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新手,为什么感觉岩茶喝起来都一个味,难道是买的太便宜?

我一个新手,为什么感觉岩茶喝起来都一个味,难道是买的太便宜?,第1张

之前有个茶友说,“我一个新手, 为什么感觉武夷岩茶喝起来都是一个味道。”

然后,不等我看到回复。

他就自己先给出答案猜测,“是不是我买的茶太便宜?”

第一感觉,这是位特别善良的茶友。

换作脾气暴躁点的,早就开骂了。

诸如,什么破茶,全是炭火味”;

“岩茶炒作太厉害”;

“我买这茶被骗了,坑人!”……

但那位新茶友,他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茶叶本身。

而是在电光火石刹那,就归因到价格上。

那茶友自己定义的便宜茶,是怎么个便宜法呢?

情况是,10泡水仙肉桂组合装,售价300出头 。

至于具体的牌子, 就不方便点名了。

按这样价位区间看,这已经不算低端岩茶的身价。

花同样的价格,能买到很多,适合新人喝的岩茶。

香高水甜, 水路细腻,层次丰富。

总之,不可能是水仙肉桂喝起来都一个味!

刚开始喝岩茶的新人,别被一款茶的定价绕晕。

聊一句题外话,当年我和村姑开始做茶叶内容时。

选择的起步并不是白茶,而是岩茶。

当时我们的初心很简单,为的是给茶友们分享性价比高的岩茶。

后来,逐渐接触了很多天心村茶农。

比如,经常出现在文章里的武夷山胡歌,武夷山于和伟,慧苑组的一位姐姐,小竹林的老朋友……

近些年,咱们接连推出的水帘洞肉桂、水帘洞高丛水仙,牛栏坑肉桂,水帘洞梅占,正岩坑涧肉桂等爆款,是胡歌家出品。

而慧苑坑大户的于和伟,每年他家的慧苑老丛水仙,慧苑老丛铁罗汉,慧苑肉桂等,同样是经典。

这些纯正,顶级,正岩核心山场的好茶。

每年我们都以大多数茶友能接受的价格,优惠分享。

为的是让大家能体验到,正岩核心山场的好茶,它们是怎样的滋味风采

以胡歌家的“牛肉”为例,与他一尺之隔的邻居山场。

明明是山场相近,原料品质相似的牛栏坑肉桂,定价可要高出一大截。

相比下,他们家的“牛肉”,确实更良心价。

现在的大背景下,能坚持这点,的确得给他点个赞。

往白了说,整个岩茶市场的长远发展,一味的走天价炒作路线,曲高和寡,并非长久。

实打实的分享,引导喝岩茶的人, 回归到茶叶本身的香气、滋味,才是可行之路!

不然,当一个新人明明是喝不懂茶。

却下意识的怀疑到自己的茶叶买太便宜 。

用有限的经济收入,去博无限的天价茶,注定会喝茶喝到心累。

长期以往,谁喝得起岩茶,谁还敢喝岩茶?!

聊回正题,排除茶叶买得太便宜的影响。

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新人觉得岩茶喝起来都是一个味呢?

第一,和喝茶阅历有关

最开始喝岩茶,不是所有人都能喝得惯。

不像花香馥郁的茉莉花茶,不像清香甘润的绿茶,不像鲜醇甘甜的红茶,也不像鲜香醇爽的白茶。

喝焙火的岩茶, 离不开一定的接受门槛。

如果你在之前,从来没喝过武夷岩茶,没喝过水仙、肉桂、大红袍等当家品种。

一上来,就之前选一泡焙火足的新茶。

那么,很容易因为喝不惯,火味重,滋味重,不适应。

从而,觉得岩茶尝起来好像都一样。

就像让一个滴酒不沾的人,直接喝伏特加、朗姆酒、威士忌。

度数高,酒味烈,hold不住,一口就喝晕,当然就觉得,它们好像都差不多。

实际上,在老茶客眼里,完全不是一回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懂喝,不会喝,自然觉得它们都是一个样。

