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子瞎子哑巴瘸子谚语

聋子瞎子哑巴瘸子谚语,第1张

聋子不怕炮,瞎子不怕刀。

真正的聋子是那些不听劝告的人

有眼不识真假是瞎子,有耳不听好坏是聋子

聋子的眼睛大,吹牛的话头大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哑巴挨冤枉,至死不开腔。

牛是种地的哑巴儿子。

瞎子见钱眼也开。

做生意不懂行,好比瞎子撞南墙。

瞎子见钱眼也开。

合适采纳啊

四大顺口溜是如下:

1、四大憋屈:挖地道、蹲小号、戴绿帽子、写材料。

2、四大瘆人:走黑路、遇新坟、猫叫窝子、人喊魂。

3、四光滑:大姑娘脸、细瓷碗、油漆桌子、玻璃板。

4、四大浪:人浪笑、马浪叫、驴浪呱嗒嘴、狗浪跑断腿。

5、四大直:木匠尺、瓦匠线、纺花轴子、雕翎箭。

6、四大坏:骂哑巴、打瞎子、踢寡妇门、刨绝户坟。

7、四大欢:顺风旗,顶水鱼,初生牛犊,大叫驴。

8、四大损:骂哑巴人,扒寡妇门,踢瘸子腿,挖他人坟。

9、四大嫰:头茬的韭菜,新出的藕,新娶的媳妇,小孩的手。

10、四大单:孤飞的雁,独边草,光棍的枕头,犀牛角。

一、四大脏:煺猪水、点钞嘴、厕所大蛆、骂人嘴

在农村生活,以上大家都深有体会,所谓“煺猪水”,意思是,杀猪后,给猪皮煺毛后剩下的水,咱都知道,猪生活的环境比较的脏,自然“煺猪水”也是很脏的;在过去人们点钞时,手常沾唾液,而钞票是最脏的,自然“点钞嘴”脏也就在理了!

二、四大酸:没熟枣、山楂露、争风娘们、山西醋

在农村,对于酸枣以及山楂露,大伙都有体会,就单看“山楂”这两个字,起酸水的请举手!而对于,山西的陈醋这是出来名的酸,自然也很好理解,而争风的娘们自由自己明白了!

三、四大苦:猪苦胆、黄连面、没娘孩子、光棍汉

这里的“苦”有味觉的苦,也有心理的苦;对于猪苦胆和黄连来说是味觉的苦。而对于没娘的孩子,对于光棍汉来说,则是心理的苦!

四、四大损:骂哑巴人、踢寡妇门、踹瘸子大腿、挖祖坟!

在农村,老人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这四大损事是“不为”的;俗话说“见人不揭短”,对于哑巴,寡妇,瘸子,来说本来生活不易,何必给人找麻烦呢;而“挖祖坟”在农村是最大逆不道的,更不能为!

五、四大黑:锅底灰、大煤堆、老铁匠脖子、奸商心

在农村,对于这“四大黑”,也是有表述现象的,也有表述事物的;“锅底灰”,“大煤堆”是一眼能看上去的“黑”,而“老铁匠的脖子”是长年累月工作环境造成的,对于“奸商的心”自然榨取了不少人们的血汗钱,自然也是“黑”的!

    在农村,生活从不缺“段子手”,多年的农耕生活,流传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而农村至今流传下来的很多俗语,都是数千年来农民根据生活的体验总结而来。它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与风土人情,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农村俗语四大损、四大黑、四大尴尬、四大凉都是什么。

第一:四大损:骂哑巴人、踢寡妇门、踹瘸子大腿、挖祖坟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要少做,而这些缺德事更是不能做。哑巴本就自卑,还要去辱骂人家,这不是故意让别人难堪吗?寡妇一个人在家维持生计已经不容易,家中没有男主人,踢人家的门会让她收到惊吓。对待残疾人士我们要爱护,更不能去踹人家。挖人祖坟更是不尊敬人,在农村最缺德事莫过于这四件事了。

第二:四大黑:锅底灰、大煤堆、老铁匠脖子、奸商心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村烧了柴火的锅底是十分黑的,有一层厚厚的灰,如果手摸到了,则会很难洗掉。农村老铁匠特别多,他们常年与铁为伴,打铁为生,除了衣服遮住的部分,裸露出来的皮肤都被炉子的火烤黑了,常年在外工作,日晒雨淋,因此老铁匠脖子的皮肤特别黑。农村还有句俗语:无奸不商,商人在农村人心中都是奸商的形象,商人黑心,所以把商人心也比作四大黑之一。

