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董氏出厂的时间控制器怎么接线

上海董氏出厂的时间控制器怎么接线,第1张

1、首先先把上海董氏出厂的时间控制器时控开关的输入线和输出线直接串联到交流接触器线圈上。

2、其次火线要先经过红色按钮常闭触点,出来再接常开触点。

3、最后从常开触点出来连接线圈A1,而线圈A2接零线,线路就连接上海董氏出厂的时间控制器完成了。

董姓起源

董 驯龙得董姓

董姓有诸多历史可考,其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董姓的起源,从惠连氏族往上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帝。“董”初指能制绳索的草,惠连氏族是一支擅长制草绳的部落,他们以草为图腾。据传,惠连的孙子董父擅长驯养龙(即鳄鱼)。某年,有人向舜帝敬献了几条蛟龙,需要专人饲养训练,朝廷就指派董父驯养。董父精心驯养这些蛟龙,教它们学会各种舞蹈。舜帝很高兴,便根据这一职业赐他们氏族称豢龙氏,并赐董姓。从此,董父的子孙后代便以董为姓。董的古址在今山西境内,是夏商时代的侯国,后为晋所并。

另据汉代的考证,董姓另一支的起源是以官职为姓,是春秋时期晋国董督晋典的后代。

一、董姓迁变

董姓来源与其他姓氏不一样,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据说早在先秦时期,董姓族人就进入甘川滇黔等广大地区,与当地土著混居,融入土著之中。此外,也有西南、北方等外族融入董姓。

董姓一登上历史舞台,便声名卓著。当时活跃于晋国的有董狐和董安子,而董狐被后世誉为“良史”,为后世史官树立了榜样。当时,董姓主要活跃于山西、陕西、甘肃南部、河南地区。到秦汉时期,董姓已扩展至河北、山东,进入了浙江、广东,还有西部的四川。那时,董姓名人有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被王允、吕布所杀死的董卓、东汉洛阳令董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大姓,同时向贵州和云南迁移。这时,有人称蜀国“四相”之一的三国名臣董允,医学家董奉,南北朝外交家董琬。进入唐宋时期,董姓的重心在滇、黔地区形成,并大批移民东南。这时候,董姓艺人大量涌现出来,有琴师董庭兰、五代南唐的画家董源、金戏曲作家董解元,当然,也有唐朝宰相董晋。明清以后,东北的董姓得到发展。这时候,董姓族人出现了明朝抗倭名将董邦政,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清代文学家董说,画家董邦达。当然,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战斗英雄董存瑞,甲骨学家董作宾。

二、董姓名人

一代名儒董仲舒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时期,武帝颁布诏书,下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董仲舒三次上书,三献论述天和人的关系的《天人三策》,博得汉武帝的赞赏,委以江都相之职。这种“天人感应”的学说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予以神化,谁反对政治统治,反对皇帝,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这种学说适应了统治者愚化民众的统治心理,被汉武帝采纳了。为了实现这种学说,董仲舒进一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求以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促进政治上的统一,实现大一统。

到汉宣帝时,当时儒生对奉为经典的五经有不同理解,所以宣帝决定进行一次大讨论,这次讨论由萧望之主持。讨论中,儒生们把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作为同党,互相纠合起来反驳攻击观点不一样的人,被班固称为“党同伐异”。

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一心钻研孔子学说,曾作数十篇文章论说《春秋》,后来合编为《春秋繁露》。他在书中杂并阴阳五行学说,强调天意,君权神授,从唯心主义角度论证了汉王朝存在的必然性。书中还提出了封建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以及人性分上、中、下三等的荒谬论点。

据说董仲舒在帐幕中讲读经籍,然后由其门弟子依次传授后来者,因此竟有弟子未曾见过先生面的。董仲舒日常生活严格遵照礼仪,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讲学,三年时间竟然没有空观赏室外园林,为弟子们所敬重。成语“目不窥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一。

▲寻根溯源

1、出自己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很得帝舜的赏识,故赐董父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

2、出自官名。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董督晋国典籍史册,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

3、其他源流。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另外,朝鲜族等也有董姓。

▲得姓始祖

董父。颛顼帝的己姓之后,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兴,就封董父为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其后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繁衍播迁

董姓出于同一宗源,均为高阳氏颛顼帝之后裔。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明清之际,台湾、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均分布有董姓居住者,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望。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

“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名人精粹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孔子赞其为秉笔直书的“良史”。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

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湖北枝江人,蜀汉时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

董奉:侯官(福建福州)人,三国时神医。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

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关于董氏宗祠的对联

 杜氏宗祠位于中国哪个地区省份,其杜氏宗祠的特色是什么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董氏宗祠的对联,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董氏宗祠 (福建省石狮市)

