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
原著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作者以甜蜜的爱情去贯穿全文,并非只是一本爱情小说。
悲剧的结尾,相爱的两个人无法在一起,揭示了一个残忍的社会现象,就是同性人的爱情是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的,尤其是在那个思想还不太开放的时代。
剧情: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美国作家安德烈·艾席蒙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7年。
该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17岁少年埃利奥在意大利小城的夏日邂逅了24岁青年奥利弗,并在此后的六个星期里,发展了令他在之后的几十年魂牵梦萦的爱恋。
小说语言风格细腻、直白且质朴,并从艾力奥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对白来表现恋爱的青涩美和朦胧美、“圣克莱门特症候群”式的试探美和含蓄美。
在大多数国家,王室为了继承,往往会由上一届的国王去决定王子未来的王后是谁,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说是父母包办婚姻,大多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我觉得那样并不幸福,两个人相爱在一起才能够幸福,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不丹国王和王后的甜蜜爱情故事。故事还要追溯到18年前,当时的旺楚克还只是王子,不过这个王子却非常低调,谦虚,从来不把自己身份抬得有多么尊贵,就在一次家庭野餐聚会中,他碰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佩玛,在当时佩玛对旺楚克一见钟情,当时的佩玛只有有七岁就和旺楚克表白了,旺楚克被佩马的认真所感动了,就与佩玛约定,如果在长大以后,男方未娶,女方未嫁,并且还都惦念对方,那么两个人就在一起。就是这样,童话般的故事,也就是这样,命运的安排,但是旺楚克和佩玛身份是悬殊的,旺楚克是高高在上的王子,而佩玛只是一介平民,所以在佩玛的心中总是充满着不安,很怕在旺楚克当上国王之后,就会娶了别人,旺楚克为了不让佩玛担心,就提前将她接到王室同居。也是旺楚克的婚姻,打破了以往以来政治的联姻,而佩玛也并不是无才能的人,她是美貌与才华兼备的王后,非常能受到不丹民众的追捧,两个人可以说是佳偶天成,就连他们的婚礼也是低调的,参加婚宴的并不是什么王室贵族,而是居住在附近村庄的村民,这样的国王与王后怎能让人不喜欢?就是这样童话般的故事邂逅在了两个被上天眷顾的才子佳人身上,他们的婚姻是自由恋爱的浪漫结晶。
读完了这篇故事,是不是感觉非常的甜蜜呢?
也相信缘分
时光,既能让人爱到荼蘼
恨到惊心
也能让人不悲不喜
波澜不惊——
缘来缘去
我自安然
时间消磨着情感和记忆
温柔的,美好的
眨眼间
物换了,人也变了
生活
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
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有你在我不怕岁月蹉跎
我爱你爱的非常执着,
我对你的感情不再磨合。
即使我在外长久漂泊,
你也是我心中不落的星座。
有好久我对你没有抚摸,
你的身影老在我脑海里闪闪躲躲。
我感觉我不是你心目中称职的大哥,
漂泊的我没有能清除你周围的寂寞。
但我知道你是在为我掌舵,
心中的寄托也就生出许许多多。
我相信不论处在任何时刻,
没有你我的一切就会与活泼隔绝。
