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书房装修效果图 阳光书房让书香与阳光完美邂逅

阳光书房装修效果图 阳光书房让书香与阳光完美邂逅,第1张

很多的业主装修的时候都会打造一个书房,书房是我们充电的地方。相信大家都不喜欢阴暗潮湿的书房,一个阳光明媚的书房才是大家的共同追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装修出一个阳光书房呢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很多阳光书房装修效果图,大家来体验下浓墨书香与阳光角落的完美邂逅吧。

阳光书房装修效果图一

要想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书房,那大大的窗户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我们的书房还要安排在向阳的那面。正如图中的这个,宽大的窗户给书房带来了充足的采光,白色的书架、书桌搭配浅绿色的沙发,营造出清新、自然的学习环境。

阳光书房装修效果图二

我们来看看第二款书房设计,宽大的落地窗带给书房充足的采光,碎花的墙面和窗帘搭配**的地板砖,打造出一款充满田园风味的书房,书架靠墙摆放非常的节约空间,书架的前面摆放一整**的书桌,主人置身于这么优美的环境下学习肯定是非常惬意的。

阳光书房装修效果图三

这张图中的书房设计略显简单,不过却个性十足,尤其是书桌上的墙面设计,让人感到非常的质朴。因为书房的空间比较有限,主人采用的是书架和书桌一体化的设计,窗台的位置还制作了舒适的榻榻米,整个书房的设计非常的紧凑。

阳光书房装修效果图四

蓝色总是让人想像到辽阔的大海,图中这个书房就是以蓝色为主调的,蓝色的休闲椅、淡蓝色窗帘以及书架后面蓝色的墙面,让人感受到无比的清爽。宽大的落地窗不仅给书房带来了充足的采光,而且有着良好的视野,站在窗前眺望大海,是何等惬意的事情。

上面这些阳光书房都不错吧,不知道有您中意的吗一个充满阳光的书房不仅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而且可以带给自己一天的好心情,如果您也心动了,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吧。

邂逅在迷宫旅人书简玩法介绍邂逅在迷宫旅人书简怎么玩,相信很多小伙伴对这一块不太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邂逅在迷宫旅人书简玩法介绍邂逅在迷宫旅人书简怎么玩,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了解一下哦。

高难度挑战旅人书简玩法

1根据Rank进行难度区分,R2难度为风暴前夜;R3难度为灾厄转生;R4难度为崩坏的预兆

在旅人书简中可以使用不超过某Rank最高培养状态的属性进行挑战,可获得对应Rank的主楼层高难度奖励。

2例:《风暴前夜》中,冒险者为Rank2最高培养状态。主角等级与装备为R2的最高等级、宝石最高4级、神器等级与技能等级最高50级、技能总等级最高500级、英雄品质最高银+、英雄等级最高200级、英雄武具品质最高为紫、神语等级最高3级。

3每天可以挑战旅人书简10次,每日凌晨5点刷新。也可以使用钻石购买挑战次数。

在每个篇章中,共有多个难度关卡,每完整通过1关,即可领取该关卡的奖励。(奖励中包含一部分冒险日记中高难度楼层的称号、时装等道具)

关卡挑战成功(奖励领取后)无法重复领取奖励,请悉知。

别 人 的 路

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因为没有路,便试探着走。虽很艰险,左跨右跳,竟也能找出一段路来,可好境不长,未走多远,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用脚试着踏去,果然实实在在,于是便放心走下去。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烂泥。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两人的脚印,想都未想便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

……

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这必定是-条通往沼泽地彼端的大道,看,已有这么多人走了过去,沿此走下去我也一定能走到沼泽的彼端。于是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他也沉入了烂泥。

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了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有时还可能会跌进陷阱。

生 命 清 单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同样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么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宿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认为我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找 伞

一次,一位教授对一个商人说:“上个星期,我的伞在伦敦一所教堂里被人拿走了。因为伞是朋友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十分珍惜,所以,我花了几把伞的价钱登报寻找,可还是没有找回来。”

“您的广告是怎样写的”商人问。“广告在这儿。”教授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从报上剪下来的纸片。

商人接过来念道:“上星期日傍晚于教堂遗失黑色绸伞一把,如有仁人君子拾得,烦请送到布罗德街10号,当以5英磅酬谢。”

商人说:“我是常做广告的。登广告大有学问。您登的广告不行,找不到伞的。我给您再写一个广告。如果再找不到伞,我给您买一把新的赔您!”

