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公式内容是高中物理的重要考点,需要学生掌握,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电学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
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点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1、立足课本
课本应是我们的立足点。读书,一定要读透,不要只是走马观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内涵及外延;对一组相互关连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深入把握各个知识点、知识块。建议能有一个总结本,用于知识、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便于回头看。数学是物理的基础,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数学运算和推导能力的提高。
2、五个环节
按预习、听课、复习、做题、题后思,这五个主要环节进行物理学习 通过预习,可以抓住本节的难点,从而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 而且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学物理不仅在于学习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物理的这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听课时,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则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请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记好笔记。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此外,记好笔记,也便于复习时抓住重点。通过“复习”这根线,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应牢记在心。为了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也为了提高应试能力,适量的习题是不可缺的。课后一定要完成老师精选的作业习题,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题后一定要做“题后思”,体会物理思想,以便更深入的领会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选择好的复习参考书
W是瓦特
串联电路
公式是W=I的平方Rt
W1=W2=R1:R2
W总=W1+W2
P=I的平方R
P1:P2=R1:R2
P总=P1+P2
并联电路
W=U的平方/Rt
W1:W2=R1:R2
W总=W1=W2
P1:P2=R2:R1
P总=P1+P2
电学公式及基本规律
一、串联、并联(两路)的特点:
1 串联:① 电流处处相等。I = I 1 =I2
②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U= U1 +U2
③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
R总 =R1 + R2
④ 电压分配规律:
⑤电功率(电功)分配规律:
2 并联: ① 并联电路电压相等 U = U1 = U2
②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 I 1 +I2
③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④ 电流分配规律:
⑤ 电功率(电功)分配规律:
二、两定律:
1. 欧姆定律:I= 两个变形公式 : (测电阻原理)
电流强度的定义:I= (Q:电量)
2. 焦耳定律:Q= I2 Rt (Q:热量)
三、电功、电功率:
1 电功: 2 电功率
注:凡公式中含有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的热量只能用焦耳定律Q=I2Rt。
物理电学公式如下:
1、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In。
2、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R=R1+R2+…+Rn。
3、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n。
4、计算电功:W=I2Rt;W=Pt;W=UQ(Q是电量)。
5、电功率公式:P=I2R和P=U2/R。
6、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I1:I2=R2:R1。
7、焦耳定律:Q=I2Rt。
8、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P1:P2=U1:U2=R1:R2。
9、W=Q,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10、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1+1/R2+…+1/Rn。
电学所有计算公式 成千上万,不可能一天给你写完,先写简单的吧,看中采纳,后面续补。
一、基本电路:
1、欧姆定律:R=U/I、U=IR、I=U/R
2、直流电功率:P=UI、P=(I^2)R、P=(U^2)/R
3、基尔霍夫定律:电流定律∑I=0、电压定律∑U=0
4、网孔电流法:[Z][I]=[U]
5、结点电压法:[Y][U]=[I]
6、叠加原理:U=U`+U``+……、I=I`+I``+……
7、电源转化,电压源转电流源:Is=U/Ro,串联Ro,
电流源转电压源:Us=IsRo,并联Ro。
8、电阻串联:R=R1+R2+R3+……
9、电阻并联:1/R=1/R1+1/R2+1/R3+……
10、两电阻分压公式:U1=[R1/(R1+R2)]U
两电阻分流公式:I1=[R2/(R1+R2)]I
11、星三角转化公式…………等待后续
电流规律:串联电路I1=I2=I3 并联电路I=I1+I2
电压规律:串联电路U=U1+U2 并联电路U=U1=U2
电阻规律:串联电路R=R1+R2并联电路1/R=1/R1+/1R2
欧姆定律:I=U/R①可变形得 U=I R② R =U/ I(本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率:P=UI 由它变形可得U=P/ I I=P/ U
据①得P=U2/R 由它变形可得U=(PR )()应为根号 R= U2/P(本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为平方)
据②得P=I2R 由它变形可得I= (P/R)()应为根号 R=P /I2(本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为平方)
另外还有公式 P =W/t
电功:W=Pt=UIt= (U2/R) t=I2R t (本组公式中,带平方及开方的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为平方)
由W= UIt可得I=W/U t U= W/I t
由W= (U2/R) t可得R=U2 t/ W (2为平方) U=(WR/ t)()应为根号
由W =I2R t (2为平方)可得 I= ( W/ R t)()应为根号 R=W/ I2 t(2为平方)
焦耳定律:Q=I2R t (2为平方)
(当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电热时,Q=W,在这种情况下,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计算电热,而不是这种情况,则Q<W)
由Q=I2R t可得I= ( Q/ R t)()应为根号 R=Q/ I2 t (2为平方)
另外在串联电路中U1/U2=P1/P2=W1/W2=Q1/Q2=R1/R2(时间相同)
在串联电路中I1/I2=P1/P2=W1/W2=Q1/Q2=R2/R1(时间相同)
高中电学的公式太多了,其实记住几个主要的就行了,其他的公式都可以推导(或不推导)。
比如:I=U/R,求电压时可以推导为U=IR,也可以不推导,直接代入值按方程来解。
几个主要的公式有:
电路部份
欧姆定律:I=U/R
功率定义:P=UI
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 (视在功率就是看上去的功率,视在功率=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就是实际消耗的功率,=视在功率×conθ,其中θ是电压与电流的夹角即相位差)
感抗公式:ZL=ωL
容抗公式:Zc=1/(ωC)
频率公式:f=ω/(2π)
串联电阻公式:R=R1+R2+……
并联电导公式:G=G1+G2+……(G是电导,G=1/R)
星形变三角形公式:R12=R1+R2+(R1·R2)/R3;R23=R2+R3+(R2·R3)/R1;R13=R1+R3+(R1·R3)/R2;
三角形变星形公式:R1=(R12·R13)/(R12+R23+R13);R2=(R23·R12)/(R12+R23+R13);R3=(R13·R23)/(R12+R23+R13);
静电部份
电场力公式:F=qE;(参照力学中 F=ma)
电压公式:U=EL (L为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相当于力学中的引力强度乘距离即aS,注意电学中S多代表面积,力学中S常代表距离,别搞混)
能量公式:W=FL=qEL=qU;(相当于力学部份的 功=(引)力乘距离=maS=E=mc²)
电流公式:I=q/t,(即单位时间通过的电荷,相当于力学部份的质量流,单位时间传送的质量)
电容公式:C=q/U ,(即单位电压的极板电荷)
电容储能公式:Ec=qU/2;(相当于力学中的水柱势能公式 E水柱=mgh/2)
此外,电场力的叠加符合静力学中的力的叠加规则,方向不同时要用到相应的三角函数公式。
有一些属于定理的没有列出公式:
回路电压之和为0,节点电流之合为0。
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并联电路电流比等于电导比(电导G=1/R)。
电流源内阻为∞,电压源内阻为0。
电压源不能短路,电流源不能开路。
等电位点在等效电路中可以根据需要看作开路或短路。
点电荷电场强度与球面积成反比,即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可套用球面积公式获得。
前面的电容公式是真空中的电容公式,电容量与相对介电常数成正比。
先列出这些吧,一时也想不起来太多。不过所有的其他公式都能用这些公式推导出来了。
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会等式变换和解简单的方程(多数是代入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