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书上孙膑田忌赛马故事耳熟能详,孙膑一生也是有娶妻的,至于取了何人,这个在历史记载中是没有的,而且关于他的婚姻故事在历史中的记载都是很少的,很多都是历史文献,民间传说中略微知晓他的感情轶事。与孙膑一同留名青史的还有《孙膑兵法》,但是对于孙膑其他的记载是很少的,比如生年,卒年等都不详。
根据传说,孙膑曾经喜欢过一个相貌丑陋的女子,也就是历史上也是相当有名的钟离春,当然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钟无艳,这个女人的一生也是比较的有传奇色彩,虽然丑但是确是相当的有知识文化,圣人和普通人的审美观点不一样,就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妻子也是一个丑陋的女人,智慧的人的审美是没有看到一个女人的外表,更多的是内在的知识。但是后来钟无艳嫁给了齐王,可以由此得知,钟无艳不是孙膑的妻子,孙膑的妻子,到底是谁,它也是一个历史难题,至于他的妻子到底是谁,这并不影响历史进程,而且也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孙膑的记载,开始于他的学的阶段,很多阶段对于这个历史名人都是没有历史记载的,更不用说他的家庭情况,他早些时候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学成之后,被魏王重金礼聘,去到魏国大展宏图,施展抱负,当然后来孙膑也下山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后台的《孙膑兵法》就是对他的才华的一种完美的体现。
孙膑作为相当有名的历史人物,为后世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过很多古人的历史记载都是不完整或者相当不详的,所以很多还待历史探究和考证。
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围魏救赵的主要人物
田忌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田忌。
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齐国。
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
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庞涓
庞涓(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孙庞斗智故事的主角之一。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赵成侯
赵成侯(─前350年),嬴姓,赵氏,名种,赵敬侯之子,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地浆水镇附近(今邢台县)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台。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围赵都城邯郸。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赵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成侯被迫接受屈辱条约。
围魏救赵的故事背景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后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 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 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孙膑得到齐威王的赞赏。
围魏救赵的造句
1 说什么良策,这良策其实说穿了一文不值,那就是四个字,围魏救赵。
2 孙膑用围魏救赵奇谋,诛庞涓于桂陵。
3 王师傅与李师傅下棋,王师傅眼看要赢了,这时李师傅一招围魏救赵,保住了这一着,最后两人下成和局。
4 由于围魏救赵,赵国成功地获救了。
5 关键时刻,我军采取了围魏救赵战术,攻其后方,重而迫使敌人仓皇撤兵。
6 老师给我们讲了围魏救赵的故事。
7 看孙膑是个残废,但这人脑瓜子使得,君不见,人家初涉沙场就使了一招妙不可言的围魏救赵。
8 围魏救赵这一招用的真是妙不可言。
9 为了保障后勤机关的撤离,小分队用围魏救赵之计牵制住了敌人。
10 你的想法这不是三国里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同门相残、忍辱负重、逃出生天、快意恩仇本应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却在历史上真实上演;庞涓与孙膑这两大顶尖军事人才的个人恩怨,结合战国诸侯间的大博弈来展现,尤其显得惊心动魄、精彩纷呈。
不过,若我们细细思考,会发现这个过程显得疑点重重。比如,庞涓为啥要残害孙膑,仅仅是因为史书中所说的嫉贤妒能?他为啥不直接杀掉孙膑,反而却激起了对方的强烈报复心理?二人同为鬼谷子弟子,资质、能力相差不应太过悬殊,庞涓能够成为魏国大将、能力自然过硬,为啥连续两次掉进孙膑的同一个套路?