对此,建议新茶友在刚入门时,先从火功轻一点的茶,开始喝起。

之前一直喝绿茶,茉莉花茶,红茶,清香型铁观音的朋友,选轻火,中轻火开始尝试。

慢慢入门,逐渐尝试,更能领会岩茶的风味美妙。

第二,不会泡,不会喝

很多茶界小白,他们喝不懂岩茶,不单单是喝茶水平的问题。

还和泡茶喝茶的方法,直接相关。

比如,之前有位北方的茶友,过来咨询岩茶的冲泡。

他提出的问题,着实惊到了我。

他问,“这包成一小包一小包的肉桂,每次放多少茶合适?我都是分成3、4泡,还觉得味道有些浓。”

再进一步了解,才发觉茶友是用大壶直接泡茶,每次只放一撮干茶条索。

原本用盖碗冲泡,8克一次一泡的茶,硬是被分成了3、4次冲泡。

茶具不对,投茶量不标准,泡不出标准茶味。

就像,之前在西湖边,我们用大茶壶泡肉桂。

结果泡出来的汤色,比一旁的黄酒还要浅。

同样的岩茶,泡出来的风味完全大失水准。

大壶泡茶,茶少水多,大口喝茶,只求解渴,囫囵吞咽,不求细解。

泡茶与喝茶方法没对选,自然会让你觉得,岩茶喝起来差不多都一样。

第三,买到焙成炭的岩茶

焙火时下手太重,将岩茶直接焙到炭化。

喝这样焙死的茶,也会让你觉得岩茶都是一个样——浓浓的炭味。

并且,还会让新手对岩茶留下不好的印象。

重口,煞口,浓烈, 不香不好喝。

为身心健康着想,焙成炭的病火茶,不建议喝。

当你在泡茶时,遇到条索泡不开,炭化僵硬的岩茶。

别在苦恼于,自己新人一个,hold不了岩茶的滋味。

事实上,这是买茶踩雷了!

第四,岩茶的品种特征不明显。

武夷岩茶的品种很多,除了常见的水仙、肉桂、大红袍三剑客外。

还有四大名丛,古老名丛,黄观音, 金牡丹等新培育的品种,外地引进的金萱、佛手等。

各式各样的品种,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

不同的品种之间,风味特征不同。

比如, 肉桂拥有特立独行的桂皮香, 汤感微微带有辛辣。

而水仙的兰花香清雅,达到60年树龄的老丛,木质丛香凸显,汤感极醇。

不同品种的岩茶,个性相差甚远。

如果你感觉,喝到的岩茶好像都一样。

那么很可能是买到品种特征不显,工艺有败笔的岩茶。

像遇到一泡带有浓烈栀子花香的肉桂,别说新手喝起来,觉得它们都差不多。

特别香,还有点苦。

连喝茶多年的老茶客,也会喝错。

以为它是黄观音,而丝毫没有往肉桂那,去联想!

入门喝岩茶,被别被天价茶的标价吓坏。

也千万别,在你还没开始喝茶前,就被岩茶的高价洗脑。

动不动就觉得,岩茶非高价天价贵价,不能喝。

这样,纯属是被岩茶的定价捆绑。

同时也与喝茶的初衷,背道而驰。

喝茶,喝的是茶味,不是RMB。

认真喝,多对比,多请教。

选对适合的岩茶冲泡方法,盖碗泡,沸水泡,快出汤,彻底沥干。

倒出茶汤,小口细啜,慢慢感受一款茶的滋味,在唇齿间蔓延。

多尝试几回,长此以往,逐渐提高喝茶段位。

届时,自然能顺利摆脱新手身份。

驾轻就熟,轻松上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岩茶课堂

丨作者:李麻花

今日走访茶山,意外邂逅一片梨园。花开正盛,千朵万朵压枝低。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行走其间,不自觉呆住了。手机一架,录一段视频,每一帧,都是一张美图。

也只有在这阳春三月,才能真正体会到,何为百般红紫斗芳菲。

多亏三月温暖湿润的天气,才能让冬眠的茶树,探出芽头。

很煞风景的,这潮湿多雨的三月,也是岩茶的返青高峰期之一。

每年到这个时节,不少岩茶爱好者,如临大敌,生怕一个不小心,一个细节没做到位,让茶返青了。价值千金的岩茶,从此打了水漂,甭提有多心疼。

这个月,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我的茶叶快返青了,该怎么处理。”

