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无论从器物造型与质地上还是从其他的一些痕迹来看,都应当与商有更多联系但是夏文字与仰韶文化符号的接近却也让人十分疑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几乎采用过同一种文字符号所以夏是仰韶文化与“三代文明”的一个明显过度,夏的文字符号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象形文字特点,而不仅仅是腓尼基字母夏的两者特色兼具似乎让我们把它的起源放置在地中海东岸地区最为合适用《向东》一书里的“夏甲”最方便解释这个现象:就丈夫的男性家族方面他们确实与两河流域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并且他们居住在地中海东岸地区,但是由于“夏甲”本人是埃及人这一特点,决定了夏甲所代表的这个文化兼有几种文化的特色但总的来看,夏更多倾向于“三代”的共同特点
腓尼基文字按照正统的说法应该成熟于大约3800年前,所以夏晚期以及半坡晚期出现腓尼基字母是可以从逻辑上解释得通的一种文字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很可能需要几百年的长期孵化,并且不同地区的人们同时加入了这一孵化过程也并非不可能起码我们从半坡和夏以及腓尼基人同时出现了一种共同的符号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甚至我们今天也可以怀疑:所谓的腓尼基字母真的是腓尼基人发明创造的吗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猜想其实腓尼基字母是从中国半坡或者夏文化这里发展出来的呢这要靠考古证据说话了,哪里发现的最早哪里就是真正的发源地不过我认为腓尼基人最终将这种文字发展成熟肯定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疑问的仅只是这些字母到底起源于哪里
中国区域内至今没有发现4000年前的成熟文字体系其实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当时的中国区域内的生产力处于一个相对落后时期,中东数个地区产生文字其实都与他们的文明程度、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希伯莱这个民族也发展出自己民族的语言就说明他们曾经有着很强大的政治势力,并不是今天人们看到的这样一个“小”民族我认为中国汉字的起源的真正成型不应该超过商朝当然勉强也可以说从半坡时期就开始了,那些陶器上的符号都可以称作中国汉字的起源与雏形但也不能超过5000千年,定在4000年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中国境内真正强盛的“国家”是从山东大汶口发展起来的商朝,证据是他们发展出了完整的文字系统文字的定型一般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但是语言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发展山东大汶口发现的文字符号具有鲜明的象形文字特点,并且与古埃及的文化联系最紧密这一点似乎又减弱了他们来自美洲的可能但是把山东作为一个古埃及到中国再到美洲的一个中转站还是值得考虑的,这方面值得重新考虑的疑奠点很多 大汶口的类埃及象形文字给我们提供了殷商晚期甲骨文起源的直接暗示
实际上夏、商、周取代“尧舜文化”意味着金属时代的到来,陶器时代被取代生产工具的改变使整个中原地区治水的进程加快、力度增强,所以人们随着新文明的到来,由可以避水的红陶文化聚集的黄土高原渐进中国的东部平原地区,这由他们的海拔高度上可以看出来:黄土高原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而平原地区海拔多在海拔200米上下东部大片的肥沃平原曾经是一块烫手山芋,4000年前没有人敢长期定居那里;但是有了新型的治水工具,那里马上成为一块人人垂涎的肥肉
在甲骨文形成之前中国人由于在一个特定而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早已融合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大约在5000-3500年前人们面临的问题只是寻找何种文字把他们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们是可以随意选用一种文字符号来表达与之毫无联系的语言的,也就是说尽管他们直接采用了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些人却未必一定讲埃及话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100多年前从中国陕西逃到中亚地区的东干人,现在就使用着俄罗斯字母标注传统的陕西方言——这种文字尽管东干人使用无碍,但是无论陕西人还是俄罗斯人都不会懂大约3500年前在经过摇摆之后生活在中国地区的商人最终选择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作为当时语言的表达符号,起码在表面上看是如此其中的别扭是可以想象的所以中国的甲骨文或者象形文字除了商人使用外其他地区的人也不会懂,即便是从中东来个语言学家也一定会对中国的文字束手无策的因为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语言,这是一种融合了几千年中国当地语言的一种特殊的新的组合,另外一些字母的发音也完全不同了甲骨文没有照搬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没有照搬其他的中东文字甲骨文应该说融合了至少三种以上的文字才最后达到一个初步的实用体系:两河流域的文字(包括象形与楔型)、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文字要清晰地区分他们是个复杂的长期任务,我只能从文化角度简要地说明此三者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我们可以说甲骨文本身就是对于仰韶文化与夏商周文化的融合结果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字廉生,溢文敏公)得了疟疾病,太医诊脉后随即给他开了一剂处方,其中有一味中药叫“龙骨”。