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 阅读答案

牵牛花 阅读答案,第1张

⒈ 第一段中,“我“邂逅的牵牛花有什么特点?“不经意”表明了“我”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邂逅的牵牛花的特点:细脚伶仃、柔弱、稚嫩。

原文:几条绿藤,细脚伶仃地吊在墙头。枝头稀疏地夹着几片叶,淡绿的,像刚出生的婴儿那么嫰。

“不经意”表明了“我”当时并不看好它,没把它放在心上。

⒉ 第二段中,为什么“我”惊愕了?(用自己的话概括)

因为这时那牵牛花已长得非常繁盛,充满生机,而且开得花团锦簇。

⒊ 上文许多地方用了比喻何拟人请各找一例。

比喻: 花开了,淡紫色的喇叭状小花,这儿几朵,那儿几朵,星星点点地撒在绿叶当中,像是一匹缎子上细碎的花,枝头微微卷起,远远望去,简直像一幅隽永超逸的水墨丹青,又似立体感极强的西洋画。

拟人:昔日的牵牛花如今已经爬满了高墙,有的垂到地上,有的攀上屋檐,还有的调皮地“跑”到邻家墙头。

⒋ 上文主要描写了“牵牛花”,写出了“牵牛花”的变化,

“藤”原先是(几条,细脚伶仃的),后来是(爬满了高墙,它们熙熙攘攘地簇拥着,紧挨着);

“叶”原先是(稀疏地,几片,淡绿的,嫰),后来是(墨绿的,枝梢杂着几丝鹅黄,葱茏可爱,仿佛是一个强健生命在搏动。);

“花”是(淡紫)色(喇叭状)形的,突出了牵牛花枝繁叶茂、花美的特点。

愿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单元测试,相关的语文试卷到底有什么考点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七年级上册单元语文试卷带答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语文试卷题目:

  一、 积累与运用(24分)

 1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托月相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看拼音写词语。(4分)

 (1)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lìn sè(          )了。

 (2)在无zhē bì(         )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3)她常常疼得整宿整宿fān lái fù qù(                      )地睡不了觉。

 (4)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                    )的,笑着,走着。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11月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上,某电机公司因“专心专注保质量,精益求精铸品牌”获得全国质量奖鼓励奖。

 B、他在工厂务工甚是老实,从不与人争,从不拈轻怕重。

 C、司机开车时漠不关心,东张西望或打盹,极易引发事故。

 D、各级宣传部门要精心制定宣传方案,让党的会议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猴年春节,铺天盖地的各类网络红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B、学校宣布将开展食品安全常识教育活动,用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C、在81级的强震中,尼泊尔许多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出现了受损和坍塌。

 D、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共同创造辉煌。

  二、 阅读(46分)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 选择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3分)

 A、下车引之/盈缩之期                        B、陈太丘与友期行/行之有效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言而有信       D、期日中/遥遥无期

 7翻译。(3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9分)

 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或曰:“更赏之,足则戢矣。”虞卿曰:“不可。先王立赏罚以劝惩善恶,衰世之政也,虽微犹足以激其趋。故赏禁僭,罚禁滥,县衡以称之,犹惧其不平也,而况敢逆施之乎?夫民之轻禁以逞欲,如水之决,必有所自。求而塞之斯可矣。今此之不塞,而力遏其流,至于不能制,乃不省其阙,而欲矫以逆先王之法度,是犹欲止水而去其防也,其庸有瘳乎?夫民有欲而无厌者也,节以制之,犹或逾焉。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趋而禁之,是贰政也;趋而不禁,人尽盗矣。是鼓乱也,不臧孰甚焉?”平原君豁然而悟起再拜受教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申明旧章,而重购以赏获盗者。于是赵盗皆走之燕,道不拾遗,虞卿之教也。

 注释:(1)戢:停止。(2)僭:超越本分。

 9下列加点字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原君患盗(祸患)                    B、虽微犹足以激其趋(尚且,还)

 C、是鼓乱也(鼓励,鼓动)              D、道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10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平 原 君 豁 然 而 悟 起 再 拜 受 教 尽 散 其 私 财 以 济 贫 乏

 11 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国的盗贼为什么都逃到了燕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2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6分)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对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草地。

 C、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

 上原有颜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四)温暖心窝的话语(16分)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5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作文(50分)

 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③不少于500字。

  四、 附加题(10分)

 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1“名医”行医的态度如何?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父亲的病》后面的情节,这位“名医”是怎样医治他父亲的病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行文看,你看出作者对这些“名医”持有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大雪纷纷何所似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4)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1)吝啬    (2)遮蔽     (3) 翻来覆去    (4)花枝招展

 3 C (C 项应把漠不关心改为漫不经心,这样才符合语境。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中。漠不关心指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4C(C项缺少宾语,应改为出现了受损和坍塌的现象。)

 5 如果你是一颗小草,就增添了一份春色;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搏击万里长空。

 6 C (C、前后两者都指信用。A、前一个“之”指他,元方;后者指的。B、前者指同行,后者指实行D、前者指约定,后者指期限。)

 7 正午时分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8“尊君”指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指您,对别人的尊称。“家君”指我的父亲,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A