受成王败寇思想的印象,我们经常认为胜利者善良而且聪明绝顶,失败者邪恶并且愚不可及。事实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想要尽量接近真实,需要我们弄清楚而为当事人的性格特点。
下面我们结合三个案例加以分析。
其一,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临沂古城南银雀山”发现的竹简中,整理出了三十篇《孙膑兵法》,其中的《擒庞涓》篇中,详细记载了孙膑是怎么通过围魏救赵击败庞涓的。
当齐国出兵到达齐、魏两国边境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庞涓率军八万也已抵达附近的茬丘,田忌准备直接与对方交战,被孙膑阻止。为了误导庞涓的判断,孙膑主张佯攻一旁的魏国重镇平陵。
为了给对方造成齐军无能的错觉,孙膑甚至让临淄、高唐两城的都大夫直接率军硬攻平陵,结果面对防守严密的魏国人,齐军如同以卵击石、大量将士丢掉性命;其后,为了进一步诱惑庞涓,孙膑让田忌一边派战车直奔魏国首都大梁附近,一边派出少数部队骚扰对方、继续充当炮灰。
结果,庞涓急于回救大梁,同时被陆续送死的齐军迷惑了判断,果然舍弃辎重、昼夜兼程回援,却被孙膑等人在桂陵设伏击败。
其二,桂陵之战十多年后,韩国被魏国围攻,不得已向齐国求救。当时的齐国朝廷中,有人建议置身事外、别趟这趟浑水;有人认为不能坐视韩国被魏国吞并,应当及早出手、救人于水火之中。
但孙膑却另辟蹊径,他认为,即使出于不让魏国得逞的立场,齐国也得救韩国。但何时出兵对齐国才最有利呢?让韩、魏两国打个你死我活,双方都精疲力竭时。如此一来,既能削弱魏国的军力、减轻齐军的压力,又能让韩国伤筋动骨、愿意对齐国付出更大代价。
最终,齐王按照孙膑的主意,假意告诉韩国使者:齐国马上出兵;韩国得到这消息后有恃无恐,压上老本跟魏国展开了血战。但韩军五战五败、被揍得痛不欲生时,救援的齐军还没赶到,急得火烧眉毛韩王只好进一步放低身段,付出了巨大代价请求齐国尽快出兵。直到这时,田忌孙膑才率军出马,采取围魏救韩之策再次击败庞涓。
其三,据《战国策》记载,齐国大将田忌跟齐相邹忌是竞争对手关系。随着田忌屡建奇功,两人的矛盾日益激化,邹忌利用自己长期在内跟随齐王的优势,屡屡进谗言离间田忌。
而孙膑之所以能得到齐国重用,田忌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两人长期合作,早已形同搭档,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因此,为了帮助田忌摆脱兔死狗烹”的困境,在击杀庞涓回师的路上,孙膑建议田忌杀向临淄,控制齐王、除掉邹忌:
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与齐矣。
军队班师却趁机杀回王宫,这如同赤裸裸的政变,后来的赵匡胤差不多就是用这一招夺取了后周政权。
这么激进的方案,田忌当然没采用。后来他被逼逃离齐国,经过多年才被召回。
从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孙膑、庞涓两人的不同性格及用兵特点:
孙膑善于打破常规、从不按常理出牌,而且理性到几乎无情,为了诱惑庞涓,他可以让齐国的众多将士当诱饵送死;
为了把韩国逼向绝境、彻底倒向齐国,他能建议齐王表面答应、实际上故意拖延,以这种毫无信用可言的方式获取最大利益;
为了帮助自己的搭档,他敢于提出几乎是发动叛乱的计划,以军事冒险来解决政治上的派系博弈。
以上特征在秦朝之后其实很常见,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是主流,那时的将领们讲究规则、道义,以及遵循君命。这一点,从庞涓的举动就能可见一斑。
当初的围魏救赵,孙膑为什么吃定庞涓一定会急着回救魏国首都大梁?更夸张的是,在吃过一次亏后,后来齐国再次上演围魏救韩的损招,庞涓为啥还是奋不顾身的往回赶?