有你在我不怕岁月蹉跎,
我相信有所付出也将会有所收获。
暗流穷尽,红颜梦,一世情殇
时光的尘埃,抹不去相思的涟漪。就象一个回眸,一个眼神,就定格在爱的十字架上。一生的纠缠,是那么的此起彼伏,谁能忘记那天涯路,人生漫漫,其乐融欢。真爱,就象一个爱的锁链,把痛苦的相思锁紧。那菩提树下的爱和婆罗印上的镌刻,都是那么的铭刻,烟雨迷蒙的樵头,是否能看到恋人的影,在徘徊。
一种无言的痛,永远的埋在心间。半夜透凉的心境,唯有自己独饮。不想在去扯开薄薄的纱,揭开那伤心事,只有玉枕纱幔,在梦里情牵。
就象昨夜的雨疏雨骤,无法忘记那绝情的画面。你的脸似冰霜,嘴吐寒冰,把我对你的爱定格在那空茫场上。似利剑穿心,我象一只东倒西歪的帆,没有了着力点,那痛苦的船不知飘摇到何处,才是我爱的彼岸。
也许,应验了那句话:“爱得越深恨就越深的道理。”此时就象被绑在痛苦的十字架上,任凭你在我的身上抽打刮割,我都无所谓,因为我早已属于你,即使你把我粉身碎骨,我都愿意,谁让我是你的,一生一世都无法券改的允诺。
你的暗香盈秀,似把我醉在黄花酒中。我醉,我晕,我象被你驾驭在云顶上。那美,那幸福,那回味的滋味叫我魂牵梦绕,似爱的卷帘风,把我的美梦盈牵。我象在惊涛骇浪里执箫抒怀,在波澜壮阔里吹笛奏爱,就象你美丽的曼妙,在我心海里荡漾,我象牵着红鹦鹉的脚在飞,在荡。那美若仙境的抵触,总是徘徊在我的心间,是那样的抹不去,似藤藤的丝连,叫我心碎的缠绵。
爱呀?怎么这么难!爱你时是那么的惊涛骇浪,不爱你时就象冷若冰霜。是现实的无奈,还是爱得不够深浅。总而言之,爱难道真的是捧场做戏。爱就爱了,不爱就一拍既散。很现实,也很残酷。倘若你要去捡回爱的肥和瘦,到死你也不会明白。不真心,永远得不到爱,只有空徘徊,才是你的无奈。
我们谁都想过风花雪夜的日子,我们谁都想天长地久,地老天荒。可是现实又是怎样呢?你想人家不想,你爱人家不爱,那不就是空徘徊,又无奈的结局吗?你此时想放下,又放下不了,你爱她是那么的至深,甚至说已经到了顶峰。但人家对你的爱,只是涉取,根本一点也没有打动人家的心,或者说只是和你玩玩而已,不值得一提。是你的不够诚心没有打动她,还是你的千般疼爱叫她生厌,纵然一句话,她归根结底就不爱你,只是你的一相情愿罢了,这不就是所谓的单相思吗?女人苦,男人更苦,特别是被这样女人抛弃的男人,还那样的痴爱人家,更是苦不堪言。
都说拨开云雾见晴天,到现在还是那样呢?我就象在你的一团迷雾中生活着和痴恋着,那单相思的苦,只有我独自忍受。锁楼不住空留走,人去楼空万捷径。枯草,小径空徘徊,冷落寒秋独自忍。
暮霭凌空,画楼捷径。我就象一只寒鸦在凄怆的寒夜里飞奔,折腾。屋里洒落遗弃的银川瀑布,早已被你的嫚纱莲影卷走,我象惆怅的庐户,象僧侣在孤庙里踌躇。
极目远眺,芳草天涯,那些参差的烟树,找不到栖息的处所,就象在云雾里飘楚,在晚霁的烟波里野渡,独影摇红,一片凄清苦雨,那般爱里词穷。
别愁纷絮,一切都在空茫中。想催年更景,一切都是烟云。想找回云雾里的烂漫,可老天不肯着眼。只有肝肠寸断,在爱的云雾里飘游,苦了天,苦了地,苦了爱的自己。
天涯海角谁知我心愁,唯有我独自令。
相关专题:红颜 情殇 徘徊 相思
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心中充满阳光,脸上才会光辉灿烂
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心中充满阳光,脸上才会光辉灿烂。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愉己也愉人;常怀欣赏之心的人,悦己也悦人。真正的潇洒,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无忧无虑、无恐无惧、轻松愉快,就是人生的潇洒与幸福。
爱在时光里流转母亲怀我的时候,得了场大病,吃了很多药,你是医生,知道哪些药对胎儿的影响,和母亲商量一下,决定把孩子做掉。可是奶奶坚决不同意,因为按照家乡风俗,如果第一个孩子不要,那么以后就不会再有孩子了,虽然知道这是迷信的说法,你还是听了奶奶的话。和母亲说:“无论生出什么样的孩子,咱认了,是咱的,咱就养。”