 10平原君豁然而悟/起再拜受教/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

 11赵国的统治者平原君听从忠言,坚持先王赏善罚恶之法,并发动群众捉拿盗贼,迫使恶人在赵国无法立足。

 附:原文翻译:赵国盗患严重,平原君采取杀的办法也不能禁止。有人说:“改为赏盗,他富足了,盗行就收敛了。”虞卿说:“不可如此。先王建立赏罚制度是为了劝善惩恶,衰落世道的政令,即使微弱也还足以能激发人们的归附。所以奖赏能禁止越轨行为,惩罚能禁止恶行泛滥,以悬衡来称量它,还怕它不公平,而何况是倒行逆施呢?对那些盗贼如果放松了禁令而使他们的欲望得逞,如同河水决口,必定有决口的地方,找到决口而堵塞它,这就可以了。如今不堵塞决口,反面用力阻挡流水,以致不能制止,就是因为弄不清它的决口在哪里,而想矫正它,却用违背先王法度的做法,这就好象要阻止水患,却去掉了防患的措施一样,那怎么能防治呢?那些盗贼是些贪欲无厌的人,节制并阻止他,有人还要逾越。盗窃若再获赏,好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有利的地方,百姓必定奔赴那里。人们都奔赴那里,而再禁止他们,这是变更无常的政令啊;都奔赴那里而不禁止,人们就都去当盗贼了。这是鼓动人们作乱,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好的呢?”平原君猛然省悟,起身再拜虞卿并接受指教,便散发了他的全部私有财产,用来救济贫穷的人,重申先王的法制,并用重金奖赏那些捕获盗贼的人。于是赵国的盗贼全跑到燕国去了。赵国社会安定,路不拾遗,这是虞卿指教的结果啊!

 12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13(1)拟人。“忽然害了羞”把物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绘除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2)比喻。把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济南冬天“晴”的特点。

 14 D

 15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16 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后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后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17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

 18 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以为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三 作文(略)

 四 附加题

 1 “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到“不要紧的””体现了名医马虎草率,草菅人命的态度。“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凭票付英洋壹佰元正”这些情节,体现了名医贪财、不关心人生死的性格特点。

 2 后来这位“名医”对父亲的病也只看钱不看病,拖到病重束手无策时却推荐生手医生陈莲河来使自己脱离关系。

 3 “凭票付英洋壹佰元正。” “凭票付英洋贰佰元正。”这些句子语含讽刺,表达了鲁迅对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极大不满和痛恨。

 从湖湘秀才到制宪专家,从“筹安君子”到帝制罪魁,从学佛居士到中共党员……晚清到民国,杨度系万千风云于一身,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杨度这个“典型的湖南人”(梁启超评价),在袁世凯眼中是“旷代逸才”。21岁时,杨度师从王闿运,醉心帝王术,曾踌躇满志地对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真不知帝王师之梦想是成就了他,还是害了他。本想成为帝王之师,却成为行宪专家;本想推行宪制理想,不料成为袁世凯帝制的罪魁祸首;本想忠诚于君主立宪,无奈一心向佛;本想在佛学中度过余生,结果皈依共产主义,成了秘密的中共党员……

  从晚清到民国,杨度系万千风云与时代风潮于一身,他周旋于各种政治要人之间,不断地变脸,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制宪专家,推动清末立宪运动

  杨度是湘军后代,其祖父杨礼堂在三河之战中阵亡,大伯杨瑞生死里逃生,后获得军功,升为总兵。杨度的父亲在家务农,兼作吹鼓手--巧合的是,进入民国后,袁世凯复辟,杨度也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杨度十岁丧父,寡母对他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他能光宗耀祖。有大伯的资助,杨度接受了教育,后入王闿运门下,深受王闿运旧学的影响。

  1903年,留日归来的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因精通教育,杨度初取一等第二名,第一名为精通经济的梁士诒。对杨度而言,这次高中科举的“榜眼”后,便可踏上仕途,一展抱负。但正当杨度沉浸在一帆风顺的喜悦之时,突然风向变了。与主考官张之洞不合的军机大臣瞿鸿机向西太后告发:第一名梁士诒是广东人梁启超的兄弟,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与康有为相同(康有为字祖诒)。梁头康尾,这还了得!戊戌变法中的康梁,始终是西太后的一块心病。于是她下令彻查此次经济特科的应试者。这不测的风云,把杨度卷了进去,本来通向光明的仕途,一下子变成了绝路。于是,杨度二次东渡日本。

  晚清的关键人物,此刻大多汇集在东瀛。1903年10月,在飒飒秋风中,杨度在横滨邂逅梁启超。茫茫国事急,恻恻忧情著。两人同逃亡在海外,惺惺相惜。杨度感于“国事伤心不可知”,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作《湖南少年歌》,湖湘人的慷慨激昂、英雄气概尽在其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此时杨梁“二人相与,天下之至好也”。