西汉七国之乱中有一个类似的案例,但当事人的应对与庞涓完全相反。
公元前154年,蓄谋已久的吴王刘濞带头发动七国之乱,在初期,叛军连战连捷、进展顺利,其后开始围攻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而汉景帝则派出太尉周亚夫出马,负责前去对付叛军的主力吴楚联军。
梁国被叛军围攻、险象环生之际,梁王向周亚夫求援。但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实力强劲,自己直接硬上赢面不大,因此计划用梁王军队耗住吴、楚主力,待敌人精疲力尽时自己再上。
因此,当梁王心急火燎的请朝廷主力前去救命时,周亚夫却屯兵梁国以北;任凭对方怎么催,他都摆出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梁王急得两眼发红,只好写信给哥哥汉景帝。但即使景帝亲自下诏书,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
梁王毫无办法,但自己跟汉景帝是亲兄弟,不可能投降叛军,因此梁国上下豁出一切、殊死抵抗,吴楚联军一时间还真没啥办法。后来,在叛军粮道被断、精疲力竭、逐渐败散之际,周亚夫趁机追击,大破吴、楚联军,七国之乱宣告失败。
但对于周亚夫拿自己当诱饵这事,梁王刘武一直耿耿于怀,从此两人势同水火。后来周亚夫逐渐失势,与这事也有些关系。
我们可以发现,齐军进攻魏国境内、吸引庞涓回救的思路,其实跟西汉时吴楚联军围攻梁国、吸引汉军主力几乎一模一样,可以理解为想围城打援。
但以当时魏国的雄厚实力,齐国几万大军劳师远征,在短期内不可能拿大梁城怎么样;庞涓的最佳方案,也许正是像周亚夫那样:耗尽齐国远征军的精力与耐心,抓住机会前后夹击,一举击败对方。
但在两次战役中,庞涓在得知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都是立即回救,这体现出他的一个显著特点:面对国都危急,他不分析哪种方案最有利,只是遵守王命不可违”的原则,竭尽自己所能尽快往回赶,甚至不惜丢下辎重、日夜兼程,结果连续两次都上了孙膑的大当。忠心为君、尽心国事,也许这就是庞涓为啥能在人才济济的魏国长期担任主将的原因。
此外,庞涓和孙膑的矛盾到底在哪里?庞涓为什么会不惜致残自己的同门师兄弟?他真的是个十恶不赦的小人吗?
结合两人体现出的性格来看,庞涓加害孙膑,不大可能仅仅是出于嫉妒才能。两人多年同窗学习,对于对方的为人、性格里当一清二楚,他们的人生态度、为人处世原则相去甚远,也许冲突的种子早就埋下。如果庞涓真的嫉恨孙膑的才华,为什么不直接杀掉他,再不济也可以破坏他的思维能力啊!为啥采取断腿、脸上刺字这种丝毫不损害对方头脑、反而刺激对方复仇斗志的愚蠢办法呢?
庞涓与孙膑的争斗,也许并没有道德高下之分,有的只是兵不厌诈这一军事思想取代传统作战理念的过程。
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记载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孙膑与庞涓的师傅是鬼谷子的说法来源于明末小说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和末清初时人吴门啸客《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
扩展资料:
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庞涓
-孙膑
孙膑,山东鄄城人,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为鬼谷子王诩的徒弟,同庞涓一师之徒。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扩展资料:
孙膑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两次击败魏国帮助齐国成就霸业,并且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为后世留下重要军事理论。历朝历代对于孙膑都有很高的评价。孙膑遭到庞涓陷害失去双足,身体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最终两次击败庞涓,得以报仇。
孙膑身残志坚的精神也得到了后世的称赞。孙膑虽然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巩仍批评他鼓励发动战争,最后致使社稷倾覆,国家灭亡。
一、家世出身
卫公子惠孙之后,以字为氏。卫有陶叔,为司徒后有,陶叔氏、司徒氏。 武公生季衅,采于宁为宁氏。 孙权号吴,而四世亡于晋,又有厉氏(孙皓以秀奔魏改姓厉。
