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军阀的冯国璋

直系军阀的冯国璋,第1张

冯国璋,字华甫,直隶河间西诗经村人(今河北省沧州市)。

1859年生于普通农家。

1884年到天津大沽口投淮军当兵。

1885年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1890年毕业后,留学堂充任教官。不久投聂士成幕,很受聂士成青睐,后被推荐给中国驻日本公使裕庚做军事随员。在日本期间,冯国璋结识了一批日本军界人士,并留心考察近代军制和日本军事,编成兵书数册。 1896年,冯国璋回国后,将他所编的兵书呈送聂士成,聂士成转交给了正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袁世凯当时正在寻访军事人材,见到这几册兵书,如获至宝,大加赞赏说:“军界之学子无逾公者”,很快将其罗致门下。 冯国璋到小站后,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干,帮助袁世凯编定新军兵法操典,很快成为袁世凯的心腹爱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龙虎狗,后来亦称“王龙”、“段虎”、“冯狗”。皆因王士珍在政治舞台上时隐时现,似龙见首不见尾;段祺瑞暴躁如虎;冯国璋狗头狗脑,聪明善变。

自投袁世凯后,冯国璋历任新建陆军督练营务处总办、军政司教练处总办、中央练兵处军学司司长、北洋陆军速成学堂督办、军咨使等。冯国璋也不忘袁世凯的提携之恩,当袁世凯在1908年被放逐回籍后,冯国璋不时前往探望,并常与他保持联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为扑灭起义,清廷派荫昌统率北洋两军南下镇压,其中荫昌亲率第一军,第二军则由冯国璋督率。冯国璋在受命的当天,便秘密跑到河南彰德拜见袁世凯,请示机宜,袁世凯授以“慢慢走,等着瞧”的秘诀。

北洋军早已养成了“只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朝”的心理,再加上冯国璋从中作梗,部队走走停停,令朝廷惊慌失措,不得已下令召回荫昌,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以冯国璋为第一军军统,担任前方作战任务,段祺瑞为第二军军统,为后方接应。

袁世凯出山后,冯国璋便率军猛攻汉口,用重炮轰击人烟稠密的市区,革命军被迫退出汉口。占领汉口后,冯国璋击退了黄兴所组织的反攻,不久又攻克了汉阳。冯国璋因军功被朝廷授予二等男爵。

袁世凯在军事上占上风之后,便命令停止进攻,开始私下与革命军进行谈判,在清政府与革命军之间谋取私利。此外,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清政府,袁世凯这时即调冯国璋回京,接替载涛任禁卫军统领。在辛亥革命中,冯国璋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谋刺宋教仁,解散国会。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在江西、安徽、南京、上海等地首先起事。冯国璋再次被袁世凯委以重任,出任江淮宣抚使兼第二军军长,督率第四、第五两师各一部及雷震春、倪嗣冲部,会同辫帅张勋沿津浦路南下,很快攻占徐州、蚌埠,再合攻南京。攻下南京后,北洋军进行了残酷的洗劫。

冯国璋镇压二次革命立了大功,晋升陆军上将,出任直隶总督,江苏都督由张勋出任。由于张勋不属袁世凯亲信,袁世凯不放心他占据江苏这块东南重地,于是,以张勋在南京纵兵烧杀抢掠引起外交压力为由,改张勋为长江巡阅使,冯国璋为江苏都督,这使得冯国璋不仅有了实力,也有了块富庶之区作为自己的地盘。

不久,袁世凯为抑制北洋将领私人势力的扩大,加强中央集权和个人对全国局面的控制,陆续抛出废省改道、裁撤都督、设立将军府等方案。

冯国璋作为地方实力派,正想扩展自己的地盘,当然联络其他北洋将领暗地抵制和反对,从而与袁世凯的关系出现了裂痕。不过,袁世凯对冯国璋还是尽力笼络,当冯国璋原配夫人新故,袁世凯便撮合婚姻,把自己的家庭女教师周道如介绍给他做夫人,并派自己的第三妾金氏送亲到南京与冯国璋完婚。

其后,袁世凯积极推行帝制,但又不便自己出面,对冯国璋这样的手下大将也不说真话,使冯国璋极为恼怒,因此,拒绝参加“拥戴”活动。但这样一来,袁、冯之间的裂痕更加扩大。袁世凯称帝后,即下令调冯国璋入京做参谋总长。冯国璋知道这是袁世凯的调虎离山计,装病而拒不赴任。