 董氏宗祠位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此地临海、风光秀丽,人称“迷茫回顾青千顷,翡翠盈时碧一湾”。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嘉庆十年(1805年)扩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较完整地保留闽南宗祠的古建筑风格。董氏宗祠中最令人神往的是祠堂天井左侧耸立一天然“石笋”,露出地面约35米,最大直径约15米,形同春笋。无斧凿之痕迹,乃天然而生成。乡人传闻,此石笋摄日月之精华,沐雨露之膏泽。汲地泉以沾濡,禀士气以熏蒸。不与草木同枯,而与时序共荣,有“活笋”之称。故沙堤董氏素以“玉笋传芳”为荣。

 在宗祠正厅前横梁高悬一块“玉笋宗祠”匾额,字迹猷劲,有颜鲁公之神韵,下款清晰可辨,题为“金门董氏诸裔孙立”。据族人介绍,金门古坑乡(古时称“许坑乡”)董氏与石狮沙堤乡董氏一脉相承,骨肉同胞。抗战胜利后,金门光复,两地宗亲继续亲密往来。1947年,沙堤董氏宗祠修谱晋主,金门宗亲特地组团回沙堤谒祖归宗,故敬献此匾以示纪念。

 综合《温陵董氏沙堤分派宗谱》和《董氏大成宗谱》等资料,亦考证出金门、石狮两地流传的“董氏一家亲”的说法是有事实根据的。据悉,沙堤董氏的入闽始祖董思安乃王审知部将。天福七年(942年)朱文进弑王延曦自立,董思安、留从效、王忠顺合力除逆铲叛,复立王氏。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兵围建州,王氏部属大多叛降。董思安忠于旧主,退隐泉州。清代《泉州府志》卷五十七《忠义》为其立传褒扬。

 宋代,董思安之子董兴以军功,封太尉,上柱国,赐“开国伯”爵位,其子孙八世相袭,且科第蝉联。故沙堤董氏宗祠现仍保存一副对联:“八世袭封光祖德,五庚科甲振宗风。”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农历七月十四,董思安第十四世孙善顺因避元兵骚扰,从晋江青阳迁居永宁沙堤乡,善顺之弟善应则避居于金门古坑乡,证实沙堤董氏与金门董氏的先祖系同胞骨肉,血脉相连。也因为有这段经历,沙堤董氏保留下一种特殊的习俗。那就是在泉州民间,每逢七月十五,家家户户均举行祭祖及各种祭祀、娱神活动。惟独沙堤董氏为缅怀先人搬迁之难、创业之艰,提前一天,于七月十四举行祭祀仪式,至今尚为永宁百姓传为奇闻轶事。

 也正是基于石狮、金门两地董氏一家亲,因此郑成功的岳父董飏先在明末世乱之时,寓居于金门,为明木本水源之意,特地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写下《沙筑公私志手书世系》记载家族的相关信息,为后人破解一系列谜团,提供了翔实的依据。董先坚决支持郑成功抗清事业,在他的激励下,沙堤董惟哲以武举人的身份,率军在仙霞关与清军作战,壮烈捐躯。董先的儿子董腾也加入抗清队伍,后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曾长期率水师驻扎澎湖。董先还多方搜罗人才,举荐给郑成功。清代《广阳杂志》就记载他向郑成功推荐杨于两的经过,郑成功也非常信任杨于两,表奏封其为兵部郎中,多次受郑成功委托,秘密赴京会见郑芝龙。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先去世,墓葬于金门古坑乡湖南。清代《金门志》视之为“寓贤”,为之立传。

 沙堤村民认为董氏宗祠有“玉笋”奇观,地灵人杰,故沙堤董氏群英荟萃,文武双全。为了激励后人,多种《董氏族谱》中均专门增设记录历代名人的篇章。文博人员认为,经过与有关的史籍相印证,《董氏族谱》的记载基本可信,这些资料对泉州文化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明代,董灌,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任户部员外郎,史称其“诗文清古,字逼晋唐”。董先,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广东按察副使,明鲁王赠以“风高五柳”之匾。武科则有董惟哲,崇祯九年(1636年)武举人,勤王死难于仙霞关。董惟卿,隆武丙戌科(1646年)武举人,追随郑成功驰骋沙场。清代,董晋轰,康熙庚辰科(1700年)武进士,任御前侍卫。董衡,雍正庚戌科(1730年)文进士,任定陶知县。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文武兼备的现象也出现于金门古坑董氏家族中。据《董氏大成宗谱》记载,善应公开基金门古坑,传开六房:希贤、希圣、希文、希武、希元、希万。派下子孙分居于金门、同安、厦门、漳州等地。明代,董文需,万历丁酉科(1597年)武举人。董文衡,万历戊午科(1618年)第八名文举人。“浯岛称无地不开花,董姓任居之地尤为特奇”。

 董氏宗祠四言通用联

 千秋良史;

