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因了女人是水做的,与生活中其他物质相比,水和我们的生命关联最密切。
十几年前,因了亲水的缘故,我把家安在了西北湖畔,就想着,可以时常去湖畔吮吸泥土中的草香,听蛙虫的鸣叫。也正因了这窗下的一池湖水,我长久地对它凝眸,便生出了些对生命诗性的思索,也有了用文字书写生活的欲望。
自从江边建造了可以凭栏临江的房屋,我便又生出了些新的念想,若我时常亲近的是那气势磅礴浩浩荡荡的长江,我那些带有小女人气息的语言文字,是不是会变得如大老爷们儿一样大气豪迈了呢?
你看!我竟把自己有着小女人情怀的书写方式,归咎于我窗下的那池湖水了。
之后,我便时常去江滩与江水幽会,我发觉江滩在不同的季节也有着不同的神韵和雅趣。
春天的江滩,是最艳丽的,红男绿女们同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等不及冬天退去那厚厚的包裹,在万物复苏的季节迫不及待地绽放着色彩,欣欣然地荡漾在醉人的春色里。
夏天的江滩一片喧闹嘈杂,此起彼伏的民间乐队,演奏着被西南风吹跑了调的曲子,业余的舞者挥洒着汗水,在橙色的灯晕下,一圈儿一圈儿地舞动着,气氛比炎热的气温还要高涨,这使得有些男人们竟燥热得光了膀子,毫不在意地露出大腹便便的肚皮儿来,把人头攒动的江滩当成了自家花园一般了。
秋天的江滩,让人看到了一幅人生正走向安静的画;静谧的画面感,少了春天江面上的烟雨蒙蒙和冬天滩堤上湿漉漉的质感,也没有了夏天的躁动和激越,季节更替竟在交臂之间。秋,在一夜之间将树叶的生命完全与树干阻隔了,树叶纷纷飘落至大地寻求温暖的怀抱,凋零的树干孤零零的,让人看到它有一种失了遮蔽与依靠的悲凉。
我最喜欢是冬天雪后的江滩,雪后的江滩有一种纯粹感,她就像诗人王维笔下的水墨画,有着一种道和禅的留白,江面上空,滩堤上也空;天地冷,滩堤上更冷。
被冰雪覆盖后的江滩,踩在上面,似乎是通过冰雪与大地的灵魂产生一种禅意的共鸣,江面那一抹黑白灰的影调中,一艘孤船没有悠长的鸣笛,也没有激起一点儿浪花,正是自我未知的彼岸。
冬天的江滩上虽也有一些不落叶的树木,可雪后的江滩仍是冷色,平淡悠远的本色,此刻,有着最朴素最无需人为修饰的美丽,它远远超过了那些绚丽的色彩带给我的感受,让我有一种可以触摸世界的真实感受。雪后的江滩如果仅有这如水墨画一般的空与冷,柔与硬那也称不了奇,与大上海灯红酒绿的外滩相比,这绝不是我用于强说和装点之辞,水墨一般的纯净,有着任何色彩都无法企及和穷尽对人们心灵的统摄力,那漾着的江水,铺着绿意的江滩,亦是这座城市里人们世代牵盼的乡愁,更是大自然赐予我的城市一幅“同自然之妙有”的财富了。
一生心事问梅花 阅读答案待解决 [ 标签:一生心事, 梅花, 答案 ] Angel爱情的 2012-02-21 21:37 问题补充: 季节的舞台已经拉开了冬的帷幕,凛冽的寒风刺刻着所有的风景。寒凝大地寂寥天,万物,皆因寒冷而变得坚硬起来。隔着雪花的距离,我的心,在热切地盼望梅花的盛开。
爱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情结。爱梅花清雅宜人的幽香,爱梅花冰肌玉骨的韵致,爱梅花高标逸韵的圣洁,爱梅花攲曲疏美的风姿,爱梅花凌霜傲雪的意志,爱梅花独步早春的精神。
梅花,一种安之若素、处之泰然的美之精灵。多少文人墨客以梅喻志抒发情怀,古往今来的篇章里,凝聚了多少关于梅花的醉人诗篇。驿外断桥边的一树孤寂香尘如故,悬崖百丈冰下的一树俊俏只把春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溪小桥,篱边松下,绿苔铺地,明窗对花,处处留有梅花的印迹。
当恣意的北风肆虐着料峭的冬寒,当世间的一切都变得黯淡,仍有梅花用心血灿烂出明媚的笑容,点缀着季节的灰暗,平衡着色彩的冷暖。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中,当雪花用手指拨动了梅花的心弦,一树梅花便挺拔而出,傲然绽放。那在天地之间涂抹出的簇簇绚彩,那在白雪映衬下的璀璨英姿,像一幅幅动感的水墨丹青,在白雪素宣上,渲染着自己的淡泊高洁、宁静晶莹。而当一阵又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氤氲开来时,冬也会变得温润而亲切。空气会变得空灵而清新,天地间的暗淡、晦涩也会因了或红或白的梅花的盛放,而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尤其动人的,是在雪霁日晴的时分,在逆光的照耀下,横斜简疏的梅枝被镶上一层金色的亮边,梅花朵儿也变得更加玲珑剔透,梅蕊颀长,密密重重,更显出梅花的俊拔隽秀。倘若是在有月的夜晚,月华朦胧,疏影暗香。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心也会变得高远幽深起来。
梅花的绽放并不仅仅是属于冬天的风景,更是自然创造的属于春天的第一幅画卷。人间不能没有春的乐章,梅花也是奏响春之声的序曲。依我看来,春天并不是从远方走来的,而是从冬的深处,伴随着深藏在梅花深处的激情迸发而出的。
曾经收藏有一方闲章,篆刻的是“一生心事问梅花”,虚实相间、疏密有致,令我爱不释手。而那意味深长的印文,更是久久地、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一生心事问梅花”。问梅花,你是否寒冷;问梅花,你为何选择了冬天;问梅花,你为谁开放;问梅花,你为何在料峭严寒中把清香撒满人间?问梅花的执著,问梅花的坚韧,问梅花的热烈,问梅花的高洁。问梅花的千般风韵,问梅花的万种精神。
其实,在问梅花的同时,何尝不是在问自己的心事,何尝不是在寻求自己灵魂的巢穴?在生命的冬天里,怎样凛然严寒诠释美丽?在喧嚣的红尘中,怎样以恬静冰洁之心,昂然绽放生命的精彩?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在低谷时、在困顿中你的内心是否依然平静?假如是,那需要何等的定力啊! 但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如果你不能适应所处的生存环境,“破帽遮颜过闹市,楼船载酒泛中流”,依然我行我素;那等待你的会是怎样的境况可想而知了。 陆游的咏梅词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固然高洁,但未免形单影只,和者甚少。在农耕时代尚可以在小范围内孤芳自赏,进入当今信息时代,一意孤行怕是落伍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泱泱大国居然被东洋日本一再欺辱,说到底就是中国没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假如国人都孤芳自赏、超凡脱俗、不思进取,今日中国会是什么样? 赏梅也要适度啊!
水墨菱塘的阅读答案:
写菱角特点:
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凉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清香甘醇,满口生津。
表达思乡的感情:
用菱角代表一种思乡的味道,这种味道是故乡特有的味道。一种以物衬托情感的写作方式,抒情的思乡为道。
全文内容:
水墨菱塘 作者:吴建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楞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洌洌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