1915年底,护国军兴,云南、广西等省宣布独立,冯国璋知道袁世凯气数将尽,暗中与各省北洋军人频繁联系,造成在袁世凯与护国军之外的第三种势力,将来准备出来收拾残局。冯国璋暗中支持四川将军陈宦独立。接着,冯国璋联络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山东将军靳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联名密电各省将军,共同压迫袁世凯取消帝制,惩办祸首。这就是“五将军密电”。直隶将军朱家宝得此密电,急忙告知袁世凯。袁世凯惊得如五雷轰顶,几乎晕倒,绝望地说:“完了,一切都完了。”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仍当大总统。冯国璋知道袁世凯迟早要倒台,宜采取穷追猛打的策略,4月16日通电劝袁世凯退位,震动了北洋集团,不少军阀纷纷效仿。6月6日,袁世凯终于在四面声讨之中死去。后人作了副对联:“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陈树藩、陈宦及汤芗铭的反叛固然令老袁气愤,其实冯国璋更是他主要的送命人。

袁世凯死后,国务总理段祺瑞取代了袁世凯北洋集团首脑的地位。为了缓和南方护国军的态度及堵住冯国璋等北洋将领的进路,便“拥戴”副总统黎元洪为总统,以责任内阁制的名义造成其国务总理的独裁地位。

为了对抗段祺瑞的专制,国会中反段的议员孙洪伊等人便提出“以冯制段”的策略,推举冯国璋为副总统以牵制段祺瑞。冯国璋想到能当副总统,也是一件美事。于是,在1916年10月30日就任此职。不过,冯国璋也深知段祺瑞的打算,想让他入京当个没有兵权的副总统,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因此,他顶着副总统的头衔,却依然留在南京。

其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愈演愈烈,冯国璋静观局势,似乎持中立态度。府院之争,最后导致张勋入京,黎元洪倒台,段祺瑞以讨伐张勋复辟为名,“再造共和”,重登国务总理的宝座,冯国璋也被推上大总统的宝座。冯国璋深知段祺瑞的粗暴奸诈,对是否就任总统犹豫不决。他的手下也意见分歧。女婿陈之骥等持反对态度,认为冯国璋不能离开自己的军队和经营多年的长江地盘,到北京做空头大总统。参谋长景云等则认为,当下中央无主,元首虚悬,正是冯国璋执掌中枢,扩大权势的大好时机。

曹锟、李纯等直系将领也纷纷通电拥护。于是,冯国璋以李纯接任江苏督军,陈光远为江西督军,安排好一切以后,离开南京。1917年8月4日,冯国璋正式代理大总统,成为中华民国第四位总统。

冯国璋就任总统以后,以直系首领的身份与国务总理、皖系首领段祺瑞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斗,终于在1918年10月被皖系军阀操纵的安福国会逼迫下台。

冯国璋下野后,回到河间隐居,经营他的家业,所谓家业,主要是他在野时专设的由他直接控制的第十五、十六两师粮饷局,是他的敛财机关。此外,他还投资开滦煤矿、中华汇业银行等。

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因肺病死于北京帽儿胡同寓所,享年60岁。冯国璋死后,段祺瑞亲往吊丧,放声大哭,哀伤不已,冯国璋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成为直系的代表人物。

陈重远,本名陈焕章 (1880~1933年),字重远,广东高要(今鼎湖区广利镇砚洲)人。光绪十八年 (1892年)邑庠生,在广州长兴里康有为的“万木草堂”读书时,受学于康有为。与梁启超为同学,主张尊孔,推行立会昌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澳门《知新报》主笔,撰文倡明孔学,主张变法维新。光绪二十八年在广州时敏学堂任教。翌年,任学堂监督。同时在家乡砚洲创办颍川两等学堂,为肇庆有府属学堂之始。光绪二十九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朝考点内阁中书,入进士馆。后申请出洋留学。光绪三十一年奉派为留美学员,先入库克学院学习英语,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考入纽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学习政治经济,宣统三年(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肇庆府第一位博士。其博士论文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陈焕章译成中文题目为《孔门理财学》)当年即收入由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师编辑的“历史、经济和公共法律研究”丛生,由哥大分两册精装本出版。民国1年(1912年)返上海,在沪海宁路创“孔教会”,任总于事。民国2年出版《孔教会》杂志,任总编辑。是年夏入京,与严复、梁启超等联名致书国会,请定孔教为国教,允许信仰自由。是年,被聘为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并创孔教会于山东曲阜。民国3年,因袁世凯称帝,返砚洲躲避。是年高要大洪水,砚洲尽成泽国,倡筑砚洲基围,并亲赴香港筹款筑成。民国7年,被中央学术团体推举为全国参议会参议员,提出孔子诞辰应张灯结彩,放假庆祝的提案,获两院通过。是年为“迦匿奇世界和平基金会”撰写《孔教经世法》共24卷,主张裁军弭兵,组织世界大国政府,受世界舆论重视,此稿藏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民国8年(1919年),在北京发起建“孔教总会”会堂。民国12年在京创立“孔教大学”,任校长。民国15年,赴东南各国传扬孔教,民国16年应纽约世界和平联合会邀请赴瑞士日内瓦参加世界宗教和平大会,被大会推举为副会长。民国18年,从欧非讲学返香港,设“孔教学院”,自任院长,每周亲作专题讲学。民国20年,应聘为宣统《高要县志》主编,不久因故而停顿编纂工作。民国22年10月,在香港病逝。