  1905年夏天,孙中山约请杨度在东京永乐园餐叙,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章士钊《与黄克强相交始末》)革命还是保皇?两人就这一问题辩论了三天三夜,最终,杨度还是不赞成孙的革命主张。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后来的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杨却表示愿各行其事:“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1911年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成为潮流。1924年,“洪宪祸首”杨度沉寂多年后,履行在东京时所许诺言,在上海向孙中山提出要求,请求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条件,先要杨度对筹安会一事公开向国人道歉,但杨度拒绝,入党之事最终不了了之。孙中山仍认为“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这是因为,杨度帮助过孙中山,在各派军阀之间四处奔走,呼吁和平统一,迎接孙中山北上主持国是。

  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京。杨度挽孙文:

  英雄作事无它,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从挽联沉痛的笔调,可见二人之交情。1907年10月,因伯父病逝,杨度回到国内。这次归来,正赶上清末的立宪运动,杨度成了朝野眼中的专家,清政府关于“立宪”的文件多出于杨度之手。次年春,正是杨度春风得意之时,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

  袁世凯非常欣赏杨度的才干和学问,安排他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极力主张开设民选议院。此时,朝廷号召王公大臣都要“学法”,于是,杨度被委任为高级讲师,得以出入颐和园,为王公大臣们恶补法律常识,并开设宪法讲座。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正是杨度的政治理想。酝酿两年多的内阁名单随后出炉,“皇族内阁”表明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漠视民意,杨度的政治理想终成泡影,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杨度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在“皇族内阁”中,杨度担任统计局局长一职,当摄政王载沣要杀袁世凯时,杨度竟敢拒不草诏,冒死相救。袁世凯罢官,离京返乡,旧识中只有严修、杨度至车站送行。

  “筹安君子”,助袁复辟东奔西走

  1911年12月,南北议和。袁世凯派出唐绍仪为全权大臣总代表,杨度为参赞。革命军一方派伍廷芳为总代表,汪兆铭为参赞。由于杨度属于君主立宪派,又代表袁世凯的利益,杨度的家乡湖南通电,斥责杨度为“奸细”,要各地缉拿,就地正法。

  杨度为袁世凯鞍前马后奔走,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杨却没有得到重用。按袁世凯的意思,杨度一方面可分化各党派竞争政权;另一方面,又可监视意图复辟的清室“宗社党”在青岛的活动。正是没有官位,杨度可以开展各种有利于袁世凯的工作,他经常以经商为名,到青岛打探消息。

  辛亥革命后的青岛,成了清朝遗老遗少的聚集地,他们经常共谋清室复辟大计,与张勋以及遍布各地的“宗社党”成员遥相呼应。1913年,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赴青岛调查遗老和“宗社党”的复辟活动情况后,向日本军部报告说:“在青岛居住的‘宗社党’主要人物有恭亲王、吴郁生(前军机大臣)、张人骏(两江总督)、吕海寰(兵部尚书)、于式枚(邮传部侍郎)、刘廷琛(北京大学堂监督)、周馥(两江总督)……以上除徐世昌、洪述祖、李德顺外,均与恭亲王密切往来。目前在青岛大兴建筑,前清大官、宗室为购买土地作永久居住的打算。”除了宗方小太郎提到的外,尚有前清直隶总督陈燮龙、前弼德院副院长邹嘉束、前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以及大臣载沣、那桐等人。青岛聚集的前清官员最多,官阶亦最高,是前清遗老最为集中的地区。

  杨度在青岛秘密收集情报,监视“宗社党”以及逊清遗老的动向,向袁世凯直接汇报,可谓袁氏的耳目与心腹。此时的杨度既是活动在青岛的间谍,也是活动在北京的纵横家。杨度利用掌握的人脉,把各种关系和势力聚集到北京:将梁启超和卸任的云南都督蔡锷拉到袁世凯的身边和眼皮底下;推荐自己的好友、王闿运门下的同窗夏寿田(充内史,掌机要)、孙毓筠(后为约法会议议长)、胡瑛(后参加筹安会)、施愚(任法制局局长)、顾鳌(约法会议议员)、薛大可(约法会议议员)等为袁世凯所用;推荐湖湘名士、自己的老师王闿运担任国史馆馆长。据当时名记者黄远庸的观察,袁世凯称杨度为“游击队”。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袁世凯对其恩宠有加,赐匾题字,称之为“旷代逸才”。此时,在大总统位置上已经高枕无忧的袁世凯,梦想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而杨度则梦想成为帝王之师。1915年8月,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深得袁世凯赞许,称之为“至理名言”。8月14日,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在北京发起筹安会,以研究国体为名,推动帝制。这六人被后人讥讽为“愁暗六君子”。“筹安会”是杨度运作君主立宪制的总机关,加入者最初百余人,不到一个月时间,增至两千多人。到当年的十月中旬,仅北京城就有五千人。加入筹安会的人,当然不是为了研究什么国体问题,也不是杨度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而是见风使舵、追名逐利之徒太多了--想着将来谋得一官半职而已。