 百代儒臣。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史官董狐,亦称史狐,周人辛有的后裔,世袭太史。公元前607年,晋灵公欲谋杀赵盾,赵盾被迫出走,未越晋境,其族弟赵穿攻杀灵公于桃园。当时他任职太史,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下联典指西汉思想家、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公元前197-公元前104),广川(今河北省枣强东北)人。专门研究《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为博士,潜心钻研孔子学说,被将为贤良。

 武帝时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江都相和胶西王相。他提出“天人相与”,“君权神授”学说,宣扬“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神学体系。又创立“三纲”、“五常”体系,教育上主张以教化为“堤防”,立太学,设庠序。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开拓了此后二千余年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著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董子文集》等。

 千秋良史;

 一代儒宗。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读书行路;

 种杏成林。

 ——佚名撰董性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人,官南京礼部尚书。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又先后学虞世南、王羲之、李邕,自称在率易中得秀色,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很有特色,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极大。擅长山水画,讲究笔致墨韵,以清润明秀为特色,主张作画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后来画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著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侯官人董奉,字君异,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收钱,让治愈者种杏树,数年间得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故后世常用“杏林春满”等词来称颂医家。

 织缣偿债;

 种杏成林。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历史神话故事,相传东汉董永卖身葬父,后与天上织女结为夫妇,织锦偿债赎身。下联典指三国·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愈者种杏,数年得十万株。

 天人三策;

 兄弟五奇。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下联典指三国魏乐平侯、司徙董昭及其弟董访等兄弟的事迹。董昭,字公仁,定陶人。

 双成笙韵;

 小宛香奁。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历史神话故事,相传王母命其侍女董双成吹玉笙,驾鹤成仙。下联典指明末秦淮名姬董小宛,集古今闺帏韵事为《奁艳》一书。

 陇西世泽;

 良史家声。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晋史官董狐,孔子称其为“良史”。

 光前裕后;

 燕翼贻谋。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董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董氏宗祠五言通用联

 春风先入户;

 暇日偶窥园。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董仲舒事典。

 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董其昌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擢本寺卿并侍读学士董其昌自题联。

 贤者亦乐此;

 卓尔未由从。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杨涛著《纪晓岚外传》第15卷“董姓厅堂联”

 董氏宗祠六言通用联

 搏击咸称卧虎;

 文章屡世占鳌。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海洛阳令董宣,字少平,圉人。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下联典指指明代修撰董嫾和董越的事黄。董越为成化进士。官南京工部尚书,有《圭峰文集》。

 宗祧远承粤海;

 祠堂永著龙城。

 ——佚名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董氏宗祠联。

 董氏宗祠七言通用联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董香光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名人董香光(其昌)撰书浙江省平阳县通福门培风阁联。

 澄澄水映千江月;

 淅淅风筛一岸蒲。

 ——董解元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中联语。

 苍松翠柏窥颜色;

 秋水春山见性情。

 ——董其昌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董其昌(1555-1636)撰题联。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思翁、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万历进士。书法秀逸,自成一家。擅画山水。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

 麝墨轻磨声韵玉;

 免毫初点色翻鸦。

 ——董解元撰董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联语。

;

豢龙之后,儒家大者-----------董

董姓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已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时出现的,据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所以也称为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后裔,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贵州黄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福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的董氏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出自董姓的名人很多,西汉有哲学家、经学大师董仲舒,广川人,武帝采纳他的建议,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还有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董贤,因貌美,为哀帝宠幸,22岁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均官至公卿,拥有家产万贯,贵倾朝廷。东汉初有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圉镇)人董宣,因拒不向邪恶低头,被光武帝呼为“强项令”;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董卓,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人董和,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还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董奉,善医道,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北魏时有出使西域的外交家董琬。唐代有德宗时的宰相董晋,还有琴家董庭兰。五代南唐有著名画家董源。辽代有农民qiyi首领董庞儿。金代有戏曲作家董解元。明代有抗倭名将董邦政,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有文学家董说,画家董邦达,晚清将领董福祥。近现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宁都qiyi***之一董振堂,解放战争中的战斗英雄董存瑞。董姓可谓名人辈出。

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一、姓氏源流

董(Dǒ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颛顼后裔董父精于饲龙,很得帝舜的赏识,故赐董父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

2、出自官名。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晋国任职太史,董督晋国典籍史册,子孙世袭官职,并以官为姓氏,称为董氏。

3、其他源流。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另外,朝鲜族等也有董姓。

得姓始祖:董父。颛顼帝的己姓之后,廖叔安有一子叫董父,他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舞蹈。帝舜非常高兴,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省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其后代就以董姓自居,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董姓出于同一宗源,均为高阳氏颛顼帝之后裔。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yuanguang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明清之际,台湾、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均分布有董姓居住者,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冀、豫、晋三省,占董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滇、鲁、辽、浙、川、鄂、六省又占百分之三十八,而冀居住了董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为董姓第一大省。董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一。