5岁那年,母亲又怀孕了,她自己拿主意做掉,你知道后,指着我对母亲说:“你看她从小身体就不好,多可怜,如果没有个兄弟姐妹不是更可怜,咱们不能照顾她一辈子,把这个孩子留下吧。”母亲听了你的话,所以那年我多了一个妹妹。
10岁那年,你开始喝酒,以前你是滴酒不沾的,也从不抱怨生活。而那时你却每天都以各种生活琐事跟母亲吵架。那时我很害怕,我怕你们离婚,也就是那时,我开始恨你。并且在心里告诉自己:等“这个男人”老了,我是不会照顾他的。
14岁那年,我上了初中,这就意味着我可以以学习忙为由剪短发了(在你眼里女人就是应该留长发的)。当你看了我新剪的短发后,当天便和母亲吵了一架,而且我记得从那以后你没用正眼看过我。当时的我又处在叛逆期,所以我的头发越剪越短,尽管后来我羡慕长发的女孩……
17岁那年,学校放假,母亲让我帮家里干农活,你很生气地对母亲说:“你叫她来干啥?你看看她那么瘦能干什么?”见你对母亲吼,我拼命的干活,为的是不让母亲失望,也希望你能改变对我的“偏见”。邻居们都夸我虽然是个读书人,干农活也不落后,可是你还是抱怨道:“再怎么优秀长大了也得嫁人。”你说完我就跑回家哭。
19岁那年,你得了抑郁症,在大量的酒精和阿司匹林的作用下,你用一瓶农药结束了自己45岁的生命,在整理你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份遗书,它的大致内容是,你很佩服母亲,因为每当你对生活没有信心时,她都会一直鼓励你,你说母亲给了你第二条生命,你也很感谢她为你教育出了两个好女儿,你还说,对于母亲你没尽到一个丈夫该尽的责任,对于我和妹妹你没尽到一个当父亲的责任。
可是,父亲啊,那时的我多么幼稚,根本理解不了你的心,只是认为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父亲。而且我也把所有男人都看成是没有责任心的“人”。就在那时我也决定一辈子都不会结婚。
去年回家一次和母亲的彻夜长谈让我知道,你不想让母亲吃苦,却又无力改变现状,所以用酒精麻醉自己,不想让我像个男孩子一样所以让我留长发,不想让我干农活所以把我“气”回家……
今年我22岁,今天我看了一个视频,是每个父亲嫁女儿时的场面,没看到一半,我就看不下去了。我知道这说明我终于能体会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了。虽然已是天与地的距离,但我依然能体会到你那份深沉的爱。“爸爸”这个词这些年都用“他”来代替,我想以后就不会了。
爱,在时光里流转,转过了千山万水,转过了时间的荒凉,转过了天与地的距离,却不曾削减。
花开的时间木颜希,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相信!
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如果不是你 我不会相信 朋友比情人还死心塌地
——题记
你昨晚说得对,毕竟这2年的大学生活我们都形影不离。海冰到现在也分不清你我。
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相信。在大学里面,还会有同桌这2个字。我们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泡图书馆。在路上,毫无淑女的傻笑。说着鸡蛋,说着番茄,说着泥沙。把我每个偶像的都取个名字,然后在大路;肆无忌惮的说着他们的事情。时不时有别人不解的眼神,但我们依然傻笑着,然后跟对方说:斯文点。
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相信。在宿舍里面,还可以有好朋友。别人都说在同一个宿舍的,总会闹矛盾;好朋友一般不是舍友。但因为你,让我相信;原来不是的。每天中午回到宿舍,都是你赶我上床睡觉。因为我比较猪,要睡很长时间!