在麻花揭晓答案前,先来分享两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故事一:美女掌柜和茶

麻花有个闺蜜,在五里亭开了家茶叶店,标准的美女掌柜。

去年四月,麻花寻她喝茶,刚走到门口,清浅婉约的桂皮香随风而来。

“哟,今天喝什么好茶呢,大老远就闻到香了。”

“没呢,正在焙茶呢,去年还剩了三斤茶,怕返青,赶紧先焙一焙。喏,折腾了一上午了。”

顺着闺蜜的视线,果不其然看到两个电焙笼,安静地杵在角落里。

电焙笼的造型挺别致。最上面,是用竹子编织的焙笼,下方是一个加热器。(焙茶的主要原理:利用加热器产生的热气能把茶叶的水分烘干。)

远远看去,有点像蒸包子的蒸笼。

一间50平方大小的工作室,被茶香萦绕着,在这样的环境里喝茶,身心舒畅。这味道,可比香水迷人多了。

闺蜜招呼麻花坐下,说话间,在焙笼里抓了一把茶。

烫壶温杯,沸水冲泡,不消一分钟,茶泡好了。一喝,不排斥这味道,经过焙笼这么以烤,焦糖香更明显了,有点像喝卡布奇诺。桂皮香反而羞涩了,并不张扬,一改平日里霸道总裁的风格。

有时候麻花也心痒痒,也想买一个焙笼,回去自己也能倒腾返青的岩茶,顺便免费获得一个高逼格的空清新剂。

然而,想到焙茶的复杂程度,麻花还是放弃了。我又不想抢制茶师的饭碗,焙茶还是交给他们。安静喝茶,比较符合我的气质。

用焙笼焙茶,极考验技术,对焙茶温度、焙茶火候有严格要求,要是没个几年的焙茶经验,别轻易尝试。要是没控制好温度,容易把茶焙坏,茶没返青,反而被自己折腾坏了,更不值得。

尤其是刚开始喝岩茶的朋友,还处于启蒙期,还是别捣鼓焙茶这事儿了。

而且我们平时买的茶,也就一两斤,等到三月,茶也喝的差不多了,也没必要专门买个焙笼焙茶。

故事二:电饭锅与茶

然而,总有一些茶友,不按常理出牌,你让我不用焙笼焙茶,好呀,没问题,我改用其他电器。

譬如有一位茶友,堪称岩茶界的“爱迪生”(其实是科技黑洞),你猜他是怎么处理快返青的岩茶?

简单嘛,家里能用来加热的电器屈指可数。电磁炉、电饭锅、电炒锅、微波炉总有一个能用吧。

猜中了四分之一。

这位极具创新精神的茶友,从“电饭锅蒸蛋糕”中获得了灵感,居然用电饭锅焙茶。

列位看官们接着猜,后来怎么着了?

第一次,失败了,不仅没有拯救住返青的岩茶,差点还弄了一个小型的家庭火灾。

第二次,让麻花观摩的时候,不仅失手了,茶还烤焦了。

电饭锅把茶烤焦,也在情理之中。就像吃货麻花,也会有把牛排煎糊的时候。更何况是焙茶这种超高技术含量的活。

用电器焙茶这种奇葩的想法,终究只能停留在理论上。

那些说电磁炉、微波炉可以焙茶的朋友们,如果您多次实验成功了,那恭喜您,可以进军武夷山成为一名超牛X的焙茶师。月薪五位数。

故事讲完了,不管是用电焙笼焙茶,还是异想天开用电器焙茶,都不如李麻花的方法实用。

对付这种快要返青的岩茶,只有一个捷径——趁返青前喝完,越早喝越好。

麻花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尤其是难得稀缺的好茶,更要快快喝完,落肚为安,一了百了。“茶快返青了怎么办?”、“岩茶返青该怎么处理”这些困扰通通没有。

毕竟岩茶作为易耗品,就是用来喝的,它又不是花瓶,没必要当成摆设。

莫要等岩茶返青了,悔青了肠子。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文摄影/郑艺 

  昨日得岩茶一泡,名唤"瑞泉号",上有南怀瑾南大师题字"九四顽童",大师说:喝到大红袍,那是喝到茶的顶尖了。喜得此茶,心情甚是高兴,想起了几年前夜读大师书籍时,也是同样的激动。

  对于我这样一个懒于动笔的人来说,QQ啊微信啊什么的实在是个好东西,随手就可以记录几个心情文字,还方便查找。刚刚查了下,2011年11月24日,我在QQ说说上写道:相见恨晚,相见恨晚呐!