第三:四大尴尬:撒尿泚一鞋,喝汤洒一怀,拉屎抠破纸,放屁蹦出屎

这种尴尬的情况就不用多说了,如果当时还有让人在场,怕是巴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了。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也避免让自己尴尬。

第四四大凉:井里的砖,猫鼻子尖,光棍的被窝,三九天。

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水井,水井里的砖特别凉。猫怕冷,猫鼻子一年四季都是凉的。光棍没有伴侣,自己一个人睡觉,所以他的被窝是凉的。冬季寒冷,尤其是三九天,这时候要注意保暖,不然很容易生冻疮。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是一句十分悲凉的话,自带秋风扫落叶的无情,也有寒冬腊月里的冰冷刺骨。为什么会这样说?原因有三。

其一:寡妇失去丈夫很可怜,似乎人生自带几分悲苦之色。 因为在古代寡妇失去了丈夫,已经很不幸了,家里少了顶梁柱,生活没了来源,只能依靠娘家或者丈夫的兄弟过活。要是娘家足够殷实,这还没有什么,多少还有口饭吃。要是娘家看女儿如泼出去的水,不能收留,这便是将自家女儿往火坑里面推。

这个时候,寡妇要是有儿女,多少还有个盼头;要是孤身一人,多少唾沫子糊上来凭空污人清白。再要遇上昧了良心的夫家亲戚,抢夺家产就是倒了血霉。所谓人言可畏,大概就是如此吧。

其二:寡妇作为女性弱势群体,大多是要被消遣的。 大家仔细想想,寡妇门前的是非是不是基本上都是桃色新闻”,大多都要与男性挂钩,与名节挂钩。更有甚者,污了夫家声名的女子基本上是过不了什么好日子的。这就显示出千年封建糟粕文化对女性的不公。我想起周迅在《红高粱》里面饰演的九儿,为了报复自己的寡妇嫂子就是从名节入手的。

其三:寡妇这个词汇自带歧视色彩 ,就和聋子、瘸子之类的没什么区别,时时刻刻提醒失去丈夫的女性,你不再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你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你的人生也不再多有可能。最多不过像《红高粱》里面的寡妇嫂子,多挣几块贞洁牌坊,这辈子为了维护贞洁牌坊失去了更多主观能动性。

说到歧视色彩,大家再想想,寡妇门前是非多,鳏夫房顶炊烟少”是不是很不一样?鳏夫死了老婆,家中只是少了烟火气;而寡妇死了丈夫,家中多的是鸡飞狗跳,是个人都能说上几句。

所以,古代寡妇身旁的是非很难躲开。 退一步说大多寡妇没有人生自主权,缺少经济独立权。只能依附父母兄弟过活,因此主动过渡出自己的话语权,过上对家中掌权者言听计从的生活。像李清照这样可以选择重头再来的女子,太少了。

还好现代离异女性,可以选择经济独立,选择重新接纳生活的能力。相较于古代寡妇,这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这句话是旧社会封建资产阶级产物,现在已经过时了。

短短的一句话,就压得死去丈夫的妇女在人前抬不起头了。她们大门不敢出,二门不敢进,不敢和外界男人接触,在家享受凄凉和孤独,这是男尊女卑思想在作怪。就允许男人三妻六妾,不允许女人再找人家,这是封建主义思想残余,是对妇女心灵和生理上的严重摧残。

寡妇门前是非多的上一句是什么下一句,这里还有个上半句,上半句说的是:鳏夫房顶炊烟少,这句话意思是,家里的男人妻子去世了,这个男人很少在家中做饭,在农村,一般都是烧柴做饭,有很多的炊烟,当他的妻子去世以后,看见他家屋顶的烟筒炊烟就少了,因为他还要打内打外,时间有限,男人也不爱做饭,所以有时做一顿吃一天,能凑合就凑合,说明死去妻子的男人在家也很可怜。

要说有什么典故?实际我看也没什么典故,就是过去的孔子思想的三重四德,好女不嫁二夫的影响。过去在农村,有很多的贞洁牌坊。就是家中的男人去世后,不再改嫁,在家中不但抚养自己的子女,还要伺候自己的公婆,受尽了艰辛和煎熬,好像这个妇女有多伟大, 但不知道给这个寡妇造成多大的心灵创伤。