有时,我们会忽然很迷茫。陪着对方到跑道,跑几圈,静下来,吹着风,诉说自己的不安!也会早早的跑去洗澡,把水调到最大,久久才出来;在里面可以尽情的哭,没有人会知道。脸湿湿的出来,别人也不知道那原来是泪,而不是水。
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相信。在大学里面,还会有这么傻,这么天真的人。
我们傻到,别人说什么都相信!
傻到,一点点事情,就感动的流泪!
傻到,整天争执着哪条路回宿舍比较近;还比赛看谁回宿舍比较快!
傻到, 以为只要说真话,别人就不会怪罪。以为真话,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
傻到,以为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实现!
从大一开学开始,我们就一直形影不离。习惯了有你的日子!
我们都是理性的人,却用着感性生活着!
可以很大方的对对方说:“没关系,我可以理解。”
但不开心,你我都无法限制。理解是一回事,不开心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喜欢把不开心摆在脸上,看见你不开心,我也开心不起。
即使只是2年,那回忆已是满满的!
习惯了有你的日子,最后感谢你!
木颜希,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相信!
相关专题:相信 别人 开心 宿舍
天荒地老在时光的旋转下磨灭 2014伤感的qq情侣个性签名
你出石头,我出布,你输了,陪我一辈子
你出剪刀,我出布,我输了,陪你一辈子
--- 你若不惜,我亦不爱
--- 你若要走,我必不留
“放不下是什么感觉?” “你怕黑,偏偏他是灯光。”
“离不开是什么感觉?” “你怕冷,偏偏她是太阳。”
我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观生望死。
我用一朵花败的时间谈情说爱。
我留不住算不出,这不可挽留的`流年。
我看不到触不到,这不可遇见的流年。
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
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
我很简单,只要你一句温暖的晚安
我不复杂,只要你一句温和的早安
莪拿青春赌明天,明天会不会让莪失望
莪用生命去爱迩,爱迩会不会让莪受伤
我爱你,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
我想你,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
向日葵,永远对着不属于它的阳光微笑。
阳光,永远给着不属于它的向日葵温暖。
天荒地老在时光的旋转下,被一点一点磨灭。
地久天长在时间的流逝中,被一点一点抹灭。
我指尖轻轻流转过的逝水流年,我们心疼不已。
我手端轻轻流转过的浮生若梦,我们叹息不已。
我怀念这夏季如流水般绵延不息的小甜蜜。
我想念这秋季如落叶般生生不息的小幸福。
不怕风看穿我的孤单,我只怕你看穿我的小心思。
不怕雨看穿我的寂寥,我只怕你看穿我的小纠结。
熬过七年之痒,少年我做你的新娘可好?
熬过七年之痒,姑娘我做你的新郎可好?
孤单是一种纯粹,是爱退去后再没有的所谓。
泪水是一种防备,是厌倦藏在你心里的负累。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顺其自然。
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
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个人在爱你。
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
走过那些是是非非 结果到底是喜是悲。
走过那些忐忐忑忑 结果到底是欢实愁。
如果你怕老,那么,我替你老。
如果你怕苦,那么,我替你苦。
有的人,虽然了解至深,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有的人,即便初次邂逅,便已无法自拔爱上他。
我愿意在你开心的时候陪你开心-
我愿意在你难过的时候陪你难过-
为了我儿子有one幸福美满の家,我要对儿子妈,好点。
为了我姑娘有one幸福美满の家,我要对姑娘爸,很好。
放心,有我在,绝不会让你再受到伤害。
安心,有我在,绝不会让你再感到孤独。
我根本不是会温柔的人,却一直在为你做尽温柔事。
我原本不是有耐心的人,却总是在对你用尽了耐心。
因为一个承诺,这个男人让我守了一辈子。
因为一个承诺,这个女人让我爱了一辈子。
生命有多少段空白填字游戏我天生愚蠢填不来
未来有多少人存在有种幸福我天生孤单等不来
有些事,演变的速度不容你多想。
有些人,变化的速度不容你多虑。
站在街上找寻我的方向,这座城市总在改变模样
想要唱歌周围陌生眼光,买朵阳光都被沧桑收藏
一个人久了, 不懂两个人的快乐
两个人久了, 不懂一个人的落寞
那些极少出现的情绪占据了过去整整一个回忆。
这些支离破碎的爱情侵蚀了未来整整一个世纪
一个人久了, 不懂两个人的快乐
两个人久了, 不懂一个人的落寞
我指尖轻轻流转过的逝水流年,我们心疼不已。
我手端轻轻流转过的浮生若梦,我们叹息不已。
相恋是你我执着于每一次幸福的瞬间烟火。
相爱是你我执着于每一次感动的瞬间花火。
你想象的,并非是我所谓的。
你所谓的,并非是我想象的。
我多么希望有那么一个人会狠狠的疼我。
我多么希望有那么一个人拼了命的爱我。
我想像蜡笔小新一样永远单纯可爱
我想像樱桃丸子一样永远精灵古怪
牵绊我的人,我让他永远站不起来。
扶起我的人,我让他永远不会摔倒。