《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与《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等碑文,孙武源出卫国姬姓孙乙。唐代孙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记载孙膑是卫武公的后代。
二、逃奔齐国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三、田忌赛马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作为赌注。孙膑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孙膑在“田忌赛马”故事中所采用的方法,被视为“策对论”的最早运用。
-孙膑
是不是《战国纵横》
那是不是《锋剑春秋》(又名《孙膑大破诸仙阵》、《后列国志》、《万仙斗法兴秦传》、《万仙斗法后列国志》、《锋剑春秋后列国志》、《后东周锋剑春秋》、《后东周列国志》) 十卷六十回 存不题撰人。
http://wenkubaiducom/view/f9b5c281e53a580216fcfeadhtml
在百度文库里搜到的 看看是不是
鬼谷先生四大入世弟子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可能孙膑为人处世要好些,据说在庞涓出山后,鬼谷子便把绝学传于孙膑,还预测孙膑日后有一劫,让其改名孙膑,之前是叫孙宾。(所以说有个偏心的师傅很重要,哈哈)
庞涓 :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在鬼谷子门下,后急于出山(孙膑三日后也出山)在王错的举荐下得到魏王的赏识,建功立业,后死于马陵。( 公元前342年,魏国和韩国交战,韩国派使者前往齐国,让其出兵援救。此时孙膑继续采用围魏救赵的方法去救韩国,庞涓果然撤兵赶回魏国,孙膑考虑到齐国士兵怯战,于是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庞涓看完后很高兴,觉得齐国士兵胆小怯战,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于是点火查看。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也有说被箭射死),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 )
(庞涓)
苏秦 :在鬼谷子门下学成之后,回到家中,家里人都说苏秦只会嘴上说有什么用,苏秦也觉得读了这么多书终究不能功成名就苦研《阴符》,最后从中领悟到合纵之术,觉得可以出去游说了。果不其然,经过说韩、说魏、说齐、说楚、合纵之术成功,以纵弱抵御强秦,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于是派人刺杀苏秦,被刺伤的苏秦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也命不久矣,便让齐王把自己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这样就可以找出刺杀我的凶手了。齐王就按照苏秦的方法果然抓到了凶手。 )
张仪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和苏秦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游说之术,游说楚王、游说韩王、游说齐王、游说赵王、游说燕王,最后以连横破了苏秦的合纵。(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与张仪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离开秦国,前往魏国,是年五月卒于魏。 历史 记载是病死的。 )
孙膑: 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后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据 历史 记载,孙膑是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
看完这些,相对其他三人来说结局算可以的,庞涓也算是自食其果,害人终害己;苏秦是虽是自己要求但结局也不好;张仪也是病死的。
这个问题本来就有问题。首先,鬼谷子的四大徒弟的问题。实际上孙膑和庞涓并不是鬼谷子的徒弟,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才把孙膑和庞涓杜撰成鬼谷子的弟子。但是需要说一句的是,孙膑和庞涓两人的确是同窗。但是即便如题主所言,孙膑也得到了善终。