王懿荣马上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药店“达仁堂”按方抓药。买回药来,王懿荣亲自开包—一审视,无意中发现药中的“龙骨”上刻有歪歪扭扭的好似篆文但又不认识的文字。
王壹恣荣平时喜好金石学,精通铜器铭文,号称“泛涉书史,嗜金石”,对古文字学有较深的素养和造诣。这一偶然的发现,使他意识到此味“龙骨”绝非一般药材,于是又派人到药店将全部“龙骨”买回,这件事轰动了当时的文化界,尤其不少研究历史的学者对此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所谓“龙骨”就是在1898年在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挖出的一些古老的龟甲和兽骨,其中有的甲骨上还刻画着歪歪扭扭的图案。小屯村村民常把这些甲骨磨成粉末,用作疗伤的刀枪药。有的被作为“龙骨”卖给中药铺。药店收购的“龙骨”一般不要有字的。他们便把出土的甲骨的字刮掉,也有的嫌刮掉太多会减轻甲骨的重量。只好另想办法把字磨去,磨到模模糊糊而不易辨识的程度为止。像这样被当作药材的而被销毁的刻字甲骨到底有多少,现在已无法估算了。山东潍县人范维卿把这件事告诉了天津的穷秀才孟定生和王襄等人,经他们二人猜测这可能是古代的简策。
后来,王懿荣等凭借着渊博的金石学和古文字知识,经进一步研究,终于断定这些“龙骨”上的图案正是商代晚期王室贵族进行占卜活动的文字记录,从此沉睡了3000年的“龙骨”被唤醒,甲骨文终于被人们发现了。
甲骨文发现后,北京有许多官僚、地主和知识分子争相购买和收藏,但他们都不知道甲骨文的真正出土地。商人们为了垄断甲骨,牟取暴利,对甲骨文的出土地秘而不宣。或诡称出于河南汤阴或卫辉。1908年,罗振玉在收集大量甲骨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甲骨文的发现地应在安阳西北小屯,而不是汤阴。此后,他派弟弟罗振常到安阳来收购甲骨。1915年,他亲自到安阳小屯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甲骨文的出土情况,并指出刻字甲骨是殷王室的遗物,小屯是殷墟的所在地。
为了制止劫掠甲骨的破坏性行为,了解小屯村地下埋藏甲骨的情况,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正式对安阳小屯进行发掘。从此,拉开了对殷墟进行科学发掘的序幕。
从1899年发现至今已逾百年,共出土甲骨卜辞15万片左右。其中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刻辞甲骨就有34844片。有三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
第一次是1936年春在小屯东北地进行的发掘。在编号为H127坑中,发现了成堆甲骨,共出土刻甲骨17096片。其中卜甲17088片,卜骨8片,完整的有字卜甲近300版。有一块产自马来半岛的大龟,长44厘米,宽35厘米,是迄今为止殷墟出土最大的一块卜甲。此外还有墨书、朱等现象。H127号坑是商王武丁时期埋放甲骨的窖穴,出上甲骨刻辞的内容十分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涉及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第二次是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中发现的刻辞甲骨,共得5335片。其中卜骨5260片,卜甲75片,大版而完整的刻辞甲骨近百版。这批甲骨出土时多有明确的地层关系,并与陶器共存,为甲骨文的分期及殷墟文化的断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小屯南地的甲骨文,大部分属于商王康丁、武乙、文丁时期的卜辞,少量属武丁时期和帝乙、帝辛时期。甲骨卜辞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征伐、天象、农业、旬夕、王事等,另外还发现一些地名、人名和方国名。
第三次是1991年在花园庄东100米处发现的一个编号为H3的甲骨坑,出土地甲骨1583片。其中卜甲1558片,上有刻辞的574片;卜骨25片,上有刻辞的5片。共计刻辞甲骨579片。特别珍贵的是,此坑的甲骨以大版的卜甲为主,完整的刻辞卜甲达三百多版。刻辞内容主要涉及祭祖、田猎、天气、疾病等方面。根据出土地的上下层位关系及卜辞内容判断,此坑属武丁前期的遗存。此坑卜辞的主人是“子”,属“非王卜辞”。因此H3甲骨坑的发现,对“非王卜辞”及商代家族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甲骨发现地小屯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六里处,洹水绕其东北。这里是商朝的故都,也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上所说的殷墟。
