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45】赏析《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

【DAY 45】赏析《降E大调第二圆号协奏曲》,第1张

第一乐章:快板,阵E大调,开头主奏圆号雄壮地奏主题,跳跃上升的前半段与三连音符下降的后半段形成明显对照。三连音符主题以各种不同变化出现6次,这乐章另包括8个主题,其中4个是出现一次便消失的插入句。圆号在表现主题后奏缓慢旋律弦乐伴奏慢馒产生主题后半段的三连音动机,再出现新的副主题。乐队合奏,低音弦乐出现强有力主题,小提琴奏主题后半段三连音动机,高音弦乐与低音弦乐奏卡农音主题,长笛与单黄管奏打情的优美音型,圆号、单费管、弦乐予以对位。圆号再出现主题,管乐、高音弦乐出现快速音群,圈号再奏副主题,弦乐承接加速而成为主题再现。最后圆号弱奏后,弦乐作主题回想,直接进人下一乐章。

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降A大调弦乐细碎伴奏开始,双簧管与低音管奏有布鲁克纳味道的主题。中段速度稍快,为D大调第三段由四号反复第一段。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降E大调,回旋曲。主题为狩猎号角风格,双簧管和弦纠缠后,经弦乐快盆动态而出现最初插句,转E大调。口号奏第一插句主题它的发展引出回旋主题再现。然后圆号再奏第二插句主题,乐队将回旋主题与之纠缠在一起,以强奏而结束。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指挥家。他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圆号演奏家弗朗茨·施特劳斯(Franz Strauss),从小就受到父亲的音乐教导,八岁的时候开始学小提琴。他的父亲的教导非常注重“浪漫主义”,但理查德·施特劳斯本身的音乐最后成为了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特劳斯第一、二号圆号与乐队协奏曲两部作曲时间间隔60年。1882年第一部,作品圆号的开场具有英雄性色彩,年轻气盛,憧憬未来之光明。具有张扬一面但整体风格仍然颇为古典,未有出现其交响诗之中的那种张扬和孤傲感觉。

1942年所作的的第二号圆号协奏曲和1945年所作的双簧管协奏曲从曲调到色彩都近似。虽然从气质和手法上要比第一圆号协奏曲更加圆熟,但那种诸如淡淡的哀伤和对难以把握尚未化解的忧虑的负面色彩渗透其中。从Rstruass的手中的圆号具有接近木管乐器的属性,内敛多于嘹亮。

第四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7,作于1796—1797年,呈现给当时匈牙利贵族凯格勒维茨(Keglevics)的女儿巴巴拉(Barbara),巴巴拉当时是贝多芬的学生,这首作品当时也有《所爱的女郎》(Die Verliebte)的标题。共4个乐章:1精神抖擞的极快的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这一起伏很大的乐章里,已充分寄寓了贝多芬戏剧性的生命感,在呈示部中,两个主题有非常精彩的对比,而尾奏中两个主题的丰富交织已接近于中期的作风。2富有表情的最慢的慢板,C大调,三段体,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乐章。3快板,降E大调,三段体。在第一段快板中主题借用卡农形式作发展,中段是降E小调,几乎全部是三连音的分散和弦,中段完成后回到第一段。4回旋曲,温雅的小快板,降E大调。由高音域像波浪一样下降的主题经过高音部和低音部,像交换对话一样的经过部,多少有一些僵硬的第二主题与它的柔和形成有趣的对比,然后扩大发展。其中,最后一个回旋主题装饰得十分优美,像是对可爱的女郎的归结。

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271,作于1800—1801年,附有《幻想曲风格的奏鸣曲》的标题,献给李希登斯坦(Lichitenstein)夫人约瑟芬(Josephine),约瑟芬曾是贝多芬的学生。共3个乐章:1行板——快板——行板,降E大调,三段体。行板是以细小音粒伴奏之下的柔和主题开头,这个主题展开后的中间乐节特别优美,然后是开头主题以变奏方式再现,构成三段体而转为快板。快板在力度上有剧烈变化,形成对比。第三段再以变奏再现第一段。2活泼的很快的快板,C小调,三段体。这一乐章实际是谐谑曲:第一段是主题的反复,中段是降A大调,二段体,其乐念为自始至终都用断奏的律动性曲趣,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奏的再现。3充满表情的慢板,降A大调,转活泼的快板。慢板部分充满抒情气息,然后转向降E大调的快板,回旋曲。尾奏中,先出现序奏慢板主题,使人产生一种冥想效果;再经过花奏,突变成急板,华丽地提高回旋曲主题的气氛而结束。