但是过去的寡妇也有改嫁的,她们改嫁以后,不受到男人的重视,低人一等,拿现在说是二手货。

在旧时,寡妇是左邻右舍的关注对象,不是在帮助她,而是对她家和她进行偷窥,看哪个男人进她家门了,对她的私生活特别关注,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对象,这也是封建思想残余在作怪。

不但如此,旧时的男人可以随便休妻,如果看不上妻子的,找个借口,写上修书,就把她送回娘家去,可见当时的妇女在旧社会地位有多么的低下。

新中国解放后,广大妇女彻底得到翻身解放,结婚自由,离婚自由,自由恋爱。

现在不是二婚,三婚四婚都可以了,有的还成了住家保姆,有的妇女以再婚为名,还要多少彩礼,没过几天,就走人了,欺骗男人。

寡妇的再婚,要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但女人也不要为了再婚,欺骗男人,这样是不道德的。

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可不是什么典故,所以也就没有啥出处,这其实就是一句民间俗语而已。

当然了虽然说是一句俗语,确实有上半句,两句话连起来就是鳏夫屋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

这里的鳏夫指的是死了老婆的丈夫。

这两句话算是,对鳏夫和寡妇的一种形象比喻而已。

我给解释一下前半句。

我们知道在过去的社会中,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

就拿乡村来说事,一个家庭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种地,而种地就是家里男人最大的工作。

可这地一点都不好种的,不说别的,就说这劳作时间,太阳还没爬起来,男人就得头顶着星星出门,等到了地里的时候,太阳就出来了,这就开始忙乎地里头的事,等到天黑了,看不清楚了,这才回家。

您想哇,男人在外边整个就忙乎一天。那么娶了媳妇,媳妇就在家里打扫家务,该吃饭做上饭,中午送到地头上,晚上在家里做完饭等着男人回家吃饭。

可这家里要是老婆没了,一个白天都不会看到这屋顶冒出炊烟,而男人在地里,到了中午的时候对付一口头天晚上做的一点饭食,将就将就就完事了,晚上回去才开火做饭。

所以鳏夫屋顶炊烟少,这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家庭没有女人的情况下,过得比较杂乱。

其实搁到现在,很多人也是有体会的。你比方说,老婆一高兴,往娘家住了好几天。

这老公一听,那是开心坏了,工作一完成,回到家里啥也不想干,吃饭的话,到饭馆里头一碗面条就能解决问题,再不济也能叫个外卖啥的,开火不开火的就少了很多,毕竟现在人们喝口热水都有热水器。

至于家务?想多了吧,抓个鼠标,难道不香吗?

而当老婆回来,看到家里成了猪窝,只要脸皮够厚,挺过一阵子就没啥事了。

所以男人一个人在家里,一般都不会开火做饭,烦这个事。

好了我们接着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咋说呢?鳏夫屋顶炊烟少这句话很少用,经常听到的是寡妇门前是非多。

为什么呢?其实也就是一种八卦的心态而已,再加上过去的妇女地位很低的,家里没了男人,这个家庭地位跟着就会降低,各种闲杂人等地痞无赖等等,就感觉往上靠,能占点啥便宜,于是这事就多了起来。

其实在过去,对寡妇的形容有很多,比方说寡妇不夜哭。

啥意思呢?说作为寡妇就要安心守节,不能在深夜里头躲在家里哭泣,如果让人听到在家里哭泣,就会有人认为想男人了,这就要受到人们的嘲笑。

您看看,人家哭也要说事,这其实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高,成了人们八卦的一个事。

举个例子,您体会一下。

话说,在明朝时期,江南这个地方有一个寡妇,在她二十五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

这家里就剩下这寡妇和两个孩子,那么当时寡妇就发誓从此之后,再也不会跨出家门一步。

这事一直延续了一些日子,可有一天哪,邻居家就着火了。

过去的火势也大,毕竟都是木头结构的房子,这一烧起来,不好控制,最终火势从邻居家就蔓延到了寡妇家里了。

寡妇家还是有家里人的,哥哥嫂嫂的也都有。

所以当时家人,就让寡妇赶紧的从房子里头出来,您猜这个寡妇怎么选择的?