其次,我们再来看下鬼谷子弟子不得善终的事情,这里要说一句,最近网上有人把毛遂也当作鬼谷子的徒弟。的确,毛遂是纵横家,但是他是不是鬼谷子的弟子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说毛遂也不得好死,实际上也是杜撰的,毛遂的结局,史料并没记载。
我们言归正传,鬼谷子的弟子真的团灭吗,这又是谣言,比如张仪就得到了善终,司马迁说的很清楚:张仪相魏一岁,卒於魏也。
张仪不仅得到了善终,还是以魏国的国相的身份去世的。
那么,为什么题主会问这个有问题的问题呢?因为谣言,很多时候谣言更生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使得人们更愿意接受谣言的蛊惑,其次是儒家的道德观,任何事情都喜欢拿道德来批判别人,而纵横家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纵横家和儒家的三观截然不同。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儒家是做人的学问,纵横家是做事的学问。
其实这个问题有些不妥,在鬼谷子的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和张仪中,不仅是孙膑,张仪也是寿终正寝,只有庞涓和苏秦是死于非命的。那么同是鬼谷子的徒弟,而且都对战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下面我们对这几人分别分析一下,就知道为什么有人善终,有人凶死。
庞涓
庞涓为人所熟知的是陷害同门孙膑,最后死在孙膑箭下的事。但是 历史 上庞涓的战绩是非常的了得,其创设的魏武卒更是让魏国的军事力量上升了一个台阶。对于庞涓这样的结局,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 魏惠王昏庸
魏惠王在政治上实行平衡术,让公子卬和庞涓相互制衡,这样就便于自己掌控局面,而公子卬能力有限,这限制了庞涓的军事改革,阻碍了魏国进一步强大;在外交上,魏惠王刚愎自用,先是称王,成为出头鸟,后是攻韩攻赵,耗费了国力,为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2 庞涓好名利
庞涓希望像吴起一样出将入相,在魏国获得地位后,明知魏惠王昏庸、公子卬掣肘,却依然不愿放弃名利,苦苦硬撑;
3 庞涓确实技不如人
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桂陵之战战法确实高明,而减灶计的马陵之战也熟谙庞涓心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得不说在作战方略方便,庞涓相比孙膑还是差一些。
苏秦
苏秦创设“合纵”之策使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而自己更是身配六国相印。合纵被迫后苏秦逃到燕国,竟私通燕王的母亲,他害怕以后被报复就逃到了齐国,当时齐国诸臣因争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不治而亡。我认为苏秦的失败有两点
1.苏秦的合纵策略注定了自己会失败
当时六国各怀鬼胎,只顾眼前和自己的利益,他们的联盟仅仅是缓解秦国的强势,这种局面下,合众是不可能长期有效的。
2.苏秦为人高调,树大招风
苏秦当时身配六国相印、衣锦还乡,周天子清道欢迎,其排场“非王而胜王”,可见苏秦为人是多么的高调。因此当他最后逃往齐国,众大夫知道苏秦这样的人必会争取名利,因此未来争宠而刺杀了苏秦。
张仪
张仪为秦国立下的功勋为人所所熟知,他在秦惠王一代极受信任,当秦惠王驾崩、秦武王继位后,他知道秦武王对自己有意见,选择逃往魏国,最后在魏国为相一年而寿终正寝。张仪能有如此结局,必有其过人之处。
首先,张仪更有远见,一开始就能为秦国制定适合国情的“连横”之策,这一国策相对合纵来说更加高明,也为张仪辉煌的一生打下基础;
其次,张仪时刻为自己想好后路,不管是张仪被囚楚国,还是最后逃往魏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好如何化解危机而做出的选择,事事想好退路,必然不会出现凶死的结果。
最后,张仪不贪恋权势,能够知难而退。苏秦知道秦武王不喜欢自己,但是他不贪恋秦相的权势,选择逃往魏国,而避免了在秦国受到迫害。
孙膑
孙膑因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击溃的魏国,奠定了齐国的霸业,这些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齐国替代魏国成为当时的霸主后,齐国内部邹忌和田忌争权,孙膑见此,知道自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他不想再见到更多的勾心斗角,于是选择了归隐,算是功成身退。