第十八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313,全曲则充满明朗的气氛。共4个乐章;1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的最初动机和1803年创作的《鹌鹑的啼声》的钢琴伴奏完全一样,史科托把这个动机形容为:“犹如夜晚的明星降临窗边,轻叩窗扉一样神秘、迷人的柔和声音。”2很快的快板,谐谑曲,降A大调,奏鸣曲式。此曲没有慢乐章,从幽默感十足的第一乐章氛围进到这个乐章,更通过强烈的节奏、断奏、音力的变化制造出强烈的谐谑效果。顿音很强的第一主题在其中拥有有些僵硬的断奏伴奏音型,它的发展充满变形、怪异和幽默。3温和的小步舞曲,降E大调。小步舞曲属于简单的二段体,同时各部都加以反复。中段仍为降E大调,三段体,反复稳重的主题,然后夹着由主题动机所构成的中间乐节再现主题。4热情如火的急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由第一主题的8分音符所构成流动性节奏,以及在上面跳跃的,极似狩猎的号令一样的旋律,决定了这个乐章的辉煌效果。这个乐章有《狩猎奏鸣曲》之名,贝卡称其为“一种德国人的塔兰泰拉舞曲”,塔兰泰拉舞曲一直在背景上流动。

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81a,《告别》,作于1809年,呈献给鲁道夫大公。鲁道夫大公是贝多芬的资助人,又是挚友。1809年4月9日,奥地利与法国进入交战状态,5月12日拿破仑军队攻进维也纳,维也纳贵族纷纷逃难,鲁道夫大公也于5月4H逃离。贝多芬在此曲原稿上记有“1809年5月4日,在维也纳,我所尊敬的鲁道夫人公爵殿下临行前”。此曲共3个乐章:1标题:“告别”,慢板,降E大调,主部为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贝多芬在慢板开头3个音符上标注“告别”,这一动机贯穿整个乐章。第一主题的二三小节、第二主题里以长音符都承载这动机。尾奏从第一主题发展开始,两手奏出连锁形“告别”,营造出令人回味的氛围。2标题:“不在”,充满感情的行板,C小调,A—B—A—B形式。第一主题多少带有一些伤感,经过部主题动机以流畅的琶音来进行,整个乐章弥漫一种不安宁的氛围。3标题:“重逢”,十分活泼地,降E大调,奏鸣曲式。充满喜悦的活泼,充满像透明的光缤纷错杂一样的美,而且尾奏中孕育有感慨万千一样的情感。

不知道你要的是那首,只好把知道的都发上来了。

降B调,大三和弦(降724,降35降7,461)度,小三和弦(1降35,246,5降72)减三和弦专(61降3)。

降E调,指的就是以降E为主音1构成的一个大调式。它的1234567分别是bE、zdF、G、bA、bB、C、D。我们知道,在一个大调里,1、4、5是大三和弦,所以bE调里用到的三个大三和弦分别为:bE和弦、回bA和弦、bB和弦,2、3、6为小三和弦,分别是Fm和弦、Gm和弦,Cm和弦。

再加上为歌曲配置和弦的时候,经常用到的属七和弦:bB7和弦和G7和弦,bE调常用的和弦是8个,bE、Fm、Gm、G7、bA、bB、bB7、Cm。

扩展资料:

1、大横按指法,主要表现在于食指,同时按住绷紧的六条弦,可以用变调夹,夹在一品,将降B调改为A调,其它指法作相应的改变。这是一种比较高明的方法,其高明之处在于投机取巧,避开了部分大横按指法,但是高把位的大横按指,仍然没有办法避开。