她把家里七岁的男娃交给了嫂嫂,自己抱着三岁的女娃留在了屋子里头。

然后硬生生地被这场大火给烧死了。

看了这个事,不管是谁心里都有点悲凉,寡妇不仅把自己烧死了,还带走了自己的女儿。

一般人真没这么狠心的,只能说这寡妇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单独留在这个世界上了,怕她承受更多的痛苦。可见女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的低下,所以她选择了将男娃留给了嫂嫂。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那么这些寡妇为什么不改嫁呢?

很多时候,对于女人再嫁这事,有很多束缚,说几句在当时比较流行的话您就明白了。

您比如说,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啥意思呢?意思是说男人再婚是可以的,而女人再嫁是不允许的。

这还有,好马不吃回头草,好女不嫁二夫男;烈女不嫁二男等等的说法。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寡妇再嫁的,但寡妇再嫁的这套仪式跟正常的结婚流程就不一样了。

正儿八经结婚的都是走正门,寡妇再嫁,这就得走偏门,后门,或者直接在后墙凿一洞,从洞口钻出。

这也就算了,有些地方还有规矩,一般结婚是白天,寡妇再婚就得是晚上举行,而且还不能使用喜庆的鼓乐来伴奏。

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的。

所以寡妇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的,很多条条框框地束缚着她们。

咋说呢?寡妇门前是非多,其实无非就是贪图寡妇家里的财产,以及贪图寡妇的美貌。

接下来,就说道说道这方面的事,您自己看看。

宋朝怪事,寡妇门前的两个宰相。

这事说起来还有点复杂,简单地说,因为寡妇再嫁的这件事,两位宰相被双双降职。

这寡妇是谁呢?她是当时左领将军薛惟吉的遗孀,叫柴氏。

在开头这里,必须说一下薛惟吉的家庭,这算是一个伏笔。

薛惟吉的老爹叫薛居正,这薛居正也厉害,他是宋太祖时期的宰相。

话说能在宋太祖跟前当宰相,能力不一般啊。

但这薛居正却娶到了一个悍妻,这其实也没啥,不就是妻管严吗?可这妻子也没有给薛居正生个一男半女,不能生养,这也就算了,她也不让薛居正娶个妾室啥的。

最后薛居正老了就收养了一个养子,这就是薛惟吉。

好了,这就是薛惟吉的一个家庭背景。

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个薛惟吉。

这么说吧,薛居正因为没有孩子,所以对这个薛惟吉很是疼爱,最终都变成了溺爱。

这一溺爱就出了问题,薛惟吉这人就成了问题男孩,见天地出去喝酒享乐,就不成个体统。

后来薛居正死了,当时宋太宗就过去吊唁。宋太宗啥人?周围的人都相当了解,所以对薛惟吉说:

不肖子安在,颇改行否恐不能负荷先业,奈何!”

这是一个警告,给薛惟吉敲敲边鼓,别天天的胡闹,最后这个薛惟吉接受了这份警告,改过自新了。

薛惟吉这人,不喜欢文,喜欢武,最终做到了左领大将军的位置上,但他在四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

