期,芭蕾又普及到了我大中华,之后一大波的舞蹈学校陆续建立,而后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娘子军》以及《 白毛女》的诞生。
3、席间芭蕾
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个时候意大利当然还不是民族国家咯,叫做城邦。那时的芭蕾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由王公贵族在各种宫廷庆祝活动和宴会上亲自表演,因此也叫“席间芭蕾”,比如上菜的时候来一段助助兴。
高富帅们们以此作为显示自己财富的手段,不亦乐乎!
表演服饰在这个阶段也与现代芭蕾完全不同,比如裙子都是长到能盖住脚面的,舞鞋也是舒适的平底鞋,因为这个时期比较保守,团长说女性的打扮就像一只倒扣的红酒杯(脑补一下瞬间觉得惨无人道~~~~(>_<)~~~~
4、浪漫芭蕾
各个城邦间会通婚,意大利的一位公主嫁到了法国,将芭蕾这种艺术形式一并带了去。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路易十四了,如果你们不记得我可以提醒一下→_→他一头披肩卷发,穿了双雪白的长筒袜,以及一双象征着尊贵地位的红色小高跟鞋,姿势相当妖(niang)娆(pao),如图:
“太阳国王”路易十四对芭蕾的喜爱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听说他本人有点外八,并且认识到舞蹈教育的作用,1661年他下令创办了芭蕾史的第一所舞蹈学府——皇家舞蹈学院。
芭蕾舞的脚的5位及其手位都是那时确定下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对了,还有他的八字脚(其实人家那真的是一字脚好吗!!!
而到了19世纪,先后在巴黎呈现了“浪漫芭蕾”这个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推出了以《仙女》为代表的传世之作。在这个时间,服饰也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禁欲主义一下子得到了大大的解放!
1832 年,意大利明星玛丽·塔里奥尼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芭蕾舞剧《仙女》,废弃了传统芭蕾掩臂缚颈、遮盖人体线条的服装,穿上短袖袒颈的白色纱裙,并首次用足尖鞋跳舞。她以足尖轻轻掠过地面,轻盈得好像空中飘浮的一朵白云,从此开创了芭蕾女演员用足尖跳舞的历史。要知道,是仙女诶!不飘逸不轻盈,肿莫行!改!
这里有一则插曲,是说女演员的脑残粉们从剧院经理这里偷出一双舞鞋,为了表达对她的崇拜与敬意,竟然把鞋子切片儿炖汤喝了!(已经吓尿了好吗!
优美、高雅的芭蕾舞蹈,八个字即可代表它的特点,这八个字就是: 开、绷、直、立、轻、准、稳、美。
“开”就是指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外开,特别是两脚向外180度的展开,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舞蹈者的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运动范围,增强了表现力,同时也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置为基础的动作。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髋关节处向外旋转。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正象有人所说,芭蕾舞脚位的一位表现重视,二位表现自信,三位是谦虚,四位是自豪,五位是艺术效果。)贵族气度不仅是芭蕾重要的历史体现,也是审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能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职业化。
“绷”是指舞者踝部脚背的绷直,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绷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Battement tendu(擦地)的练习,以及在各种跳跃的过程中下肢收紧,脚跟、脚掌、脚尖依次推地向高空跳起,使身体线条延长。以Battement tendu(擦地)为例,动作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一直到脚趾尖擦到最远的点,脚趾尖勾向脚心,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好象要穿破地板继续延伸。芭蕾是一种线条性艺术,只有各部位的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线条的视觉感,只有通过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肢体末稍具有放射性,使舞姿更加舒展。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舞者要有使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产生上升的动势。
“直”是指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伸直,后背的垂直,换句话说就是把全身肌肉拉长,使芭蕾的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指芭蕾是直线艺术,在舞台中的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形,这也与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一致。这一点与中国的“圆、曲线”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身体与地面垂直也是古典芭蕾技巧所必须的,如旋转技巧,动作时除了全身收紧向高空发射外,更重要的是颈、背、腰、臀垂直于地面,使力量集中在体内的中心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旋转运动起来,否则所有的旋转无从谈起。
“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其 空间占有感像古典的宫殿似的傲然挺立和气宇轩昂。这和古典芭蕾发源于皇家宫廷的风格是一脉相成的,其目的在于显示皇家贵族气派,不是佣人和平民的风味。要求演员收腹,挺胸、重心上提,向高空层面发射使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准确的完成。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
“轻”是指舞者动作轻盈、自如,如:跳跃动作,起跳和落地时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全身看起来很放松动作自如,特别是落地时,需要脚趾、脚掌、脚跟依次落地并微微下蹲,就象小猫脚上带有肉垫一样,没有声音。就像前苏联芭蕾大师乌兰罗娃所说的:“使舞姿轻巧的是跳舞匠、轻盈才是舞蹈家”。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蹈家即使在很累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气息,总是把优美、轻盈的舞姿展现给观众。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
“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使动作运动路线和位置准确。有人做过实验,一名技术过硬的舞者在训练时,做了100次的Battement tendu(擦地)他的脚尖每次都擦至在一个点上,其路线也丝毫不差。即使技术性很强的动作也毫不例外。又如:空中转两圈(720度),舞蹈者五位脚起跳在空中保持良好的舞姿后,落地时还准确地落在五位上,在古典芭蕾中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即使技术含量再高的动作,也要表现的准确无误,否则古典芭蕾的动作规范会变形,也即将失去光彩。
“稳”是指动作要做得不仅准确而切稳健、扎实,比如芭蕾中有许多双人舞的托举技巧,需要男女演员默切,不要让观众感觉到女演员快要掉下来一样,动作做得东倒西歪,让观众提心吊胆观看,这样的话还不如去看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还有做旋转动作时要求演员在旋转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结束时要使舞姿准确地、稳稳地停在一个点上,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会让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美”芭蕾舞和其它舞蹈一样也是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视觉艺术,需要一举一动都要有美感,芭蕾舞对美的要求是极高的。是“流动的音乐、活动的雕塑”。象音乐一样受时间的限制,象雕塑一样受空间的影响,编导家门通过发现美,运用美的舞蹈形式反映美的生活,而观众通过对舞蹈美的感知进行想象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