2、重点就放在另外的三根弦上面,况且一般的扫弦只有下面三根,这样简单,食指只用按着一根弦就行,不过想要真正学会,还是要按完全的指法来。

3、多加练习练,什么大横按都不怕。最初练习时如果按不到位,可以把琴弦整体放松一些,就可以少用些力气,以防强行用力造成手势畸形。

4、等到练习一段时间以后,手指变得有力了,就开始把琴弦调标准进行练习,再坚持练习一段时间以后,手指就会变得有力了。

《我和我的祖国》降e调伴奏曲谱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歌手:韩红

填词:张藜

谱曲:秦咏诚

歌词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我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扩展资料

《我和我的祖国》,该歌曲收录在专辑《红歌②》中,由央金玛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发行于2010-12-08,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该歌曲其他版本

1、华语群星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我和我的祖国》中,由华夏**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于2019-09-29,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2、李谷一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李谷一经典》中,由LiveMusic公司发行于2019-09-24,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俗话说:“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

其实这里的“步”就是音乐中所说的节拍或速度,属于时间范畴;

而“调”就是指乐曲(歌曲)的调性,属于声音的范畴,取决于主音的高低。比如一首乐曲主音是C音,那么这首乐曲就是C大调或C小调。C、D、E、F的音高(也就是该音的振动频率)在全世界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现行的国际标准音高为1939年5月国际标准协会在伦敦通过的a1=440赫兹(小字一组的a音每秒振动440次),称“第一国际音高”或“音乐会音高”。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合唱或合奏,伴奏或伴唱,各乐器各声部都应是同一个调。因此,降E调萨克斯实际演奏音高(调性)应该与钢琴伴奏的音高(调性)是一致的。

您所说的问题还牵涉到记谱方面。

如果一种乐器在演奏某个调的音阶时指法最简单,难度最小,变化最少,这个调就是该乐器的所谓“本调”。如钢琴弹奏C调音阶的基本音时只需触动白键而不需触动黑键,此时指法最简单明了,变化最少,所以我们就把钢琴称为C调乐器。为了初学者学习方便,相应的也用最简单的、没有音的升降变化的C调五线谱来记录“本调”的音高。可见,钢琴的实际演奏音高与记谱音高是一致的。不仅钢琴,像长笛等所谓“C调乐器”都是如此。

同理,当演奏任一种萨克管时,操纵珍珠键总是最方便的,因此把主要由珍珠键构成的音阶的调称为该萨克管的“本调”。记谱时也用最简单的、不带任何升降记号的C调乐谱来记录萨克管的“本调”,此时就产生了记谱音高与实际演奏音高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来说,记谱音高比萨克管的实际演奏音高要高。如:

记谱音高 降E萨克管演奏的实际音高 降B萨克管演奏实际音高

C 降E 降 B

D F C

E G D

F 降 A 降E

G 降B F

A C G

B D A

(Nocturne)的语源系拉丁语NOX所演变,罗马时代“夜神”之意。夜曲的音乐形式,系爱尔兰的音乐家费尔德(Filed 1782-1837)所制,在低音部和弦伴奏下,高音部奏出夜的寂静,似梦一般优雅的旋律。之所以给这种形式命名为“夜曲”,可能取自天主教会的“夜祷”。

降e大调夜曲

(作品9之2) 本曲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

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 饱含诗意, 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乐曲的构成为回旋曲式,行板,12/8拍。右手在装饰音中始终保持着华彩的咏唱,左手是节奏相同的伴奏型,自始至终保持同样的形态(片段1)。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本片段选用的是小提琴独奏曲改编版)

这是他献给玛丽 普列埃勒夫人的作品之一。夜曲与向情人表示爱慕的小夜曲不同,多为作曲家在夜深人静时用音乐写下的内心独白。肖邦发展了这一体裁,其夜曲具有典型的抒情诗风格,在伴奏声部衬托下的旋律流丽如歌,充满诗意。《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最好的夜曲之一。

《我心永恒》,原来的伴奏都是为高萨制作的,有两种调性。肯尼基版本是降B调转D调。如果改用中音管演奏(指法不变,改变伴奏调性),伴奏音乐就要向下移动纯五度(或向上升纯四度)。在软件处理中,降7个(或升5个)这里讲的个数是音数概念(一个大二度为2个音数;一个小二度为1个音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2947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