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可以吗?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席慕蓉的《乡愁》
诗歌全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等。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生于四川,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九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现为专业画家。
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高中毕业等于成人礼,进入大学就等于是一个个可以大方恋爱的小仙女小帅锅了,你的心是不是也蠢蠢欲动了?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大学毕业了还没有对象,其实客观因素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一点就是选择的学校可能真的不适合谈恋爱不信你看看这几所适合的高校,你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温馨提示,选大学一定要选好哦~
1
1、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可是出了名的风景优美,情侣约会都不用出校门!而且男女比例也适中,大概42:58的样子,简直羡煞旁校!
2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樱花啊,不知道打动了多少少女的心~这么一个繁花盛开的大学,自然催生了不少朦胧美好的情愫。我一个朋友,他跟他女朋友就是武大一直从本科到研究生都在一起,现在已经结婚了!
3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的建筑风格建筑就跟偶像剧里的大学风格一模一样,在这种大学里来一场浪漫的邂逅恐怕是很多大学生都期待的吧~
4
四川大学
都说四川出美女,四川大学的妹子颜值绝对没得说!而且像川大这种综合性院校,也不用担心狼多肉少的问题,可以说是很完美!
5
华中师范大学
据说武汉的同学都知道有“爱在华师”这样的名言,再加上华师桂花飘香的校园环境,被称为“恋爱伊甸园”也不为过。华师,一个全武汉的男同学都向往的地方
6
中山大学
孙中山先生曾创立一文一武两所学校:武有黄埔军校,而这“一文”指的便是中山大学。冬至以后的一场雨后,紫荆飘落了一地,进士牌坊、中央大草坪、小礼堂、惺亭……走过爪哇堂,树身过屋,一片绿意葱葱。行至红楼建筑群,依旧古意盎然。
每到春天,中山大学还是赏杜鹃的好地方,康乐园梁銶琚堂附近的杜鹃花次第盛开,马丁堂与大钟楼间斜坡的红杜鹃和廖承志像旁的宫粉杜鹃亦楚楚动人,为羊城一景。
7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公元1905年(清朝光绪31年),原名复旦公学,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公元1917年,复旦公学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41年被确立为国立复旦大学。单是这一段历史,便可知,复旦在国人心中的位置。
梧桐,红楼,林荫,以及晚课时敲响的钟声,让这里都有了不同于别处的复古和洋气。而每当金秋银杏树叶变黄飘落时候,复旦就会有多了一片美景。江湾校区的“魔法学院大道”,本部的“本北高速”,黄叶满地,都是拍照漫步的好地方。
8
海南大学
这里是一个远离喧嚣的乐土,一个没有非典、没有禽流感的天堂,一个永远都是那么一个蓝蓝的天,绿绿的树和青青的草的地方。每到傍晚,成双成队情侣携手走向海边,去吹吹那暖暖的风,去亲听那汹涌的波涛,去看看满是霞光的日落。然后,背靠背的坐着,吸着椰汁。也许流星划过,还可许愿呢!这是多少女孩子向往的天堂般的爱情啊。不过小心椰子砸头哦。
9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是个漂亮的城市,这里是许多的女孩子想去的地方,能在这个学校读大学是你的福气!这里是创造浪漫的国度,这里有大海的围绕,有设计独特的广场,你可以尽情的享受你的大学浪漫爱情史。除非你说:我是一个和尚不要爱情,那兄!没辙了!
10
哈尔滨师范大学
爱情是纯洁的,就像雪一样洁白。在这个遥远的北方城市,你是否也想寻找一份“高纯度氧吧”似的爱情呢?那就来这里吧!这里是爱的纯洁地
从我出生的那一天开始,荣耀与挫折便随着我,我是一只鹰,一只不会飞翔的鹰。“鱼游浅水,鹰击长空”,我们鹰与生俱来的伙伴便是蓝天,可我却只能与那冰凉阴冷的悬崖为伴。看着空中那一只只自由翱翔的伙伴,我的心中是凄凉与无奈。我也曾经那个试过飞翔,可是跌落后那刻骨铭心的疼痛令我害怕了,于是我开始逃避,我成了一只不会飞翔之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扑闪着翅膀歪歪斜斜地“踱”到了一间教室之外。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我陶醉了。突然朗读声停止了,教室里所有的目光纷纷向我投来,我大吃一惊,扑闪着翅膀想飞走,可我哪里会飞,我艰难地向前爬去,可速度实在太慢了。我索性将头埋进翅膀里,坐以待毙。
但孩子们并没有出来,这时一个老师走了进来,他也看见了我。他指着我说:“鹰是鸟中之王者,极善飞翔,可在高空自由飞翔,但这只鹰为什么不会飞,因为它害怕学飞所付出的巨大痛苦,因此,它永远不可能成为鸟中之王!”听到这话,我的心中产生了一阵强烈的震撼,是啊,逃避挫折,只会让我永远不会飞翔,我只有正视、挑战挫折,才能飞翔于蓝天之中!想到这儿,我向悬崖走去……
现在,天空中多了一只飞翔的雄鹰,它在高空中一边盘旋着一边喊出心中最热切的话语:让伤痛来得更猛烈些把!我不会再逃避了……
后记:逃避挫折的鹰不会飞翔,逃避挫折的人不会成功,只有正视挫折,才能在人生的高空自由翱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