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是上海非常小资有情调的一条小马路了,无论是上海本地人还是游客,都非常喜欢在武康路闲逛。今天介绍几家我吃过觉得值得打卡的美食餐厅。
1、 RAC BAR
这家餐厅很适合和闺蜜来吃brunch。它位于武康路和安福路交汇处,如果周末来吃,那肯定是必须排队的,室内室外的环境都不错,拍照很出片。可丽饼是它家的招牌菜,我一般还会点牛油果煮蛋吐司、酸奶碗。他们家喝的也不错,我喜欢百香果苏打。不过在这种市中心景点的价格肯定是不便宜了,人均150左右吧。
2、 into the force原力飞行
这家店的招牌就是咖啡,尤其是特调,一定得尝尝。店铺位置就在RAC BAR 旁边,可以一起打卡。我点过紫苏桃,奶味和桃子味互相碰撞的口感很特别。随咖啡还会附赠一张小卡片,介绍这杯咖啡的创意来源。店铺是工业风,还会卖一些周边产品。人均60左右。
3、 功德林
这是武康路上一家吃素食的餐厅,店内的装潢很中式,古色古香。餐点有素面、汤馄饨、素鸭、素炒等,味道咸淡适中,老字号名不虚传。在武康路梧桐树下的老字号里吃一碗素面真的很享受,推荐!价格很良心,人均50左右。
上海大家知道,是非常繁华的大都市,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是,在以前咱们叫做老上海,大上海,我们通常可以在电视剧和**里看到,那么本篇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上海的老上海地方都在哪里。
1武康路**《色戒》结尾部分,汤唯扮演的王佳芝放走了老易,叫来一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福开森路,就是现在的武康路。
武康路优秀历史建筑众多,有“小资街”之称。随手街拍就有东美特公寓、意大利总领事馆、巴金故居、周作民故居这些。以武康路与淮海中路交界处为起点,就是东美特公寓,这楼也很有讲究,出自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是1924年的时候在这个路口路口30°夹角的地方修建的,哦顺便说一句,上海现存的25座优秀历史建筑都出自邬达克之手。
2爱庐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爱庐”,是宋子文送给妹妹宋美龄的陪嫁,1927年之后蒋宋在此居住。说来也巧,蒋介石将庐山牯岭别墅称之为美庐,将杭州西湖别墅称之为澄庐,不知道是不是他对爱庐情有独钟。整座爱庐就是一座花园洋房,虽然现在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所有,依然保留了浓重的民国风,且多了积分书香气和艺术气。
爱庐所在的东平路,还有孔祥熙旧居、宋子文旧居和不少民国建筑,都还保留着老上海的味道。
3汪公馆也就是汪精卫故居,在网上被评论为上海十大最美老洋房之一,不少人为了看看这座建筑专程而来,夸赞它是如今人们能在上海见到的最漂亮的建筑。
这座哥特式城堡原来是何应钦内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为迎娶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所建,嗯,浪漫的建筑,尤其是城堡,背后一般都有一个浪漫的故事~~后来汪精卫投敌后据为己有,成为他在上海的行宫,称作“汪公馆”。日伪时代,汪精卫、陈碧君、周佛海、李士群、诸民谊等诸多大佬在此聚集活动。现为长宁区少年宫所在地,可以进去之后感受下汪公馆的惊艳。
另外,如果你到了汪公馆所在的愚园路,不妨再去看一看位于它附近的岐山村钱学森故居。岐山村是愚园路上的新式里弄建筑,取周武王发祥地岐山而命名。这里很多的名人故居,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
4马勒别墅这是犹太人马勒为其女儿建造的别墅,有梦幻城堡之称,目前在上海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老别墅。
尽管不能算是标准老上海,但是这里的建筑也是代表了一定时期上海的外国人,至少是犹太人的生活踪迹,很有意思。
还有一个传言,据说因为是这位犹太大佬给女儿造的,因为是青少年,所以建造的规格,窗户、天花板等都是“缩小了”一号的,可能不会有明显的观感,但是时间久了大人可能会感到狭窄~
5百乐门说到老上海,怎么能不提到百乐门呢从1933年正式对外营业的百乐门大舞厅。直到今天还在营业,是当之无愧的“东方第一乐府”。
门口的牌子也是明码标价的,这里的舞场按不同时段收费:下午1点到4点半的茶舞,平时门票40元一位,假日50元一位,女舞师每节25元(10分钟为一节),男舞师每人400元;下午4点40分到晚上8点的香槟舞,门票价格为100元,男女舞师收费标准与茶舞一样;而晚上8点到凌晨1点的晚舞场最低200元门票,其余消费另算。
有钱有闲的时候就进去感受下吧,已经记不清在多少连续剧里看到过它了。
武康路始建于1907年。
据《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记载:“该路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人福开森姓氏命名。
1943年改现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
清末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督办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苦于找不到谙熟现代大学管理的人才时,巧遇福开森在上海逗留,遂聘其为“监院”(相当于21世纪的教务总长)。