鬼谷子的弟子,在《史记》中明确记载的只有苏秦和张仪;所谓孙膑和庞涓的鬼谷子的记载,那是明清小说《孙庞斗志演义》最早的说法,到《东周列国志》将其发扬光大;另外一些传说中,商鞅、毛遂、庞煖等人也都成了鬼谷子弟子,无怪有一些读物把战国史形容成“鬼谷子的局”。实际上,只有苏秦、张仪是鬼谷门生。
但是另外据《战国纵横家书》等资料,苏秦和张仪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那么鬼谷应该也是个纵横学派,并不是一个人。在《史记》里,苏秦是在齐国受到重用,被小人忌恨而刺杀;但在《战国纵横家书》里,苏秦是作为燕昭王的卧底进入齐国,事发后被齐闵王处死。总之都是死于非命。而张仪虽然被秦武王免职,但是在魏国善终的。
其实当时的纵横家还有很多,比如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和张仪齐名的公孙衍,楚汉战争期间还有郦食其、蒯通。这些人起于布衣之家,却往往在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当然其中的政治风险也极大,比如郦食其也被下了油锅。但整体来说这些人还是善终的多,苏秦可以说是运气不好了,但其能力还是强的。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精通道家、兵法家、纵横家、法家等百家学问, 因隐居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部云梦山鬼谷洞,故自称鬼谷先生。
1鬼谷子。网络配图
鬼谷子的老师是老子,他门下弟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李悝、西门豹、李悝、范睢、李冰、徐福等500位,个个出山后都大放异彩,出将入相。
2商鞅。网络配图
通常我们知道鬼谷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4大弟子。其实,鬼谷子弟子中不得善终很多,如商鞅遭车裂、秦相吕不韦饮鸩自尽、战神白起赐自刎、李牧遭离间被杀害,等等。相对而言,孙膑、王翦等选择急流勇退者,都有一个好的归宿。
3孙膑。网络配图
孙膑出山仕魏国,遭同窗庞涓捏造罪名以膑刑、黥刑后,被迫出逃齐国。辅佐齐国大将田忌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击败庞涓,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4孙膑。网络配图
晚年,孙膑辞官归故里(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著书立说,齐王常派官员探视。孙膑去世后,前往祭奠的官员和百姓络绎不绝。
5白起。网络配图
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4大名将。在秦始皇统六国的战争中,率秦军破赵、灭燕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并向秦王推荐其他将领继续完成统一大业。
6王翦。网络配图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4),李信攻楚兵败后,秦王嬴政亲自乘快车到王翦老家频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请王翦出山灭楚。王翦率60万秦军出征前,向秦王连续5次求赐美田,以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王翦都要求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我是“红雨说 历史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鬼谷子四位徒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为什么没有好的下场,其实和为官之道和为人之道有关。
孙膑先苦后甜,得遇明主,孙膑和庞涓为师兄弟,但是孙膑心胸宽广,善良,庞涓心胸狭窄,虽然认为孙膑强于自己,但是为了不让孙膑在诸侯中扬名立万,他把孙膑骗到了魏国,在魏国他挖去孙膑的膑骨,把孙膑拴在柱子上当动物供人观赏,后来齐国使者慧眼是人,救走了孙膑。庞涓在魏国做出了巨大贡献。魏国在战国前期成为诸侯国中最大的国家,庞涓功劳重大。
孙膑到了齐国,在田忌赛马中帮助田忌赢得比赛,受到了重用。在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中两次大败庞涓,最后在树下逼死庞涓。
苏秦出士,被秦王贬损,回去两年的头悬梁锥刺股最终被燕王看中,身佩6国相印,最后在齐国以反间计被弄死,辉煌一时,死的方式不免让人慨叹。