三、历史名人

董 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 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董仲舒五代孙,东汉著名良吏,光武帝时为洛阳令,敢于搏击豪犟,为民作主,京师震栗,光武称其为‘强项令’,豪犟贵戚莫不畏惧,号其为“卧虎”,民间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七十四岁死于任上,只一床旧被覆盖遗体,家中尚存大麦数斛,破车一辆。光武闻知十分伤感,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下诏以大夫之礼葬之。

董 贤:字圣卿,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 和:(?-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与少数民族交往,‘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董 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风亮节,是时人所称的蜀中四英之一(诸葛亮、董允、蒋琬、费祎)。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并力推董允主持“宫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对后主言行,极尽诤湅之责。董允官至侍中、辅国将军、尚书令、大将军附贰等,文官武职集于一身,地位显赫,但他一身正气,正直不阿,治理蜀国业绩显著,深得民心。

董 奉:董允之孙,建康董氏之祖,游闽中,后居庐山,为一代名医,治病不取利,使之种杏,久成杏林。为今医界称为杏林由耒。

董 诰:(1740—1818)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弟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擢文华殿大学士(宰相)。他通晓军事,台湾、廓尔喀平定也列名功臣。在和珅当权时代,他与王杰独不与其苟合。嘉庆帝铲除和珅时他也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他与其父一样都是当时有名画家精书法、善绘画。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扑,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终年七十九岁。嘉庆二十三年致仕归家,十月去世。父子历事三朝,虽身居显要,但两袖清风。嘉庆帝哀诗中云: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

董 源:(?—962)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人(今江西进贤),一说江南人。五代南唐画家,南唐中宗时曾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工山水,尤擅溪桥、渔浦、洲渚交相掩映的江南景色。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亦善画牛、虎、人物,传冯延巳曾将其所作古代美人画屏误为挡道宫娥而不敢入谒中主。

董 槐:(?—1262)宋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进士。嘉熙间历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变,救济南来江北流民,甚著政绩,整肃军纪,加强训练。六年(1246)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协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宝佑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以整顿纲记为急务,为改革旧制,报效国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得罪了许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众。次年罢相,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浔。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隐居富阳北郊阳波湖董家弄。其子董丽,为宋驸马,在元乱中尽节。今其后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阳北部山区。部分定居江苏丹阳。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小婉: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1696—1769)浙江富阳人,因政绩卓著,累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又是著名画家,以善画山水而著称,画凤苍逸古厚,其绘画艺术誉满京华,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画院,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是继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后又一董氏大画家,合称为三董 。与曹雪芹有深交,并为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写过序言。终年七十四岁。

董遵诲:(926—981)涿洲范阳人(今河北涿县)。武艺绝人,能挽强命中。后汉时随父宗本从契丹南奔投刘知远。后周时从世宗攻北汉、后蜀、南唐,以功至骁武指挥使。宋初太祖重用,从慕容延钊平李筠,乾德六年(968)授通远军使,太宗时兼领灵州巡捡,在环州(斤即通远军,治今甘肃环县)十四年,团结各族酋长,使各守封疆,无所攻扰。

董其昌:字思白、号玄宰,松江华亭人(今上海松江)。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为官不辟权贵,不徇私情,从庶吉士、翰林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以太子太傅致仕,终年83岁。他是明代著名画家,以他为代表的“华亭派”在山水画方面影响尤大。他是书画的创作、收藏、鉴赏方面的大家。有关书画理论著作也很多。他的画法自成风格: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层次分明,蕴蓄丰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他在篆刻、书法 上也称为一绝。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振堂:(1895-1937)河北新河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将领之一、宁都qiyi***之一。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七十三旅旅长。1931年12月与赵搏生率部发动宁都qiyi,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后任红五军团长等职,1932年加入中国***,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月20日在甘肃高台与国民党军作战中牺牲。

董存瑞:(1929-1948)河北怀来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多次立功受奖,1946年加入中国***。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朱德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西汉时相当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魏移治襄武(今甘肃省陇西南)。北魏时相当今陇西县附近地。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国置国,后改为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相当今山东省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

2、堂号

直笔堂、良史堂:春秋时候,董狐是晋国的史官,他写史求实存真,不怕权势。晋灵公被弑,董狐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孔子夸奖他是“良史”。

此外,董氏的主要堂号还有“豢龙堂”、“陇西堂”、“正谊堂”、“三策堂”等。

看雪海螺沟更安逸还是瓦屋山更安逸

看雪海螺沟比瓦屋山更安逸:景色各异,都值得去游玩。海螺沟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磨西镇境内,贡嘎山的东坡,距成都295公里,四季都适合旅游;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距成都180公里,占地面积105万亩,由瓦屋山原始森林猎奇探险景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等系列景区组成。

我想问问这个季节自驾游去哪里旅游最好

这个季节自驾游去哪里旅游最好,现在这个季节去哪里旅游最好?