你的出现,幸福曙光即刻出现在了我的眼帘。
你的在乎,甜蜜曙光即刻照耀在了我的心里。
我们温暖了彼此心却还是靠不进,
我们珍惜了彼此心却还是靠不上,
因为有了沵我才会那么那么那么的牵挂。
因为有了你我才会那么那么那么的疯狂。
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痊愈,如他。
有些人的伤口是在时间中慢慢溃烂,如我。
歌曲唱出来的不是一个个的曲调,而是感动的纪念。
日记所记录的不是一天天的事情,而是刻骨的爱情。
我的二分之一就是你的灵魂, -我爱你
我的二分之一就是你的生命, -我爱你
我以为我会是最坚强的那一个,我还是高估了自己
我以为你会是最无情的那一个,还是我贬低了自己
她很美、我只能默默的祝福她和他
他很帅、我只能远远的望着他和她
你出石头,我出布,你输了,陪我一辈子
你出剪刀,我出布,我输了,陪你一辈子
我生活在花花世界,所以可以三妻四妾。
我生活在当今社会,所以不会三从四德。
我不喜欢主动找你,因为我怕那是我自作多情。
我喜欢你主动找我,这样我才知道你不厌烦我。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父亲是位美术教师,曾做过美术馆长。14岁的毕加索考入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16岁毕业时画的《探望病人》一画参加全国美展,具有相当写实的造型水平。以后又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自由吸取艺术营养。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 "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愁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就是他的“玫瑰红时期”。尔后由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成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
32岁之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过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自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九十一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毕加索年表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此时,他的作品充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孤独和绝望、灾难与不幸的感觉。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的“粉红色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亚维农的少女》。
《亚维农的少女》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维农的少女》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由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所加,据说毕加索本人对之并不喜欢。但不管怎样,这只不过是作品名称罢了。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们常常有意识地不以标题来说明作品的内容。毕加索这幅《亚维农的少女》,想必亦是如此。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寓意的细节,都被画家一一去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虽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象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假如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后退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耀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卡思维勒像》
《卡思维勒像》,毕加索作,1910年,油画,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艺术中心藏。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这幅《卡思维勒像》,清楚显示了毕加索是怎样将这种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用于某个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令人费解的是,恰是在这种分解形象和舍弃色彩的极端抽象变形的描绘中,毕加索始终不肯放弃对于模特儿的参照。为了画这幅画,他让他的这位老朋友卡思维勒先生耐着性子摆好姿势,在他的面前端坐了有二十次。他不厌其烦地细心分解形体,从而获得一种似乎由层层交迭的透明色块所形成的画面结构。