张仪可以说为秦国兼并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破苏秦的合纵,其实张仪结局三个惨的里边算好的,起码正常死亡,即使最后怀才不遇,郁闷而亡,只是他为了利益出卖祖国,不得不说,纵横家真的是一怒诸侯惧,安息而天下息。为己利,玩弄天下于鼓掌之间。
文/红雨说 历史
鬼谷子,姓王名诩,道号玄微子,春秋战国人。据说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学兵法无所不晓。
鬼谷子隐居鬼谷 ,教导过无数徒弟,但唯有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四人闻名于世。
孙膑战国时兵法家,曾著《孙膑兵法》。刚从鬼谷出来的孙膑还不知人心险恶,而师弟庞涓素来示好于孙膑。所以当在魏国任大将军的庞涓邀请孙膑去的时候,孙膑欣然前往。谁知庞涓嫉妒孙膑才能,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通齐国,还假惺惺的向魏王求情,不知情的孙膑感念庞涓求情之恩,想写出《孙子兵法》交与庞涓,幸一僮仆告知真相,才没让庞涓得逞。
然后孙膑就开始装疯卖傻,有一次乘着庞涓松懈的时候私会了齐使,齐使偷偷将孙膑带去了齐国病并推荐给了大将田忌。孙膑通过帮助田忌赛马赢得胜利展示了才能,田忌又将孙膑推荐给齐王。孙膑一番言论下来,齐王见识到了孙膑之才,立马拜为军师。
于是后面就有了围魏救赵,设伏马陵等著名战役。
而马陵战役之后孙膑就功成辞赏,遁迹藏名。
庞涓战国时大将,鬼谷子徒弟。因嫉妒孙膑才能把孙膑骗到魏国想窃取《孙子兵法》,然而未果,还与孙膑结仇。
后齐国与魏国交战,被孙膑设计死于马陵。也算种因得果了。
苏秦,战国时纵横家,被赵封武安君。
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后合纵解除之后苏秦到了燕国,与燕文公夫人有染,后又跑到齐国。齐臣为争宠而刺杀苏秦。苏秦重伤不治而亡。
张仪,战国时纵横家,以连横之术破合纵之策,两任秦相。秦慧文王死后,武王继位。而苏秦与武王有隙,故离秦往魏,后病逝于魏。
鬼谷子是战国的一位大贤,他既不像儒家那样安分守己,也不像老庄那样超脱世俗,你说他超脱世俗吧但是他还教出了四位徒弟想要他们一导战国的乱世,你说他为国为民吧但是他自己本人身怀经天纬地之学,但是就是隐于深山老林中。
虽然他教出了四位旷世奇才,但是却只有一位得到了善终,一位惨死、一位颠沛流离、一位被逼自刎。四个人每个人都是封王拜相的人物,但偏偏都落到了如此下场,难道鬼谷子没有教过他们如何善终吗?为什么曾经的大才会落到如此下场?我们来看看这四个人的死因。
庞涓原本就和孙膑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家之道,而且庞涓下山之后就来到了身处四战之地的魏国,之后常年征韩伐赵、讨楚抗齐,硬是在那乱世中奠定了鬼谷弟子的威名。但是之后和孙膑同朝为官,怕孙膑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就用计将其膝盖骨剔去,并且在脸上刻字。但是伟大的人不会因此而埋没的,之后的孙膑到齐国之后就开始了对魏的报复。先是在桂陵大挫魏国威名,之后就是在马陵围歼了庞涓。而庞涓也在乱军中自刎了,因为他知道他没脸去见孙膑,毕竟曾经同窗的兄弟被他迫害成残疾人,所以他选择了自刎。
与此同时的孙膑在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胜利之后,就选择了隐居,辞去了官职回归故里。从此不问世间俗事,专心著书立说。孙膑看遍了人间的丑恶,原本和自己最好的同窗师弟一起同朝为官,但是因为一时的嫉妒陷害他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是孙膑也并没有因此放弃庞涓,庞涓自刎之后,孙膑还待庞涓的头颅回到了齐国,并且亲自为庞涓立碑,孙膑也因此辞去了官职,也是唯一一个善终的人。
如果说孙膑是因为庞涓的嫉妒,那么苏秦和张仪两人之间就有的说了。苏秦师出鬼谷之后回家刻苦读书,甚至达到了悬梁刺股的地步。之后的他身佩六国相印,力主六国合纵。然而张仪恐怕就是苏秦的命中冤家,张仪在秦国为了证明天下大势是在慢慢的统一的,而不是苏秦那诸侯相安,于是他就发起了连横破除合纵。
苏秦是这几个人中爬的最高的人,被赵国封为武安君,自己更是身佩六国相印,然而苏秦也是摔的最惨的。苏秦为了弱齐鼓励齐王增高宫殿,大兴土木。但是之后因为和齐国大夫争权被刺杀,死之后尸体还被车裂。与此同时的张仪混的也越来越不如以前了,秦惠文王死后张仪就不得秦武王的看重。秦武王以为张仪朝秦暮楚没有忠心,于是就将其挤兑出去。张仪为秦国的强大操劳了一辈子,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的回到了魏国。
