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常年浪迹于青楼,为何却能写出如此动人的爱情诗?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常年浪迹于青楼,为何却能写出如此动人的爱情诗?,第1张

这很正常,爱情本来就是男欢女爱的事情,在一段时间内,你全身心的爱一个人,并且愿意为了她做很多事情,这就是爱情了,无关乎青楼或者什么,只关乎你我两个人,青楼的女子难道就没有爱情了吗?

柳永作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之一,凭借的就是他那细腻的文章,以及在古诗里面表达真挚感情的率真,他是个特别浪漫的人,而且心思特别细腻。

跟李白不一样,李白的浪漫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开阔的,向外的浪漫,是寄托于山水之间的,是豪迈之情冲天的浪漫,大气,是形容李白的。

跟李白相比,柳永的浪漫大多描写男女之间的情愫,是内敛的,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向内的,是寄托于男欢女爱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种有关青楼的爱情古诗,难道因为青楼就减弱几分了吗?同样是爱情,难道还有什么高下之分?

同样写爱情的还有李清照,李清照的爱情诗前期多是甜蜜,后期便多是惆怅困苦,一个人的相思,柳永的则是相聚的甜蜜也有,分别的苦涩也有,但偏偏也都是感情真挚。

爱情,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如何,而是两个人此刻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这便是爱情,也是让人感慨的地方。

  1、原文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注释

  ①凄切:凄凉急促。

  ②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④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⑤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3、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4、简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原文: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欢。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翻译及注释

翻译 那是从前的一个春天,我在一处庭院里小酌,这里有歌相随,有舞相伴,并有幸和她邂逅。可是,我现在悔恨当初轻易放手让她离我而去。回到家里,半夜时分,我酣然大醉,引起过去无限的愁绪。虽然石崇所爱的绿珠可以为石崇坠楼而死,韦生的爱妾可以以身换取韦生所喜爱的骏马紫叱拨,无奈他们都不能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我神志迷糊,默默地想着她如花似玉的面容,想在梦中与她相聚,但又突然从梦中惊醒,难以圆梦。我在床上穿着外衣抱着被子,千辗万转,怎么也睡不着。只有栖息在那屋梁上新来的一对燕子,在通宵达旦地听着我深深的叹息。

注释 1御街行:词牌名,柳永《乐章集》注「夹钟宫」,《古今词话》无名氏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更名《孤雁儿》。2前时:从前,以前。《史记·项羽本纪》:「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辩,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服。」3笙歌:此指酒筵歌席。4中夜:半夜。《尚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5醺醺:形容醉态。6坠楼换马:坠楼,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换马,指用马换爱妾。《异闻集》:「酒徒鲍生多蓄声妓,外弟韦生好乘骏马。经行四方,各求甚好。一日相遇于途,宿于山寺,各出所有互易之,乃以女妓善四弦者换紫叱拨。」7争奈:怎奈。8和衣拥被:穿着衣服,裹着被子。9彻曙:直到天亮。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因为此词内容涉及歌妓而未谈论官场见闻,故此词应该是作于柳永未出仕之前的某次酒宴之后。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赏析

 这首词由回忆起笔,直接写在妓院饮酒听歌的情景:「前时小饮春庭院。」「前时」,表明是回忆刚刚发生不久的事;「小饮」,说明人不多,场面也不大,非常随意;「春庭院」,春意融融的院落,这是暗指妓院。悠闲地小酌几杯美酒听妙龄歌妓:吹笙唱歌,兴尽而归,对一个风流浪子而言,本也是件快意的事。但接下来的一句「悔放笙歌散」,开头用了一个「悔」字,词人为何会后悔呢?词人在此设下了一个疑团。接下来,「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原来,他夜半时分醉意盎然地回到住处,回忆刚才的情景,引起了对往事的无限愁思。不过,这两句对「悔」仍然解释不了,「不放笙歌散」就不会「惹起旧愁」了吗?所谓的「旧愁」到底指的是什么?然后,「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至此,「悔」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他是有感于适才酒席筵上的歌妓虽色艺双绝,却不是自己的心上人,不能和自己成双作对,相亲相爱。词人先肯定有绿珠、换马爱妾这类资质美艳而又多才多艺的歌妓,再由「虽」「争奈」一转,表现了他对所爱者的一往情深,既解释了「旧愁无限」的根由,也自然地引出了词作怀人的主题。

 下片「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紧承上片末两句的内容,直抒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实际上,此句也与上面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是「虽看……争奈不是……」,一个是「暗想"、「欲梦」,词人对后者用情之深可以想见。由酒意「醺醺」中的「旧愁无限」,到朦朦胧胧中的凝神「暗想」,再到梦中欲见,然而梦未成又被惊断,行文自然奔涌而又波澜起伏,显示了柳永铺叙委婉的词风。接下来「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他彻夜难眠。词人一会儿披上衣服围着被子,苦思痴念,郁郁难眠;一会儿又躺在枕上辗转反侧,好梦难成。这就将他饱受相思之苦,心绪烦乱、孤寂无聊、无法入睡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与《诗经》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优哉,辗转反侧」有异曲同工之妙。「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夜过去了,黎明来到了,一双刚飞来的燕子映入了词人的眼帘。「新来双燕」不但照应了上片的「春」,也反衬了词人的形单影孤,更加深了对心上人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而给「双燕"著「闻」字,不从自身着笔,说自己天亮了还睡意全无,盯着梁上双燕长吁短叹,反从双燕着笔,说双燕自夜至晓都听着自己的叹息声,通过设想的外物的感受来表现自身的情态,实属意出天外的奇笔。以之收束全词,妙不可言。

 这首词文思细密,结构谨严,叙事曲折却一丝不乱,又能在层层铺叙中笔笔带情,层层相扣,一波三折,曲尽其意。刘熙载所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实非虚语也。

诗词作品: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诗词作者: 宋代 柳永 诗词归类: 追忆、抒情、相思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属于抒写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

北宋大词人柳永擅作慢词,并能变旧调为新声修改词曲。他有一首《雨霖铃》,被认为是史上第一首双调慢词。词牌本身自带典故,词曲正文更是金句层出不穷。词中书写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曲里带直,密中带疏,诉常人难诉之情。尤其是今宵酒醒何处起头的三句,把一个失意浪子的伤感与寂寞,成功地传递出来,激发了读者的自动联想。

细写儿女情长之后,柳永笔锋一转,开始写自己的前途。原来他与爱人分别后,要去的地方是千里烟波之外的江南。那里看似一片广阔的天地,可惜暮霭沉沉。这是柳永词的一大特色,他喜欢在婉约词中喜欢掺入对个人仕途不平的忧虑,并非单写儿女情长。

柳永简介:

柳永,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福建崇安县五夫里(今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白衣卿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是宋词中婉约派最具代表和影响力的人物。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大量写长调慢词的人,于此有开创之功。其艺术特点:音律谐婉,词意妥帖,写景抒情,都能委曲尽致,受到民众的喜爱。

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有《乐章集》,存词近200首。柳永纪念馆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宫古街中段,一曲溪北岸,是一座三层楼阁式仿宋民间建筑,占地300米,坐南朝北,有展厅及办公室、储藏室、茶室等设施。风格朴实素雅,极富乡土气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66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