图:pxiabay

#四川稻城(门票)亚丁#

一生的追随

心中的香格里拉(门票)

亚丁风景区(全名: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境内,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它的景致保持着在地球上近绝迹的纯粹,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中国香格里拉之魂",被国际友人誉为"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亚丁风景区不仅有壮丽神圣的雪山,还有辽阔的草甸、五彩斑斓的森林和碧蓝通透的海子,雪域高原最美的一切几乎都汇聚于此,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流连忘返。如当地虔诚的藏民一样,徒步转山是感受亚丁风光的最好方式。不过由于亚丁保护区海拔较高,全程徒步还是需要相当的体力。

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保护区内的三座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南北向分布,呈品字形排列,统称"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藏传佛教中称其为"三怙主雪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

1928年,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达此地,回国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撰文并刊登所摄照片,将亚丁介绍给了全世界。

#内蒙古呼伦贝尔#

北国碧玉

人间天堂

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被当地人称为第一曲水,此地是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这里是呼伦贝尔的天然牧场,每到水草丰美的季节,这里就会聚集很多游牧的牧民,形成一个自然的游牧部落。莫尔格勒河畔的金帐汗蒙古部落是依照当年成吉思汗的行帐建成的,再现了当年蒙古部落的风貌。每逢夏季,陈巴尔虎旗走敖特尔的蒙古族和鄂温克族的牧民们便在这山清水秀、水草丰美的所在,自然形成一个游牧部落群体。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当今保存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它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呼伦贝尔草原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

#辽宁红海滩#

天下奇观

红海滩

红海滩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

海的涤荡与滩的积沉,是红海滩得以存在的前提;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是红海滩得以红似朝霞的条件。

从红海滩景区的接待中心到主景区还有一段路程,途中会经过望不到边的芦苇荡、水禽园、月牙湾湿地公园,最终到达目的地——天下奇观红海滩。

红海滩的确切出现时间无法考证,有学者称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红海滩。

织就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即一种适宜在盐碱土质——也是惟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她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由红变紫。她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光阴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邑泽。

月牙湾湿地公园是一处美丽的潮间地带,静静立于茫茫苇海之间,被柔软的水流切割成优美的弧线,形状酷似月牙,故名月牙湾。这里主要有苇海迷宫、水上娱乐、观看根雕展等旅游项目。游人可乘舟顺着蜿蜒的河道穿行,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秀美与宁静,感受返璞归真的真正内涵。

在辽东湾北岸,水陆相互拉锯的地带,有一片东西宽28公里、南北长130公里的世界最大的苇海。每逢深秋时节,朵朵芦花随风飘飞,飘渺如烟。绵密的苇荡,把空气过滤得纤尘不染。我们漫步在芦园窄窄的栈道上,闭上眼做几次深呼吸,心肺似也被苇香洗得透亮。

苇海观鹤景区内设有湿地博物馆、鸟语林、苇海探险、跑马场、越野卡丁车场、水上浮桥等游览项目。园内现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鸟类15种。因为盘锦双台子区是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所以这里还是人工繁殖丹顶鹤的基地。

图:pxiabay

#河北张家口坝上#

草原群马奔腾

逆光马蹄溅水花

为大家介绍几个坝上摄影创作比较好的拍摄景点。

(1)蛤蟆坝。哈蟆坝位于乌兰布统(门票)开发区境内,距红山军马场近50公里左右。在坝顶可拍中、大景,沟底可拍中、小景且沟底有畜群、小河栅栏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光。冬季因为全天光线偏斜上午下午都可以拍摄。夏、秋、冬季是最佳拍摄季节。

(2)小河头。小河头位于乌兰布统开发区境内,位于红山军马场10公里左右。这里因为有一条冬夏从不干枯的小河,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小河头。冬天的小河头有活水流趟,河中有水草塔头,上有白雪覆盖,形状各异,在河中飘浮。另外,小河头冬天有明冰,冰上有河柳灌木,早晚并有水雾形成,河的两岸有白桦。冬季极易有雾凇出现,非常适合早晚拍摄日出日落和白桦小景。

(3)北沟。北沟为一条南北走向的长沟,因其位于原场部的北面,所以当地人习惯上称其为北沟,北沟横亘于军马场南北,绵延十多公里,这里是军马场境内次生林种类较多的地方,山坡上长满了白桦树,沟底是塘柳夹杂着山葡萄树、山丁树、野山楂树和槐树、榆树等。

北沟是马场允许轮牧的区域,所以"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景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因其是南北走向,且地形富于变化,加之蓝天、白云、牛羊、碧草,非常适合早晚侧、逆光取景拍摄,是出"片子"的高频地区,是摄影家必到之处。

#湖北恩施#

恩施大峡谷(门票)

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

恩施大峡谷,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境内,被专家誉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

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自然景区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其中两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12年4月22日命名为迪恩波特双子峰。