  “筹安会”大张旗鼓地为袁世凯复辟制造舆论和“民意”,复辟之事已箭在弦上。当然,反对帝制的声音也四处响起。湖南籍的旧同盟会会员贺振雄在“筹安会”成立数天后,就向肃政厅上呈文,批评杨度等人是“扰乱国政,亡灭中华,恳请肃政厅长代呈我大总统,立饬军政执法处,严拿杨度一干祸国贼,明正典刑”。贺振雄的呈文写得理直气壮,但在被杨度收买后,贺振雄就三缄其口了。有意思的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李燮和弟弟李诲,是湖南的议员,向检察厅上文指控杨度等“叛逆昭彰,动摇国本,恳准按法惩”。总检察长罗文干将原呈文转司法总长章宗祥,被章压下,罗文干只好辞职出京。好友梁启超称杨度为“下贱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

  为袁世凯复辟当“走狗”,尽管内心认为很“正确”,态度也很强悍,但面临的有可能是众叛亲离。估计连杨度也不甚明白的是,他的老师王闿运,一见形势不妙,便于1915年10月辞职,带着他的仆人兼女友周妈返回湖南老家。杨度的两个好朋友也加入了反袁行列,不过一个用枪,一个用笔:蔡锷从北京悄悄溜走,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而梁启超断然拒绝了袁世凯20万元的收买,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公开发表于上海的《大中华》。这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雄文,被各大报转载,风行一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篇文章发表前,杨度接到了梁启超的绝交信。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称帝仅83天,就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死去。袁世凯临死前大呼“杨度误我!”出丧时,杨作挽联挂于灵棚,明为吊唁,实为申辩: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转向佛学,救人救己寻求解脱

  袁世凯一命呜呼,追究复辟帝制的罪魁祸首便落到了“筹安会”的头上。“筹安会”推动复辟帝制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接下来惩治帝制祸首,成了闹剧的连续剧。袁克定替雷震春、张振芳求情;冯国璋替段芝贵开脱;李经羲为严复、刘师培说项,理由很充足--两人是学者,为国惜才;有人向段祺瑞通融,胡瑛、李燮和是老革命党人,通缉名单中不必列上国民党方面的人。1916年7月14日,大总统黎元洪颁发《惩办帝制祸首令》,杨度身列榜首。是年,袁世凯、王闿运、黄兴、蔡锷,都去世了。杨度感到生命中袭来的一股股寒意。他挽师王闿运:“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挽黄克强:“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挽蔡松坡:“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江山皆雨泣;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其实,他每一次挽师友,都带有惋惜自己的情感和成分。

  帝制失败,世情翻覆,人情冷暖,师友凋零,这一切对杨度都是沉重的打击。身处瀚海之波,杨度举目彷徨,虽经历如此变故,仍不改其政治主张,并表示愿负改制之责:“政治运动虽然失败,政治主张绝无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人。”对于国体问题,杨度表示不推卸责任给他人,也不会出走海外逃避责任,“愿赴法庭躬受审判”。后来张勋复辟时,杨度没再趟这个浑水。

  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了,杨度心灰意冷,转向佛学,一心向佛。同时从齐白石学画,参悟水墨人生。这显然是政治失意之时的精神寄托。清末,杨度在日本时大力推崇“金铁主义”、军国、实业、教育等,期望以此救国;此时却遁入佛学,救人救己,唯有无我主义。

  杨度曾在青岛凭海临风,还在庐山观月望瀑布,不知他是否想起月霞说法这段往事。

只找到这个,行不?

1、 作者在第一段中写养山茶、白兰不成功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为下文养牵牛花埋下伏笔。

2、文中写“我“对牵牛花的感情变化过程为

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竟是别有一番风致。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

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3、牵牛花的生长告诉人们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是

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

4、说说作者由牵牛花身上感悟出的人生意义

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界的地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以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您好:

基础知识(35分)

一、 在带点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完全正确的一组后打勾。

1、干躁(缺少水分) 魁(kui)梧 松懈( xie) 呼啸(叫) ( )

2、绚(色彩华丽)丽 蝴蝶( die) 魂魄(po) 缰(jiang)绳 ( )

3、波澜(lan) 凯(胜利的)歌 廉(lian)洁 干涸(he) ( )

4、新颖( ying) 壁(玉器)玉 慨(大概)况 诘(jie)问( )

二、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句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1)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溪泛尽却山行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3)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武汉是全国的大城市之一。

(4)我乃李天王三太子哪吒。

家祭无忘告乃翁。

2、“深浅”这个词由"深"与"浅"这一对反义词组成,下列词语中与它相近的一组是( )

(1)上下 中外 水火 红绿 长远 (2)好坏 死活 后退 春秋 曲直

(3)出入 开关 厚薄 东西 装卸 (4)正反 前后 快慢 良莠 运输

三、下列各组成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爱不释手 半途而废 承上起下 守株待兔

(2)川流不息 磨肩接踵 汗流浃背 心悦诚服

(3)欣欣向荣 无足重轻 走投无路 随遇而安

(4)许许如生 阴谋诡计 精兵简政 赞叹不已

四、认真读下列句子,将句子的修辞手法填在( )里。

1、勇敢的人能迎接挑战、打破困难、解除危险。( )

2、五十里路,汽车一眨眼就到了。( )