纵观鬼谷四子也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庞涓嫉妒孙膑是因为孙膑不是魏国人,而庞涓怕以后和孙膑同台对决自己不是孙膑的对手,于是就陷害了孙膑。孙膑也知道庞涓为什么陷害自己,所以在庞涓死后也为庞涓立了碑,而且从此就潜心隐居,不再过问兵戈之事。张仪和苏秦爱恨相加,当两人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也都彼此帮助的对方,苏秦帮助张仪去了秦国,张仪也许诺了只要苏秦在赵,那么秦国就不攻打赵国。但是命运注定了只有一个人会成功,之后始皇的一同也注定了连横的成功,苏秦的败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鬼谷子的弟子只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不是鬼谷子的弟子。
苏秦、张仪是鬼谷门下,这毋庸置疑。对孙庞二人,《史记》只记载“俱学兵法”。但对于其师承并未言明。
而在小说《孙庞演义》中,明确而详细的记载了孙膑、庞涓皆师承自鬼谷门下。但演义的小说不等同于史实。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关云长首次大显神威是温酒斩华雄。紧接着梅开二度,与大哥和三弟一起,于虎牢关大败吕布。而事实是,公孙瓒并未率领刘关张与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而是在扩充自己的地盘。所谓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以及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完全是虚构的。
演义中可以虚构关云长的诸多英雄事迹,虚构一下孙膑、庞涓的师承,就更是小儿科了。显然,明清时期的演义小说,是不足为据的。
鄙人以为,孙、庞可能师承自儒家兵家大师吴起。二人应当比鬼谷子年长。若如此,孙膑、庞涓、鬼谷子、张仪、苏秦所处的年代,才合乎情理。因为在战国时代,人的寿命一般在50多岁(若计算未成年夭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相当于今天的70多岁;较为长寿的孔子寿命为70余岁,相当于90多岁;达到寿命极致的荀子,也仅有90余岁;相当今天130余岁。总之,鬼谷子不可能活二百多岁。
至此,神秘的鬼谷子也返璞归真——鬼谷子仅是纵横家的创始人,与兵家无涉。他更非仙人,而是生于战国中前期,卒于战国中期。
苏秦张仪才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很可能师承自儒家和兵家大师吴起。
其实史书里,包括史记,明确记载是鬼谷子的弟子,只有张仪与苏秦,而庞涓和孙膑是说是师兄弟,并没有说鬼谷子,不过民间传说有说他们是鬼谷子的弟子,其实,不止他们四个,春秋战国里面有点名气的人都被认为是鬼谷子的弟子。
比如商鞅,吕不韦,韩非子,李斯等等,有的人认为,其实鬼谷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学派,或者说,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智慧的结晶,不过,这些不重要,那我们来看看这四个人的下场是怎么样的,是不是真像题主所说的只有孙膑一个人得以善终。
张仪,我们知道张仪与苏秦是纵横家,而张仪是主张连横的,就是六国要与秦国好,而苏秦是合纵的,六国自己好,不要跟秦国,还一起打秦国,张仪要做的事情,就是破坏六国的关系。
我们都很熟悉张仪与楚怀王的故事,秦国最忌惮的是两个国家,那就是楚国和齐国,而楚怀王过于贪心,被张仪所戏弄,楚国与齐国断了关系,最终楚怀王再次被张仪欺骗,入秦之后,就被秦国所扣留,最终死于秦国。
而张仪的结局呢,支持他的秦惠王死了,不喜欢他的秦武王即位了,有人甚至建议秦武王要杀掉张仪,张仪可没那么容易束手就擒,他反过来说服秦武王派自己入魏国,张仪可是人才,在魏国被任命国相,一年之后病逝,由此可见,张仪也是善终的。
苏秦最得罪的,就是用纵横术成为六国纵长,佩戴六国相印,使得秦国十五年不出函谷关,可是苏秦过得越好,嫉妒他的人就越多,无奈之下,苏秦只能从燕国到齐国,而到了齐国,这样的事情依旧,最终被齐国大夫派人刺杀而死,而苏秦为了抓住刺客,不惜让自己被车裂,结局确实不好。
庞涓,战国里面最先强大的不是楚国,也不是秦国,而是魏国,庞涓能力也不错,只可惜不是同门孙膑的对手,最终桂陵之战被俘虏,马陵之战中埋伏自刎而死,而魏国就失去了称霸的实力。
孙膑,孙膑留给我们的就是田忌赛马,还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精彩表演,还留给后世《孙膑书法》,还有一个成语,一条计策,那就是“围魏救赵”,而孙膑结局如何,史书没有任何记载,说是善终,也合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