除了大峡谷外,最大的景观特色是两岸典型而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有天坑,有地缝,有天生桥(门票),有溶洞(200多个),有层层叠叠的峰丛,还有近乎垂直于大峡谷的大断崖。

峡谷内有近10公里长的地缝幽深奇绝,世所罕见奇山、异水、怪洞、珍禽数不胜数。

#新疆喀纳斯(门票)#

不去天堂就去新疆

这里美的不像话

喀纳斯是一个造物主偏爱的地方,秋天的美景都聚集在了这片土地上,无论怎么游走都不会乏味,一步一美景,随手拍张照片都是壁纸级的画卷。

湖畔的白桦、红松、冷杉等树木会以金黄、橙红、黛绿等交叉的色彩,烘托着山顶耀眼的雪色,投映在翡翠石般的喀纳斯湖上,光彩夺目,令人沉醉!

#内蒙古额济纳#

登峰造极的美

全年只有21天

额济纳,一个每年只能旅行一次的地方,错过了秋天,下次邂逅她的美丽又需要整整一年。这里的39万亩胡杨林,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三处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每到秋季,一望无际的胡杨林海浪般起伏波动,金红色的树叶火一样燃烧天地,辉煌壮观。

晴空万里蓝镶白,胡杨浸秋入人怀,黄叶翻飞着画境,柔情若水不思归。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腐。三千年守候,只为等你到来。

图:pxiabay

甘孜阿坝旅游景点有哪些?

九寨沟;

黄龙名胜风景区;

四姑娘山;

达古冰山;

花湖;

第一湾黄河九曲;

月亮湾;

九顶山景区;

毕棚沟原生态风景区;

米亚罗;

叠溪--松坪沟旅游区;

三江生态风景区;

龙沟风景区。

色达旅游景点介绍

色达旅游景点介绍如下:

色达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景区横跨洛若、色柯两镇,国道548横贯,距离甘孜格萨尔机场约200公里。色达草原是色达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场所和实物,作为化外之域,千百年来其广袤的草海,蓝天白云下延绵千里的群山,阻挡了以牧草和雪线为时季和生存方向的瓦修人与草原之外风起云涌的广大世界的交流。

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位于色达县翁达镇,是色达的东大门,海拔三千余米。翁达格萨尔藏寨景区外形高大雄伟,外观采用拟人化造型建造,色达县格萨尔文化资源丰富,底蕴丰厚。这里是格萨尔藏剧的发祥地,享有格萨尔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色达地理位置

色达县,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阿坝州的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的班玛,达日两县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本州的甘孜、炉霍两县毗邻。全县辖区面积933898方千米。

色达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于此,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当地人称阿嘎洛麦,即猿人之意,唐为吐蕃,宋元因之,属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明为乌斯藏据,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区。

—色达旅游景点

甘孜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1、稻城亚丁

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海拔2900米(贡嘎河口)-6032米(仙乃日峰),面积56万公顷,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稻城亚丁以其独特的原始生态环境、雄、奇、秀、美的高品位自然风光而闻名中外,是中国保存颇为完整的一处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和“最后的香格里拉”。

2、泸定桥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始建于1705年,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之地,也是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和红色旅游景区。

3、海螺沟景区

海螺沟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融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茶马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一身,集观光、休闲、疗养、避暑、生态、科考、探险、登山、摄影等旅游于一体,是令人神往的“香巴拉门户”。海螺沟地区因垂直高差大、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春无夏,植被丰富,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

4、丹巴甲居藏寨旅游景区

甲居藏寨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猎呷乡甲居山村,距县城约8公里,享有“藏区童话世界”的美称。景区像群星撒落般坐落在依山倾斜,起伏向上的缓坡上,或星落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绿茵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摇摇晃晃,若幻若真,真可谓“别有天地非人间”。

5、墨石公园

墨石公园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八美镇,景区拥有壮美草原、婉约湿地、奇幻墨石、特色民居、高原花海、金色彩秋、白塔圣寺、日出日落八大奇观。“春赏格桑夏避暑,秋观彩林冬踏雪”是一年四季风光的特色,而绵延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墨石天然景观更为世人向往,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第八美”。

-甘孜藏族自治州

只能说很多,我也不能帮助在楼主找到很多,只能找到一些被网友提到的。 20世纪60年代,一些解放前或解放初期从上海迁至香港的企业家或工程技术人员陆续来尼开办工厂,影响较大的有查、董、李、陈四大家族,即1964年查济民先生创办的查氏集团;1967年董纪勋先生创办的董氏集团;1964年李关弟先生创办的李氏集团和已故陈兆民先生1963年创办的华亨集团。此外,还有朱耀宗、张恩浩、杨晓初等的钢铁企业,胡介国的建筑、餐饮集团和雷声铿的塑料集团等。目前这些老侨企业的管理者多为创业者的第二代,中国员工以大陆人为主。除南非外,尼日利亚是拥有华人制造业最多的非洲国家。 谢谢