殷墟甲骨,就是殷商统治者在祭祖、告庙、享神、关于大典礼的择日、应用牺牲数量、出入的吉凶、掳猎的收获、征伐的胜利、年成的丰歉、风雨的多少、疾病的痊否等重大问题上,全要凭卜龟的手续来决定行止。殷商占卜的典礼很隆重,有专掌的职官“太卜”。当时卜的方式,是用龟甲或兽骨,先在它背面钻刻,然后烧灼,看它正面自然的兆坼来定吉凶。当时就在这兆坼的附近,刻上一、二、三、四的次序,有的并附记某日问卜事的卜辞。
兽骨中间有刻着当时征伐胜利掳获的记载,也有刻着六十甲子排列六行的甲子表,这并不是卜的记载,而是后世简册的雏形。偶尔也有兽头骨上刻字,牛蹄骨上刻字,这是特殊情形。
文字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明的载体。世界著名的四大古文字中,古代埃及纸草文字、巴比伦泥片文字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都已经在演变中因停止使用而丧失了生命力,逐渐被历史所湮灭,唯有中国的甲骨文凭借着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使得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种有着日渐严密体系的表意文字。
甲骨文作为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对商代的历史十分迷茫,曾有人对商代的存在提出怀疑。甲骨文发现以后,经罗振玉和王国维等学者的研究,认出了甲骨文中的商王名溢,与《史记》、《世本》等古代文献中所记的商代帝王世系相同。从而证明商王朝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出土甲骨文的安阳小屯的地望又与《史记·项羽本纪》“洹水南、殷墟上”以及《水经柱》“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小屯一带就是盘庚所迁的殷墟。殷墟即盘庚至帝辛(商纣王)时期的晚商王都所在。
一百年来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不仅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是可靠的,确定了商朝历史是我国的信史,而且可以认证《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的夏代世系(自禹至桀十四世十七王)的记载也是可信的。这就为考古学家对夏代文化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增强了人们研究夏代历史的信心。
如今,已从甲骨文中发现单字五千余个,古文字学家考释成功的也有一千多字,证明它与今天的汉字是一个系统。它的发现为追溯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甲骨卜辞内容丰富,是中国早期历史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资料。它的发现,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光绪28年(1902年),王懿荣的儿子王崇烈出售家藏古物,于是王懿荣收藏的甲骨转为丹徒人刘鹗所有。刘鹗又继续加以收购,井在光绪29年(1903年)挑选所藏甲骨1058片。著《铁云藏龟》六册,这是殷墟甲骨有专书之始。刘鹗序中称甲骨为龟板,可见当时还不完全明了它的用途。
和王懿荣同时搜购甲骨的还有天津的王襄与孟定生。据王襄《题所录贞卜文册》、《题易橹园殷契拓册》自述,1898年冬已从范估得知甲骨的消息,当时孟定生曾疑心为古简,因未见原物不能确认。次年秋,范估携甲骨来津求售时,已为王锡荣认出并“名之曰龟板”了。王、盂二氏最初约购五六百片;后来王襄于京津两地陆续购得甲骨四千余片,其中有1125片著录在他的《墓室殷契微文》中。
搜购甲骨的还有端方其人。端方为清朝大臣,官至总督。据《甲骨年表》所载:1899年,“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卿,为端方搜买古物,往来于河南武安、彰德间,见甲骨有文字,购若干片,献端方,端极喜,每字酬银二两五钱。范乃竭力购置。至今小屯村人尚能称述其事,传为美谈。
破天荒把甲骨文著录成书使之与广大社会见面的刘鹗,自从“八国联军”侵华,他出面交涉开皇仓祟谷之后,就极为当局所不满,本来很早就有人说他是“汉奸”,这次所犯的“罪”更大了。“辛丑条约”签订不久、清政府正式给他定罪:罚往新疆服苦役。于是,这位深通数学,懂得医理,而又爱好文学和考古,并且抱负极大的洪都百炼生,连他的《老残游记》也尚未写完,就被押解边疆过罪犯生活去了。刘氏后来死在新疆,自然,他的家境也从此中落。最后,他的家属不得不出卖他生前所珍藏的甲骨。其中一部分卖给了上海滩上以贩卖鸦片起家的英国籍犹太人哈同;而另一部分则辗转流至东京,归日本人所有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甲骨文自它出土之日起,就不断地处于流失状态中。自从甲骨文在20世纪初重现于世时,一向垂涎我国历史文物的帝国主义者便将甲骨视为又一个劫掠的对象。这些外国人或利用他们工作上的方便,或发挥其金钱的魔力,到处搜购甲骨文。根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至少有两万至三万片流到了海外。至今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著名城市的大博物馆中,都收藏着许许多多十分珍贵的中国历史文物。仅以甲骨一项而论,近80年中,外国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殆近百人。
19世纪末,美国长老会在山东潍县设立了教会。当时潍县是一个古董集散中心。因此当牧师方法敛于1888年被派到潍县来传道之时,他便开始收买古董。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方法敛一度离开潍县,等他1900年回来的时候,在安阳出土的大批甲骨也正在潍县市场上出现。于是这个收买古董的老手便转移注意力,大量收购甲骨。