3、小溪流一会儿拍拍岸边上的小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一会儿挠 挠那些追赶它的小蝌蚪的痒痒。 ( )

4、黄山迎客松潇洒、飘逸,舒展那热情的双臂欢迎八方游客。( )

5、我的家乡是个巴掌大的小镇。( )

6、地上的蘑菇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

五、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爆竹声中一岁除,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横眉冷对千夫指,

4、大江东去,浪淘尽,

5、有心栽花花不活,

6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六、读下面的诗句,想一想诗句描绘的是什么事物,再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一朵会飞的鲜花,/一朵长眼睛的鲜花,/托梦青山,/寄情绿水/以美为家。悄悄地,悄悄 地,/把爱的芬芳,/播到海角天涯。 ( )

2、越是大风大浪,/越显出我的坚定赤诚。/哪怕埋没得再深再深,/牢牢扎根激流的底层/征途中管你如何放置,/我都是站着的人。 ( )

七、将古诗填写完整。

古诗中有不少表现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的《__________》一诗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读着这些精美感人的诗,你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限于15字以内)

阅读(35分)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1)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2)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3)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4)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5)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6)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7)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8)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 也包括精神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 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横线处应填_________关系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幅画,你会画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可图文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30分)先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再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应运而生的"软广告"

从80年代起,世界企业界兴起提高企业美誉度的热潮。以前企业都重视广告——直接介绍产品,"上帝"对这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反感了,于是企业顺应"上帝"心理,来个新的攻关战术 ——"王婆卖瓜,不吆喝卖瓜,但又要让你知道在卖瓜"。提高企业美誉度的"软广告"由此应运而生。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一会儿到中东解救饥荒,一会儿到非洲______ 灾民,不久前,他们在莫斯科街头,竖起了1000个电话亭。种种公益壮举,把"可口可乐"宣扬得全球闻名。

随着三资企业在中国大地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软广告" 也随之发展起来。"雀巢咖啡"落户中国后,年年_______上海少年宫。今年七月,还将____ 华东少儿比智慧、比动手能力 的"拼拼乐"大赛。

一、将“援助、赞助、资助"填入上文空格中。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应运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后春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合文章内容,写出“软广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假如你是一个广告策划人,你该怎样给自己或者你的学校、你生活的小区、街道等做一个“软广告”呢?(内容自定)请把它写下来,字数在400字以内。

--------------------------------------

2006学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综合知识。(13分)

1、按字母表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哪一项。( )

A、E A G R O X W Z H Q N T

B、A D E G H N Q R T W X

C、A E G D Q H N R W X T Z

D、E D A N H G W X Z R Q

2、甲、乙两组词从拼写规则和读法上看,各有共同特点,与甲、乙两组特点依次相同( )

甲:酷爱 企鹅 平安 乙:马虎 石头 张

A、甲:差异 乙:照应

B、甲:饥饿 乙:菊花

C、甲:激昂 乙:玻璃

D、甲:桌子 乙:单纯

3、下列四组字中,哪一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 )

A、绿 领 爬 塘

B、闷 周 辩 阀

C、类 篷 霞 贯

D、星 裳 盒 堡

4、下列几组词语中,全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崇山峻岭 喜笑颜开 不毛之地 座井观天

B、爱不失手 完壁归赵 惊慌失错 朱丝马迹

C、守株侍兔 神机妙算 阴谋鬼计 自私自利

D、三年五载 悲欢离合 一口同声 龙飞凤舞

5、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虎把故事讲得那么引人注目,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B、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对这个道理感受太深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一英雄事迹。

D、赵老师朗读完课文后,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A、这简直是一幅水墨山水画。

B、他的手像松树皮一样。

C、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D、人民老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7、下列哪一项句式判断是正确的。( )

A、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主动句)

B、我们中国人不是没有骨气的。(肯定句)

C、飞来的球把小明的眼睛撞伤了。(被动句)

D、他那乐于助人的品质多么高尚啊!(感叹句)

8、与“笔:写字”表示关系最相似的一对词是( )。

A、布:织布 B、棉花:纤维 C、船:运输 D、医生:病人

9、下面各组词中,完全能搭配的是( )组。

A、磨练——意志 珍惜——粮食 坚持——真理 提高——效率

B、改进——方法 改善——生活 改正——缺点 改变——面貌

C、发扬——传统 精致——表演 发生——冲突 发展——生产

D、感情——深厚 爱护——老人 声音——低沉 爱戴——儿童

10、下面古诗哪几句押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A、1、2、4句 B、l、2、3句 C、2、3、4句 D、l、3、4句

11、选出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句。( )

A、我拿杯子倒水喝。

B、我推开门走进教室。

C、我请李叔叔唱歌。

D、我上街去买菜。

12、下列四句人物描写中,哪一句不属行动描写。( )

A、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B、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点亮马灯走出门去。