一、董姓始祖

董父、参胡、董督、董承宣、董印宣。

二、董姓起源

1、源于董姓,出自帝舜赐予颛顼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源于己姓,出自颛顼帝之孙子吴回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4、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董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5、源于蒙古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族屠各部奥矣·毛都氏部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汉字姓为氏。

6、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扩展资料

1、董狐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太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2、董仲舒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3、董和

(?-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与少数民族交往,‘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参考资料:

-董姓

包青天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海青天的故事也是演了又演。只是,同样是青天,包公和海瑞的青天形象,差别还是蛮大的。

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但凡分析一个人,先从根上来找找他们的童年时期的差别在哪里。

先说包拯,有两个版本。

真正的版本实际是,包拯乃合肥名门望族之后,是家中独子,富贵公子,没有月牙印也没有黑炭脸,白白净净还挺清秀,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正统教育,少有孝行,闻于乡里。

  

我们熟知的版本,也就是演义的版本是,包拯天生脸黑,额头有道疤痕,恰似一轮弯月牙。

这个版本中的包拯打生下来就是个苦孩子,爹妈死得早,二嫂怕他长大分家产,总想弄死他。不过,他还有一个极好的长嫂,非常呵护他,省吃俭用,皆尽一切力量供他上学读书,所以包拯称其为“嫂娘”。

这个版本中的包拯,虽有可恶的二哥二嫂,但也有如爹娘一般的大哥大嫂,所以童年还是很温馨的。

  

历史中真实的包拯

按照一个人小时候如果被爱过,长大了就更懂得如何爱人的道理,无论是父母双全名门贵公子包拯,还是被大哥大嫂呵护善待着长大的包拯,长大之后,果然因为心灵有了童年的温暖打底,是个心理素质过硬的好青年。

至于那歹毒的二哥二嫂的迫害,那不正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吗?

海瑞画像,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也完全不同?

  

再来看看海瑞,祖籍福建,后迁至广州,再到海南落了户。搁现如今这都是好地方,但在明朝那会儿,可算差得很,要不然朝廷贬官都往这些地方贬。

海瑞在海南出生,有一个无所作为的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也就是说海瑞是由守寡的母亲辛苦拉扯大的。

在那穷地方,母子俩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有一种很受认同的说法,由寡母拉扯大的儿子,不是作为夫婿的最佳人选,尤其是这个寡母如果还很强势的话。

很不幸,海瑞的寡母就是一个极强势且好强的母亲。于是可怜的海瑞从小就被母亲严格要求,死命读书,立志做官。

估计小海瑞连趴在窗户缝里看别的孩子玩都是不被允许的,算是一个可怜娃。

在强势寡母的严厉风格抚养下长大的海瑞,外在来看,的确是个无可指责的好孩子:爱学习,品行端,立志早,号“刚峰”,而且还很孝顺和节俭,按传统标准,绝对是个好青年。但他的内心里,是有缺失的,而且这种缺失,将伴随他的一生,并终生带给他如影随形般的影响。

所以,从童年经历来看,显然包拯的童年更阳光一些。

好了,两个娃都磕磕绊绊长大,要成家立业了。所以第二轮PK,我们来看看感情和家庭生活方面

据说,一个男人的品性和为人处世风格,从他的妻子和儿女身上,最能够得到体现。

还是先来看看包拯,虽然连续拍了好几部,用了好几位帅哥的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让包公子一会邂逅李冰冰,一会儿偶遇范冰冰,一会儿又跟郡主暧昧,但现实中包拯的感情生活,其实没有这么丰富,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贤内助。

此外,包拯是一个恋家的宅男,曾经辞官在家里一宅就是十年,一直宅得所有人都看不过去了,都来劝说他:弄啥呢,赶紧的,出去做官去,大好的材料,可别浪费了。

  

这样的人物形象,很接地气,很邻家男孩,有没有?

一点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个千古青天,老百姓的精神寄托,正义的化身,神明一样的超级侦探,封建社会里射向天际的一缕亮光。但是,让人喜欢啊,愿意去接近啊!

再来看海瑞,如果说生活很是俭朴清苦还值得赞扬的话,但作为一个父亲,竟然活活饿死年仅五岁的小女儿,就广为人诟病了:

小女儿饿了,吃男仆给的糕饼,海瑞盛怒且训斥女儿,大讲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道理,女儿吓得不吃不喝,终于饿死。

这个风格应该是来自于海瑞寡母的真传。

  

海瑞一生娶妻三次,第一个妻子生了两个女儿之后被休,因为婆媳矛盾;

第二个妻子进门不到一个月被休,也有说是自己跑了的;

第三个妻子为海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没多少年就病死了。

另外还有两房小妾,一个自尽,另一个最终命运如何,如草芥不得而知。

果然,嫁给强势寡母带大的孝顺刚直正义男,风险好大。

这一轮就不做小结了,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第三轮,看看两位青天大老爷的仕途如何。封建社会,有志青年都是要忠君报国的,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还是先说包拯(真心不是偏袒他,毕竟宋朝在明朝之前嘛)。包拯二十九岁时中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翻译成现代的官职,大致就是县长吧。但父母就他一个儿子,所以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孝顺,对做官也没瘾,且家里不缺钱,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几年之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就在父母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

这一晃就是十年,最后在同乡父老多次劝慰勉励后,包拯才一路念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优哉游哉赴京听选,然后重新从知县干起。

包拯对做官没瘾,但真做起官来,还是极度负责认真的。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姿态,帅!