方法敛个人财力毕竟有限,买不了市场所能供给的甲骨,因此他便介绍同事英国浸礼会的库寿龄牧师来一齐收买。库寿龄后来竟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甲骨的总代理人,依仗财力雄厚,代替英美机构和个人,其中包括上海亚洲文会分会博物馆、苏格兰皇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匹兹堡加匿基博物馆、芝加哥费尔德博物馆、英国领事霍布金等收买甲骨。他为这些机构、个人收买数量不可考,估计至少在几千件以上。他自己的收藏现在他的家乡匹兹堡加匿基博物馆中。方法敛归国后,于1914年死去。
据悉,方法敛生平每买进一批甲骨,必先画其图形,然后摹写甲骨上的文字。在别处见到甲骨时,也进行图墓后来,方法敛的摹写被白瑞华编成《库方二氏藏甲骨小辞》一书,于1935年在中国出版。方氏又著《中国原始文字考》,出版于1906年,为欧美研究和介绍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据库寿龄在《河南之卜骨》一文中说,他先后到中国来采办甲骨及其他器物三次,回去后即分卖给各地博物院。
1909年,德国人威尔茨在青岛买了甲骨711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知下落;卫礼贤也买很多,其中70片现存瑞士巴骚民俗陈列馆,一片归德国佛郎佛中国学院,另一片散失。这72片甲骨曾收入方法敛的《甲骨卜辞七集》中。
1908年前后,英国人也开始打甲骨的主意。义和团运动后,英国教会在天津设立了一个学校,名为“新学书院”。王懿荣的儿子在这个学校里读书,送给了学校一批他家藏的古物,其中有小屯出土的甲骨25件。学校当局不知甲骨为何物,乃请当时英国驻天津领事霍布金予以研究。
霍布金是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曾于1881年在厦门将戴侗的“六书古”译成英文出版。他对于这批甲骨文字的研究发表在新学书院校刊1908年5月“学院回声”上。从此,霍布金氏对甲骨产生强烈的兴趣,当他看到方法敛将出版《中国古代文字》一书的消息后,便开始和他通信,此后两人便形成了美英联合收买甲骨的集团。霍布金经过方法敛之手替剑桥大学图书馆收买了约900件。
此外,现剑桥大学还收藏有端方的甲骨50件,系英国有名的收藏中国古文物专家叶兹1913年在北京购得送给该图书馆的。这50件甲骨应是《铁云藏龟》的一部分。
据估计,早期欧美人搜购的甲骨,至少在5000片以上。
加拿大人明义士,1914年在安阳做长老会牧师时,得知殷墟出甲骨的消息,常骑一匹老白马徘徊于洹水南岸,考察古物出土的情形。他颇以发现殷墟第一人自负,殊不知甲骨已早有人发现。明义士1917年编《殷墟卜辞》时,自称所藏甲骨已有50000片,不无夸张。但以后又略有所得,估计实际拥有3万片以上。他所藏的甲骨,分置南京加拿大大使馆和济南齐鲁大学,几次设法运往国外未果。解放后,加拿大大使馆将所藏转交南京博物院,经清点,共得2390片;齐鲁大学清查出甲骨一万余片,已腐烂为碎片,由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保存。此外,一些大片精品可能已被运到国外。
总之,加拿大收藏的殷墟甲骨文数量仅次于日本,在世界十几个收藏国中占第二位。
据较准确的估计,国外搜贮的殷墟甲骨文,以日本所藏最多。经过日本学者的努力,除个别大宗藏家(如大理参考馆)尚未全部公布外,其他主要藏家的甲骨基本上都已公布,为甲骨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据日本学者自己的统计,考虑到一些公、私家所藏甲骨许多已去向不明,较准确的估算,日本共约藏甲骨8200片。
1赞美甲骨文诗句
探芳信 甲骨文祭
子无恣!会顾念斯文,敬惜字纸?甲骨蝌蚪老,谁更问经史!殷墟龙骨犹堪药?春又安阳垒可怜龟、枉自牺牲,媚天迎鬼
学不亦如此!问死得无憾,懵懂庚子?此后闻人,似而已,是而已今逢四海为家日,客满墟前市尽桑田、不复虹桥逝水
满江红 甲骨文
三大古文,唯殷契、可书可读千秋岁、绵延不绝,至今如曙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十万枚、灿烂放光芒,四海馥
见天日、驱迷雾;传说事,多证录上古大兴亡,一清二楚华夏江山芳万代,秦文汉语功千古新世纪、方块热寰球,龙飞舞
2关于甲骨文的两首古诗是什么1、《百家姓·刘》
法、德侵略军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军官多名。 60刘鹗:清代小说家,写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迁徙分布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有8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氏建立东。
2、《百家姓·龙》
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出自赢姓,楚青铜器中有龙赢,赢姓龙氏嫁女楚贵族。商代甲骨文中有龙方,为商方国。 源流二 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
1、《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代:朱熹
2、《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
3、《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马致远
4、《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柳宗元