那么薛惟吉和他老爸薛居正是一样的,管不了家,按照史书上的说法是: 御家无法

所以薛惟吉一死,这家里就乱了套了。

这就开始说正题了。

这个柴氏是薛惟吉娶的后妻,而这个妻子和薛惟吉的两个儿子向来就不和睦。

所以柴氏在薛惟吉死后,在家里也是待不下去的,所以她就想改嫁。

最终柴氏就选择了当时的宰相张齐贤作为改嫁的对象,双方还约定了婚约,这事敲定之后,张齐贤还打算派车来接她。

这种事就暗不了,所以最终薛惟吉的两个儿子就知道这事了。

柴氏作为薛家的人,手里可是有着一份不算薄的财物,她这一走,一准带走,所以薛惟吉的两个儿子就不干了,拦不住,这就写了一纸诉状,就把这柴氏给告了。

理由就是这后妈,要改嫁,还要拿走爷爷和老爹两代人积攒的财物。

那么开封府是不能不接这个状子,但他接了状子之后,也处理不了,毕竟这事牵扯到了当朝宰相张齐贤,所以这事就层层上报,最终案子就落到了当时的皇帝宋真宗的案头。

宋真宗看了卷宗之后,他也不想把这事弄的太大,能处理尽快处理就完了。

结果宋真宗让人下去询问了一下柴氏,那么询问的结果就有点不一样了。

柴氏的说法和薛惟吉两个儿子的说法可一点都不一样,这弄的就没法把这案子继续下去了,于是案子重新摆在了宋真宗的案头。

宋真宗没辙了,只能走程序了,把案子发到御史台来进行审理。

按理说,事情走到这一步,按照程序走就行了,结果这柴氏气不过,就跑到开封府府衙,击鼓告状,告什么呢?告另一个宰相向敏中,用一个很低的价格,购买薛府的旧宅。

这也就算了,这位向敏中宰相还想向柴氏求婚。

这两件事柴氏就没有答应,结果就是惹怒了向敏中,向敏中就指使薛惟吉的两个儿子来诬告柴氏。

好吧,原本是一桩儿子告后母的案子,转脸就有了前序,案中有案啊!

这个前序就把宋真宗给惹怒了,为嘛呢?

宋真宗知道薛惟吉的两个儿子,是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的家伙,所以宋真宗就给薛惟吉的两个儿子,下过命令,不允许他们把家里的产业给卖掉。

皇帝的命令他们都不听,这还了得?

于是宋真宗就把宰相向敏中给叫了过去。

卷宗往向敏中面前一搁,这都不用言语,向敏中知道宋真宗是啥意思,所以也就一五一十的把这事的前前后后都交代了。

向敏中是这么交代的,他确实想要花费五百万钱购买薛氏的老宅,而且他也确实死了妻子,但再婚这事压根就没有想过,所以向柴氏提出求婚的事,那更是无稽之谈。

好吧,事情到这里,算是明了了,向敏中确实是违诏了。

但这种事,宋真宗不想把他弄大了,能把这事平息了就成。

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柴氏可不干啊,你们都息事宁人了,她呢?

所以柴氏随后又提起了诉讼。

那么有人要告,这案子就得有部门接着。

行吧!那么御史台又开始审理这个案子。

结果这么一审问又牵扯出了事来了。

谁还没有一个政敌啊?向敏中也是有政敌的,所以就想借着这个事情,扳倒向敏中。

那么这个政敌是谁呢?他叫王嗣宗官职盐铁使。

王嗣宗就说了,向敏中购买薛氏宅子的事是真的,向敏中死了妻子也是真的,但向敏中不打算另娶是假的。

其实向敏中已经打算要娶老婆了,迎娶的对象是已经死了的驸马都尉王承衍的妹妹,而且这事就是最近发生的。

按照当时的说法叫: 密约已定而未纳采 !”

这弯绕的可够大的,周围的人,这瓜吃的,情绪是一浪高过一浪,那叫个跌宕起伏。

但这事到这里,宋真宗就不干了。这是干什么呢?蒙骗皇帝吗?

前脚违诏就不说了,后脚还在骗皇帝,这就过分了。

再有就是向敏中两次都能这么干,而且对象指的就是皇帝,那也就是说,向敏中没有向柴氏求婚的说法,他一准也是不成立的。

那么向敏中这里问题就到了这里,而张齐贤的问题也被深挖了出来。

柴氏这个状纸,是张齐贤的儿子给柴氏写的。

这一句话,您也就明白了,柴氏一开始状告的事,何尝不是张齐贤在后边出谋划策的。

柴氏这里已经问了很多了,那么就得找一找柴氏身边的人问一问深挖一下,结果抓来仆人这么一问,还有收获,说这柴氏隐藏了大概有两万贯的宝贝。

于是这个案子牵扯的所有人都没有一个好的。

向敏中这个宰相是做不成了,被降级成为了户部侍郎,到永兴路这一片地区出任。

至于张齐贤,就被降成了太常卿,去管理西京这个地方。

两个宰相全部降级使用,至于薛惟吉的儿子,因为违诏出卖房产,被拉出去用鞭子抽了一顿,而卖掉的房子,要他们赶紧的赎买回来。

所有的后续事情,宋真宗让御史台和开封府府衙予以监督执行。

当然,最后还有柴氏,在这种情况之下,她是没有办法再嫁给张齐贤了,而且她还被惩罚了,罚款八斤的铜,而赎买房产的钱就是从柴氏藏起来的宝贝中划出的钱款中支付的。

所以从这件事中,您就能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是什么意思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16138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