商人写的广告见报了。次日一早,教授打开屋门便大吃一惊。原来园子里已横七竖八地躺着六七把雨伞。这些伞五颜六色,布的绸的,新的旧的,大的小的都有,都是从外面扔进来的。

教授自己的那把黑色绸伞也夹在里间。好几把伞还拴着字条,说是没留心拿错了,恳请失主勿将此事声张出去。教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商人,商人说:“这些人还是老实的。”

你知道商人的广告是怎么写的吗

商人的广告是这样写的:

“上星期日傍晚,有人曾见某君从教堂取走雨伞一把,取伞者如不愿招惹麻烦,还是将伞速速送回布罗德街10号为好。此君为谁,尽人皆知。”

20 美 金 的 价 值

这是我从一则英文故事里读到的: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 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也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说。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将这个故事与你所喜欢的人分享,但更重要的与你所爱的人分享这价值20美金的时间——这只是提醒辛苦工作的各位,我们不应该不花一点时间来陪那些在乎我们,关心我们的人而让时间从手指间溜走。

多 看 了 一 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 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煺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顽 石 的 启 示

我刚嫁到这个农场时,那块石头就在屋子拐角。石头样子挺难看,直径约有一英尺,凸出两三英寸。

一次我全速开着割草机撞在那石头上,碰坏了刀刃。我对丈夫说:“咱们把它挖出来行不行?”“不行,那块石头早就埋在那儿了。”我公公也说:“听说底下埋得深着哪。自从内战后你婆婆家就住在这里,谁也没能把它给弄出来。”

就这样,石头留了下来。

我的孩子出生了,长大了,独立了。我公公去世了,后来,我丈夫也去世了。

现在我审视这院子,发现院角那儿怎么也不顺眼,就因为那块石头,护着一堆杂草,像是绿草地上的一块疮疤。

我拿出铁锹,振奋精神,打算哪怕干上一天,也要把石头挖出来。谁知我刚伸手那石头就起出来了,不过埋得一尺深,下面比上面也就宽出去六寸左右。我用撬棍把它撬松,然后搬到手推车上。这使我惊愕不已,那石头屹立在地上时间之长超过人们的记忆,每人都坚信前辈人曾试图挪动它,但都无可奈何。仅因为这石头貌似体大基深。人们就觉得它不可动摇。

那石头给了我启迪,我反倒不忍把它扔掉。我将它放在院中的醒目处,并在周围种了一圈长春花。在我这片小风景地中,它提醒人们: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以迟缓的脚步游走于一排排书架间,停停走走,傍晚,风卷纱窗,清冷的微风透露一丝秋意。不经意间“邂逅”这样一本书,而我也必须刻意用“邂逅”这样的字眼以表敬意,因为我在读的似乎是一颗赤诚之心,一个人被公开了的隐秘的情感,他有故事,而我无需备酒,就想安静地听他娓娓道来。

这本书是源自蒋勋先生在离别后写给他的恋人的十二封情书,分别写于十座城市。有的人说读不了蒋勋,言辞过于矫情;有的人说读不了蒋勋,可能是因为自己太浮躁了,看不了那些细腻的文字……

蒋勋先生给我的感觉就是温和、儒雅,他的文字比鸡汤高明得多,不会强行给人输入价值观,只是将自己对“美”的感知,对“生命”的感悟娓娓道来。总之,各花入各眼吧。

初读时,总是免不了怀着一颗八卦的心,好奇Ly's M的身份,仿佛在窥探一个陌生人的隐私似的,但是读着读着却发现自己把这种心思完全放下了,不管他是一个男人,女人,还是一个假想的根本不存在的人都不重要,只是有幸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倾听作者的思念有多重,欣赏他捕捉到的美,他在漂泊中对生命的感知,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我想那为你死去的部分似乎意识到了它的死去。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一生的历史,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栖栖遑遑,忙忙碌碌。孤独的残影照射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愈发荒凉,没有一丝人的温度。

许多话说了,许多话还没说,有些话不能说,也说不出口。

看外界太多,看自己的心太少。

破旧的封面,泛黄的书页都在提醒着它的年代感,习惯性地将鼻子凑近嗅一嗅,陈旧的书香气果然很浓。书页里一小段一小段的批注想必也是出自两人之手,不知被多少人借阅或是翻阅过了。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过这种阅读的快感了。

[腾讯vip完结]雨季邂逅-为何恋上你完结

https://panbaiducom/s/1dszXT8O9xkvv5rkU3EIPRw

pwd=1234    提取码:1234    

李俊熙和静儿的婚礼上,两个开心又看似落寞的人喝了很多,一场“意外的错误”,让他娶了她。  他对她关心、爱护、甚至疼爱有加,可是似乎却单单没有爱他不爱她,即使她暗恋了他那么多年  他的责任让他无法推开她,即便他不爱她,她真的尽了力了,可是她还是不能让他爱上她。  他也尽了力了  她终于逃离却现自己竟然怀了身孕  而她的离开,到底让他看清了自己的心,情,在不时何时,其实早已种下