5、《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
3用甲骨文写出的诗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刀刻 看清楚了吗? 手套在甲骨文中还没发现 在甲骨文时期怎么会有手套呢? 在金石篆字体还可以找到这两相应的字:。
4用甲骨文写出的诗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刀刻 看清楚了吗? 手套在甲骨文中还没发现 在甲骨文时期怎么会有手套呢? 在金石篆字体还可以找到这两相应的字:。
关于甲骨文的古诗有那些如下:
《咏甲骨文》殷墟古地睡千年,荒野小屯现农田。流落民间曾入药,巧识慧眼解疑团。当年君主吉凶占,甲骨行文作指南。瑰宝神奇观往事,神州厚脉涌深源。
甲骨文:甲骨文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也叫卜辞、契文。商周时代在龟甲和兽骨上所刻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市小屯村的殷代都城遗址,1899年始被发现,现收集到的单字总数4500个以上,能够识读的不到一半以上。
甲骨文是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殷墟出土的甲骨,以五千多年前的卜辞记载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有几十个类别之多。再加上许多遗址遗物的文化遗存,不但记载着商代的大量历史史料,就是商以前和商以后的许多古史问题,也可以从此开始探求并得到解决。
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甲骨文便被埋入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多年。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才被发现。甲骨文的发现地是在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小屯村,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现在发现到的甲骨片已经有十五万多片,单字近五千个。
《今日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译文:癸卯日占卜,今天下雨。是从西方下过来的雨?是从东方下过来的雨?是从北方下过来的雨?是从南方下过来的雨?
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正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目前,安阳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对于甲骨文的出土以及对其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归结出甲骨文的四点意义:
1、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同时,他根据缀合的两片卜辞,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史记》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是后世传抄而成的。这篇著名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2、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恐非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3、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1927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当李济主持第二次发掘时,已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认识到“凡是经过人工的、埋在地下的资料,不管它是否有文字,都可以作研究人类历史的资料”。并从而取得以后14次发掘的重大收获,所以可以说,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4、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甲骨文的发现,极为有力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还比较远,有很多象形、会意文字,令近代诸多学者眼界大开。《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本解释字原的理论的错误得以纠正,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文字的真正的起源。
5、是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自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在中国以及海外众多学者的努力和追求之下,不仅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甲骨学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而且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