C、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办公室。

D、他矮矮的身体,黄里带白的脸色,浓黑的胡子,和善的眼睛里射出正直的慈爱的光芒。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哪种理解正确。( )A、人都是要死的,或者死得如泰山一样重,或者死得如鸿毛一样轻。B、人都是要死的,有的死得如泰山一样重,有的死得如鸿毛一样轻。C、人总是要死的,他或者死在泰山,或者死得像鸿毛。D、人总是要死的,有人死得比泰山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轻。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liú lǎn tuǒ tiē jīngzhàn fù jīng qǐng zuì( ) ( ) ( ) ( ) 三、词语分(7分)1、照例子,根据多音字的读音将词语归类。(3分)例:作曲 曲折 高歌一曲 弯曲曲:曲折 弯曲 曲:作曲 高歌一曲(l)①银行 ②行走 ③人行道 ④行业行: 行:(2)①差遣 ②差错 ③差不多 ④参差不齐 ⑤出差 ⑥差别差: 差: 差: 2、按要求把成误补充完整,再归类。(4分)(1)___兵___政(填意思相近的字)2)___惊___怪(填意思相反的字)(3)___心___意(填上不同的数字)(4)_______向荣(填上相同的字) 四、句子。(16分)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A、“蔚蓝的天空,火红的朝阳,金色的晚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个句子有毛病。 ( )B、“他上海来”。与“他来上海”。两句的意思完全不同。( )C、“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株茂盛的大榕树。( )D、“晨鸡报晓”。是个完整的句子。( )E、“你待会儿再走”里“待”读“dài”。 ( )F、“桂林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比喻句。 ( )2、朗读、说话都要注意语句的语气,请选出语气最重的一句。( )(1分)A、明天的会,你一定要参加。 B、明天的会,你不去不好。C、明天的人,你非去不可。 D、明天的会,你能不参加吗? 3、按要求写句子。(9分)(1) 大厅里安静极了。(改写成夸张句) (2) 赖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调整词序,不改变原意) (3)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接受了批评。(修改病句,不得增减词语) (4)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不能无动于衷。(改成反问句) (5)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6)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五、把课题、作者和主人公用线连起来,使其具有关联性。(6分)杜甫 《鸟的天堂》 桑娜安徒生 《穷人》 诸葛亮罗贯中 《火柴的小女孩》 武松列夫·托尔斯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小女孩巴金 《景阳冈》 作者施耐庵 《草船借箭》 作者和自己的朋友 六、综合阅读理解(19分)读下面的文段和短文,做后面的题。(一)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l、“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的原因是: (1分)2、“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俄,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的含意是: (2分)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两个“幸福”的含意是: (2分)4、这个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国家) 的,(人名)叫 (3分) (二)在我们的楼前,有一棵老银杏树。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威武的巨人。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的楼顶那么高了。假如把大地比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它耸立在一排水杉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任凭风刮雷劈,毫不动摇。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个区人高耸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闪着黄绿的眉眼。微风拂过,眨呀眨的,多像少女那充满活力的妩媚的眼睛。夏天,叶子长成小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就会滴下油来。到了秋天,叶子变黄了,一阵风吹过,摇一树金片。抬头仰望,就像大地举起了一支饱蘸**油彩的大笔,要为蓝色的天空添上一幅美丽的画图,秋风吹得紧了,片片黄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落在地面的叶子渐渐地被尘土排埋,慢慢地化成肥料溶进大地,为来年新叶生长提供了养料。银杏树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它隐藏在稠密的叶子里面,不易发现,而不像苹果,桃子那那样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啊,银杏树,你高大 的形象,给人们奋发的力量;你那闪光的品德,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银杏树,我赞美你!(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2分)漫长 ( ) 稠密( )(2)“假如把大地比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射向蓝天的长箭。”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突出地描写了银杏树的____________。(3分)(3)全文是抓住了银杏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记叙的。(2分)(4)概括第四自然段的段意。(2分)第四自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短文表扬了银杏树的什么?(2分) 七、作文。(35分)给知心姐姐写封回信要求:1、按下面知心姐姐的来信内容,以王欣的名义写封回信。2、按书信格式写,字数在450字左右。附:

小辉同学:你好!你在来信中说,有一件事使你落泪了。我真想知道你为什么流泪。是幸福的泪水,是高兴的,感激得,还是难过,伤心或后悔的泪水呢?请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我好吗?我好与你分享快乐或为你解忧。祝你进步知心姐姐

 从湖湘秀才到制宪专家,从“筹安君子”到帝制罪魁,从学佛居士到中共党员……晚清到民国,杨度系万千风云于一身,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杨度这个“典型的湖南人”(梁启超评价),在袁世凯眼中是“旷代逸才”。21岁时,杨度师从王闿运,醉心帝王术,曾踌躇满志地对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真不知帝王师之梦想是成就了他,还是害了他。本想成为帝王之师,却成为行宪专家;本想推行宪制理想,不料成为袁世凯帝制的罪魁祸首;本想忠诚于君主立宪,无奈一心向佛;本想在佛学中度过余生,结果皈依共产主义,成了秘密的中共党员……

  从晚清到民国,杨度系万千风云与时代风潮于一身,他周旋于各种政治要人之间,不断地变脸,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制宪专家,推动清末立宪运动