生活在魔都的人,总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比如,在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偶遇一家书店——大隐书局。书店的名字正是取自“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位于繁华的淮海中路的百年武康大楼里,对面便是宋庆龄故居。大隐书局,隐于闹市,恬淡娴静,怡然自得。

作为上海标志性历史建筑之一,百年来,历经沧桑的武康大楼见证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这座城市的岁月变迁,甚至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包括王人美、赵丹、秦怡、孙道临、王文君、郑君里等。

就是在这样的一幢大楼里,开了一家城市书店,古风禅韵与百年历史的大楼融为一体,为上海增添了一丝旖旎风情。小小的门头很容易被来往的路人错过,而我无意中走到这个大隐之中的,被其浓厚的书香气和静谧的氛围吸引。

一座城市的气质的塑造,除了外在的摩天大楼,更不能缺少内在的文化载体,而书店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们静谧地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声诉说着有关这座城市故事。

大隐书局的门面看起来毫不起眼,仿佛是藏匿在喧嚣城市的安静一隅。进来之后却发现别有一番洞天,很有人情味儿。窗外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世界,窗内却是书香与禅意,顷刻之间让你的嘈杂的心安静下来,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书局的整体布局和设计简约古朴而不失庄重,原木色的中国风装饰,温暖的色调,清雅的音乐都会让人感受舒适和惬意。

每个城市的书店,都带有这个城市的温度。那些书仿佛变成城市里灯光闪烁的窗口,诱惑地显露出居住在封页之间的百态人生。

在大隐书局里,只有4种书,就是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种类并不多,但是每一本足够值得让你细细品味,回归阅读的本质。

书局的整体布局和谐并不会感到局促,6个包间的名字全部取自曲牌名,分别是醉花阴、天净沙、苍梧谣、青玉案、月下笛和桂枝香,充满诗情画意,古色古韵。读者可以提前预定,相对私密和安静,在这里可以读书、写作、品茗、会友。

书店的吸引来自诸多层面,而大隐书局最让我吸引的是它的风格。厚实的木质桌椅,错落有致的盆栽花卉,书局的灯饰更是独特,别具匠心,整体的氛围让你有一种归家的感觉。

大隐书局,专注于“书、艺、茶、食”的文化空间,浸润中国传统人文之美。大隐隐于市,闲逸生活,诗意遐想,何须寻野径,此处即安。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书店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寄托,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更是照亮我们心灵旅程的一盏灯火。

读书时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愿喜欢读书的朋友,在你的城市里也能邂逅一家书店。

在那里,遇见一个未知的世界。然后,重新认识自己。

©光影流年

在旅行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在摄影的世界里窥探人性之美

用心生活,记录当下

— / 行摄生活 /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便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上古记录伯牙和钟子期的一段百十来字典故成了人物、地点、情节俱全的话本小说。伯牙和钟子期这段佳话广为流传,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那种相交相知的知音之情。

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写到:“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以绝琴明志,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而那种令后人无限向往的友谊和心情,大概只有两人心中最为深刻。

《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诗经·王风·黍离》中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通常我们希望当自己欲有所表时,总有一个人会明白我们的心思,理解我们的心情,甚至“解读”出来。往往会称这样的人为知己,而那种遇到知音的心情, 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高峰体验”。无论怎么讲述、怎么描摹、怎么用文字传递,旁人总只能无限向往,而无所经历便无所体验,更无法理解那种极限的畅快。

而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心情时,是在前不久读朱光潜先生的《诗论》。 那种心情时无与伦比的、心潮澎湃的,如同大海在明月下随着夜风波涛起伏般。 当我读完序言时,除了激动,还有无数种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只是越发觉得读这样的一本书是虽畅快的一件事。 世事有千万种,而于我,唯此书不可或缺。

要说起遇见朱光潜先生的《诗论》,大概只能用缘分形容。和多数写文的人相比,我大概是读书最少的,也是最不喜读书的,文学相关的名家名作,也不过一两本。在遇到《诗论》之前,从未读过与“诗”相关的书籍,哪怕是一本名家的诗集。也是因为素来写“诗歌”,所以在旁人看来,至少也是个“文化人”,读过不少名诗和其他名作,也了解不少名家。

但是,事实恰巧相反。无论我怎么强调自己“才疏学浅”,别人都道你是谦虚。后来,我也真正去读些书,以不至于徒有虚名。

打儿时记事起,不大喜欢读书。别人读书的时候,我大多用来坐在凳子上,或是走在林子里,看看大自然的风景。随着长大,越发觉得大自然本事就有着丰富的知识,甚至越发觉得天工如此巧妙,有太多美到震撼心灵的事物,那些是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 面对自然中存在的诸多的灵动之美,而自己却由衷地想把它呈现出来,传递给那些对此无所关注的人, 也渐渐地萌发了对诗歌的热爱。