画中色彩仅有蓝色、赭色及灰紫色。色彩在这里只充当次要的角色。虽然在线条与块面的交错中,卡恩维勒先生形象的轮廊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却难以判断其与真人的相似性。研究毕加索的最著名的专家罗兰·彭罗斯,在看了这幅画后,曾作过这样的评述:“每分出一个面来,就导致邻近部分又分出一个平面,这样不断向后移动,不断产生直接感受,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层层涟漪。视线在这些涟漪中游动,可以在这里和那里捕捉到一些标志,例如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些梳理得很整齐的头发、一条表链以及一双交叉的手。但是,当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时,它会不断地感到在一些表面上游来游去的乐趣,因为这些表面正以其貌相似而令人信服……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产生想象;这种画面尽管模棱两可,却似乎是真的存在,而在这种新现实的匀称和谐生命的推动下,它会满心欢喜地作出自己的解释。”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1890年—1892年,油画,45×57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在这幅画上,我们可分辨出几个基于普通现实物象的图形:一个瓶子、一只玻璃杯和一把小提琴。它们都是以剪贴的报纸来表现的。在这里,画家所关注的焦点,其实仍然是基本形式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此时却是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对待。在分析立体主义的作品中,物象被缩减到其基本原素,即被分解为许多的小块面。毕加索以这些块面为构成要素,在画中组建了物象与空间的新秩序。他通过并置和连接那些笔触短促而奔放的块面,获得一种明晰剔透的画面结构,反映了某种严格而理性的作画程序。而如今,在综合立体主义的作品上,他所采取的恰是正好相反的程序。他不再以现实物象为起点,将物象朝着基本原素去分解,而是以基本原素为起点,将基本的形状及块面转化为客观物象的图形。这就是说,他在表现出瓶子、杯子及提琴之前,就已经把一个抽象的画面结构,组织和安排妥当了。通过对涂绘及笔触的舍弃,他甚至获得一种更为客观的真实。他采用报纸、墙纸、木纹纸,以及其他类似的材料,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块面。这些块面,一方面显示着画以外的那个世界,另一方面则以其有机的组合而显示出画的自身世界的统一性和独立性。难怪他的画商及好友卡恩维勒会如此地评价他:“即使没有摆弄画笔的本领,他也能搞出绝佳的作品。”在这幅拼贴的画上,左边的一块报纸表示一只瓶子,那块印有木纹的纸,则代表着一把提琴。而几根用木炭笔勾画的坚挺的线条,则使这种转换得以实现,并且将那些不相干的拼贴材料,纳入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这种拼贴的艺术语言,可谓立体派绘画的主要标志。毕加索曾说:“即使从美学角度来说人们也可以偏爱立体主义。但纸粘贴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在这种拼贴语言的运用中,毕加索显然比别的立体派画家(如布拉克、格里斯等)更为大胆和富于幻想。别的画家在拼贴不同的纸片时,多少要顾及到是否符合现实逻辑的问题,他们总是把木纹纸限于表示木质的物品(如桌子、吉他)。而毕加索则全然摆脱这种约束。在他的画上,一张花纹墙纸可用来表现桌面,一张报纸也可剪贴成小提琴。毕加索曾在与弗朗索瓦·吉洛的交谈中,阐述了他对于拼贴的看法:
“使用纸粘贴的目的是在于指出,不同的物质都可以引入构图,并且在画面上成为和自然相匹敌的现实。我们试图摆脱透视法,并且找到迷魂术(trompe L'esprit)。报纸的碎片从不用来表示报纸,我们用它来刻画一只瓶子、一把琴或者一张面孔。我们从不根据素材的字面意义使用它,而是脱离它的习惯背景,以便在本源视觉形象和它那新的最后定义之间引起冲突。如果报纸碎片可以变成一只瓶子,这就促使人们思考报纸和瓶子的好处。物品被移位,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格格不人的世界。我们就是要让人思考这种离奇性,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孤独地生活在一个很不使人放心的世界。”(弗朗索瓦·吉洛等《情侣笔下的毕加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0页)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起来,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然而,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可以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线吸引,其绝望的姿态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刻画出丰富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