福开森上任后,为方便师生出行,用自己的薪水修建了这条马路,开始并无确实名称,后因法租界在扩大地盘中,与上海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发生冲突,又与英、美、俄等国产生了矛盾。
福开森从中调定,最终令各方满意获得解决。
为答谢福开森,当地民众把这条马路冠名福开森路。
由于福开森聘请的教授都住在市区,自从修建了这条马路后教师上班、上学就方便多了,因此,很受师生称赞。
武康路起先是一条土路,两边尽是水稻和菜园及农舍,河道池塘密布,散落着许多坟丘。
1914年,福开森路正式被划入法租界,法国第一任驻沪领事明梯尼按照当时西方最现代的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武康路沿线的整体规划,并以武康路为中心,将这一规划逐步向周边推进。
1914年,武康路所在的西区正式被划入法租界,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法国新租界。
由于受来自法兰西科技、资金、文化的强力推动,很快形成了以武康路为标志的法兰西社区。
住在这里的都是西方派驻沪上的官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成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国中之国。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经过3个月的浴血抗战,上海最终被日军攻陷,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进入了为期4年之久的“孤岛期”,此时,在整个欧洲到处遭受德国法西斯铁蹄奴役之苦的大背景下,沪上洋人开始放下了身段。
与中国国内沦陷区战乱不止、日寇烧杀抢掠暴行肆虐相比,租界内由于能够得到庇护,相对比较安定,来自各地的商贾富豪携巨款涌进这里躲避战乱。
由于游资的日愈增多,市面得到了畸形繁荣,人口膨胀,一些富商又开始了建设投资,在武康路周边修建了大批新式里弄,武康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日本交恶,侵华日军占领上海法租界,武康路陷落。
1943年,法国宣布放弃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汪伪 乘机宣布“接受”法租界,并将武康路所在法租界改称为上海市特别第八区。
汪伪 的“接受”不被国、共两党及国际社会所认可,也不为国内民众所接收。
汪精卫因此非常懊恼,却又无计可施,躲在武康路湖南别墅生闷气。
之后,周佛海、胡兰成及汪伪上海市市长等人提出了应对之策,建议汪精卫把“接受”的租界200多条以外国人命名的马路,全部改成以中国各省、市及部分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这样做有几大个好处:一是显示了汪伪 的独立、尊严和民族气节,可以摆脱汉奸骂名。
二是借助全国人民反殖民地激愤之力,通过改换马路名称,赢得民心,造成“接受”的既成事实,以堵住重庆方面的嘴。
三是这些马路换上各省、市地名后,这些马路的名字将会永远存在,名垂青史。
汪精卫听罢喜上眉梢,立即吩咐上海市长照办。
负责改名的办事人员找来当时的全国行政区划图,给租界内的各条马路换上新名。
方案形成后由市长亲自送往暂住武康路周佛海别墅的汪精卫审定。
汪只对福开森路等几条重要马路给予关注,他凭自己多次途经武康上莫干山留下的美好印象,对周佛海说,武康莫干山在山区,福开森路在大都市,但环境和氛围极为相象,不仅洋人喜欢那里,上海滩的政要富商都喜欢往那里跑,福开森路就以武康命名吧。
武康路从此就在上海滩叫响了。
此后,这些马路名称一直沿用未被更改,即便是横扫一切的文革时期,全国不少城市的街道都被换成与革命有关的称谓,这里不曾有过任何变动。
上海最值得去的老街有武康路、愚园路、新华路、思南路、山阴路。
1、武康路
如果来上海只能去游览一条街道,那么很多老上海都会首推武康路。它早期由时任南洋公学监院的美国人福开森修筑,被命名为“福开森路”,后又被划入法租界。这里的建筑风格多为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道路两侧摇曳着梧桐疏影,充满欧陆风情的同时,又平添一份清幽。
2、愚园路
愚园路并不宽阔,但却很长,从东端的静安寺一直延伸到西端的中山公园。漫步在这条长街,打量着各式精品小店的橱窗,望着间或在身边掠过的幽深弄堂,你或许不会意识到,这些如此有生活气息的一草一木背后,是一段段波谲云诡的历史。
3、新华路
新华路原名安和寺路,同样位于法租界内,但或许是因为旧时紧邻法华禅寺,这里的西洋建筑似乎还带了一丝超然尘世的意味。沿街的宅院中,许多都是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的作品;道路两侧立着参天的法国梧桐,一到金秋脚下尽是窸窸窣窣的落叶脆响。
4、思南路
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是为纪念一位法国音乐家。这里的建筑几乎聚集了老上海中式、西式的全部建筑样式,仿佛万国建筑博览会,海派文化的精髓在此可见一斑。思南路上的思南公馆如今成为这片建筑群中的典型代表,这是因为它已成为集人文、时尚、历史、艺术为一体的独特商业区,文艺活动、展览与讲座络绎不绝,仿佛为这片旧租界带来了一场“文艺复兴”。
5、山阴路
比起与其平行的甜爱路和相接的多伦路,山阴路的名气或许稍逊一筹,但这里直到现在仍是真正的居民区,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的骨子里散发着老上海的优雅与安详,红砖黛瓦诉说着这片街区的一个个故事,纵然繁华落尽,仍然岁月静好。
以上内容参考-武康路-山阴路-思南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