  杨度是湘军后代,其祖父杨礼堂在三河之战中阵亡,大伯杨瑞生死里逃生,后获得军功,升为总兵。杨度的父亲在家务农,兼作吹鼓手--巧合的是,进入民国后,袁世凯复辟,杨度也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杨度十岁丧父,寡母对他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他能光宗耀祖。有大伯的资助,杨度接受了教育,后入王闿运门下,深受王闿运旧学的影响。

  1903年,留日归来的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因精通教育,杨度初取一等第二名,第一名为精通经济的梁士诒。对杨度而言,这次高中科举的“榜眼”后,便可踏上仕途,一展抱负。但正当杨度沉浸在一帆风顺的喜悦之时,突然风向变了。与主考官张之洞不合的军机大臣瞿鸿机向西太后告发:第一名梁士诒是广东人梁启超的兄弟,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与康有为相同(康有为字祖诒)。梁头康尾,这还了得!戊戌变法中的康梁,始终是西太后的一块心病。于是她下令彻查此次经济特科的应试者。这不测的风云,把杨度卷了进去,本来通向光明的仕途,一下子变成了绝路。于是,杨度二次东渡日本。

  晚清的关键人物,此刻大多汇集在东瀛。1903年10月,在飒飒秋风中,杨度在横滨邂逅梁启超。茫茫国事急,恻恻忧情著。两人同逃亡在海外,惺惺相惜。杨度感于“国事伤心不可知”,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作《湖南少年歌》,湖湘人的慷慨激昂、英雄气概尽在其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此时杨梁“二人相与,天下之至好也”。

  1905年夏天,孙中山约请杨度在东京永乐园餐叙,就中国革命问题辩论数次,“聚议三日夜不歇,满汉中外,靡不备论;革保利弊,畅言无隐”。(章士钊《与黄克强相交始末》)革命还是保皇?两人就这一问题辩论了三天三夜,最终,杨度还是不赞成孙的革命主张。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后来的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杨却表示愿各行其事:“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1911年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成为潮流。1924年,“洪宪祸首”杨度沉寂多年后,履行在东京时所许诺言,在上海向孙中山提出要求,请求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条件,先要杨度对筹安会一事公开向国人道歉,但杨度拒绝,入党之事最终不了了之。孙中山仍认为“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这是因为,杨度帮助过孙中山,在各派军阀之间四处奔走,呼吁和平统一,迎接孙中山北上主持国是。

  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京。杨度挽孙文:

  英雄作事无它,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从挽联沉痛的笔调,可见二人之交情。1907年10月,因伯父病逝,杨度回到国内。这次归来,正赶上清末的立宪运动,杨度成了朝野眼中的专家,清政府关于“立宪”的文件多出于杨度之手。次年春,正是杨度春风得意之时,袁世凯、张之洞联合保荐杨度,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

  袁世凯非常欣赏杨度的才干和学问,安排他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精义,极力主张开设民选议院。此时,朝廷号召王公大臣都要“学法”,于是,杨度被委任为高级讲师,得以出入颐和园,为王公大臣们恶补法律常识,并开设宪法讲座。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正是杨度的政治理想。酝酿两年多的内阁名单随后出炉,“皇族内阁”表明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漠视民意,杨度的政治理想终成泡影,而他本人也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杨度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在“皇族内阁”中,杨度担任统计局局长一职,当摄政王载沣要杀袁世凯时,杨度竟敢拒不草诏,冒死相救。袁世凯罢官,离京返乡,旧识中只有严修、杨度至车站送行。

  “筹安君子”,助袁复辟东奔西走

  1911年12月,南北议和。袁世凯派出唐绍仪为全权大臣总代表,杨度为参赞。革命军一方派伍廷芳为总代表,汪兆铭为参赞。由于杨度属于君主立宪派,又代表袁世凯的利益,杨度的家乡湖南通电,斥责杨度为“奸细”,要各地缉拿,就地正法。

  杨度为袁世凯鞍前马后奔走,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杨却没有得到重用。按袁世凯的意思,杨度一方面可分化各党派竞争政权;另一方面,又可监视意图复辟的清室“宗社党”在青岛的活动。正是没有官位,杨度可以开展各种有利于袁世凯的工作,他经常以经商为名,到青岛打探消息。

  辛亥革命后的青岛,成了清朝遗老遗少的聚集地,他们经常共谋清室复辟大计,与张勋以及遍布各地的“宗社党”成员遥相呼应。1913年,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赴青岛调查遗老和“宗社党”的复辟活动情况后,向日本军部报告说:“在青岛居住的‘宗社党’主要人物有恭亲王、吴郁生(前军机大臣)、张人骏(两江总督)、吕海寰(兵部尚书)、于式枚(邮传部侍郎)、刘廷琛(北京大学堂监督)、周馥(两江总督)……以上除徐世昌、洪述祖、李德顺外,均与恭亲王密切往来。目前在青岛大兴建筑,前清大官、宗室为购买土地作永久居住的打算。”除了宗方小太郎提到的外,尚有前清直隶总督陈燮龙、前弼德院副院长邹嘉束、前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以及大臣载沣、那桐等人。青岛聚集的前清官员最多,官阶亦最高,是前清遗老最为集中的地区。