包拯流传于世的经典形象就是断案,所谓善断狱讼:铡美案、真假太后案……简直就是神探柯南加福尔摩斯的组合,如今的戏剧、电视剧、**都喜欢这么演绎。

但实际上,包拯于宋朝官场的最大作用,在于他为政期间敢于打破官场各种潜规则,敢于发声,促进了北宋仁宗一朝的内政外交各项政令的改进和完善。

  

《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时,正值包拯从地方进入中央,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帮守旧派与革新派互撕的混乱局面,包拯先是一棒子打在新政上,变法失败后,却又建议仁宗继续用范仲淹推行新政。

所有人都懵了,包拯也不care,该干嘛干嘛。不过,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了,这家伙不好惹,而且不站队。

因为这个特点,包拯很快干上了监察御史,走上了致力于弹劾官员的艰难道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还动不动就让仁宗下不了台。

“晚有直节,著在朝廷”,官场诡谲,人情世故,包拯是真的不懂吗?应该不是,他只是从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选择!

包拯为官,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务实。搁到现代,他很适合去做跨国集团的执行总裁或者财政部长,抓经济建设,那是一把好手。

六十三岁时,包拯官至副宰相,六十四岁时,在任上病逝。

再来看看海瑞,三十五岁中举,开始做官。在主政江浙,如做淳安知县、嘉兴通判、应天巡抚期间(朝廷选海瑞这样一个清官来这么富裕的地方做官,还真是眼光独到啊),海瑞为政还是不错的,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救灾、打击地主恶霸、简化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得“海青天”之誉。

然后,不出意外的被诬告,海瑞罢官。

  

一生多赋闲的海瑞,走在了妻子儿女的后面,连自己的丧事都是别人料理的,遗产也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看得人好难过。

既然包拯善断案,那么海瑞如何?

包公破案,目标导向,该装就装,该灵活时就灵活,该铡就铡,在原则和底线之外,讲究技巧和方法。这一点,海瑞还真是没法跟包拯相提并论,一个是客观分析,一个是主观臆断;一个明察秋毫,一个是轻易分善恶(海瑞判案,穷人和富人打官司,错一定在富人)。

最后一轮,看看包拯和海瑞分别忠的是什么君?

包拯生存于中国历史上最恢宏、最繁荣的北宋时期,遇到的是慷慨、仁善的宋仁宗。赵祯这位文艺范的皇帝被评价为“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

包拯死后,仁宗亲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哀悼,给足了这位老人家面子。

而且,包拯一生弹劾那么多权贵,一次次惹得仁宗恼火,甚至口水都被喷了一脸,仁宗也并没有跟包拯计较,一如既往地赏识他,重用他。

不得不说,宋朝的舆论大环境,及宋朝的皇帝,都算是极好的。

而海瑞所处的明朝,及明朝的皇帝,则是出了名的变态残酷,他伺候的主子嘉靖更是出了名的变态,被评价为历代封建皇帝中间是最突出的自私自利者。

大环境及皇帝不靠谱是一方面,但海瑞自身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典型的情商负数很要命啊。

海瑞因《治安疏》(批评嘉靖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惹怒了皇帝,被投进了诏狱,昼夜用刑审问,幸得时任宰辅的徐阶力救才得以存活。但后来,海瑞巡抚应天期间,却不顾劝阻,将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发配充军。

明明是一个凡人,非要把自己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清廉是好的,但是海瑞清廉到了跟钱有仇,达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实在是有些太过了。所谓强极则辱,刚者易折,概莫如是。

所以,虽然北宋和明朝社会大背景不一样,一个是高薪养廉,一个是低薪造贪,但同样是做清官,包公和海瑞做清官的方式还是很不一样的。

海瑞,用他的最高领导嘉靖皇帝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人啊,他只知道长江水是清的,黄河水是浊的。但他不知道,长江水要为人所用,黄河水也要同样为人所用。”

斯认为,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很是到位:“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能充栋梁。”

傲霜傲雪固然令人赞叹敬服,但是,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更需要的是那些具有理想主义情怀,却又能立足现实的实用主义建设者,例如张居正——他知道海瑞是个啥样的人,所以完全弃之不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9703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