正如德国的荷尔德林所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朱光潜先生说: 文学到了一定境界便是诗 。而诗的本身又是一种美学,它的格律、形式、意象、意境,处处都充满着美。而它本身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我对其越发敬佩,这也是我邂逅《诗论》一书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诗论》一书附录《给以为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中提到:“ 许多新诗人的毛病在不求玩味生活经验,不肯耐辛苦摸索路径,而只看报章杂志上一些新诗,揣摩它们,模仿它们! ”可是,一味地自我探索,而不看借鉴前人的经验,或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那么这样的探索是成长很慢的,亦或是摸索出来的经验大多已被前人总结过,这样的结果是费神费力。但反过来说, 自我探索和学习前人的经验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经历了五年“摸索”的我,若说大有长进,倒是言之过早;若说闭门造车,倒也不足为过;但总论得失,是积累了经验,认识了不足,同时也从自然事物中汲取了很多道理。

当我合上《诗论》时,欲说相遇很晚,但是转念另想,若是在早些年见到这本书,我是极大可能不会像现在这般,把它视为珍宝,也不会像如今被书中的话句句戳中心底。先前积累的那些过程使得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极为深刻的体会。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读其他的书,只是在读; 而唯独这本书,是我在读它,它也在读我,解我心中的疑惑。

要说这疑惑来自何处,正是源于写作的瓶颈期,可以说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这种疑惑是身边理工友们无法从文学角度解答的。正如一个文学家和一个数学家,他们的喜好不同是很正常的。这一点你可以从泰戈尔和爱因斯坦1930年的谈话录中可以看出,即便他们最核心的思想是和谐的,但是他们理解事物并进行表述的方式是有着极大不同的。

而在陈平原《写给网络时代的读书人》中也提到, 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还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社会,你还在追求个人的板块,你还有不满足,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当时的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以及“疑山疑水”的迷茫踏进了图书馆,进门的第一排书架就是关于诗学的理论著作,可以说种类、版本颇多。但唯独只有两个的《诗论》吸引我的注意,还是极为方便携带的开本,再看封面作者,朱光潜先生,由衷地敬意和喜欢,随即便借来了。一同借来的还有其他多个版本的现代诗学相关著作。那天下午看过后,自觉有很多要勾画的重点和笔记要做,便立即买了一本。同时期借来的几本都不及《诗论》让人感觉通透,其中对诸多地方有着深刻的体悟。

书中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值得很多写新诗的朋友一读。若说新诗容易做,多数朋友认为 “新诗无格律拘束,又无长短限制,一阵心血来潮,让情感‘自然流露’,就可以凑成一首。” 其实,不然。 “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与最精妙的语言”, 这两种精妙绝非容易得来的。每一种文体下的作品都希望得到传播,而诗也不例外,做到雅俗共赏,也绝非易事。

有些作者是极喜欢做新诗的,这样说并非由反对之意,他们当中多是一些心血来潮,做一些称为感情“自然流露”或是一些“泄气式”的抒情诗,而对于这些作品不敢加以评价。除此之外, 这些新诗群体中的有些人是缺乏“工匠”精神的,没有耐性去做“冷板凳”,也鲜有人去耗费大量精力和辛苦在诗的两种“精妙”上摸索路径。

无论是否作诗,即便是喜好读诗的人,也不妨读一读这则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而那些写诗的朋友,如果没有耐性去读完整本书,倒可以选择先读一读此文。 如果你有过一定的摸索和积累,那文中的内容可以使你有更深刻的体悟;但,如果你是初写新诗的朋友,那朱光潜先生的这则文也可以为你做些指引,使你免走一些弯路。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被视为 中国现代诗的第一块里程碑 ,其内容涉及诗的起源,诗与散文、画、音乐,诗的境界、情感与语言文字,诗的节奏与声韵,以及中国诗的发展,在内容的阐述上, 他的态度是辩证的、探索的、是力求创新的。 而一本经得起沉淀和打磨的好书,值得也需要反复精度。

遇见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于我而言, 是一次邂逅,在一个机缘最合的时候,亦师亦友,更可以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经历一定积累后的相遇,不是相见恨晚,而是恰逢此时,正如我们常形容爱情的一词——势均力敌,这样的巧合是弥足珍贵的。如若不是我先前长时间的“摸索”与瓶颈时期的诉求,那便不会有这样一次浪漫的邂逅, 这种的浪漫是超越所有爱情的,更令人心动和向往。

好比,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正如那句千古绝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如果说一次人生最浪漫的艳遇,那便是正值对诗歌痴迷疑惑时遇见这本书——《诗论》 。自那之后,我常想, 能拥有一本能直抵内心深处的书,即便是无一人可做知己,那已不再是什么遗憾。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点击阅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390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