  杨度在青岛秘密收集情报,监视“宗社党”以及逊清遗老的动向,向袁世凯直接汇报,可谓袁氏的耳目与心腹。此时的杨度既是活动在青岛的间谍,也是活动在北京的纵横家。杨度利用掌握的人脉,把各种关系和势力聚集到北京:将梁启超和卸任的云南都督蔡锷拉到袁世凯的身边和眼皮底下;推荐自己的好友、王闿运门下的同窗夏寿田(充内史,掌机要)、孙毓筠(后为约法会议议长)、胡瑛(后参加筹安会)、施愚(任法制局局长)、顾鳌(约法会议议员)、薛大可(约法会议议员)等为袁世凯所用;推荐湖湘名士、自己的老师王闿运担任国史馆馆长。据当时名记者黄远庸的观察,袁世凯称杨度为“游击队”。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袁世凯对其恩宠有加,赐匾题字,称之为“旷代逸才”。此时,在大总统位置上已经高枕无忧的袁世凯,梦想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而杨度则梦想成为帝王之师。1915年8月,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深得袁世凯赞许,称之为“至理名言”。8月14日,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在北京发起筹安会,以研究国体为名,推动帝制。这六人被后人讥讽为“愁暗六君子”。“筹安会”是杨度运作君主立宪制的总机关,加入者最初百余人,不到一个月时间,增至两千多人。到当年的十月中旬,仅北京城就有五千人。加入筹安会的人,当然不是为了研究什么国体问题,也不是杨度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而是见风使舵、追名逐利之徒太多了--想着将来谋得一官半职而已。

  “筹安会”大张旗鼓地为袁世凯复辟制造舆论和“民意”,复辟之事已箭在弦上。当然,反对帝制的声音也四处响起。湖南籍的旧同盟会会员贺振雄在“筹安会”成立数天后,就向肃政厅上呈文,批评杨度等人是“扰乱国政,亡灭中华,恳请肃政厅长代呈我大总统,立饬军政执法处,严拿杨度一干祸国贼,明正典刑”。贺振雄的呈文写得理直气壮,但在被杨度收买后,贺振雄就三缄其口了。有意思的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李燮和弟弟李诲,是湖南的议员,向检察厅上文指控杨度等“叛逆昭彰,动摇国本,恳准按法惩”。总检察长罗文干将原呈文转司法总长章宗祥,被章压下,罗文干只好辞职出京。好友梁启超称杨度为“下贱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

  为袁世凯复辟当“走狗”,尽管内心认为很“正确”,态度也很强悍,但面临的有可能是众叛亲离。估计连杨度也不甚明白的是,他的老师王闿运,一见形势不妙,便于1915年10月辞职,带着他的仆人兼女友周妈返回湖南老家。杨度的两个好朋友也加入了反袁行列,不过一个用枪,一个用笔:蔡锷从北京悄悄溜走,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而梁启超断然拒绝了袁世凯20万元的收买,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公开发表于上海的《大中华》。这篇反对袁世凯称帝的雄文,被各大报转载,风行一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篇文章发表前,杨度接到了梁启超的绝交信。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称帝仅83天,就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死去。袁世凯临死前大呼“杨度误我!”出丧时,杨作挽联挂于灵棚,明为吊唁,实为申辩: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转向佛学,救人救己寻求解脱

袁世凯一命呜呼,追究复辟帝制的罪魁祸首便落到了“筹安会”的头上。“筹安会”推动复辟帝制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接下来惩治帝制祸首,成了闹剧的连续剧。袁克定替雷震春、张振芳求情;冯国璋替段芝贵开脱;李经羲为严复、刘师培说项,理由很充足--两人是学者,为国惜才;有人向段祺瑞通融,胡瑛、李燮和是老革命党人,通缉名单中不必列上国民党方面的人。1916年7月14日,大总统黎元洪颁发《惩办帝制祸首令》,杨度身列榜首。是年,袁世凯、王闿运、黄兴、蔡锷,都去世了。杨度感到生命中袭来的一股股寒意。他挽师王闿运:“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挽黄克强:“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自古困英雄。”挽蔡松坡:“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江山皆雨泣;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其实,他每一次挽师友,都带有惋惜自己的情感和成分。

帝制失败,世情翻覆,人情冷暖,师友凋零,这一切对杨度都是沉重的打击。身处瀚海之波,杨度举目彷徨,虽经历如此变故,仍不改其政治主张,并表示愿负改制之责:“政治运动虽然失败,政治主张绝无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人。”对于国体问题,杨度表示不推卸责任给他人,也不会出走海外逃避责任,“愿赴法庭躬受审判”。后来张勋复辟时,杨度没再趟这个浑水。

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了,杨度心灰意冷,转向佛学,一心向佛。同时从齐白石学画,参悟水墨人生。这显然是政治失意之时的精神寄托。清末,杨度在日本时大力推崇“金铁主义”、军国、实业、教育等,期望以此救国;此时却遁入佛学,救人救己,唯有无我主义。

杨度曾在青岛凭海临风,还在庐山观月望瀑布,不知他是否想起月霞说法这段往事

只找到这个,行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06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