(1912-1949)

孙中山 1911-1912

袁世凯 1912-1916

黎元洪 1916-1917

冯国璋 1917-1918

徐世昌 1918-1922

黎元洪 1922-1923

曹 锟 1923-1924 (贿选当选总统,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戈而被囚禁下台)

段琪瑞 1924-1926 (曹锟下台后被奉系推举为“临时执政”,因对“三一八 ”惨案负责而下台)

张作霖 1926-1928 (段下台后执政,只是执政,没有称总统。因为国民革命军北伐,逃回东北,路上被日本人炸死)

蒋介石 1928-1949

李宗仁 1949

袁世凯

1913年3月,袁派人在上海暗杀宋教仁,又向帝国主义乞求借款,发动反革命内战,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镇压了国民党人发动的“二次革命”。袁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一方面竭力破坏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加紧专制独裁统治的建立;另一方面大肆出卖国家的主权,极力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为复辟帝制积极作准备。袁世凯强迫国会改变先订宪法、后选总统的立法程序,1913年10月6日先进行正式大总统的选举。当天,被袁世凯所收买的便衣军警、地痞流氓数千人,打着“公民团”的旗帜包围了国会,高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你们就休想出院”,在会场外面捣乱。议员们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忍饥挨饿,连选三次,最后屈服于袁世凯的武力,将袁世凯捧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11月4日,袁世凯过河拆桥,下令解散国民党,收缴438名国民党议员的证书、证章,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而名存实亡。1914年1月10日,正式下令解散了国会。2月,袁世凯授意成立的“约法会议”,草草炮制出一个“字字皆袁氏手定”的所谓《中华民国约法》,于5月1日公布施行,以取代《临时约法》。新《约法》规定,“大总统总揽统治权”,凡一切内政、外交、军事、制定宪法和官制、任免大权,统由袁世凯独揽。12月,“约法会议”通过《总统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大总统无限期连任,大总统的继承人由大总统推荐。这样,袁世凯不仅可以终身独揽统治权,而且还可以传之子孙。袁世凯的头上除了剩下一块“中华民国”的空招牌以外,其他一切已和专制皇帝没有区别。经过长期准备,袁世凯认为条件已经成熟,遂即着手帝制复辟活动。1915年8月,首先由袁世凯的外国顾问古德诺(美)和有贺长雄(日)出面,先后发表《新约法论》、《共和与君主论》等,鼓吹“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公开叫嚷让袁世凯当皇帝。袁世凯又指使杨度(袁死后转变,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纠合立宪党人和革命派的叛徒在北京成立“筹安会”,公开策划复辟活动。为了盗用“民意”,袁世凯又授意梁士诒等于9月19日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两次请愿尽快决定国体。10月到11月,在袁世凯的统一指挥下,在各省长官监督下,各省选出国民代表1993人,进行国体投票,结果全部拥护君主制,并于2月11日一致上“推戴书”:“谨以国民公意,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装腔作势表示推让,当天下午再上“推戴书”,袁世凯遂于12月12日发表接受帝位申令,高唱“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滥调,正式接受推戴。13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封黎元洪等128人爵位,成立“帝制大典筹备处”,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在元旦登极。经过3年的精心策划,袁世凯终于抛掉“民国”的招牌,把封建皇帝的皇冠戴到了自己的头上。

袁世凯卖国称帝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独立,接着,贵州、广西也响应,组成“护国军”进行讨袁战争。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了分化,袁世凯手下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对帝制都抱消极态度,冯国璋甚至暗中和护国军联络。

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不得不在1916年2月25日下令缓办帝制,撤销大典筹备处,3月22日又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经历了83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2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