        这是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几个字,刚发上去,马上就有好友Q我,紧张而又神秘地问你这是跟谁相见恨晚啊?我哈哈大笑,告诉她那是南怀瑾大师啊,我正在看大师的《论语别裁》呢!

  为什么说相见恨晚呢?其实,早就知道台湾有个国学大师叫南怀瑾,有段时间,南怀瑾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书店里最醒目的位置上全是他的书,电视节目里也在说他。我那时对此类外来和尚好念经的现象很是反感,连带着对这个颇具古意的名字也觉得有些"作",便坚决的不看他的书。直到2011年春末,在重庆江北机场候机时,闲着无聊,在航站楼书店里无意中翻了翻南怀瑾著的《论语别裁》,立刻就被吸引住了。

  会翻起《论语别裁》,说来也是一种缘分。现在的出版业发达的不得了,各种书籍多的令人眼花缭乱,一种书也有众多的版本,该怎么选择购买反而成了难事。我听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说的办法,同一类书,先选出版社,比如三联书店就是我首选的。南先生的这本书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而我又认为复旦中文系是咱们国家大学最好的中文系之一。再有,关于《论语》注释的书也特别特别多,早年曾看过两本,2005年,因为闺女的老师要求孩子们要看《论语》,我自己也是一直认为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本源,是希望闺女好好了解的,于是在新华书店认真的挑选了三个晚上,选中了工科出身的、对"论语"作现代诠释的蒋沛昌先生的《论语今释》。因了复旦和"论语"的缘故,我在知道南大师多年之后终于读到了大师的著作。

  南大师的《论语别裁》是他的演讲稿,也是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对"论语"的内容作出了推陈出新的解读,因此很口语很好懂,通俗又不媚俗,不时的会让人掩卷沉思,兴奋点很高,是一本指点性强的读本,我也因此书呈现的别样理解,对南怀瑾先生十分景仰。惭愧汗颜的是,还是由于懒的原因,这本上下两册的书,三年了我还只看了四分之一。

        不曾想,在我开始喜欢岩茶的时候,再次邂逅了南怀瑾先生,欣喜异常。

  其实也不奇怪,半生习禅的南先生,喜欢喝茶是很自然的事,禅茶一味嘛。南先生少年习武,后来追随袁焕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对佛学及道家易经、金刚经、孔孟老庄国学等很有研究,著作颇丰。而武夷岩茶产自"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武夷山,是茶中最具禅意的。

        据网上介绍,南先生喜欢喝茶到了"眼睛一睁就喝茶"的地步,从早到晚都喝茶,他的作息时间与我们常人不一样,我们的晚餐像他的午餐,他一天只吃一顿饭。南先生只喝岩茶,他觉得岩茶不象铁观音那么浮,内敛但是有香气。他喝的岩茶出在三坑两涧,喝岩茶的人都知道,最好的岩茶都出自那里,乱石岩中,旁有水流过,藏风聚气,得自然之精华。有个为南先生制茶的青年叫蔡俊的,每年会专门有一两款给南先生的茶,命名为"老茶鬼"。

 南怀瑾先生是浙江温州人,距岩茶产地武夷山很近,据说南先生非常受用蔡俊的茶,是因为茶中有家乡的味道或者是童年的味道,引起老人家无尽的回忆。我想,这或许是南先生喜欢岩茶的真正原因吧,在那个离乱的年代,每个从大陆到台湾的人都会有着那样一种我们无法体会的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吧,不然南先生也不会在最后选择了叶落归根!

        最后,感谢慷慨的赠茶之友,感谢岩茶带来的身心愉悦!

                              201531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60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